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2024-06-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共8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篇1

[提要]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要求,财政部在2012年11月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而各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参差不齐,存在一定问题。本文试图解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实施范围、目标和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5日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我国政府在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其内部控制工作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机制设计还是监督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十八大后,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全国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正式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目的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一、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组织用以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计划、方法与程序,并作为组织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舞弊、浪费、滥用权力和管理低效的重要方式。刘永泽(2013)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领导负责,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监督检查的内容都是财政资金的审批运用,忽视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建设。而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有些单位没有,有些单位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

2、对风险的认识评估不足。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科学考量过程,事业单位主要收受财政拨款,对于市场风险没有较高的敏感性。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比较普遍,值得重视。

3、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措施不合理。除了在思想观念上的滞后之外,在具体管理措施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差强人意,我国的事业单位岗位大多试行编制的限制,一人多岗或岗位兼并的现象较常见。试想事业单位的决策人、经办人与审核人没有分离制约将给贪污腐败行为滋生提供了土壤。其次,预算控制比较薄弱,缺乏科学严谨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手续。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对于财产保护制度做的不到位,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档案建设与管理,也没有按时进行资产检查,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机构形式,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方面不同于一般企业。一般以领导的意志为主,基层管理人员参与重大决策和管理的机会较少。而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只要依据行政手段就可以,这种陈旧和有失偏颇的思想观念也是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一大阻碍;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很多时候设置在财务部门,很难发挥对本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作用。

三、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

1、主体。即“由谁控制”的问题。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企业内部人员,具有全员性特征。内部控制的主体与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从人员控制的角度看,企业中每一个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又可能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看,内部控制是一种制衡机制。

2、客体。即“控制什么”的问题。内部控制客体应该界定为包括法律法规、公共权力、业务标准和行为准则的一系列内容。内部控制包括资金安全控制、资产安全控制、信息可靠性控制,也包括投融资控制、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生产业务控制、人员控制等。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来考虑,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因此内部控制客体范围应定位于对单位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与合同管理等。

四、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即控制主体通过针对客体的内部控制设计、建设和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2)保证资产安全完整;(3)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章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主要特点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替代了发展战略。王光远(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防范舞弊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掌握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更应该关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不能片面追求业务发展规划的政绩考核,内部控制目标设计应充分意识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意义,将廉政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的制衡原理,发挥流程控制作用,建立由事先防治和事后惩治构成的反腐倡廉机制。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不是经营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不同于企业仅关注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保证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其业务活动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而不是经营效益最大化。

六、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层人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内控的重点要从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向单位整体活动层面倾斜。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安排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同时强化财务预算和计划的制定执行,加强单位资金资产管理。还应提高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应对不断的发展变革。

3、加强内部审计职能的作用。首先,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其次,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增加突击审计的不可预测性,防止徇私舞弊、渎职贪污等行为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分析。其一, 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合理优化组织体系结构、加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奠定基础;其二, 行政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在运行过程中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财会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评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其三, 监管体系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之一, 在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中, 要求构建专业化的监管团队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实时监管, 监管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确保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其四, 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 而统筹协调优势的发挥需要建立在高效流通的信息环境基础上, 因此, 专业化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五, 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目标最终是通过各项控制活动而达成的, 通过合理预算控制、经济活动内部审批控制、工作流程控制、信息化系统控制等控制活动可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高效地执行。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一, 制约性原则。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预算控制过程中, 要确保资金在横向或纵向上分配给具有制约关系的两个部门, 在相互监管中确保行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其二, 统筹协调原则。在内部控制过程中, 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人员要相互沟通, 协调管理, 确保各项控制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另外,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审批程序, 避免内部过度消耗现象的发生;其三, 多元化控制原则。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刚性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多元化控制体系, 及时根据外界信息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微调, 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性。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困境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念较差。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不可忽视的统筹管理作用。同时,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理念比较落后, 部分领导甚至将财务控制、财务监管等同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内部控制理论掌握不到位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 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标准,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参考范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结合自身运行特点制定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以常规的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力明显不足。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财务会计、协调管理、资源分配、控制活动等各个方面, 因此, 内部控制建设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但目前我国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会计团队, 内部控制建设的人才软实力明显不足。另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 与之相适应, 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信息化、自动化内部控制平台建设资金普遍缺乏。综合型内部控制建设人员的缺乏、内部控制建设资金投入的明显不足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力较差。

(3) 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监管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系统化的监管体系, 内部监管、外部监管明显不到位, 不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保障。一方面,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独立性的内部审计团队, 内部审计团队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财务部门的领导, 对其他同级部门进行审计时往往处于尴尬地位, 内部审计很难反映真实的内部控制情况;另一方面,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都仅限于经济项目的审核、现金流量管理方面, 外界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监管力度不大。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索

(1) 规范内部控制建设标准, 加深内部控制建设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素养的提升, 在单位内部创设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同时, 我国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标准, 指导下级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另外,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务管理部门经理的专业素养、理念意识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培训力度, 适当将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领导管理水平审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主动意识,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2) 加大资金投入, 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定期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培训活动, 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应该给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设定专业化的培训内容, 为内部控制建设储备力量。另外,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改进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政策激发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激情。最后,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内部控制硬件环境的改善, 在合理预算的基础上严格审核硬件配备项目, 确保硬件条件符合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 提升内部控制建设的效益成本比值。

(3) 确保内部监管体系的独立地位, 扩大外部监管的监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置独立性的、直接服务于国家审计委员会的内部监管部门, 结合内部监管的需求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能以及工作责任, 确保各项内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另外, 监管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监管理念, 主动学习最新的监管手段, 注重监管技术的创新。国家财政部门应该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网,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管, 同时要加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惩处力度, 内、外监管体系相辅相成, 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田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2) .

[2] .张小燕.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30)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篇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在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而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其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固然非常重要。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作用是管理、协调社会公共事务,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我们应该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改进、完善,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严格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组织核算程序规范而又高效,并能合理安排各项事业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财务管理工作又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行政事业单位在许多方面与企业有所不同,例如在收入来源方面,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其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很多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预算的拨款;在会计核算方面,大部分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而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并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获得税后利润,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坚决不能生搬硬套企业内控的建设。而内部控制的建设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加强规范层面,更应注重效率和人性化。

1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规范的出台为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改善一个单位的内部管理效率,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使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加合理。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主要集中在财务部、审计部等部门,其执行有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相互牵制的状态;预算指标能充分下达到基层组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可以实现重要支出事项的事前审批,避免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各单位也都制定了相应地财务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资金支出的合理性。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其未能发挥理想的作用。总体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正在摸索中前进。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相关规范在国内出现的较晚,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尚处于探索性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相关的控制活动未形成统一的内控体系

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内容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文件中,但较为零碎,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内控体系,导致难以进行集中管理。由于没有内控这一整体的概念,导致单位内部缺乏内部控制环境,许多单位内部的管理层、治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谈何通过内部控制改善单位整体状况?

2.2 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由于内控意识薄弱,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过于随意,有些票据的审核、报销是先做账、后补签字;支付货币资金时未提供授权付款凭据;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中,也只是记录了金额的发生额,而对金额发生的原因只是在业务摘要中一笔带过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单位的资金管理产生漏洞,也可能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2.3 有些单位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

财务部门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要求,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然而,有些单位为了日常工作中的方便,不能严格执行岗位分离制度,这会导致单位内部的权利过于集中于某些岗位,不仅不利于明确岗位责任,而且容易出现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现象,从而对单位的日常办公和社会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4 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事业单位财物管理工作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虽然很多单位都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但在实际编制预算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根据上一年的收支情况,再结合当年的财政状况来编制部门预算,然后根据本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调整。实际上,许多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是存在的,导致事业单位不能顺利执行预算的内容。

2.5 控制活动中缺乏相应的行政办公成本控制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像制造业企业一样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但其在日常行政办公中也需要消耗资源,例如纸张、电力、设备等。这些资源的过度消耗都会增加事业单位的支出,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度来引导领导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但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引导措施只有宣传、教育等,没有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来解决根本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中缺少检查库存环节,容易造成盲目采购和浪费。

2.6 内部控制重规范,轻方法,不够人性化

一谈到内部控制的建设,大多数人总会想到制定一系列的办法、规定、制度等。于是,单位内部的限制越来越多,办事的流程越来越冗繁,导致效率低下,且不够人性化。经常看到某些单位的管理者为制定一些制度而感到众口难调,疲惫不堪,而员工总感觉各种制度有许多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导致执行起来有困难。而有时规定的流程过于繁琐,使得效率下降。比如在某些市局的小额出差费用的报销,经办人需要填一个出差报销单,再将所有发票和出差通知粘贴其后,然后不仅需要经办人签字,还需要部门领导,甚至是副局级领导签字后,才能交给财务部报销,然后层层上报,往往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报销款。类似这种复杂的流程非常耽误时间,使得效率低下,而且也对员工的心态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许多单位的办法、规定、制度都比较多,而且灵活度不够,严重影响员工的日常办公效率。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3.1 建立完整的内控体系,并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

为了保证各种控制活动的实施得到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将《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等各种办法、规章、制度整理、归纳其中,并由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负责,由财务部落实,审计部监督,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在各单位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

3.2 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健全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各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并从各种原始凭证的取得、签字,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复核,再到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生成这一整个流程制定严格的规范,并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从而保证实施。

3.3 坚决执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职能部门、工作岗位,使财务部、采购部等各部门达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的状态,宁可多设岗位、多招人,也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些岗位,避免“一支笔”审批现象的出现,达到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

3.4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办法,使得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首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在预算编制的方法、程序方面入手,而不是过多地参照上一年的收支情况。各单位应即能够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又能努力地细化部门预算,尽量减少误差。尤其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各项具体支出的额度,同时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以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同时,各单位应研究本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程序并作出改进,以合理减轻预算编制的工作量,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

此外,在预算执行前,应由单位的管理层对预算进行反复审核,保证预算内容的合理性,确保预算资金用于合理用途,从而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状况建立预算监督预警机制,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预防擅自调整或追加预算、超预算或扩大预算范围等违规情况的出现,保证预算方案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

3.5 制定相应地制度进行行政办公成本控制

为了引导单位内所有人在日常办公中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各单位应制定相应地制度、办法,并纳入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确保其实施。例如规定一些文件能不打印尽量不打印,必须要打印的应双面打印;外出办事应关闭电脑、照明等用电设备;夏季尽量用电风扇代替空调等。制度制定后,由财务部、审计部负责监督、实施,将各部门领用打印纸、写字笔,是否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等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制度来控制办公成本,可以减少单位的支出,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应作为一项控制活动长久实施。

对于政府采购,建议可以通过增加“检查库存”的环节避免盲目采购。每次采购申请批准前,相关审批部门可以通过查阅账簿和实地盘点检查是否有库存或库存量,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采购,采购的数量是否合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的目的。

3.6 建立人性化的内部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各种制度是有作用的,但过多的、过于死板的制度反而会降低日常办公效率。因此,各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过程中,不应只着手于制定各种办法、规定、制度,更要使这些办法、规定、制度合理化、人性化,在不影响规范性的基础上适当简化一些流程,以提高效率。例如,前文所述的报销流程,有些单位可以设定一些限额,所报销金额在限额以下的,只需经办人和部门领导签字即可,超过限额才需要找上级领导签字;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改进,例如发票张数不超过多少张可以不用填报销单等。还有许多流程、规定可以做出人性化修改。任何单位,若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使其内部控制更加人性化,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对各企业、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效率的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引起广泛重视。对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即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又是稳定发展的前提。只有完善控制环境,使内部控制的意识深入各单位从管理层到员工每一个人的人心,并改善各控制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各单位的内部管理,实现资金、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员工办公效率,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1] 李华.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J].财税纵横,2009,(3).

[2] 杨晓华.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26).

[3] 蔡洪清.浅谈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4,(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篇4

2、下列理论不属于舞弊行为的成因的是(零和博弈理论)。

3、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这体现的是内部控制原则中的(制衡性原则)。

4、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非经济活动的风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

5、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体现的是内部控制原则中的(适应性原则)。

6、下列不属于舞弊三角论要素的是(公平)。

7、在六位一体的方法论中,内部控制设计的对象是(流程)。

8、在现状调研过程中,业务流程方面关注的是(经济业务)。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风险评估工作内容的是(风险管控)。

10、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负责监督制度执行落实的部门是(内部审计部门)。

11、在“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记录相当于内部控制的(控制文档)。

12、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是(单位领导)。

13、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流程是(现状调研-确定范围-风险评估-绘制流程-编写手册-修订制度)。

14、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应该由(单位负责人)决定是否通过审批。

15、事业单位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的方法,不包括(重新计算)。

16、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任务是(消除不利影响)。

17、保证资产的安全,应加强以(预算)为中心的资产管理。

1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归属于事业单位的(最高管理层)。

19、根据调研情况,梳理业务范围时采用的方式是(研讨会)。20、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该(至少每年评价一次)。

21、单位进行业务层面的内控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内控的组织工作)。

22、执行控制的人不具备必要的权威或者专业胜任能力,可能导致(运行缺陷)。

2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非经济活动的风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24、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正确)

2、机会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错误)

3、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将能有效杜绝舞弊和腐败的发生。(错误)

4、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正确)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资金管控为核心,通过建章立制可以帮助单位规范经费管理,在体制机制上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相关要求。(正确)

6、在内部控制设计中,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内部控制业务范围。(错误)

7、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对每一项风险都必须有多项控制措施来应对。(错误)

8、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由财务部门牵头,专门的建设部门参与实施。(错误)

9、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对每一项风险都必须有多项控制措施来应对。(错误)

10、通过内部调研需要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正确)

11、内部控制规范对现行内外部管理制度推倒重来,从源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和事中全过程控制。(错误)

1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错误)

1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是内部审计机构等专门的评价机构,这些机构必须完全独立于企业。(错误)

14、穿行测试是指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选一笔具体事项,追踪该业务事项从最初起源至最终在报告中反应的过程。(正确)

15、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错误)

16、事业单位应当着重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内控设计的有效性。(错误)

17、对于分析结果为中等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并加以控制为低风险。(正确)

18、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正确)

1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正确)20、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负责。(错误)

21、评价机构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时必须具备独立性,专业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并且能够获得单位人员的支持。(正确)

22、每一项业务都要画流程图,每一个流程图都有业务环节。(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篇5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确保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阜阳市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有效实施,阜阳市财政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规范的贯彻实施。

一是积极调研,完善机制建设的长效性。

为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探索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为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内部控制规范作必要的准备。市财政局于2013年7月份制定了“阜阳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阜阳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推动阜阳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奠定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提高单位落实内部控制规范的自觉性。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为了确保2014年1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施行,充分利用市政府网、市财政局网、阜阳会计网、阜阳电视台、阜阳日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广泛宣传,全方位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规范的知晓度和认知度,提高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自觉性。

三是狠抓落实,深入培训,确保内控培训扎实有效开展。为了确保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全市顺利实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内控规范实施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方案。市财政局已和市教育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农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市直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班共8期。对指导单位结合自身经济活动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四是下一阶段,将按照《安徽省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培训情况,对未参加培训的单位进行联系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夯实工作基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全面顺利实施。

三、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工作措施探讨

(一)配套完善和落实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经济活动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结合行业、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把内部控制贯穿到各项经济活动中,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依制度理财,靠制度管人,从而才能实现和保障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宏观管理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可建立实施《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重大经济事项管理层集体决策制度;探讨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委派、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加强培训教育,实行轮岗制度等。

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着重加强预算管理,拟定《单位预算编制规程》等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在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方面拟定《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指南》,从程序上对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如合同签订与审计等加以规范;在收支管理上,围绕银行账户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资金的实时监控系统,对大额资金和现金流开展实时监控,确保资金安全。

(二)加强审计、纪检监察外部监督力度,实现财政财务自我激励与约束内控机制落地

利用组织开展的财政财务专项审计、检查活动中,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抓好抓实,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督促限期整改为重点开展工作。并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列为内部审计等日常监督机构的必审必查内容,发挥好内审机构监督作用。

组织拟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办法》,以及配套操作使用的《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根据具体评价办法和业务程序,积极有效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推动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机制的完善,促进发挥好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作用。

(三)强化监督评价,探索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

内部控制规范下发后,如何更好地落实和执行是关键。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拟定有效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通过进一步深入、全面掌握内部控制规范的核心要义和运作规则,增强贯彻内部控制规范的主动性、自觉性、实效性。分析单位内部控制流程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补足短板,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和约束。

根据出台制定的《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行制度》和《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办法》、《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组织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检查、评价和测试工作,通过合规性、有效性测试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确保不断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建议如下: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内部控制实施机构,确定牵头部门和负责人员;二是结合单位实际,有目的的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培训和宣传工作;三是针对单位各业务岗位、管理事项、业务流程集中查找风险点、控制点,确定风险容忍度;四是对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制定具体控制制度;五是在形成出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的基础上,制定涉及到具体工作领域的《单位**(领域)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手册》、《单位**(领域)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办法》和《单位**(领域)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六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指导论证,提出工作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其控制运行、评价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

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意见

徐财会﹝2015﹞3号

市各部、委、办、局(公司),市各有关单位,各区财政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苏财会〔2014〕74号)要求,为全面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内控规范》工作,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贯彻实施《内控规范》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有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科学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的制度要求。

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一是有利于提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风险管控意识以及强化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二是有利于各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三是有利于将预算、收支、资产、基建、政府采购、经济合同等行政事业单位重点管控业务和事项纳入统一的管控体系,实现财政管理各相关政策规定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水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科学有效预防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内控规范》的适用范围。《内控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三)《内控规范》的实施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建立和实施《内控规范》的主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是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二是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四、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贯彻实施《内控规范》,梳理流程、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完善程序,基本建立以防范风险管控为中心,以控制手册和评价标准为主体,以单位内升动力为基础,以外部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有效服务为支撑,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切实增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应与单位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有效规范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等各类经济活动。二是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强化财务信息分析和结果运用,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四是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五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五、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要求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责任,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也需要各单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职能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将贯彻落实《内控规范》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与单位预防腐败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机结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今年年底前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由财政部门负责《内控规范》贯彻实施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是《内控规范》贯彻实施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和业务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贯彻实施。各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建设的主导者和推行者,是内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保证《内控规范》的有效实施。

(二)贯彻落实《内控规范》是各级财政部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贯彻落实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工作;指导和督促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内控规范》开展内控建设工作;加强《内控规范》相关政策的宣传,为贯彻实施《内控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业务培训,将《内控规范》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内部控制建设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责和业务情况、预防腐败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建设的主导者和推行者,是内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抓内控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将其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安排,明确内控工作职能部门或内控工作牵头部门,落实职责分工,配备充实人员力量,负责协调组织开展内控实施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工作流程,明确业务环节,查找业务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修改相关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将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四)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的组织、指导、监督工作,除了做好本部门机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外,还要结合本部门职能,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督促指导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工作,对所属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定期通报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对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指导和评估。同时,结合评估结论,整改存在问题,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积极探索建立适时监控、及时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机制,使《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切实有效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

附: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徐州市财政局 2015年2月12日 抄送:省财政厅

徐州财政局办公室 2015年2月12日印发 附件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2〕2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我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

2012年11月29日

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臵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

第三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第三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四十条 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四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第四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一)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四十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四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四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九条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第五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十一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五十二条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五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

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五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第五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五十六条 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第五十七条 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五十八条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第五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六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第六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第六章 附 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答案 篇6

A B C

D 【正确答案】:A A、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 B、财会部门不得负责预算管理 C、预算委员会下不设置考核评价组

D、不是组员管理组织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组织结构6个关键要素的是()。A、工作专门化 B、命令链 C、控制跨度 D、权责明确

A B C

D 【正确答案】:D 1.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隶属于()。A、组织的最高管理层 B、组织的财务部门 C、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 D、组织的会计部门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风险要素的是()。A、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B、法律法规 C、教育水平D、技术进步

A B C

D 【正确答案】:A 1.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A、专项监督 B、持续监督 C、自我监督 D、过程监督

A B C

D 【正确答案】:A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的机构是()。A、预算管理部门 B、内部审计部门 C、公司高级管理层 D、财务部门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有关人力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力资源就是人口资源 B、人力资源就是人才资源 C、人力资源的本质是劳动能力 D、人力资源就是人力资本

A B C

D 【正确答案】:C 1.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的管理是()。A、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B、不需签订聘用合同 C、按人设岗 D、严格聘任,不需考评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属于资金管理中的重点是()。A、货币资金管理 B、非流动资金管理 C、专项资金管理 D、固定资金管理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目录管理制度中的三级管理的是()。A、固定资产总账 B、固定资产登记簿 C、固定资产卡片

D、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

A B C

D 【正确答案】:D 1.政府采购的最主要方式是()。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单一来源采购

A B C

D 【正确答案】:A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的是()。A、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分离 B、概预算编制与审核分离 C、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分离

D、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价款支付分离 A B C D 【正确答案】:D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变更的是()。A、筹建单位变更 B、施工单位变更 C、监理单位变更 D、分包单位变更

A B C

D 【正确答案】:D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要求是()。A、分类管理

B、收支统一管理 C、收入不需上缴财政

D、收入不需纳入单位综合财政收支计划

A B C

D 【正确答案】:A 1.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总责的是()。A、财会人员 B、财务主管

C、内部审计人员 D、单位负责人

A B C

D 【正确答案】:D 1.对支出的复核,应由()对支出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A、单位负责人 B、部门负责人 C、财务部门

D、财会部门会同相关部门

A B C

D 【正确答案】:D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是()。A、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层 B、财务人员

C、内部审计部门 D、社会中介机构

A B C

D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1.下列选项中,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收入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政策 B、支出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政策

C、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D、支出预算可以不考虑收入预算,赤字预算是可以接受的

A B C

D

E

F 1.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主管的职责有()。A、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B、设备安全

C、定期备份数据 D、系统日常运行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正确答案】:A, C 1.下列选项中,部门化的方式包括()。A、职能部门化

B、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地区部门化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政策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 A、岗位职责与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B、招聘、培训与离职 C、人力资源考核政策 D、薪酬及激励政策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下列选项中,属于风险规避主要的情况有()。A、完全规避风险 B、风险损失的控制 C、转移风险 D、自留风险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下列选项中,控制活动包括()。A、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B、授权审批控制 C、财产保护控制 D、预算控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预算执行控制包括()。A、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 B、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C、建立了各项经费管理制度 D、对重大预算项目特别关注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可能导致单位发展战略难以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A、人力资源缺乏 B、人力资源过剩

C、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D、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人力资源政策应包括的内容有()。

A、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B、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C、关键岗位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D、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清晰,并且定期发布和更新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可以兼任的工作有()。A、稽核

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D、货币资金日记账的登记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1.实物资产的管理体现在()。A、实物形态的管理 B、价值形态的管理 C、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 D、资产的所有权管理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采购中的验收主体控制有()。

A、严格准入制度

B、集中采购机构经办采购人员及验收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 C、要加强采购人验收的技能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检验采购人的验收质量 D、采购人也应建立政府采购验收档案,增加验收工作的系统性管理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A、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B、工程项目征地及建设条件的准备 C、设备、工程招标及承包商的选定 D、签订承包合同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下列选项中,属于工程变更分类的有()。A、筹建单位变更 B、施工单位变更 C、监理单位变更 D、分包单位变更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1.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要求包括()。A、实行收入统管 B、收入应该自主支配

C、正确划分各项收入,依法缴纳各种税费 D、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C 1.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A、数字真实 B、计算准确 C、内容完整 D、编报及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 B, C, D 1.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的内容有()。A、支出的会计记录与现金盘点

B、支出标准/定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C、支出的执行与审批

D、支出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B, C, D 1.内部控制评价中,报告缺陷评价的主要内容有()。A、产生缺陷的原因

B、存在一种机制,来获得和报告已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 C、报告方式的适当性 D、后续措施的适当性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B, C, D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预算编制的依据应当是定员定额管理制度。()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正规化程度越高,人的自主权越低。()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高度一致。()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自留风险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一种行为。()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由于自我评价中,评价主体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因此内部控制无需自我评价。()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不必专设机构。()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单位招聘新员工由用人部门直接聘用。()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公务员的岗位设置,应当按需设岗。()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行政事业单位的关键是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往来资金的支付与审批是不相容职务。()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时,谈判小组可以与所有供应商一起谈判,以提高工作效率,比较供应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价款支付分离,是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在工程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一般要经过工程项目验收、竣工决算、竣工结算等几个环节。()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中,不需要划清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界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行政事业单位定期的财务报告分析结果应当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使其作为外部报告的组成部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经营支出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的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1.自主开发与委托开发的风险均较大。()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1.穿行测试是一种单独的审计程序。()

对 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涵、内容以及作用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涵

根据2001年我国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可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 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而且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组织实施。

(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实现单位权利、责任、利益的相互统一;2.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的来源比较复杂, 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各不一样, 因此只有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才能得到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3.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会计制度的各个方面, 从宏观上保护会计制度的实施, 可以监督会计制度的执行, 使得会计制度能够规范运行, 还可以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4.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可以确保业务处理过程的透明, 使得处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单位的财产利用公开化, 防止个人利用职权贪污财产等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会计内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于相关的财政法规理解不深入, 导致没能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是遵循领导签字代表一切的制度, 内部控制没能利用起来。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没有认识到其真正的作用。例如某机关单位不重视财务工作, 未经认真考察, 就让一些非会计专业学历和工作背景的人员走上财务岗位, 使得资金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很多单位的检查部门在检查时把检查重点放在了制度的制定上, 忽略了对执行情况和执行成果的检查, 导致内部会计制度变成了一个空盒子, 资产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及保护。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各制度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 无法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基本的内控制度, 导致违法案例频发。例如某镇巨额招商引资资金, 任由某领导支配使用, 既无须集体讨论, 也无任何制度约束, 最终导致其挪用千万元资金用于豪赌。有些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会计制度时漏掉了一些基本的内部会计制度。例如某单位财务人员挪用百万公款用来炒股, 重要原因是该单位由一人身兼领导、出纳、总账会计三职。另外多数单位都没有设立专项基金管理制度, 对专项基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无法保证专项基金的安全性。例如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间国家某科研基金管理机构的一个财务人员, 利用其职权涉嫌贪污挪用公款, 该财务人员担负着专项资金收付的出纳职能, 并且所有的银行单据和银行对账单也都由他一个人办理, 该单位在职务设定上严重违反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等, 给他提供了作案机会, 造成了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

(三)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能力低下, 单位内部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 不能及时发现不安全事件, 导致一些非法事件发生。例如某市中医院总账会计对客户押金往来明细账没有登记, 有时候余额出现了反常的负数, 却熟视无睹并且该中医院没能严格管理票据的使用, 集体收入流进他人腰包, 还蒙在鼓里。并且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他们利用非法手段为自己获利。例如某单位出纳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 利用提取现金少入帐或不入账的手段非法挪用公款263万元。最后还存在财务会计人员缺乏的状况, 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兼顾好几个职责, 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没有初级从业资格证书, 严重影响了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

(四) 监督体系不完善

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这些审计机构人员都是由领导者任命的, 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敢提出, 这就使得监督体系形同虚设。例如某单位王某某, 指示会计开出银行支票, 将公有资金转入私囊, 贪污、挪用900万元。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的水平不高, 没有专业的审计知识, 很多都是有财务人员兼职的, 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会流于形式, 发挥不到真正的作用。

(五) 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预算体制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框架比较粗糙, 多数单位只是想从财政获取资金, 没能重视预算编制, 而且预算多数是依照上年的收支, 不能具体到各个项目。另外, 预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都不够高, 许多单位不能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存在滥用的现象。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只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真正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带动整个事业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才能真正落实该制度的执行。单位负责人以及领导在单位中处于主导地位, 应该加强对负责人及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学习, 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该制度的重要性。例如2004年6月份, 无锡市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组织行政单位法人对财政法规知识及内控制度进行了培训, 提高了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事业单位领导之间可以分工授权, 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总之领导应当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 重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特别是要慎重任用财务人员。

(二)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不能有遗漏, 主要表现在分工控制、业务程序处理控制、及财产安全控制方面。

分工控制方面, 要设置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 切实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 确保相关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制衡;业务处理程序控制方面, 要建立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 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要合法遵规,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总之,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且要形成书面文字, 让内部会计人员都学习并掌握。单位应该严格执行授权核准制度, 严格要求经办人、部门领导人等签字批准。同时单位应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严格按照规章办事, 不按规定办事的人应给予惩罚。

(三)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以促进会计监督和会计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也体现了会计人员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人员只有在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才能更好的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借以来不断增强其自身的控制手段与技术以及市场竞争力。例如无锡市组织专门力量制订了培训计划, 并且编写了培训教材, 重点培训内控制度和财政法规知识, 组织全市4100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和考试, 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内部控制和财政政策相关知识,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保证其在熟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体系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 会计人员都是隶属于本单位的, 如果会计人员认真履行其内控职责, 就可能遭到本单位的不平等待遇, 这就导致会计人员的在内控监督方面的软弱性。因此要想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应该能够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执行监督审计工作, 并且该部门最好能够脱离本单位的隶属关系, 使得监督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有这样, 会计人员才能真正的履行监督核算职能, 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同时事业单位的各部门要主动配合会计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监督, 保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 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培养及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其审计水平, 保证其监督工作的质量, 从而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 完善预算制度, 加大其控制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应参考本单位实际情况, 严格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将预算范围扩大到全部的财务收支行为, 并将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和部门。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程序, 预算一旦实施, 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调整, 如需追加, 应严格审批, 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 减少资金流失和浪费。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比较

1.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可从狭义与广义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狭义的行政单位所代表的即为我国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它所肩负的是承担政府职能的角色,例如税收机关和财政机关等等;其次,广义的行政单位所指的即为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利用公共资金的部门单位,例如审判机关、人大机关等等。

事业单位所指的即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从事业单位的职能角度来分析,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公益事业单位、经营事业单位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这三种。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政府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同国家政府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为突出的差异即为控制主体的不同。首先,国家政府开展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各级政府肩负起公共责任,从根本上杜绝贪污浪费与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出现。国家政府的内部控制主体为各个地方上的政府以及相关的从属部门;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所针对的是自身和相关的从属单位。简单的说,国家政府的内部控制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宏观控制,它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各级政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则是微观控制,它需要将各个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工作目标。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

(1)产权关系

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现代企业来说,其不仅产权关系明了清晰,而且内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联度还比较高,能够直接运用契约的形式来展开约束。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却是模糊不清,内部利益关系之间的关联度非常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所有者为纳税群体,因此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会遇到国家政府与单位管理层的“双层”制约,比较容易出现约束机制不完善与内部控制不良等现实问题。

(2)控制要素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控制这五项组成部分。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虽然也是按照这五大要素来开展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与企业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控制并没有关于结构治理方面的内容,而在控制活动环节中又额外增加了几点单据管理和归口管理等行政内容,大大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工作难度。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1.规范单位的内部行为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环境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几点实现内控目标的规范要点:首先,单位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完善会计控制系统,严格明确好会计凭证与账簿等控制步骤,并且还要定期针对单位的财产记录与资产管理情况展开审查和控制,从根本上杜绝贪污浪费与挪用公款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单位领导要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力度,经常性的在内部展开教育和培训活动,确保财会人员可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最后,要在单位内部进尽快落实经济责任制度,要将责任风险与单位的决策层紧密的管理层紧密的管理到一起,并且将在责任管理细则分别落实到每位领导身上,让内部控制工作成为衡量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政绩的重要参考标准。

2.坚持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首先,单位领导要将不相容职务彻底的分离开来,从根本上实现不相容岗位和机构之间的权责分明和共同监督,将内部控制工作的风险与错误降到最低;其次,单位领导还要针对原有的会计处理程序展开进一步的完善,严格按照会计处理标准、手续控制标准来进行作业,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真实性;最后,要针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展开及时的复查,主要工作包括了业务行为的合法性、会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单位资产的安全性等等。

3.建立新的信息与监控系统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效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价与预警系统,通过对现有的纵向与横向指标展开数据分析,将存在于财务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曝光”,同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第三章第十八条中做出了如下的规定:“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信息系统虽然能够促进内控措施的不断深入,有效避免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内控失效,但如果信息系统出现了错误和漏洞,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内控失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基于此,单位领导要经常性的对信息与监控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能够处于正常的状态中,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2]鹏程点,朱自力.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4):48.

上一篇:优秀作文500字:精彩的初中生活作文下一篇:自述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