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24-07-16

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13篇)

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

屠传煜 柳营路小学 2015.10 第十五课: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区、仙、尽、管、猴、逼、峰、照”8个生字;认识部首“山”字旁;能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峰”。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闻名中外”、“逼真”、“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4、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2、正确朗读课文,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欣赏“黄山风景图片”,初步感受黄山美景。板书:黄山。

2、听记句子,练习说话,初步了解黄山。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位于哪里呢?听老师读句子,边听边记: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2)学生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区”。(3)齐读句子。

3、说话练习。

(1)理解词语:闻名中外(说说闻名中外的近义词)。

(2)说话练习:现在请你用上“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这3个词语说一句话,你能有几种说法? 媒体随机出示:(预设)

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我国安徽省南部有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4、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板书:奇石(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呢?打开书本,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奇石的名字圈出来。

2、学生交流。

(1)课文写到了哪些奇石?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奇石?(随机板书)

3、集中识字。

(1)学习生字“仙”。

(2)学习生字“猴”(注意中间部分的书写)。(3)多音字正音:奔、都。

三、研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之处:

(一)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仙桃石”的奇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仙桃石”外形的句子。媒体出示:“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它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学生交流,出示图片。(2)齐读句子。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叫它桃子石呢?

3、出示图片,动手比一比,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媒体出示: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做动作,谈感受。(2)指导朗读。

(3)学习词语:尽管(正音)

4、师生合作朗读第2节。

(二)学习课文第3节,了解“猴子观海”的奇特:

1、理解:“猴子观海”的“海”指什么?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猴子观海”的逼真。

3、那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出示:你瞧,石猴的两只胳膊抱着大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陡峭的山峰上,仿佛在观看翻滚的云海。

(1)学习生字:峰(学习“山字旁”,指导书写)。(2)朗读指导,注意停顿。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形象逼真。(4)学习生字“逼”。

4、朗读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4节,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的奇特:

1、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是同一组石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

2、读读第4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分句学习第4节。(1)学习第2句。

出示: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学习生字:照。指导朗读。(2)学习第3句。

出示: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教师引读。学习第1句。

教师小结:同一组石头,从不同角度竟然发生了变化,难怪作者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齐读。

四、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1、填空练习。(1)正确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有趣、金光闪闪、啼叫、云海、奇特、桃子。(2)记一记这些词语的书写。(3)完成书后填空。

媒体出示:黄山上有许多形状()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的名字。“仙桃石”像(),“猴子观海”中的石猴仿佛在观看翻滚的(),“金鸡叫天都”像一只()的公鸡,对着天都峰()。集体交流。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词语:闻名中外 仙桃 似乎 尽管 逼真 山峰 翻滚 金光闪闪。

2、正确朗读课文1-4节。

3、选择合适的词语放进括号里,连起来读一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 陡峭()的名字 翻滚()的山峰 金光闪闪()的云海 有趣()的公鸡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类的文章,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不少奇特石头,从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在教授这篇课文中,教师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开始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共性,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把《黄山奇石》的第一小节和《鸟岛》的第一小节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两篇课文在第一小节都介绍了“黄山和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两者闻名中外的原因,不同之处就在于,“鸟岛”从“鸟”字中就可以感受到,“鸟岛”必定是以“鸟”闻名中外,而黄山则是因山上的奇石闻名中外。这两篇课文的共性,也是与其他写景类文章的共性,在第一小节都会介绍所要描写景物的所在地理位置,这在今后高年级的课文中都会有所体现。

再此,觉得在学习了第一小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下面会写什么,从而引出下文肯定会写黄山上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寻找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奇石时,学生的寻找出现了偏差,主要是围绕“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上,学生会认为这是两块不同的石头,其实不然,只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文,如果仔细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两者其实为一。这里,教师也不慌不忙,让学生自己阅读第四小节,寻找答案,而经过阅读,学生也发现了两者其实是一块石头。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学习,多读、多思,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找到答案。

在具体学习三块石头时,教师的侧重点也不同,“仙桃石”的重点是位置,“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姿态。“仙桃石”在教授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奇特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一小块”,并与“巨石”相联系,从而感受“仙桃石”虽大,但是与下面山石只有一小块相连,这就是仙桃石的奇特之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抓住了姿态,更侧重与人们的想象。

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2

设计理念:

课文聚集奇石, 教学先绕开“奇”字, 从“趣”处着手, 紧扣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这就是有趣的……”、“……就更有趣了”等关键语句, 让学生在读书、赏图、识字、写话中感触奇石的趣, 探究奇石的趣, 创造奇石的趣, 而后由“趣”悟“奇”, “趣”中赏“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目标:

1.会认“区、仙”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知黄山奇石有趣, 作者写得也有趣。从而让学生向往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 面对奇山异石有表达的兴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石子导课, 趣味横生

1. 教师用投影出示几块形状较特别的小石子或鹅卵石的影子,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东西的影子, 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鼓励学生仔细地看, 大胆地猜, 完整地说。

2. 根据学生的联想、猜测, 随机学习生字词:形状

教师用以下几句话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

(1) 这些小石子的形状一样吗? (这些小石子的形状不一样。)

(2) 这些小石子的形状像什么?说出你的感觉。 (这个小石子的形状像……我觉得这些小石子的形状好玩、有趣、奇特……)

3. 教师结合地图简介黄山。揭示课题, 板书并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既要有语文味, 也要有趣味, 用小石头导入新课, 不落俗套, 和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为学生学习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学生在这一环节须仔细地观察, 大胆地猜想, 积极地表达, 这正是孩子们学好语文必备的基本功。)

二、初读课文, 文通字顺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可在书页下方找拼音进行拼读, 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2. 教师巡视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读熟。

教师指导:胳膊中的“膊”念轻声, 脖子中的“子”也念轻声, 天都峰中的“都”是多音字。

4. 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悟, “趣”中见“奇”

1. 出示句子: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

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些有趣的石头吗?读读课文, 把它们的名称画下来。

2. 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怪石的名称, 同时认读: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3. 变序出示文中3幅插图, 让学生结合课文辨认, 读出相应段落。

(设计意图:读书找出怪石的名称, 这是和黄山奇石的初步相遇;认读怪石的名称, 已经是一次认识强化;辨认插图, 印象则更加深刻。如此多次亲近, 学生对“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一句有了丰富的体验, “趣”渐渐感觉到, “奇”也初现端倪。)

4. 学习第1自然段中“闻名中外”、“尤其”等生字新词。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驰名中外、名扬四海、世界闻名等。)

“尤其”笔画较少, 书写要舒展, 横画要平直。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书写。

找近义词:尤其———特别

补充句子:我喜欢吃水果, 尤其喜欢吃___________。

我喜欢小动物, 尤其喜欢_____。

尤其……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教师将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上, 符合低年级学段特点, “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教学扎实有效, 特别是用“尤其”造句, 教学有扶有放, 学生从补充句子到独立造句, 有仿有创, 学习逐步进入“跳一跳, 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四、精读感悟, 趣味盎然

黄山的石头很多, 你最喜欢哪一块?它哪些地方最有趣呢?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再和同桌交流。

(根据学情交流第2~5自然段, 顺序不定。)

1. 第2自然段教学要点。

(1) 学习生字“它”。

汉字丰富有趣, 一个tā音, 有“他、她、它”三个字, 其中的“它”指人以外的事物。在文中, 这个“它”指的是什么呢?

教学“它”字的书写要领:笔画较少, 上下重心要对齐, 要写得舒展。

(2) 引导看图, 读文赏图。

(3) “仙桃石”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引导学生关注“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上”等词语, 体会“仙桃石”名称的由来及趣味。

(设计意图:随课文学习生字“它”, 既学会了生字, 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 一举三得。聚集“仙”字, 探究石头的奇特, 名称的有趣可谓“奇”中有“趣”, “趣”中显“奇”。)

2. 第3自然段教学设想。

出示句子: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 引导看图, 图文结合理解该段描写。

(2) 让学生个性演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直观感受石头外形有趣。

(3) 多种形式读书, 体会“猴子观海”的“趣”和作者表达的生动、准确。

3. 第4自然段教学要点。

出示句子:“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1) 图文结合, 想象“仙人指路”。

(2) 学生演示“仙人指路”的样子, 直观感受石头外形独特。

(3) 多种形式读书, 读中体会“仙人指路”的“奇”和“趣”。

(4) 学习生字“站”。书写要领:左右对称, “立”最后一笔改成提。

4. 第5自然段教学要点。

(1) 石头怎么就变成雄鸡了呢?引导学生关注石头的样子和时间、天气 (早晨、晴天, 太阳升起) 有关, 扣住“金光闪闪” (旭日映照) , 理解“金鸡叫天都”———黄山名景。

(2) 学习生字“巨”。重点指导笔顺。

(设计意图:第2~5四个自然段结构并列, 写法相似,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 依据学情变序学习这四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均从趣处着眼, 力求“趣”中见“奇”, “奇”中悟“趣”。生字“巨”、“站”教学扎扎实实, 遵循了“低年级写字教学要放在课堂内进行, 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规律。)

五、个性表达, 趣味无穷

1. 读名称, 发现名称有趣。

奇石名称中有仙桃, 有仙人, 充满了神话气息, 有猴子, 有金鸡, 有天狗, 有狮子, 充满了童趣。

2. 读词串, 注意描写动作的词, 发现形状有趣。

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充满了灵性, 有的会飞, 有的会站。 (老师随机给动词加上着重号。)

3. 多媒体出示黄山奇石多幅照片, 鼓励学生从无生命的石头往有生命有趣味的东西上想, 从静止不动的山石往会动、会听的人或动物上想, 创造有趣的名称。 (如:小猫钓鱼等。)

4. 画一画, 演一演。

在你的心中,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们又会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呢?发挥想象, 画一画或 (做做动作) 演一演吧!

5. 说一说, 写一写。

学生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几块奇石中挑一块写一写它的样子, 也可以写刚才出示的其他石头。

(设计意图:或许二年级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动词, 什么是拟人, 但教师可以在其中有所“预谋”。读名称, 读词串以及不经意间提问:“它们又会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呢?”均是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黄山的石头不像石头, 有趣;把石头不当石头写, 更有趣, 读中悟到趣, 写中创造趣, 黄山奇石的妙处尽现光彩。)

六、集中复现, 趣味识字

1. 出示“会认”生字, 可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进行复习。如:

(1) 大口咬小口, 互相吃一口。 (巨)

(2) 一个人, 在山边。 (仙)

(3) 横山上面三棵草。 (当)

2. 出示“会写”生字, 先复习随文识字中写过的生字:尤、其、它、站, 再强调这4个字的书写要领及“巨”字的笔顺。让学生根据旧知自主学习新知:区、安、块的书写要领。

区:半包圈结构, 先里边后外边。

安: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

块:左右结构, 土字旁最后一横改成提, 左窄右宽。

学生练习描红, 再临写。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篇3

所以,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首批使用新教材的英语老师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自己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转变旧意识,找准新角色,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師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以“研究”学生为重心。作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形成教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English” ,而且应是 “ 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就必须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做到“精讲”“多练”。“精”即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方法要“优”,语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练”是联系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联系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自教授新教材以来,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探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旧教法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学,老师累,学生更是缺少了独自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收效甚微。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近年来,英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任务型学习活动Task-based learning的核心就在learning这个字上。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做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一般没有难易之分,一般句型要求学生先上口,达到会说,听的目标后,老师再进行纠正,然后才要求能写。而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一语言,对教材进行梳理,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与学相互成长。

如何在课堂外设计好任务型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刚刚起步,一切都有待于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于中国教育国情的路来,仍然是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也面临了很多困难。词汇量过大,初一课本有的一课单词超过20个,让学生在记单词方便很是棘手,而且单词要天天记,课课记,不敢稍有疏忽。这就给老师检查单词制造了一些困难,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能检查到的同学也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同学存在侥幸心理,而容易放弃记新词汇。通过多次尝试,我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这样不仅仅是方便了记词汇而且也掌握了句型和习惯用语的运用。还方便了老师的检查。

我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说:UNIT 3 , 我在讲解 in front of, in the front of 两个短语的区别时候,我有意举例,让学生细微的观察,鉴别他们的用法区别而得出结论,然后发动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make sentences ,加以巩固所学难点。我个人认为与其老师多讲,不如让学生来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一节课的2/3时间留给学生去操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发现错误,并潜移默化的改正错误,不失是一个好方法。新教材中许多新的语法,知识点,短语,句型等,我都采取了发动大家动脑筋,讨论,总结而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让他们大量的举例,造句。这样不仅仅是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学生开展活动方面,因为班大人多,我采取了group work和team work 方式。四人一小组,并选一小组长负责其他三个人的背诵和讨论问题情况,这样做到了人人参与,个个过关。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4

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运用小表格通过对第二自然段描写“仙桃石”特点的动词的教授,让他们自己找到剩下每种奇石的特点,体会奇石的奇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把思考也留给他们。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让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总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有两个明显的字音错误;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应该着重强调;在让孩子们模仿奇石样子的时候比较仓促,不具体;在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的问题时解释的不够严谨清晰;同时最后的练习说话环节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参与的学生只有一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时间的把控上面还需要提高。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5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像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我曾经去过黄山,对那里的景色非常的了解,首先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小朋友们黄山的美、奇。并通过原先我在黄山拍的照片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跟着我的照片粗粗地领略了黄山的美。我这样的做意图是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因为学生现在属于好奇期,尤其是对老师的好奇程度比较大,所以通过看我的照片让学生进入到这篇文章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

不过,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么难的文章,在读时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我就运用了小组比赛这一招,看哪组找得生字多,并且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就奖励一个小苹果。学生的积极心就被提高起来了,一下子就来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生字,攻克了一个难点。

以上是我比较好的方面,可是我也存在了点不足。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7

1. (播放录像)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的美景。(板书:黄山)黄山可是“天下第一奇山”,哪个字突出了黄山的特点?(“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妙、神奇)

2. 黄山可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看“誉”字由哪两个字组成?(“兴”和“言”)对啊,“誉”就是高兴地说,去夸赞,有称赞、赞美的意思。谁来再赞美赞美?

3. (引读)黄山的“奇”就奇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钟”专注、集中;一,“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 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1. 作者为何单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它究竟“奇”在哪里?翻开课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你感受到“奇”了吗?找出一句给大家读一读。你觉得“奇”在哪里?(位置、形态、精神)

三、 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 让我们一起前往黄山最好的观松处,在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看看吧。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四人小组合作读读第2自然段,想想如何分工读更合理。

2. (出图)考考你们,你能否用慧眼分辨出谁是谁?对照课文,仔细观察。

3. 让我们再去看看玉屏楼前迎接我们的第一棵松。这棵迎客松有什么特点?(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一丛枝干斜伸)

4. 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比划比划,此时这棵迎客松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

5.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可是,据资料称,这棵苍劲有力迎客松已经有1300多岁了,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千年松曾经历过哪些磨难呢?(骄阳把松树烤干,凛冽的寒风要把松树吹倒,厚厚的积雪压在迎客松的身上,电闪雷鸣、山洪暴发)看来这棵黄山松真是饱经风霜,可它仍然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6. 看到这样一棵令人称奇的松,你想对它说什么?(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7. 读陪客松。这两棵松虽然很像,但作者用词不同,去发现细微差别,找一找哪棵松更贴近作者的描绘。

8. “绿色的巨人”说明这棵松怎么样?(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9. 它好像陪伴我们观景,给我们做讲解呢!指导朗读。

10. 读送客松。向山下伸出“手臂”,挥手告别,欢迎游人下次再来。

11. 盆景是园丁精心制作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12. 迎客松,枝干遒劲,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2段自然)

13. 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图片)指名读第3自然段。

14. 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给它起一个名字,试着用两三句话描绘它的姿态。(双子松、伞松、蘑菇松、飞天松、卧龙松、探海松、父子松)

15. 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3自然段)

四、 总结全文,作业拓展

1.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2. 用你手中的画笔绘出你最喜欢的黄山奇松的样子,并向好朋友介绍介绍。

2. 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的介绍,他们暑假带你黄山游玩呢!

3. 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乔艳芳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8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9

从字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有造字规律的,只可惜我们都不是字源学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识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见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合理的字理解词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学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像学生渗透“月”字旁的意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识字解词方法。中间有个小疏忽,忘了讲“脖”的右边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学生对一个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帮助,我的口头句式虽然给了他们模仿的空间,但是他们还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来连词成句。如果我出示‘黄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这样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一下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学习的果子。

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由于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更细致地说,我现在还不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识字、说话、阅读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课堂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课后教学反思

★ 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

★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说课稿

★ 黄山奇石导游词

★ 黄山奇石课件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1

自主识字仍旧是我们目前的教学重点,在字词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进行自学,让他们用各自的好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有的用猜字谜等方法以熟字带生字,既形象又便于记忆。在教“昂、朝、抢”时我用做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字的含义。教学“陡峭”时用图片来帮助理解,效果较好。

在教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而是随机地以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段落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讲讲喜欢的理由,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来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奇石的奇妙之处。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2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

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3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上一篇:会销的流程下一篇:华一居委优秀就业援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