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2024-06-1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精选1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1

题材:根据第九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改编 时间:1989年

地点:美国发生大地震的洛杉矶一带

人物:阿曼达、阿曼达的父亲、老师、警察、消防队长、消防队员、军人、其他孩子的父母若干、小学生若干、好心人

引子:

女:***,你知道吗?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总计竟有500多万次,而其中只有5万次是我们人类可以感觉到的有感地震。男:想不到,地球每年竟然会发生这么多起地震呐。

女:是呀!而且每年发生的可能造成破坏的中等以上地震就约有1000次左右。男:当今人们还无法对地震的进行准确的预测,无情的地震真是对人类的大考验。女:可不是嘛,天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啊。1989年,美国旧金山发生过6级大地震,地震期间就发生了一件流传至今的感人事件。男女:下面,请欣赏课本剧——《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幕:突如其来地震 师舍命救学生

【幕启:校园里一片和谐,教室里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愉快地唱着《铃儿响叮当》。突然,桌椅开始晃动,孩子们脚下的地面明显在上下震动,接着整个教室开始剧烈摇晃。歌声骤然而止,突如其来的晃动以及窗外传来的剧烈轰塌声让孩子们都惊吓得傻在了原地。】

老师(指着墙角,对全班学生大喊):“别害怕,孩子们!快到墙角去!快到墙角去!”

【(渲染紧张氛围的音乐起)学生们惊魂甫定,按照老师的指示,纷纷朝教室墙角跑去。拥挤混乱中,有个学生摔倒了。可这时,天花板已经开裂,一个大石块摇摇欲坠,即将要砸向这个摔倒在地的学生。孩子们叫嚷着,捂住眼睛,不敢看这即将发生的一幕。就在这时,老师箭似得冲了过去,她似乎拼劲毕生气力,推开了那个学生。也就在这一刻,大石块坠落,生生砸在了老师的后背。】 老师(趴到在地,声音微弱):孩子们,别过来!在墙角呆着……等会儿……会有人来……救你们的……

学生们(哭着喊着):“老师!老师……”

【(忧伤抒情的音乐起)然而,老师静静地躺在地上,她再也无法回应她深爱的孩子们了,她再也无法听到学生那可爱的声音了。老师,她永远地永远地长眠了】 【四面八方传出的各种孩子的哭喊声很快被倒塌的墙体、砖片掩盖。(背景屏幕切换为地震中整座城市的场景)不仅是这所小学,整个旧金山城市都在颤动着。(孩子们的哭喊渐弱,紧张的音乐渐强】

【(紧张的音乐减弱,消失。悲伤的音乐起,背景屏幕切回小学)地震,终于停止了。整个学校是死一般的静寂。】

第二幕:父子过往承诺 救援坚定如山

【幕起:在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刚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马上冲向他七岁儿子的校园。然而,在他的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此时,已是一片狼藉的废墟。】

父亲(四处跑,不断不停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阿曼达,我是爸爸呀!我来了!阿曼达!你听到了吗?阿曼达!我的儿子!快回应我一下吧!阿曼达…… 【(悲伤的音乐起)可校园的废墟上依旧是一片死寂,他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终于,他抹去脸上的泪水,坚定地站起身。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第一层楼的左后角,他便疾步走到那里】

父亲(徒手挖、搬,自语):儿子,我亲爱的儿子,你一定会没事的!一定!等着,爸爸就来救你了……

【一滴泪不禁落在了他满是泥垢的双手上。但他已浑然不觉,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挖,不停地挖,直到找到他亲爱的儿子——阿曼达。】

【在他埋头于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其他的父母匆忙赶来,当他们看到现场的废墟时,脸上的焦虑,担忧转化为深深的悲伤,他们靠近废墟,先是啜泣,接着哭声越来越大。】

其他父母(各种声音混杂):我的儿子(女儿)!你千万不能有事啊,你有事了爸爸(妈妈)怎么办啊!【救援的军人、警察赶来,立马开展救援。许久之后,空中飘起了密密的雨丝,人群的哭喊声渐弱,有些家长似乎是绝望了,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

好心人1(上前拉住阿曼达的父亲):你都挖了这么久,看你的手都挖出血来了。现在雨下大起来了,快休息一下吧!

好心人2(站在一旁):你瞧,还有这么多军人正在挖掘救援,你别累坏了自己,找个地方避避雨,也把手包扎一下呀。

【阿曼达的父亲只是双眼直直地望了一眼好心人,眼底满是希望,点了点头,却又开始埋头挖掘。好心人叹了口气,明白这是一个父亲的爱,便也离开了。】

消防队长(走到父亲身边,制止他的挖掘):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会起火爆炸,为你的安全着想,还请离开这里。这得救援工作我们会竭力进行的,一旦有学生获救,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

父亲(紧紧地抓住消防队长的衣服):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这儿,就是这儿,我的儿子就在下面!我感觉到了的!他在等我啊!

警察(走到父亲身边):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以理解,但这样干很危险,请马上离开现场!很有可能还会有余震再次发生的。

父亲:不,我要救我的儿子!你们快帮帮我啊,快救救他,他就在下面啊!消防队队长和警察:挖掘工作我们会继续的,你这样做是很危险

父亲:不!我要就我的孩子!他就在下面,他在下面等着我呢!【警察递给他一件雨衣,便走开了】

人群(指着阿曼达的父亲):那个可怜的男人,他的儿子还在下面,生死未卜。你看,他的手都挖出血了,还在继续挖。

人群:我的一个孩子已经被挖出来了,只有些皮外伤,感谢上帝!但我另一个孩子也还在下面,上帝一定要保佑他啊!

人群: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大家的孩子都能够安全得救。

【(音乐起)人们摇头叹息着,在军人的疏散下,到了安全地带。只有阿曼达的父亲仍然在废墟上不停地挖掘着。大家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然而,这位父亲头脑一直是清晰的,他的心中也只有一个明白的念头,就是:儿子在等着我!他的双手不断地挖掘着,不断地挖掘着。他坚信,搬走的下一个石块下就有可能出现他的儿子。】 第三幕:父爱创造奇迹 儿子先人后己

【幕起:过去了十二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再没有人会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双手血泥混杂,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粘着血迹。然而,在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阿曼达:爸爸,是你吗?

父亲(双眼闪烁,泪水涌出,大声回应):阿曼达!是爸爸!我的儿子!爸爸来救你了!儿子(声音透露激动、笃信):爸爸,快来救我,我就知道你会来救我的!爸爸!这还有许多我的同学呢!

父亲(激动平复些):好孩子!你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儿子(欢喜):“爸爸,我没有受伤。

父亲:儿子,你那有几个孩子?你的同学们都还好吗?

阿曼达:爸爸,这里还有13个同学,他们和我一样都没有受伤。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所以我们没被砸着……但是,我们的老师为了救我们,被石块砸死了……

父亲:儿子,爸爸对此也很难过。爸爸,现在马上救你出来!同学1(害怕语气):叔叔,快来救我们吧!

同学2:叔叔我又饿又渴又累,叔叔,我好害怕!叔叔!快来救我们!父亲(坚定语气):你们再坚持一会儿,叔叔很快就可以救你们出来了!儿子(期待):恩!爸爸,我和同学都相信你!

父亲(马上向周围大喊):快来人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啊!

军人(跑向父亲,激动地对四周的军人喊):快!再来些人到这!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的!

【军人、警察、消防人员纷纷跑来,帮助挖掘,尽快救出孩子们。经过长时间的挖掘,他们终于开辟出了一个安全的小出口。(感人的音乐起)】

父亲(颤抖着声音):阿曼达,出来吧,我的儿子!

儿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父亲(欣慰、自豪):我的儿子,我勇敢的儿子!爸爸会一直和你在一起的!

第四幕:父子重聚相拥 雨过天晴出虹

【幕起:天空中细密的小雨渐停,整个世界弥漫着氤氲的水汽,孩子也陆续地出来,被家长激动得紧紧拥抱在怀,凶多吉少后的重逢,感人至深。而一旁的救援依旧在进行。终于,阿曼达出来了。】

儿子(满眼热泪):爸爸!爸爸!父亲(热泪盈眶):儿子!我最棒的儿子!儿子(紧紧地抱住父亲):爸爸,我就知道你会一直跟我在一起的!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

爸爸(拍拍儿子的后背):是的!是的!我的阿曼达!你还记得爸爸对你说过的那句话吗?

父亲和儿子(手握着手,相视):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不论发生什么!所有重聚的父子母女(异口同声):我们会和你一直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2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 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 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通过生命奇迹的创造, 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亲情的可贵;通过大地震相同事件不同结果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事情的经过比结局更让人感动。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知识)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4.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多媒体课件和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 (板书:

地震) 师:同学们, 今年我国发生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余震波及全国, 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学生谈论)

2. 师:

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 请看…… (学生观看《震撼世界的七日》视频片断: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一个父亲从下午就开始挖, 只用一双手, 一个人默默地挖, 很快他的双手就流血了。武警来了, 看着他掉光指甲的双手, 他们来帮他挖。父亲呼喊着儿子的名字, 挖了三天三夜, 第三天夜里终于挖到了他的儿子。他忽然笑了, 很温柔地笑了, 他的儿子已经死了而且被压得变了形。父亲把儿子擦干净整理好, 抱着儿子坐了一夜, 偶尔还亲亲儿子。天亮了, 运尸体的车把他的儿子拉走了。最后, 他一个人转身走了。武警战士说, 那个父亲两手食指的第一节骨头都挖断了。)

3. 师问: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4. 揭示课题:

是啊, 地震是多么的残酷, 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 流离失所。1989年, 当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 有一对父子同样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 初步感知

1. 自由读文, 要求:

(1) 自由读文, 借助字典,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明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在小组内交流。

(4)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 学生自由读文, 交流学习收获。

(教学意图:读通全文, 夯实字词;走进课文, 初步感受父爱。)

三、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 小组内交流探究, 提出问题。

2. 全班交流, 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 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

(2)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 帮助教师把握学情。)

四、深入情境, 品读感悟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师生交流, 重点感悟使自己深受感动的描写。

(1) “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 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 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 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 他感到极度痛心。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 评议, 齐读。)

(3)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句话中, 你感悟到了什么?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请大家讨论后练读。 (个人读, 评议, 齐读。)

……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句, 与文本对话,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五、总结全文, 感受感动

1. 师问: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 学习后, 你有什么感受?

2. 师引:

在汶川大地震中, 坚持到最后的父亲虽然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儿子的爱难道不让人感动吗?本篇课文, 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让学生感受事情的过程比结果更感动, 感动于这位父亲伟大的父爱、坚定的信念, 感动于他超乎常人的坚强。)

3. 师小结:

爱, 使人坚强和勇敢;爱, 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 更会创造生命的奇迹。今天, 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同时, 父亲也用爱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我们最受感动的不仅仅在于结果的完美, 而且在于父亲那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的信念和对孩子深深的爱。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 通过事件结果的对比, 让学生升华情感, 获得深度感悟。)

教学评析

一、创设情境, 深度感悟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动。课文不长, 即使没有教师的精心引领, 学生也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读懂, 被“这位父亲”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所感动。然而这样的接近于奇迹的结局毕竟太具有偶然性了。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 假如这位父亲不顾其他人和警察的劝阻, 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后, 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甚至在余震中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学生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所以要让学生思考:感动, 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 还是为事情的过程感动。所以我先入为主, 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看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 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深度感悟。

二、抓住情感, 读中体验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3

地点: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学校里

人物:父亲,三十多岁

阿曼达——儿子,七岁

好心人、救火队长、警察

[画外音]1989年的一天,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30多万人受灾。一个年轻父亲安顿好妻子后,就冲向学校找儿子。来到学校,只见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一片废墟。

[幕启]

父亲(绝望地哭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好心人(拉住他,善意地):先生,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父亲(恳切地):谁愿意帮助我?

救火队长(挡住他):这样太危险了,随时都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吧!

父亲(执著地):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警察(诚挚地) :你现在很难过,我能理解,可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请你马上回家吧!

父亲(执拗地):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他无休止地挖着,没人阻止他,没人能阻止住他。他浑身是灰,浑身是伤。当他挖到第38个小时时,奇迹发生了,他听到了儿子的声音)

阿曼达(微弱地):爸爸,是你吗?

父亲(惊喜地,大声)  :阿曼达,我的儿子!

阿曼达(兴奋地):爸爸,真的是你吗?

父亲(大声地):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阿曼达(自豪地):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父亲(关切地):你们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阿曼达: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地):快来人哪!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帮忙!

(人们纷纷赶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出口被开辟出来了)

父亲(颤抖地):出来吧!阿曼达。

阿曼达(坚决地)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父亲(把最后出来的儿子搂在怀里,幸福地):儿子,你做得对!

[幕落]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篇4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我感触极深,深深的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许多孩子埋在废墟中,还没有被救出来,阿曼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亲赶到学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整整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学。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又何尝不是受到父母关爱呢?

从我记事起,因为工作原因,爸爸很少陪伴在我的身边。爸爸在我心中影响不是很强烈,妈妈成了我生活的支柱。“爸爸”这个词在我这是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代名词。可能因为我们不能经常在一起,每次回来爸爸对我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我以为这就是爸爸对我的爱。可是那一次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父爱的另一面。

那一次,我正在骑自行车。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群大姐姐,我立刻紧张起来,小心翼翼的骑着,没过多久,大姐姐走到我的面前,我睁大双眼,脚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终于,我克服了一道坎,从旁边骑过去了。爸爸对我竖起大拇指,我立刻开始飘飘然起来„„“啊!”我大叫起来。原来在我飘飘然的时候,不小心直冲下坡,因为没刹住车,所以,摔了个“狗啃泥”,爸爸听到我的大叫,立刻赶了过来,看看我的脸,“哎呀!嘴巴破啦!”,看看我的身上“不好!肩膀、膝盖都破啦!”我哇哇大哭,爸爸立刻把我抱起来,冲到医院,急忙说道:“医生,医生!我女儿摔跤了,快看看!”这时,我抬起头,用泪眼朦胧的神情看着爸爸。爸爸脸色铁青,一点笑容都没有,医生赶紧赶来。为我擦洗伤口,回到家,我不能弯腿走路,不然伤口开裂,又要复发。于是,爸爸每天把我背上背下,还要背我去换药。我突然觉得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来我在爸爸的心里是如此的重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5

一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告诉学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3.通过对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六要素,写法的了解,让同学们会写记叙文。

二丶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具体描写中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爱。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丶语言丶动作丶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2008年带给我们了许多欢乐和阳光,然而,谁也不想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了中国大地,造成了上万人伤亡,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但也有不少的幸运儿,凭着爱和坚定的信念,逃离了死神的魔掌!今天,让我们沿着信念的脚步,去认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对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子!

(二)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题解:

作者:马克-汉林

美国

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二十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2百万人演讲了4千次。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

(三)重点生字词

màn

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遇难)

(四)文章赏析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丶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时间:1989年。

(三)地点:美国洛杉矶。

(四)事情:在美国的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地震中,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定能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4位同学的事情。

(五)事件的起因:发生地震

(六)经过:父亲来到学校

解救儿子

(七)结果:救出儿子和14位同学

幸福相拥

(八)1.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提问交流

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2.师: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是通过语言描写父亲的,找出来,请同学朗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提问哪些人劝,怎么劝?

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4.感受父亲三句相同的话中的不同.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且最后两句话还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 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提问学生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小结朗读: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让我们带着体会,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5.师:假如大家是阿曼达的父亲,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多找几生答,学生谈到父亲的一句承诺)

师:提问时什么是什么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板书)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跟老师一起来读下这几句话。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谁愿意帮助我?)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6.师:就是透过父亲的语言描写——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了不起的父亲。

7.师:同学们再找一找通过动作描写父亲的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8.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掏、搬、刨、扔……)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预设: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生: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

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

师:一个“挖”的动作,(板书:动作)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它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9.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预设: 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九)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儿子。1.师: 师: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

师:儿子的哪些语段感动了你?为什么说儿子是了不起的儿子呢。说一说。

预设:生:阿曼达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生:我觉得儿子对爸爸的信任,相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这让我感动

2.师: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啊,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力量让他在废墟地下顽强的和同学一起度过了这三十八小时? 引导读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对,就是因为这句普通的话语,让儿子顽强的鼓励同学一起度过了难关,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师:现在你们认为这对父子师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生:是

总结文章特点:

(一)紧紧围绕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来展开.(二)文章是记叙文(记叙文特点:生动,形象,具体)

(三)记叙文 表达方式: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绘)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顺序(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五)描写方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和心理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

课后作业: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试着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一丶题解

作者:马克-汉林

美国

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二十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2百万人演讲了4千次。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

二 重点生字词

jī xī

màn

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遇难)

三 文章赏析

(一)提问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丶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提问同学交代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时间:1989年。

(三)地点:美国洛杉矶。

(四)事情:在美国的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地震中,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定能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4位同学的事情。

(五)事件的起因:发生地震

(六)经过:父亲来到学校

解救儿子

(七)结果:救出儿子和14位同学 幸福相拥

(八)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了不起的父亲

了不起的儿子

语言描写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动作描写:挖

四丶总结:

这是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五丶文章特色:

(一)紧紧围绕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来展开.(二)记叙文

(三)记叙文 表达方式:1.叙述2.描写3.说明4.抒情5.议论: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6

品读该文我们不难发现, 父亲的形象聚焦在三个场景的描写中:面对废墟, 坚定站立;不顾劝阻, 坚持挖掘;夜以继日, 伤痕累累。透过三个场景, 我们看到了一位既了不起又伟大的父亲。但对学生而言,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如何才能让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 透过语言文字触摸到一个有温度的、立体的、鲜活的父亲形象呢?

一“跪”一“站”中, 品父亲的坚强

【场景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解读】聚焦细节, 父亲绝望地“跪”和坚定地“站”,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什么力量让父亲从绝望的“跪”中坚强地“站”了起来?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庄严的承诺。一“站”一“跪”中, 一个恪守诺言、说到做到的父亲形象鲜活起来了。

一问一答中, 品父亲的坚定

【场景二】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解读】在其他父母看到这片废墟绝望地离开时, 父亲却一直在挖掘。好心人拉住他, 消防队长挡住他, 警察劝他, 他都没有离开, 只是眼直直地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眼神里, 透出来的是期望, 是孤独, 是无助, 但更是坚毅。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有力地支撑着他:“儿子在等着我!”“直直的”眼神, 加上“一个念头”, 透过一问一答, 让我们看到一个信念坚定、决不放弃的父亲形象。

一分一秒中, 品父亲的坚韧

【场景三】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 是你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7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

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犹如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犹如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研讨学习填写读书报告单。

2.以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想象一下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可能克服哪些困难?让学生用“不论……总……”说句话。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引导学生抓住父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课件出示问题一):让学生发现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师相机配乐导读带叹号的句子。

(课件出示问题二):你能为本文重新拟一个题目吗?

三、拓展文本,加深体验

师配乐朗诵《伟大的名字叫父亲》(课件出示),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曾做过的饱含浓浓的父爱的小事,并把它珍藏在日记里。

四、总结

爱是一曲不老的歌,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与子 了不起 语言

不论发生什么 动作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神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8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同学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 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同学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同学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严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①自由读文,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知本课地生字和新词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检查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3位同学的事情)

3,提问学生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学生可能答出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首先提问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有关父亲的句子并谈一下体会,学生可能会找出: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以上是父亲的了不起,那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后画出,学生可能会找出: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2.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9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师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第17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这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把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下来,想象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

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怎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可是父亲说三句话的心情一样吗?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练读这几句话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地挖掘?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

2、配乐出示5·12地震时表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划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抓住主线,引深感悟。这对父亲和儿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课文中哪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写方法上的见解。)

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画面,想象画面内容,用上今天所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了不起父亲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本剧 篇10

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浅谈一下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和感知人文的开始,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运用新理念,有计划推进人文教学,从而弘扬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里且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来作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终于救出了儿子。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字“爱”!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在明白了本文弘扬的人类独有的“爱”这一核心价值观后,我们再来分析本文的结构,从结构的分析中来培养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文章的结构是:在地震后,父亲努力地寻找儿子——父亲终于发现了儿子——父子终于相聚。透过文章讲述的故事,我们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一个“冲”字,这个动词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正所谓“父爱如山”,父亲的爱虽然没有母爱的细腻和贴切,但是,他往往能给人一种坚毅,一种顽强的踏实的依靠。母爱占有半边天,剩下的一半自然就是来自大山一样坚定的父亲的爱!

然后,故事中,父亲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见自己爱的人撒手而去。这一声凄厉的哭喊,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其三,“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前些年上映的美国灾难片《后天》,影片中男主角山姆的父亲是科学家,山姆跟他爸爸在格陵兰进行科学考察的时候,爸爸言传身教,告诉他许多关于灾难中生存的知识。当灾难来临,孩子想起爸爸的话,成功的带领一群人绝地逢生。跟《地震中的父与子》描述的一样,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时的父亲被一种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坚信儿子没有死,他要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足以见得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和无私。很多父母看到废墟后痛苦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为了儿子,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似乎在父亲和儿子之间有着一个约定,孩子在等着爸爸……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直在等待着他到来的儿子。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这一句话充分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文章中的感情非常的细腻,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十分成功。在文章的结尾,我没看到,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通过儿子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光辉,而毫不矫揉造作和刻意粉饰。

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 篇11

阿曼达说:“爸爸,在废墟中,我和同学们注意休息,保存体力,同学们有的很惊慌,生怕自己会死亡。我告诉同学们:‘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到时也会救大家。因为他说过,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和我在一起。’大家就有了信心。夜晚冷了,大家就围在一起过夜。爸爸,您是怎样挖掘到我的呢?”

“我呀,一开始挖掘的时候,还有人不停地劝阻我,都说没希望。可我还是继续挖。我搬开一块块石头,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劝阻。我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最终过了38小时,我终于找到了你,听到了你的声音。”爸爸说。

“那您没怎么样吧,身体受伤没有?”儿子关心问,“对了,母亲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去见她吧。”

“我的身体没受伤,母亲已经被我安顿好了,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我们一起去见妈妈吧。”爸爸高兴地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 篇12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了受伤的妻子,立刻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到:“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了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挖了起来。

在他清理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学生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一看到这片废墟,他们便痛哭并且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其中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到:“太晚了,他们没有希望了。’这么做已经没有意义了,回家去吧。冷静些你要相信现实呀!。”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你们谁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继续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先生这里“太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起火爆炸,请你赶快离开。”

这位父亲说到:“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先生“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我能理解,但这样干,很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爸爸!我就知道。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就是又饿又渴又害怕,现在好了。”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范文模版) 篇13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交流:课前课件出示温情图片(父爱图)师深情: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预设:生1:我感受到了父子情深。生2:我感受到了父爱很伟大。)师:多聪明的孩子。好了,现在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

2、导入课题:

师:回忆一下刚才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再看大屏幕。(播放地震视频)师:看了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交谈)师:说的很好。那么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由读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汇报)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1、质疑问难:师:想一想,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师板书(父

子)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生勾画)你们谁先来?把你们的收获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汇报)(预设1生:)

(1)、我解决的是父亲为什么了不起。师: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2)生读: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3)、生继续说:因为他从眼前的一片漆黑转到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师:哦,你关注到了父亲感情的变化。来,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再读一次。

(4)、好,同学们,此时此刻,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曼达正被废墟压在下面,作为父亲的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交流)是啊,此时的他有着撕心裂肺的痛,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带着这样的痛来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预设2:

1、是什么让这个过度悲伤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师:这句有声的承诺,读得斩钉截铁一些(生再齐读)。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父亲由痛苦无助转而向废墟坚定地走去。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的了不起?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师: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又体会到什么呢?(生)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说明呢?

2、角色朗读:他挖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难道就没人来劝劝他吗?师: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些好心曾经来劝阻过他、阻挡过他?(汇报)(当他挖了8小时消防队长劝他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2(这位父亲急切问):你是来帮我的吗?(当他挖了12小时)生3:警察说“你很难过,这我们理解。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生2(这位父亲崩溃问):你是来帮我的吗?

(当他挖了36小时)生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师示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生再读。

师:大家都在劝他,可是他没有听大家的劝阻,他依然没有停止挖掘,因为支撑他的还是那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四)情动词法,补白入手。

1、请学生闭眼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他的伤可能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生汇报,完成老师准备的写话练习。

2、作品展示

(生自读作品)

师总结正像你们所说的,即使遇到千难万险他的心中一直都想着自己曾经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一句承诺给了父亲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句承诺有让儿子在危机时刻做了怎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可能让他面临怎样的危险?

(生汇报)“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对彼此的深深信任,凭着永不言败的执著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四)课外拓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品读并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映衬,融入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咀嚼和体悟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和父亲对儿子的爱。(重点)

2)让学生明白这位父亲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候不顾一切的要找遇难的孩子的这种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父爱。(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3.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采用复习导入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品读体悟,感受父爱。

首先让大家找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此环节简单的带过。其次找出表现父亲了不得句子。重点抓住第十二自然段一二句话讲解,体现父亲的了不起,并追究其了不起的原因(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是和你在一起。)感受父亲的伟大。

(三)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上一篇:经济性裁员备案下一篇: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