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2024-06-23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共8篇)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篇1

攀枝花市十五中学历史组

一、课题名称:《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研究》

二、课题相关研究情况的一些说明:

1、课题申报时间:2007-10-29

2、课题开题时间:2008-04-09

本课题从2007年10月份开始申报,经过东区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审查和专家组的鉴定,于2008年3月获悉了通过批准的信息,被确定为攀枝花市东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东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教科室张主任的指导下,我们举行了课题的开题仪式。东区史地教育室的黄老师和唐老师均参加这次开题仪式,并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多次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定下了我们的课题和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变动情况:

2、现参加研究人员:

唐晓琪老师是东区教育科研室成员,是历史教育的行家里手,有她的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①、调查法:调查历史教学的现状,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②、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

③、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边开展实践,一边开展研究,及时进行总结。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运用所研究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④、经验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主要途径有:观摩课,课后进行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复进行修改。

⑥、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及措施:

全体参与,责任落实,贯穿平时,阶段总结。

①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主研人员分工。②课题研究工作按责任分工,各主研人员以方案自定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各阶段的分析总结,并根据情况做好措施手段的调整。

③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④每学期一小结,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各子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方案,进行阶段考核。

⑤适时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方法的指导。

六、课题研究在第一、第二阶段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二阶段全部实施结束是到2011年7月,现仅总结到2009年10月):

(一)、2007年 9月—2007年11 月: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

1、反复论证,申报立项: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对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2007年10月向东区教育教研室申报,2008年3月获得批准立项。2008年4月开题研究。

2、强化培训,提高认识: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中小学电教》、《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专刊,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上网查找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做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选编、印发有关教学资料,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提高教师对创新观念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该课题的价值。

3、完善实验管理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我课题组制定了“学习培训”、“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明确了职责与分工,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

(二)、2008年4月开题——2009年10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说明:本阶段属于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前期)

本阶段属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要求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研究档案;学校组织课题研究指导组进行跟踪指导,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研讨会,研究进程,交流研究体会,部分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

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修订研究方案。具体的做法是:

1、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方向,积极运用课题研究思想,进

以上几点,是我们关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回顾,由于总结的时间较紧,有许多地方还来不及回顾总结,因此,遗漏之处在所难免,特向各位领导教师和课题组的所有人员致歉。

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启示 1.兴趣——学习成功的老师

通过实践和研究,再一次验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水平,也才可能有教学效益的提高。反过来,课堂教学效益能否真正提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学生兴趣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兴趣需要老师的唤醒和激发。特别是在当今这种各门功课学习压力过大的学习现状之下,老师的唤醒和激发就显得尤为珍贵。2.习惯——学习成功之母

再强烈的兴趣,也要让它变成一种习惯,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如果说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习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始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充满快乐的审美享受;始终以发现的眼光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鼓励和帮助学生尝试成功,鼓励高分。3.品质——学习成功之魂

做人要有好品质,学习更要有一个好品质。千万不能把学习当作一种纯技巧的操作来看。品质低下的人,即使才华再出众,也难以掩饰其丑恶的灵魂。所以,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塑造高尚人格、人品的问题,即育人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敢于质疑,善于想象和联想,勇于尝试和创新。这样,就不只是会出现成绩优良的学习,更会走出一批又一批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充满思辩、富于创造的新人。

4.差异——无法估量的财富

人和人永远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可回避。课题研究者们承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承认即使有许多相同条件下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性。承认差异,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讨,对不同类别的对象施加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各自在原有水平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有一个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差异。如:不同年龄段(年级段)的学生对待历史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对生活的表达要求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尊重个体,面向全体,教学平等。对学生差异的研究,成为我们的兴奋点,成了我们研究过程中很有份量的宝贵财富。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认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后期实验更好地开展我们课题组做了以下思考:

1、“只有用CAI的课堂才是好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用课件。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实能够达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帮助理解、培养各种能力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课型都适用CAI。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更不是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将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入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术,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2、教学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系统教学设计思想。这意思是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技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来整体地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方法、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注重媒体的使用来谈教学技术的运用是无济于事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教学技术实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活动模式。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在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方面,它在教学活动系统中仅仅是一个要素而已,它必

须与教学系统中其它要素统合起来,产生相互匹配的效果,从而使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能和谐协调地运转。

3、新的理念指导,思路创新,放在第一位。一个好的、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与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完美结合,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在教学过程往往存在时间、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鱼和熊掌”是不可兼的的。通过研究我们觉得对一个学生思想开发创新,要比一个形象的外在刺激要重要的多,收效更大。因此,我们认为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宁愿舍弃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人力和物力。把更多精力放在思想上的创新。

4、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注意课堂上的师生的互动,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条件,真正起到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限于研究者都是第一线的历史老师,因此,对课题的理论构建相对显得薄弱;加之分数教育、学校考核的影响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研究成果的取样难免偶然因素;再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向学校和东区教育研究室提几点建议:

1、建议学校像以前一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恢复“八.三0”地震前专设的多媒体教室,因为地震造成了教室紧缺,在上校区均把多媒体教室给取消了。这给我们课题实施造成了不便。

2、我们呆在家里搞课题,常有坐井观天之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形势,人家是怎样搞的,建议学校有机会让我们出去见识见识,使得自己的研究不重复别人的路,不做无用功。

成绩和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开拓进取。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决不是随便用几张资料、图片应景。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历史教学,提高历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研究”成效用于指导教学,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历史教学质量;认真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发扬光大,力争在下一学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攀枝花市十五中学历史组 执笔:叶又又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篇2

1999年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优化组合后富余人员分流办法:一是在高校内实行教学、管理、教辅、工勤等岗位转岗流动;二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交流;三是依托社会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向社会交流。这里的教师流动是不适合教学岗位工作的人员顺向流动 (从高位向低位流动) 。

200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 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贫困地区学校。这里的支援包括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的支援, 也有软件师资培训, 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援, 开展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 但没有明确教师交流形式。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 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次教师流动与以往教师交流意义不同, 涉及面广, 是把优秀的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了实施师资均衡, 《意见》中提出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超编学校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从此教师流动制度在全国各地实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流动, 从此教师流动政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法律依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再一次要求省一级政府落实好大中城市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 县一级政府落实好区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纲要》里提出教师校长流动由以前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2010年的教基【2010】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 明确校长教师双向流动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流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实行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将教师流动上升为国家教育制度同时明确交流范围是县域内, 操纵性更强。

2005年起教师交流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各省市地区出台了不同的政策, 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本报告对部分省市地区教师交流政策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时限、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

一、部分省市教师交流体制机制调查研究

从全国部分省市教师交流政策研究中归纳提炼各自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年限和保障措施, 具体情况见表1。

二、教师交流条件统计分析

从部分省市地区对交流条件的设置看, 主要是从年龄、校龄、交流比例等维度设计条件。统计分析见表2。

从表2分析得出结论:以年龄设计, 男教师50岁以下, 女教师45岁以下为宜;以校龄设计,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交流为宜;以交流比例设计, 年交流10%为宜。

三、教师交流形式分析

目前描述交流形式时有些混乱。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 教师交流实质是提高教育质量, 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这里有必要对教师交流进行科学分类。通过表1中所列交流形式可作以下分类。

从表3方向列左到右称为支教, 从右到左称为上挂, 左到左、右到右称为流动。这样分析我们不难推出教师交流分为三类:支教、上挂、流动。交流种类分清后, 有助于开展工作中克服搞形式, 走过场, 达到通过交流缩差提质的目的。假如我们说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任教, 就有三种可能:超编学校优秀教师到缺编学校, 也可能超编学校教师与缺编学校教师水平相当, 还有可能超编学校教师水平低于缺编学校教师。低水平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质量?因此交流形式概括为支教、上挂、流动。

四、教师交流时限研究

交流教师到交流学校任教年限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时间短了, 教师对学生学校还没了解清楚, 就结束, 显然没有效果;时间长了, 影响交流教师的积极性。表1部分地区交流年限统计分析见表4。

从表4看出, 一半地区交流年限1年以上, 近一半地区2-3年。根据我国教育学制, 本研究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交流年限3年以上为宜。

五、结论

教师交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让我们学生享受“同在蓝天下, 共享日月辉”的理念, 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科学合理的政策是均衡教育实现的根本保证。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成长期规律, 要求教师不停交流, 充分激发从教激情。五十岁以下男教师和45岁以下女教师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是交流的好时段。通过教师交流缩小学校之间质量差距是核心, 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 为完成任务充数。为此明确三种交流形式非常重要。支教、上挂和流动各自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才可能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一所学校至少3年才有可能有成绩可言。教师作为自然人, 他们在物质精神方面都有需求, 教育管理者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激励措施将保证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H.K.科尔巴奇:《政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篇3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篇4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方法。

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

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

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男女生两个大组,再将两个大组进行小组划分进行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调查了解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网站上涉及该内容的相关链接,为该研修主题奠定理论基础。

2.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探讨青春期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能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4.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变化。如:身体的协调性、面部表情和兴趣爱好等等。

(三)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XX年5月6——XX年6月15日)

(1)深入了解男女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知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XX年6月16日——XX年11月15日)

(1)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资料研究。

(4)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摸清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

(5)从实践层面上进行本课题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从确立小课题后,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一)网上学习。搜集与此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其好的方式方法及理论依据。

(二)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找问题的本质,进行反思总结。

(三)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及其差异,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析、统计,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五)实践法。采用男女生分组的方法组织体育实践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要避免男生出现“吃不饱”现象,必须根据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安排同一内容教学时,女生要注重动作技术的学习,男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力量、速度的练习。教学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五、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工作忙,学习的时间少,由于初次接触小课题研究,没有经验,需要专家的指导。

2.由于本课题是个人课题,而课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有时进行研究的资料分析收集不及时,导致资料不能够按时上传。

3.本人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加之人力和精力不足,以及网上针对本课题的资料很少,致使前段时间研究的质量不高,没有广度和深度。

(二)解决思路:

.加强理论学习,多于指导老师和已经结题的老师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指导。

2.遇到问题及时向他人请教,攻坚克难,力争把本课题做好。

3.对研究工作再认真回顾总结,查找问题,对收集的资料分类,及时整理上传。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篇5

课题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黔西县太来中学:张光华

2011年9月以来,在县教研室的批示下,“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探索”

课题实验小组开始对全县初中数学的教学进行听课、调查,了解、掌握基层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单

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为转变以上的教学现状、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开始寻找课改实验方案,进行大量的材料搜集,理论学习,并与县教研室课题实验比较有经验的张兴国老师联系,了解课题实验发展的现状和实验方案。经研讨确定,选择若干个基本功较扎实、素质较高的教师先行尝试实验,并在全县教研会上倡导、学习“指导——自主学习”课改实验的有关理论和实验方案,通过一学期来的部分教师的实验现状和吸收外地成功的教改实验个案,从中总结归纳较符合我县教学现状,较容易被教师所接受的教改操作方案——“以学为本、因学设教”,为课改实验的启动做好筹备工作。“以学为本,因学设教”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课堂师生合作学习、探究,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其建构图如下:

2000-2001学年下学期,在局领导的一再重视和领导下,于2001年3月7日,成立东山县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领导小组和中心教研组,由各中学数学组组长和数学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成员。并于2001年3月10日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培训,培训内容是课题实验的背景、目标、意义、操作方案,以及由先行实验的教师分课堂教学各环节,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经验交流与反思,部分学校还做有关课题实验的运作计划,实验方案的介绍,最后由领导小组公布制定课改实验的管理方案和实验目标,以及集体活动的安排。

为提高实验的效能,规范实验开展方式,我们还激请省课题组专家张文质老师到我县讲学指导,并组织教师参加省课题组举行的全省“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讨现场会。通过专家讲学指导,实地考察学习,使学验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实验的信心,实验研究方案也更明朗化。

我县在2000~2003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实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课题实践研究工作如何开展?数学新课程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并积极推进在教育内容、过程与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是“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其基本的转折点是教师由讲转向导,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其特点是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通过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课堂师生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从以上理论比较来看,“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而“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更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因此在新学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实验的整合,是我县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的根本方向。为此,三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整合与研究:

一是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关系融洽、合作交流、探究解难”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景观。

二是创设民主、和谐、偷悦、宽松的良好课堂学习环境。

创设民主化的良好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质疑、交流合作、开放思维的前提条件。有了民主化的学习环境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式的“苦学”向独立自主的、主动的、探索性的“乐学”转变。

三是鼓励学生超前自学,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和及时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便课堂导学。

四是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实验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是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小组学习中开展质疑问难、释疑反思的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也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彼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纠正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有明确性、问题要有探讨性、交流要有针对性、学习要有互助性、合作要有指导性”。

六是强化练习,内化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尽可能地做到课后习题当堂尝试,当堂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是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情感态度得到进一步的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在体验知识的探索和生成的基础上来掌握与应用知识的,而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必须通过“做”数学来体现。所以,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进行课堂练习和内化能力的。

通过以上几方面与新课程实验的整合与研究、实践,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序,组织研讨的内容更加丰富,实验教师实施教学更加科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表现为:

实验教师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意识增强,并结合实践认真总结和撰写有关实验报告等文章,进行交流和汇编成《论文专辑

(一)》、《数学案例分析文集》、《尝试新课程教学后的思考》和《实验教师沈旭东个人教改论文集》等,并有三位教师撰写的论文《以学为本、因学设教》、《教材人化、还原数学思维的创造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登载在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网页的教师论坛坂块,并在CN刊物上发表。还有几位教师撰写的案例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勇敢地站起来》、《在独立学习中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合作学习中的导》、《让数学走进生活》等文章也在CN刊物上发表交流。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上打破了以往沉闷的气氛,出现了师生交流、共同质疑、释疑解难、探究知识的生机勃勃的景观。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所任教的教学班在全县中考数学科成绩统计中位居傍首,如东山二中江巧玲、石斋中学的沈旭东、孙庆聪等老师所任教的教学班在几年的中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题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学班成绩不明显,有的老师理论学习不透,“先学”指导不到位,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简单化,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质疑较不主动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和改善。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篇6

一、明确目标,分层次推进,整体实施课题研究

为切实落实实验计划,我们首先从制定目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目标,确定了组织机构,并撰写了实验方案。明确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要求,从而形成纵横有序,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使学生养成有目标,教师工作有抓手,领导评价有依据。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各有侧重、分头实验,定期交流、整体推进的实验思路。使八个班级的教师在各有侧重、分头实验的基础上,定期开好实验交流会,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方法,与全校班主任交流,促进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点滴入手,扎实实验,摸索教育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探索适合学校整体生源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是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宣传,求得社会、家长等认同与支持。

2、加强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以假日小分队形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假日小队成员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自主组建小分队,自主聘请家长或社区人士任指导老师,自己取队名,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场所、准备活动器材,自己解决活动经费,自己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

邀请社会上各方面的一些知名人士进行“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好教育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成果与体会

通过近期的实验,构建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局面的形成。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教师实验材料整理、积累不够及时。

2、缺少个别指导,学生中还存在着不达标情况。

3、与家长沟通少,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家校两层皮的现象。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篇7

1 引种

1.1 引种方法

为尽快考察实验效果,采取引进小苗的引种方法,选择植株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株型优美,根系完整的小苗,逐步进行栽植繁育及推广应用。

1.2 苗木运输及保护措施

为减少夏季高温高热及长途运输对花卉的诸多不利影响,在运输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保护措施:(1)确保花盆完好,根系持土量充足,以有效的保护根系;其中,金边阔叶麦冬裸根运输,带适量护心土。(2)运输前浇足水;起挖后立即装车,尽可能的缩短从起挖到栽植的时间。(3)承装容器为花卉运输专用塑料箱.,保证运输过程中植株完整,减少植株挤压折伤。(4)晚间运输,减少夏季日照灼伤带来的损害。(5)运输途中用遮荫网遮盖花木,防止水分流失、阳光灼伤或外力损伤嫩叶。

2 定植

2.1 定植地点

为便于进行对比参照,栽植地点应选择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且具备受人为干扰较少,水肥供应便利,保证遮阴等条件。我处经过充分考察调研,确定以我区中山公园为实验基地,将四种宿根花卉分别栽植于公园内跑步路径两侧、遮阴条件良好的水杉林、丁香林下。

2.2 定植

定植前做好平整地形、整畦打垄等准备工作。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栽植前对植株地上部分进行适当修剪,去除干枯、损伤的枝叶。小苗从花盆中取出时,应避免伤及根系,且尽量保留原土。每个品种按25*25cm的株距进行定植。栽植完毕后架设围挡,防止人为践踏造成的损伤,促进小苗迅速复壮。定植后浇透水,进入日常管理。

3 适应性、抗逆性试验与结果

四种植物均栽植于中山公园跑步路径两侧的林荫下,生长环境相似,受外界或人为干预影响较少;水肥供应程度一致;其中,金边阔叶麦冬、紫花地丁均栽植于水杉林下,遮光率50%-70%,紫露草、荚果蕨栽植于水杉林和丁香下遮光率50%-80%。植物的栽植生长情况如下:

3.1 对气候的适应性的试验与结果

我市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1月最冷,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1℃左右。而近几年来,我市夏、冬两季平均温差逐年增大,因此,引种植物材料必须能耐受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09年我市8、9两月出现持续高温现象,空气湿度较低,而冬季最低气温达到-15℃,为新植植物生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7月下旬我市以阴雨天气为主,平均相对湿度在60%-90%,平均温度21-27℃,为耐荫植物的缓苗生长创造了有利的生境,保证了各品种的成活。此期间,植株长势旺盛,除进入花期的金边阔叶麦冬外,其他三个品种的株高、叶长均有明显增加。月末,紫花地丁种子成熟,成坪迅速,成活率高。8月平均相对湿度在55%-85%,中下旬相对湿度低于50%的达10天,平均温度22-28℃。白天的最高气温达到33℃,平均温度升高,雨水少,空气湿度低,紫露草进入休眠期,生长缓慢,且部分死亡。荚果蕨受空气湿度影响较大,本月出现萎蔫、死亡现象;金边阔叶麦冬开花,花期持续到9月。9月平均相对湿度:48-83%,本月相对湿度低于50%的有16天,平均温度:18-24℃。至本月末,干燥的天气使荚果蕨大量死亡,紫露草地上部分死亡率超过50%。紫花地丁和金边阔叶麦冬受气候影响不大,金边阔叶麦冬花期过后,新叶开始萌发。10月气温和平均湿度下降,风力渐强,荚果蕨地上部分基本死亡,紫露草老叶死亡。月末寒流突袭大连,紫花地丁和金边阔叶麦冬长势稳定,麦冬依然有新叶长出。11月金边阔叶麦冬新叶长势放缓,但依然保持本色,紫花地丁颜色由翠绿转为深绿。12月金边阔叶麦冬颜色转为深绿色,新叶停止生长。

3.2 耐阴性的试验与分析

金边阔叶麦冬、紫花地丁在遮荫率为50%~70%的遮荫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可以适应我市林下生境。紫露草耐阴性不强,只在林缘处繁殖生长,遮荫率高于50%的林下成活率、繁殖率低、覆盖率均不理想。目前来看难以适应我市气候及林下生态环境。荚果蕨在极阴条件下生长状况也不乐观,尤其在低矮的灌木、小乔木林下生长势弱,抗性差,而疏林下的生长状态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3.3 耐旱性的试验与分析

宿根花卉栽植完毕后即刻浇透水,进入正常管理。养护期间浇水次数与草坪浇水次数基本一致,在夏季高温期保证2-3天浇一次水。试验证明,土地持水量基本能够保证紫花地丁和金边阔叶麦冬的正常生长;荚果蕨长势不良,在高温其出现萎蔫现象,叶面蒸腾量大,对水分、空气湿度要求严格,3日不浇水即可导致萎蔫甚至死亡,难以适应我市夏季高温天气。

4 园林应用及推广建议

金边阔叶麦冬株型整齐,美观,花冠具有特色,叶片边缘金黄,观赏性强。花期7月末-9月末,弥补了夏秋季无花、少花的缺憾,耐阴性较强,适宜在疏林下栽植,抗旱性强,对土壤、环境要求不严,病虫害较少,适宜粗放管理;绿期长,可实现全年有绿,是疏林下优良的地被品种。由于其郁闭能力不强,栽植距离可适当缩短,以增强覆盖度。叶片经修剪后当年不再生长,因此修剪需谨慎。紫花地丁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初栽植,浇水后部分倒伏,但可以迅速复壮,夏季叶片有少量虫蛀孔,不影响整体效果;郁闭能力很强,种子成熟期为7-10月,通过不断的自播繁殖,使株丛紧密,形成"绿毯",增强观赏效果。在疏林下生长势强健,适应管理粗放,水肥要求不严格,绿期长,可持续到11月末,作为林下地被,整体绿化效果佳。紫露草生长较快,修剪后一个月基本长到30cm(成熟期高度),缓苗期间,部分叶片枯黄,茎杆纤弱易折,成活率低,萌蘖力不强。夏季高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株的生长,林荫下生长不适应。应慎重考虑其推广的可能性,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驯化。荚果蕨野生于湿度大,土壤持水充足的山林中,叶片大而柔嫩,因此对水分、风力、空气湿度等环境条件有较高要求。我市的夏季高温、低湿、和秋季的较强风力会带走叶片大部分水分,导致低成活率。此外荚果蕨虽然属于耐荫性强的植物,但光照作为其生存的必要指标,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决定了它的生长状况,在遮荫率高于70%的林下,不能完全适应。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很难适应本市气候,不建议大面积栽植。如需要,可考虑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疏林下适当丛植点缀,注意保水保湿。

引种驯化是见效快、投资省、获益大的种植业科学技术措施,宿根花卉的引种驯化对于促进物种多样化,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引种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技术工作,包含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因此目前几个品种的阶段性的适应并不等于引种的成功,需要在不间断的实验中跟踪调研、摸索规律、总结经验,筛选出真正有推广价值的种苗。

参考文献

[1]董志勤, 王玉萍, 托娅, 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内蒙古林业, 2007 (11) :32-33.

[2]沈植国, 李忠喜, 许会才, 宿根花卉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2007.

[3]王磊, 耐寒性宿根花卉引种栽培实验, 北方园艺, 1997 (4) .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篇8

创业教育是应对人口压力和减少青年失业的一个有效策略,能够为年轻人提供相关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终生历程中都能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挑战。创业教育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公平,能够帮助弱势公民获得体面的工作,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生计。

发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巩固和增强全民教育(EFA)行动的成就,全民教育是UNESCO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行动计划。近年来,人们对全民教育的概念以及为个体工作和生活作准备的基础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反思。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和成年人接受并完成小学教育,教授他们工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使他们获得有尊严的工作,并支持他们自身及其家庭成为令人尊重和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创业教育特别有助于与生活技能相关的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

许多创业教育项目都是由非政府组织、地方社区和协会、援助机构及私立部门以非正规的方式实施的。UNESCO和英国StratREAL基金会合作实施的“阿拉伯地区创业教育”行动的目标是支持促进中东和北非地区相关国家制定创业教育政策,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及正式的教育体系中。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能够增强整个教育体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质量,并使青年人充分参与到他们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在计划的第一阶段(2009~2010年)中,已经对埃及、约旦、阿曼和突尼斯四个国家开展了创业教育的案例研究,并出版了一个综合分析报告。案例分析和综合报告对所涉及国家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确定了一些较好的实践。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UNESCO向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三个国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报告力图对这三个国家所实施的相关行动进行总结,并对其在整个计划实施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或世界其他国家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提供参照。

在计划的第一阶段(2009~2010年),已经对约旦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主要关注约旦教育体系在不同领域对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约旦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中等层次的学术与职业教育都强调创业能力的培养,2003年制定的教育改革计划规定,培养学生的创业生活技能和思维是约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案例研究表明,尽管该国已经制定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政策,但需要改进政策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关于技能导向教学和积极进取创业态度的培养方面,需要重点改进。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约旦已成功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所涉及的活动如下:对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评估;发展创业教育计划概念矩阵;调查职业前学科;发展教师指南;组织专门的创业教育研讨会。

为促进各种活动的有效实施,以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约旦成立了一个策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SC)。委员会由教育部代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代表、TVET理事会代表以及约旦UNESCO全国委员会和UNESCO驻安曼办公室代表组成。SC的职责是发展创业教育的相关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督促创业教育计划和相关政策的实施。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现有政策已经有了很好了解,创业教育计划工作小组也包括所有有关机构的代表,如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其负责在制度层面执行各种活动,涉及行政的利益相关者。工作小组通过举行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种论坛,实现了如下目标:制定明确的创业教育概念;建立创业教育计划概念矩阵;对职前教育的教材进行分析及对创业技能进行调查;制定工作计划;为利益相关者组织三个入职培训小组,包括学校校长、教育管理者、课程专家等,便于实施工作计划和分享创业教育概念矩阵。

在将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的第一年里,所涉及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成功开发了相关的指导方针。在这项工作中,SC已经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由有关政府部门、国际TVET机构、非政府组织(NGOs)和私营部门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进一步促进把创业教育融入到约旦的教育体系中。

尽管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时间和经费成为制约整个计划进一步实施的重要挑战。人们已经认识到,虽然很多机构已经实施了创业教育计划,但这些计划很多是在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实施的,因此很难进行协调。对于创业素养概念的理解也面临很大挑战。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利益相关者都表现出进行创业素养培训的强烈愿望。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黎巴嫩的创业教育计划是由八个阶段组成的,其首先建立了一个高级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心主席、职业技术教育主任及其顾问、黎巴嫩工业协会代表以及协调委员会执行者。协调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制定创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把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确立创业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

计划的第二步是建立执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其职责包括:获得关于黎巴嫩及其国外创业教育项目的相关信息;确定相关措施,把创业教育项目纳入到已有项目中;确定创业教育的实施计划;与协调委员会及其他相关利益者进行交流。

两个委员会建立后,分别选择了10所普通中等学校和10所TVET学校,同时涉及公共和私立部门,并考虑到地区均衡发展的要求,进行实验计划的实施。在其中3所学校为教师和校长组织了3次研讨会,向其介绍创业教育的概念,并促进关于计划实施情况的共享,共有60名教师和校长参加了研讨会。通过与教育专家合作,对普通教育课程进行了修订,使其运用UNESCO和ILO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中。2012年夏天,还对培训者进行了创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考虑到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相关创业技能和理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黎巴嫩把创业教育计划的重点放在了教师和校长上。计划在把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纳入到教育体系方面以及促进国家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是成功的。计划的成功和持续依赖于多方面因素,尽管灵活性是必要的,但制定恰当的执行规划并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对于计划的持续推进仍非常关键。同时,积极组织相关研讨会,推动相关利益群体积极促进黎巴嫩进一步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就摩洛哥来说,创业教育计划第二阶段(2010~2012年)的重点是使教育和培训机构积极接受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到正式的教育体系中。在教育政策和协调水平上,该国已经成立了一个由教育部、卡萨布兰卡学院代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并开展了如下工作:对摩洛哥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评估;组织一个学习日,为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进来制定路线图;为专家小组组织一个培训日;确定相关利益者,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计划的第一步是对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实施开展评估。为此,建立了两个委员会,一是负责开展评估,二是负责制定专门计划,促进创业教育在教育体系的实施。对创业教育实施的评估表明,能力本位教育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在各种课程中的实施;分权化更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灵活实施;应该增强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并进一步倡导创业文化和精神。

为促进计划的实施,专门为教师、管理者、社会和经济及企业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了一个学习日活动。在学习日中,组织两次研讨会,主要研讨主题包括:在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能力本位学习,开发必要的工具和框架,各利益相关者间合作的重要性。在计划和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发展创业教育的国家框架被认为是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及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培训研讨会,建立了国家专家小组,包括地区协调者、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培训中心代表。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建立创业教育计划国家战略,以及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国家框架。此外,还在与相关机构(包括摩洛哥国内及整个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及合作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计划的实施表明,摩洛哥在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并且正在积极开发相关的国家战略。所获得的教训包括:创业教育应该纳入到各个教育层次中;需要修订相关课程,把创业文化纳入进来;计划的成功实施依赖于良好的指导框架,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恰当培训和指导。

摩洛哥尽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理解,即使在国际层面上也没有明确定义;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计划的有效协调,以及有创业教育方面经验的专家。此外,为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也面临挑战。

在“阿拉伯国家创业教育”这一项目的第二阶段,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3个国家通过与UNESCO-UNEVOC和UNESCO驻阿拉伯地区办事处合作,努力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各自的教育体系中。在3个国家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政府部门和私立机构都把创业教育概念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努力建立技能导向的教学课程。在计划的第二阶段,3个国家都对现有政策框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约旦的教育体系目前已经对创业教育有了很好的认识,黎巴嫩和摩洛哥正规划发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框架。

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对于未来计划的可持续实施是非常关键的。有效的协调对于计划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协调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一系列广泛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尽管让一些普通教育机构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非常容易,但让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进来是非常困难的。

发展相关的行动计划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机制,这对于摩洛哥等没有创业教育政策的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尽管在政策层面的承诺已经非常强烈,但还需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在各国案例中,3个国家都已经与该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合作,正在努力制定相关机制。在摩洛哥,仅仅是确定该领域的专家名单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已经采取相关行动,建立了一个国家创业教育专家小组。

使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计划的实施中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他们是把创业教育成功纳入教育体系的关键驱动者。特别是在黎巴嫩,其计划实施的重心就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既然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制定教师指南,并为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定期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总体来看,鉴于创业教育的性质,鼓励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进来,并在技能本位学习和创业活动间建立联系都成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

总体来看,实验计划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实验计划的实施,推进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议程的优先事项,并采取了许多行动,确保其有效实施。然而,各国在时间和经费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在3个国家中,计划在各个时间点都面临被推迟的挑战。由于计划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支持,同时,由于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在3个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不是非常准确,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还需要持续的时间投入和政治承诺。

上一篇:幼师工作计划个人计划下一篇:规范党员发展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