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2024-06-12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精选17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1

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特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管理制度。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科主任、护士长、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六)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七)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八)各科室及相关人员未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未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元坝区人民医院防保科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2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卫生院防保队伍不稳定

虽然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根据要求设置了公共卫生管理机构, 但有部分卫生院防保专干人数偏少且兼职较多, 工作量大, 很多人都不太热心本职工作;另外, 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需要实时网络监测、及时审核传染病、疫情报告等, 造成专业队伍极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 直接影响到当地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和报告质量。

1.2 卫生院临床医师对传染病报卡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

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临床医师平时接触传染病比较少, 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不甚了解, 遇到诊断传染病时, 填写传染病卡信息量又大, 且费时间, 加之患者又有顾虑不肯提供真实地址等诸多因素, 临床医师常常不了了之。

1.3 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 县疾控中心每年都会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但由于经费有限, 学习、培训时间不够, 只能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对网络直报人员的技术培训上。有些卫生局领导和乡镇卫生院院长以工作忙, 抽不开身为由拒绝参加培训, 形成领导不重视, 培训不到位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 乡镇卫生院经常调换疫情报告人员, 新进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因此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

1.4 疫情报告制度没能有效落实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县卫生局也定期组织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对相关单位进行工作督导和检查评比, 但由于两家单位都与乡镇卫生院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监督、检查力度明显不够。疫情报告中存在了问题甚至是违法行为,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罚, 导致疫情报告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

1.5 疫情报告工作不严谨

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仍然采取逐级传报方式, 信息由门诊、病房、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人工收集、归纳、统计传染病报告卡, 工作量大, 工作效率低, 中间环节多, 传输周期长, 信息失真多, 使传递时限较法定时限滞后。一些卫生院的传染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根本无法填报疫情, 更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例如, 有些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防保专干处。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了检查结果, 从而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目前, 通常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防保专干收集后分类进行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或是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 严格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首先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内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进行两次以上的督导检查;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明确分管领导, 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 并协调解决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要根据本单位实际, 合理安排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 明确岗位职责, 做到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领导过问, 专职人员督促检查、责任科室内部强化管理, 确保疫情报告工作正常开展。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通过检查评比,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 对不认真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又不做改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发文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 全心全意地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整改工作。

2.2 强化培训, 增强意识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 尤其对相关的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持证上岗, 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1]。县疾控中心是疫情报告业务培训的主管部门, 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及辖区的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尤其是学习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方法和报告时限、《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定期召开医疗保健机构和乡 (镇) 卫生院疫情报告管理会议, 总结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通报各医疗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和检查结果, 交流各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经验, 布置和传达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2.3 健全制度, 各行其责

充分发挥乡村医疗站、村卫生室、私人诊所作用, 要求他们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 保存3年。责任疫情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到乡镇卫生院防保机构。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5大部分。疫情专职人员要对门诊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等, 每月至少1次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 发现未报或漏报应及时督促诊治医生填卡, 并进行网络报告。在录卡前, 对填写的报告卡进行重卡检查, 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 并不再录入网络。对已经通过网络重报的报告卡, 应通过网络做出删除标记。同时应定期对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进行错报、误报等检查, 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并在备注内注明原因。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必要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并热情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查找原因,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县疾控中心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 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资料进行分析,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2]。

2.4 严格执法, 惩前毖后

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执法力度, 对医疗机构和疫情责任报告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时限和程序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对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决不能留情面, 讲客气[3]。总之, 要使每一个疫情责任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从思想上重视,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使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性得到有效的落实, 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4]。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乡镇卫生院防保专干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质量的因素, 综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提高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方法 依照《湖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安乡县20所乡镇卫生院2009年报告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报告卡, 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 运用SPSS1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县20所卫生院均配有网络直报设备, 操作系统齐全, 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的情况下, 传染病漏报率仍高达11.8%;零报告单位中82.5%无传染病诊断, 26.8%有诊断未报告。结论 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有效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关键词: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漏报率,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玮.江西省传染病疫情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工作总结[G].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2006, 6:85.

[2]李韶梅, 王颖, 唐玉环, 等.传染病监测与疫情报告管理现状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04.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218-220.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3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4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员设置

1、刘长敏校长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设置张国柱为兼职疫情报告人。

3、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报告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我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检查指导全校的学生晨检及消毒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个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37.5度以上)、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领导、教办和街道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与宣传

1、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我校全体人员及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应严格执行病患学生复课证明制度,复课证明须由原诊断单位开出,并加盖诊断单位公章,由学校疫情报告人保存。

张八郢初级中学

2017年2月

晨 午 检 制 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学校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班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及中午对本班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及午检。

二、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缺勤的原因。

三、每日晨、午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电话、异常情况以及就诊情况等。

四、对晨、午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疼、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要及时、详细地报告学校卫生室;督促有关学生及时就医;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应根据卫生室要求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等措施。

五、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做好跟踪记录

张八郢初级中学

2017年2月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张八郢初级中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5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拟定我校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学校坚持晨检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

1.班主任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人(5例以上)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当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2)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应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

(3)在同一班级,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措施

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2.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卫生室老师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3.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让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4.坚持开窗通风制度,各班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开窗。

5.配合卫生室做好班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2.卫生室上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发病,指较短时间内,同一班级中连续发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症状的患者:包括体温≥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服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区教育局。

(2)同一个月内,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连续发生5例的。及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局。同时协助卫生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劝阻发病学生立即离校。

(3)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甲型HINI流感等),在24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措施

1.加强巡检。

2.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3.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做好随时消毒工作。

4.加强并督促各班多开窗通风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6

1、为了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2、凡本院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疫情报告责任人,均有依法报告疫情的职责和义务。

3、疫情报告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务科院感办负责全院疫情报告的统一管理。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凡发现填卡不规范或迟报、漏报疫情者,要通知责任人立即改正,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科主任。

4、疫情报告的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重点疫情为: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5、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填写疫情报告卡,同时在门诊志(或住院病历)和疫情登记薄上进行登记,并及时将报告卡递交到指定地点的“疫情卡投递箱”内。

6、如发现重点疫情,应立即直接报告医务科院感办,同时报科主任,以便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

7、医务科院感办收到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后,要立即审查、登记、核实,在规定时限内网络直报。其中,重点疫情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非重点疫情应按规定时限争取提前上报,以便留有余地。

8、临床科室上报疫情至医务科院感办的时限要求是:重点疫情应立即填卡上报并电话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非重点疫情上报时限为24个小时内(一律从传染病诊断时间起算)。

9、疫情报告是医院工作重点之一,各有关科室和责任人务必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程序、按规定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严防迟报、漏报,严禁瞒报、谎报疫情。违者,予以处罚,必要时依法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7

1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 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及院内感染委员会, 由医院传染病管理三级网络进行医院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实行了传染病阳性报告签收制, 采取了谁签字谁报告谁负责, 发现漏报一查到底。预防感染保健科对疫情监测报告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指导全院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医院各科的传染病管理小组为传染病监测报告实施单位, 负责及时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监测, 并对首诊医生进行督促和教育。

2 制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我院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 并对传染病报告的种类、时限、方式和程序进行细化。通过互联网上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直报传染病的同时, 对于甲类传染病, 要求电话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便及时审核。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医院同意, 不得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等私人信息、病史。责任疫情报告人不得瞒报、迟报、缓报传染病, 违反规定的给予相应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 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在传染病报告中有突出表现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搜集并提供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备查。门诊医师和病房主治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要求字迹清楚, 注明诊断依据。预防感染科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注明报告时间, 统一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网。

3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 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

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每年举办1次或2次全院性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培训班, 让全体医护人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传染病防治, 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医院进修实习人员较多, 轮转快, 我们对每年来院进修及实习的医护人员和分配来的新医护人员, 在上岗前必须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 为增强疫情监测报告意识, 做好隔离防护。

4 建立奖惩制度, 严格进行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

医院把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纳入科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标准。预防感染科要对临床各科及医技科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工作, 每月检查1次。检查内容有病区传染病登记、各科门诊日记、传染病门诊就诊登记、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阳性报告登记。发现未报告的除追究责任外, 应及时给予补报。根据检查结果和考核标准, 对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认真负责出现瞒报、漏报或缓报等的科室和个人, 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并予通报批评。

通过以上措施, 使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准确、及时, 较好地控制了漏报和缓报, 而且使非传染病科发现的传染病病人能得到及时的转诊、隔离和治疗, 防止院内感染,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传染病源体引起的医院感染。针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管理, 我院一是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二是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三是与职称、工资挂钩, 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切实把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8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篇9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需参加有关传染病疫情知识培训,并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内容、时限。

4.学校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传染病病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以快捷的方式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报告人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备案,做到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6.传染病报告人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0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宁市各城区县医疗单位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 以常住人口计算发病率。

1.2 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1.1 流行情况

2008年南宁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26 309例, 死亡135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01.84/10万、2.06/10万、0.51%, 与2007年比较分别上升5.14%、6.10%、0.90%。乙类传染病发病病种与2007年相比增加人禽流感、出血热、登革热、百日咳4个病种, 减少流脑、布病2个病种。

2.1.2 疾病位次

2008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 (132.47/10万) 、病毒性肝炎 (114.83/10万) 、梅毒 (77.77/10万) 、淋病 (35.85/10万) 、痢疾 (29.74/10万) , 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

2.2 传染病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从发病时间看, 发病高峰在3—5月, 发病较少的月份为11—12月 (图1) 。

2.2.2 地区分布

2008年南宁市6城区及6县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192.14~683.89/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区县为兴宁区 (683.89/10万) 、青秀区 (613.53/10万) 、西乡塘区 (565.07/10万) ;宾阳县报告发病率最低, 为192.14/10万;其次为邕宁区, 报告发病率为232.35/10万 (图2) 。

2.2.3 人群分布

(1) 性别分布:男性发病16 945例, 发病率为491.46/10万;女性发病9364例, 发病率为302.14/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χ2=1461.75, P<0.01) 。 (2)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0~1岁发病率最高, 为1325.67/10万;其次为80~84岁, 发病率为939.50/10万;10~14岁和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分别为42.23/10万和44.30/10万。故发病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3) 职业分布:各种职业均有发病, 以农民发病最高, 为12 159例;其次为散居儿童 (1903, 例) 和家务待业 (1837例) ,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23%、7.23%、6.98%。死亡数以农民最高, 为83例, 占死亡总数的61.48%。

2.3 各类传染病分析

2.3.1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未分型) 、痢疾、伤寒+副伤寒3种, 发病2686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21%。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10.50%。

2.3.2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4种, 发病8969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4.09%。死亡41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5.61%。

2.3.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钩体病、疟疾7种, 发病73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8%。死亡35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3.61%。

2.3.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 、淋病、梅毒4种, 发病14 565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36%。死亡59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8.48%。

2.3.5 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26例, 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6%。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42.42%。

2.4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4.1 艾滋病

发病283例, 死亡49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32/10万、0.75/10万、17.31%。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42.26%、73.28%、21.82%。本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以3—4月报告发病较高。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宾阳县 (73例) 、横县 (50例) 、西乡塘区 (46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 (131例, 占46.29%) 和家务及待业 (51例, 占18.02%) 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5~44岁 (191例, 占67.49%) , 其中男性225例, 女性58例, 男女之比为3.88∶1。

2.4.2 乙型肝炎

发病5935例, 死亡7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0.65/10万、0.1l/10万、0.12%,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17.55%和下降13.37%、26.31%, 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的78.94%。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159例) 、上林县 (819例) 、西乡塘区 (729例) 、青秀区 (611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 (3061例, 占51.58%) 为主, 其次为学生 (428例, 占7.21%) 和工人 (422例, 占7.11%) 。年龄分布以20~44岁 (3567, 占60.10%) 居多。其中男性4081例, 女性1854例, 男女之比为2.20∶1。

2.4.3 麻疹

发病27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4.15/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263.98/10万,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高峰在3—7月的春夏季。除邕宁区无病例报告外, 其余的5城区和6县均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14例) 、江南区 (47例) 、兴宁区 (39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散居儿童 (183例, 占67.28%) 为主, 年龄分布以0~3岁 (179例, 占65.81%) 居多, 其次为20~39岁 (50例, 占18.38%) 。其中男性173例, 女性99例, 男女之比为1.75∶1。

2.4.4 肺结核

发病8673例, 死亡41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2.47/10万、0.63/10万、0.47%,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3.45%和下降17.15%、19.91%,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首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435) 、西乡塘区 (1381例) 、青秀区 (960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5159例, 占59.48%) 为主, 其次为离退休人员 (685例, 占7.90%) 和家务及待业人员 (605例, 占6.98%)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20~79岁 (7901例, 占91.10%) 居多。其中男性6201例, 女性2472例, 男女之比为2.51∶1。

2.4.5 梅毒

发病509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77.77/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10.87%,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031例) 、青秀区 (665例) 、江南区 (538例) 、横县 (525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1842例, 占36.17%) 为主, 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 (537例, 占10.55%) 。年龄分布以20~59岁 (3798例, 占74.59%) 居多。其中男性2308例, 女性2784例, 男女之比为0.83∶1。

3 讨论

从2008年疫情统计结果显示, 南宁市2008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与2007年相比均呈上升的趋势, 表明目前南宁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形势相当严峻。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 说明这5种疾病是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要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首先要降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示除应继续抓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外, 还应重视和加强成年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1]。肺结核病近3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加强医防合作, 规范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麻疹的发病率较2007年高, 原因可能与免疫水平降低有关。今后仍需继续加强麻疹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2]。艾滋病、梅毒、淋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 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南宁市哨点医院的性病监测、疫情管理工作, 继续开展特定人群 (吸毒、卖淫嫖娼、服务行业人员) 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宣传安全性行为, 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

从全年各月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数以3—5月较多, 11—12月发病较少, 其余月份差别不大,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以春季较多, 冬季较少, 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但季节性高发特点不明显。

从南宁市6城区6县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 居后3位的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存在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这与外地报道相一致[3]。

从人群分布结果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年龄组发病率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 提示目前南宁市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男性的幼儿和老年人, 重点职业应为农民和散居儿童。

参考文献

[1]黄夏萍, 石健, 唐莉.南宁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22-1723.

[2]吴美忠, 吴爱兰, 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疾病监测, 2008, 23 (8) :499-500.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制度 篇12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医务人员要具备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传染病的能力,只有及时地发现传染病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疫情不再蔓延,因此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培训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及时、准确的报告传染病,现制定培训制度如下:

一、每年半年至少培训一次,培训中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的上报程序和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正确填写报告卡片,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二、根据本辖区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做好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的培训。

三、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规律进行培训,如夏季加强对肠道传染病的培训,冬季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培训等等。

四、做好对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知识培训,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

五、每次培训要有签到表,培训记录,相关照片,培训后要进行考核。凡有事情不能参加培训的要事先请假,事后进行补考。要求将培训信息通过通州区卫生信息网(OA)报送给疾控中心业务办公室。

六、培训后要对所有资料整理入档,并写出小结。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13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组织领导:设立疫情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质控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每年对上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至少1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三、承担对全院医护人员疫情报告管理内容的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新入院职工、进修医师和实习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

四、做好疫情登记工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的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影像科结果登记。并做好对疫情登记资料的保管工作。

五、做好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工作,诊治传染病的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要及时、完整、准确的填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六、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在报告前,必须进行卡片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的检查;对每天收集、报告、订正、删除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须做好工作记录,每月进行汇总统计备案。

七、各科室兼职疫情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每月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八、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必须每日查看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发现未报的传染病,及时催报。同时对疫情数据(按月导出)和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进行整理归档。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14

1传染病报告管理概况

传染病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而进步, 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开展, 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工作模式。一般来讲,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其主要的负责机构是医院的预防保健科[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基础上, 疫情责任报告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把法定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突发的重大传染病进行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片经由医务人员填报后交到预防保健科网报人员审核, 进而按照相关标准快速上报到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使传染病疫情的资料能被快速了解到, 并在规定的时间给予监测[3]。

2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随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河西区部分医疗机构也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和电子病历系统, 实现了疫情报告的直报, 这一发展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阅大量文献可以看到,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利用HIS开发了传染病管理系统功能, 实现了院内疫情报告的直报, 同时实现了传染病的审核、监控、维护、统计、反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3河西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

2 0 1 3 年1 1 月份, 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状况进行了评估。查阅辖区内7 所三级医院, 5 所二级医疗机构以及9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计2 1 所医疗机构2 0 1 3 年1 - 9 月份病例登记。

在2 1 所医疗机构中, 1 3 所开设住院部, 1 0 所医疗机构的住院部在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在2 0 所具有检验能力的医疗机构中, 1 4 所检验室使用电子病历系统。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所有机构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登记项目都不全, 缺少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和初复诊4 个项目, 考虑我区多数机构使用的是天津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希望能够通过软件的升级实现电子病历系统项目的完善;极少医疗机构的疫情负责人员可以做到直接查询 (下载) 电子病历系统, 大部分都是需要疫情人员去相关科室查询病例信息, 个别医疗机构不可查询, 希望有关领导给予协调, 使疫情人员既能方便查询下载, 又不会影响临床医生的正常使用。

本次调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情况, 重点调查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室电子病历系统, 经查我区2 1 所医疗机构中, 所有机构都在使用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大部分使用的是天津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辖区的大部分医疗机构仅仅处于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 除医院外, 其他医疗机构尚未实现弹出传染病报卡以供填写的功能, 需要接诊医生在填写电子病例时, 若诊断为传染病, 另需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卡, 虽未完全实现信息化, 但是较以往的纸质门诊日志登记已经有了一定进步, 简化了工作流程, 减轻了接诊医生工作量, 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的自查统计工作也更加的便捷高效[4], 从而保证了统计的简便性和正确性,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有所减轻。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 使传染病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同时实现了与临床一线人员的良好交流与信息反馈, 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使传染病的管理, 从以前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监测、及时反馈[1], 提高了疫情卡报告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减少了迟报、错报、重复报等现象, 对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事实证明医院传染病疫情信息化建设, 对及时准确上报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有效的控制疫情及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 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准确可靠的卫生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

摘要:该文结合文献资料和笔者的调查工作, 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信息化现状做一总结, 内容主要涉及电子病历登记系统的使用, 登记项目以及是否便于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查询等;传染病监测依靠于医疗机构的基础工作,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发现以及报告模式在这一环节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效的报告模式能够减少漏报、迟报,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及时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都有强大的推动力, 河西区该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开发传染病管理系统功能, 实现“传染病报卡”电子化, 完成院内疫情报告的直报, 达到传染病的审核、监控、维护、统计、反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疾病监测,疫情管理,信息化,疾控中心

参考文献

[1]曾芳, 曾淑兰, 罗晓婷, 等.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与管理水平[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3 (13) :1814-1815.

[2]刘维忠.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

[3]陈蓉.基层综合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与防控[J].医药前沿, 2013 (1) :23-24.

[4]任丽华, 刘永跃, 林哲.通辽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2) :163-165.

传染病报告、疫情登记制度培训 篇15

主讲人:王懿

培训对象:临床医生

培训地点:医院食堂

培训时间:2012年7月5日

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

和报告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各班每天填好班务日志。

严格班务日志制度,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各班班主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校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后,应作好记录。

学校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传染病登记报告核对检查制度

接到传染病报告的,学校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

章,根据我校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

二、各班班主任发现传染病,及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学校。

三、学校要对上报的传染病及时进行审核,对漏报、迟报传染病的现象进行纠正。

四、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6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注明“疫情已报”。

2、门诊部各部门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第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篇1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不同进行抽样。每年抽查1/4以上的市及被抽查市的县 (区、市) 1~2个。市级调查单位:所在市的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综合医院和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专科医院;县级调查单位: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家和乡镇卫生院 (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家。

1.2 调查方法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每年统一制定并下发的《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现场随机抽查当年1月份至现场调查前1个月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和感染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的科室门诊部和住院部登记的法定传染报告信息, 比较分析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传染病病例和同期该机构网络直报的病例, 若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计为报告, 否则计为漏报。及时报告率:比较分析医疗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日期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日期, 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要求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 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 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 其填写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信息完全一致, 其他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 视为一致。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 可认为不一致。

1.3 质量控制

每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现场调查实施方案, 抽样方法和调查技术路线经专家反复论证。调查组人员抽调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级疾病预防控中心业务技术骨干组成, 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期间各调查小组长负责现场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统一的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质量的评价方法参照《全国法定传染报漏报调查方案》。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率调查

累计调查医疗机构194家, 其中省级7家, 市级51家, 县级72家, 乡镇级64家。调查乙、丙类传染病共27种3 977例, 漏报183例, 年均漏报率为4.40%。不同年份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122, P>0.05) , 见表1。漏报前3种疾病依次为戊型肝炎 (56.2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3.33%) 和风疹 (11.32%) 。其中乙类传染病调查20种, 漏报率为4.28% (90/2 055) ;丙类传染病调查7种, 漏报率为4.84% (93/1 922) , 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7, P>0.05)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情况: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9.47% (18/190) , 市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9% (64/1 425) ,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50% (83/1 846) 、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3.49% (18/516)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2, P<0.05) 。在医疗机构内部, 门诊部漏报率为4.90% (134/2 735) , 住院部为3.95% (49/1 242) , 门诊部和住院部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7, P>0.05) 。

2.2 及时报告率调查

2.2.1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调查:

抽查病例3 807例, 及时报告3 421例, 年均及时报告率为89.86%, 及时报告率逐年提高,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7.57, P<0.05) , 见表2。

2.2.2 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调查:

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最高 (97.09%) , 最低为县级医疗机构 (87.48%)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0, P<0.05) 。

2.3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调查

2.3.1 总调查情况:

调查传染病报告卡3 079张, 报告卡填写完整2 937张, 填写准确2 382张, 录入一致2 778张, 年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5.39%、77.36%和90.23%。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074, P<0.01)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最高为2012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256, P<0.01) ;录入一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3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录入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82, P<0.01) , 见表3。

2.3.2 各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报质量情况: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分省级、县级、市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76, P>0.05)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县级、市级、乡镇级和省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69, P<0.01) ;报告卡录入的一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168,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疾控中心不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 每年都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 故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 漏报率呈逐年下降, 年平均漏报率为4.82%, 比2008年的漏报率 (15.99%) [1]下降了69.67%, 低于2009年全国漏报率 (5.47%) [2], 高于江苏省2010年的漏报率 (2.05%) [3]和福建省2011年漏报率 (0.33%) [4]。报告卡填写质量高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5]。说明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调查发现,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结果相似[6], 这可能与传染病管理为属地管理, 省级医疗机构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难度大、力度不够有关;医院级别越高, 诊疗技术也高, 就诊的病人多, 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易做细以及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有关;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存在差异, 提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工作不均衡。这与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落到实处, 部分临床医生法制意识淡薄、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人员变动频繁等因素有关。说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是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 是传染病暴发早期预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科研工作的基础, 其质量的提高将使中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更为科学规范有序成为可能[7]。针对以上现状,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质量如何, 关键是看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其次是看疫情责任报告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如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理念, 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 完善管理模式和手段,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从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使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志智, 吕炜, 吴秀玲, 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3) :137-139.

[2]刘世炜, 王丽萍, 王晓风, 等.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J].疾病监测, 2011, 26 (5) :392-397.

[3]李媛, 刘文东, 艾静, 等.2010年江苏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4) :36-41.

[4]陈彩粼, 张莹诊, 黄文龙, 等.2011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11) :801-803.

[5]姬一兵, 郭岩, 郭青, 等.2011年中国6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0) :4266-4268.

[6]黄亚兰, 龚苍涛, 王晓云, 等.泉州市2005-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9) :800-801.

上一篇:志愿服务典型申报材料下一篇:五年级上数学人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