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2024-08-21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通用8篇)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篇1

新疆化工技师培训学院 律国辉

新疆化工技师培训学院于1958年建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和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隶属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占地2000.68亩,在职教职工310人,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基础”的办学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人事制度与管理体制机构改革、以“订单”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开设针对无业大中专学生的灵活学制教学班等多项措施,年招生规模达30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11000多人,当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 自治区“优秀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自2006年以来,我院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牵头组建自治区第二产业职教园区。目前,职教园区吸纳成员单位69个,含职业院校41所、工业企业20家、培训机构7个和科研机构1个,已初步形成公共实训中心4个(4个实训点)、初具规模的专业实训中心7个(9个实训点)。整合核心区资源包括院校13所、实训中心14个、专业389个、教师2800多人、学生5万多人。年培训规模2万多人次,成员单位间联合办学数千人。多次以职教园区名义组织或参加校企合作办学活动,很好推动了自治区职教园区各职业院校在现代职教理念指导下向纵深方向发展。先后完成了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相关工作和“自治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等研究课题。近两年重点实施了《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暨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院校建设计划》。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疆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时期,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就。同时,根据我院和第二产业职教园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我们感觉到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职业教育认知度不到位,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有明显差异,职业教育规模小,资源分散,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能力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效益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协调,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缺乏足够的成就感,“双师型”比例仍需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联合实施教育培养缺少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保障,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发展规模、专业设臵、教育质量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对策及其理由

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破解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下我区以职教园区形式实行集团化建设的办法是正确的,可行的,且应循序不断加快推动职教园区办学向更深层次拓展和探索,进一步强化职教园区内资源整合和调配的力度。

从实践上看,自治区职业教育经过三年多的四大职教园区(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第二产业职教园区、第三产业职教园区、石油石化职教园区)引领建设,已经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在新疆职业教育事业建设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从战略上讲,实施集团化办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能形成职业教育的规模效应,实现以无形资产为主要扩张方式的资源共享,打破利益条块分割的格局,充分优化利用职教资源。二是利于科学规划专业设臵,集中力量打造各自的特色专业,平衡职业教育资源。三是能源源不断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更好地把学历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用人要求紧密结合。四是将会进一步加强院校与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的合作,推进院校在企业建设实习就业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在院校进行在职职工转岗培训和新技术培训。五是能够提高院校招生的整体宣传效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优势,降低教育培训成本,形成及时、丰富、完整的社会技能人力资源库,提升院校推荐毕业生就业时与企业谈判的主动权。六是能推动院校与企业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真正实现院校与企业“零衔接”和产学研互动发展。三、一点想法及几点建议

集团化办学符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人力资源转化和“大职教”的战略思想,顺应了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人才资源的需求,体现了广大学生和家庭的根本利益,正以规模取胜、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促使自治区职教资源焕发着新的活力,但运行中还更加迫切地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各职教园区的强力推手。为此,建议以下几点:

1.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关系到社会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实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多方筹措、多渠道增强职业教育师生荣誉感、自豪感,提供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后的继续发展机会,逐渐实现消除教育歧视。

2.鼓励职教园区内部实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就办学模式而言,至少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间的校际联盟和补充式的校企合作,从而确保不同模式为了某一特定目标而将最合适的资源组合在一起的实现。就参与主体而言,包括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同业工会、同业行会、研究机构等等,而这些当中,作为同一类型的职业院校应统一规划协调为好。

3.依托行业和企业参与程度是集团化办学质量关键。集团化办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行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又直接影响办学的质量。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政策保障是关键。一个成功的项目,政府即有推动性的法案、支持性的拨款政策,也有保障性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税收减免政策和奖金鼓励政策。如果只有推动性和支持性政策,可以启动项目,但项目运作中是否顺畅,参与实体是否积极投入还取决于后两类政策。

4.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职能。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统筹协调,宏观调控不仅有行政指令,而且还通过多元杠杆来发挥,如拨款、投资、税收政策、特惠政策、保障政策、激励政策、行政指令等支持集团的启动和运行,协调集团各方利益,搭建合作平台,保障集团的正常运行;同时,职教集团化办学也需要市场驱动、市场运作,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才能确保其质量、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5.打通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的瓶颈,构建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平台。筹建生产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教育高地(暂称技术本科)。不仅为提高职教办学水平,也为整体服务经济建设需求创造了条件;可较好的解决(或根本上解决)广大学生不愿上职业院校的困扰,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的矛盾。

6.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无论高职或中职均属职业教育。目前的管理体制是:高职属高教处管,中职属职成处管。但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自成体系,导致管理体制不顺。在招生政策、专业设臵、经费统筹、政策扶持、评价评估及职教健康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利影响。职业教育应统一归口,分类管理。只有从管理体制上理顺关系,才能更好地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未来,衔接好职业教育与初中、高中教育的关系。

7.提升和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这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和质量提高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还未改变非常薄弱的局面,应当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实行生均拨款或免费(义务)职教,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优质教师队伍的稳定。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篇2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编委会主任委员朱森第教授主持会议,简要介绍了编委会和杂志社的相关情况及会议议程,希望与会编委就杂志进一步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所长、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顾卡丽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并对各位顾问和编委长期给予《材料保护》杂志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材料保护》杂志社社长柳斌研究员作了“《材料保护》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工作报告”。报告从4个方面对上届编委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并对未来作了展望,内容包括《材料保护》杂志的出版情况;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国内各类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国外影响、数字化建设、联合办刊、市场开拓、所获荣誉及奖励等);各级领导对杂志的关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随后,《材料保护》杂志主编徐军研究员对新一届编委会成员的推荐原则作了简要说明并宣布了第七届编委会组成名单。

会上,以PPT形式播放了未能到会的顾问和编委们的祝贺。接着,大家就杂志社工作报告内容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3个主办单位的代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潘邻研究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研究员以及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的代表孙长兰女士先后发言,对杂志的成绩和荣誉给予客观和较高的评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大力支持刊物的发展并加强合作。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乔利杰教授、陈建敏研究员以及编委高诚辉、林安、陈贞坤、雷明凯、王为、张伟、杜翠薇、潘春旭、朱旻昊、程旭东、魏立安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工作报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材料保护》导向正确、定位准确,是业内公认的创刊最早且颇具影响力的权威性品牌杂志,无愧于国家双核心期刊。同时,代表们还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转型时期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处理文章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之间的矛盾;该不该过分追求EI等国外知名检索系统的收录问题;可否利用已经拥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建立自己的期刊评价体系等等。此外,也对《材料保护》的约稿、审稿、编辑、排版以及广告设计和编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编委们达成一致共识:《材料保护》杂志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经济效益)在业界已做得最好,但要保住品牌地位,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产学研用做出更大贡献,成就更大辉煌,一是必须在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加大选题力度、广度和深度,每期有计划地发表1~2篇行业知名专家的重点稿件,增加有见地的高学术水平、高学术地位且具有首创性的文章,以增加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杂志的社会效益;二是继续刊发一定比例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应用性文章,以满足厂矿企业等读者群体的需求,扩大发行量,增加来自企业的广告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为杂志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必须重视期刊的国际化,要与国际接轨,图表附英文,每期刊登1~2篇全英文论文,同时推介国外的先进技术,增加国际影响力;四是要不断创新,继续实施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性服务平台,以提高杂志的行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委会主任朱森第教授根据各位编委的发言,从定位、发展、思维、自身建设和国际化5个方面作了总结发言,明确了杂志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总结发言首先充分肯定了杂志对行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强调了已有的办刊方针和定位;其次,提出要更多关注交叉领域和跨界融合,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专项活动(如年度评选、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等),开辟多种创收新渠道,促进杂志健康发展;第三,在大数据时代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创新业务模式,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使资源再利用,制造新的商业机会;第四,进一步强化编辑部内部建设,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敏锐眼光的行业专家里手,把握业界发展方向,起到引领行业的作用;第五,迈开期刊的国际化步伐,增加期刊更多的国际化成分,充分发挥国际编委的作用,扩大国际影响。

最后,朱森第教授代表编委会对主办单位武汉材料保护所的大力支持及与会代表的献计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愿《材料保护》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篇3

本刊讯 6月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区人才工作,学习讨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

会议指出,四项监督制度是健全干部选拔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一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要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不折不扣地把制度学通、学懂。二要抓好贯彻落实。今后不管是在选拔任用干部,还是选拔使用人才方面,各地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规定,更好更到位地抓好贯彻落实。三要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要根据中央的要求,把它作为巡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贯彻实施情况列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把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好,开创我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局面。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篇4

(2011年1月23日上午,根据录音整理)

张春贤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新疆在各方面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经验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性。特别是2010年,新疆在解放思想和实践工作上都做出了新的探索、新的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顺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顺应各族干部群众的新期待,经过充分准备,1月19日至2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韩勇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同志率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苏州市,以“政府服务经济、营造宽松环境”为主题进行考察、学习、培训。大家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态度端正、学习认真,通过学先进、找差距,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受到了启发,坚定了信心。

下面,我结合同志们的发言讲五点意见:

一、继续围绕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热爱祖国解放思想

要坚持“新疆效率”,加速推进各项工作。新时期新阶段,我们等不得、慢不得。解放思想本质上是实践问题,决不能坐而论道。这三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没有一次是以坐下来学文件的形式进行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坚持高起点、宽视野、落得实,就是要建设美好家园。

二、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两个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一时做不了、做不好的,宁可暂时放下来,我们没有认识到或者当前能力有限的,也可以先放下来。二是把三次考察学习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各地州市、县市区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动力和实际举措。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尽量放松对经济的管制。我们现在不是管得少了而是管得多了。不管不行,管得多了也不行,要防止管过头。要注重提高招商的专业化水平。要努力营造亲商、尊商、便商、安商的宽松环境。四是创造四个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包括硬服务和软服务,硬服务主要是改善交通、能源、电力

等基础条件,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经营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力。软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文化等。

三、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

一是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观念,切实转变“衙门”作风。要坚决克服“懒、散、庸、拖、贪”现象,对不良作风敢于“亮剑”,下重药,不能光是教育。不能形成“底下对上面有意见,上面对底下看不惯”的局面。对一些干部长期养成的墨守成规、死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条条框框、把不对的理念当作对的来执行的现象,要教育引导他们用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二是提高政府效能。要借鉴苏州市好的做法和经验,抓紧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权限,从自身做起,自上而下地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能在多大范围内改进就在多大范围内改进,能改进到什么程度就改进到什么程度。三是坚持“变化、变革、创新”。通过这次到苏州市考察学习,大家对变化、变革、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确实要敢于突破、敢于担当,不断地解决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去抓落实。确实要创新、创业、创优。四是坚持科学发展。新疆区情特殊、地位重要,与内地其他省区市相比,在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上担负的责任更大、遇到的困难更多。党委、政府作为总指挥、总协调,首先要有责任心,还要有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哪些适宜、哪些不适宜,哪些是全局性、规律性的,要用脑用心、尽职尽责,多研究、多学习,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具备科学发展能力。

四、切实转变作风

(一)做到勤政为民、不计荣辱、拼命苦干。干工作既要担当,也会受委屈,但是只要认准了,就要勤勉工作、忍辱负重、尽职尽责,哪怕我们做的工作一时不能被理解,甚至退休后才被认可和理解,也是值得的。

(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执行力,少坐办公室,多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放手使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

(三)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平台。对那些过去曾经行之有效,但目前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平台,譬如一站式服务,可以学习借鉴新经验、新做法,研究改进提高,使服务型政府具体化。

五、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一是各地、州、市党委书记主持召开一次党委委员(常委)(扩大)会议,围绕这次赴苏州市考察学习进行务虚讨论,由参加考察学习的专员、州(市)长

主讲,谈体会、提要求,把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各地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没有发言的同志可以提交书面材料,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结集成册,放大成果、用好成果。二是采纳在自治区开展作风效能考评的建议,切实转变作风,要有硬举措。三是要择机继续组织类似考察学习活动。鉴于三次考察学习方式很好,可以选择适当时机,仍由韩勇和库热西·买合苏提同志组织县(市、区)委书记、包括地(州、市)委书记和宣传等部门负责同志,赴内地考察学习。四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新疆发展的舆论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自治区分管领导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强对分管部门、单位包括中央驻疆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努力形成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五是各地州市要把今年的就业任务落到实处,要把维护稳定的32条措施落到实处,要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各项任务结合各地实际落实好。各地要借鉴近期乌鲁木齐市以人为本、缓解市民出行难的思路做法,研究解决本地群众(尤其是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要切实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要确保公交车司机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举一反三,着力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支委会发言材料 篇5

在矿党政的领导下,在支部委员会各位领导的关心下,我作为分管群众工作的委员,积极开展职工困难帮扶、群众教育等方面的工作,2017年以来共对困难职工救济10人次,发放救济款4100元;组织参加矿文体活动5次,并在部分项目上获得较好名次;组织参加扶贫送温暖活动,募集捐款近3000元。每年排查困难职工两次,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生活情况,确保困难职工吃饭不困难、子女上学不困难。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本人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自身的学习抓不紧,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对岗位所掌握的业务知识还不全面、不深透,平时忙于经营管理业务,学习力度不够,导致自己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仅凭自身了解的知识应付工作,有时看问题和做事情过于片面,也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自己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对十九大精神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不透,掌握的不够好,不是力求全面发展,有时只注重当时用的着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对当前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懂的较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到理论知识贫乏,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欠缺。

二、积极帮助群众组织学习业务,总结工作经验方面做得不够,没能打破单位界限,没有站在支部层面开展工作,没有组织机关经营支部的广大职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和技术竞赛,在提高群众的工作水平和活动能力存在很大欠缺。

三、经常了解群众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积极帮助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差距。没能沉下来了解支部中每个单位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仅仅依赖各单位工会委员或工资员反馈的信息进行帮扶工作,导致个别困难职工的困难没有发现或没有解决。

四、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时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和急躁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不够。在管理的艺术性以及和职工交流的方式方法上还需要加强。对每个职工性格了解不够全面,没能及时关心职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对“从严治党”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够深刻。从严治党压力传导不到位,党风廉政知识学习不深刻,内容不够丰富,载体还需拓展,警示教育还需加强。对制度约束长期性、韧劲不足,执行不够坚决,自我要求不严,过程管控不够。

经过认真剖析和反思,我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 一是对理论学习认识不够,总认为与业务关联不大。二是存在思想境界不够高,平时忙于日常工作,没有抽出专门时间学习。

三是工作落实精细化程度不够,在贯彻学习方面没有抓好,未及时带领全支部党员群众认真学习。

四是工作作风转变不到位,站位不高,没有把自己群众委员的职责履行好,仅仅在财务管理科范围内开展工作。平时与支部其他单位同志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工作方法相对简单。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还缺乏开拓创新的解决思路和工作方法。

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认真学习科学业务管理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勤学习、勤动脑、勤动手,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是提高标准,严以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矿井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时刻严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克服工作中急躁情绪,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把职工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树立良好个人形象以及队伍形象。三是转变作风,积极工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在机关经营支部的角度考虑问题,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深入现场开展调研,多了解现场工作情况和职工思想状况,考虑问题三思而后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双山全委会发言材料 篇6

双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 刚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双山街道完成境内税收13060万元,同比增长26.3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20万元,同比增长10.03%;引进引办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7.5%;实际利用外资87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20.4%。

1、招商选资实现新突破。按照市委“两年”活动部署,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快引进、快建设、快达效。一是在谈项目抓签约。目前在谈项目8个,总投资15亿元。二是签约项目抓落地。上半年,引进博奥斯电源、连发塑胶、鲁棉集团总部、鲁棉物流等6个优质项目,总合同投资10.3亿元。三是签约项目抓投产。投资2.6亿元的鲁棉项目进展顺利,投产达效后可实现税收4000万元;投资6000万元的济南连发医用塑胶项目7月初试生产,可实现税收400万元;旭升园区4000吨的热膜锻生产线已投入生产,6300吨生产线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投资9000万元的聚鑫钢结构商用车项目正在建设中。

2、重点工作有了新进展。一是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投资300余万元,对16条道路和15个村庄、共11项整治内容进行综合整治,共清理垃圾3.3万方,绿化补植4万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1837平方米。同时,成立驻地环境、沙场治理、市场治理、小石料厂治理和炒鸡店治理5个专项治理小组,全面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树立了新城区的良好形象。二是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早谋划、早动手,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控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了验收,对部分重点区域,进行了第三遍药物防治,防治成效明显。有虫株率达到三千分之一,远远低于百分之一的防治目标。三是秸秆禁烧达到预期效果。合理设置禁烧监测点,安排包村干部24小时盯防,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目标,秸秆还田率达到9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四是服务城市发展作出新贡献。完成了滨湖路、省棉麻、工业二路西延建设的拆迁工作,共拆迁106户,清理地面附属物7万多平方米,果树1.2万棵,确保了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3、民生工程呈现新亮点。一是实施工业园框架路建设工程。上半年投资500余万元修整了城东工业园创业东路、北路,新增园区用地500亩;实施高标准绿化、亮化提升,努力打造生态园区、绿色园区、效益园区。二是实施旭升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投资1700万元,拆迁5500平方米,新建1.3万平方米,绿化1.6万平方米,3300米管网全部下地,新建9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新修1987米的环村西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虽然,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双过半”任务,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受国家宏观政策和金融 危机的双重影响,二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受冲击较大。二是税收结构不合理,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农村社区化建设还停留在论证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将按照“围绕一个定位,保持两个增长,坚持三项制度,抓好四项工作重点”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逆势而上,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一个定位”:就是紧紧围绕“服务新城区,建设新中心”的工作定位。

“保持两个增长”:一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利用好明水经济开发区、高教基地、城东工业园三个平台,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保持办事处财政稳定增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抓好财税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拓宽监控渠道,确保税源足额入库。

“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中心任务,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报。二是 完善工作调度制度。常规工作每月一调度,重点工作每周一调度,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三是完善工作汇总制度。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抓好四项工作重点”: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加强城东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园区内主要道路环环相连,水电气暖设施配套,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二是抓好招商选资。结合“两年”活动,制定出台《双山街道引进引办奖励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广开招商渠道,加快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山东鲁棉集团、鲁棉物流、博奥斯电器、连发医药等4个签约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彩钢板、大润发、云南景田、中铁十四局等企业的洽谈力度,力争早日签约落地。三是抓好新城区建设。以政务中心和办事处驻地为核心,依托山水泉城和高教基地,规划建设占地130亩的商贸、文化和居住中心,提升新城区服务能力。加大青云岭开发力度,打造新城区生态后花园。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城中村和园区村改造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工作务实、亲情为民、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自治区职业教育常委会会议发言材料 篇7

(2012年1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请允许我就固原市2011年生态移民工作及2012年生态移民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固原市“十二五”生态移民涉及四县一区62个乡镇545个行政村1280个自然村,总规模为53464户232475人,占宁夏“十二五”移民总数的67%。其中县内安臵19240户83154人,县外安臵34224户149321人。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固原市2011年的生态移民任务是安臵10693户46495人,占全市“十二五”总规模的20%。其中:县内移民3848 户16631人,县外移民6845户29864人。

2011年,根据市情实际,固原市确定的移民任务是16432户68518人,占全市“十二五”移民总任务的29.5%,超出自治区下达计划47.4个百分点。其中县内移民5891户25118人,县外移民10541户43400人。

二、2011年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情况

2011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固原市委、政府把生态移民攻坚作为全市的“头 1

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县内移民

县内开工建设43个安臵点,完成投资5.1亿元。移民住房方面:建成移民安臵房5620套,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46%,其中生态移民安臵房4436套,劳务移民周转房1184套;建成围墙1.23万米。农田水利方面:开发农田4238.5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20万立方米。产业培育方面:发展日光温室497亩、大中拱棚898.1亩、特色种植1833亩,建成养殖圈棚2645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务工就业1961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16.8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120公里,安装变压器46台;建成通村油路7.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11.5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1515台、太阳灶514台;建成幼儿园2549平方米、小学635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666.7平方米、活动广场1.7万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0个、新村大门4座、垃圾点211处、公厕17处。移民安置方面:搬迁移民4252户1.8万人,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08%。其中:生态移民4136户1.74万人,劳务移民116户500人。各县区具体情况是:

原州区13个生态移民安臵点建成安臵房1674套,完成115%;200套劳务移民周转房全部建成;建成围墙43765米。开发农田4238.5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共20万立方米。发展日光温室415亩、大中拱棚451.1亩,建成养殖圈棚1183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8100人次。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9.6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63.5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建成通村油路6.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31.91公里;建成

幼儿园749平方米、小学307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400平方米、活动广场71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6个、新村大门2个、垃圾点140处、公厕4处。搬迁生态移民1590户6519人。

西吉县7个移民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884套,完成109.7%;劳务移民周转房405套,完成33.6%;建成围墙22100米。发展大中拱棚100亩,建成养殖圈棚353座。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5.1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23.9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建成通村油路1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7.8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480台;建成小学10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530平方米、活动广场40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2个、公厕6处。搬迁生态移民712户3274人。

隆德县4个移民安臵点已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514套,完成97%;建成围墙15760米。发展大中拱棚347亩、特色种植107亩,建成养殖圈棚150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514人次。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4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8.5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2.07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64台、太阳灶514台;建成幼儿园14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419.7平方米、活动广场8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2个、公厕1处。搬迁生态移民514户2082人。

泾源县14个移民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79套,完成90.3%;建成劳务移民周转房116套,完成100%;建成围墙18280米。建成养殖圈棚651座,发展特色种植1726亩,开展技能培训711人次,务工就业711人。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82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20.34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4.5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

671台;建成活动广场4800平方米;建成垃圾点71处、公厕6处。搬迁移民895户3638人,其中:生态移民779户3138人,劳务移民116户500人。

彭阳县5个安臵点已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585套,完成100%;劳务移民周转房463套,完成100%;建成围墙22990米。发展日光温室82亩,建成养殖圈棚308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2860人次,务工就业1250人。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92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4.02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5.25公里;建成幼儿园400平方米、小学228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317平方米、新村大门2个。搬迁生态移民541户2435人。

(二)县外移民

经对接了解,县外开工建设22个安臵点。移民住房方面: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016套;劳务移民周转房3649套;建成围墙10.3万米。农田水利方面:开发农田2.4万亩,臵换农田745亩;建成调蓄水池3座30.6万立方米。产业培育方面:发展日光温室528亩、大中拱棚592亩、特色种植3220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914人次。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架设10千伏线路22.93公里、380-220伏线路86.5公里,安装变压器20台;建成通村油路17.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54.1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420台、太阳灶30台;建成幼儿园3840平方米、小学1.1万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5058平方米、活动广场48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个。移民安置方面:搬迁移民1352户4650人,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6%,其中:生态移民1014户4252人,劳务移民338户398人。县外移民具体情况是:

原州区迁往红寺堡、永宁、贺兰、惠农和农垦局渠口农场等5地共8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841套,完成87.4%;劳务移民周转房452套,完成65.5%;建成围墙4912.5米。开发农田9321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10.6万立方米。发展日光温室228亩、大中拱棚572亩;架设10千伏线路18.3公里、380-220伏线路76公里,安装变压器12台;建成通村油路5.5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5.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75台;建成小学21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活动广场3200平方米。100户411人搬至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生态移民安臵区。

西吉县迁往贺兰、平罗、惠农等3地5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395套,完成100%;劳务移民周转房1080套,完成100%;建成围墙9875米。开发农田1551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768人次。架设10千伏线路2.6公里、380-220伏线路7.5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建成通村油路8.7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3.3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15台;建成幼儿园2240平方米、小学7108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2024平方米、活动广场16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个。搬迁移民952户2962人,其中:614户2564人迁入平罗县五堆子生态移民安臵区,338户398人迁入惠农银善小区劳务移民安臵区。

隆德县迁往大武口、永宁2地4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230套,完成87.5%;劳务周转房1592套,完成85%;建成围墙41500米。臵换农田745亩。发展大中拱棚20亩、特色种植20亩,开展技能培训670人次,务工就业114人。架设10千伏线路1.2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建成幼儿

园1600平方米、小学22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2034平方米。

泾源县迁往灵武市2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000套,完成71.1%;劳务移民周转房500套,完成100%;建成围墙8750米。开发农田4000亩,建成1座调蓄水池20万立方米。发展特色种植3200亩。建成通村油路2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4.6公里。完成安臵区绿化1600亩。

彭阳县迁往银川市兴庆、金凤、西夏3区3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550套,完成95.6%;劳务移民周转房25套,完成100%;建成围墙37850米。开发农田9264亩。发展日光温室300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476人次。架设10千伏线路0.8公里、380-220伏线路3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4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1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0台、太阳灶30台。完成安臵区绿化150亩。300户1277人迁入金凤区良田镇园林村生态移民安臵区。

三、主要做法

在组织领导方面,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政府就立即组织召开生态移民动员大会,随后又召开誓师大会,动员、部署、鼓劲、加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落实“五定四包”工作责任制,向四县一区派出5个工作组,向62个乡(镇)派驻工作队包抓生态移民,抽调市、县、乡、村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在规划编制方面,生态移民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城镇化相结合,编制完成了“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新村、住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氛围营造方面,在抽调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的同时,创建网站、开通热线电话,办板报,制专栏,编信息,印手册,组织阿訇参观学习,各族群众想搬迁、盼移民的热情空前高涨。人民日报等中央和自治区各大媒体多次深入固原采访报道。

在工程质量方面,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工程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搬迁安臵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积极开展督查检查,全程监督工程质量。探索出了“上下圈梁三七墙、九根檩条一钢梁、88根松椽构造柱、群众监督保质量”的建房新模式,深受移民群众欢迎。

在产业支撑方面,结合固原草畜、设施农业、冷凉蔬菜、苗木、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逐村逐户确定了致富产业,整合资金上亿元,保证了每户移民都有1栋设施温棚或养殖暖棚,支持移民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移民群众收入。特别是生态移民户均配套了“七个一”(即1栋房子,1栋大中拱棚或1栋日光温棚、1栋养殖圈棚,1个太阳灶或1台太阳能热水器,1个卫星电视接收器,1个卫生厕所,1座青贮池或1台小型铡草机,扶持引进1头母牛或掌握1门实用技术,发展1-2亩苗木或扶持发展农家乐),使移民“稳得住”有了基本保证。

在县外对接方面,我市与接收市县(区)、农垦局密切协作,互通信息,频繁交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选派得力干部常驻接收地,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外移民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四、存在问题

(一)县内移民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空间小。全市人口密度为141/平方公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7-22人/平方公里承载力的6.4-20倍;水资源匮乏,仅有水浇地43万亩,人均不足0.3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移民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无法满足大规模生态移民的需求。二是劳务移民入住时间跨年度。劳务移民周转房参照城市廉租房标准主体是六层框架结构楼房,工程前期建设审批程序繁杂,加之受自治区县内生态移民安臵区建设方案下达迟和后半年气候(秋雨多)等影响,虽然大部分周转房主体已建成,但其附属设施、内装修及外粉等工程需跨年度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可完成劳务移民搬迁入住。

(二)县外移民问题。一是移民搬迁入住相对滞后。从统计数据看,截止12月,县外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016套,完成任务的88.4%,搬迁生态移民1014户4252人;建成劳务移民周转房3649套,完成87.6%,搬迁劳务移民338户398人。县外总体搬迁移民1352户4650人,完成总任务的10.4%。经各县区对接落实,川区多数安臵区因农田水利、产业和其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没有完全配套到位,暂不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移民搬迁入住任务需跨年度完成,势必影响2012年县外移民搬迁任务的完成。二是劳务移民“稳得住”有困难。总体上,县外劳务移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掌握的产业技能很少,企业岗位技术要求比较高,通过短期培训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企业用工需要,劳务移民担心即使上了岗也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同时,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用工需求呈下降趋势,移民就

业大环境不比往年,“包劳务移民就业”的做法需要全社会支持。

(三)自发移民问题。1983年以来,全市自发移民3.6万户18.7万人,年均迁出6692人,仅有大约5%的移民在迁入地办理了户籍转移手续,特别是“十二五”移民范围内自发移民享受国家补贴或者优惠政策,特别在就业、就医、上学、住房、户籍等方面,没有与迁入地老百姓享受同等待遇。自发移民要求纳入“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和要求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的愿望十分强烈。

(四)资金补贴问题。一是移民建房等补贴标准低。自治区规定生态移民每户修建54平方米住房,造价为700元/平方米,每套移民住房投资3.7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5万元,农户自筹1.28万元。综合考虑运距、建材、人工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移民住房实际造价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每套房屋造价达到5.4万元。在自治区补贴和农户自筹资金不变的情况下,户均增加建房资金1.62万元。征地费用补贴标准偏低。二是附属设施批复资金少。围墙、厕所等附属设施的批复资金也相对偏少,大门的补助标准在建设方案批复中没有提及。三是建设项目漏项形成新的资金缺口。目前,安臵区工程建设管理费、排水、移民搬迁安臵费、公墓建设等费用尚未纳入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将造成一定数量的资金缺口。

五、工作建议

(一)县内移民方面。2011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135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45万人左右,占宁夏贫困人口的二分之一。11月29日,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上将贫困标准从1350元提高到2300元后,全市贫困人口基数和贫困面大幅增加,初步预计固原贫困将增加到70万人左右,贫困面达53.8%。随着固原市贫困群众基数的持续增大,生态移民中的贫困人数预计超过一半,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移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固原四县一区县内移民安臵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农村建设用地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县区(隆德、泾源)亩均征地费用在2万元以上(自治区核定农村建设用地臵换补助4500元/亩),移民自筹和县区政府补贴部分相对较高,建议逐步增加县外移民规模。

(二)县外移民方面。2011年迁入地严格按照自治区要求建设移民安臵区,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搬迁安臵移民的数量只完成了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6%,搬迁入住的大量工作放在了2012年,给迁出地、迁入地都增加了工作量,加上2012年自治区下达的建设任务,今年的各项工作十分繁杂,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建议自治区对安置区建设的进度作出一定要求,最好是当年建设当年搬迁入住。针对劳务移民“上岗难”和“稳得住”有困难,建议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出台企业吸纳劳务移民具体办法,既要体现政策惠民,又要维护企业利益,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性,确保劳务移民稳定就业。

(三)自发移民方面。针对自发移民数量多的实际,要求自治区出台将自发移民纳入“十二五”生态移民的相关办法(细则)。

(四)资金补贴方面。针对部分生态移民项目补贴标准偏低的实际,要求自治区移民局组织开展一次调研,建议增加移民建房和围墙、厕所等部分附属设施补贴标准,补齐建设项目漏项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五)机构建设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市、县区移民工作机构履职的能力,建议移民局向自治区反映,进一步落实市、县(区)移民部门的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

六、2012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2012年,是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第二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总体思路是: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定居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总体目标是:年内拟建移民安臵点25个(其中劳务移民安臵点3个),计划完成移民搬迁14698户62935人,占全市“十二五”总规模的27.1%。县内计划安臵4614户19439人,其中生态移民3514户15061人;劳务移民1100户4378人。县外计划安臵10084户43496人,其中生态移民6858户29304人,劳务移民3226户14192人。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继续把生态移民攻坚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不断完善“五定四包”工作机制,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完成时限,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不断提高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1年批复建设和移民搬迁任务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2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

(二)完善设施配套,稳步实施移民定居。按照“七通八有”要求,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对于具备搬迁定居条件的安臵区(点),坚持“早搬迁、早发展”,科学确定搬迁时间,制定周密的移民搬迁方案,做好移民搬迁动员、户籍核查登记、移民自筹资金收缴、土地及房屋分配等工作,抓好移民搬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定居,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好涉及移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和突出问题,确保完成6.3万人的移民定居任务。对于暂不能实施移民搬迁的群众,要求县区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继续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抓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解决好待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迁出区社会稳定。

(三)培育致富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增收。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完成2011年批复的产业建设任务,积极安排好2012年建设任务,紧紧围绕“三大产业”,组织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臵,加强土壤改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枸杞、中药材、苗木等特色种植,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养殖暖棚等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尽快实现移民务工就业,加快形成特色种植、设施农业、劳务产业等“三大致富产业”体系,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综合素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

到移民安臵区(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已搬迁定居移民,要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抓好上岗就业技能培训,抓好移民子女职业教育培训,确保完成当年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使移民安臵区每户移民至少有1人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五)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总结2011年新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住房设计水平,做到布局科学、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移民新村选址要充分考虑周边水土资源、劳动力布局、产业发展状况、就业容量等安臵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移民新村建设要与村镇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使移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有保障。

(六)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全力打造“四个工程”。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着力打造“质量放心工程”。二是坚持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土地和住房分配等重点事项公示制度,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侵害移民利益现象发生,着力打造“廉洁工程”。四是认真落实基本建设“四项制度”,严格执行自治区确定的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标准,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七)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移民新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切实加强已搬迁定居移民社会服务管理,把移民新村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一是健全基层组织。及时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移民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构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发展各类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移民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推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贯彻落实政策。加大生态移民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送到广大干部和移民农户手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抓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移民后顾之忧。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开展对移民的思想教育,增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决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移民遵纪守法意识。

市政协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发言材料 篇8

“三转三化”实打实  结对帮扶“一对一”

省政协常委 张子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力量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泰化集团发展不忘初心,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倾全力参与社会扶贫。通过实施“三转三化”精准扶贫和“一对一”结对帮扶,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贫困群众欢迎与好评。

一、“三转三化”扶持贫困村,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

(一)投资创办“泰瑞农林牧场”.康家岭村是一个由4个自然村组成的贫困村,全村共106户、221口人,耕地2000余亩,林地1.7万亩,“四荒”地2.2万亩。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仅为2023元。,为使康家岭村尽快脱贫,我们认为,扶贫不能只是给钱给物和救助,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除贫根,要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变“漫灌”为“滴灌”,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据此,集团在该村投资兴建了“泰瑞农林牧场”,实施“三转三化”帮扶新模式,实现了企业、村组、农户三满意。

(二)着力实施“三转” .一是流转土地搞产业扶贫。康家岭村人少地多,土地撂荒现象较为普遍。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将农民手里的土地流转到企业,以每年每亩600―800元和100―150元不等的租金租赁耕地、荒地,租期为30―50年,租金一次性先支付五年,余者以后逐步支付,政策性种粮补助归农民所有。这样,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得到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企业也拥有了实施产业扶贫、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土地,实现了农民、企业双赢。二是转移劳动力进企业。集团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贫困群众85人到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工作,人均月工资1500―2400元,实现了流转土地的贫困群众“不失地”、“不失业”,并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增加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三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根据康家岭地处山区、无霜期短的特点,集团投资建设了以种植、养殖、加工、林果等四大产业为主的绿色循环生态农林牧基地,初步实现了传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了其脱贫达小康的“造血”功能。

(三)全面推进“三化”.一是农业生产企业化。农场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定岗、定责、定产,提高了土地的效益和农场的效率;外部采用“订单”方式,与未出租土地的农民订合同,为他们垫资购置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对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生产的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二是农民生活城镇化。集团投资为康家岭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建红白理事会、公共澡堂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安置适龄儿童免费到泰化学校上学,以优惠的价格为村民出售住房,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农民生活城镇化的步伐。三是村企联建一体化。结合产业扶贫,为有利于村企联动,经党委组织部门批准,泰化集团党委新成立了泰康农林牧党总支,下设康家岭村党支部和泰瑞农场党支部。村企联建后,党组织在社会力量扶贫和农村自身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保障了农场的健康发展。

二、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实行“一对一”帮扶

(一)广泛宣传,动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今年市、区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后,集团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对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随即集团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后大家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场景动人。在申请报名的基础上,集团确定了72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二)发布结对帮扶公告,确定帮扶对象。经与地方党委政府商定,在公开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集团组织专人深入申请报名的267户贫困户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最后确定在信义镇的27个村,将政府认定的生活艰难、以农为生、勤恳劳动的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并与他们签订《帮扶协议书》,开展帮扶活动。

(三)制定帮扶措施,因人而异一户一策。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不同状况及实际意愿,按照因户施策的要求,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建立帮扶档案,并认真落实。重点从种、养、加、林四个方面着手实施产业扶贫,为从事种植业的贫困户,提供所需的种子、有机肥、地膜、大棚等生产资料,或实行订单农业模式,签订种植合同;为有养殖需求的贫困户,提供柴鸡、猪崽、种羊;为有发展林果业需求的贫困户,提供树苗;为有一技之长、愿意从事小型作坊生产的贫困户,提供设施设备或启动资金。给予贫困户支助的生产资料资金在个人承担部分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帮助解决。

(四)明确帮扶干部责任,签订帮扶责任书。为保证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集团公司与每位帮扶干部签订《帮扶责任书》。明确一包三年,三年内帮扶对象不变,帮扶干部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撤兵,必须实现扶贫脱困目标。集团公司把帮扶工作纳入公司对干部年终考核目标,半年一小结,年终有总结,三年大总结。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走过场、不见效的给予批评、教育和问责。

三、扶贫帮困取得的成效

在帮扶康家岭村方面,使该村实现了脱贫解困,并促进了企业转型发展。一是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率和规模化、企业化生产水平。由农林牧场牵头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各种优质高效农作物,栽植经济林,养殖生猪、鸡、羊、牛等,提升了该村持续发展后劲。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获得了土地出租费、农场劳务工资、政府政策性补助三项稳定收入。20,康家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80元,比20翻了一番。三是精准“滴灌”式扶贫使贫困农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通过“三转三化”精准扶贫,最大限度地调动挖掘了农民脱贫的潜能,由过去的吃救济等补贴变为靠土地、靠劳动、靠技能来增收,有了颜面,有了尊严。

在结对帮扶方面,提供的第一批扶贫农资羊、鸡、猪、化肥、地膜已全部到位,支助72户贫困户正在信心百倍地发展各自的致富产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我们泰化集团要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勇于承担这一社会责任,把其牢牢抓在手上、抗在肩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72户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到3500元以上,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新贡献。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市政协常委  田清震

发展生产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为确保我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吕梁发展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目前我市虽已形成红枣、核桃、小杂粮和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但实实在在讲,这些产业真正的“特色”、“优势”和效益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那么,针对“十三五”扶贫攻坚期间应重点发展哪些特色优势产业,如何推进产业扶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重点,着力打造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十三五”期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大力推进,重点发展壮大以下优势特色产业。

(一)红枣、核桃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黄四县和吕梁山东西两麓。“十三五”期间,要以品种改良、高接嫁优、增加投入、改善管理、稳定面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为重点,改造原有红枣、核桃林带。

(二)杂粮产业。全市杂粮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享有“杂粮王国”美誉。“十三五”期间,要以谷子、大豆、高粱、莜麦和荞麦为重点,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重点,打造全国一流品牌。

(三)马铃薯产业。以岚县马铃薯为代表,品质优良,食口性好,市场前景广阔。要充分利用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扶持的优势,重点打造岚县、临县、方山以绿色标准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各县马铃薯产业的提档升级,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四)中药材产业。中药材作为我市的新型产业,“十三五”期间,要以引进良种,推广生产技术,提质增效为重点,在方山、交口和中阳等县山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五)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要充分利用关帝山区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发展肉牛养殖;立足沿黄地区土地资源优势,以兴县、临县、石楼为重点,推进绒山羊养殖规模化发展;以文水、汾阳、孝义为重点发展鸡、鸭等禽类养殖;以汾阳、孝义、中阳等县市为重点发展生猪养殖。

(六)休闲观光农业。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效益明显。“十三五”期间,要围绕城市经济圈,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采摘、体验、农家乐、休闲娱乐为重点,逐步完善设施,健全功能,提升服务,规范经营,稳步推进。

二、准确把握路径,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一)加快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狠抓规模化生产基地、绿色精品园区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中部丘陵区和北部冷凉区为重点,规划建设谷子、豆类、莜荞麦等三大优势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大力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推动“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杂粮产业效益。以岚县、方山、兴县、临县四县高寒冷凉区为重点,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和绿色商品薯生产基地。以实施“千园万场”规模健康养殖工程为契机,推广草畜配套、生态循环、品种改良等关键技术,集中打造优质商品猪、特色肉羊、中高端肉牛和禽蛋四大养殖基地。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每个产业都要培育几个起点高、规模大、与产业结合度紧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

(三)打造特色产品品牌。要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统一服务功能,打造吕梁农产品品牌。每个产业的龙头企业,都要积极参加各地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四)拓宽市场营销渠道。要依托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连锁超市,切实抓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积极对接电商企业,着力构建便捷的现代农村物流和服务网络。

(五)支持发展中介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创办或加入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农民经纪人进入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成为农产品供求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动员城市的流通企业到农村创办中介组织,服务精准扶贫。鼓励民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参与农村扶贫中介组织建设,带动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措施落实到位

一要抓组织领导。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队伍,保证工作经费,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做好协调指导工作。

二要抓产业规划布局。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精准对接,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把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发展要素集聚起来。

三要抓资金扶持。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调整和优化各种项目资金使用结构,逐年提高农业产业投入比例。落实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集中扶持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增加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金融渠道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投入问题。

四要抓信息服务。整合政府、企业、媒体等资源,立足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新媒体的功能,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建好网络平台,培训网络技术人员,用新的销售理念和销售模式营销特色产品。

五要抓技术培训。明确培训重点,转变培训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视频、现场指导、结对帮带等形式,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能操作;以点带面,推广相关技术。

六要抓示范带动。抓好典型示范,选择可复制的示范村、示范户,让典型引路,带动产业发展。

总之,要举全市之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的目标。

因地制宜创新完善政策

着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

市政协委员  张金平

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我于今年2月接受使命来到区扶贫办任主任一职,成为一名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扶贫岗位上冲锋陷阵5个多月来,我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讲政治,又要熟业务;既要讲战略,又要善战术;既要有点的突破,又要有面的协同;既要只争朝夕,又要缜密推进。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牢牢抓在手上。值此机会,现就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常委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离石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及进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政策与要求,离石区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领导组,明确了区乡两级、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成立了承接项目实施主体,开设了财政扶贫共管账户;制定了《离石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和《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坚持从小到大、先易后难的原则,明确了全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65户、7709人的目标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区户籍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143个自然村及6个采煤沉陷村实施应搬尽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搬迁范围,将户籍400人、常住人口不足150人、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4个行政村纳入搬迁范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搬迁安置方式、对象和人数。即:城区集中安置1351户、2856人,占搬迁总数的37%;中心集镇、乡村旅游区集中安置747户、1773人,占23%;行政村就近安置500户、1127人,占14.6%;五保集中供养34户、50人,占0.7%.全区分散安置533户、1903人,占24.7%.

在安置工作中,我区根据实际,采取分类施策:城区集中安置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架构与城市发展人口密度,结合盘活存量房产与就近方便安置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红眼川、田家会及大小东川城中安置集中于东城区,坪头、西属巴就近安置于新城区。经调研,我区建房手续齐全,且符合面积要求的城区库存房有2118户、13.2万平米,基本能够满足城中集中安置需求。中心村、中心集镇集中建房,必须充分考虑产业资源禀赋,结合我区特色农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乡村旅游开发园区等进行集中安置,在大小东川确定了10个安置点。五保供养安置,在信义、吴城、坪头、枣林已建5个敬老院,能够满足五保集中供养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做了一些前期筹备安置工作,但与其他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赶上。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亟待统一思想,加以解决。一是易地搬迁建房面积是刚性约束指标,但结合去库存城区集中安置,符合1户2人安置面积25平米的楼房很少,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土地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较长,严重制约工程进度,而省市督促力度又大,给所涉部门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三是确需同步搬迁指标少,给乡村核定同步搬迁人数带来较大困难,易引发矛盾纠纷,同时也为自然村整体搬出、整体复垦带来一定影响。四是由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招投标、监理、评审等中介费用较大,如不配套工作经费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甚至会造成基层挪用项目款的情况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对城区集中安置的现有库存房面积可按照上浮5-10%的幅度执行,以便于购房操作。

二是建议上级出台补充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易地搬迁建房用地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采取边占边建边办手续的办法推进。

三是建议上级出台补充政策,重新按实际确需同步搬迁的人数核定指标,适当提高同步搬迁比例,使季节性居住农村的农户实现安居乐业,同时整体搬迁亦有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

四是各级财政给予配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费,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严防易地搬迁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为工作经费。

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精准扶贫

离石区信义镇书记 任利星

近三年来,信义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掘和利用本镇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推进,通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乡村旅游业己经成为信义镇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增强造血功能的特色乡村旅游脱贫之路。

一、基本情况

信义是离石区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共434平方公里,全镇辖27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5807户、15854人(劳力7086人),其中贫困村 24个,插花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51户、4392人,贫困发生率为26.7%,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6元。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为旅游脱贫谋划蓝图路径

以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从战略高度谋划产业扶贫支撑点,结合信义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和环城高速、吕梁机场带来的区位优势,综合分析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确立了把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的总体思路,即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落实“精准扶贫、率先脱贫”要求,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精心打造“大美信义、醉美乡村”旅游品牌。

按照“规划统筹旅游,旅游撬动产业,产业助推脱贫”的总体构想,聘请太原市惠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制订了《信义镇旅游脱贫发展规划》,规划“以挖掘信义人文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村落民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以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双赢为遵循”,作为全镇实施旅游脱贫的纲领性文件来贯彻落实。

(二)基础先行,服务配套,为旅游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旅游脱贫发展规划,我们采取“政府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模式,积极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开发建设,严格实行“一个景区(景点)建设、一套班子服务、一名领导主抓、一个部门帮包、一套方案扶持”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精准帮扶贫困户扫清了障碍。目前千年旅游公司和泰化集团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通过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开发,辐射和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增收提供了商机。

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们超前谋划、大胆探索、抢抓机遇,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按照“既要乡村美丽,更要农民获益”的要求,整合统筹使用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在永红、归化、王村、小神头4个村先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基础实施改善、生态造林绿化、文明新风培育、新型业态创新五大工程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景象雏形初现。

“美丽乡村”建设为我们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部分贫困户已经通过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旅游产业当中。目前,全镇贫困户开设农家宾馆 5 个、农家乐 15 个、烧烤摊点5个、采摘大棚 14 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50人,呈现出“回乡置业、争相创业、门口兴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找准症结,主动出击,为旅游脱贫建良策开良方

作为服务型政府,我们不仅要搭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更要组织唱好这台大戏。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全镇的父老乡亲,特别是渴望增收致富的贫困户。镇党委、政府坚信,要想治穷病,必先挖穷根。针对贫困户中存在的甘于贫穷、得过且过思想和谋求致富能力缺失问题,我们打出教育培训、示范引领组合拳,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方面,选树种植采摘大户柳兆龙、电商进村示范户马江宁等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组织贫困户开展丝网花工艺、乡村旅游、电商线上交易等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致富能力。同时,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抢先注册了“信义小镇”品牌,并进行精心设计包装,传授了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各项举措的综合推进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产业与扶贫工作脱节、贫困户无法搭车增收、贫困人员利益分配占比较低等问题,为旅游脱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四)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为旅游脱贫开拓更大市场

只有产业没有市场,旅游脱贫将难以为继。为此,我们聘请知名策划公司,进行专门策划,有效提升了信义在全市的知名度和曝光度。通过政府助推,严村亲子体验游、归化红色文化游、永红休闲采摘游、千年民俗游、王村古文化游、小神头夜生活游方兴未艾,集乡村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贫困户围绕旅游业的收益也随着信义的旅游热而水涨船高。

在狠下“内功”的同时,我们深知形象和品牌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网站等多种途径,在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上动脑筋、下功夫,全方位提升信义旅游品牌。五一黄金季节成功举办了“大美信义、醉美乡村”旅游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走进信义、相约永红”采摘暨美丽乡村摄影节,成功将信义打造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席旅游地。通过活动的.策划和宣传,为群众推销杏25万斤,农家饭套餐3万份,促进城市居民在信义消费180万元,间接为贫困户带来蔬菜、瓜果等销售收入70万元。

三、今后工作设想

信义旅游脱贫刚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按照整体规划,旅游脱贫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以观光避暑为主的美丽乡村游,已完成;第二阶段是以体验经济为主的休闲亲子游,正在实施;第三阶段是以运动休闲为主的户外拓展游,与吴城合作联动,打通信义和吴城地理上的障碍,上马山地自行车赛场、机动车越野赛场,策划马拉松赛、自行车竞速赛,将信义的半日游打造为信义、吴城二日游。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和吸纳民资,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贫困户参与度,使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达小康,过上更加殷实的好日子。

信义的旅游脱贫虽然进展顺利、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在此,我也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常委多来信义、多关注信义、多为信义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把信义乡村旅游景区打造成吕梁市区的“后花园”,成为全省乡村休闲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精准扶贫

离石区信义镇书记 任利星

近三年来,信义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掘和利用本镇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推进,通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乡村旅游业己经成为信义镇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增强造血功能的特色乡村旅游脱贫之路。

一、基本情况

信义是离石区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共434平方公里,全镇辖27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5807户、15854人(劳力7086人),其中贫困村 24个,插花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51户、4392人,贫困发生率为26.7%,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6元。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为旅游脱贫谋划蓝图路径

20以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从战略高度谋划产业扶贫支撑点,结合信义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和环城高速、吕梁机场带来的区位优势,综合分析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确立了把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的总体思路,即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落实“精准扶贫、率先脱贫”要求,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精心打造“大美信义、醉美乡村”旅游品牌。

按照“规划统筹旅游,旅游撬动产业,产业助推脱贫”的总体构想,聘请太原市惠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制订了《信义镇旅游脱贫发展规划》,规划“以挖掘信义人文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村落民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以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双赢为遵循”,作为全镇实施旅游脱贫的纲领性文件来贯彻落实。

(二)基础先行,服务配套,为旅游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旅游脱贫发展规划,我们采取“政府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模式,积极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开发建设,严格实行“一个景区(景点)建设、一套班子服务、一名领导主抓、一个部门帮包、一套方案扶持”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精准帮扶贫困户扫清了障碍。目前千年旅游公司和泰化集团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通过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开发,辐射和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增收提供了商机。

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们超前谋划、大胆探索、抢抓机遇,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按照“既要乡村美丽,更要农民获益”的要求,整合统筹使用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在永红、归化、王村、小神头4个村先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基础实施改善、生态造林绿化、文明新风培育、新型业态创新五大工程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景象雏形初现。

“美丽乡村”建设为我们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部分贫困户已经通过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旅游产业当中。目前,全镇贫困户开设农家宾馆 5 个、农家乐 15 个、烧烤摊点5个、采摘大棚 14 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50人,呈现出“回乡置业、争相创业、门口兴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找准症结,主动出击,为旅游脱贫建良策开良方

作为服务型政府,我们不仅要搭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更要组织唱好这台大戏。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全镇的父老乡亲,特别是渴望增收致富的贫困户。镇党委、政府坚信,要想治穷病,必先挖穷根。针对贫困户中存在的甘于贫穷、得过且过思想和谋求致富能力缺失问题,我们打出教育培训、示范引领组合拳,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方面,选树种植采摘大户柳兆龙、电商进村示范户马江宁等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组织贫困户开展丝网花工艺、乡村旅游、电商线上交易等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致富能力。同时,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抢先注册了“信义小镇”品牌,并进行精心设计包装,传授了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各项举措的综合推进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产业与扶贫工作脱节、贫困户无法搭车增收、贫困人员利益分配占比较低等问题,为旅游脱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四)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为旅游脱贫开拓更大市场

只有产业没有市场,旅游脱贫将难以为继。为此,我们聘请知名策划公司,进行专门策划,有效提升了信义在全市的知名度和曝光度。通过政府助推,严村亲子体验游、归化红色文化游、永红休闲采摘游、千年民俗游、王村古文化游、小神头夜生活游方兴未艾,集乡村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贫困户围绕旅游业的收益也随着信义的旅游热而水涨船高。

在狠下“内功”的同时,我们深知形象和品牌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网站等多种途径,在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上动脑筋、下功夫,全方位提升信义旅游品牌。五一黄金季节成功举办了“大美信义、醉美乡村”旅游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走进信义、相约永红”采摘暨美丽乡村摄影节,成功将信义打造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席旅游地。通过活动的策划和宣传,为群众推销杏25万斤,农家饭套餐3万份,促进城市居民在信义消费180万元,间接为贫困户带来蔬菜、瓜果等销售收入70万元。

三、今后工作设想

信义旅游脱贫刚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按照整体规划,旅游脱贫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以观光避暑为主的美丽乡村游,已完成;第二阶段是以体验经济为主的休闲亲子游,正在实施;第三阶段是以运动休闲为主的户外拓展游,与吴城合作联动,打通信义和吴城地理上的障碍,上马山地自行车赛场、机动车越野赛场,策划马拉松赛、自行车竞速赛,将信义的半日游打造为信义、吴城二日游。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和吸纳民资,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贫困户参与度,使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达小康,过上更加殷实的好日子。

上一篇:梦里高一作文下一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新型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