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2024-08-2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共8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篇1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安静,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各台急救仪器、监护设备都必须有操作规程,工作人员按规程操作使用。操作前应掌握仪器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操作中应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如遇故障及时排除。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灭菌,放回原处。

3、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本,如有故障及时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并通知专业人员检查维修,在登记本上作好情况登记。

4、观察病情要细致、准确。熟练进行各项监测,及时报告各项监测结果,当班医务人员对监测结果及时分析、判断、处理,准确、客观的填写各种医疗、护理表格,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5、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技术规范。

6、严格交接班。病情交待清楚,监护及抢救记录完整;药品及物品及时补充。

7、做好患儿的喂养和护理工作。

8、经常与患儿监护人沟通,进行特殊诊疗活动时,如非紧急情况下应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

9、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操作常规,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监护室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患感冒或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诊疗护理工作及探视患儿。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情况特殊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3、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以保证患儿的休息、康复,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监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充分,专人管理,定位存放,严格交接。

5、爱护设备设施,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作好详细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定期组织检修,使各项设备处于应急状态。

6、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器皿及用物的有效期,做到定时消毒。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室内每日消毒工作,定期空气培养。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入室制度

1、凡符合入室条件的患儿,由经治医师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联系后,均可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

2、患儿入室时,经治医护人员须将患儿的一般情况、治疗用药情况及剩余药物等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交接清楚,并完善交接手续。

3、患儿经抢救、治疗,建立了较稳定的自主循环和呼吸、纠正了各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平稳后,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决定出室。

4、患儿出入室均须登记,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

5、患儿出室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

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入室查对制度

1、患儿入室时接待护士凭病历上的名字给患儿填写腕带、床头卡,并将腕带系在患儿左足,松紧适宜。在患儿入室登记本上登记患儿基本情况,请护送者签名。交接班、沐浴及日常护理时查对腕带。

2、搬至母婴病房时由监护室责任护士与母婴病房责任护士和患儿家属一起做好查对,直接出院时由监护室责任护士和患儿家属一起做好查对,床头卡、腕带上所记录信息应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院(入室)须知”上相符,核查无误后请家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出院(出室)查对记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基本情况登记本”上签字并按手印。

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危重患儿,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抢救及时,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迅速,记录完整。对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随时组织会诊。

2、一般抢救治疗工作由监护室负责;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内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凡重大抢救工作,需要多科配合者,由医务部组织力量进行。

3、抢救危重病儿是一项整体工作,除临床医护人员要认真积极地进行各项处理外,其它有关部门也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作好技术、人力、设备的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抢救工作。

4、病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保持数量备齐、性能完好。并及时清理、补充。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维护。

5、每次重大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登记,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记录资料应归入病历。

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

1、探视时间为每周二09:00—11:00。

2、严格按规定时间探视病员,非探视时间家属不得入室(特殊情况除外)。每次探视不能超过二人,探视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儿童、患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如因病情不宜探视时,医护人员须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

3、探视人员必须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入室。

4、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探视人员,遵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规章制度,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不得在病室内吸烟、高声谈话;不可随意翻阅病历。不可擅自请院外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

5、谢绝探视人员送来的物品、食品。

6、探视人员必须爱护公物。

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分设新生儿监护区、新生儿隔离区、沐浴区、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5%~65%,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空气净化消毒器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3、落实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后均按手卫生要求洗手或用速干消毒液消毒双手。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更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5、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戴帽子、着鞋套、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7、呼吸机湿化瓶每日清洗并更换湿化液。吸氧装置和吸痰装置均为一次性材料,一人一用一处理,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按照医疗垃圾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消毒后晾干,送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

8、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9、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处理。如雾化吸入面罩、体温表、吸痰管等。扑粉、眼药水专人专用。听诊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隔离患儿用具单独使用。

10、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在科室清洗,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

11、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衣服、被单等,应用棉织品,设专柜存放。被单、衣物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12、床头柜、桌凳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所有用具1~2次;地面每天湿式清

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及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垃圾袋满3/4时应及时更换。

13、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由营养科统一提供代乳品,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

14、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

15、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

16、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6℃-28℃,拆褓和包褓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7、室内使用的抹布、拖把,必须专间专用,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18、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9、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20、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八、配奶间工作制度

1、配奶间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配奶和喂奶工作。

2、非配奶人员不得进入配奶间,配奶间内不得堆放杂物。配奶人员配奶前后必须清洁消毒双手。

3、配奶所用奶具用后必须及时清洁、凉干,经消毒供应室处理后保存备用。每天对奶具存放柜和配奶操作台进行清洁,地面每天湿式清扫,如有污染及时擦拭消毒。

4、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重症监护室统一提供辅奶、辅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奶粉在有效期内使用,保存在清洁干燥处。开启后注明日期,保存时间按照说明书要求。

5、冰箱内除存储所配辅奶、辅食外,不得储存任何其它外用药品及杂物。每天保持清洁,每日检查冰箱温度,保持冷藏室温度在2℃~8℃,并做好相关记录。

6、每次清洗奶具后对水槽和清洗刷进行清洗,清洗刷悬挂。

7、感染性患儿奶具使用后先进行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处理。

8、每日对配奶间行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并做好消毒记录。

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医疗器械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班班交接。

2、使用医疗器械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必须清洁处理,消毒、灭菌后归还原处,以备再用。

3、精密、光电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使用者必须掌握其性能、操作程序和保养方法,各种仪器应按其不同性质妥善保管。

4、所有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需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可外借。

5、凡因责任心不强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医疗器械或其它物品者,均应酌情赔偿。

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1、操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设备。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严格按要求使用仪器。

3、开机前应按仪器使用要求,检查电压是否相符,各按键是否在正确位置,调整合格后方能使用。

4、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机,按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处理。如不能解决故障,应及时通知器械材料中心人员处理,不得擅自拆修。

5、仪器设备停止使用时,应先关设备开关,后断电源。仪器暂不使用时应按要求定时通电试机,以免受潮。

6、做好仪器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记录。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是用来治疗、护理高危新生儿的病室。患儿病情危重、身体功能脆弱, 为使患儿身心舒适, 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对其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 提高愉快程度, 使患者能够及早康复出院。本文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对210例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精心护理, 取得的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42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 其中男性250例, 女性170例, 出生年龄为0.5 h~24 d;90例早产儿, 122例新生儿肺炎, 128例新生儿低血糖, 50例高胆红素血症, 30例新生儿窒息。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各组均为210例) :观察组即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即基础护理组, 使两组新生儿不存在病因、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采用χ2检验两组对比计数, 应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数据, 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10例患儿中, 治愈112例, 好转78例, 无效20例, 无死国药业, 2011, 7 (19) :153-154.亡, 总有效率为90.48%, 住院的平均时间为 (8±3) d;对照组210例患儿中, 治愈90例, 好转76例, 无效42例, 死亡2例, 总有效率为79.05%, 住院的平均天数为 (14±4) d, 两组数据相比, 存在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住院前3 d, 每日测量4次体温, 待平稳后, 改为每日2次, 放在暖箱中保暖的患儿, 每隔4 h测一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喂奶、喂药, 注意避免呛咳。护理皮肤, 每日淋浴1次, 重危患儿应擦浴, 将专用的婴儿爽身粉涂抹于皮肤皱褶部位, 为防止皮肤被划伤应修剪指甲;患儿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 避免出现糜烂。及时更换尿布, 便后应清洗患儿臀部, 以鞣酸软膏涂之, 防止发生臀红。保持未脱落脐带的干燥, 避免发生感染。每日喂奶的量、次数、吮吸时间硬详细记录。每日测体质量1次, 大小便次数、性状需记录, 1 d内无小便者, 多补充水分, 在36 h后患儿无大便, 需注意是否是肠道畸形, 若不是, 则应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肠, 并报之给医师[1]。每日消毒病室, 每月监测空气一次。消毒患儿衣物、床单等并将之存放于专柜。

3.2 舒适护理

3.2.1 环境护理

(1) 保持病室的整洁, 温湿度应适宜, 温度宜保持在24~26℃, 湿度应在55%~65%[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以通风。 (2) 病室光线不能过亮, 可观察即可, 灯光应柔和, 光线不宜直射患儿眼睛, 故需灯光时才开灯, 特殊情况如使用强光时还可以深色布遮盖。安装的光照设备最好能控制光线的强弱, 调整时以患儿的睡眠周期及活动规律为依据, 将病室调整为暗室的环境[3]。 (3) 患儿的生理、病情均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影响, 故需减少噪音对患儿的刺激。进入病室的人员需穿上软底拖鞋, 禁止于病室内大声喧哗, 将电铃声降低, 电话设置在远离病床的位置。对入室人员的人数加以限制, 叮嘱家属在探访时应保持环境的安静, 向其讲解噪音对患儿的影响及危害[4]。调低病室中各种医疗设备的提示音量, 迅速回应报警声, 及时安抚哭闹的患儿。

3.2.2 体位护理

尽量减少不配合治疗患儿肢体的固定[5]。宜采用四肢屈曲的体位, 以柔软的毛巾将患儿周围围起来, 让其手脚可触碰到衣物, 以获取安全感。患儿体位应定时更换, 早产儿在暖箱内的体位应采取屈曲位, 肢体向身体中心靠拢。该体位有利于患儿肢体的平衡及伸展, 防止身体姿势不正确或是出现畸形[6]。或者可实施鸟巢式护理早产儿, 给予患儿满足感与安全感。

3.2.3 心理护理

(1) 温和的刺激如按摩、拥抱、摇晃、抚摸等可以释放患儿体内的β-内啡肽, 改变迷走神经的张力, 发挥5-羟色胺的功能, 患儿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7]。所以常给予患儿无痛性的触觉, 可以抚慰其身心, 将不良情绪如焦虑、孤单、害怕等消除, 还可促进患儿的发育与成长, 提高身体免疫力, 促进消化与吸收, 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2) 通过目光交流能够安慰患儿, 满足其舒适需求,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患儿可通过眼睛得到信息。故应以目光交流的方式多与患儿沟通, 眼睛应带有善意并要有感情, 目光注视患儿眼睛, 如此有利于患儿视力及大脑的发育。 (3) 耳朵可以说是患儿的另一个心灵窗口, 多与患儿讲话交流 (清醒状态) , 可以让患儿心情愉悦。言语应轻柔、真切, 喂奶时、换尿布时都可与患儿交流。 (4) 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即提供安慰奶嘴, 促进患儿掌握吸吮动作。喂奶间歇, 患儿哭闹、烦躁时可给予其安慰奶嘴, 每日可给予7~8次, 以增加其吸吮的经验。通过吸吮动作有助于分泌消化液, 进而促进消化, 增加患儿体质量, 还可安抚哭闹的患儿, 使其情绪安定。

3.2.4 皮肤护理

皮肤需保持干燥、清洁。每日1次擦浴或洗浴, 勤换尿布, 避免红臀发生, 加强脐部护理, 预防感染。因患儿皮肤薄嫩, 即使是轻微的摩擦或外力, 也会疼痛、受到损伤或感染, 所以应避免捆绑患儿肢体, 选择无钮扣全棉的衣物, 并修剪指甲, 以防其抓伤自己。在为患儿插管时, 应小心操作, 确保稳定;为增加患儿的舒适度, 减小其疼痛, 使用的透明敷贴或胶布应是面积最小的, 撕掉胶布时, 应先以温水湿润, 再朝着毛发方向将其去除。此外, 应协助患儿更换卧位 (左右侧、俯仰位交替进行) , 若是单一卧位时间过久, 会造成压迫, 使患儿肢体及皮肤产生不适, 严重者还可发生头颅畸形, 故患儿的卧位应常变换。

3.2.5 喂养护理

患儿的饮食习惯尚未规律, 通常是按需喂奶, 其自觉饱感是最好的。进行喂奶时, 患儿应侧卧, 奶瓶前应充满奶水, 防止吸入空气;另外, 可暂停几秒再喂奶, 以使患儿的力气不用过度耗费。由于患儿的食管短, 胃处于水平状态, 故喂食后需将其抱起, 轻拍其背, 以排出胃内的空气, 预防吐奶;之后采取右侧卧位, 以防止发生窒息。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属于无人陪护的病室, 护士负责全部的护理工作。舒适感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本研究中通过采取舒适护理措施精心护理、仔细照顾患儿, 全方位地为患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抚慰了其情绪, 减缓了其疼痛, 促进了患儿发育、成长, 充分满足了患儿的舒适需求。经舒适护理后, 患儿恢复良好, 减少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张爱梅, 罗秀莉.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10) :201-202.

[2]涂满梅, 轰娇, 汪金秀.舒适护理在M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9) :34-35.

[3]王艳, 张军, 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48-49.

[4]吴静.NICU新生儿473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9) :23.

[5]姬红玲.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3) :74-75.

[6]王晓云.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 2011, 7 (2) :138.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安全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 安全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2

所谓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教育、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以此来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高效、健康、安全的护理环境[1]。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当其在出生后发生危重疾病时,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便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就必须懂法、知法,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在对此类新生儿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常护理行为合法、合情以及合理。

2 人员的合理配置,强化团队合作

医院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等原则来对其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应占绝大部分,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质量以及数量,确保她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来对排班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安排。在医疗高峰时段,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此类工作具有缺乏新意、重复性强、琐碎、繁忙等特点,同时它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基于此,在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以此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缺陷,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透析仪、各类监护仪器、人工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以及新生儿暖箱的相继出现为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危重监护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对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应用,以此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例如,在对暖箱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未对呼吸机螺旋管或有机外罩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4]。此外,在对各类仪器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未完全掌握一起的相关性能,那么就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新生儿危重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各类贵重、精密换壳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以此来达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待其所患的疾病。在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最好使其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对患儿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母婴尽早建立亲子关系。

5 建立护理安全小组

医院在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方式来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权负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管理。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对上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并将其登记在册,同时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必须对辖区内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就必须立即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预防性管理,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33):3550-3552.

[2] 徐亚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52-53.

[3] 何少茹,孙云霞,余宇晖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8-2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4

为规范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保证环境的清洁,现做规定如下: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分设新生儿监护区、新生儿隔离区、沐浴区、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

气。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55%~65%,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空气净化消毒器定时开机,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3、落实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后均按手卫生要求洗手或用速干消毒液消

毒双手。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更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5、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戴帽子、着鞋套、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使用,不得

重复使用。

7、呼吸机湿化瓶每日清洗并更换湿化液。吸氧装置和吸痰装置均为一次

性材料,一人一用一处理,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按照医疗垃圾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

毒剂消毒后晾干,送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

8、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

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9、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处理。如雾

化吸入面罩、体温表、吸痰管等。扑粉、眼药水专人专用。听诊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隔离患儿用具单独使用。

10、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在科室清洗,由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

11、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衣服、被单等,应用棉织

品,设专柜存放。被单、衣物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12、床头柜、桌凳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所有用具1~2

次;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及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垃圾袋满3/4时应及时更换。

13、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由营养科统一提供代乳品,拒收家

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

14、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及具体时间。

15、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

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

16、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6℃-28℃,拆褓和包褓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7、室内使用的抹布、拖把,必须专间专用,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采用含

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18、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9、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篇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肖善秋 李月凤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篇6

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责任人

扣分

扣罚

扣分扣罚原因

2.11.1科室护理管理

1.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有工作计划,检查记录及时。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第1、2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2.工作人员知晓相关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3.按护理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例2.5-3:1。

4.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按护士长工作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

5.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培训考核后上岗。有定期考核与再培训、再授权管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2.11.2病区管理

6.科室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基本要求。病区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合理。

第8、10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7.护士着装符合要求,服务主动、热情,保护患者隐私。

8.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探视制度。进入监护室更换衣帽、鞋,戴口罩。

9.床单位清洁、整齐。

10.病区危险物品有警示标识(氧气、电源等)。患者各种管路、药物过敏、床旁隔离、同名同姓等标识醒目、清晰、齐全。

2.11.3科室质量管理

3011、加强危重病人管理:

(1)护士掌握危重病人病情,基础护理及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士长每日审核并签字。

第11、12、13、15、16、17、18、19、20、21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2)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落实到位,护士长每日检查,做好危重患者的护理指导。

(3)科室使用恰当的护理质量指标实施监测,改进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有实例可查。

212、护士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有创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好操作前告知并签署“有创检查知情同意书”。使用约束前要向病人或家属履行知情告知。

213、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14、护理人员执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诊疗与护理规范及预防压疮的操作规范,预防压疮发生的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无非预期压疮事件发生。对入院前发生压疮,严格按照压疮登记报告制度记录并上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215、护理人员掌握管路滑脱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规范、流程、护理规范,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预防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对管路滑脱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

1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监护室与急

诊、手术室、病房之间交接规范有记录。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应有医护人员护送,根据病情需要备急救用物。

217、落实安全输血规范及《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218、有患者腕带识别与管理制度,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患者佩戴腕带。

219、按医嘱为病人吸氧,氧气流量与医嘱相符。静脉留置针有时间标记,留置时间符合要求,避光药物输入符合要求(由瓶到针头)。

220、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321、护理人员知晓“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危急值记录内容包括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护士复述无误后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记录规范、完整、准确、及时。

122、科室每月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及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有检查记录,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2.11.4药物物品设备管理

1323、执行《护理查对制度》,遵医嘱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给药服务.(1)急救药品名称及数量固定,摆放有序,班班交接并记录。同一药品批号不一致有标识,用后及时补充。护士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的使用。

第23(1)(2)(3)(4)(5)24、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2)急救药品及物品用后及时补充齐全,药品无过期变质(抢救车内药品有效期不少于一个月),班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检查交接记录并签字。

(3)内服药、外用药、消毒剂、注射药分开放置,标识明确,无过期变质。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识醒目。储备药品管理规范。

(4)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单独存放,标识醒目,有贮存方法的规定,贮存方法符合规定。

(5)

静脉用药现配现用,每组液体须注明配液者、配液时间、输注时间、滴数(特殊用药)、执行者,输液速度与使用要求相符。

224、急救设备、物品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消毒、检查、维修、保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定期维护保养并记录。

225、各种备品按需领取无积压,库房备品摆放整齐有序。一次性医用耗材按使用规范与流程管理。

2.11.5专科护理

1126、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仪器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能熟练使用。

第26、27、28、29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27、责任护士对病人做到“八掌握”。

228、各种引流管护理符合要求,氧疗、气道护理及人工呼吸机使用护理落实到位,正确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无护理并发症。

429、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抢救技术及护理要点。护理人员掌握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

230、掌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掌握常用检验及血气分析报告。

2.11.6护理安全管理

731、护理人员知晓并掌握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处理流程,联络渠道通畅,人员分工明确,全员知晓。对各类突发事件有抢救风险预案。

32.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有演练,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有培训、演练并体现持续改进要求全员知晓。

133、落实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科室有相应记录与持续改进措施。

234、科室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2.11.7培训管理

335、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有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136、有重症医学科各级各类人员相关培训,定时进行分层培训,有计划、有培训、有考核。包括专科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心肺复苏技能等,并记录。

137、对新入科护士有培训、有考核。

2.11.9消毒隔离

1838、落实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消毒隔离规范,无过期药品、物品。

第38、40、41、44、45、条款项不符合扣分并扣罚50元

39、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人流、物流进出符合规范。

140、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

241、有消毒剂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等。

242、有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及措施。

143、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定相应的监控方案并实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44、护理人员正确实施标准预防,无菌物品管理符合要求。

245、对感染患者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单间病房进行隔离治疗。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室收治,特殊感染患者必须进行隔离,标识清晰,隔离措施到位。

246、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温度适宜;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感染因素,护理管理对策

临床研究表明,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新生儿的重要场所, 其收治的新生儿往往会伴随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导致病情加重, 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然而受到侵袭操作、抵抗力较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 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1]。因此, 笔者认为必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加强护理干预。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30例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住院时间超过1 d; (2) 新生儿家属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 (1) 孕前感染新生儿; (2) 羊水粪染者; (3) 胎膜早破时间超过24 h。本组1530例新生儿中, 其中男915例, 女615例, 日龄15 min~30 d, 平均 (19.06±3.61) d, 住院时间为2~18 d, 平均 (11.06±1.62) d。

1.2 临床诊断标准

早产儿诊断标准:参照《儿科护理学》[2], 当产妇分娩期间, 孕龄低于37周, 则表明新生儿为早产儿;37周≤孕龄<42周, 则表明足月生产。

出生质量诊断标准:参照《儿科护理学》对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进行发分析, 新生儿娩出后, 其体重低于2.5 kg, 则为LBW;新生儿娩出后, 其体重低于1.5 kg, 则为VLBW;新生儿娩出后, 其体重低于1 kg, 则为ELBW。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对新生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1) 行胸片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存在感染现象; (2) 取血标本进行测验, 测验结果呈阳性; (3) 行实验室检查期间, 可发现白细胞计数低于6.0×107/L, C-反应蛋白低于8 mg/L, 血小板低于100×109/L; (4) 存在感染的特异性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本组1530例新生儿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了解新生儿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侵袭性错操作情况、住院时间等, 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

本组1530例新生儿中, 86例出现医院感染, 发生率为5.62%, 其中男41例, 占47.67%, 女45例, 占52.33%。

2.2 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3 影响因素

出现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侵袭性操作情况、基础疾病、出院时间等与未出现感染的新生儿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新生儿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往往会表现为出生体质量较低、呼吸窘迫等症状, 其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免疫力较低, 容易出现院内感染症状。同时, 重症监护人员在日常护理期间, 对于无法排痰的新生儿需行吸痰处理, 该方式会增加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几率[4]。本组研究中, 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的新生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重症监护室内的监控仪器、抢救仪器相对多, 室内空气质量有待提高。

例 (%)

3.2 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对策

基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笔者医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3.2.1 加强病房内感染管理

(1) 由于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仪器较多, 容易导致细菌附着, 降低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对此, 工作人员应每天取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陈列物品、地板等, 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适度, 避免新生儿出现呼吸道干涩的现象。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检查, 了解其质量是否达标, 若存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则应及时寻找其影响因素, 并行针对性处理[5]。 (2) 当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时, 应及时取新生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检测, 了解其感染病菌。基于其感染情况, 将新生儿的进行整体护理, 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感染多种病菌。

3.2.2 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干预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86例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 其中呼吸道感染52例, 占60.47%, 口腔感染6例, 占6.89%, 胃肠道感染9例, 占10.47%, 皮肤感染16例, 占18.60%, 其他3例, 占3.48%。针对新生儿感染的部位,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1) 口腔护理。进行口腔护理期间, 可每日取生理盐水擦洗新生儿牙齿、牙龈等, 观察口腔内部情况, 了解新生儿是否出现鹅口疮, 及时取药物涂抹[6]。 (2) 皮肤护理。每天取温水清洁新生儿的皮肤, 更换衣物, 并每天进行消毒。观察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 每天进行消毒, 如果新生儿出现脓液, 应及时取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每天定时更换尿布, 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情况, 并行针对性处理。 (3) 喂养护理。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临床常采用鼻饲和人工喂养的方式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护理期间, 应根据其喂养方式进行针对性护理。如行人工喂养期间, 应先核对喂奶用具、营养液配制情况, 待核对无误后, 保证专瓶专用, 方式能够降低新生儿较差感染的几率[7]。

3.3 侵袭性操作

侵袭性操作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但是也会增加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8,9]。对此, 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 且操作期间, 动作应尽量轻柔, 严格无菌操作程序,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综上所述, 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感染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能够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几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惠, 薛志辉, 肖思科.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5) :62-64.

[2]钱萍.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6) :148.

[3]张蓉.护理宣教在重症监护室中对预防护患纠纷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3) :258-259.

[4]张爱萍.浅谈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21) :149-150.

[5]陈南侠, 班树萍, 余丽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4) :156-157.

[6]白志仙.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1) :100-101.

[7]李苏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音对患儿的危害[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4) :182-183.

[8]陈幼华, 罗晋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2) :43-4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篇8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指没有家长陪护,统一集中地收治早产儿和各种新生儿危急重症的病房。由于新生儿无自卫能力,也没有安全防范的意识,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护理要求。患者在NICU住院期间,发生任何不安全事件都将导致患者家属的质疑,甚至出现护患纠纷。我院对NICU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护理模式,对65例患者进行护理,为提高NICU护理效果,减少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提供可行性护理模式。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NICU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男76例,女54例;日龄2h~7d,平均(3.6±1.2)d;平均体重(3036.5±125.6)g。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日龄和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体位护理与环境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NICU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予以对应的安全护理手段:①完善规章制度[1]。修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在NICU中要安装录像设备,在病房中要配备各种应急与防火设备,禁止在病房中采用明火等。同时培训护理人员。②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确保护理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素质,要热爱自身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对于比较重要的注意事项要和患者家属进行细致讲解,以赢得患者家属的信任。③规范入院护理。在患者入院、出院时与患者家属共同检查患者皮肤黏膜情况,并签字作实。在入院后派发住院联系卡予患者家属,凭卡了解患者病情,最大程度消除家属疑虑,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④加强用药管理。在患者服药前,让患者家属了解药物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承诺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将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⑤降低护理人员压力[2]。医院领导关心与体恤NICU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编制,采用弹性工作制,并进行适当情绪疏导,令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生理与心理上的休息,缓解压力。

1.3 效果观察

参考刘黎玲的相关观察指标[3],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和护理内容等。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由于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新生儿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新生儿疾病本身的复杂、多变,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大,且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等特点,导致在NICU护理工作中将出现众多不安全因素。

既往研究发现,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有[4-5]:①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作风不严谨,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因此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②出入院时交接不清晰。有些患者在入院时可能已出现皮肤黏膜损伤,但由于出入院时无家长陪护,护患双方的交接不明确,可能留下纠纷隐患;③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数量多,要求质量高,因此容易导致NICU中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重,工作强度大,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和工作倦怠,令整体护理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

因此,对于上述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由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患者都可能导致各种纠纷,因此安全护理模式的重點,应在于强化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规章制度上,完善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和资源分配;从思想上,确立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从护理工作上,增强透明度,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后,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NICU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对薄弱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后,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毛凤.浅议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4,(8):321.

[2]郭香芝,张春燕,赵国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72-6373.

[3]刘黎玲.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34-235.

[4]刘义容,封大连,徐义兰.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16):49-50.

上一篇:取消QQ随系统自动启动下一篇:精选优秀作文《朝花夕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