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2024-06-08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1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熟悉常用的图例;

了解地图的种类,并能正确地选择地图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互联网、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个人视角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预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2

关键词:学案,有效设计,初二英语阅读

一、初二英语阅读课有效设计“学案”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传统英语阅读课堂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点的讲解, 甚至把英语阅读课变成翻译课, 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在难度较大的阅读过程中往往无处下手, 阅读技巧不当, 阅读兴趣不高, 动力不足, 并且有强烈的畏难心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尝试了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但是传统的学案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缺乏整体思路和缺少以整个单元的话题主线为线索, 无法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把学案当作是纯粹的练习提纲, 使之失去导学的功能;缺乏文化渗透和情感升华, 无法促进学生从内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到思想升华。笔者认为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在学案设计中,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该怎么样去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升华情感。

二、“学案”的有效设计

所谓学案 (Guided Learning Plan) , 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 为学生度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从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和知识建构出发, 以学案为载体, 创设建构性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的过程, 实现教材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做了有关设计初二英语阅读课“学案”的尝试。

(一) 合理设计问题, 理清文章主线

新版《新目标》八年级的教材中, 每个单元的Section A部分多了一篇英语阅读文章, 而且Section B部分的英语阅读文章篇幅加长, 生词多, 句型结构复杂。面对这样的教材, 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和设计“学案”时, 不能被大量的细节信息所左右,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意义的高度把握全文, 明确文章的主线, 这样整节课才不会像一盘散沙, 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整篇文章脉络, 进而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 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文章内容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中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1:What do pandas look like?

Pandas are______, cute and lovely.

Q2:Are pandas important to China?

______, they are_______ of China.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_______ 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Q4: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First, because pandas don’t have many babies

The baby pandas illness and don’t live very long.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 段, 完成第5 个问题

Q5:What do people do to save the pandas?

An education program teaches children about_______.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_________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__________ of pandas.

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得文章框架清晰、逻辑明朗, 既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又可以理清文章的主线, 把握篇章整体结构, 明白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大限度地获取篇章所传递的信息, 并且使得细节信息找到附着点。学生很快就能够弄清楚这篇文章围绕着“the endangered panda”这条主线,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濒临灭绝的熊猫, 即“熊猫的简介”“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和“保护熊猫的方法”, 用图式表示如下 (见图1) :

(二) 用心设计步骤, 培养阅读策略

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终身受益。”在英语阅读课中, 如果只是简单地教会了学生几个单词和几个句型, 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法真正提高。在学案中阅读步骤的设计也要能够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学案为例。笔者在安排阅读步骤时, 从skimming到scanning再到detail reading,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中心大意, 通过寻读找出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以及通过细读回答问题来理解文章的细节, 逐步培养学生略读和寻读的阅读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所给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中心思想, 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些步骤的引导, 学生不仅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获取关键信息, 而且也提高了阅读速度。

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 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 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中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____

(三) 精心设计活动, 促进知识内化

阅读的本质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是通过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获得对文本的准确理解的过程。因此, 阅读教学首先要将文本作为信息材料, 通过有效阅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信息, 在吸收信息的基础上转述信息, 并进行创造性写作 (曹敏2011) 。由此可见, 在对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活动并不能戛然而止, 应该与口语结合, 利用信息转化活动把文章内容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口头复述主要内容并与写作结合, 进行同一主题的作文训练。教师可设计Memory game等活动, 让学生对文本信息知识进行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如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中, 笔者在阅读后设计下列的活动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和Retelling (根据提示词,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也可自己补充相关的句型) 。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四) 科学设计练习, 巩固语言知识

学案的设计内容中不可或缺的是相应的配套练习, 设计此练习可以供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对所学的知识点的用法进行巩固和运用, 同时又能给教师以直接的反馈, 让教师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设计阅读后练习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 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以《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学案设计为例, 笔者在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 (input) 和语言内化 (intake) 之后设计了7 道练习题, 让学生根据句子内容, 用今天所学到的词和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试题如下: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die from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symbol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cutting downthe trees. 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endangered. 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watchingnews on TV 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playing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Let’s join them.

这些练习, 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加以运用和巩固。练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答案, 也可以直接出示答案, 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展示解题思维的过程。达标练习以便反馈矫正,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 巧妙设计任务, 推动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此, 在设计阅读课的“学案”过程中, 要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 并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关的活动来体现阅读文本之后的情感升华, 以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去探索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例如, 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Reading:The Storm Brought Peo原p le Closer Togethe r. 阅读后, 笔者设计了Free talk (自由讨论) 活动,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除了台风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互相帮助, 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 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 而且收获了思想的升华, 鼓励学生在现实困难面前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而在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后, 则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有关濒临灭绝的动物如何遭受人类杀害的图片, 并通过6 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身边的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以此来唤醒和培养学生保护和拯救动物的意识, 为人类和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三、使用学案后取得的效果

经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尝试, 笔者将“学案”作为课堂助手, 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学习效率。学生对英语阅读课不再感到恐惧, 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 在课堂问题讨论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课后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 笔者还发现, 通过学案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达成度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 学生得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 提高了阅读技能和策略, 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专家点评

谢老师的论文选题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学案”热点问题, 针对初中学生畏惧“阅读”难点问题来论述。文章以一节八年级英语阅读课的“学案”设计实践展开, 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和理论进行阐述。论文选题适当, 有实际应用价值且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论文撰写思路清晰, 文章主题、条理清楚, 结构安排合理, 层次清晰, 逻辑性较强, 有一定的理论和实例支撑, 语言流畅简练, 用词准确。

附学案: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Reading

特别说明: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1.Guessing:What is Miss Xie’s favorite animal?

It’s a little big and heavy.It has two big eyes.

It is pink when it’s a baby, but it’s white and black when it grows up.

2. Brainstorming: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3.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4.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

5.Detailed reading:细读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 ________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段, 完成第5个问题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 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of pandas.

6. 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7. Retelling (根据上面的问题,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可以看屏幕上的提示词)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8. Exercise (用所学词或词组填空)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________ 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______ 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 _________the trees.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________ of 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_______.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 __________news on TV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__________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Let’s join them.

9. Discussion (自由讨论)

What else can we do to help save the pandas?

10.Task:6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参考文献

曹敏.2011.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 :34-38.

李林, 王冬, 覃文圣, 张淑琴, 高栩.2011.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 (5) .

倪扬英.2015.一堂优质课对阅读文本解读的几点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45-48.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外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板书: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还是用直线式?(由学生回答)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观察书本第16页图1.22“台湾岛地图”,用尺量“高雄”到“台北”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课本P22“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哪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讲解: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哪条路最近?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予指导订正。板书:2.地图上的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 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举例:教科书第17页“经纬网地图”。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1:阅读第18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活动2:教科书第18页“活动”。

活动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点有八一广场、中山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八一大桥、绳金塔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5: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板书: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提问: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板书: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提问: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们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1)我们班准备到郊外的梅岭进行游玩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到郊外的梅岭进行游玩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2)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3)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需要交通图)练习:第22页“活动2” 讲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2.地图的发展

讲解: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选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教学板书

一、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2.地图上的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课堂检测:

1.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颜色

B.大小、方向、图例 C.比例尺、方向、图例

D.大小、图例、颜色

2.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10㎝,则我国东西的实地距离是()

A.500千米

B.2 500千米

C.50 000千米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地图既是重要的地理知识载体,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培养地图的使用能力更是培养地 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章的学习对后继章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基础 作用。

本章从古地图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技术对地图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 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 在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体现“学地理,用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图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卫星图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地图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

1. 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 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3. 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

1. 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2. 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3. 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

1.本章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好通过各种活动来体现。

2.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及GPS的功能、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建议:5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2节4课时。

七、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发展。

【情境设置】假设你准备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从来没去过广州,不认识路,也不太了解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那你会想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生答:看地图)所以我们先要学会读地图和用地图。[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师生归纳:地图发展历史。

古代: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

现代:电子地图、卫星图象。

【导入】在现代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呢。当然传统的纸质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但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新的东西。把地图搬到计算机上,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地理信息,更方便的操作,更智能化的服务。今天我们来学用电子地图。

【操作】在电脑上展示中国电子地图,以北京市网络地图为例,向学生介绍网络地图的基本界面,介绍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即时帮助和鹰眼显示等区域。【小结】什么是电子地图呢?电子地图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除地图和地理信息以外,一般还包含有关的照片、图表等信息。

【操作】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向学生介绍查询方法。自己先做一下示范,查询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并查询从北京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公交车换乘路线。让学生亲自操作查询北京西站和故宫东门。并查询从北京西站到故宫东门的公交车换乘路线,可以个别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最后亲自操作一遍,让学生看一下。

【小结】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附加多种只智能化服务功能。电子地图还可以与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及时更新内容,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应用领域。

【小结】什么是卫星图象呢?卫星图象是对地观测卫星推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

【操作】呈现三幅卫星图象,判别它的作用。

【小结】卫星图象可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提问】“GPS”是什么意思,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分角色自我介绍。教师鼓励性评价。

【活动】用电子地图查询从广州火车站到天河城的公交路线,与同学交流你的查询方法和过程。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

约分钟。

○教具:

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地球(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结合经纬仪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其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6

1、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有手段

经常运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运用地图, 便于贯彻直观和理解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2、运用地图是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保证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手段, 更是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最有效的媒体。地图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全面开发, 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地图是进行地理德育的有效形式

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德育, 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利于克服单纯说教的缺点, 可以直接陶冶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的行为, 其导向功能比语言文字更为明显。

4、运用地图教学是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 势必造成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出现, 这样的教学过程完全背离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 而初一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引导学生, 促使他们对地图产生兴趣, 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讲亚洲三大半岛和欧洲三大半岛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欧洲的亚平宁半岛的形状像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大半岛都是靴子形状的, 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只“靴子”有何区别, 学生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 阿拉伯半岛是一只平底靴子, 而亚平宁半岛是一只高跟靴子。

2、指导学生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 把握好引导学生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地图的无声语言, 只有学会使用它们才能准确地使用各种地图, 教学地图虽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媒体, 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地理教师必须把握好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时机。例如, 在讲《中东》这一节内容的时候, 讨论中东长期成为“热点”的原因, 学生根据“中东地形图”中的图例能归纳出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再根据“中东石油产区分布图”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石油分布于波斯湾沿岸, 再结合刚才分析的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可得出中东地区的石油不同于俄罗斯的石油通过管道运输, 而是通过油轮外运, 波斯湾沿岸的霍尔木兹海峡也就成为“世界石油的阀门”, 然后再根据“波斯湾沿岸石油外运航线图”分析中东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读图训练, 强化读图能力

初一的学生年纪还很小, 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力较差, 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图, 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 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 反复练习, 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 在讲《俄罗斯》的时候, 俄罗斯的地形特征较为复杂, 可指导学生记一些关键的事物, 然后以表格图示的方法呈现, 反复几次学生就会牢牢记住。再如, 在讲《欧洲西部》国家首都的时候, 可以用小组竞赛的方法, 其实小组竞争就是反复地带着目的练习, 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例如, 在讲印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时, 如果光向学生说明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画一幅示意图展示, 乞拉朋齐周围的山脉呈簸箕状朝向印度洋, 使得当地降水丰沛, 学生通过简单的示意图立刻就能明白过来, 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三、培养初一学生读图能力的注意点

1、在教学中, 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 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如读图要注意地图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

2、在利用地图培养读图能力的过程中要选准图像。如在了解亚洲地形特征的时候, 要懂得选用“亚洲地形图”或“亚洲地形剖面图”。

3、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用图的核心所在。如可以根据“板块运动示意图”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求学生敢于提出假设, 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根据“大陆漂移示意图”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将来的海陆分布特征, 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设想, 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使人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的内容。地理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地图是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重, 思维和能力的可塑性强, 如果地图运用的好,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传道.利用课本插图加强读图训练[J].地理教学, 2005 (10) :27-28.

[2]许素贞.地图教学与创新性思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0 (7~8) :59.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7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 篇8

有学科背景考生适合报考

陈良富说,考生选择报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前,首要考虑自己本科阶段的学科背景。因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下设的研究方向涉及专业知识,所以除本科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考生也可报考。如计算机专业考生可报网络空间信息系统研究方向,地质专业考生可报资源环境遥感研究方向,气象专业考生可报生态环境遥感研究方向,光学专业考生可报高光谱遥感研究方向。

各学校初试科目不同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定量遥感、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生态环境遥感、农业遥感、资源环境遥感、全球变化遥感等多个研究方向。在考研复习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不同学校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要求,如初试专业课科目、复试专业课科目以及指定的专业课书目。如北京大学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初试专业课是地理信息系统,而中科院遥感所初试专业课有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自然地理学,考生可三选一。

部分院校复试要考计算机

北林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小张说,部分学校在该专业的复试阶段要考查考生的计算机知识,跨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要尽早准备,最好在大二、大三时就看一些相关书籍。如:中科院遥感所复试时,考“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北京大学考“计算机概论”,福州大学考“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小张从大二起辅修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他顺利地通过复试。

毕业生做公务员人数较多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篇9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在地理地图教学中, 怎样将书本上干巴巴的文字叙述转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深刻、浅显的知识, 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地图”的教学预设目标之一:学生要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并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有些老师会借助投影仪等工具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域图片或是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 还有些老师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游戏来寓教于乐, 例如让学生在中国某省地图上找出高山湖泊、旅客问路游戏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理解了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地图要素, 还有的地理课本上用台湾省的地图来给学生做插图的效果就很好, 了解了地图的相关知识, 又灌输了爱国主义思想, 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新。所以说, 有的时候, 给学生选择帮助其理解课本知识的图片或视频时, 深思熟虑的想一想, 不要盲目选择,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目的。

二、预设与生成的含义

1.预设的含义

“预设”, 顾名思义, 是预测和设计的总称,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 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实施的一种目的明确、计划合理、安排科学的教学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事先进行的备课环节却仅占据很小一部分比例。

2.生成的含义

理解了“预设”的含义, 再来看“生成”:“生成”是生长和构建的统称,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情境或者是师生活动环节中, 超出教师事先预想的范围, 对超出预想范围内的具体情况和问题重新予以调整和探究。好的生成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思维的活跃程度。

三、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1.面临的问题

第一, 必须要明确任务和时间在制约教师获取学生信息反馈中的影响, 教师在对学生信息进行了解和观察的同时, 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教师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 教师要对学生的动态性进行有效把握, 有效解决预设与新目标之间的差距, 如何解决这一差距成为困扰很多教师的现实问题。第三, 要明确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充满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综合过程, 预设目标的内在隐性因素与学生实际外在的行为相一致的程度, 对于教师来讲也是很难把握的。第四, 要明确实现目标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对学习生成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预设转变为生成, 主要依赖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学生生成新目标的情况;第二个因素是教师能够对预设的目标予以及时调整。这两个因素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忽略的。

2.解决方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 可以通过讨论形式、绘图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并进行独立活动;这个时候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的行为, 对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对目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及时总结。以初一地理“地图”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绘制自己家庭的平面图, 通过绘画过程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过程, 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于第二个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与预设近似的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创新, 通过这样的途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 促进学生学习向预设逐步接近。

第三个问题的解决, 可用投影仪等电子设备显示能力、情感需求、知识等一般目标, 使知识目标和外显的行为先被学生明确, 随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开展一些活动与情境的创设, 将一般目标进行再现, 并解释内在隐有的新目标。这样, 学生新的知识和新的行为也就随之形成;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不但明确了内在的隐性目标, 并采取行动向这个隐性目标迈进。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可以采用互动游戏的方式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轻松和愉悦的完成各项目标, 并了解到地图和比例尺等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第四个问题的解决, 可以在过程中对预设目标予以及时调整, 使预设目标与学生的目标尽量一致。再以上述“地图“教学为例, 当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方向学习之后, 教师或许就会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和小目标没有任何一个会与“比例尺”相同, 因此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调整, 使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四、对地理课程中地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详细介绍

1.预设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教学不应是照本宣科的过程, 而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的过程。地理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于地理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 源于课前的师生了解, 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 源于教师的胸有成竹, 源于教师对授课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分析, 没有预设的地理课堂教学将是“粗放式”的无序教学过程, 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生成介绍

使地理教学更加能够呈现出生机和活力的还主要依赖于“动态生成”教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要想生成有效, 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安全而轻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长期从语言和行为上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 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威胁, 导致学生不敢自由言说, 这是一定要避免的情况。相反, 在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的口气应是求异式、提示式和商量式的, 比如“你们考虑这样正确与否, 谈谈你的看法”等。要尊重学生这个独特且独立的个体, 用激励和智慧的方法去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

五、对于地理教学中的教学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前面已经介绍过, 预设与生产二者之间是一种矛盾体, 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 预设应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做到预设而不死板, 但绝不能仅依靠预设, 预设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生成没有预设做铺垫, 那只能是是盲目性的生成;也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能形成美丽的生成。反之, 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如果不重视生成, 那么预设必然僵化。生成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独特的思考、体验和理解, 并在课堂上有效实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课堂质量才有保证。

六、结束语

总之, 对于将来的地理教学, 要充分采用这一教学方法, 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不但完成了课本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外, 对课外活动也要进行更多的关注,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效果。

摘要:新课改为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 那就是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这一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新理念为目前的地理教学反思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地图教学,教学理念,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吴俊英.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中国教育技术装[J], 2010, (25) .

[2]万丽.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哲学思考.试题与研究, 2010, (1) .

[3]赵立红.新教学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4]费明才.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探析.聚焦新课程, 2009, (5) .

[5]吴建国.在实践中促进地理生成学习的实践性探索.地理教育, 2004, (5) .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记住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澳大利亚工矿业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2.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袋鼠。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 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澳大利亚。(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1、地理环境独特的国家 课件出示大洋洲地图

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学生:„„

师:请同学们看《世界政区图》,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领土组成呢?

学生指图讲解

生: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它位于大洋洲,被太平洋、印度洋所包围,与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隔海相望。它的纬度位臵在南纬10°~40°之间,属于中低纬度的国家。其领土组成有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教师:读地图册澳大利亚分层设色图,说明澳大利亚一般海拔高度。学生:„„

教师:全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东部大分水岭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平的平原,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师要求学生依据高度表说明广大地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岭,并明确其一般高度;在图中读出澳大利亚最长的墨累河。教师在挂图上用指图杆明确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围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教师:自然条件对澳大利亚有显著影响。首先看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教师问题提出后稍停顿,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 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课件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师:英国移民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是你先发现澳大利亚,你准备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

生: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请大家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依据人口密度图例,说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首先看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分布区最适合人类生存。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

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多媒体课件显示悉尼歌剧院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所指的建筑物的名字吗?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它?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信息

师:请在空白地图上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全国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学生填图,教师巡视检查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2、南半球的发达国家

师:(过渡语)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植物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居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生:回答、举例等。

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可谓是大发“羊”财。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P75页的内容,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主要了解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澳大利亚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煤、铁、金、铜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条件,迅速发展了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上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这部分的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它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带,这里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便于大量出口。

师:(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看看澳大利亚都有哪些矿产资源?

生:回答。

师: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是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还要从澳大利亚进口,为什么呢?

生: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

师: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尤其是矿石产量高,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

(请一个同学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教师总结: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知道哪些部门是服务性行业吗?

生:(略)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在图中找出澳大利亚大堡礁,说明它的位置。学生回答。

阅读材料:塑造珊瑚岛的主力军是珊瑚虫。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海岛叫珊瑚岛。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热带浅海地区,以太平洋的浅海比较集中,如澳大利亚东北面的大堡礁。中国南海诸岛中的多数岛屿均为珊瑚岛。

课件展示:大堡礁图片。

教师总结:大堡礁中有数千个岛屿,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

3、活化石的博物馆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有关澳大利亚动植物资源种类的阅读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澳大利亚这个“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含义。(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谈自己的具体体会和感受。

教师:在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外,你知道它还有哪些古老特有的动物吗?

生:有憨态可掬的考拉、善于游泳的鸭嘴兽、体型庞大的鸸鹋等。师:同学们列举出来的可真不少!来,让我们一睹它们的“芳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动物的图片)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古老可爱的动物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众多古老原始的生物呢?让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寻找答案,解开疑惑吧!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教师巡视倾听

生1:根据大陆漂移说可知,大约2亿年前,澳大利亚大陆是和其它大陆连在一起的,约6500万年前分离,从此孤立于大洋上。

生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可以推断出,由于自然条件单一,加上长期的地理隔离以及缺乏激烈的竞争对手和天敌,所以这里的动物演化很慢。

生3:南极大陆虽然也处于孤立状态,但因为它纬度位臵高,特别寒冷,生存条件恶劣,所以很少有古老特有的生物。

师:同学们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老师感到特别高兴,让我们为自己的进步鼓掌加油!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古老珍奇的动物,还有种类繁多的特有植物和鸟类呢!教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些古老、可爱的动物?

生:当然喜欢。

师:但是这些珍稀的动物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多媒体出示材料)

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古老而脆弱,1895年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24只家兔,放在墨尔本公园内,一场大火,兔子全部逃走,由于环境适宜,几十年后兔子遍布全大陆,到处啃食牧草麦苗,危机着古老动物的生存,这一祸害至今未除。另外,来自其它大陆的高等动物也虎视眈眈地瞄准了这些古老的动物。不仅如此,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人为了获取树袋熊的皮毛而大量捕杀它们,几乎使这种可爱的动物灭绝。这里的动物们大都面临着栖息地面积缩小和被破坏的险境。

师引导学生总结:全人类都应当努力保护好这座“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让这些可爱的物种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成为我们美好家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结论总结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南半球的经济发达国家,它的环境很美,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被特有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驶向世界。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四、课堂练习

1.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A.澳大利亚

B.印度

C.加拿大

D.丹麦

2.下图为某一国家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该国自西向东的地形组合正确的是()

A.高原—平原—山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盆地—高原

D.山地—盆地—山地

3.澳大利亚国徽左右两侧是澳大利亚所特有的两种动物,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这两种动物分别是()

A.鸭嘴兽、考拉

C.鸸鹋、鸭嘴兽

B.袋鼠、考拉 D.袋鼠、鸸鹋

4.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地理原因是()A.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太活跃,多火山、地震 B.澳大利亚大陆上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

C.澳大利亚大陆很早便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地存在于大洋中 D.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挤压

5.钱币被人们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方寸之间,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风光和艺术人文无不尽显其 上。与该图示相吻合的美称是()

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世界火山博物馆

B.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D.“坐在矿车里”的国家

6.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①草原辽阔 ②气候条件适合

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 ④没有大型食肉猛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作业布置

跟同学说说你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六、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

(一)地理环境独特的国家

1、位置特点

2、气候:半环状分布、干旱

3、地形:东部山地

中部平原

西部高原

4、人口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

(二)南半球的发达国家

1、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

2、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旅游业

(三)活化石博物馆

1、特有动物

2、原因 悉尼

上一篇:六一家长代表的致辞下一篇:公司分厂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