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2024-08-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1

整篇文章围绕了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一、栽花赏花,在劳动中体会子爱父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栽花赏花”是情感河流的源头,10岁的儿子就像刚播种的花草苗儿嫩嫩的、纯洁可爱,他顾不上休息,在小岛上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给小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更是他深爱父亲的体现,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美好的鲜花留给别人,这种情感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为了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想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看着满院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儿子爱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美丽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不仅高尔基欣赏到了,同学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也似乎欣赏到了清香溢满园的鲜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高尔基,看着满院的鲜花,你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话匣子打开了,父子亲情自然流淌。我让同桌合作表演父子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异常浓厚。

二、联系实际, 感悟“给予”

在教学写信教子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感悟文本,把自已的情感带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与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最佳途径。如,高尔基给儿子的那封信中,他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对儿子的爱升华到更宽泛、更崇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给”,什么是“拿”,我启发学生先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已的感想。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同桌说一说我们自已的哪些行动或行为算是“给”。最后在班上交流自已对“给”和“拿”的理解。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算是一种‘给’。”也有学生说:“我在班上做好班里的卫生也算是一种‘给’。”“在公交车上让座也可以称作‘给’。” 孩子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永远记住高尔基的这句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予永远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三、写话训练,升华情感

在教学最后的环节,我布置了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联系信的内容,注意书信的格式。学生写的非常感人。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来信中告诉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爸爸,我记住你的话,在学校里和社会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人生的意义在于风险,而不在于索取。”还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意大利要安心养病,我会照顾好妈妈的”听着回信,多懂事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把鲜花盛开的那一段引用了进来,为回信增色了许多。小练笔,不仅让孩子明白了做人之道,更重要的体会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带着情感回信,孩子不仅训练了文笔,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2

师:不久, 一封带着花香、伴着思念、饱含赞美、寄托希望的书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 儿子激动地读着父亲的来信。 (多媒体展示书信传递的过程, 显示信的内容, 师范读书信, 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读父亲的来信。)

师:请你们自由读父亲的来信, 并想一想:父亲在信中说了些什么呢?并结合自己读信的感受猜猜儿子读信时会遇到那些疑问。

生 (兴致勃勃地) 自由朗读着父亲的来信。

师:把你们读信时遇到的疑问和同桌间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 (创设母子对话情境理解信的内涵) 孩子, 瞧你快乐的, 你爸爸来信了?

生1:是的, 妈妈, 我爸来信了。

师:信中说了些什么, 能说给妈妈听听吗?

生1:爸爸夸我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师:你怎么肯定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呢?

生1: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 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孩子, 爸爸在信中除了夸你, 还说了些什么?

生2:爸爸在信中说, 要是我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那我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你爸爸要你时时、处处, 经常不断地为别人种鲜花?

生2: (笑, 摇头)

师:这里, 美好的东西不是指鲜花, 那你认为是什么?

生2: (一时语塞)

师:还记得课前朗诵的那首小诗吗?那首小诗里就藏着许多美好的东西, 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媒体出示小诗)

生2: (轻轻地读小诗) 一束花, 一句话, 一个微笑, 一次帮助都是美好的东西。

师:这些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 是多么的美好。孩子, 所有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师: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1:有。我为灾区学生捐款, 让他们像我一样上学。

师:你这么做, 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2:我感到很快乐!

师:给予别人快乐, 自己也感到快乐。

生3:有一次, 一位小朋友摔伤了, 我用零花钱给他买了创口贴。虽然我没有了零花钱, 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快乐。

师: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生2:开学大扫除, 我尽管干得很累, 但看着亮堂堂的教室我心里乐滋滋的。

师:付出劳动也是一种快乐!

……

教学反思

一、提问要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 只会分散精力, 浪费时间。因此, 备课时要有强烈目标意识, 围绕目标设计提问, 而且环节不宜太多太细, 问题不宜太多太杂, 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创造性的解放、独到见解的发表、个性的感悟、体验和张扬, 必须依赖于问题设计的大容量、大空间。“读懂父亲的来信, 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是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这样的问题:“请你们自由读父亲的来信, 想一想:父亲在信中说了些什么呢?并结合自己读信的感受猜猜儿子读信时会遇到哪些疑问。”这样的提问不仅激起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 还培养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觉质疑的习惯。

二、提问要循循善诱, 层层深入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提问既要有深度, 又要体现层次性, 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案例中, 理解“给, 永远比拿快乐”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我以“美好的东西”这一关键词为切入点, 创设母子对话情境, 层层设疑:你怎么知道那“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你有什么感受?这样以“美好的东西”为核心, 层层递进, 步步追问, 学生对“给, 永远比拿快乐”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的理解: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 因人而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因此, 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 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一江春水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写信教子”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从而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接着就进行拓展延伸,要他们联系实际,说说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加深他们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学生们的回答畅所欲言,滔滔不绝,他们都已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点遗憾,就是要学生们代高尔基的儿子回一封信时,我直接让学生写信,而没有跟他们一起回忆写信的格式,结果,很多同学交上来的小练笔,格式都不对,这是我的疏忽,以后的教学一定要再细致一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行文流畅、内容简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文章结构清晰,两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且两件小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把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多么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芬芳,带着父谆谆教诲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我启发学生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给”与“拿”的理解。

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再进一步激励学生积累其中的名言为座右铭,切实铭记、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最后趁热打铁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拓展练习,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虽然本班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但我相信“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相信他们从这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给”的乐趣,从而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学会积累感悟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做一期相关的采蜜集,摘录积累相关语言,并进行自学感悟。课前预先审阅,准备好主讲人,做到有的放矢。

2、自己做一期相关采蜜集。

3、卡片(人名)

4、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DD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生读)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老师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写作水平高,作品产量高,文学地位也高,简称“三高”,是不是因为他姓高?

老师查了一下资料,高尔基的全名是: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出示,生读)阿历克赛,以前中文翻译为“阿辽沙”,读过高尔基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些作品的同学知道,里面的主人公就叫“阿辽沙”,那是因为这些小说很多都取材于高尔基的亲身经历,高尔基是他的笔名,俄文的意思是“痛苦”。

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中的高尔基痛苦吗?而是非常的“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今天来细读课文。

二、检查自习情况。

1、课前,我请大家自读了这篇课文,并要求大家做了相关的摘录,都做了吗?老师也摘了,不过我先听听你们汇报一下自学情况,好吗?

2、打开你们的采蜜集,先简单地交流一下,这篇课文中,你们积累到了哪些认为有价值的句子?

a、请一位学生交流摘录到的句子,(视情况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展示采蜜集)初步指导读好相关句子,(生朗读不佳,师范读,请生评点,指出好的地方,学生模仿)

b、师统计班中的相关人数,请相关同学再读这句话,概括成小标题并板书。

c、如果有句子有价值,学生摘到的不多,师出示自己的摘录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一些冷门的句子可以事先交流掉。

5、师汇总大家都有同感的句子

总体评价:这些句子,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值得感悟一番的,同学们很有眼光,老师也很认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1、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以上句子在书中划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感悟这些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6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写一封回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走近教子有方的父亲

1.启发思考:通过上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高尔基不仅是一位的作家, 还是一位的父亲。

2.是的, 高尔基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事业, 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同时, 他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 即使身体不好, 在岛上休养期间也不忘给儿子写信。多么令人敬佩的爸爸呀!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高尔基给儿子的信, 感受父子深情。课之初, 引导学生聚焦人物, 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为学生与文本对话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学书信内容,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静心思考, 在旁边写上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读书不思考, 智慧不进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静心默读, 独立思考, 在读思结合的基础上写写批注, 有利于学生养成静思默想的好习惯, 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利于“教”与“学”的有效融通。】

三、交流分享, 理解书信的深刻含义

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 学生交流。

(1) 理解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给”和“拿”的?你曾“给”过别人什么?为什么“给”比“拿”愉快?

教师小结:给, 就是把东西给他人, 就是付出的意思。拿, 就是从他人那里拿东西或别人把东西给你, 就是获取的意思。“‘给’, 永远比‘拿’愉快”是指付出永远要比获取开心的意思, 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 多帮助他人。

(2) 关注表达:这么深奥的道理, 高尔基运用了最通俗的字眼来表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写给儿子看的。如果写给成人看, 也许他就会选择另一种表达方法了。作家在写作时总要考虑到阅读对象, 这就是表达的智慧。不仅如此, 作家在表达时, 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

出示两个句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 永远比“拿”愉快。

让学生说说加上逗号和不加逗号的意思有何不同。

教师小结:“给”后面加上逗号, 强调了作家的观点“给”, 更突出了高尔基对孩子的期望———要孩子懂得付出, 懂得奉献。

(3) 指导朗读:同学们理解了这封信,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高尔基对儿子的深情?

相机评价:多么意味深长的家信!多么情真意切的家信!你的朗读里倾注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你的朗读里满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

(4) 情境对话:现在你就是高尔基, 当你看到这美丽的花儿, 你心里想些什么?你最希望儿子明白什么?

【设计意图:教材, 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文本主旨的感悟, 并关注表达形式, 使“言”“意”有效融通。】

四、引导想象, 体验儿子的心理

1.想象表达:现在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 读着父亲的来信, 你有怎样的表现?

出示:读着读着, 我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教师小结:是啊, 给别人快乐, 自己会更快乐。

3.练习背诵课文第6~9自然段。多么情真意切的家信啊!让我们再仔细品读品读, 把它留在脑海里。

4.创设情境, 再现书信内容。

一天放学回家, 高尔基的儿子看见房间里的书桌上摆着一封书信, 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的主人公融为一体, 深化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五、拟写回信, 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1. 指导回信:为了让爸爸放心, 儿子决定给爸爸写一封回信。他在信里会说些什么呢? (相机板书:问候、感受、决心)

2.现场练笔:现在就让我们以高尔基儿子的口吻给爸爸写一封回信。 (时间五分钟)

3.学生交流习作, 师生共同评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全文以“爱”为轴心,语言清新,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第一件事栽花赏花,重在描写,其中第4、5自然段中景色描写,既写出了花儿的美好,又烘托了人物心情和品质,值得细细品味。第二件事写信教子,重在说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富有哲理,是全文点睛之笔。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应紧扣“爱”字展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心品文,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又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课前预习单的使用旨在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现状,适时调控课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探望”、“欣赏”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精读课文“栽花赏花”部分,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田字格、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散文诗《海燕之歌》中写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其实他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

出示高尔基图片,他就是——说说你对高尔基的了解。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学习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板书课题。

一起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他们父子之间发生的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学情,以学定教

1.课前,同学们根据预习单进行了预习,老师梳理了你们的预习单,看到大多数同学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同学存在的问题。(出示预习单,指出典型问题)

2.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3.交流反馈:

(1)读词语,相机正音,指导书写生字。

妻子 脸庞 镢头 探望 姹紫嫣红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词。齐读。

①指导读好“镢头”,出示图片:这就是镢头,刨土用的一种农具。

②依据学情,相机指导书写生字。

想写好“妻”,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妻”:上紧下松更舒展,竖画撇点中线上,横画间距要匀称,多横变化一横长。

“庞”:半包结构半藏露,一字多撇斜度变。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父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

这个同学主要内容都说清楚了,但是不够简洁!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请你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

概括、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这两件事都体现出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爱),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你读出了什么?

不仅仅高尔基爱儿子,儿子也爱他的爸爸呀。哪件事写了儿子对爸爸的爱呢?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体悟表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对照自学要求,开始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2-5自然段,用“——”画出你认为值得积累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栽花

(1)“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探望”体会:当时,高尔基受到迫害,才来到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一家人见面是特别不容易的,因此用“探望”显得正式而珍惜)

从苏联到意大利,路途虽然遥远,但也没能阻挡儿子探望爸爸的心,这就是儿子对爸爸的爱!读!

(2)“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学生谈感受。(抓住“顾不上”、“各种各样”、“一直”来体会。)

想象情境填空: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虽然累得 ,但是他想 。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为给父亲减轻身体的病痛,他栽了一棵又一棵,这就是儿子对爸爸的爱!

(4)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看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儿子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赏花

(1)自读4、5自然段

在儿子的期待中,春天到了。自读第四、五自然段,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景色的美,指导有感情朗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

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如此美丽的画卷中。

(3)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满园姹紫嫣红的花儿饱含着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爸爸看到盛开的.鲜花,心情又是怎样的?

②“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个“欣赏”,你读出了什么?(欣赏美丽的花儿,更是对儿子的欣赏,儿子种出如此美丽的鲜花,高尔基为儿子感到骄傲)

③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通过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这是一个——(比喻句),一个比喻,你读出了什么?

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就想起了儿子,这叫睹物思人。美丽的景色烘托出高尔基愉快的心情,也烘托了儿子对高尔基的爱,写景可以烘托人物心情,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4.指导学生试背课文4、5自然段。

试着把这样的美景记在心中。

5.美妙的文字不仅要记在心中,更要流淌在笔尖,课前,你们在预习单上摘抄了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看,这位同学摘抄的词句,请你评价一下他的书写。(相机指出不足,提出书写要求:行款整齐一条线,大小相宜字距匀)老师课前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词句,请你评价一下。打开写字纸,依据要求,再次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

6.展示,依据标准评价。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儿子给爸爸,给这个岛带来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出示信的内容)课后,请你仔细阅读这封信,并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8

1、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读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高尔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怎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

①谁给了谁什么?

②怎么“给”?

二、品读“栽花赏花”,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感悟父子情深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探望”的?小男孩探望父亲时做了些什么?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课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抓重点词句理解:“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而且这个孩子“只有10岁”。)

(4)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描述画面时,教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5)人物的动作行为往往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6)教师小结: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

(过渡): 儿子就要回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用“他仿佛看到了……甚至仿佛闻到了……仿佛听到了……”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1)终于,春天到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鲜花盛开的画面)“从他的朗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

(2)怎样朗读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现出来?(要读出春雨的滋润 ,花儿的竞相开放,读出高尔基的兴奋、自豪和得意)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儿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喜悦的收获?(全都)通过这两个字,你们能想到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

(3)看图练习说话: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学生说议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____(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____(由学生说)。”

(5)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给”可以理解成哪些词汇?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三、品读“写信教子”,领会“拿”意,体会“奉献”的愉快。

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鲜花,一种难言的快乐涌上心头。质疑:儿子把快乐仅仅给了高尔基一个人吗?

1、教师范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引导学生从高尔基信中“在岛上”一词展开研究)明明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儿子的花草种满了庭院,怎么会说是在岛上呢?从信中,你知道高尔基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想象一下:当儿子知道自己亲手种下的鲜花开满整个小岛,当儿子想象着小岛上的人们一边欣赏着娇艳的花朵,一边翘起大拇指夸奖他时,儿子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情感?你也曾经把“美好的东西”给过别人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想象:高尔基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会选择“给”,还是会选择“拿”?你呢?你会选择什么?

3、小结:人生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吧。适时扩充一些名言,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课外延伸,表达感想

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感想一定很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题完成。

1、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写给你的信,你准备给爸爸回信时说些什么呢?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呀!)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的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

写 赏

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花

教 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篇9

教学要求: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教学重点:

1.品读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2.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人物,还记得吗?谁来说? 板书:高尔基 和 他的儿子 齐读。

2.读题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 3.生交流汇报。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一)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过渡: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也非常懂事,对爸爸很孝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儿子对爸爸那种深深的爱? 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默读2、3自然段,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可在重点词句处写下感悟。)

2.指名汇报,朗读体会子爱父。

(1)课件出示: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爸爸远在海外,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2)课件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师: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儿子给得容易吗?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儿子怎样?此时的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a.大家交流,谈感受。

b.多种形式朗读感受父子情深。3.看提示,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怎么形容它呢?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相机引导,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1.指导看图,集体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目想象。(1)“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会有哪些颜色的鲜花?交流后配乐朗读。

(2)出示填空导背。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引来了()。

(3)看图练习说话。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

(4)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父爱子、思子心切、见花如见子的感情。

(二)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师: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不,他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博大更宽泛。请读读这位大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2.学生自由读信的内容。

3.高尔基的信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真能读懂吗?(生再读信,同桌讨论)

(1)小组内交流印象最深的哪一句?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想法,也可把搜集的资料灵活地用一用。

(2)有疑难之处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4.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5.集体交流解疑。

(1)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2)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 “拿”又是什么意思?

(4)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

(5)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点拨: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什么?做怎样的人?(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三、总结全文

让“‘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名言伴随着你走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伴你一生健康成长。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多年,从不以“拿”为借口要求回报你是否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亲身体验一下“给”的快乐。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乐于付出的人。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去做一些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事,并把做时、做后的感受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10

一、激趣导入:

1、名言导入:

(1)谈话:这堂课,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看看吗?

(2)出示名言,指名读: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3)知道是谁说的吗?(高尔基)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

2、简介高尔基:

(1)出示高尔基图片: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认为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读,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高尔基、大致了解他的为人)

3、揭示课题:

(1)今天,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共同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和他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

1、放声读文:

(1)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2)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围绕“读正确、读通顺”指导)

2、同桌互读:

(1)过渡:把我们刚才交流的词语、句子送到课文中。

(2)同桌分小节读书。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有读错的、读不通顺的地方提醒他纠正一下。

3、全班展示读:

(1)过渡:同学们读得认真,合作默契。现在,刘老师非常想听一听你们读书的声音。

(2)要求: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读完后问问为什么喜欢?)

(3)结合学生读、说,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什么事,初步感受父子情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什么事,初步感受父子情深; ▲ 第2节:A、理解“休养”,简介高尔基来岛上休养的原因;(资料附在下面,可以有选择地讲一讲,让学生大致了解当时的背景,最主要让学生知道父亲和儿子长时间地分开,不能在一起,相互都非常想念)

B、理解“探望”(高尔基妻儿从俄国到意大利,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

C、教学生字“妻”:出示生字,提问: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描红。

▲ 第3节:认识“镢头”:一种刨土的农具,出示图片。

▲ 第4节:“姹紫嫣红”:还想到了哪些写花美的词语?

▲ 第5节:比较“庞”“宠”。

4、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那谁能说说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高尔基的儿子去意大利探望正在休养的他,并为他栽种鲜花,高尔基由感而发,写信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学到这里,你能说说对高尔基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可引导学生根据信的内容说说)

三、质疑留韵: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或者有疑问,可以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相机解决最后三小节的引号:A、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引用结束,所以是全引号;B、在引用的句段里,还有引用的内容,里面引用的内容用单引号。)

四、课堂作业:

1、出示要求: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抄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五、配乐赏读:

抄写完的同学可以把摘抄的内容再轻轻地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情景,品读语言,体会父子情。

3、了解父亲的来信,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高尔基 和 他的儿子 指名读课题 2读题后问: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改“和”为“爱”(板书:爱)

3再齐读:高而基爱他的儿子

二、读“栽花”,表达”爱”

1、爸爸爱儿子,那儿子爱不爱父亲呢?请自由朗读课文2、3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也深爱着父亲?

2、交流找到的词句(1)探望休养的父亲。

(2)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3、儿子是怎样栽花的,指名找出句子。

(1)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2)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栽花,为什么这么做?

师: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读好这句话,把这份爱读出来。

4、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齐读2、3小节。

三、品“赏花”,感受”爱”。

1、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课件出示图片,出示“春风吹来,„„蜜蜂。” 美吗,赶紧读呀!

2、花儿怎么样?“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出示词语,齐读,积累在书上。

3、善于读书的人,能读出文字之外的画面,再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4、师: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片美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名读。能记住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吗?背诵。

5、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当你心情烦闷时,你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鲜花,带来了快乐;鲜花带来了轻松;鲜花,带来了一份好心情。

6、看着满院的鲜花,高尔基的心情怎么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1)读的怎么样?说说理由。你还能从中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扣住“欣赏”、“说不出的高兴”“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感动、欣慰、对儿子的赞扬和思念。(2)为什么这么开心?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由学生说)。

小结:父亲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鲜花的美,还有儿子的那一份孝心和爱心,让我们再次用心来体会。齐读4,5小节。

四、议“写信”,升华”爱”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信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生自由读信。

2、指名分段朗读7—9自然段。

3、父亲的心意,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谈谈自己的理解。这封信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寄予了父亲对儿子什么期望?

4、出示第9段“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信中几次提到“美好的东西”?第一次在哪,指的什么?指名读,讲解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

(2)欣赏一段美好的画面,视频:关爱别人。思考:这段话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其实,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是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安慰的眼神。)

(3)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启发: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学生自己谈例子。)

(4)师: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学生再谈事例。

小结: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

5、所以高尔基说“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情境引读: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的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2)这里“给”就是给什么?给予、帮助、关爱、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文中的儿子“给”了父亲和岛上的人什么?(鲜花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愉快的心情)“拿”指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小结: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那样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快乐,这就是“给”比“拿”愉快的道理。(3)读懂了吗,能读好这句话吗?读的好吗?提醒:加了逗号强调了这里“给”字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给”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句话。

8、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读完信,你知道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总结: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封信吗?(练读,齐读。)这不光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谨记并且为之努力的,记住这几句话,以此共勉。(练背)

9、老师再送几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出示名言,齐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五、小练笔,回报“爱”

1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③爸爸谢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多帮助别人的。④爸爸我真想飞到你的身边和那些花儿一起陪伴着你。⑤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希望你的身体能够早点康复,早点回来。)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感知体验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对话探究

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四、建构生成

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试背诵6—9自然段。

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栽花赏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写信教子

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篇12

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这篇文章和本单元的其他两篇文章《在大海中永生》,《艾滋病小斗士》共同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 “‘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文章的难点部分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 “‘给’,永远比‘拿’愉快”理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什么事情。这些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引导学生用一个字“爱”来概括文章的主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探望”、“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语体会子爱父。这里设计一个采访活动,学生扮演高尔基的儿子,老师提问:你千里迢迢地来到意大利探望父亲,为什么不和父亲说说话,却一直忙着种花呢?是不是觉得种花好玩?(让学生走进儿子内心,体会种花的用意,感受儿子这种用行动表达的真挚的爱。)

2、以读代讲,学习赏花

一读:结合课文插图,学生自由读花开的美景。

二读:创设情境读花开的美景

A如果你是来岛上观光的游客,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

B当你是在这个院子里疗养的人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个别读)

三读:观察插图中高尔基的表情,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时的心情。

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无比的 心里想: 。”(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出示“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是花朵,心里想的是 ,是儿子对自己的` 。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睹物思人——对儿子的思念。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崇高父爱

学这一部分之前告诉学生;高尔基给儿子的信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难点,含义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学生肯定会积极动脑筋:我们可以多读几遍,认认真真地思考。

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

在此基础上先独立读书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接下来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读懂的内容最多。

在交流时,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

第一个指鲜花,学生从破折号可以读出。

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进行点拨: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举例引导。(有一次,我的同事要外出学习,我特意帮她照管班级,让她安心学习,当时,这位同事很高兴。望着她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帮助。)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谈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情,以及自己愉快的感受。这样,就可以自然过渡到“ ‘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上文的学习思考“给”和“拿”的含义。

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体会“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高尔基写这封信是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于儿子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爱。

再次朗读这封信,把高尔基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 “给”,永远比“拿”愉快。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给学生以充分读、思、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 ‘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四、拓展延伸

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课上交流,课下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回一封信。

五、总结升华

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相机板书)

赠送名言: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设计: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上一篇:环评实习总结下一篇:四年级第一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