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政策结构

2024-08-24

欧洲经济政策结构(精选8篇)

欧洲经济政策结构 篇1

欧洲移民政策浅析

摘要

二战以后,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输出国渐渐转变成移民输入国,大量的移民不断涌入,直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始终是宽松、开放型的。大量外来移民给欧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又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问题日益尖锐,欧洲国家的移民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逐步严厉。本文以欧洲移民政策的变迁为切入点,总结分析欧洲移民政策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今后欧洲各国移民政策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欧洲;移民政策;变迁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第一章 研究意义

二战后,由于欧洲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入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外来移民已经成为欧盟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了欧洲因出生率下降及老龄化带来的人口负增长的危机。但自1973年的经济危机以来,欧共体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大量的失业人口,使得各种“移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第一,“移民问题”首先集中在移民对西方民众经济状况的影响上,他们担心“移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享受他们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胁他们的生活方式”。第二,近年来,欧洲各国犯罪率不断上升,恐怖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成了欧洲各国公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和移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第三,“移民问题”还“基于真正的文化冲突和对丧尸民族特性的担忧”。在欧洲的移民中有三分之二是穆斯林,并且他们都没有融入所在国的文化。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造成了彼此之间尖锐的矛盾。因此,“在整个欧洲,人们越来越担忧横跨欧洲文化线的穆斯林会形成欧洲共同体的第十三个国家”。第四,近年来,右翼、民族主义者和反移民政党选票增加,势力增长,这些西方极右翼政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倾向,多主张实行严厉的移民政策,甚至禁止移民,反对种族融合,把就业机会留给本族人。这最终导致“移民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也使得“移民问题”进入欧洲政坛。围绕着欧洲各成员国对移民问题产生的这些冲突和矛盾,移民问题给社会和政治带来极大的灾难,迫使欧洲各国纷纷出台行之有效的移民政策来解决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在对前人的分析和研究下,加上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对欧洲移民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关于欧洲各国在移民政策制定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欧洲各国未来移民政策的趋势提供一个好的帮助。

第二章 战后移民政策变迁

2.1 1973年前的鼓励政策

1945年至1973年期间,西欧经济重建,生产力突飞猛进,而其人口再生产形势却不相适应,又加上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因此,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外部劳动力,它们积极推行外籍劳工招募制度,争相开出优渥的条件来吸引外籍劳工。1945年11月,法国出台了第一个正式的移民法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凡与法国企业签订正式雇佣合同者,即可获得进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入法国的签证并在雇佣合同期内享有法国的合法居留权;第二,受法国企业雇佣的外籍工人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在法国长期居留权或入籍法国,即将移民的工作权与长期居留权、公民权相割裂。按照这个移民法案的基本原则,法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移民局”(the Office National d’Immigration,ONI),取代二战前私营性质的“移民总公司”(SGI),专门负责从事有组织的引入劳工的相关事宜。按法国政府的设想,外籍劳工移民的输入应当由国家移民局统筹安排,各企业将所需的外籍劳工数量报告给移民局,由移民局安排到国外招聘,企业根据所获得的外籍劳工数量向移民局支付费用。国家移民局一成立,即到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设立招工处。

联邦德国的劳工招募制度更为成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从经济较为落后的意大利和希腊引入外籍劳工,接着扩大到土耳其、摩洛哥、葡萄牙等国,发展形势迅猛。劳工的招募、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由西德与输出国签署双边协议管理。外籍劳工的雇主则向联邦劳动管理局支付一定的费用,由管理局负责挑选劳工、测试劳工的职业技能、组织体检以及劳工的档案审查。劳工到来之后,雇主在最初必须提供住所。但德国把移民劳工视为暂时性劳工群体。按照雇主的意愿,他们可以被招募使用,也可以被打发回家。外籍移民只有得到居留许可和工作许可,才能进入德国并定居下来。而这些许可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能给予,并且通常只有在特定工作中和特定地区才有效。劳工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剥夺许可,一旦被剥夺,他们就会被遣送回国。

但是,通过正式招募进入西欧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劳工只占外籍劳工移民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自发进入的,他们持旅游签证进入,然后超期停留,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工作。由于当时欧洲劳动力市场远未饱和,对于这些自发进入并滞留的劳工移民,各国政府一般都持默许的态度。所以,这些移民也能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在这一时期,各国民众对外来移民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劳工只是暂时性的,若干年之后会离开的。在此期间,确实有劳工返回自己的祖国。比如,西班牙、葡萄牙的劳工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劳工,年回归率达到81%。

官方政策在原则上是不赞成家庭团聚的。但是,从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依据欧洲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西欧各国掀起了“家庭团聚”的高潮。居住在西欧的800多万外籍劳工中有一半多是劳工的妻子、孩子和亲属。

2.2 1973年至1990年的限制与控制政策

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率上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升,同时大量的移民也给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宽容转为严厉,公众对于移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欢迎变为排斥。这一时期移民政策的严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取消前殖民地移民入境的优惠政策。1971年以前到英国的移民是英国的国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英国,由选举权,可以参加议会,也可以为英国政府工作。但是,1971年的移民法案和1981年的国籍法终结了这种情况,这两部法律把英联邦内的移民同样视为外国人。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在初获得独立时,其国民仍可以“前殖民地臣民”的身份进入法国。但随着阿尔及利亚移民人数不断增多,1968年,法国政府提出取消上述优惠措施,但是遭到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极力反对,后经两国商定:阿尔及利亚人进入法国需要申请签证,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的旅游签证不得加以限制。1974年后,这些优惠措施全都取消,阿尔及利亚人不仅不再享有任何入境优待,甚至遭到严格的审查乃至排斥。

第二,加强对移民局的管理,打击和驱逐非法移民。1971年,英国移民法规定,一旦某个外国人未能“促进社会公共福利”,就可以将其驱逐出境。1978年以来,英国还对运送非法移民的航空公司进行经济惩罚,到1991年,这些罚金已经累计了三百多万英镑。法国也在1981年对1945年的移民法做了较大的修改,新的《外国人入境与居留法》规定增加了“驱逐条例”,该条例规定那些居留到期不符合延长居留条件的人均可以被驱逐出境,而且警方有权拘禁不具备完整手续的移民。荷兰强化了有关扣押和遣返非法居留者方面的规定,并在1994年颁布了一部新的外国人就业法。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已入境的非法就业移民“合法化”。

第三,对移民“家庭团聚”的申请严加限制,鼓励移民返回祖籍。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已入境就业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祖籍国,并对移民要求“家庭团聚”的申请严加限制。德国为那些有意返回的人创立了职业培训计划,此外,还和荷兰一起对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实行援助计划。各国也缩小了“家庭团聚”政策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与夫妻和需要赡养的子女,通常为18岁以下子女,德国则降至16岁,其他亲属的进入则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除瑞士之外,欧洲各国的“家庭团聚”政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家属进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阻止。实际上,1973年以后,“家庭团聚”成为进入欧洲的合法途径,各国因“家庭团聚”而进入欧洲的移民人数大大增加,因此,此时的移民增长数上升较快。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2.3 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调整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又做了些许调整。首先,为了提高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欧洲各国在移民政策中增加了许多对技术移民和人才精英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件。2000年,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陆续对2万名外国信息技术人员开通移民绿色通道,以解国内IT行业的燃眉之急。2003年,英国内部30年来首次松动移民政策,改革现行的移民制度,引入美国和加拿大的有关制度,推行高技术移民政策。爱尔兰政府也宣布放松立法,优先为信息技术、建筑和卫生部门的外来移民发放工作证。

其次,在避难和打击非法移民方面,欧洲各国相互配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大批的难民涌入欧洲各国。随着人数的急剧增长,大量的难民给各国的就业和福利带来负担。于是,欧洲各国进一步严格移民政策,修改相关难民法,缩减对难民的接纳,协手打击非法移民。1997年9月1日,由欧共体成员国签约的《都柏林公约》正式生效。公约明确了成员国在处理避难申请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把打击非法移民作为重点。在2002年的欧盟塞维利亚峰会上,各国决定加大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第一,完善立法,严格程序。如建立签证资料认证的统一标准、编制有关难民的身份档案;第二、加强共同边界的管理,如建立防联合行动和移民联络官员网络,加强信息交流,监控非法移民入境。2005年7月,法国内政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移民,具体包括:严格审查非政治愿意申请难民庇护的“假避难”;制定相关法规,严厉查处“假结婚”等。

总体来说,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是由相对宽松转变为略微严紧,移民政策的重点也从劳工移民变为技术移民,移民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各国政策目标也趋于抑制,这些都表明了各国对解决非法移民问题的决心。今后的移民政策将会更加成熟,倾向于通过对各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张弛有度、宽松结合,灵活地对不同的移民群体施以不同的政策。

第三章 欧盟层面上的移民政策

所谓欧盟移民政策,是指在欧洲共同体层面上或欧洲联盟框架内形成的政策,它是移民运动国际化和欧洲各国加强合作的结果,也是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结果。如今,进入欧盟国家的移民不仅受到民族国家的管理,还要受欧盟有关法律政策的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3.1 特莱维小组

20世纪70年代,特莱维小组在欧洲政治合作组织的支持下成立,其目标最初是:“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展开合作,交流恐怖主义组织及警察组织的培训与设备等方面的情报,特别是开展反恐行动的战略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不断深入,该小组建立了一个部长级的负责移民问题的特别工作组,它的功能逐渐扩展到非法移民领域。作为一个非政府的合作组织,特莱维小组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它的建立为欧洲国家在共同体的层面上解决非法移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各成员国比以往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在司法与内务合作领域具有共同利益。特莱维小组松散的合作模式,使得各成员国在警务这个涉及敏感国家主权的领域内逐渐建立和增强了相互信任。”

3.2 《申根协定》

1985年和1990年,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等五个国家在卢森堡东南边境的小镇申根,签署了“申根协定”。《申根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签字国逐渐相互开放边境,取消共同边界,保障公民的自由流动;签字国在打击非法移民、毒品交易、武器走私、国际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开展警务合作;建立申根信息系统,共享有关各类非法分子信息的档案库。在政治避难问题上明确提出,在申根区域内只能提出一个政治避难申请。签字国都认为,这些合作是共同体设计外部边境管理模式、警务工作和其他一些措施的一次重要尝试。”到2003年,申根的成员国增加到15个: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西班牙、葡萄、希腊、意大利、奥地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这些国家是今天的申根区。申根国家中除挪威和冰岛之外皆是欧盟国家,而英国和爱尔兰是欧盟国家,但不是《申根协定》的成员国。2004年,新加入欧盟的10个地中海国家、中东欧国家也参与了《申根协定》,但是根据各国的自身情况,在2006年以后实施。

3.3 《都柏林公约》

1990年6月15日,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都柏林公约》。该条约最重要的是确立了“第一接受原则”,并要求一个成员国接纳避难者的决定必须被其他成员国接受。而且《都柏林公约》也明确了各成员国在处理避难申请时的相互责任和义务,促进彼此入境避难条件达成一致。避难申请的实际审查仍然遵循各国的法律,在审查程序上各国都同意维持各自处理申请的国内原有方法。1997年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月,《都柏林公约》正式生效。通过指定某一成员国负责受理避难申请人的申请,有效地提高了避难审核的效率,防止了避难申请泛滥的问题,限制了难民的流动数量。但是,由于欧盟内人员的自由流动权利使公约在实际执行时非常困难。

3.5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这标志着欧共体框架内的司法合作正式开始,政治避难、外部边界控制、移民政策等都第一次在共同利益层面上进行了解释。

“《马约》在第六篇K.1条中明确规定了司法内务合作中欧盟各成员国具有共同利益的九大领域,即:避难政策、控制管理从第三国跨越外部边界入境的人;移民政策及对第三国国民的政策,包括居民、家庭权利、就业以及非法移民;打击吸毒;打击国际诈骗;在民事问题上的司法合作;在刑事问题上的司法合作;海关合作;阻止和打击毒品走私、恐怖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严重国际犯罪。”其中前六大合作领域,欧盟和成员国共同享有立法权。另外《马约》还特别提到签证政策,并将其归属到第一支柱的管理下,条约规定:“移民事务为第一与第三支柱共管,欧共体(第一支柱)负责签证政策及相关措施,其余的移民政策协调工作则在第三支柱下由成员国共同讨论决定,这属于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马约》作为一个框架性的原则,它拉开了欧洲移民政策一体化的序幕,为后来成员国移民和避难等事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6 《阿姆斯特丹条约》

1997年,欧盟在其一体化的进程中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阿姆斯特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对欧共体已有的条约进行了修正。在引入《申根条约》的同时,《阿姆斯特丹条约》第二章提出了“逐步建立一个自由、安全和公正的区域”的新目标,并在《罗马条约》中增补了“人员自由流动、避难与移民”条款,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第三支柱“民政与司法合作”(第六编)中与人员自由流动相关的民政与司法事务移植升格为共同体行动(但英国、爱尔兰与丹麦保留了自愿参与的原则)。

《阿姆斯特丹条约》还提出了新的构想和目标,即“联盟是一个自由、安全和正义的区域,应维持和发展这个联盟。在联盟内不仅要保证人员的自由流动,还要在边界控制、避难、移民以及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3.7 《尼斯条约》

2000年12月,欧盟首脑在法国尼斯通过了《尼斯条约》。《尼斯条约》对共同移民政策的内容和决策机制进行了改革和补充。它扩大了移民问题决策机制中限定多数决定的适用范围,允许拥有欧盟成员国签发的居住或工作许可签证的外来移民最终拥有与欧洲联盟公民相同的自由流动的权利。但由于德国等国家的反对,第三国移民的签证政策等推迟生效。

3.8 《欧盟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

在2008年,欧盟27国一致通过了法国所提出的《欧洲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公约的主旨在于协调欧盟各国移民政策,鼓励工作移民、规范亲属移民,通过加紧边境控制及大力遣返非法移民等手段加强对非法移民现象的打击。根据新公约,欧盟各成员国将视需要和容纳能力组织吸纳合法移民。公约还要求各国严格控制居留证的发放。欧盟统一移民政策强调了成员国在遣返事务上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的同时,又建议以“蓝卡”等形式积极招引高技术移民,并设立一个欧盟统一庇护系统。至此,共同的移民政策在欧盟层面上基本得以实现。

总的来说,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从各国各自为政到相互协调合作,把问题放到同一个框架下解决。但是移民问题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各国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现实情况,移民政策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制定移民政策的主导仍然掌握在各国家手中。

第四章 移民政策的趋势

近年来,欧洲移民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某些欧洲国家的右翼势力甚至喊出了“零移民”的口号。欧洲各国为了化解这些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法律文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仍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移民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方方面面,但各利益集团的实力和利益平衡是关键。美国学者弗里曼讲,“移民的本质问题在于其利益的涉及面,各个团体通过强大的院外集团活动,或维护既得利益,或争取新利益。”我们可以从之前的移民人员中发现,大多数移民是为了寻找工作而来,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伴随着移民的增加,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上升。并且,“以地方劳动力市场为观察单位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移民对本国工人(即包括技术工人,也包括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影响都是很小的。”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完全排斥移民是不可能的,应该寻求利益平衡点,使得移民和本国人民和平、融洽相处。

尽管欧洲各国在移民问题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移民政策也向宽松转为严厉,但是欧洲移民的大门不可能关上。从短期看,由于右翼势力的强势,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还未被完全消化,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仍将以严厉化为主要特征,只是在移民结构上有所放松;但从长期看,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还是向着宽容、开放型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欧洲经济政策结构 篇2

1. 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

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是由若干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共同组成的一个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37个金融中心:1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全球金融中心、17个次一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12个更低层级的国家金融中心、4个区域金融中心。

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是欧洲唯一的全球金融中心。它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中心和定价中心,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国际金融中心:法兰克福、苏黎世、阿姆斯特丹等17个城市属于国际金融中心, 它们广泛开展跨境交易和国际业务, 国际资金、机构和人才参与金融中心业务运作的程度很高。国家金融中心:布鲁塞尔、伊斯坦布尔、米兰等12个城市属于国家金融中心。它们主要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 在各自国家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 但与国际的联系较少。区域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在一国内属于次一层级的金融中心, 主要为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区域提供金融服务, 雅典、布达佩斯、雷克雅未克、塔林属于此层次。

2. 欧洲专业金融中心结构

在欧洲除了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是多样化的综合性金融中心外, 还有许多专业金融中心。卢森堡、爱丁堡林是世界基金管理中心;法兰克福是欧洲货币政策中心、衍生品交易中心;苏黎世和日内瓦是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中心;布鲁塞尔是世界级金融交易处理中心, 莫斯科是银行中心。除了一些功能型的金融中心外, 欧洲还有许多为了规避管制和避税而产生的离岸金融中心, 如摩纳哥、直布罗陀、英属维京群岛等。另外, 欧洲还有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离岸金融中心, 如马恩岛是世界最大的离岸人寿保险管辖区、专属自保保险业中心、基金管理中心;泽西岛是专业离岸银行中心;开曼群岛是离岸对冲基金中心。

二、欧洲金融中心布局结构及其演变的规律

1. 经济实力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一般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欧洲最初的国际经济中心或者国际贸易中心大多就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层级一般与经济实力呈正向关系, 金融中心的地位变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变迁。

2. 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恰当的政府干预是金融中心发展的保障

金融中心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巴黎自拿破仑上台之后实力大增, 但是普法战争的失败结束了巴黎与伦敦竞争的野心;二战期间的瑞士凭借政治稳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来到这里避难, 使苏黎世和日内瓦金融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另外, 恰当的政府干预可以促进金融中心的发展;反之, 则会对金融中心建设置障碍。

3. 创新是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

信息通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每一次重大运用, 都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正如20世纪70年代欧洲涌现的一些金融中心, 它们并没有良好的地理区位, 经济实力无法与大国相比, 但是由于通讯技术的进步, 金融公司启动成本的下降, 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若干电脑和连接世界的通讯网络就可以使金融企业运转起来, 这使得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推动加强金融集聚成为可能。

4. 文化可以影响金融中心的发展

文化对于金融中心的影响主要在金融系统的选择和金融功能形成这两方面。第一, 文化影响金融系统主要基于国家长期形成的对风险的态度, 形成风险厌恶文化的国家, 金融系统很可能倾向于以银行业为基础;反之, 则更可能选择以证券业为基础。第二, 文化可以影响金融中心的功能形成。如瑞士忠诚、严谨的民族文化使得他们对于客户绝对忠诚, 使得在发展私人银行方面如鱼得水。

5. 良好的地理区位促进金融中心发展

金融中心一般会选择地理上有比较优势的地方作为金融中心的所在地。最早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北大西洋航路和欧洲大陆出海通道的交界处, 背靠欧洲大陆腹地。

三、对中国的启示

1. 正确处理好经济、地理、文化、创新与金融中心的关系

首先, 由于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刚刚起步, 国内金融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 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 所以我国始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发挥经济对于金融中心的支撑作用;其次, 欧洲的金融中心布局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金融中心的选址要考虑地理因素。我国完全可以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点状金融中心分布, 并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建成带状的金融中心分布格局, 这些金融中心按实力和辐射范围梯次分布, 构成我国的金融层级体系;再次, 中国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使银行和证券均衡发展达到动态帕累托最优,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 金融创新,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比较, 中国的金融创新还不足。目前, 我国需要在加强监管和鼓励创新之间做好平衡, 即在加强审慎监管的前提下, 积极促进必要的金融创新。

2. 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中, 货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 金融开放性有限, 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低, 金融中心并不能脱离本国货币而发展。目前, 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则成了当务之急, 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增加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对于现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中心建设有很大裨益。

3. 建设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形成多样化的专业化金融中心

中国与欧洲疆域大致相同, 经济发展也需要一个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从欧洲的经验可以看出这是可能的, 这个金融中心体系中包含了从全球金融中心到区域金融中心等4个层次, 同时每个金融中心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化优势, 如银行、基金、财富管理、专业服务等。中国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的建成, 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系完善, 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增长, 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Chuck C.Y.Kwok and Solomon Tadesse, Culture and Financial Syste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 Vol.37, No.2 (Mar.2006)

欧洲结构性改革现惰性 篇3

增强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是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水平,是提升长期增长的唯一道路

10月2日,欧央行发布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相关细节,这是对9月4日宣布的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落实,此外欧央行还于9月4日分别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3%、0.05%和-0.2%。

在此次公布的细节中,其中最关键的落实为以购买资产支持的证券(ABSPP)和圈定的债券(CBPP3)。ABS须简单而透明,CB为欧元标价,二者的资质按欧元体系的抵押框架来认定。其中,希腊和塞浦路斯的ABS和CB此前尚无资质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抵押品,其风险今后将专设规则来缓解。首期ABSPP将于今年冬季进行,首次CBPP3将于10月下半月进行,两个项目至少将持续两年。

“欧元区经济又出什么事了?”欧洲经济在经历难得的一段平静之后,又开始笼罩在阴云中。欧央行货币政策的这次新宽松,直接原因是低通胀持续时间超过预期和增长乏力。

全球经济回暖,独缺欧元区

从数据上来看,欧元区陷入了低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今年8 月,欧元区消费者调和价格指数(HICP)同比上涨0.34%,连续20个月低于货币政策目标值2%,连续12个月不超过1%,近7个月中有6个月不超过0.5%。今年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速为零,意味着2013年二季度以来的正增长势头可能逆转。

低通胀其实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后果。自2013年二季度至今年二季度的近五个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速(经季节调整)依次为0.3%、0.1%、0.3%、0.2%和0;核心通胀(扣除能源、食品、饮料和烟草的HICP同比增速)前两个季度均为1.1%,后三个季度均为0.8%。

经济增长为什么乏力?主要是投资不稳定和外需下降所致。近五个季度,欧元区投资不稳定,尚在乍暖还寒中震荡,资本总形成环比增速为-0.9%、2.2%、-0.2%、1.4%、-1.5%,其中固定资本依次为0.1%、0.5%、0.9%、0.2%、-0.3%;出口和进口双双减速,对增长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环比增速依次为2.3%、0.1%、1.4%、0.1%、0.5%,进口依次为1.6%、1.1%、0.7%、0.8%、0.3%;唯最终消费逐渐回暖(经季节调整的环比增速依次为0.1%、0.2%、0、0.3%、0.3%),缓解了前两驾马车减速的拖累。

部分欧元区国家投资和出口的下行波动令人忧虑,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

近五个季度,法国投资环比增速(经季调)依次为0.5%、1.6%、-2%、1.1%、-1.6%,意大利依次为-1.2%、0.4%、-1.3%、-1.6%、0.1%;法国出口环比增速依次为3.0%、-0.5%、1.4%、0.5%、0,意大利依次为0.7%、0.5%、1.2%、0.1%、0.1%。幸运的是,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投资和出口虽然也大幅波动,但基本上是在正增长区间波动,且不存在明显的下行趋势。

实际上,除了欧元区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正逐步好转。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依然高度宽松,有力地支持了全球金融稳定;私人部门杠杆率继续下降,财政整固压力减少,劳动市场持续改善;宏观经济尽管存在短期波动,但总体日益稳固。多数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弹,虽然有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制于基础设施瓶颈、能力不足和宏观经济失衡,增长潜力下降,其他新兴经济体则正在调整自己,以适应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此外,全球贸易逐渐反弹。除欧元区外,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不断增加,有望刺激全球贸易逐渐反弹,预计全球(不含欧元区)贸易2014年-2016年依次增长3.9%、5.5%和5.9%。

脆弱的不确定性复苏

欧元区近期投资不稳和外需下降主要是受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的拖累所致。

乌克兰东部局势或战或停,局势难以明朗。此外,欧盟同乌克兰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正快速加深: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8月29日称,乌克兰将启动加入北约计划;欧洲议会9月16日批准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为乌克兰加入欧盟打开了通道。这将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构成迫切的重大挑战。7月和9月,欧美分别宣布对俄罗斯启动第三、第四轮制裁措施,制裁范围继续扩大,针对俄罗斯个人的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的名单也不断延长。作为回应,俄罗斯则禁止大部分从欧盟和美国进口的食品,并很可能出台新的反制措施。乌克兰的局势短期内仍难以稳定,欧美-乌克兰-俄罗斯争端仍将持续。

制裁与反制裁一轮又一轮的对垒,引发经济系统很大的不确定性,拖累当事国的经济增长。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因为改变投资决策的成本高昂,企业往往会削减投资需求,并推迟项目建设,雇员计划也受到冲击。家庭部门会降低耐用品消费,直到不确定性有所缓解。经验证据表明,不确定性每增加1个标准差,将导致产出增长放缓0.4个-1.25个百分点。此外,不确定性下的复苏也比其他情况下的复苏更为脆弱。

在复苏道路上,欧洲经济面临高失业、高债务和持久的低通胀等短期风险,以及技术进步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等中长期风险。

地缘政治争端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展现。

比如,双向制裁对德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外部部门和制造业对德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性远超过西欧其他国家,而俄罗斯经济的下滑以及相关不确定性,势必拖累德国的投资计划。在德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中,机械(以专业石油设备和国防機械为代表)占23%,汽车占21%;在俄罗斯的德资企业约有6000家。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今年一季度,德国向俄罗斯银行部门贷款174亿美元,相当于德国GDP的0.5%。德国商品的价格弹性也显著低于西欧其他国家。欧元走弱,不足以抵消关键出口市场需求的放缓。对俄制裁未来一年内仍将持续,势必同时拖累德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和国内私人部门的信心。

nlc202309031917

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欧元区通缩压力,并将经济至少稳定在温和“档位”。在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已经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并将步入加息通道的背景下,欧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将压低欧元汇率,缓解通货紧缩风险,并有利于增长。负利率政策迫使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以减少负利率的损失。欧央行直接购买中小企业的ABS证券,相当于把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为企业信贷成本兜底。9月18日,欧央行通过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向银行提供826亿欧元长期廉价资金,肯定会降低私人企业获取非房地产信贷的资金成本。

结构性改革放缓

即使在现有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在中近期内,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仍极可能形成“新常态”,预计将在1%-1.5%区间徘徊。在9月的月报中,欧央行预计,欧元区GDP增速今年将为0.9%(超过去年的-0.4%),明年为1.6%,这明显低于2008年之前那一段“美好时光”。溯其源头,结构改革放缓,也是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在2008年-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機冲击下,欧盟成员国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得到充分的暴露。这些问题制约了总需求的持续增长,有待结构改革政策来破解。去年11月,欧央行在大幅降低主要政策利率25个基点的同时,担忧欧元区成员国在经济初步复苏后,结构改革惰性可能萌发。

随后的事态证实了这一担忧,除那些市场压力巨大的领域(比如银行部门)以及欧盟强力要求的领域外,欧盟成员国2013年的经济改革力度明显弱于2012年。今年9月4日,欧央行行长于再次推出宽松政策之际,再次批评部分成员国滥用相关规则的灵活性,未认真履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并再次呼吁成员国严肃对待结构改革。

增强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是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水平,是提升长期增长的唯一道路。恰如欧央行行长的观点,结构改革确实存在各种成本,但缺乏增长本身就是成本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成本:它会导致部分国家史无前例的高失业率,甚至导致新就业员工的工资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水平。有鉴于此,部分成员国在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业环境等重要方面,仍需采取决定性行动,以改善对前景尤其是经济前景的信心。全面一致地执行欧元区现有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监管框架,将大大降低公共债务率、提高增长潜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各国大众需要在理念和行动上适应“新常态”的逐步形成。人们既要乐于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好处,也要勇于承担经济放缓导致的阵痛,并积极寻求化解之道。事实上,为应对经济危机,欧盟国家对市场结构推进了定向改革,并已初尝甜头。

按照《OECD产品市场监管》,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通过改革,改善了监管环境(2008年-2013年)。在西班牙,新公司登记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下降了。受此影响,过去四年西班牙零售部门新公司(雇员不超过9人)在公司总数中的占比从9.4%升至11.7%。由于程序简化,该国破产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长从2.5年降至1年,加快了银行不良债权的清理,推动公司重新上路。

在葡萄牙,通过旅馆和餐饮业授权与许可程序的改革,2009年-2013年间新注册企业急剧增加了1600家。公共部门支付款项的时间长度缩短,其中公共保健管理机构支付账单的时滞在过去两年间从196天缩短至126天,使国内4900家公司起死回生。

在希腊,政府为企业开办新业务采用电子登记并简化过程,允许开办债务设限但资本不设限的新型企业。这使该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2年-2013年度商务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146位升至第36位,为同期改善最大的国家。

此外,上述国家也改进了司法流程,缩短法庭诉讼时间。2010年-2012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诉讼时间分别缩短10.7%和8.1%。经验研究显示,诉讼时间每缩短10%,新企业的占比会提高近1个百分点。显然,这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决策尤其是开办新业务。

推进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欧元区国家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移动通信频段的拍卖,葡萄牙和意大利移动电话使用成本分别降低27.4%和26.9%。而分配无线通信频段,改善电子技能、电子商务和固定带宽,将促进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长期GDP分别增长1.5%、1%、0.9%和0.6%。

从2011年开始,为降低新业务的行政管理成本,并使企业更容易出口,西、葡、意、希政府推行了相关改革。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新公司占比分别提高1个、0.7个和0.5个百分点。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因此诞生的新公司超过2万家。

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改革范围的扩大,上述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包括改善企业的生产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促进增长。按此,欧元区是可以避免经济增长停滞的。关键在于,结构改革不可犹豫,更不能倒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篇4

去年夏天,美国的花旗银行和AIG都特别发布安民告示,说不会终止对体育的赞助,但是,今年1月,四面楚歌的AIG宣布在2010年合同期满后将不再继续对曼联球衣的赞助。也就是说,到了明年,曼联队员胸前AIG三个字母将消失。为了这三个字母,AIG在四年内每年向曼联支付1400万英镑(大约2700万美元)!停止赞助的原因不外是AIG从美国联邦政府接受了1500亿美元纳税人的血汗来逃脱破产的命运,再不敢在体育赞助上大手大脚。这一案例,直截了当地反映了经济危机对足球产业的威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赞助商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那么多闲钱烧在体育上?另外,许多球迷已经失业,囊中羞涩,是否买得起门票也难说。比如英国目前有300万人失业,这对一个人口不足6000万的国家来,构成了普遍性的失业。这也难怪,许多俱乐部决定降低票价。以曼城为例,二月份就宣布成人季票降价7%,这样,成人季票价格降到388英镑至538英镑之间;16至21岁球迷的学生票,则降价17%。除此而外,季票还宽限三个月的时间付清,旨在“帮助那些受到经济打击的球迷渡过难关。”另外,欧洲顶尖俱乐部40%左右的门票收入是来自贵宾席(占足球看台坐席的10%-15%)。一张贵宾席的季票可高到6000欧元上下。在金融风暴的时代,大款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一些俱乐部准备降低贵宾席的价格。还有,经济危机可能影响一些俱乐部收购者的实力,特别是油价下跌,直接影响中东和俄罗斯大亨的财力,而这些人是最近几年最积极的收购者。这一局面,将使许多俱乐部的市场价值缩水。如今曼联市场价值将近9亿英镑(18亿多美元),是世界最贵的队。但是,除了这样的巨无霸外,日后收购俱乐部也许会便宜不少。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足球虽然属于人们的娱乐生活而非生活之必需,但是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可能比一般的产业还小。欧洲73%的人口是足球迷。到2006/07赛季,欧洲足球的市场规模扩张到了136亿欧元,比头一个赛季上涨了10亿欧元。能打出这一局面,靠的是俱乐部长期扎根球迷,塑造了长久的品牌忠诚,大家有饭吃就会去看球,加上俱乐部主动作出姿态,降票价帮助球迷渡过难关,上座率不至于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如今俱乐部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电视转播权。这种转播权都是几年为期,早已事先售出。这一大头稳住,则俱乐部不会有存亡之忧。所以一些市场人士估计,今年欧洲俱乐部的收入大致能保平。这比起其他产业来,可以说是显赫的战绩了。

欧洲经济政策结构 篇5

日前,谷歌表示将调整其在欧洲市场的搜索政策规定,允许欧洲国家广告商购买和使用标有其它品牌的关键词词汇。此前,品牌企业路易斯威登(Louis Vuitton)、普拉达(Prada)等指责谷歌阻止第三方广告出现在商标名称搜索结果旁边。

从今年9月14日起,这项调整将在欧洲各国实施。自,谷歌就在美国和加拿大实行这项政策。谷歌此举源于今年三月欧洲法庭的一项决定。当时,法庭要求谷歌严格执行商标法有关规定,允许广告商在关键词中使用第三方标准名称网站推广。

法国奢侈品牌路易斯威登一直要求,为了保护其品牌价值,只有他们或是授权网站才可以在搜索结果中购买和使用此类商标名词,

现在,在搜索结果中,第三访可以提供其产品。商标所有者认为,第三方广告拒绝用户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起源者,仍可以向谷歌提出起诉。而谷歌表示,如果他们被拒绝,谷歌就会拿下广告。

业界认为,谷歌此举对版权所有者一个冲击。谷歌对侵权的指控会作出什么反应,仍有待观察。谷歌负责地区公关业务的主管Ben Novick称,公司将继续禁止针对假货的广告,“我们与多个品牌企业联手以确认商品的直伪网络推广。”

法律专家指出,谷歌可能面临由赞助链接销售引起的新一轮起诉问题。谷歌认为,向多个竞争者把广告关键词作为品牌名称出售,对消费者有益,因为其允许用户查找产品评论、二手产品及相关信息。谷歌指出,新政策不会拓展在搜索查询中的实际显示文本。“用户从查看更多相关广告中会获益。”

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优化经济结构 篇6

胡晓炼:应界定好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在资金配制中,我们看到政府有两大方面作用,第一个方面政府目前是市场参与者,也是资金的一个需求方,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资金配置的过程中,这种参与和对资源的需求一定程度是合理的,也是政府维持经济稳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职责所在。”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如此表示。

胡晓炼说,界定好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也是这次三中全会一个讨论的重点,总书记说进一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质上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在资金配制中,我们看到政府有两大方面作用,第一个方面政府目前是市场参与者,也是资金的一个需求方,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资金配置的过程中,这种参与和对资源的需求一定程度是合理的,也是政府维持经济稳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职责所在。

但是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当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把握去考虑:

1、政府参与资源配置适度规模的问题。因为资源是有一定的供给和约束的,所以政在资源配置中成为资源资金的使用者,必然会有其他的市场和资金需求者的需求可能受到挤压,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我们说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参与规模的适度问题。

2、就是资源的使用和它的效益问题。政府需要市场缺失,在一些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政府可以动员资源而且可以参与这个方面的活动。但是在此之外的一些可以普遍竞争的领域,那么按照这次中央全会的决定,能交给市场做的应该交给市场做。即使是政府参与的那些市场缺失的领域,在资源的使用上也必须讲求使用的效益。

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评析 篇7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以“舒曼计划”为起点, 启动了从煤、钢、原子能领域到共同农业政策领域, 乃至货币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机构也经理了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 乃至欧洲联盟的一个过程。站在历史的角度, 这一发展进程明显的分为四个阶段。

1. 共同体建立到1968年关税同盟的建成以及1969年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个阶段。

1 958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在意大利的罗马签订《罗马条约》, 决定将他们之间的合作扩大到原子能和其他经济领域, 决定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这样欧洲经济一体化就由一个领域扩展到多个领域,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机构也出现三个共同体共存的现象。特别是《罗马条约》规定了下一步一体化的新目标: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从而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约可依, 按照条约规定的日程进行。到1 9 6 8年, 关税同盟提前一年半实现, 共同农业政策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2.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二个阶段。

进入7 0年代, 由于国际形势的恶化, 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共同农业政策执行难以为继。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石油国石油禁运带来的能源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使得欧共体国家纷纷采取自保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欧洲市场分割严重。在七十年代, 欧共体国家提出的稳定货币汇率的经济货币联盟计划也最终流产。只是到了7 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相对缓和时, 欧共体才建立起稳定货币汇率的欧洲货币体系。

3.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发动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三个阶段。进入八十年代后, 欧共体国家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加上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的推动, 欧洲在次走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前列。1987年签署生效的《单一欧洲法令》规划了欧共体到1 9 9 3年实现成员国之间在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为特征的欧洲统一大市场。与此同时, 为统一大市场的正常运作做准备, 在欧共体执行委员会主席德洛尔的主导下, 开始了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 在这个阶段欧共体变成了一个具有经济联盟性质的共同市场。

4. 以9 0年代初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和统一的欧洲

货币—欧元的启动为标志, 欧洲经济一体化走进其发展的第四阶段。冷战的骤然结束,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等, 欧洲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特别是剧变后的中东欧开始了一个申请加入欧盟的“回归欧洲”的过程和统一后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化。最终欧共体国家选择了更深层次的一体化。1 9 9 1年1 2月的《马约》是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它确立了欧洲一体化的三根支柱, 并以第一根支柱——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其发展的重心。此后经过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2001年的《尼斯条约》和2004年的《欧盟宪法条约》, 欧洲经济合作向一个完全经济体化的经济联盟更加接近。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尽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体化或者迅速发展、或者徘徊不前、或者硕果累累、或者成就难觅, 但是最终欧洲一体化还是得以顺利的进行, 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独特的进程特点。

1. 一体化过程的渐进性。

无论是合作的范围、领域, 还是组织协调机构的建立、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一体化程度的发展本身, 都体现了一个渐进性的发展历程。而且从2 0世纪5 0年代初期6国煤钢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到现在2 7国开始走向经济和货币联盟, 每前进一步都是欧盟成员国反复协商、谨慎考虑后的结果。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对给成员国一定的准备和过渡时间。

2. 一体化过程的协调性和妥协性。

欧盟是各国联合起来组成一体化集团,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在一体化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 甚至是激烈的争执乃至对抗, 但欧盟各国最终都能认识到一体化集团是他们获得发展的最快、最好的经济组织形式。成员国为了实现共同利益通过互相协商和互相配合, 通过实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原则来消除矛盾。这些原则包括:民主平等原则、共同受益原则、核心欧洲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

3. 组织运作机制的超国家性和均衡性。

为保证一体化顺利进行, 欧盟设立了具有一定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协调机制。这些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的分配上不但强调每个成员国参与, 而且强调各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超越各成员国政府的权力, 以及各机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凸现出欧盟独特的组织运作机制。

4.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外部敏感性。

这主要是指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受世界外部环境的影响。一定时期的国际形势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影响较大, 欧洲经济一体化体现出明显的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依赖。如2 0世纪7 0年代石油危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使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缓慢, 也导致一体化步伐受到严重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使欧共体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在10年内分阶段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计划也因此受阻。

从一体化的进程和特点看,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这一发展模式的出现, 既有二战后独特的历史条件——冷战的大环境, 更有欧洲各国在应对来自外部环境时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摘要:以欧盟为主体的欧洲经济一体化以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为世界提供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合作模式——“欧洲模式”, 本文试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特点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欧盟,经济一体化,欧洲模式

参考文献

[1]Derek Urwin:The Community of Europe——A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ince1945.Longman, 1992

私募股权助力欧洲经济 篇8

私募股权投资对欧洲2020年欧盟发展计划战略重点的支持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将会引起以下结果:

1.通过吸引进入欧洲的可投资资金,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风险资本。在欧洲最大的12个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2007年至2012年私募股权投资几乎向超过19400家企业投资了2500亿欧元,其中有大约500亿欧元来自欧洲外部。

2.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更具创新性。2006年至2011年由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权价值大约为3500亿欧元。私募股权投资的参与使专利认证的数量提高了25%。专利认证的增加伴随着经济价值的提高,这意味着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某些领域,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是没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9倍。

3.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通过改善管理、专业的运营和程序化生产推进了生产力。在过去6年的时间内,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使欧洲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6.9%。

4.私募股权投资每年为欧洲创造5600个新企业。每年风险投资公司在欧洲直接催生出2800家新公司。除此以外,知识分享引发了“溢出”效应。人际网和令人鼓舞的行为榜样力量使得有意愿成为创业者的人群每年成立超过2800家公司。

这些发现来自于这份全面的二级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超过60份理论专业研究和最新的公开数据。受欧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协会(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EVCA)的委托,本研究基于由Frontier Economics创造的一个特殊的架构,综合详细说明了私募股权投资采取的多种活动、投资组合公司取得的可测量的成果和所产生的可以量化的整体影响。

其他的关键发现还有:

1.私募股权投资创造有活力的、精力充沛的企业。这类企业至少与其他所有权形式的企业同样有活力、拥有相同的特征。有些研究指出有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失败的几率低50%。

2.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更注重国际化。现有的证据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支持企业国际化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力。它通过为投资组合公司提供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和经营指导以及直接投资在企业国家化方面产生影响。

3.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的业务范围很广,83%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得益于私募股权投资最多的五个领域中的三个(商业和工业产品、生命科技)以及通讯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通常会获得巨额的实物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机械、建筑和计算机。

关于这些发现,Frontier Economics的乔希·卡瓦霍(Jose Carbajo)博士说:“这份报告有助于我们认识和量化私募股权对欧洲经济繁荣的贡献,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通过乘数效应和更多的创新来改进运营和提高生产力,以及增加出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一系列的证据证实了私募股权投行业可以对加速欧洲经济增长带来至关重要的贡献。

欧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协会的主席文森佐·莫雷利(Vincenzo Morelli)表示:“根据我们在欧洲所面临的经济挑战,这些发现清楚地证实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向欧洲所有规模的企业传递责任、稳定的投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经济周期如何,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经营的创新、改革、进步都帮助了欧洲经济幸免于难并在全球经济中得到繁荣。”

上一篇: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管理下一篇:党团知识1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