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为题的作文

2024-08-18

风景为题的作文(共8篇)

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1

起初,我并没有发现大海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我的母亲。只觉得滚滚浪涛打在礁石上,狂热在心里回荡,很有意思,却无法理解母亲眼中的大海是冷漠而平静的。

妈妈是个安静的人,温柔善良。她的认真教学使我受益匪浅。有好几次,我遇到麻烦,我妈知道这是个没完没了的意外,但她没有抱怨,只是一笑置之,掉以轻心。我很疑惑,很想问问题,但是看到妈妈的平静,我就不多问了。

我一直带着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无法解释。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又带我去看海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和喜悦,这样我就可以看到我小时候玩耍的花园。

走在沙滩上,光滑的沙粒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整齐而均匀地铺开,微弱的夕阳照耀在沙粒上,海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舒适,仿佛是天意。海面波光粼粼,缓缓涌动的波浪连绵不绝,直到天空与海平面的交线。既安静又不失华丽的美感。这些都和童年记忆没什么区别,只是不一样。小时候只能仰望高挑的母亲,现在却可以毫不费力的看着她,看到苍老渐渐侵入这张脸,却还是让她担心,突然感慨万千,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

走在温暖的沙滩上,听着妈妈温柔的呢喃,听着大海里澎湃的奏鸣曲,心里涌动着一种强烈而不寻常的情感,望着浩瀚的大海,感受着胸中的波澜,豁达的气度,那种博大而冷漠,那种宁愿有着不落俗套的姿态,哪怕被污染,也不会抱怨别人的气度不凡!

所谓“善如水”,正符合这种浩瀚无边的海感。既然水往低处流,人为什么要往高处走?少关心,多冷漠;少点愤怒,多点平静,原来母亲的平静是这样的!果然,我太天真了。我觉得我心中的天空很宽,我不再和我的母亲在一起,我的灵魂在大海上飞翔,我和大海融为一体,相互升华,相互补充.

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2

一、注重激趣引导

作文本来是件乐事, 可有些学生却以此为负担。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让学生乐于作文呢?对于小学生来说, 特别要从他们的心理出发, 从他们生活实际出发, 抓住写作契机, 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1. 典型引领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笔者经常向学生介绍名人大家的写作趣事, 向他们宣读身边同学的优秀作文, 逐步消除他们对写好作文的神秘感和高不可攀感。同时, 还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文刊物, 发动学生与刊物上署名的文章作者通信, 以书信形式与他们做朋友, 请他们介绍写作经验。与此同时,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征文和有奖写作,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笔者还经常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树立典型, 例如, 笔者任教的五年级的班上王同学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先后多次在《红领巾》 和 《校园文化报》 以及学校广播站发表文章。他的成长, 尤其是他的写作, 对本班同学的触动很大。于是笔者顺势引导, 广泛宣传发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 投“石”激“浪”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思维比较直观、灵活, 喜欢各种有趣的东西, 好奇心特别强。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 采取投“石”激“浪”的方法,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借助课件展示、视频播放、声音模拟等教学手段来投“石”激“浪”, 变静为动, 变无声为有声, 学生赏心悦目, 在愉快中达到作文的训练要求。例如, 指导学生写 《记一次运动会》, 笔者一会儿播放雄壮有力的 《运动员进行曲》, 一会儿播出赛场上运动员激烈夺魁的镜头, 仿佛把学生带入到紧张激烈的赛场中去。这时让学生想象比赛场上的盛况, 并请学生来当播音员,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赛场情况, 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再加上播音员那绘声绘色的渲染,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愉快的作文教学, 他们感到有内容可写, 乐意去写。

3. 抓住机遇

写作也有机遇, 有时学生面对文题, 几日搜肠刮肚写不出好文章, 但有时候材料会突然送到你面前来。例如, 好长时间不下雨, 某一天突然天色骤变, 雷声隆隆, 下起雨来, 所有的人满心欢喜。又如, 某一天早晨, 沸腾的世界一下子被浓雾紧紧裹住了, 人们在浓雾中湿了衣服、毛发, 大白天亮着灯开车……这时, 笔者总不让机遇消失, 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方法, 及时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看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看雾中的人和物, 细致观察雾景的前后变化, 学生兴趣甚浓, 教学效果很好。

4. 活化形式

作文教学中一味地训练命题作文必然导致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情感贫乏、老生常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少写命题作文。笔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写“自由文”, 又写些“规定文”, 完成书本上指定的作文任务外, 还让学生进行古诗改写、章节扩写、范文仿写等基本练笔。此外还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心得体会, 自编寓言、童话、小故事, 或者片段练习。每学期辅导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小相声等, 既陶冶了情操, 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多样化的作文训练,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乐趣无穷。

二、注重素材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在 《论写作教学》 中明确指出, 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可见素材积累、情感积淀是何等的重要啊!农村学生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些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学生对所经历之事感受、印象不深, 主要在于心中没有充足的素材。一个儿童, 整天关在家里, 关在教室里, 什么都不去看, 不去听, 除了几本教科书外,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知和体验, 势必会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 这又如何指望他在习作时滔滔不绝、行云流水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注重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生活的校园和家园, 孕育希望的农村田野和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譬如社会实践活动中参观展览会、汽车工厂, 游览公园、名胜古迹等。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中、后, 注意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注重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睁大”眼睛, “伸长”耳朵,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说的记下来加以整理, 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有丰富的素材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一”:“看一看再写”“做一做再写”“讲 (说) 一讲 (说) 再写”。比如, 班上不少学生在参加“冬季三项”活动之一跳绳比赛后写了一篇文章。班级讲评时, 大家都觉得作文写得不精彩。为此, 笔者重新组织了一次班级的跳绳比赛。赛前,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提出具体要求;赛后, 再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把比赛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是这次作文的重点, 另外还要注意校级比赛和班级的比赛在场面描写上的不同点。学生一个个从比赛后的兴奋劲迅速转入了沉思回忆、分组交流汇报:突出哪些人物的哪些动作、哪些神态最能表现“使劲专心”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 往日枯燥乏味、沉闷、忧愁的习作课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比得活泼, 议得热烈, 说得真实, 这样写起作文来就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注重修改评价

当前作文教学评改中存在着两种走极端的实际情况:一是教师拿起作文不问三七二十一随意就改, 删去这儿, 添上那儿, 用自己的意思代替学生的意思,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作文本上被改得像个“大花脸”似的;二是教师只写个笼统的总批, 诸如“语句不通”“表达不具体”“字迹不清楚”等。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前者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 降低写作的情趣;后者会使学生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在作文讲评时, 笔者主要采取从“做示范”到“做过渡”, 再到学生“自批、互批”的“三步走”方法, 小到字、词、句, 大到文章内容、结构、语言, 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能力, 真正把“改”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笔者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互相说说优点与缺点, 有哪些好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学习的, 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怎样写更好。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只有会找出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不足, 既能有目标、有方向地修改文章, 又能在相互学习借鉴和修改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

四、注重多读多练

广泛的阅读, 丰富的生活, 扎实的练习, 都可以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广泛阅读是基础

广泛的阅读就是多读, 既指读的篇数多, 广泛地吮吸知识的甘霖;也指对某些篇章读的遍数多, 能理解、消化, 甚至熟读成诵。少年儿童记忆力强, 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 熟读一些名家名篇, 琢磨咀嚼, 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读名篇佳作, 读经典名著, 提倡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 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必须建立完备的阅读目标体系, 在书本、时间、课程等方面予以保证。同时, 我们要注意在学生阅读理解、消化、吸收和积累上下功夫, 主张阅读分享, 共享阅读体验, 克服“积食”“独食”“偏食”的现象。只有这样, 学生的阅读面就会变得广泛, 知识经验会更丰富, 为写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方法, 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2.勤写多练是关键

广泛阅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勤写多练必将练出实际写作能力。正如学游泳那样, 光看书学习、背诵要领都无济于事。只有下水操练, 按照要领反复刻苦练习, 才能从不会到会, 从不熟练到熟练。写作亦是如此, 只有经常动笔, 注重说写结合、读写结合, 从易到难, 反复练习, 不断探索, 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习作能力, 从不会写到会写, 从文思苦涩、敷衍成篇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总之, 作文教学的方法各种各样, 各有特色, 只要我们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和引路人, 耐心潜心地摸索, 孜孜不倦地追求, 激发兴趣, 科学指导, 作文教学的风景定会这边独好!

摘要:作文教学的方法各种各样, 各有特色, 教师要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和引路人, 激发兴趣, 科学指导。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趣引导,素材搜集,修改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15 (12) .

列举——高考作文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3

【摘要】在作文中,最让人心动的就是出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和整齐的句式,如此一来,事例的列举就担当起这个任务,它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眼前一亮,本文重点探讨了议论文列举的六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例证 列举 写作方法

纵观各年高考作文,能让老师眼前一亮而为之振奋的亮点很多,比如整洁的卷面、美观的文字、畅达的语言、感人的事例、清晰的结构、鲜明的观点、深刻的感悟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作文,事例贫乏,内容空洞,说理无力。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就变成了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在作文中,最让人心动的就是出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和整齐的句式,在此,事例的列举就能担当这个任务,它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点缀着篇篇扣人心弦的佳作。

列举,就是议论文中的举例子,举例子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说理的强与弱、好与坏、成与败,都与之有关,尽管文无定法,但是,有法总比无法好,这里我重点谈谈列举的六种方法,以期在写作实践中有所裨益。

一、事迹并列型

事迹的并列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名人的主要事迹,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看下面以“执着”、“回声”为话题的列举片断:

执着: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执着”。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些先辈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执着得可爱,可敬!你看,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你看,“积土成山”,“水滴石穿”,“春蚕吐丝”;你看,“锲而不舍”、“面壁十年”;“皓首穷经”,他们的成功,哪一个不是执着……

回声:屈原一心为民实现清政,绝望之时,以身殉国,人民用划龙船吃粽子纪念他;司马迁冤受宫刑,含辱赋史,矢志不移,人民没有忘记他;鲁迅弃医从文,笔耕不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民永远怀念他;小平同志冲破阻力,改革开放,祖国面貌,一日千里,人人品尝着改革的甘霖,享用着改革的硕果,人民永远敬仰他;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死后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被授予功勋科学家称号!是啊,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

在事迹并列中,要注意事例的排列顺序,一般地讲,可以采用从古到今,先中后外的顺序,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写无名无据的,这样思维才顺畅。并列事例的多少、详略都可灵活运用。

二、名人诗句并列型

用名人诗句并列列举,就是选取典型的、能表现人物主要精神和文章主题的名句进行列举。它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文化品味,使得语言更精练,音韵更和谐,意蕴更深刻,更有说服力,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下面三例很好说明了用名人诗句并列的好处。

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慈母对游子的牵挂,“隔山隔水遥相问,”是对挚友的牵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对妻子的牵挂,……

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春的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夏的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的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冬的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朴素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幽静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高洁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美。微笑是美的,问候是美的、同情是美的,美,无处不在!

列举也可以用最能感动人的话语,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请看在汶川地震中最让人感动的语言,以“感动”为题可以这样写:

“儿子,爸爸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是民警李国林的胸怀。

“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这是12岁少年陈浩的心声。

“我没有时间悲伤”,这是王洪发震灾后失去15位亲人的话语。

“医生,求求你,让我为灾区献点血吧”,这是中国民众的心愿。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是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的哭求。

“敬佩,中国人民的人格”,这是美国总统布什的评价。

以上文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部采用了“是”字句,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用名句作主句,用“是”字句更自然一些,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把”字句,用“当”字句,用“让”字句等等,不管用什么句式,只要顺利地引出名句就可以了。使用名句并列也要注意,选用的名句要为表现的主题和中心服务,要做到意向统一,不可为了句式整齐而胡乱凑数,不着边际。

三、对照列举型

对照列举是指采用正反、好坏、美丑、善恶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列举论据的方法。它的好处是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照列举型可以细分为正反型、正反正反型,如:

正反型:正反型可以是不同人的一正一反两个事例,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一正一反两个事例。

如: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

正反正反型:这种方法是指正反举例后再正反说理。

如:岳飞用炽热的心灵选择了精忠报国,英名永载史册;而秦桧用罪恶的心灵选择了投敌叛国,臭名昭著。帕里斯用圣洁的心灵选择了献身医学,世人敬仰;而劳伦斯用狭隘的心灵选择了盗窃成果,受人唾弃。刘亦婷用纯真的心灵选择了热爱学习,成为众人嘱目的焦点;而王洋用自私的心灵选择了自尽摆脱学习,留下了无数叹息与遗憾……

四、整齐句式列举型

所谓的整齐句式列举型,就是指列举论据时,句式统一,字数相等,它的特点是短句,读起来上口,有力,文字少,容量大,文辞华美,可以使文章更有气势,当然这也是文章出彩的地方和让老师心动的地方,请看以下例子:

寻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的是纯洁的爱情;三更灯火五更鸡,求的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马不停蹄,求的是富贵荣华……

整齐的列举,不只是在例证中使用,也可以在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开头和分项列举分论点时使用,例如:2005广东满分作文《芳香永存》的开头:

那轻轻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列举的语言简单明了,情味浓,有建筑美,也有音韵美,受到老师的欢迎自然在情理之中。

五、画面细节列举

有时候,细节和画面无须解说,也无须议论,一看便知,它常常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永远难忘,只要把细节列出就可打动人心,这就是画面式并列列举,请看以《震撼》为题的一则短文:

震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在大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爱、坚毅、勇敢、无私和无畏,一幕幕画面令人震撼。你看,都江堰市一废墟中母亲罹难,可女婴含乳头活了过来,毫发未损;你看,在地震中痛失爱妻的男子在极大悲痛中,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骑着摩托车送她去太平间,努力给死者些许尊严;你看,在德阳市东汽中学救援现场,护士给埋在废墟中的女生秦静文注射救护针剂时,小姑娘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阿姨,你快出去吧,这里危险。”你看,为了多救助一些伤员,我们的战士和党员五天五夜没有躺着睡觉;你看,东汽中学的救援现场两位被埋77小时的同学两人互相谦让先救对方;绵竹市一所幼儿园年仅21岁的女教师用自己柔嫰的肩膀承受着水泥板的重压,保护了身下幼小的生命,到死,保护孩子的姿势也未改变。你看,地震中丧失7个亲人的护士长黄琼拖着虚弱的身体仍坚持又做了100例手术。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惊,让我们一次次泪流满面!

列举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文章的容量,增强说服力,丰富论据,使文章更加丰满,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列举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少了显得单薄,多了有掉书袋之嫌,一般以3-6个为宜。最好句式一致,句子可长可短,短句并列可安排在前面,长句安排在后面。

六、论据的繁简互化

写作中,学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作文论据的积累,那么如何才能记住真实具体的、有鲜明个性特征论据呢,靠死记显然不行,这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求学生记准,但不一定要多,30-50个就行,特别是学会对论据繁简互化,平时多做一些训练。

1.化繁为简:有很多素材的文字量特别大,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上千字,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浓缩论据,其方法是十二个字:抓住细节,提取要素,组织语言。

例一:

梦幻之子

盖茨小时候就表现出强烈的读书欲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7岁时,他最喜欢看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一个神奇和魔幻的世界。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了吗?如果能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把一大本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让他用实现了,而且那个“魔盒”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这个材料的细节和要素为:

盖茨——7岁——《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体重1/3——笨重——魔盒——芯片

简例为:盖茨7岁时经常几个小时阅读有他体重1/3的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想如果发明一个魔盒把它装进去就好了,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一块小小的芯片实现了。

例二:

梦想给人希望

北京有一家癌症俱乐部,癌症患者基本上是无药可救的,然而,这家癌症俱乐部却在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们当中陆续有人摆脱了癌症的困扰,不是死亡,而是痊愈。心理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了答案:凡是痊愈的人无一不是怀有强烈的梦想。他们梦想自己有一天痊愈,梦想自己有一天过上幸福的生活。正是这种梦想,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活下去的勇气,才激发人体自身的机能,神奇般地战胜癌细胞的扩散。

这个材料的细节和要素为:北京有一家癌症俱乐部——痊愈——心理学专家结论——梦想给人信心、希望、勇气、机能,梦想的力量超过药物。

简例为:北京癌症俱乐部数据显示,信念和梦想可以胜过药物战胜癌症。

2.化简为繁:这是化繁为简的逆向运用,只要记住写作素材的主要细节,稍加扩展就可以使素材更具体,更有力。

例三:

生命最后一分钟的最后三件事

素材细节和要素:

大连公汽702路司机黄志全——心脏病——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拉闸——开门——熄火。

简例:大连公共汽车公司702路司机黄志全在心脏病发作时的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拉闸——开门——熄火。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感动了你我。

简例扩写: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这样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第二件事: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第三件事: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以上三例可以组织和浓缩为三个并列论据:

盖茨7岁时梦想把《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装入魔盒,他用芯片实现了;北京癌症俱乐部患者,凭信念和梦想痊愈了;大连702路公交司机黄志全在心脏病发作的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拉闸——开门——熄火,乘客的安全如愿了。梦想造就了盖茨的成功,梦想使患者战胜了病魔,梦想让黄志全完成了心愿。梦想创造了人间奇迹!人啊,怎能没有梦想!

掌握了论据的繁简互化,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就会如鱼得水,取舍自如。

并列列举在议论文中,每个段落都可用,一般来说是详写在前略写在后,如果全文只用简单列举,文章就显得空洞而肤浅,所以笔者认为本论部分第一段和第二段可详写,是具体和深度的体现,第三段可采用并列列举,是面上广度的扩展。本文的并列列举只讲的是议论文“摆事实”的方法,在摆完事实后还要议论和点题,这样才是完整的。所以要注意列举事实的量的控制,要留出讲道理的空间,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本论部分安排三段的话,每段事实的字数控制在170字左右,否则“讲道理”就没有空间了,切记,例证的列举是为议论服务的,只有例证没有议论是议论文的大忌。

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细分列举,还有很多方法,这里的六种是最常用的方法,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4

深吸一口气,还是熟悉的清香味道。睁开眼,古色古香的楼台林林总总立于山城各处。呐,真好,还能再见那楼台!我眺望着山的顶端,微风拂柳,阳光透过间隙投下斑斑驳驳,水波轻荡,青石桥上仍闻花香。

我推开朱红斑驳的城门,每次都有着独特的韵味。甬道两旁爬满了古藤,树向半空拱起,连成深绿的甬道,仅存的几缕阳光指引着人们向前。我的手抚摸着粗糙的墙,它无声地倾诉着沧桑。粗壮干裂的树根紧紧地贴着城墙,深深扎进去,吸收着微薄的养料,犹如老妇人的手,百般硌手,格外苍凉。我走过甬道,步声回荡。

青石阶层层堆叠,细碎苔痕旁满是杂草,尽显苍凉。我轻轻踏上,鸟儿断续鸣叫,它是风儿的主唱。野花暗吐芬芳,待绽的花苞叼着晨露,阳光蒸腾,终留下深色印章。树叶摇,草儿倒,野花香,伴鸟儿鸣唱,多么令人向往!

山顶之上矗一楼台,简朴大方以花陪衬。楼台那么高大,就像霸山的巨人,不曾言语地立在那儿,任风吹雨打。抬头妄见顶,阳光刺眼夺目,令人恍恍惚惚。楼台已布遍灰尘,轻轻推开,声音倍感刺耳。一束斜斜的薄光射入,肉眼可见的尘埃飘荡。木梯旋转至顶,久未翻修的朽木”嘎嘎’直响,令人胆颤。每踏上一步声音回荡,飘向远方。楼顶木窗打开着,此时已为夕阳。天空就像浸染了淡橘的颜料,绣着橘红的云,暗红的花边,随风浮远。我抚摸着木窗,手感虚幻而真实,楼顶的风吹散尘埃,吹散发丝,一切美好的不可言语……

我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我贪恋着楼台的美好,但梦渐醒,终为虚幻,我掉进了无底深渊……

以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5

——题记

呼~呼~一丝风吹过,吹起了几缕发梢。不经意的抬起头,一朵云彩溜过,露出了太阳那耀眼的一角。一直花蝶飞过眼前,在半空中舞绘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随着风摇曳着,慢慢地淡去……

一切露出春意,走过乡间,野花开了,在荒芜中静静地抬起头,期盼着繁花争艳的时刻。走过草丛,划过一阵春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棵小草羞涩地随着春风舞动,吮吸着大地的滋养,让阳光给予爱抚。几棵饱经沧桑的老树也吐出嫩芽,一棵棵青豆似的挂满枝条,似有一番再振青春的心境,一切万物生……开冰的小河哗——哗地流过,忘记冬日的时光停驻,任时光流去,毫不停滞地奔向远方,带去希望,重新诉说着一个四季的轮回。

却不知孩童有什么忧愁。此时的心情交错复杂,委屈与难过无法诉说,望着一派春景,心里却有着另一番凄凉的心境,一场冬雪结束了一个冬日的束缚,却结束不了心中的凛冽,只有慢慢踱步在春天里,望着春意盎然的生机。却因凄凉好似一片花瓣的凋落,摇摇摆摆,始终不肯落地。

低着头沉默了,用这种言语诠释着一切,静静的想着……

以晚春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6

许多动物也在那里欢迎晚春的到来,等待着夏天呢。燕子把窝已经筑好了,现在已开始下蛋呢。布谷鸟、杜鹃鸟、麻雀等鸟儿也在那儿组成了乐队,欢乐地唱着歌呢!蜜蜂在花丛中劳动着,让我们知道了要热爱劳动,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要去参加舞会似的。

许多五颜六色的花儿也在那争奇斗艳,像要选出绝佳美人做她们的皇后似的。

风景为题的作文 篇7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文题,我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表解。

在借助上表一览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题之后, 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对每道题的具体感受,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还是想一吐为快。

一、苏州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60分)

【点评】和2012年的“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相比,“遥远的眼神”我更加喜欢。这是一道有引导语的命题作文。引导语由两个帮助考生写作的问句组成,是引导考生回忆和再现生活的两个问句,是搜寻范围由大到小、逐渐聚焦的两个问句。

“眼神”,即眼睛的神态。考生可以想到“怎样的”眼神: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是那么蒙眬灰暗? 是那么惹人怜爱,还是那么勾人魂魄? 是那么见之忘俗,还是那么动人心弦? 考生也可以想到“谁”的眼神:来自于人,还是物? 考生更可以想到“眼神”带给“我”什么感受,留给“我”怎样的影响和思考。

而“遥远”,起码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既不是现在,也不在身边。当然,还可以指即将消逝或者已经消失的。

然后再结合引导语:原来“眼神”是在“记忆深处”;原来“眼神”是在“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是在心里。虽然“遥远”,却始终“相随”。考生如果这样思考,不仅有话可写,而且也不会走题偏题。

二、南通题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点评】且不论内容,单说这题面的排列,真好看,读起来更抒情。近年来,南通中考作文题保持了一种风格,总是那么情深深意蒙蒙,但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些变化,变得和江南水乡的苏州一样,有吴侬软语的味道。大家请细看,“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和“遥远的眼神”多像一对亲姐妹,只不过一个激情张扬些,一个清秀脱俗些。欣赏这道题时,我情不自禁地怀想起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现场复赛题“有一种声音”,于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且南通明确规定书写5分,让我感动得几近落泪。

三、常州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60分)

【点评】读题之后,立马想到,常州人还真喜欢“慢”,常州城不应该叫“龙城”,该叫“慢城”。记得2011年考过“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又来一个“慢慢走,欣赏啊! ”,切不可在风雨兼程的匆匆赶路中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学会关心自己,才会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享受生活,才会珍惜并创造美好的生活。

引导语的最后,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别把“风景”教条,它的内涵丰富着呢,写实的,写虚的,比拟的,象征的……只要具备“风景”的特质,均在可写之列。其实,这道题真正的秘密在于“不该错过”:本该具有却丢失,原是必然却无缘,是那个岁月该有的,是那个季节该有的,是那段艰辛的过程该有的……

四、盐城题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认真思考题目含义,选择恰当的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认真规范。(60分)

【点评】同样是对急功近利式的浮躁表达一种反思甚至批判,盐城卷的命题人更为直截了当。“放慢脚步”四个大字,观点立场、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一切尽在不言中。苏北人的特质于命题中可见一斑。与常州题相较,盐城题还真少了那么点婉约和柔美。

风格虽然有别,但异曲同工。“放慢脚步”,是为了“慢慢走,欣赏啊!”,还是因为“行色太匆匆”? 是因为走得太快了太领先了,还是因为走得太吃力太疲惫了? 是为了左顾右盼,多一些收获,还是因为方向有错、办法欠妥,需要总结、反思甚至调整? 正如命题要求中所提到的,认真审题,内涵较丰,角度亦多。

放慢脚步,是对个体还是群体?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是对小事还是大事?是放慢脚步,还是放慢心灵? 是放松心情,还是放下欲望? 无不是可以用武之地啊! 既然如此,弱水三千,又如何取一瓢饮呢? 这对思路纷至沓来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五、扬州题

渐至佳境

【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知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60+3分)

【点评】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苏中地区都能单独列出书写分,前有南通的5分,这里有扬州的3分,后有泰州的4分。当然,2013年徐州也有3分书写分。

扬州的“渐至佳境”实在是一道让人叫绝的好题,和高考作文题相比,不仅不逊色,而且要胜几筹。

四个字,既暗示文章应该有的高潮———“佳境”,且这“佳境”又是因人而别,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又暗示到达高潮的情节发展过程和特质———“渐至”,且扬州的“渐至”又与常州、盐城的“慢”一脉相连,心心相印。“渐渐”而来的过程和变化,“至”于“佳境”时的喜悦与心动,让阅卷者也会产生“垂涎三尺”的阅读期待。

稍有点遗憾的是,引导语实在太多,又是成语解释,又是两段不同侧面的提示,命题者是担心考生读不懂“渐至佳境”四个字吗? 其实,这种理性一时“短路”的“人文关怀”,总是在惠及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伤害了另一部分人;在“打开”思路的同时,也“定式”了思路。这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把正常的考试过于政治化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损害的是最起码的考试公平。非要让“不知者”知之,这样的选拔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如果排除命题人想要炫一下自己的可能的话,那么,这样的“渐至佳境”,对于阅卷而言,说不定反而是“人为添乱”,会导致评价质量的“每况愈下”。

六、泰州题

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60分)

【点评】就五个字,如盐城题一样,前无引导,后无提示,干净利索。“美丽”是一个特别时髦又特别永恒的话题,于是就有了泰州这道关于“美丽”的作文题。

同样是“美丽”,这一道题又更美丽。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抓住“这样”和“多”,做足文章。可以是本来已经“美丽”,但再来一个锦上添花,于是“这样多美丽”;可以是本来“美丽”但有点俗气,于是来一个删繁就简,于是大方得体、清新脱俗,便显得“这样多美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南京题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点评】印象中,南京中考语文的命题人对读书情有独钟,2012年是“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是“书里有个‘我’”。六朝古都的子嗣若不读书,中华希望何在?

乍一看这道题本身,似乎有点怪味豆的感觉;但只要细看一下引导语,便会即刻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沉醉于读书的故事。“三更有梦书当枕”,书里书外是一人。这和我们平时训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

阅读,就是一种寻找,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自己。要写得好,你必须得“读”进去,用心用情用体验去读,然后随情节一起发展,跟书中的“我”一起沉浮。内外虽是两个“我”,但要让它们成为一个“我”。

或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大凡敢于在考试中还提倡读书或写作的,我总觉得这个题里“有个‘我’”。

恕我直言,我没有细细研究每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总的分值是不是一样,也没有研究过读写分值的比例。可是,全省各大市中考作文赋分有66分,有65分,一般也得60分,而南京的作文为什么只赋50分呢?

八、淮安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60分)

【点评】淮安题的贡献在于考生可以自己根据材料拟题;而且,这是一道面对“文体不限”时,可以写成说明文的题。

淮安题的另一个优点是,和南京题一样,在写作要求上只列了两条,简洁利落。当然,在内容的选择上,淮安题也与南京题相近,与读书有关。

当然,说的是“书签”,关注的依然是背后的人,是背后的人的读书生活和精神生活,可见命题者还是颇具匠心的。建议大家在作文训练时,好好用上,而且请一题多做,就像一鱼多吃一样,意义和收获将会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但我不喜欢的地方是,引导语太婆婆妈妈了,和扬州题有得一比。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我不相信,都参加中考了,还有考生不懂“书签”的用处和意义吗?

九、徐州题

总有一次惊喜

要求:(1)以“总有一次惊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63分,含书写分3分)

【点评】请允许我表达第一眼之后的印象:这是一道好犯难的命题。这个“惊喜”到底是发生了呢,还是没有发生呢? 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 如果是将来时,是要在一次次失望中隐含着必然有一次“惊喜”的出现呢,还是等待命运和上帝,总会有“铁树开花”“咸鱼翻身”的机会呢?

题面是“惊喜”,而文章恐怕更多的还是叙写“平庸”“无趣”“艰难”“倒霉”“失望”之类。这样的写作导向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这和“面对绝望(平庸)”之类的作文题又有何异呢? 哦,知道了,有差异,它在灌注一种理念:即使一次次失望或者绝望,依然要充满希望地生存下去。海子说得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海子自己也没把未来等来;普希金说得好,“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可惜的是,普希金没有走到不惑之年,也就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生活不易啊!

回眼再看,发现这道题还是有点道理的。一是有激励作用,即使“众里寻他千百度”,也要相信,曙光就在前头。二是有引导作用,要学会寻找快乐、惊喜的元素。三是题目中有几根“暗桩”,如果发现不了,就会写偏题或跑题。比如,是“惊喜”,不是“欢喜”;此处的“总有”,不是“常有”,而是“难得有”;数量词是“一次”,万不能不小心写成“数次”;还有 ,“惊喜”二字也可以多解。如此看来,这道题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的。

十、宿迁题

当苦苦探索而不得其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理想,此时,你是否想到,还有一种办法……

请以“还有一种办法”为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60分)

【点评】宿迁人就是不一样,写作文也那么实在。这是一道面向生活,面向真实生活的文题。引导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文章求其诚,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主张,也是写作的正路。

题目虽然是“还有一种办法”,但写文章可不能只有一种办法。虽然几条曾经尝试过的路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可文章中还是要先铺写或做必要的交代,然后,再考虑“还有一种办法”。“还有一种办法”是做到的,还是刚刚想到有待验证的,这就看文章到底是怎么一个做法了。

好一个联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天无绝人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俗语、名言是积极的正能量,更是写作的暗示。“蓦然回首”,宿迁题与徐州题还是有某种默契神似的。

十一、连云港题

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带给了我们恩泽,师长的关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生活的波澜触发了我们的感慨,青春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激情……这种力量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3)不得抄袭;(4)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5)卷面整洁,书写工整。(60分)

【点评】比起2012年用海子诗中的“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来命题,2013年的这道“成长的力量”应该更适合中考。再加上一段引导语,这个正能量应该是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

这个引导语也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唠叨,而且,还会给人误导。因为,根据这样的提示,成长的“力量”便会下意识地聚焦在“阳光雨露”“关爱”之类的“他力”和“外力”上,如果大家都这样写,文章会让人觉得好没劲。甚至,我总觉得,顺着这个引导语,作文的题目应该改为“外来的力量”。当然,这肯定不是命题者的初衷,因为,即使是来自外部的力量,也要转化成内在的动力。换句话说,这“力量”可能不仅来自于外在,更多的应该来自于强大的自己。

十二、镇江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潜台词”有“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的意思。

请以“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60分)

【点评】这道题蛮有味道的。一是“潜台词”的味道。考生必须懂得什么是潜台词,必须寻找有写作价值的潜台词。既要有潜伏,又不能潜伏得太深,否则,谁都弄不明白就麻烦了。二是“心动”。为什么会让“我”“心动”? 两者之间有什么故事,什么默契,什么关联?做出来就是真的有味道,否则就是走“味”偏“道”。三是所写的人和事最终能证明心理暗示的作用与意义。四是以故事线索为题。如何用好线索关联人事,展开故事,表现人物,呈现情感与主旨,的确是一件不得不用心的事。

十三、无锡题

无锡有两道作文题,一大一小。先承上说大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不少于600字。

【点评】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各式人等都在追梦的今天,无锡的命题者反其意而用之,大胆地命出“我从脚下出发”的文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

把写作的视点转移到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脚下,关注每一步的行动和实践,实在是体现了应有的“正能量”。从脚下出发,其实是从脚下的土地出发,从所处的岗位出发,从已经拥有的出发,从现实出发……如果平时真能以“我”为中心,写好一系列故事,何愁这600字不感人呢?

要求(1)太重要了,既要有经历的事,更要从事中明理。如何表达,还是需要写作智慧的。

再说小作文:

阅读右边的漫画,完成题目。(6分)

漫画题目:适当弯曲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漫画所表达的观点,并对观点作简要的论证。(字数100字左右)

【点评】见到漫画作文题,非常亲切! 虽然只是一篇6分的议论片断。当然,更有意义的还在于,从题型来说,这是一道看图作文;从表达方式来说,这是一道关于议论的小作文。

按常理,观点的概括不会有错,一是漫画本身就有一个对比,二是还有题目的强烈提示:适当弯曲。难度在于对观点的简要论证。既然要论证,就必须回答“为什么”。是用公理来论证呢? 还是找事实来论证呢? 还是运用逻辑推断来论证呢? 阅卷时怎么把握呢?而且,还要在100字左右的“螺蛳壳”里。

如果平时不写不练议论文,这6分恐怕就基本泡汤了。

逐题表达了个人的认识之后,最后,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风景独好的命题作文,呈现了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与导向性的融通。综观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可谓题题都指向考生真正的生活,指向考生真实的读书学习和人生成长的生活,无一道给人以“假、大、空、玄”之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命题的奇迹。更为精彩的是,这些题目在直指考生真实生活的同时,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考生学会读书、学会感恩、认识人生、感受成长、寻找方法和力量……充分发挥了中考作文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所应具有的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二是公平性与人文性的渗透。公平性既表现在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更体现为能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一个相应的发挥空间,一般考生“写得出”,优秀考生“写得爽”。与此同时,这些文题又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例如,有的在题目中非常明确地写上“我”,有的在写作要求中注明“结合自己”等字样,旨在引导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有的,甚至借助引导语打开或激活考生的写作思路。总而言之,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写作愉快。

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综观2013年的命题表述,无论是题干、标题、要求还是注意事项等,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标点、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错误,更没有出现“无厘头”式的引导语和常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既没有冷僻、艰涩的文言,也没有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以上这些细节,体现了命题者治学的严谨以及良好的语文素养,更体现了命题本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注重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的同时,许多命题还具有较好的艺术性,传达出了一定的命题智慧。只说泰州的“这样多美丽”,和“美丽”相比,命题的优劣就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渐至佳境”和“我从脚下出发”等命题,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智慧了。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我相信,2013年全省各地诞生的中考好作文,数量肯定相当可观。从考试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再说,好的考场作文题不只是一笔考试的财富,更是一笔作文教学的财富,尤其是在初三作文教学中。这些题目,有的甚至完全可以放在初一、初二时,结合作文教学与训练使用。我们提倡生态写作,坚持的就是低碳高效,和谐共生。既要资源节约,更要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反复使用,让优秀的命题资源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益。

“风景”话题作文导写 篇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诗人卞之琳有一首经典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境,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风景。有人说:其实不然,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你如何看待风景呢?你心中的风景又如何呢?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 立意自定;② 文体自选;③ 题目自拟;④ 不少于800字;⑤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风景”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几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风景可以包括来自于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等。不同的风景能给人以不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等。首先是自然界的风景,一年四季中春天姹紫嫣红的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风景;一天之中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风景;山川湖泊中山上高耸入云的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风景;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描绘,你会写出一篇出色的写景记叙文或者散文。假如你能从这些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情怀,那你就更能技高一筹,成为同类习作中的佼佼者了。

自然界里到处是风景,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风景,安逸温馨的家庭是风景,积极进取的学校是风景,团结合作的集体是风景,勤奋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祖国……这一切皆可入文。假如你在行文的过程中能注意详略得当,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同样能写出精美的习作。

当然,你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由人们忽略身边的风景,揭示出心灵的麻木;由孩子忽略父母的关爱,告诫人们要学会感恩;由人们发现不了身边的话题,呼吁人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联系风景,这个话题,以小见大,从而点题。

既然写作要求文体自选,那你也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特殊文体写作。或另辟蹊径,或反弹琵琶,假如你能合理构思,适当想象,一定能吸引读者。但要注意适合“风景”这一话题。

【构思导航】

构思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这道风景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是他人没有而你独有的人生经历。文章应该由“实”入手,到“虚”而点题收笔,这样水到渠成,卒章显志。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材的个性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构思二: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题。文章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位年轻人遇到了一对住在山脚的夫妇,对他们居住的环境羡慕不已,因为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和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花香,还有高耸入云的巍巍青山。当这对夫妇知道年轻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住所并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小伙子所在的城市那样丰富有趣。年轻人不由感慨万千:“原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呀!”

构思三:以“美哉,青春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抒发了一次寻常的校园漫步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感受。按照时间或者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旭日东升校园景色的变化,置身于校园的书香世界,聆听虫鸣鸟叫,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勃发、青春的激昂。

构思四: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告诫我们不能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安于现状,而应该把一次次的成功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挑战人生的新高度,向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挑战未知世界,提升自我,从而发现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那永不懈怠的奋斗。

构思五:以“风景无处不在”为题,运用镜头组合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镜头一,同窗友爱图;镜头二,家庭温馨图;镜头三,师生谐趣图;镜头四,社区和谐图……表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就会发现许多亮丽风景的主题。

构思六:选取戏剧的形式,以“美丽心灵是最美的风景”为题,把三幕精彩的片断连缀成文:第一幕,晚上为行人亮灯照明,心灵开的是“奉献”之花;第二幕,原谅同桌的错误,心灵开的是“宽容”之花;第三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心灵开的是“善良”之花。三个精彩的片断,连缀成生活中最美的风景,诠释“风景”这一话题以下面的文章为例。

【佳作示例】

十八岁的风景

江苏省姜堰二中华丹

仰望天空,大雁已从天空飞过,未留下飞翔的痕迹;睁开双眼,昨日已不复存在,迎来崭新的一天。一切总是在不经意间就烟消云散。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江春水就这样汇入了大海。人生亦是如此,时间从指缝间悄悄地流逝,昨日不再重现,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正因为这样,有些人会后悔,有些人会庆幸,而我要力争成为那庆幸者中的一员。

年轻气盛的我们不懂得事物的珍贵,邈视一切,认为什么都可以重新再来。事实并不是如此,并不是一切都有第二次的,“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等到即将失去之时才后悔莫及。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肩负着家长们沉甸甸的希望,肩负着自己未来的命运,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的使命;我们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别人以及国家而活。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都会听到朋友或者亲人的叹息,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珍惜上学的机会,致使自己现在一事无成。见到或听到如此的哀叹,估计我们每个人都多少有一点震撼吧!我们正拥有着他们所渴望的机会,而且具备着更加优越的条件,如此有利时机我们又怎能错过呢?即便是这样,并不是每个人都好好地把握现在所拥有的,他们将自己求学的时间大肆挥霍,上网、打架、赌搏屡见不鲜,难道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父母失望的表情?没有听到心灵破碎的声音?没有听到祖国母亲心中的血在一滴一滴落下的声音吗?不,他们看到了,他们也听到了,只是早已扭曲的灵魂已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模样,他们的生命之火行将熄灭,因为他们已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动力,现在留下的只是一个无用的躯体。

我们要引以为戒。十七八岁的年龄没有深沉,开始成熟的梦想是色彩缤纷的,我们要把握现在所拥有的,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求学,将书本汇成知识的海洋,让它永远波涛依旧。

“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后悔莫及,把握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让这一句话永远伴随你,即使是风雨交加,困难重重,也要铭记于心。

同学们,牢牢地把握住你所拥有的,一起向成功迈进吧!未来的风景一定无限美好!

上一篇:家长会小学班主任发言下一篇:集团公司春节联欢会主持串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