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2024-08-29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精选8篇)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篇1

热力系统方面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大多数是可控制、可调整的,而且 在短期就可以收效。这是它与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对经济性的影响不同点。

(1)消除由于加热器水室隔板泄漏及给水旁路泄漏造成给水加热不足的现象。尤其是高压加热器,在投运或退出过程中,如果温度变化速率控制不好,将受到较大的热冲击,导致加热器水室隔板泄漏。发生了水室隔板泄漏,往往不易发现。按给水加热不足2~3℃计算,一天多耗标煤约2.4t。

(2)高加水位的合理控制。高加疏水水位过低,一方面会造成加热器失去疏水 水封作用,使蒸汽直接进入疏水管道,出现汽水共流和管道振动,管道及弯头、调节阀和下一级加热器内管子也将受到冲刷而损坏,据不完全统计CC50机组的高加停运约有80%是由于疏水管及弯头泄漏造成;另一方面疏水水位过低,使高加之间的串汽率增大,二段抽汽通过疏水管道进入#2高加形成对三段抽汽的排挤,使新蒸汽作功能力下降。通过计算。当水位过低使串汽率达到0,4,每小时将多耗标煤78.2kg。

(3)加热器抽空气系统运行及合理布置。加热器运行时会有不凝结气体逐渐从 蒸汽中析出,若不及时排出,会集聚在壳侧直接影响蒸汽的凝结放热,使加热器焓升不足。CC50机组#6低压加热器的温升曾经只有4~5℃,比设计值低了30。C,多耗标煤约322kg/h,原因就是抽空气系统布置不合理。一般总排气量按0.5%的抽汽量设计,排气节流孔后的压力按凝结压力的40%设计,为保证排气孔前后的压差,不宣将各排气管并联在母管上再引出,最好是将各低压加热器排气管分开接至凝汽器、高加排气接至除氧器。

(4)关于汽轮机真空的控制问题。汽轮机排汽压力因冷却水温度随季节变化,对供电煤耗的影响较大。对于cc50机组,背压变化lkPa,机组的发电标煤耗约变化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篇2

综上所述, 回归生命的学校道德教育应是主体的、生活的、体验的道德教育, 它以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为目的。有鉴于此, 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 学校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回归:

1. 加强教师生命素养培训

师生互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据大部分时间, 因而教师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关系着生命教育的成败, 毋庸置疑,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 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的生命素养, 是克服目前生命教育困境的突破口。[8]加强教师生命素养培训, 应从两个角度加以把握:第一, 培训应针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因为“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 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一位教师对生命的关注和认同都至关重要。第二, 对生命的关注, 不仅是针对学生, 亦针对教师自身。不仅要注重培养教师对学生生命的关注, 同时还应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念, 是做好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 因此, 关注学生和关注自我生命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 充分挖掘校内外道德教育资源

偏于一隅的道德教育, 将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因而整合利用校内外道德教育资源, 有助于学生道德生命的完整、健康发展。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其中习得知识、接受教育, 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地方。然而, 人应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离开了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实生活世界, 便成了一个抽象而不能适应社会的人。生活犹如“空气”和“水”为学生成长提供养料, 就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般。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专设的德育课程或渗透于其他各科教学之中, 道德教育还应跨越学校的藩篱,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契机。挖掘蕴含于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开放的道德学习环境, 把教育融于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丰富和充实我们的德育内容和途径。

3. 开设道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体验是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重要形式, 离开了参与实践, 道德或道德教育将是不切实际的、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但应该注意的是, 道德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校内, 校外实践活动更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是校内实践活动的重要补充。在校内, 教师可根据德育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 为学生道德成长营造适宜的德育环境。如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等载体开展教育。在校外, 教师要做好选择工作, 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蕴含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如可利用传统节日活动、纪念活动等载体, 在教师的指引下习得其中的道德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近生活去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刘淑娜.论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刘坤.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原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10) :51-52.

[4][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8, 233.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2.

[6]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253.

[8]张素玲, 巴兆成, 秦敬民.生命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一项调查显示,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 超过1/5公立中学的学生聘请过家教, 以帮助其完成学校作业。在伦敦, 聘请过家教的学生比例更高, 接近50%。英格兰东南部的学生请家教的比例仅次于伦敦, 调查结果为28%。Yorkshire郡和Humber郡学生聘请家教的比例最低, 仅为11%。

一项基于2199名11至16岁学生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求助于家教, 旨在迅速提高孩子的成绩。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基金会的主席Pet er Lampl先生称之为“令人震惊”。很明显, 聘请家教的事实正在加大贫富孩子学业成绩的差距。

“伦敦近一半学生接受私人教育的事实表明, 作为首都的伦敦市相对富足, 其学校排名竞争更加激烈, 或者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表示担忧。而这样做的结果是, 付费聘请家教比例的激增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已经知道, 家境好的家长更倾向于私立学校, 并垄断了教学质量最好的公立学校。但好多家庭不会花每小时30多英镑的费用去聘请家教。”

英国教育咨询机构Fleet Tut ors的常务董事Mylene Curt is称, 近五年来, 家长聘请家教的比例每年同比增长30%。不过, 这个比例开始下降, “很明显是由于经济原因, 但伦敦地区的数据并未受影响。”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篇3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有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现在经济巨额够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关键字:经济 增长 因素 产业结构

【分类号】F124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如何维持中国这个全球性大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我们面临的战略问题,而这其中,构建一个具有强大资源配置功能且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的战略匹配,则是战略中的重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有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现在经济巨额够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根据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面临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可以分为横向不合理和纵向不合理

1、横向不合理是产业内部之间发展不合理,企业竞争扭曲,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参与国际分工时主要是简单的加工,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主要是依靠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生存,竞争力很低,很难在国际市场中同外国去竞争。

2、纵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合理。我國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是国家的基础。发展第二产业几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基本上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是以资源为代价的,例如生产型企业,我国钢铁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大份额,但是生产效率较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此外第三产业刚刚起步,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发展不完善,在三大产业中占有较小份额,在当前市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世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我国产业发展继续调整,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所以中国只有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自主创新力和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真正的优势。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特殊就业阶段,矛盾冲突高发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不同的产业结构选择,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不要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产业的结构调整

中国第三产业非常落后,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所以产业结构性调整解决就业的潜力非常大。同时,中国经济一定要保持相当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集约型增长方式代替粗放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进经济增长方式,化传统经济模式微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科技水平的竞争仅次于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培养。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放权,统一的教育模式,呆板的培养方式造就的是一样模式化的人,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投入和所期待的结果又很大的差距,到现在许多的学校乃至社会都在追求高学历,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所谓高学历,而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社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的进步,虽然离不开高学历的人,但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最适合的人,即合格的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等等,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社会的真正需求脱离开来,许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会发现,18年的教育和小学六年级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像硕士学位的拥有者在煤矿上的作用还没有一个干了七八年的小学生,他们就必须在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重新学习,适合这个社会的技巧,这无形之中我们在通过教育来浪费一代代人的年华,也在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教育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战胜当前这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技术寻求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尤其是加大对产业中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发展自主性经济,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比较高的位置,以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当量资金的涌入,带来房地产的泡沫经济,房价迅速增加)

股票市场发展和房地产发展及其变化,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刺,激起来的大量投资资金,有相当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部门的投机活动,只是虚拟经济的价格迅速曾峥大大冲淡了实体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当前经济复苏的虚拟比例部分不可忽视,同时也埋下了资产借个增长过快可能最终拉动整个通货膨胀的隐患,大量中的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既分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又增加了故事的不稳定性,是当前内地房地产一时出现很不正常的繁荣镜象,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景气度大幅降低,使过去被高增长所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得以暴露,也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重大警示。当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高增长循环后,以出口为导向的过剩生产能力难以在短期内被国内市场所消化,经济就必然面临着低增长和通缩的压力。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迟滞、资源制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外部环境变化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等因素将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国民的收入支出结构,切实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我们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成功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因素不仅仅是上面所列出的,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这些因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个整体影响甚至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不是从一个方面就能解决,应该从整体社会效益出发,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4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理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性别比例、流动因素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实现人口与全县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我县而言,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做大总量、增大“分子”的同时,努力控制和优化人口数量这个“分母”,提高人均指标这个重要标志;努力把人口多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全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但是人口多、人均少的实际情况,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任何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特别是目前处于贫富极端的人群超生现象突出,干扰了正常的生育秩序,增加了社会抚养成本。?

(二)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素质已成为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不会缺少劳动力,但考虑到素质、技能等因素,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人口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缺陷儿出生呈上升趋势,虽然每年县技术站以及县各大医院都要接诊因胎儿先天畸形采取补救措施的孕妇,但每年仍有160——200个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全县出生人口总数的4-6%,成为社会、家庭的包袱,影响到家庭和谐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每年考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返回县城参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

全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 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影响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下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

(三)人口性别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男女比例在103——107之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也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虽然我县从2001年——2006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9、106、99、108、104、100,总体保持在正常范围。但是农村部分群众生育观念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选择性别生育、溺弃女婴现象仍然存在,潜在的性别失调危害因素不容忽视,必须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

(四)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目前看,外来流入人员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县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流出人员远远高于流入,特别是我县流出壮年劳动力较多,甚至产生了“空心村”。一些技能型人才的流出,是全县经济的发展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人口因素中存在着急需解决的不利因素。对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就是说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对策和建议

?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

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 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职责分设原则,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领到奖励扶助金和享受优惠政策。

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人口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

?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要在全县推广预防出生缺陷药物的应用,出生缺陷干预药物的服用比例达到应服用人数的60%以上。发挥计生、卫生部门的作用,开展优生监测。抓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矫治及家长优生优育教育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开放公共体育资源,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双管齐下,一方面吸引外来人员参与涿鹿的经济发展,一方面重用当地的有用人才,防止人才外流。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的子女,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学习型社会,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三)开展性别比失调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要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完善和落实针对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制定出台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时,要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给予倾斜照顾。切实加大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过程的控制力度,严格落实B超使用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有奖举报等“十项管理和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和集中治理活动,严厉查处“两非”案件。继续推行“三级两全包保服务责任制”,探索建立各相关部门统计信息通报制度,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引向深入。严格依法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

?

(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全县发展大局,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解决流入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流入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应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同时要为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培训、免费办理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

三、保障措施?

?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素质的提高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增长源泉;解决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统筹人口数量、素质、性别比例平衡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良性互动。? 一要实行综合治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由单一的行政部门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全局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强化财力保障。要牢固树立“国策用国库保”的意识,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决定》和省规定的各级财政投入标准,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基层人员工资待遇、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经费的足额落实。? 三是要开拓创新。为了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的社会的协调发展,新时期对计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勇于创新。在思想观念上,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向同时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的转变;在工作思路上,实现由管理群众为主向服务群众为主的转变;在方式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在推进机制上,实现由行政处罚为主向同时注重利益导向和政策推动的转变,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篇5

题目: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作者:季民河(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字: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二、研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三、可能影响因素

劳动力

总就业人员数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价格指数

消费需求

资本投入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四、理论模型

y= β1+β2x1+β3x2+β4x3+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社会就业人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x3代表消费价格指数,ui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经

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五、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经济发展取决于投入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它对经济运行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2、劳动力对GDP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微不足道。

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力结构总量巨大、供给充足、流动性强, 对GDP 影响很大。但是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会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3、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要素中所占份额最大、波动幅度最小的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明显地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宏观经济指标。

六、感想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篇6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特地对**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态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30万亩,人口9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7万,占总人口的84.9%。今年上半年**县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势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和44.6%。

**县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万元、万亩

时间总人口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占总值比例 耕地面积

2005年***524 43.2 128.27

2006年***008 41.2 128.68

2007年***103 41.1 129.60

2008年

6月底97493***20 41.3 130.0

5(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全县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灾害影响。年初突如其来的冰灾使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损失,冻死牲畜5.4万头,家禽5.6万羽,损毁房屋4328间,直接损失达10.4亿元,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是引资效果不佳。上半年县内共争取引资项目49个,引资金额24000万元,但目前到位的仅有20个,资金6200万元;三是乡村债务包袱沉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乡村债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县乡村级债务有10.4亿元,对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筹措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专家、技术人才的缺乏。**县虽然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顾问,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计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远瞩开拓性领导人才。一些乡村干部大都认为乡镇经济落后,农产品规模小,农业发展

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对未来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动性差,开拓意识不强,少数乡村干部处于混日时状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认证知名度不高。目前,**县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总数在全市居后几位,“三品”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很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播种面积仅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6.0%。现代农业讲究“生态、优质、安全”,但目前全县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仅为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0个,在全市仅占13.2%。“三品”总产量、产地面积基本处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总量偏小”状况,发展差距仍较明显。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2家。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第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果蔬、茶叶、水泥、粮棉等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对产业基地的龙头牵动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的打击,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第二、企业缺少具有丰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目前,农产品的一些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不规范的、混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针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倾向于重点龙头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合作组织、协会却关注较少。目前全县有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数均由农民自发组成,虽然内部实现了技术互助、信息互通、统一购销,但在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增加

1.6亿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投入明显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据初步估计,目前**县“三农”信贷资金缺口达3.0亿元,信贷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三、对策建议

针对**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要对 准高、精、深技术领域,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优势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建厂,帮助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确定大叶茶、粮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

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其它建设项目同步发展,制定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生态、优质、安全”作为发展方向,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施行财政补贴,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产品认证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

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本,政府为盾,各方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加快对产品认证。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对合作组织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自主经营、科学管理、自负盈亏”的方针,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对农产品吸纳能力,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培训,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提高其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技巧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四是树立典型,加强引导。认真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调动更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对有意兴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组织发展。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当地的特色出发,结合实际,找准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科技生产,搞好产后的销售,充分开发和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二是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硬件和软件上改善学习条件,鼓励农民自学和专业人员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除了生产风险外,还要增强对天气,地质等突发性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并保证落实的应急方案,帮助农民渡过灾害。

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篇7

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 长期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率平均在10% 左右, 到2008年前后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阻碍。在劳动要素方面, 有专家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在技术进步方面, 过去是靠引进技术和引进管理来缩减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而以后的力度则大大减弱了; 另外资本投入方面, 无论土地约束还是其他外资约束等等, 包括企业内部积累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考量, 中国经济还能否快速增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 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 从供需关系看,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 供给开始系统性地大于需求, 而当前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例如, 2013上半年,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 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其中, 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2012年底, 这几大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1.9%、73.7%、73.1% 和75%, 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上述行业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 产能过剩矛盾呈日益加剧之势。

第二, 增长动力缺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基本在城市普及, 而房地产市场化及其引致的新一轮家电、建材消费热潮还未出现, 也没有加入WTO的红利, 国有企业改革还造成了失业严重。当前房地产市场化的红利受到压制, WTO红利逐渐收敛, 新的增长动力尚不明朗。金融危机后我们启动了一系列促消费的措施, 把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甚至扩大到了农村, 家电下乡等政策用到了极致, 导致耐用消费品后续增长潜力被过分透支。

第三, 金融、财政面临压力。20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刚刚完成商业化改制, 承担了国有企业改革等历史包袱, 不良资产负担沉重, 短期内难以轻装上阵。当前银行不良资产率较低, 但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地方政府债务沉重, 同样会限制增长空间。如果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平台债务问题, 解决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 银行不良资产将很快上升。

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简单比较,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状况跟九十年代中国的情况比较类似。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启动了以投资拉动的高增长, 之后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动力的缺乏、金融负担的沉重, 我国经历了七、八年的增速回调, 在低点徘徊了四年左右时间, 直到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化、加入WTO才再次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图1) 。目前同样经历了剧烈的经济回调, 同样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除此之外,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更加不利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和人口结构变化也会使潜在增长率系统性地降低, 现在的困境比20世纪90年代更大。目前, 产能重构并未真正开始, 也未见有力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 再加上地方债务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增加了未来经济向下波动和持续低迷的可能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在2013-2017年下一个台阶。参考国际经验, 一个经济体从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速增长, 增长率下降30%~40% 左右, 则中国经济增速将由之前的10% 左右降低到7% 左右。表1展示了基于麦迪逊数据对GDP的测算结果。

资料来源:刘世锦等 《陷阱还是高墙?》

(二) 中期影响因素

从中期的发展角度看, 疲弱的增长动力、有限的政策空间、过剩的总体产能和较高的企业负债都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1. 增长动力不足

从增长动力来看, 过去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两个因素——房地产市场化和加入WTO的红利, 然而这两方面目前都遇到了瓶颈。

首先, 房地产红利受限。一方面, 住房市场需求逐渐收窄。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 十二五规划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十一五的年均1000万降到了年均800万, 显示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速将要放缓。另一方面, 从历史经验看, 我国房地产整体规模扩张阶段即将结束。现在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从1998年的18.6平米增长到2012年的32.9平米 (图2) 。参考德国的经验, 如果一个国家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 ~40平米左右的水平, 房地产整体扩展速度将会系统性降低, 这也正是中国目前出现的状况。如图3所示, 2008年之后, 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系统性降低, 房地产投资增速近几年也开始下行。 (图3)

其次, 多方面因素导致WTO红利殆尽。一方面,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导致外贸增长潜力和贸易条件受限。在加入WTO之前, 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大概在4% 左右, 目前已经上升到了11% (图4) , 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 使得中国外贸增长潜力不断降低, 而贸易环境却存在着恶化的倾向“买啥啥贵, 卖啥啥便宜”。另一方面, 全球正处在产业链再平衡的阶段, 比如美欧等国提出制造业回流政策, 鼓励生产本土化, 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更为复杂。众所周知, 中国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这些商品不仅仅是来自于传统的商品领域, 还来自于高新产品。起诉的国家不仅有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 中国现在的贸易环境可谓是“四面楚歌”。图5显示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数量和反倾销比例, 从居高不下的指标可以看出, 中国国际贸易环境整体处于恶化状态。此外, 要素红利殆尽也使中国出口进入艰难转型期;刘易斯拐点的来临使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迁往东南亚等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客观上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坚挺, 对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利。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空间有限

财政政策方面存在“收入不足和支出刚性”的问题。财政收入增速不再像前几年保持高增长的状态, 最近几年年增长速度在10% 甚至更低, 但是财政支出是刚性的 (图6) 。所以地方政府非税收收入的需求在增加。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报表可发现, 很多非税收收入呈上升趋势, 有些地方政府非税收收入甚至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70% 左右。地方融资平台产生的大量地方政府债务使财政问题加剧, 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 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67万亿元, 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4万亿元。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未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它不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这一平台在流动性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货币政策方面空间也较小。一方面, 业已存在的巨大货币存量本身蕴藏大量风险,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丝毫不比欧美低, 所以政府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另一方面, 2013年6月后, 资金成本中枢上升开始成为困扰市场的核心问题 (图7) 。在内部因素 (如影子银行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等) 和外部因素 (新增外汇占款萎缩) 共同作用下, 社会融资成本不断提高, 长此以往必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3. 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尽管最近光伏行业出现了回暖现象, 仍然有许多传统行业、周期行业和新兴产业, 甚至是基础设施行业, 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 虽然受益于需求改善, 但去产能才刚刚开始 ;航运、纺织、水泥等周期行业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 也实现了价格反弹和明显的投资回升, 但去产能并未结束 ;光伏、风电等行业由于规模小、调整快, 去产能的进度较快。产能过剩意味着大量资源的浪费, 对企业来说将会导致产品积压, 利润下滑, 而对宏观经济而言, 则会导致供给过剩, 投资下降, 最终阻碍经济增长。图8和图9显示, 我国粗钢和精铜产能利用率都有所下降, 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状态。

4. 企业负债水平处于高位

对国有企业而言, 由于融资便利和缺乏硬约束, 仍有加杠杆空间, 但主要依赖债务维持扩张的模式越来越难;对私营及外商企业来说, 负债水平增减的关键是盈利预期, 盈利前景不改善, 加杠杆空间将会非常有限。如图6所示, 工业企业和房地产负债合计 /GDP达到138.13%, 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即使同世界各国相比, 中国企业负债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

(三) 短期影响因素

从短期角度分析, 中国处于增速下移后新的中速增长平台, 其特点是投资减速、消费平稳、出口改善,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维持在7.5%。

从外部环境看, 2014年全球经济将呈现“双速”格局, 发达国家增速会继续提高, 但新兴市场国家会有分化, 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增速会降低。从表2当中可以看出, 美国经济回暖奠定了全球经济景气回升的主基调, 与此同时, 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也在逐渐回升。中国最大的四个贸易伙伴, 美、日、欧、东盟都是在扩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这将会引起中国出口状况的改善。虽有人民币升值和产业转移的压力, 但预计2014年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将仍在10% 左右。

国内投资角度方面, 由于房地产投资减速, 基础设施投资高位回落, 制造业投资平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平稳在18% 左右。由于去年房地产待售面积与施工面积大, 预计今年房地产供给将增大, 销售压力增加。按照开发商投资节奏滞后销售的逻辑, 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将减速至17%。图11显示了房地产投资的领先指标, 从这些图形可以看出, 房地产的增速将会下行。制造业投资方面, 今年虽然去产能, 但是新兴产业和升级行业仍然会继续增加投资, 出口改善也会带动中国制造业回升, 所以判断中国制造业投资平稳。但是基建方面由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 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限制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 所以判断基础设施投资比去年回落。两个减速一个平稳, 固定资产投资应比2013年有所减速。

国内消费方面, 由于吏治新风更为强劲, 公款消费继续低迷, 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拖累消费增长; 然而占比较大的汽车及石油制品、食品饮料类与服装鞋帽类等消费将稳定增长, 所以预计2014年消费增长相对稳定, 增速将会维持在13% 左右。图12显示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的增速,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 各类消费的增速都有所下降, 大致维持在10% ~15% 之间。

二、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是结构调整

根据以上对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形势的分析, 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调整。从外部环境看, 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风险与压力的冲击。美国即将进入加息周期, 美元进入中期升值通道, 这将会引致美元回流。目前国内资产价格处于高位,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外部环境的改变将给中国带来一定风险。因此, 中国应该“控泡沫”、“健实体”、“稳金融”:一方面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泡沫, 一方面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以求新生, 一方面要用市场化手段消化改革与试错成本, 及早消除隐患, 稳定金融行业的发展。

从内部看, 中国正处在“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 经济增速已经退到次要地位, 更为重要的则是分配问题和结构调整问题。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之后, 增长问题的重要性降低, 全社会开始进入更加关注财富分配的阶段, 这是工业化自身的宿命, 是起飞期财富集中的结果。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将是继续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对今后的政策取向来说, 分配优于增长。亨廷顿、村上泰亮等经济学家对拉美国家的模式和东亚模式做了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经济体要想持续地实现增长和稳定双赢, 一定要重视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一定要重视对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然而在增长和社会事务的平衡上, 我国显然把前者放到了首要位置。高速增长的后果, 例如收入不平等、环境破坏、腐败、资源恶化、资产泡沫、低效率等, 正逐渐成为政府烦恼。因此, 政府应重视“补充性政策”, 注重过往政策的纠偏, 而非维持高增长率。

从宏观管理政策的角度看, 未来供给管理大有作为, 需求管理适用性降低。供给学派“里根 - 撒切尔经济学”的精髓是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放松管制, 减少政府干预、减税以刺激企业自主投资、国有企业私有化、收紧货币、减少政府支出。中国解决产能过剩, 需要使用供给管理手段, 首要问题是允许市场出清。当前供给管理的要义是以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为目标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安排。

首先要优化重组低效率的存量资产。

其次降低准入门槛、赋予民营企业平等待遇和公平机会, 保护私人财产, 降低税负、降低融资成本,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第三, 消除体制机制约束, 提高要素 (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市场效率, 提高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

三、政策建议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很多困境, 但也充满希望。改革开放以来, 每当经济遇到重大困难, 都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增长, 靠改革来释放经济活力以度过难关, 开启经济新时代。新中国成立时如此, 三年饥荒后如此, 文革后如此, 1989年后如此, 亚洲金融危机后也如此。这次也逃不出这个逻辑。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 中国仍然可以通过制度变革释放制度红利, 激发中长期增长潜力。改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力资本、稳定劳动人口、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技术进步, 从而稳定或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枢。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调整人口政策, 延续人口红利

“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促进房地产的需求和婴儿消费, 中小城市落户放开助力需求存量调整。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更市场化的合理配置和促进人口在部门间流动, 提升全要素增长率。

(二) 通过新土改继续房地产资本化进程

新土改强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下的前提下,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成功的新土改将继续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低成本土地要素供给、资金和动力。

(三) 加快科技投入和机制改革以促进技 术进步

研发经费高速增长, 科技进步加速, 各类高尖端技术在涌现, 一些领域和项目上已经实现批量向国外输出, 企业部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越来越高。

(四) 推进国企改革, 重焕经济生机

多数时期,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快于国有企业, 总资产利润率高于国企, 即意味着私人企业的绩效优于国企。三中全会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平等的经济地位, 给予非公有制经济更多发展空间, 将释放低效率的资源占用、有效提升全社会的生产率。

(五) 推进金融改革使之更好服务于实体 经济

从要素看, 汇率改革倒逼经济转型:人民币升值的正面影响是传统出口行业的盈利空间受到大幅挤压, 倒逼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 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机构看, 融资多元化促进资源配置:信托等非银行金融和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得到快速发展, 金融资源对经济资源得以再配置。以私募融资为例, 其对于新兴产业给予大量资金支持, 其有利于提高经济活力和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发展。

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 只有落实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与三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相比, 这一轮改革最大的阻力是利益集团的阻碍, 比意识形态对改革的阻力更大。为此, 必须勇涉改革深水区, 解决改革难点, 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土地二元结构的消除与全流通、民营企业困境、垄断行业放开、政府与市场划界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如果新一轮的改革顺利推进, 定会提升中国未来的经济活力和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文涛.1980-2004年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分析[R].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 2005-12.

[2]刘世锦, 等.陷阱还是高墙?[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3]周其仁.论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J].中国市场, 2014 (3)

[4]贺铿.中国经济发民的影响因素与关注点[J].中国市场, 2014 (11) .

贵州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主成分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贵州省由于自然、经济和历史发展等各因素的制约,生产力落后,资源开发与转换能力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经济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029.9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802.2亿元,平均增长11.71%。但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26名,人均GDP水平较低,因此,贵州省的经济增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找到拉动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关键。

二、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三个省找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因素,这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再与贵州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找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贵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仔细考察该地区10省市,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有江苏省、福建省和天津市。天津市其滨海新区经济增长飞快,仅2012年就同比增长20.1%,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平均增长率最快的福建。中部地区6个省份经济发展虽放慢脚步,但除山西外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本文选取湖北为研究对象。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经济发展都保持良好的势头,本文选取与贵州一样同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主成分回归分析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在指标的选择上除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之外,还注重变量数据选取的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共选取8个变量为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均来自2000~2012年的各省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指标体系设计见下表1:

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福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对外开放程度,驱动湖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投资影响即固定资本投资、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而影响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劳动者数量和消费习惯主要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这几项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结合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认为若要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则应该加大固定投资力度促进各个产业的加速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促使人民增加消费,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三、贵州省已具备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贵州省经济呈现出了很强的“后发优势”,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各个指标2000年到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因素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一,固定投资拉动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的经济结构较合理,以2012年为例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和47.9%。贵州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1年这三项投资占到贵州省全社会固定投资的59.7%,其中以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大且增长速度飞快。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极大地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二,由于贵州人民勤俭节约消费支出较少,也受计划经济时期高积累政策和近期高利息率等因素影响,高储蓄率使得经济社会有高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由于经济处在一个高增长时期,贵州省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较快,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大于折旧所用掉的资本,因此资本存量年均增长也较快,使得投资拉动的经济飞速增长。

第三,贵州人口基数大,从业人员多,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贵州省的就业人员在2010年达到最大,2011年比2010年降低609.4万人。经济学家迈克尔克莱默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从贵州省的实证分析来看,人口增长是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的动因之一。

四、贵州省仍需加强的经济增长因素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已具备某些因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基数大造成人均资本存量偏低,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人均资本存量偏低导致较低人均收入,低收入又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不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与经济发展较快的三个省对比,找到贵州省经济增长所缺乏的动因是实现贵州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捷径。通过与福建、湖北和四川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到贵州省仍需加强的有: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额分配不合理,应当向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倾斜,即以提高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它是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反映, 改善了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水平, 对贵州经济增长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贵州省的高储蓄率带来高的资本存量,虽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其资本存量水平未处于其资本黄金率水平,即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值的资本存量水平。省内的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然而研究表明贵州省人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特别高,应用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得知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达0.84,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有0.63,农民的消费乘数为6.25,城镇居民的消费乘数为2.70,也就是说,农民每增加1元消费能带来6.25元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美增加1元消费能带来2.70元。由此可以看出,应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以增加农民消费,形成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第三,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较低,随从业人员数量很多,但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就此影响经济增长。比如同四川相比, 贵州存在劳动力剩余,即存在大量隐性失业,受此影响劳动投入弹性系数较低。因此,贵州应加大教育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人口素质,依靠科技进步,来拉动经济增长。

五、结论

要突破贵州省经济发展瓶颈,就必须加大固定资本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产业投入,以提高人力资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益。加大教育投入,改变教育水平落后的状况,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实施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人均资本存量,借以提高人均收入。应大力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增加省内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倡导消费,以使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贵州省定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平稳运行,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并最终实现与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德怀特波金斯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2]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公开选拔领导公共科目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0下一篇:雨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