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24-06-25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1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对全市农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考核。从今年开始,每年明确1—2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领导督办,一票否决。XX年重点考核的项目是水稻机插秧工作。

2、建立农机化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局领导、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区域分片挂钩联系,工作项目和责任全包干。

3、实行重点农机企业列名联系制度。按照“农工双赢”的原则,积极在局企联合服务、联合指导产品用户生产经营活动、联合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联合开发、联合试验示范、联合质量跟踪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农机行业资源大整合、大联合的目标,共同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4、主动跟进配套,大力发展淮安特色农机。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管理机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微型节能果蔬保鲜库、园艺、花卉机械、林业、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花生起垄铺膜机械、山芋收获和清洗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具有各区域优势、反映区域特色的农机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机产业。

(二)创新机插秧工作加速发展的途径。

1、创新载体,解决基层的示范和发展集约化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确定和扶持20个水稻种植机械化重点乡镇,即拥有插秧机达60台以上的占40%。

2、注重发展机插秧大户。年初计划累计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大户10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努力实现水稻机插秧在全市范围内各个乡镇的全覆盖。

3、冷静思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户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盲目铺大摊子;二是处理好理论上的计划性与实战中的应变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计划周密、合理安排,又留有余地,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秧苗死亡、数量不够)的发生;三是处理好执行操作规范和降本增效的关系,防止因随意改变技术规范要求、降低用种、用肥和基本苗的数量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中“夹生饭”现象的发生;四是处理好“大而全”与“小而专”的关系,改变目前许多大户从整田、耕地到育秧、栽插直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参与的局面,注重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即使是大公司,也要合理分工);五要处理好推广插秧机和推广机插秧之间的关系。

XX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80台,落实机插面积46.3万亩,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9倍和1.56倍;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达15。

(三)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基层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机手之间、农机手与农机大户之间通过机械联合、人机联合等方式,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培育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农机 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农机经营户和其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鼓励扶持农机手、农文秘杂烩网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形式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

2、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水稻机插秧、机耕地、畜牧业、渔业、运输业、水利工程等机械化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优化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办法,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主体的新转变。积极探索跨区作业证由主管局委托给既是农机作业协会的会员又经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发证的具有资质的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来发放,努力使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成为县区农机主管局委托的、在基层履行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服务等职能的代理人之一。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2

会议总结交流了2011年全省农机科技入户工作经验,部署安排2012年农机科技入户工作;通报表彰了2011年全省农机科技入户工作先进单位。金坛市、睢宁县、洪泽县及金土地农机合作社的农机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

范伯仁在会议上指出,2011年,江苏省在30个示范县开展农机科技入户工作,通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农机科技示范户,达到技术培训进村入户,指导服务直接到田的要求,有效解决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最后一道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项目县重点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范伯仁强调,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是贯彻落实农机化科技创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做好今年的农机科技入户工作,范伯仁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项目县要尽快组建科技入户领导机构和专家组,要按照项目合同书,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抓紧举行项目启动,确保科技入户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管理,提升水平。

各项目县要加强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加强技术服务内容和质量督查。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要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财政厅和省局要求的补助资金比例规范使用资金,做好项目档案管理。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信息交流和宣传,及时总结发布科技入户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事例。四是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各项目县要对照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及时做好项目实施总结和自查自评工作。要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职能,按照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对承担实施任务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进行跟踪考核。

范伯仁还对做好当前各项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提出针对性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

各地要继续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活动经验,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将创新年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重点抓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指导工作。

各级农机主管和推广部门要按照水稻机插秧发展质量提升百日行动要求,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切实做好机插育秧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特别要重视把好育秧环节的质量关和机插作业质量关,不断提升机插发展水平。开展机插秧“回头看”,同时结合科技入户、机插作业质量竞赛考核等活动,加强技术跟踪指导服务,进一步巩固机插稻增产增效优势。

三是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各地要按照三厅局联合发文的要求,抓紧编报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具体工作措施,一着不让抓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政策落实、责任落实、机具落实、面积落实、培训落实、服务落实。

四是抓好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各油菜主产区要积极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要以连片种植区域为重点,做好油菜机收技术的试验示范。

五是切实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

各玉米主产区要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建立倒逼机制,切实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特别是睢宁、邳州、沛县、赣榆、响水等5个县(区)要确保今年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

六是抓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新变化 篇3

选择更多样——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公布各省补贴产品目录为公布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表中不再带具体生产企业和产品型号,由农民从支持推广目录中自主选择。

标准更合理——定额补贴不得超过本省近3年市场均价30%。在继续实行同类产品在省域内统一定额补贴的基础上,要求各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分档科学合理直观,定额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科学划分补贴产品特别是非通用类机械类别档次。今年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

信息更公开——补贴名单公示到村,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为进一步促进补贴实施信息公开透明,要求各地把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和使用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补贴操作程序、投诉电话以及每名受益人的购买机型、补贴额度等信息。明确要将补贴对象名单公示到村,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至少每半月公布一次各县(市、区)补贴资金使用进度,有关文件签发5个工作日之内向社会公开。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公告的形式公开本县补贴资金额度、农民分户实际购机数量、金额等情况,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监管更有力——财政、纪检共同监管。《意见》提出,健全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协作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共同研究确定补贴资金分配等重点工作,并联合对政策实施进行监管。强化对县级农机部门的内部约束机制,补贴工作重要事项必须集体研究决定,必须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市县两级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严查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及委托经销商办理手续等违规行为。县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作用,会同农机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民10%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

方式可创新——可进行全价购机后凭发票领取补贴等试点。各地可在保证资金安全、让农民得实惠、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开展资金结算级次下放、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且有利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补贴等试点;同时,开展选择部分市县实行全价购机后凭发票领取补贴等试点。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减少购机环节,实现供需对接。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4

2019年,市农机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新形势,强化农机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主攻农机化作业薄弱环节,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推进我市农机化向“全面、全程、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一.农机化主要指标

1.农机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1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95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7.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2万台,收割机1.18万台、粮食干燥机械近4000台。

2.农机化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业机械各种服务组织有较好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市粮食生产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阶段,为粮食作物的抢收抢种,烘干储存和抗灾救灾发挥关键性作用,到2019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性机械化水平达到79%,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0.5%、86%、48.14%。

2.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xx市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市一级政府首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通知》(六政秘〔2019〕105号),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工作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六发〔2019〕3号)提出“创建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中共xx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明确2019年创建2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并将工作任务下达到每个县区;

由市农机局主办的“江淮果岭”机械化现场会,市委办和市政办分别以信息刊发通报。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关键时节机械化农业生产有新成绩。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以服务入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我市关键时节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中一是抓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信息调查统计工作,通过“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app、“农机通”等各类平台,及时发布机收动态、机具供求和气象信息等,市本级及各县区均公布了农机服务热线电话,在小麦、水稻收获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明确专人负责麦收信息的统计报送工作;

二是抓维修服务。依托辖区内的农机产销企业,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40余支,累计检修机具20万台次;

三是抓跨区作业服务。全市设立15个标准化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配备相应人员和设施用品,做好机手接待、机具调度、作业安排、油料供应等服务。发放跨区作业证2400余份,积极协助交通、公安部门落实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及运输作业机械车辆免征通行费,确保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畅通,维护正常跨区作业秩序;

四是抓气象服务。协调气象部门,每天向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累计发送信息4000余条;

五是抓供应服务。结合市场供需形势,与供油部门沟通协作,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保障农机用油供应。督促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履行农机产品“三包”服务承诺,及时协调处理产品质量投诉;

六是抓应急服务。针对可能出现连阴雨和大风等恶劣天气,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组建了22支应急服务队,由农机部门统一调度开展小麦应急抢收工作。积极向应急管理部门反映,建议将粮食烘干机械发展纳入应急处置体系。据统计午季全市投入收割机械1万余台、拖拉机1.1万余,插秧机0.4万台,机收小麦170万亩、机耕600余万亩、水稻机械化栽植31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170余万亩,秋季投入收割机械1万余台、拖拉机1.1万余,机收水稻520万亩,机收率达到98%以上。

2.“平安农机”创建有新突破。按照稳步推进,逐步实施原则,今年我市确定把叶集区争创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落实,通过靠前指导、驻点帮扶、督查督办和资金扶持等方式,全力支持叶集开展争创工作,7月19日,在叶集区成功举办了xx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观摩会,叶集区作为全省唯一个申报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通过验收。截止目前全市已创建“平安农机”乡镇53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3个(金寨、舒城、叶集),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2个(金安、霍山),为争创“平安农机”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拖拉机变型运输机专项治理活动,加强了公安交警部门联系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变拖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233次,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材料9182余份,发送农机安全短信息2597人次,设立标语、横幅等235条,在媒体宣传农机安全23篇,培训驾驶操作人员6427人。开展农机安全检查237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3236台、纠正违章326起、整改安全生产隐患222个、已报废注销变拖1971台、变拖及其驾驶人违章信息292条,其中71人违章记分达到12分接受安全教育学习。

3.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新成效。今年以来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工作为抓手,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在已创建霍邱县基础上,选择金安区作为重点开展创建工作,针对该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短板,有针对性开展了机械化种植环节的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导向和专项作业补贴政策拉动等措施,积极调动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户积极性,切实提高水稻、小麦种植环节机械化率,目前金安申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已通过省级验收,正等待农业部的复审。

4.“两利用”农机化有新拓展。围绕着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两利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积极拓展思路,探索“两利用”最佳的路径。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上,围绕如何改善秸秆离田、还田后土壤结构的问题,积极探索开展深翻作业补贴试点工作,在总结去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在裕安区和舒城县争取补贴资金300余万元,开展深翻作业补贴试点6万余亩;

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专题开展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调研活动,同时积极协助我市相关企业做好畜禽粪便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调研、推广和产品资质申报工作,通过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机鉴定总站,将畜禽粪污资源化机械纳入补贴范围,我市相关企业产品正在履行相关产品鉴定手续。

5.对接“四大平台”建设有新举措。围绕“xx茶谷”建设,2019年4月26日,结合xx市开茶节,市农机局承办了茶叶双替代现场演示会,现场演示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绿色栽培技术、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技术,展示了来自全国20多个厂商的80余种茶园管理机械设备,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业推广总站领导的好评;

围绕“江淮果岭”建设,11月8日举办了“江淮果岭”机械化现场会。现场会上演示了信息化远程监控技术、机械化耕作、施肥、开沟、水肥一体化灌溉、碎枝、植保、移栽、光电分拣等果园机械化技术,集中展示了来自国内外20多个厂家10多类80多个产品,会上还邀请了省市相关专家为广大果农开展了果树机械化技术的培训,现场会上受到广大果农的积极积极响应,全市近100多名果农自发参加会议,现场购置履带自走式开沟、除草、施肥机械4台,自走式植保机械2台,碎枝机械2台,意向定购12台。

6.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创建有新进展。今年继续把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创建作为今年农机化工作重点来抓好落实,同时按照“一个提升,两个拓展”即在农事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的基础上,服务内容由产前、产中向产后服务拓展目标,服务范围由农机作业向农资销售、农民培训、机械维修、电子商务、农业保险、信息咨询、产业扶贫等服务拓展,推进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提质增效。在总结去年创建经验基础上,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创建对象开展创建指导工作,帮助他们理思路、找差距,补短板、攻薄弱,开展指导帮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急需问题。舒城县专题出台了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考评办法,每评定等级,分别给予奖励,并在项目实施、政策上予以扶持;

霍邱县组织新申报创建主体负责人的观摩学习活动。11月26日至29日市农机局组织开展了xx市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验收工作,好中选优基础上从24个申报对象中推选出20个“xx市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拟命名授牌名单,并基于此择优选出了5个市级示范点。

7.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有新实招。今年我市围绕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采取新举措,全面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真落实,截止目前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139.846实施进度目前已达87%,超过省级考核85%要求,位列全省第二。在工作中一是更加注重实施精准性。在政策实施前期,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机购置市场、用户的调研,详细了解全市农机购置补贴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集中会审的方式,加强对各地农机购置补贴方案的审核,确保方案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加精准;

二是更加注重政策公开性。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及时公开近三年县域内补贴受益对象、资金兑付情况、咨询投诉举报电话、补贴资金规模、使用进度等各类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全方位开展农机补贴政策与实施工作宣传,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二次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检查中,我市是全市唯一一个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所有项目全部达标的单位;

三是更加注重操作的便民性。针对政策启动较晚现状,为方便购机户,加快实施进度,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的预申请,提前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申请的信息采集工作和机具核实工作,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手机app申请补贴应用、预约上门和“一站式”服务等,做到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只要跑一次不断提升购机者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满意度,全市通过手机app申请受理的农户2721户,占到总申请数近四分之一;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全市共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制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违规行为处理规定》、《机具核验制度》《农机购置补贴投诉处理制度》等各类制度16个,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建立复核和会商制度,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效廉洁的实施到位;

五更加注重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要求开展全市经销企业的监管活动,督促经销企业规范经营。督促经销企业完善经营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全面落实产销企业承诺制和销售合同制同时建立重点企业督查制。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结合全市农机购置补贴集中整治活动,共追回资金8900元,取消未兑现的补贴款13.6万元,取消55名存在违规行为的购机户三年补贴资格,约谈并四家经销企业,并将其列为重点监控企业。

三.主要存在问题

1.机构改革实施对农机化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农机化投入严重不足,市级层面支持政策较少,带动效益差,工作开展力不从心。

3.农机部门承担了农业生产的抢收抢种和农机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工作,但调控手段弱。

四、2020年工作初步安排

认真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通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效升级,为实现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600万千瓦,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1%、86.5%、50%。推进我市果菜茶等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建设,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持续开展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力争再创建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10个。围绕以上工作目标,2020年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实行敞开补贴,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突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绿色导向,重点开展精量播种、高效植保、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水稻机械化栽植、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茶叶清洁化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示范推广。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推进机具更新换代。

2.通过作业补贴项目带动,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中应用,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服务和经营水平。

(二)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3.以提升主要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探索建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抗灾预警机制,完善区域性农机作业应急调度中心建设,强化农业生产的机具调度、气象和信息服务、物资供应、应急管理等方面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围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水稻机械化栽植、谷物烘干、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农产品初加工等薄弱环节。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

5.积极对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平台,严格按照“宜机化”要求,建设田间道路(机耕路)和进行土地平整,改善农机作业和通行条件。

6.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力争在舒城县创成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区成功,启动叶集区创成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区。

(三)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7.对接“四大平台”建设,提升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xx茶谷”重点推进茶园绿色管理、耕作、采摘和清洁化加工机械化进程,提升茶叶生产效率和品质;

围绕“淠淮经济带”重点推进设施农业、适应性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技术发展;

围绕“江淮果岭”重点推广果树种植、耕作、修剪、植保、分级、运输和储藏机械化技术;

围绕“西山药库”重点开展中药材种植、收获、加工等机械化技术。

(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8.按照农业生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的理念,继续创建1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索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的最佳服务模式,构建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和生产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继续打造5个规划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全、作业专业高效、经营效益良好、信息化机械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示范点。

10.以我市粮食干燥机械生产制造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农机招商力度,配合市经信局谋划打造涵盖农业机械研发、制造、销售、维修、物流、培训等全农机化全产业链的xx市农机产业园区。

11.引导成立xx市农业机械化产业促进协会和其他专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五)强化农机化安全生产工作。

12.持续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督促裕安区和霍邱县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实现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全覆盖,持续推进“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全市新创“平安农机”示范乡镇不少于10个。

13.进一步强化落实“变拖”监管工作。加强与公安交管部门联合执法、信息互通等方式,全面落实省、市有关“变拖”监管工作部署。

(六)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14.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开展农机实用型人才培训。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和相关行业组织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

15.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监管,督促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全面市场化,对办学条件较差、没有稳定生源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实行退出机制,积极引导开展跨区域的联合办学。

(六)加强自身建设与宣传

16.结合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单位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17.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强化警示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弘扬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强化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意识勇气。认真完成落实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18.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社会上有反响的效果;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5

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

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

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工作计划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市侨办2012年工作情况 篇6

2012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侨办、省侨办指导下,在各区、县(市)侨务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全办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力求实效,抓重点,创亮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从3月至8月,我们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等三个阶段的工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我们解放了思想,拓展了视野;查找了问题,看到了不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从而对“侨务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侨务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工作更具实效。

二是深入开展“为侨资企业送温暖活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侨资企业带来的困难和冲击,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了“为侨资企业送温暖”活动。年初由办领导带队,上门走访了60多家侨资企业,先后5次召开侨商座谈会,向侨资企业赠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资料、书籍40余份计200余册。认真了解侨企的经营情况,积极反映侨企的发展诉求,真心解决侨企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共克时艰。8月份结合开展“为侨资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了首届“杭州侨商沙龙”,为侨资企业研究探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是切实提高侨务引智引资水平。10月,我们举办了“2009年海外华商杭州投资洽谈会”,着眼提高侨务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注意把好客商邀请、项目筛选和载体设计等“三关”,有效摸索了与有关城区、开发区合力承办引智引资项目的新形式。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15名海外侨商来杭参加了投资考察,与杭州 100余家企业(部门)开展项目洽谈,有涉及生物医药、软件开发、文化创意、制造业、房地产、商贸等领域的14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协议总投资达3.9亿美元。对此,市政府佟桂莉副市长批示,“此次洽谈会在活动形式、华商邀请及项目签约上有新的突破,望总结经验,突出实际,把明年的洽谈会办得更出彩。”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了“海外博士杭州行”活动,筛选邀请了20多位海外博士考察杭州高新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江干区高新技术创业园,深入了解杭州引智政策,体验杭州创业环境,增强来杭创业发展的意愿,推进了“海外人才为杭州服务计划”的实施。

四是努力向海外推介杭州城市品牌。9月,我们利用国侨办组织的“2011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一资源,举办了“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活动。邀请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媒体机构的50多位社长、总编和记者来杭,就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城市国际化进程、工业兴市战略等内容,集体采访市委王国平书记。并就杭州钱江新城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西湖综保申遗工作和富阳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等情况开展专题采访,考察了新西湖、阿里巴巴新总部基地和富阳市的部分企业、景点,使来杭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到了杭州的城市形象。参与采访的华文媒体在海外发表宣传杭州的专版12个,文图120篇。为此,市委王国平书记批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此事抓得好”。市委宣传部翁卫军部长批示:“经验值得总结,做法值得肯定,成绩值得发扬”。副市长佟桂莉批示,“此活动组织得很有影响,提升了杭州的海外形象,提高了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我们还应海外侨胞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甲流造成的影响,成功举办了一期有近30位学员参加的“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加深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杭州城市品牌的了解和印象。

五是积极开展“百家侨企联百村、共同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上级侨办关于开展“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的要求,我们在总结推广富阳市侨办助推新农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侨务系统部署开展了“百家侨企联百村、共同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发挥在杭侨企、侨胞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目前,全市已有318家侨资企业与200多个乡村结对帮扶共建,完成项目400余个,落实扶助资金396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成效。

六是大力涵养海外侨务资源。去年,我们采取举办研习班、“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海外侨团沟通交流等多种方法手段,进一步做好海外联谊工作,涵养海外侨务资源。4月份,举办了“杭州市第三期海外侨领研习班”,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海外侨团负责人和中青年侨领参加了研习,进一步加强了对海外友好侨团的联络和培育。7月和9月先后组织两个侨务考察团,出访欧洲和北美,与30多个海外侨团、200多名海外侨领开展联络联谊,密切彼此关系,增进相互感情。全年共接待来杭海外侨胞近800人次。同时,通过召开市海协会年会,指导帮助市侨商会换届,发挥涉侨社团助手和桥梁作用,加强了与侨界重点人士的定期联系。

七是努力提高依法护侨和为侨服务的工作成效。5月,我们借承办全国侨办系统信访工作会议之势,精心组织,搞好保障,积极向与会人员介绍杭州侨务信访工作经验,展示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风采。同时,会同市“五侨”和有关城区,在西城广场举行了有近千名群众参加的侨法集中宣传和“社区为侨、侨为社区”双向服务活动,邀请参加全国侨办系统信访工作会议的国侨办马儒沛副主任和各省(市、自治区)、副省级城市侨办负责人到场观摩,扩大“依法护侨”宣传,大造“为侨服务”之势。据统计,去年全市共举行侨法集中宣传

专题讲座和报告会10场,出板报422块,挂横幅4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众50000余人。同时,依据国侨办、省侨办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归侨侨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困难归侨侨眷应急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对特殊困难的归侨侨眷实施应急帮扶,促进了侨界稳定和谐。

八是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6月,我办与市委党校、市侨联联合举办了一期全市侨务干部培训班,各区、县(市)和部分重点乡镇(街道)、社区的60名侨务干部参加了培训。邀请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和市发改委的领导为学员讲述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和业务知识课程。同时,我们聘请华东师大教授为市委党校200多名主体班学员讲授侨务工作的有关理论。在4月份召开的全国侨办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办就近几年来“侨务工作进党校”的做法作了典型发言。10月份,我办组织各区、县(市)侨务干部赴海南、广西和山东、辽宁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培训,较好地提高了侨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作风建设活动。坚持“争先创优”活动和“三个一”制度。对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反馈。组织了机关干部非领导职务晋升。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实施了处级领导干部的“公述民评”工作,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比学赶帮的精神,努力营造心齐、风正、气顺的工作氛围。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7

2012年4月5日, 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做法和成效, 动员部署2012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工作。

会议在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成效的同时, 要求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创新机制, 认真实施好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2年江苏省第一批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7亿元, 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等12大类55个品目机具。预计全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达10亿元以上, 比2011年增加1亿元左右。全省各级农机部门需紧紧围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主要任务, 突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等重点,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阳光操作,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更加注重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 2012年全省农机补贴政策方案有所变化:一是补贴资金结算方式有创新。在保证资金安全、农民得实惠、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 继续执行补贴资金县级结算, 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价购机后凭发票领取补贴的试点。二是补贴机具品种重点更突出。选择农业生产急需、有利于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优化的农机目品, 对步进式插秧机等12种机具实行普惠制。三是补贴标准制定更合理。按照农财两部指导意见, 公布补贴产品目录改为公布机具补贴额一览表, 定额补贴不得超过本省近3年市场均价的30%。四是政策实施监管更有力。各地要建立健全由县领导牵头, 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共同研究确定补贴资金分配等重点工作, 联合对政策实施进行监管。强化县级、乡镇农机部门的内部约束机制, 补贴工作重要事项必须集体研究决定, 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五是政策信息公开更透明。把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补贴操作程序、投诉电话以及受益人的购买机型、补贴额度等信息, 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市财政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8

2012年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面对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积极服务“三重一大”,注重提升收入质量,促进收入平稳增长,牢牢把握“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支出方向,大力推动财政实现“三个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6.76亿元,增长15.2%,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7.87亿元,增长16.2%。

一、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筹措拨付支持经济发展资金30.62亿元,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6亿元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定向投向新能源、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矿大科技园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A类大学科技园,徐州工业园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科技支出投入12.45亿元,增长20.2%。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支持组建江苏银行科技支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组织申报四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项目,34家企业获得贷款资助6,500万元。创立创业种子基金,与徐州中欧科技等4家高科技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减免税收6.32亿元,退税5.33亿元。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全市8,800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九成以上企业税负减轻。增加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2亿元间歇性资金与银行贡献度挂钩,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立股权登记中心,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股权融资服务,成功助推江苏财发铝业等三家企业登陆天津产权交易所。

四是服务“三重一大”建设。市财政筹集城建重点工程资金23.4亿元,支持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珠山景区、徐州植物园、科技广场、公共自行车投放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制订《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本金筹集方案》,合理确定市区筹资比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尽快获批实施。

二、惠民生、促和谐,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社保支出160亿元,增长18%。安排各项补助资金68亿元,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一系列医改惠民政策,“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位居全省第一。筹措落实资金64.09亿元,保证全市30.63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继续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等制度,全市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50万人。

二是教育投入得到优先保障。全市教育支出112.52亿元,增长24.8%。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类教育保障水平。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750元/生.年、55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到普通中小学标准的8倍。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完善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市财政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等工程建设。

三是农林水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80.3亿元,增长30%。市财政整合支农资金3.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水务现代化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落实强农惠农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粮食功能区、绿色生态徐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心镇、新农村示范村、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市财政筹措拨付资金2.98亿元,保障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支持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第二次进军荒山”,骆马湖、微山湖千岛湿地生态保护,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文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全市文化体育事业投入5.5亿元,增长24.9%。积极推动文化品牌战略实施,安排各类文化专项资金1.02亿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市财政安排宣传文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汉典华章》、《彭城怀古》、《刘邦大帝》等系列工程,打造“舞动汉风”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市财政筹措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大力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和备战。

五是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认真落实帮扶政策,筹措拨付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26.5亿元,支持丰沛铁路建设、铜山棚户区改造、邳州徐洪河航道工程征迁安置、开发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贾汪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提升县(市)区城镇居住、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

三、强管理、重绩效,全力深化财政管理创新

一是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完善。突出“一条主线”,实现“两个改变”,注重“三个结合”。坚持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主线,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采取项目建设资金注入、国有土地作价注入、国有资产划拨等多种形式,把有效资产变成资本投入,做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规模,推动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经营领域的财政拨款方式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投资。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将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结果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预算执行管理不断优化。出台《重大支出事项联合审议暂行办法》,推进重大支出事项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施《徐州市市级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达92.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为目标,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变。优化公务卡办理流程,深入推行公务卡改革。

市财政局2012年工作打算 篇9

201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速、提升、增效”总体要求和对财政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拓展财政职能、转变理财观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管理绩效为依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加快构建科学理财机制,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一)创新政策措施帮扶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贷款风险补偿、信用再担保、支持银企合作、鼓励金融业务创新等财政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入。落实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帮扶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孵化器建设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支持外贸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探索组建重点产业投融资平台,扶持股权投资发展的财政补贴办法,放大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支持关键产业和关键环节,孵化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产业跟进。设立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吸引聚集各类资本,支持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

(三)积极支持重点区域建设。建立土地收益、国有资产等政府资源统筹运营、集约使用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市财力项目资金的统筹配置机制,全力支持西海岸经济区、蓝色硅谷、大沽河高效经济生态区、世园会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设立市级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蓝色硅谷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预算内建设性支出,减少生产性转移支付,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大幅增加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平度、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沽河流域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条件。完善和强化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支持实施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大力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二)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2012年全市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重点支持学前教育、校舍安全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文化青岛建设,确保文化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对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支持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和医药费用支付制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资金、创业培训资金和孵化基地建设运行资金,大力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规定费用后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比例不低于10%。

三、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探索建立财政投融资机制。逐步将政府掌握的资金、资产纳入财政统筹管理范围,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实行资源统筹、集约使用,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的财力支持力度。

深入推进政府“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纳金融贷款和社会资金推动城市建设,推动我市走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生城的路子。

(二)深入开展财源建设。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适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扩大协税护税内容和范围,完善财源建设信息平台,实现涉税信息全覆盖;打造政策洼地,全力推动我市拢聚大企业外围税源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激励引导企业将外地税源汇聚我市缴纳;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区市、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培育财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地铁、世园会等大项目税收征管;进一步提高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效率。

(三)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车辆、接待、出国(境)等行政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在行政经费中的规模和比例,从严控制庆典、研讨会和论坛等支出。严格控制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对没有明确政策依据和补助标准的,原则上不予安排。

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深化财政绩效预算管理。扩大预算评审范围,重点做好项目标底的评审,做实、做细、做准项目支出预算,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绩效管理模式,促进财政资金高效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调整完善财政分配体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将各区市辖内一般预算收入,按照统一的范围和标准划分收入级次,共享收入实行市与区市按统一比例分成,促进我市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建立税收增长激励机制,引导区市由单纯依靠政策刺激向主要依靠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市的补助制度和专项资金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区市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区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

(三)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预算单位的差旅费、招待费和会议费等公务支出,凡具备刷卡条件的,一律使用公务卡结算,切实提高公务卡使用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手段实现对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信息的动态监控,将公务消费充分置于阳光之下,扫除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支付管理的“盲区”。

(四)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公开经人大审查批准的财政预决算,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增加部门预决算公开表格数量,逐步将可公开内容细化到项级科目。做好“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公开力度,使财政资金使用更规范透明,让公共财政取信于民。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10

(1) 政策实施启动时间提前。由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启动早、工作扎实, 《四川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出台时间比2011年提前, 2012年3月6日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 及时启动了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较2011年提前了近1个月。

(2) 补贴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第一批补贴资金130亿元已下达各省, 安排四川6.6亿元, 比2011年增加1亿元, 增长15%。省级财政继续安排资金2 075万元, 主要用于水稻插秧机省级累加补贴、藏区累加补贴和各项目县市区工作经费。补贴资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四川省将有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

(3) 补贴机具种类范围适当调整。根据四川实际情况, 2012年我们在2011年补贴机具种类的基础上对补贴产品目录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优化, 增加了部分适合四川丘陵地区作业、特别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关键环节的大田作业机械种类。2012年补贴机具种类共有10大类28小类58个品目, 较2011年增加3小类3个品目。取消了其他动力机械 (皮带传动的拖拉机、手扶搬运机) 、11~110kW电动机、水果打腊机3个品目;增加了圆盘耙、小麦条播机 (10行及以下) 、穴播机 (6行及以下) 、小麦免耕播种机 (10行及以下) 、果树修剪机、畜禽饲养消毒机6个品目。

(4) 补贴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为了确保补贴政策的更加公正公平, 2012年四川省不再制定补贴产品目录, 而是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作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重要依据, 不再明示具体补贴机具的生产厂家、产品型号, 只有机具品目分档标准和补贴额, 中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 同一种类、同一档次的农业机械在省域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就低不就高, 总体逐年降低标准。同时, 按照中央政策要求, 汶川地震重灾县将不再执行50%比例的补贴标准;血防重疫县继续执行50%的补贴标准, 但对补贴机具品目作了限制, 只针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大田作业机械进行50%比例的补贴。建立了补贴额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对补贴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查摸底, 动态跟踪市场变化情况, 对补贴额过高的机具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过高补贴额, 省农业厅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做出调整, 并按调整后的补贴额结算。

(5) 补贴资金安排进一步突出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根据各地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012年补贴资金将向粮食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倾斜, 特别是粮食生产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及培育县、省农机化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给予重点倾斜, 支持重点区域率先发展, 提升区域农机化水平。二是突出重点环节。补贴资金安排对耕种收关键环节的农机具进行重点倾斜。三是突出重点对象, 优先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 (农机) 专业合作社进行补贴。

(6) 积极开展补贴方式创新。为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推进工作创新, 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在2011年开展结算层级下放的基础上, 2012年我们将在部分县开展“全价购机后凭发票领取补贴”的试点工作, 即农民全价购机后, 补贴资金通过打卡直接支付给农户。

(7) 对项目实施实行全面绩效考核。四川省将按照“公平公正、科学规范、操作便捷、鼓励先进”的原则,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对区域内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省上的考核评价结果将直接与资金安排挂钩, 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规范、有效实施。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下一篇:综合推荐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