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和理科的区别

2024-08-30

工科和理科的区别(通用8篇)

工科和理科的区别 篇1

本期个人简历小编想为大家介绍一下理科和工科的区别,便于大家在报考专业时有更清晰的概念。关于理科和工科哪个好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小伙伴所困惑的,小编会一并做出解答。

关键词:理科和工科的区别,理科和工科哪个好

理科一般是指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数理逻辑的统称。理科是基础科学,是学习理论和方法的。一般来说,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工科是培养技术和工艺的,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公路桥梁、机械、水利、电工、汽车、电子与信息、热能核能、材料、仪器仪表、环境工程、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等。工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际上,理科和工科虽然相互区别,却也是相互联系的,将二者完全割裂开也是片面的。理科研究的每一突破,都会对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现代科技领域,“理”和“工”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至于理科和工科哪个好,小编认为这个问题不该是这么问的。由于学科的特点,理科专业的数量和培养学生的数量要比工科的少,却更要求精益求精。选择大学时应注意兼顾其理科专业的基础,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如此说来,理科和工科其实没有首选和非首选之分,关键在于本人的性格及思维特点,更适合选择哪一科。

比如,你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急于在本科毕业后就去赚钱,而是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有志于成为一名科学家、教授,那么你可考虑选择理科。另外,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理科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学习也是很有利的,毕业后更加受到社会的认可。

而如果考生数理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强,喜欢工程设计,有志于成为一名工程师,技术专家,在土木、建筑、水利、机械等硬件建设的领域驰骋,本科阶段就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工科。

现在小伙伴们知道理科和工科的区别,理科和工科哪个好了吧~

工科和理科的区别 篇2

第一轮复习从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开始到省质检前 (综合质检)才完成,主要是夯实双基知识。复习的依据是结合课本应用“优化设计”按章节知识要点,抓典型例题,重章节后知识系统化,会画知识树,通过习题了解章节之间的联系,吃透教科书,落实一本参考书的原则,其他参考书、中下生一律要求不涉及。让学生明确解题过程中,哪些是得分点,并且准确表达得分点,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提高得分率。

第二轮复习从省质检后至六月中旬, 主要是要重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查缺补漏、强化训练,对高频出现的热点、考点实现过关式的落实,同时每周进行一次综合考试, 以适应拼盘式试卷, 调试各科的时间安排和思维转换。事实证明,该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如电路中的线路连接属初中知识,但我们还是再画出实物图,在黑板上演练,直到全体同学都过关为止。

第三轮复习从六月中旬到七月初,主要是再次回到课本、回到基础:首先是加深理解、落实过关:(1)课本上的重要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的描述:(2)课本上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3)部分习题。其次是阅读第一轮、第二轮复习的试卷 、练习卷和模考卷,少部分的热身练习,保持一定题感,再次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以便对症下药。

二、把握教学起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高考命题从以知识为立意转换成以能力为立意, 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中的物理试题中易、中、难分值 比约4:4:2。我们的 口号是“拿 下80%中的90%,完全可以上本科”,这对中下生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能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到扎实学好双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落实过关,不折不扣

教学能否出成绩,关键的一环就是检查与落实。落实的部分分为以下几点:(1)平时常规的作业批改、讲评,做到有交有批改,部分学生面批面改,每次检测后有反馈,要求学生自查自纠,做成错题集。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因材施教要求尽量分层布置作业,并做好导优辅差工作:给基础差的同学布置最基础的作业,让他们抓好双基;尖子生重复性题目少做,附加选择能力较好的题,给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精益求精,争取高分。 (2)钻研高考试卷和考纲发现:高考试卷还是有机可循的,某些热点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如:机械振动与波的图像、气体的图像、含容电路、物理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的应用、弹簧类问题、LC振荡回路、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电阻测量、卫星问题、核能计算、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动量与能量,等等。我在做好热点应对方法总结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落实的积极性,自己找题,自己过关,避免太多无畏的重复性劳动,这样学生比较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节省时间也增强考试的自信心。物理科历来是女生成才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她们认真,但总结能力较差、方向感较弱的弱点在这种过关方式中得到有效克服。 (3)落实教科书中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和部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题目。如:高二课本中:薄膜干涉两束光的反射位置;增透膜的应用;衍射条纹的特征;电磁波谱和产生机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几种光谱:光电效应的特征及应用。高三课本中的:示波器原理,回旋加速器原理:质谱仪;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速度选择器;高频焊接原理等。

四、说题活动,人人参与

物理题难就难于从读题中得出物理情景, 再从情景中提取物理模型,并选用合适的规律进行解答计算。高三复习由于时间紧内容多,需要大课容量,往往给学生读题的机会较少,学生审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一旦接触题目较长的、立意较新、背景较新的题,往往就没有信心读完,即使看完也无法准确提炼出题一的已知,更谈不上挖掘隐含条件。

在下学期的综合复习中, 我有意识地每阶段抽出一节课来上说题课, 专门找阶段复习内容相关的综合性、结合实际较强的、篇幅冗长的综合题(每节约5—6题),请学生说题,主要说出题中情景,画出草图,挖掘隐含条件,讨论有效方程,该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课堂气氛活跃,由学生各自发表意见,不断补充、纠正,最后提炼出正确的物理情景。他们咬文嚼字、抠字眼,还会评判题目是否严密,还会自己变题,自己加条件,在说题的同时懂得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五、心理辅导,责无旁贷

我认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角色并无太大区别,因为同样的教育对象要求两者所具备的起码素质是相同的。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专业过硬的好教师,同样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懂得教书而不知育人的科任老师能有够真正把课上好,毕竟学生的认可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课堂气氛的好坏是检验你授课是否成功的标准, 课堂上我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并不十分注重师道尊严,课堂活而不松,效果良好。

高三学生课务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疲惫厌学者比比皆是,每次考试后遗症不少,单纯的批评与指责毫无作用,反而将学生推出学科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分数观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从试卷中发现自己的弱点, 从试卷中看到自己的希望”成为学生考试中的口号,“带着试卷找老师”更成为他们考后的常规,试卷分析是很累人的:既要分析缺点,更要分析出希望。

临近高考,停止学科指导,对那些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或精神状态差急需帮助的同学加以心理辅导,尽量让他们丢开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记得入场前,我提醒他们如果有线路连接就先用铅笔连一遍,后用钢笔盖上,出来后学生都讲:老师真神,好像知道考题似的,我们看到这题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六、不足与反思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学中仍折射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复习中,几种能力的培养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但对于运算能力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师生都认为是属数学范畴,繁难的数学计算不太可能出现,导致考试中计算分丢失严重,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

摘要:在高三复习的教学起点把握上,我们始终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摆在首要位置,平时考试命题难度控制在0.7-0.8,争取在过好基础关的同时树立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解计算题的规范训练,答题时应抓住关键词句,准确表达问题的中心词意,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实验,做一定的训练,以适应此类题型的考查。

工科和理科是一回事吗等 篇3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廖建波

A许多人把理科和工科混为一谈。应该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但也存在着区别。首先来看“理”和“工”的含义。理科是基础科学,其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理科是科学的生命。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理科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公路桥梁、机械、水利、电工、汽车、电子与信息、热能核能、材料、仪器仪表、环境工程、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等。工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理科和工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科的特点,理科专业的数量和培养学生的数量要比工科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专业的学生可在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学习。由于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更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在现代科技领域,理科和工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北京大学的信息学科就是在理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科。

Q我想成为一名工程师,请问是选理科好还是工科好?

安徽省芜湖一中陈琦

A选“理”还是选“工”由本人特点决定。“理”和“工”没有首选和非首选之分,选“理”还是选“工”主要由考生的特点和爱好决定。考生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遇事爱问“为什么”,本科毕业后不急于就业,而是想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有志于成为一名科学家、教授,那就可选择理科。考生数理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强,喜欢工程设计,有志于成为一名工程师、技术专家。在土木、建筑、水利、机械等领域驰骋,本科阶段就明确未来的工作定位,那就可选择工科。

Q我是一名男生,可以学护理学专业么?不知道护理学的前景到底如何,未来的人生到底会怎样?

天津市新华中学肖顺兰

A相对而言,学护理学的男生大大少于女生。有的学校明确只招女生,有的学校则不分男生女生,均可报考。比如河南大学等的护理学专业就招男生。关于男护士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就业前景,我国的医护比例总的来说跟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将来护理的需求量还很大,因而护理专业的总体就业率还不错,加上现在招收男护理的学校不多,男护理应该就业会更好。

Q什么是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只有重点大学才有吗?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贺林静

A为了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有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要求非常高,评审过程十分严格,但没有学校的限制,高等院校都可以申请。如你所在省,除了川大、电子科大等重点大学有国家精品课程外,其他普通高校也有国家精品课程,如四川师范大学有“写作学”国家精品课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国家精品课程。

Q我想报考法律院校,听说提前批的政法类院校需要面试,一般面试什么内容?

河南省新乡一中唐风阳

文科生和理科生高考的区别是什么 篇4

就高考来说,录取分数线一直比理科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较理科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却很难。比如理综文综,考180分的难度,理科远大于文科,但文综220分以上学生数明显没有理科的多。

文科生的这个特点,让人爱恨交加,但是考虑到其他因素,优秀学生还是果断选择了理科。于是大多数的文科生都是被选择的,能真正遵从兴趣的不多。以至于有些学生本来学习文科更好,可是随大流选择理科,把自己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从院校到专业,文科生的现在实在有限。

文科的全称是文史类,对应的招生院校除了综合性的,就剩政法、财经,数量远远不及理科。打开志愿填报书,前面的文史类薄薄的几页,后边理工类的上百页,对比鲜明。

比院校悲催的是专业,纯文科生填报的专业越来越少,而且就业前景也不怎么样好,目前热门的就个财经类,其他的已经饱和。然而财经类专业,招生的理科生不比文科生少,文科生几乎没有竞争力。

专业决定了职业,文科生的发展前景不及理科。

大多数的文科生,毕业找工作都比较难,于是只好去考研,但研究生的前景也不乐观,以至于部分学生考博,然后在大学任教,这又比理科生的就业门路窄了一些。文科生最大的优势是考公务员,无论是申论还是面试,文科生都有优势。

文科生和理科生确实是有区别的,从未来的职业方向看,文科学生大部分是与人打交道的,而理科生大部分是与物打交道的。语言表达上看文科生讲故事会讲的绘声绘色,边说边想,理科生则是干巴巴的几点,基本是想好了才说。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能够兼顾的始终是凤毛麟角。

文科与理科,在长期以来,大家一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成绩好的,肯定是学理科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只能选择读文科。无论是在国家,还是从个人层面,处处都存在着科学,而且,一说到科学,那就是数理化生这些理科的科目了。同时,也需要有很高的智商才能够学好,而文科,则是一些靠背的东西,一味的用大脑去背诵。所以,理科生的特点是善于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文科的特点则是需要良好的记忆力。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5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以至”和“以致”的区别 篇6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其结果为中性, 不含贬义色彩, 也说“以至于”。如:

1.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表时间)

2.要想学会游泳, 必须经过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复练习。 (表数量)

3.在旧社会, 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 以至连肚子也填不饱。 (表程度)

4.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 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范围)

5.他毫无准备, 以至老师提问他一点也答不上来。 (表结果)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 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多指不好的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

1.由于不注意安全操作以致出了严重的事故。

2.他事先没有做调查研究, 以致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7

(1)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草案)》

(2)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明白了“制定”和“制订”的区别,在今后的写作中,就会运用自如了。

例谈“依照”和“依据”的区别 篇8

(1) 动词, 依从、听从, 如:银行发放贷款, 向来都依照这个规定。

(2) 介词, 表示依据某种标准, 如:依照法律办事;依照计划执行;依照情况而定。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 对“根据”的解释如下:

(1) 名词, 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 如:理论根据;科学的根据;说话要有根据。

(2) 动词, 以……为根据, 必带宾语, 如:财政支出应该根据节约的原则。

(3) 介词, 表示以某种事物或动作为前提或基础, (a) 根据+名, 用在主语前时, 有停顿。如, 根据第三版翻译;根据民歌改编。 (b) 根据+动, 一般用在主语前, 有停顿。如, 根据统计, 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

“依照”和“根据”两个词基本意思相同, 但在使用时有较大差别, 笔者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为语料, 统计得出, 在表达“标准、依据”这个意思时, “依照”出现6次, 而“根据”出现了70次。根据所获得的语料, 本文简要分析一下“依照”和“根据”这两个词的不同用法。

一.“依照”的用法

以下是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整理出来的包含“依照”一词的语句:

(1) 但依照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 采取尽可能的严密的计划, 则是必要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下同)

(2) 具体解决时应依照情况去决定。某一时期, 把重心放在发展方面, 这就是推广游击区、扩大游击队的工作。

(3)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的和差不多开始就面对着的任务, 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组织武装斗争, 依照情况, 反对内部的或外部的武装的反革命, 为争取民族的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

(4) 这个宪政运动的方向, 决不会依照顽固派所规定的路线走去, 一定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 它必然是依照人民所规定的路线走去的。

(5) 必须依照上述原则进行, 力避过右和过左的倾向。

分析上述“依照”出现的6种情况,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依照”多出现在绝对肯定的语句中, 使整个句子具有强调的意味。例 (4) 、例 (5) 中的“绝不会”、“必然”、“必须”等词将作者的决心表现出来, 肯定强调的意味自然显现, 所以, 这些词的后面, 出现了“依照”这个词; (2) “依照”多出现在比较严谨、庄重的场合。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知道, 在表述重心工作、无产阶级政党任务、运动方向等重大问题时, 作者均选用了“依照”一词。可见, “依照”使用起来较为严谨。

二.“根据”的用法

(一) “根据”常用作名词, 意为“作为根据的事物”, 而“依照”一般不作名词使用。

(1) 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2) 要证明这一点, 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

(3) 这第二种变化, 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前面已经提到,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 表达“标准、依据”这个意思时, “根据”出现了70次, 而“根据”作为名词的情况就出现了34次, 大约占到出现总次数的1/2, 而“依照”则没有出现作为名词的情况。

(二) “根据”常常用在推测性的

总结句中, 前面出现一系列的证据、原则、特点、理由等等, 后面紧接着给出总结性的语句, 表推测。

(1) 根据上述的这些证据, 我们可以判断, 统一战线的发展, 将使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伟大的前途。

(2) 根据上述的原则, 一般的方针集中于上级;具体的行动按照具体情况实施之, 下级有独立自主之权。

(3) 根据上述理由, 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

(4) 根据这些纲领去做, 我们是合法的, 顽固派反对我们实行这些纲领, 他们就是非法的了。

(5) 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上面几个例子中, “上述证据”、“上述原则”、“上述理由”、“这些纲领”、“这些特点”, 五个短语对于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然后给出总结性的语句“统一战线的发展, 将使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伟大的前途”、“一般的方针集中于上级”、“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我们是合法的”、“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这是依据前面列举的内容给出的一个推测性的结论。

(三) “根据”使用起来较为随意, 常常用在谈话、演讲等口语性较强的语境中。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论持久战》一章, 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 其中有38处运用了“根据”一词。

(1)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 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 当作全体看。

(2) 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 “在劫难逃”, 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

(3) 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 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 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

(4) 主动和胜利, 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 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 取得一定的条件, 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演讲比起一般的公文体、政论体而言, 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较为随意, 在这种语境下, 表达“标准”、“依据”的含义时, 相比“依照”而言, “根据”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依照”多用于书面语中。毛泽东在答记者问中也多次用到“根据”一词, 例如, “毛答:“可以根据先生们的问题表, 分别来讲。

(四) “根据”是指按照自己的判

断去做,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根据的对象既可以是事、物, 也可以是话语。

(1) 这就是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先生所手订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

(2) 我想根据我的观察, 说明几个和苏联和中国都有关系的问题。

(3) 有些人把苏联根据苏德商务协定同德国做生意一件事, 看作是苏联参加德国战线的行动, 这种意见也是不正确的, 这是把通商和参战混为一谈的缘故。

(4) 据我看, 根据斯大林今年三月十日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莫洛托夫今年五月三十日在苏联最高议会上的演说, 苏联是不会变更这个基本原则的。

例 (1) 中, 对于“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精神的理解, 例 (2) 中“我的观察”例 (3) 中的“有些人看作”, 例 (4) 中的“据我看”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例 (1) 根据的是抽象的精神, 例 (2) 可能把事、物及话语都包括, 例 (3) 根据的对象是事, 例 (4) 根据的是抽象的精神。

(五) “根据”可以出现在介词“于”的前面, 而“依照”没有这种用法。

(1) 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 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 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 是空想, 是假道理。

(2)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

(3) 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

在例 (1) 、例 (2) 中, “根据”和“符合”共用一个介词“于”, 在例 (3) 中, “根据”后面直接加介词“于”。“于”没有实际作用, 只是介引出后面的对象。

三.从“依照”和“根据”的使用情况看毛泽东语言的准确性和通俗的语言风格

毛泽东是现代语言大师, 他具有极高的语言理论修养, 他特别强调语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他主张语言一定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 并且十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在用词方面特别讲究, 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在表达“标准、依据”这一意思时, “根据”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依照”, 只有在涉及到工作任务、方针、政策时, 作者才选用“依照”, 而在演讲、对话等语境中, 则采用了“根据”一词。充分体现了他在选词上的严谨及准确。他的语言和他深刻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正是毛泽东准确的选词造句, 才能言简意赅、明白晓畅地将其深刻的思想表现出来。于冰在《天衣无缝、密不透风—毛泽东语言的精密性》中:“毛泽东是当代公认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他的语言的精密性是其准确性的突出体现, 而其语言的精密性, 又主要体现在精当地选用词语和词语的严格限制两个方面。”毛泽东在论述其思想时, 经常采用一些推测性的判断, 他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情况, 在估计的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得出一个推测性的总结句。在这种情况中, 表达“标准、依据”这一含义时, 他多采用使用起来较为随意、表达“依据自己的判断”的“根据”一词, 充分体现了他对于词语的严格限制。例如:

(1) 根据上述的这些证据, 我们可以判断, 统一战线的发展, 将使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伟大的前途。

(2) 根据上述理由, 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

上述例子中, “判断”和“应”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性的推断, 因此选用“根据”一词。

另外, 因为“依照”多出现在书面语中, 而“根据”则使用起来较为随意。“根据”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依照”, 因此可以知道毛泽东的语言的口语化特征较为明显, 比较通俗易懂, 适合于那个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读写习惯, 这是他对于人民群众语言观的践行。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获奖人物张富清事迹观感得下一篇: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