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06-19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1

凤县政协

换届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省市委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精心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推动和促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建富强和谐新凤县进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县政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换届后,我们认真总结自身的履职经验,不断加强和建立健全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了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008年,印发了《全委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议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先后对机关管理方面的13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适应我县政协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运转有序。

(二)、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不断推进工作创新

1、不断创新协商形式,政治协商有序进行。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献计献策,积极探索政治协商的新形式,一是把握协商重点。对事关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真正发挥了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县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寻求科学依据;发挥了代表性强、联系广泛的优势,倾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声音;发挥了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积极反映基层群众的实话、真话。二是政治协商有序推进。我们继续坚持全委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每年一次的全委会议重点就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协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去年召开的十届二次常委会议上,我们组织常委会组成员围绕旅游产业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协商。常委们从我县旅游文化定位与文化资源挖掘、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七彩凤县、水韵江南”品牌的打造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的协商意见为我县旅游产业大提速提供了智力支持。主席会议先后先后围绕我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企业运行情况、预防职务犯罪等进行重点协商,促进了相关工作。在例会协商的方式方法上,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4月15日—21日召开的十届六次将常委会议,分为视察调研和协商讨论两个阶段。在会前印发通知时,就附带了调研参考题目,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委员提早准备、充分思考。会议期间,组织委员们先后深入紫柏山、消灾寺、灵官峡景区现场查看建设进展情况,听取了县旅游局和施工单位的情况汇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面探讨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专题协商讨论会上,委员们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定位、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旅游后续产业发展、规范农家乐管理、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积极创新专题协商形式,既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又让委员广泛知情,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专题协商的效果更加明显。

2、完善民主监督程序,增强监督效果。一是通过参加有关会议实施民主监督。县政协主席坚持列席县委常委会议,地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进行监督。县政协班子其他成员应邀参加县人大常委会议、县政府全体会议及其他比较重要的专题会议,实施民主监督;二是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注重和加强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培养工作,针对换届后新委员对政协工作了解不够、参政议政能力急待提高等问题,重点从如何撰写提案入手,集中对政协委员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引导他们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提高提案质量。同时,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督察部门及提案承办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通过重点提案领导督办、难点提案协商联办、热点提案会议催办和召开提案办理征求意见会等形式,有力地推进了提案办理工作。

3、畅通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坚持从全县大局出发,紧扣发展主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努力畅通参政议政渠道,深化调研内容,丰富建言立论形式,为广大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提高了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质量。一是主动参与中心,在参与中献策。先后参与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重点项目包抓、促进农民增收、劳务输出、“三个百万”工程包抓、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等一系列中心工作,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听取意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实施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不断探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换届后,我们认真总结自身的履职经验,不断加强和建立健全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了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008年,印发了《全委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议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先后对机关管理方面的13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适应我县政协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运转有序。

2、严格工作程序。政协工作不能独立行事,而要注重程序、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工作才能取得主动。我们一是在年初拟定工作要点和确定调研课题之前,主动与县委、县政府沟通,选择党政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在开展民主监督和评议活动之前,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做好衔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确定评议对象和内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办理提案和社情民意过程中,主动加强与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凤县政协》和政协报刊及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案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促进提案工作上台阶。

3、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常委会自身建设,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教育和引导常委会成员观大局、议大事,提高议政水平,切实履行常委职责;把组建工作机构作为政协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及时组建了4个专门委员会;加强委员培训,在十届一次会议期间,采取会中套会的方式,对全体政协委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学联组建设,及时成立了19个政协学联组,召开学联组工作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基层学联组工作,对学联组组长进行了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换届以来,在市政协的正确指导和中共凤县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1、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协的参谋和民主监督作用得不到较好地发挥。由于对政协的一些意见建议重视采纳不够,使一些乡镇和部门对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配合协作不够积极,有敷衍现象,甚至低估了政协调研及建言献策的作用。

2、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仅仅是规范了政协一方的行为,其他方面相对较差。政治协商的随意性、民主监督的表面性、参政议政的局限性仍然存在。

3、政协机关干部的选调、培训、交流和提拔使用不够。政协干部的培训机会少,提拔任用比较困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专委会驻会的主任、副主任虽说都是实职,但在选拔使用、考核等方面与部门领导的差别较大。

4、政协机关退休人员过度集中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机关有离退休人员20人,他们的养老、就医、用车等问题对政协机关的压力很大。

5、政协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一些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提拔、任用应继续予以重视

6、办公经费和交通工具十分紧张。县财政每年拨付的预算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资金缺口达一半以上。目前机关只有2辆公务车,组织委员调研视察和平时公务用车十分紧张,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1、提高全社会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当务之急。要在狠抓宣传的同时,重点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政协工作的认识,纠正偏见,使其真正认识到人民政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按照职能把政协组织放在应有的位置。

2、加强对政协所提意见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反馈方面的制度建设,以克服政治协商表面化、民主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2

1基层民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民主的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 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之后, 人们才会关注到更高层次的需要。“政治动员让位于利益刺激, 损害或者无助于农民切身利益的空洞政治很难再对农民发生作用。”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农民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增加收入, 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他们一般缺乏科学的认识, 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并且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务工, 常年累月不在家乡, 这等同于不自觉的放弃了自己的选举权利。而那些留在农村的农民往往对于参与民主建设缺乏热情, 对于神圣的选举权利认识过于片面, 一是认为参加村委会选举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认为任何人做村支书或村长都与自己关系不大。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封建传统思想阻碍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村党干部、基层党政机关领导缺乏民主思想和意识、官本思想根深蒂固, 认为大事都是自己说了算, 并未与村民协商讨论, 使基层民主泛于形式主义。广大村民群众的民主观念不强, 面对自己的利益被侵略或权利被剥夺时, 多为忍气吞声, 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隐忍态度。并未利用正确合法的渠道使自己的诉求上达, 这种政治上的盲从性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以血缘、姓氏或民族关系为纽带聚居, 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一大特点, 因此在农村的许多地方, 宗族思想、家族本位思想等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发生作用, 这体现于村民中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朝中有人易办事”, 宗族和家族势力往往得到村民的拥护, 这极大的阻碍了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

1.3镇村关系并未理顺

实现村民自治之后, 镇政府与村民自治主体并非依旧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转化为指导帮助和支持的关系, 但是传统的观念并未彻底根除, 乡镇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 因而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在村委会选举这一事宜上存在较大分歧, 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村民应通过集体投票选择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村委会, 镇政府可派专门小组进行监督, 保证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乡镇政府往往对此干预过多, 他们以通过操作选举或随意更换村委会干部的方式来阻碍村民自治的正常进行。在日常村务上, 乡镇政府坚守对农村的领导阵地, 通过行政命令来管理村委会, 这种干预通常引起村委会和村民的强烈不满。

1.4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紧张

村党支部通常是上级部门指派任命, 村委会则是由村民选举产生。两委往往关系紧张, 有的甚至矛盾尤为突出。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 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村党支部认为自己是上级部门指派任命, 只对上级负责, 对村务工作大包大揽, 无视村民的自治和村委会的职能所在;二是村委会一般是由村民选举产生, 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并未把村党支部放在眼里, 村内重大事务也未向村党支部进行汇报。并且在处理具体村务时, 两者由于立场的不同, 对于问题难免会出现不一样的见地和解决方案, “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处于博弈之中,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处于一种对立状态, 双方关系紧张谁也不服谁, 各自为政, 甚至公开对立, 各自组织自己的班子, 在政治上互相抗衡, 工作中相互拆台。”村民自治的顺利实现, 有赖于两委的相互协作﹑齐抓共管, 这样缺乏协作精神, 势必会使村务工作大受影响

1.5村民自治缺乏监督

很多地区的村务出现不公开或假公开的现象, 村务公开只是流于形式, 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 缺乏真实性。对于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如财政问题, 往往闪烁其词, 或者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数字, 财务的具体流向并未如实透明的向村民公布, 并且一些重大事务根本不向村民公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使村民无法真正享受到管理村务的权利, 同时也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使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1.6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随着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民主法治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和有文化的农民的外出务工, 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才多数留在城市定居, 这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不容乐观。然而农村基层民主要求作为自治主体的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样才能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进行民主监督, 对村内的重大事务能够提出科学正确的意见。村民自治对农民文化的理想要求和农民的实际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2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实现方式

2.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目前,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严重阻碍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使农民增收致富, 是提高农民参政的积极性,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鉴于乡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流失于乡村社会”现象普遍, 国家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精英人才回乡发展和创业, 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经验,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二是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业的关注度, 增加对农业的人力物力投入, 寻求多种有效途径来发展农村经济, 切实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如鼓励各地区农民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指引农民积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使农民生活富裕, 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2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

随着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深入进行, 广大农村干部的民主意识有所增强, 但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学习, 加强他们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从而能够矢志不渝的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二是针对基层干部在民主素质方面的缺陷, 增强其群众观念、法制理念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并且真正从态度上转变对基层民主的认识, 懂得在开展村务工作时应尊重农民的意愿, 重视农民群众在发扬基层民主上的主体性地位, 增加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并且还应教育基层干部依法办事, 杜绝行政违法事件的发生。

2.3加大教育力度, 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受制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不少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淡薄, 主人翁责任感不强, 因此, 应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 使之依法参政, 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可采用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方式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教育群众顾大局, 着大体, 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选举权利, 从全局和自身的长远利益考虑, 投出庄严神圣的一票, 另一方面, 应加强反封建思想的宣传, 使村民摆脱宗族, 家族观念的束缚, 培养和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应结合农村实际, 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培养农民的平等, 公平, 竞争等民主意识。同时, 加强普法教育, 使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重使农民明确民主权利, 法律法规对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 应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村民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观念。实践证明, 坚持党的领导,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是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保证。实行村民自治, 要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教育村民了解自己应有的各项权利, 在依法享有和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 自觉守法和履行作为村民的法定义务。如服兵役、计划生育、护集体财产、执行村民会议决议、遵守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义务等。纠正那些认为村民自治就是不受约束, 谁愿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错误思想。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 使大家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始终要凭借自身的努力, 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其中。

2.4进一步确认村委会和乡政府之间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 支持和帮助, 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从立法上可以看出, 村民委员与国家机关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两者之间为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一方面, 乡镇政府应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领导帮助。对于村民委员会作出的对于村里重大事情的决定, 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法性。其次, 乡镇政府不得进行强制性干预, 应尊重村委会的决定权, 使农村基层民主落到实处。

2.5科学划分村两委的关系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共同担负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广大农民建立血肉联系纽带的重要作用, 因此两者建立协调的关系至关重要。

应科学划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职权和职责,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村内具体事务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的职责应侧重于宏观性、政策性、方向性, 全局性的大事, 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引导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但是村党支部不能代替村委会直接管理具体村务, 而是应该监督村委会进行自治工作。而村委会的工作应侧重于具体的、事务性的和执行性的要求。职能在于具体的村务管理。 两者是相互协调, 缺一不可的。村党支部不能越俎代庖, 代替村委会的具体工作, 村委会也应尊重并且接受村党支部的指导, 认真行使对村务的日常管理职责。

2.6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应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村务公开的新形式, 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要强调公开的时间、地点, 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 保证公开的形式农民能够接受, 在内容上要公开集体的各项细明账目和各类资金的用途, 尤其在年末, 应召开村民大会总结一年的各项收支情况, 其次, 建立村监督委员会监督对村两委的工作情况, 村委公开的 村里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 以遏制各种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现象的滋生。

摘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目前,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乐夫.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J].江海学刊, 2002, (3) :109-114.

[2]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38.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篇3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为探索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的水平。我省各地广泛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示范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1982年,村民自治组织的萌芽生长时期。1980年下半年,全省陆续出现了村民委员会的组织。1982年,新宪法颁布后。各地进行了村民委员会的试点。

第二阶段:1982年~1987年,村民委员会正式建立时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对建立村委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1985年建立工作基本完成。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前,我省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

第三阶段:1987年~1990年,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基本定型时期。1989年底,不少地方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依法选举村委会干部,促进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四阶段:1990年以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和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与制度化时期。我省探索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率先推广了村委会选举和村代表会制度。1995年,民政部表彰了全国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把示范活动推向高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建设。

二、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

在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我省始终重视加强制度建设,依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地方性法规政策为主干,以基层各项创新制度为补充的制度体系。及时配套出台政策性规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村民自治工作方面,我省各地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省各地普遍建立的“民主议事会制度”、宿迁市等地建立的“民主决策日制度”、太仓市建立的“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制度”及“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等,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开展社区建设,各地普遍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制度,健全了街道和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员联谊会等党建制度,广泛建立了社区事务议事会、听证会、社区对话、居务公开等形式多样的居民自治制度。南京市鼓楼区建立的“社区议事园”制度,创新了社区民主议事的决策机制,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构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坚持加强以村(居)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前提下,我省各地着重从自治组织的规范、民间组织的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构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一是以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不断强化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在农村,通过选举,一大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被选进村委会班子,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省村委会成员中,双强型人才占70%以上。在城市,重组和新建社区4563个,逐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社区协商议事会为“议事层”的新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从基层组织层面进一步深化了居民自治。二是以促进村(居)事务民主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村(居)民间组织。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014个(登记)。全省100%的社区建有各类民间组织,登记的有2295个、备案的有16454个。90%以上的村(居)建立了基层老年人协会。通过村(居)维权类、文化娱乐类、慈善救助类等民间组织的中介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组织化程度,使广大村(居)民群众较好地实现了有序参与。三是以方便群众、服务社会为目的,努力壮大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省社区志愿者组织已达14387个,注册志愿者人员已超过99万。村(居)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为配合村(居)自治组织有效开展自我服务和互助服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机制

全省各地普遍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姜堰、泰兴等地全面开展以清理违规经营村集体土地、草场,依法清收拖欠村集体款为主要内容的“双清”工作,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监督。许多地方通过普查、抽查、交叉查、重点查、定期查、全程督查等各种方式明查暗访,直接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姜堰、海门等地建立了村务公开目录和民主管理督查考核办法,定期对各乡镇的相关村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结果分别向市委、政府作书面反馈,深受群众欢迎。宿迁市组织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观察员活动,共观察了全市200多个村,使一些难点村、重点村的矛盾得到化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部分县、市建立了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县、乡两级干部考核目标,对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认真、不得力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对弄虚作假、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追究责任。这些做法深化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活动载体

在民主选举方面,2007年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省共有2072个村实行了“无候选人一次性直选”,占12.4%。其中,太仓市“无候选人一次性直选”率达100%。在民主决策方面,太仓市从1992年起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每年的1月10日和7月10日为全市的“民主决策日”。2004年,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太仓市召开,介绍和观摩了太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现场。无锡、常州、南通、淮安等地给村民代表发放代表证,代表凭证参加会议,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实现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规范化。在民主管理方面,靖江市水三村针对财务不公开、事务不公议、群众不满意的情况,全面试行以“财务公开、事务公议、政务公示”为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满意率,增强了凝聚力。南京、无锡、镇江等地积极探索建立了社区社会事务工作(服务)站,建立“居民之家”,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部分公共事务由政府购买服务,扩大了社区的自治空间,减轻了居委会的负担,方便了居民群众。在民主监督方面,宿迁市探索并在全市1218个村全面实施了“村级干部勤廉双述公开质询制度”。拓宽了干群共商共议共办村级事务的平台。太仓市针对村域扩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3至5人组成的“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在本小组范围内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高淳县针对近年来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引发的案件增多、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防腐保廉体系的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保廉、助廉、促廉、强廉4大机制和18项具体措施,建立了村干部廉洁自律体系。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研讨会”上,太仓市“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成果奖,高淳县“村干部廉洁自律体系建设”获创新提名奖并大会发言介绍经验,得到中纪委、中组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4

报材料

集团公司党组始终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和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底,集团公司共有各级党委1518个,党总支1347个,党支部20728个,党员435252名(含劳务工党员),专职党务政工人员17580名。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教育,强化理论

武装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坚持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学习重点,五年来,全系统共组织学习会、培

训会(班)、辅导报告会等7800多场次,参加46万多人次。二是创新学习载体。广泛利用网络、手机报等媒体,通过报告会、宣讲团等形式组织学习。组织7个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到79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81场,3多名干部职工接受了教育。三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五年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6348次,95000多人次参加,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撰写学习体会文章43570多篇。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夯实队伍基础

一是有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油气资源、市场开拓、和谐稳定等方面查找问题,制定了52项、162条措施的整改方案。在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为%,比较满意率为%。二是稳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确立了“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强‘三基’,除‘四害’(安全环保事故、不稳定事件、质量事故、腐败案件),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

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活动主题,制定实施了《关于中国石化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创先争优活动内容、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刊载公司3期经验专报,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刊载信息15条。三是不断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石化境外机构党组织隶属关系及其职责》、《基层党组织工作暂行细则》等文件,持续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四是扎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部署争做“文明、敬业、高效、廉洁”机关人活动,制定印发了全系统机关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召开文明礼仪建设座谈会和推进会,交流经验,推进工作。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凝聚职工力量

一是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五年来,共编发《石化政工简讯》53期,在

总部信息门户等媒体登载宣讲材料3126篇;各企业组织形势任务报告等专题辅导12830多场次,听众87万多人次。

二是扎实开展“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提高认识,举办培训班2570期,培训79900多人次,讲党课2690场次,参加党课95200多人次;深入群众,开展基层调研73200人次,建立基层联系点14046个,结帮扶对子15511对;查摆整改,解决各类问题28170个,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以上。底至今,在党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协调下,坚持“好事办好”。在帮扶救助方面,按照“真困难真帮助”原则,累计帮扶救助各类人员910817人(次),支出帮扶救助金(含实物折款)万元;在住房补贴方面,集团已批复73家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惠及非在职和在职人员47万余人。在家属参保问题方面,党组主要领导亲自给有关省市主要领导致信、打电话,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落实。目前,全系统已有万余名劳动家属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占劳动家属总数的%,月均养老金收入在500至700元左右;在协解人员再就业方面,集团下属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西南石油局等13家企业,再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全系统22万多名未退休协解人员再就业率已近50%;在职工子女就业方面,公司也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以解决。通过艰苦努力,公司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企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确保了公司大局稳定。

三是切实抓好新闻宣传工作。突出重点,搞好策划,几年来,在内部媒体发稿12800多篇、播发电视新闻5300多条、登载网络信息33700余条,有力统一了职工的思想,激发了干劲,推动了公司重点工作。

四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五年来,先后提出49项参考课题,收到论文782篇,评出优秀研究论文147篇,完成

国资委党建研究会的8项课题研究和交流研讨工作。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软实力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汇报材料 篇5

工作汇报

中共伍家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14日

2011年,伍家乡党委在区委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伍家乡2011年组织工作要点》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村“两委换届”及“争先创优”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水平。今年,伍家乡先后荣获宜昌市“先进党委中心组”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强化民主决策,确保党委决定正确

(一)完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民主决策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做好民主决策工作才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乡党委制定出台了《伍家乡党委议事规则》,坚持对重大决策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由党委班子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要求,充分听取乡党委成员、各支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研究,并以会议表决的形式作出决定。出台了《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对关系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

项、各级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和后备干部的确定任用等事项要坚持听取意见广泛全面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和形式多样化原则,充分听取和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坚持推行“五议五公开” 制度。全乡各村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处理各村事务中必须遵守“村民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这一议事流程。坚决杜绝“一言堂”、书记主任“一锤定音”的现象。

二、实行民主选举,严格村级干部选拔程序

我乡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尊重群众意愿和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周密部署、操作上严格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换届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一)健全组织,加强督办力度,明确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第八届换届选举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办,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选举日常工作,建立了乡党政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制,乡驻村指导组具体指导各村选举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各村也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机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本村换届选举工作第一责任人,靠前抓、具体抓。

(二)严格选举程序,全面推行党组织“两推一选”制和村委会“海推直选”制。

我乡第八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从组织考察到推选选委会、监委会,从选民登记到个人自荐、村民提名,从海提大会到正式选举大会,乡村两级严格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全面推行党组织“两推一选”制和村委会“海推直选”制,扎扎实实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严肃选举纪律,严密组织实施,严格工作程序,始终做到了规定程序不减少,关键环节不简化,民主选举不走样。在村民投票组织工作上做到了“两严格两确保”:严格规范委托投票,严格管理秘密写票处,确保选民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民主权利,确保选举依法、公正、规范、有序进行。

(三)充分宣传,广泛动员,确保实现“官由民选”。本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的参选意愿强烈,不少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众都专程回来参加选举,依法行使自已的民主权利。全乡登记选民20818名,参加村委会投票的选民19200名,参选率达92.2%。全乡有18464名群众参加了党组织书记推荐,611名党员参加了村党组织成员推荐和选举,参选率达64%。选民的民主选举意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选民都能正确行使选举权,把自已神圣的一票投向公道正派、廉洁勤政、乐于奉献、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干部。

三、确保民主管理,整体推进“三务”公开落实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农村腐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伍家乡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全乡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领导有力,组织健全

伍家乡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并在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对全乡村级集体资金、帐目实施双代管制度。

(二)制度完善,措施有效

为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伍家乡不断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并出台了《伍家乡村级规范化管理办法(暂行)》,各村还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总支)、村委会的地位、职

责和关系,规范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内容、程序及相关制度。并强调各村每次会议议事内容要记录成册,年终纳入到千分制考核,使其真正做到了有规可依、按制办事、措施有效。

(三)载体健全,形式多样

为保证村务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深化民主管理的理念,各村积极创新村务公开工作思路,采取“点题公开”及“回音壁”的方式解答群众疑惑。在公开形式上除了在村级阵地设置统一的村务公开栏外,有的村在村民集中安置小区设置公开栏和“明白墙”,有的发放明白卡,设置意见箱。乡“两公开”领导小组组织经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事务办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建立监察制度,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四、强化民主监督,打造阳光型“班子”队伍(一)建立领导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

为了能达到真正实现干部群众选、村务大家议、大事村民知、全程有监督。伍家乡党委、政府决定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中,成立千分制考核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设立村民检举监督信箱,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为伍家乡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乡纪委组织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促进乡村干部作风转变,树立清廉勤政干部形

象;开展“双述双评双公开”活动,扩大群众知情权,争取群众支持。另外,建立乡、村、组三级纪检信息举报网,设立举报意见簿、公开举报电话,专人受理举报,畅通举报渠道。

(二)制定监督措施,发挥群众监督力量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对各村村务监督,特别是对当前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土地征用补偿、重大项目审批和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理、村集体企业纯收入支出情况等问题以及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评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的监督。

一是要求16各村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上述事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采取关口前移的办法,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变事后理财为事前理财。各村成立由村民代表推选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村级财务预算决算、重大财务活动都须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对村务公开进行检查和监督,有权代表村民查阅审核有关账目,反映有关问题,对有效监督村级财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设立村务公开小组。村务公开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务公开小组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形式是否规范,并及时乡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督促村级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由过去的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后如何协调的问题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是指导关系。从实践看,绝大多数村级民主自治组织能够处理好和乡镇政府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通过直选所产生的的村民委员会成员,以村民自治组织替代群众的民主权利,只求对群众负责,不说对政府负责;只考虑给群众办实事,不乐意完成粮税任务,甚至截挪“皇粮国税”;只要群众选举,不要群众监督,更不愿意接受乡镇政府指导,使得乡镇政府既无奈又无法。

二、换届选举后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战斗堡垒。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党支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没有同步换届,加之多年来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能人不足,后继无人,长期的由几名甚至几十名党员决定支部班子的方法陈旧落后,使得党支部班子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影响。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班子和党内选举产生的支部班子由于参与者广泛性上的差异,使得支部班子的领导权威受到了挑战。在日常村务活动中,既有党支部代替村委会的现象,也有村委会代替党支部的问题,还有党支部、村委会“两张皮”难统一的问题。

三、传统工作方法和群众民主意识不协调的问题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一系列指导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完善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关规章,农村中的民主政治气氛可以说越来越浓厚,农村中尊重市场规律,遵循经济规律,搞好生产、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农村中的一些管理工作和社会事务逐步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乡镇干部工作的性质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群众对乡村干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老套套,而更加需要现代民主的办法,作为乡镇政府来说,存在一个职能转换的问题;作为乡村干部来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没学通;对群众来说,既有对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有对农村经济发展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要求,这样也就形成干部工作方式方法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

四、农村干部队伍战斗力不强和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农村党员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农民干部队伍建设也潜伏和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党员队伍先进性不强;二是一些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科技能人不愿意做干部,不愿意加入党团组织,不愿意为群众服务;三是集体经济组织薄弱,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村组干部待遇难落实;四是公开直选的过程中,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着上述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工作中的原因,我们觉得必须正视农村中出现的这些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现象和问题,切实重视农村工作,并加以研究解决。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现阶段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镇政府必须组织和引导乡村干部,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与时俱进。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法规,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一号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干部自身的政策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平和理论水平;二是要不断学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增强民主意识,加强民主管理,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基层干部的自治能力;三是积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本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四是积极学习实践,探索在农村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有效办法。

(二)转换职能,改进方法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不仅为乡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农村基层干部面临新的挑战。乡镇机关必须转变职能,改进方式,搞好服务,积极采用说服、引导和示范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积极组建服务机构、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全方位的服务。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变过去群众有事找政府为干部下乡搞服务,切实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融洽干群关系。

(三)贯彻政策,依法办事

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贯彻中央政策,严格依法办事。一是要坚决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落实村民自治的各项权利;二是要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落实“两推一选”工作制,扩大群众对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参与面;四是广泛推进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议事制度,完善规章,严格办事,增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创新工作机制,培养后备队伍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来认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建设和谐企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在推进现代企业建设进程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维护只是手段,维护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企业建立起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煤电股份公司成立后,全司上下充分认识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企业稳定职工思想、协调劳动关系方面起着“协调器”和“稳定阀”的作用,根据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规范统一公司的厂务公开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京华股份有限公司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及考核办法》、《京华股份有限公司厂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工作联络员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和实现形式,强化了组织领导,构建了适合本企业的运行机制。“给职工一个明白,还经营者一个清白”,企业在阳光下运行,京华公司经过几年的精心运作,企业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分权与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各司其职,有效制衡,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组织,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机制。二是生产经营业绩突出,成效显著。近几年经营收入和利润都得到较快增长。二00六在遭受特大水灾及煤炭市场出现波动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全司上下精诚团结,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在岗职工收入较二00五年提高了9.8%。三是职工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精神面貌良好,改革给京华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广大职工心系改革、关注企业发展。近七千名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变“国企人”身份为“社会人”身份,未出一例上访事件,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二、从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机制中来规范 煤电公司以改革为契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努力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和深化。一是从被动式向列入企业行政管理重点内容的主动式转变。努力将厂务公开纳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工作范畴,各单位行政在厂务公开工作中真正起到主体地位的作用,工作汇报《推进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二是从单一型向上下联动的双向型拓展。三是从注重表层内容向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延伸。厂务公开要深化,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公开内容的含金量。我司从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着手,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为主体、党政工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建立由工会主席负责,两级工会为主体,纪委、人劳、财务、审计、生产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由纪检牵头、工会、监察等部门及部分职工代表参与的厂务公开监督机制;建立把厂务公开工作列入创建“双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的考评机制。由于把厂务公开的要求有机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在企业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中,都充分体现厂务公开的原则,使厂务公开的各项内容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厂务公开工作在推进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

三、从职工关注的热点、企业管理的难点、廉政建设的焦点来推进 我司在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中,围绕坚持“一个主体”(行政主体)、做到“二个突出”(突出“过程公开”及突出“点题公开”)、把握“六个性”(公开形式的多样性、公开范围的层次性、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工作制度的延续性、公开工作的有效性)的工作要求,把职工群众利益作为“第一任务”,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不断向企业管理领域延伸。如实际工作当中,我司在人事制度管理上实行了干部任免选聘公示竞聘制度、后备干部公示制度;在物资采购上实行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结果“三公开”制度,从采购项目审定、商家的选择、发标、收标、开标、评标、确定采购方案、合同鉴定、合同履行等按流程进行严格地规范及监控,二00六年大型设备订货103项,招投标率达100%,节约资金达114.24万元;大宗物资采购61项976.52万元,招投标率达98.3%,节约资金达47.41万元。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上,实行了资质认定、工程准备、工程招投标、工程后期管理、招标违规通报“五公开”制度,避免了一些“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二00六年,公司又把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作为廉政建设的焦点,出台了《京华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的通知》,对“三重一大”集体议事程序、煤炭销售及煤质管理全程监察、物质采购规范流程、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矿井建设工程效能监察和重要人事任免及重要管理人员招聘选拔的监察环节、流程作了严格规定。每项监督都有一个规范工作流程,形成闭合管理,全过程监督。我们所公开的内容都是一些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和敏感性的问题,保证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收到良好成效。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8

(一)积级采取各项工作措施

一、实行公推直选领导班子

成员制度,保障党员选择权

明确规定村(社区)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机关、事业、企业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任期届满或缺额的,一般要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乡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基层党委,以及科级单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经县市区委批准后,也可以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中,主要采取“三改进一扩大”的方式。即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候选人,把党组织成员初始提名权交给党员群众;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通过组织介绍、多媒体展示、业务技能测试、党务知识考察等形式,让党员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候选人的德才表现;改进监督方式,邀请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正式选举会议,实现“阳光选举”;扩大差额比例,规定民主推荐比例一般不低于200%,正式选举比例一般不低于100%。目前,全市共有14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共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47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06人,占86.4%;共有104个村进行了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共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347人,有效地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二、实行党内重大决策票决制度,保障党员决策权

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党内重大决策要充分征求党员意见,由党员投票表决。需要票决的重大决策一般包括:党组织成员的推荐和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代表的推荐,党员发展及奖惩,党员干部违纪违规处理,党内评先树优以及党组织重大事务。基层党组织对党内重大决策,要召开票决会议,组织党员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公布票决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决策是否予以实施。对于票决通过的事项,认真抓好落实;票决未通过的,暂缓实施。同一事项连续两次未能通过的,一般不再进行票决。如有必要,可以在票决前召开听证会,为党员票决提供依据。目前,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普遍把票决作为决定重大事项的主要方式,就党员关心的重大决策普遍进行了投票表决。去年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共票决事项13734件,已落实11736件,否决事项1106件。通过票决,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集中了党员智慧,较好地防止了决策失误,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三、实行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制度,保障党员建议权

党员可就党员和群众关注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厂务)、民生等重大事项,以“民情提议”的形式向党组织反映,由党组织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提议由党员个人或党员联名提出,以提议专用单的形式提交,也可以口头形式提出。党员对重大事务提出提议,由党组织研究并提出意见后,确定责任人,抓好落实,并在15日内办理完毕,及时答复提议人。条件不成熟或短期内难以办理的,要及时向提议人作出解释。基层党组织应把党员提议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办理时限、进展情况以及办理结果等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全程公示,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为更好地落实这一制度,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规定每名党员联系3—5户群众,充分了解民情,定期收集群众提议。实行这一制度,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成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活力。去年以来,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共收到民情提议10829件,办结9449件,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难题4975件。如东平县公路局针对105国道收费站党员提出的“解决职工白班夜班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提议,研究出台了值班待遇补贴办法,并以票决的形式获得通过。

四、实行党内事务质询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监督权

明确党员可就日常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事项,向基层党组织提出询问、质询,党组织予以答复或办理。各基层党组织都设立了“党员询问、质询日”,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接询;明确了党员询问、质询受理、办理和答复程序,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反映合理的询问、质询要认真落实,及时向询问人或质询人进行答复;落实有困难的,要向询问人或质询人说明理由。实行党员询问、质询制度,把党组织的工作始终置于党员监督之下,理顺了党员情绪,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共有12338名党员提出询问、质询11477件,得到有效落实或答复的11388件,达99%。肥城市湖屯镇国庄村过去使用附近煤矿的电,电价比其他村高。今年初,部分党员对此

提出质询,村党支部在认真研究、进一步征求党员意见后,投资20余万元改造了电网,使群众用电每度下降了0.12元。

五、实行定期评议领导班子及成员制度,保障党员评判权

规定每半年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时,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询问、质询

;民主评议时,全面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评价意见,并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调整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被评为“基本适应”的领导班子,与党组织负责同志进行谈话;对评为“基本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由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与其谈话、打招呼;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适应”的领导班子予以调整,对评为“不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诫勉。去年以来,共组织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9327个,评议领导班子成员27112名,对676名干部进行了谈话、打招呼,对115名干部进行了诫勉。定期评议制度,让党员切实感受到“说了话能管用”,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的压力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同时,泰安市加大党务公开工作力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坚持“党员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对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工作目标、重大决策制定、重点工作部署和考核、干部任用、党内救助、评先树优、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等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重要事项,全方位进行公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实际,采取灵活的公开形式。比如,农村(社区)通过公开栏、明白纸、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企业通过职代会、公开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机关事业单位通过文件、简报、网络等形式。除在单位内部公开外,上级党组织还应采取情况通报、信息公开、公开电话等形式,向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公开党务事项。注意把握好公开的时间和节奏,让党员随时能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接受工作监督。

(二)、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

一是党员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党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了党员权利,基层党组织想问题、作决策,注重听取党员意见,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体现。肥城市王瓜店镇南仪仙村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村党支部将拆迁改造方案交由党员讨论。根据党员意见,村党支部对改造方案先后几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该方案在党员票决大会和村民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该村旧村改造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解决,全村党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决策集思广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畅通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渠道,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东平县公路局部分党员针对公路建设市场的严竣形势,联名向党组织提出了“走出东平找市场,挣外地钱养东平路”的提议。党组织采纳该提议后,多方搜集信息,拓展公路建设市场,顺利承接了河南省一项公路建设工程,为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县职业中专开通了“党员意愿直通车”网站,收到党员“金点子”50余条。其中“利用国外资金办学”的提议被党组织采纳后,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150万欧元。该资金到位后,将会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三是营造民主氛围,促进了党群和谐统一。党员意愿表达机制把党员的意见、建议摆到“台面”,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党内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东平县州城镇大寺村党员群众对村内生产道路维修存在分歧,党支部主动征求党员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票决通过了改造方案,使该村多年的分歧轻松得以化解。

凤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9

政风行风工作汇报

按照区委、纪委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的安排和部署,我局对2008年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对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落实,下面就我局年初以来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系统基本情况和本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1、单位和人员情况

区建设系统现有行政、企事业单位6个,职工2000余人,其中在岗不足1000人。局所属和行业管理单位5个,即:哲一建、市二建、天马公交公司、洪泰供热公司和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其中,哲一建为正处于转制过程中的国有建安企业,市二建、天马公交公司、洪泰供热公司为民营企业,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为事业单位(其拆迁业务归市建设局领导),下属一个房屋拆迁公司。

区建设局机关现有职工29人,其中行政编为21人,事业编5人,工勤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人,原局领导改非5人。离退休职工19人。内设一个办公室,4个业务科室,即:村镇规划科、建筑管理科、产权交易科和小城镇综合执法监察大队。

2、主要业务和工作职责

一是指导科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统一监管。

二是,对城市主城区外的10个镇(苏木)和红星、建国两个新组建办事处的部分村及5个国有农牧场3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工作实施管理。三是,对城区区属建安企业、公交、小区供热、房屋拆迁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二、年初以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的基本情况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区建设局在政风行风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实现部门、行业作风普遍好转为出发点,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体,继续坚持了“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求实效”的原则,围绕转变行风、规范行为、改善服务等内容作了大量工作。对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建设局领导班子不断提高认识,深切感受到一个单位和部门的政风行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事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整个社会的稳定。为从根本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政风

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并且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重点工作亲自抓,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2008年起,我系统将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纳入每年对各科室、系统对各单位的年终“三项考核”(即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之中,并规定将政风行风建设和工作的落实情况与各单位、各行业的年终考核和领导个人的年终述职挂钩。

三、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职能服务和内部管理工作

1、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热情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在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坚决和区委政府保持一致,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努力为外商企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上半年重点为工业园区蒙王酒业、清谷新禾等企业办理相关了审批、建设手续,并为燕顺斋有限公司解决了产权证遗留问题,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2、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廉洁、高效、服务型的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局从机关工作的硬件装备到机关内部管理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上半年又出台了机关会议学习纪律、工作失误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并规定了具体的惩

罚办法,从而有效地保证机关工作人员遵章守纪和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3、针对农村建筑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建设局领导班子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领会到“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警言的内涵。为深入贯彻执行《通辽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我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各类建筑企业行为,杜绝和防止出现建筑安全恶性事故,区建设局会同区人大、区政协、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等部门,组成专门检查组,于2008年5月13日至5月17日对辖区限额以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和所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执法大检查,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检查出问题的10个在建工程和26处农民自建房进行了集中整改,处罚违法施工单位5家,下发停工通知单7份。通过此次检查,受检单位增强了对建筑法规和行业操作现程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许多个体工匠和建筑从业人员受到了教育,有效地维护了我区农村建筑市场秩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编写了《通辽市科尔沁区村镇建设法规文件汇编》,向镇(苏木)城建所长及全系统干部职工下发,鼓励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并印制《农民建房安全须知》传单3000份,向镇村发放,从而不断提高农牧民依法建设意识。

4、进一步加大对科区村镇房屋产权产籍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加强科区村镇房屋产权产籍的规范化管理,局机关在人员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增添了办公设备、调整了工作流程、增加了专业人员,对房屋产权档案全部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建立了城建档案室。我们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从而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5、完善规章制度是做好政风行风工作的有力保障。我局努力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几年来,我局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和机关作风建设,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一是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在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我们把制度建设贯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为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失职追究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追究制》、《机关干部岗位责任追究制度》、《机关工作管理制度》、《科尔沁区建筑工程及房屋产权管理办法》、《科尔沁区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组织颁发了《村镇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汇编》。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不但促进了机关办事公开透明、高效便民,而且增强了法律宣传效果。

二是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为进一步促进建设系统的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局机关设立了

政务公开显示栏,广泛开展了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活动。今年我局对所有对外办理业务程序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制作了收费公示栏、村镇建设审批流程栏、产权产籍办理程序等一系列公开透明的服务项目栏目,便于群众监督工作,提出整改建议。

6、经常教育职工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由于对职工经常进行警示教育,不论大会小会都进行强调,职工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一年来没有出现吃拿卡要等违章违纪现象,表现出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上一篇:最近一次党代会下一篇:法院开辟绿色通道破解涉信访难题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