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2024-09-09

安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共3篇)

安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篇1

培训考核制度

检测站是负责机动车检测的重要场

所。在检测站建设中,检测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队伍对公司发展十分重要。为了做好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检测站人员的培养是为了全

面提高检测技术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为了有利于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技术人员应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技术水平,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协调、应急处理能力。

二、检测站技术部门应根据检测

站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原则

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用一致,按需培训,要坚持岗位培训为主,以在职在岗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参加短期进修班和在职进修,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少部分可以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四、培训以基础理论为主,集体

辅导为辅。专业知识一般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以老带新、能者为师和互相观摩切磋、互相提高为主,配以有计划选送骨干到国家培训中心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接收培训和学习。

五、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

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中的安全操作,应急处理技术。

六、通过培训,应掌握本检测站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试验技术,熟悉一般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提高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能力,熟悉最新的国家以及行业相关标准。

七、培训计划由办公室负责制定

计划,然后落实到各部门。充分发挥各单位高、中级相关技术人员的优势,请他们承担主要培训任务。

八、为督导员工培训工作扎实有

效地开展,公司推行员工培训检查制度,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长处、短处,促进员工有计划地改进工作,考核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并以不定期抽查为主来推动员工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九、员工考核的能力是职务担当的能力,包括潜在能力和显在能力。潜在能力可根据知识、技能以及经验来把握;显在能力则可通过工作的质和量,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来把握。公司在进行人员调配或岗位调动时应该考虑员工考核的结果,把握员工的适应工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十、凡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

训结束时都要进行相关考核来评定本次培训的成绩。有关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和结果,如实记载存入本人技术档

案。

十一、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以

安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篇2

关键词:铁路基层单位,人员培训,培训方法,网络教育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企业人才的培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铁路企业逐步走向市场,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铁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规范的、长远的、目的性强的培训工作。近年来,铁路企业高度重视培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确保了大规模铁路建设、高速重载发展、新技术新装备运用以及现代物流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铁路基层单位的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在培训体系、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各方面都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改进铁路基层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已成为基层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

1 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认知有偏差

近年来,随着铁路事业的改革与推进,特别是高速重载铁路的快速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应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铁路的转型发展,人才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越来越迫切。然而,有些单位却没有把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只是单纯地将培训作为一项任务,上级部门指哪打哪,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培训和送培上疲于应付;有些单位的管理层只顾安全生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不重视人事管理部门提出的培训计划,过分强调不能影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第一,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导致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有的单位认为培训工作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培训存在被动性,缺乏相关部门的主动配合。另外,部分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高,有的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时,有的只是作为工作之余的放松。总而言之,就是培训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能得到充分认识,觉得培训工作无关紧要、无足轻重,没有把培训与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关联起来。

1.2 培训内容无新意

很多单位的培训内容相对陈旧,在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中,仍然只注重于眼前所用知识的学习,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充分满足个人需求,没有对培训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每年的自主培训项目只是延续上一年的培训计划,没有充分调研本单位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主观地按照领导要求安排培训项目和内容,仅仅考虑眼前利益,缺乏高瞻远瞩,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长效性和长远性,培训内容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1.3 培训形式需创新

培训手段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培训过程中,只是教师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不能与参培人员进行良好的互动,依然沿用着“我说你听,课后考试”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参培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因素是导致培训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培训形式的守旧导致了培训工作没有层次感、缺乏多样性,更谈不上培训内容的梯度性。虽然各基层单位在培训方式中也增加了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培训老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互动式教学方式并没有实际应用,也就谈不上培训成效的提升。

1.4 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铁路基层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2个渠道,一是选送到路局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二是单位组织自主培训。对于路局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来说,多数是从各自所在的院校毕业之后就直接步入培训岗位,缺乏铁路工作现场实践经验,讲课时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对于基层单位的兼职教师来说,要么是单位领导,要么是来自于各岗位的业务精英和技能能手,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但缺乏用理论知识阐述现场工作的能力,会干、能干、不会说的问题普遍存在。培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使得培训工作达不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政治理论学习的要求,因此,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培训制度需完善

有些单位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培训制度的执行是两张皮,虽然建立了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机制,但是在实践中落实不到位,使得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受训人员培训结束后返回工作岗位,缺乏转化培训成果的工作环境,也没有培训效果的追踪调查,使得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加培训不重视、不在意,培训效果只反映在考试成绩上,造成了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的脱节。还有些单位培训缺乏对培训知识的运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培训效果。

2 改进培训工作的对策探讨

当前,铁路转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手段和货物营销理念已逐渐进入铁路领域,党性教育被放在了培训工作的重要位置,铁路基层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深入了解铁路基层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才能有效提升铁路基层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从而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

2.1 加强理论教育,提升思想水平

以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创新思维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培训,组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导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学习科学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结合起来,与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邀请路内外的一些优秀师资,举办新思路、新认知的高端讲座,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思想等内容引进来,促使广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铁路转型发展的大局上来,做到主动作为、善于作为。

2.2 突出培养重点,抓实大学生培训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如何大力抓好40岁及以下青年骨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是现阶段铁路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实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按系统分层次做好薪火相传、代际接力。注重对全日制大学生的培养,对新入路的大学生实行系统交叉式的集中锻炼,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作风、专业能力的培育和锤炼,使其尽快融入铁路企业文化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岗位成才。同时,组织理论知识扎实并具备一定现场经验、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到铁路高等院校回炉再造,不定期接受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再积累;聘请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单位领导作为大学生的培训导师,开展一对一或定向指导培养,促使青年人才尽快成长。

2.3 立足一线需求,优化培训内容

基层单位人事部门要不断地研究培训内容的优化设置,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立足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要改变由人事部门决定培训内容的现状,以基层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依据,同时考虑培训对象的知识需求和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当前,对于主要运输生产单位,培训内容选择要倾向于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针对高铁无砟线路的发展,30 t轴重车辆、CHR380车型的使用以及ZPW-2000的列控ATP等新设备的广泛使用,铁路基层部门应大力开展专题培训,一方面,要针对理论基础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补强培训,促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针对新规章的实施进行培训,促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遵循规章制度。在铁路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关单位要以“云聚万商、流通万家”为目标,以现代物流信息化和金融服务为重点,增设信息化专业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新课程,为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4 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培训效果

积极落实互动式培训方式在铁路基层单位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对培训方式不断进行优化。坚持“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为主体、以培训工作人员为主导”的原则,全面落实互动式培训方式。培训的专兼职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讲授,还要关注培训人员的掌握程度,要努力达到培训结束后参培人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效果。开展互动式培训,要求培训教师在培训工作开展前对参训人员进行相应的摸底调研,全面了解参培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培训主办部门在培训工作开展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培训资料的收集、培训设备的维护、培训道具的准备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要与学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培训过程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培训工作人员还要注重整合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培训课堂氛围,提升参培人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

2.5 利用现代手段,推行网络教育

互联网络中拥有巨大的教学资源,培训时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起来更加自主,推行网络教育可以将岗位必修与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使培训更加方便、快捷。近年来,铁路基层单位大力推广远程网络教学,并研发出了数字知识平台、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开设了“选学课堂”,建立了“视频进车间、网络到班组”工程,为广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自主灵活选择的信息化提素平台。各单位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一方面,可以制订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计划,明确网络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使网络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家自学。通过大力开展网络教育,妥善解决工学矛盾,使一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在车间班组就能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工作、学习两不耽误,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培训效果。同时,把网络教育与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各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和“快车道”,不断提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适合大家学习提速的教育培训新模式。

2.6 请进来,走出去,拓宽培训渠道

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对于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秉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理念,全面提升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将路内、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知名专家和老师“请进来”进行知识讲解和理念传输,通过高端培训,使大家拓宽思路、增长见识,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并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培训工作人员“走出去”进行先进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的学习,优选铁路行业特色鲜明、在专业学科领域方面领先的高等院校、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结合专业优势,科学布局培养基地,完善培训体系,特别是对基层单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采取校企联合的形式,积极推荐人员参加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另外,还要依托原铁路高校,举办大学生短期培训班,促进优秀大学生的知识更新、信息回炉,使他们及时掌握铁路新知识、新技术,为铁路发展储备人才。

2.7 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培训作用

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又能确保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培训激励机制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培训本身作为单位激励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蓬勃进取的一种必要手段。有培训进修的机会,是企业重视个人发展的体现,能增加受训者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因此,要为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在培训机会的分配上,本着培训计划“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使有能力、想干事的人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二是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鼓舞或提拔任用的机会。对此,应建立一套培训与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奖罚制度和晋升制度挂钩的激励机制,让大家认识到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就能够得到奖励和升迁的机会,就能够得到单位的重用;而不参加培训,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会遭到淘汰。形成培训的动力和压力,可以激励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培训。

参考文献

[1]郭炼纯,钱颖.铁路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2011(3).

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制度 篇3

经理工作职责

1、负责领导公司的全面工作,对汽车检测业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2、负责公司的管理评审工作。对公司的管理体系现行有效负主要责任。

3、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机关指令和指示,并做好实施工作。

4、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执行情况负主要责任。

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认真执行财务政策。对财务管理负主要责任。

6、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做到公司人人有职、有权、有责,把责任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对违反规定和标准的一切行为及人员有处置权,对人力资源管理负主要责任。

7、充分调动公司各方面积极性,挖掘潜在质量,确保全面完成公司各项任务。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落实。

8、重视安全检测,对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负主要责任。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抓好两个文明建设。

技术负责人工作职责

1、技术负责人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负全面责任。

2、在公司经理的委托下,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具体组织与协调本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的仲裁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有权下达技术监督的命令,实施技术奖惩,有权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检测车辆出公司。,有权检查《质量手册》的执行情况:

3、负责审定《质量手册》

4、负责质量改进、技术改进工作,并对其工作质量负全面责任。

5、掌握国内外车辆安全检测技术动态、国家标准及法规。

6、经理不在时,代行经理职权。

7、对检测技术负全面责任。

8、对职工教育、技术培训负完全责任。

9、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技术行为和人员有权处理和建议。

10、对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标准、法规管理负主要责任。

质量负责人工作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方针、政策、规定,确定检测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检测质量负全部责任。

2、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对质量政策与质量体系的正确、完善实施和保持负全面责任。

3、负责仲裁与解决重大质量问题,有效实施实验室能力验证对提高检测质量,开展检测质量管理有贡献的人员实行嘉奖,对损坏和降低质量信誉和检测质量的责任者负责实施质量奖惩。

4、授权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对从事各项质量活动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在行使组织、协调、计划、检查、督促、指导权力时,不受其它职能部门的干预,直接领导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检查,对公司的内部审核负主要负责。

5、授权质量检查部门对检测质量进行独立的检查,并保证不受任何部门与人员的干预,不受任何行政、经济利益的干预。正确行使监督把关、报告的职能,防止商业贿赂。对质量申诉、报怨负主要责任。

6、技术负责人不在时,有权代行其职权。

内审员工作职责

1、在质量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验收)评审准则。

2、负责公司的质量体系审核、评审,对内部质量体系有效性有权监督,提出批评。

3、负责公司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验收)材料和申报、评审、验收工作的准备和协调。

4、有权对质量手册的不符合提出意见。

5、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质量监督员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要做到联系实际、严格执行。

2、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熟悉本公司业务和职责范围,负责指导检验员的工作,监督检查检验结论及工作质量,对其正确性负责。

4、在质量负责人领导下,严格执行标准,严把检测质量关,根据标准有权做出车辆检验合格与否的决定。

5、做好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6、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掌握新的检验方法与检测设备,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7、对违反规定和标准的行为有向质量负责人及主管监督和报告权力。

总检员(报告审核人员)工作职责

1、掌握国家有关机动车辆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标准;

2、认真学习车辆检测业务知识,熟悉检测设备工作原理和车辆检测程序,了解各种车辆的性能、技术参数,掌握数据处理知识;

3、对检测后的判断:原始数据对照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判、对计算机自动评判的结果进行复核;

4、负责车辆检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移交资料员存档;

5、参与检测质量争议的协调处理工作,接待客户技术咨询;

6、做好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的传递、登记工作,依据检测记录指导用户进行车辆检测调试。

登录员工作职责

1、积极参加培训,自觉学习业务技术和检测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2、按照有关规定受理、登录检测业务;

3、做到登录信息准确,具有正确识别车辆基本参数的能力;

4、按检测类别和相关标准,正确选择检测项目;

5、正确使用机算机,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系统维护工作;

6、兼任检测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到按规定收发资料,及时归档;调阅、借阅检测资料要履行登记审批手续,不得随意调、借阅相关资料。

检测员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3、工作中搞好本岗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4、熟练掌握本工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5、熟悉本工位设备结构、性能、特点,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参与设备修理,调试工作。

6、工作中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机,通知有关人员研究处理、维修。

7、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性作业任务。

引车员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高专业业务水平。执证上岗,无驾驶证不得做引车员工作。

3、工作中搞好本岗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抵制不正之风。

4、熟练掌握各种车辆驾驶技术、熟悉各工位检测内容和引车路线。

5、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确保安全引车无事故。

6、爱护用户车辆,按制度交接车。

7、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性作业任务。

仪器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构造和维护常识;

2、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参加定期维护工作;

3、负责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4、做好仪器设备运行故障和检修的记录;

5、参与仪器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

6、做好仪器设备标识张贴工作。

7、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构造、校准、维护、维修、报废等相关的管理工作;

8、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参加定期维护工作;

9、负责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0、做好仪器设备运行故障和检修的记录;

11、参与仪器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

12、做好仪器设备标识张贴工作。

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本公司检测人员均应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授权签字人必须经计量认证部门确认授权,内审员必须经计量部门考核合格;

2、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内部培训、考核的组织实施;

3、办公室具体实施培训、考核工作。

1)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各部门按计划组织人员参加培训。

4、本公司各岗位人员应具有与其承担的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资质等方面的能力,其具体任职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

5、人员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量基础知识、标准化知识、质量监督和管理知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检测专业知识、新标准宣贯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2)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检测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汽车安全引车、标准物质的使用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有关法律法规、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计量认证评审准则等。4)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教育等。5)岗位职责、职业道德; 6)检测场地安全防护知识。

6、人员培训方法

1)实际操作技能分二种形式,一是提倡检测公司内以老带新、二是参加外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

2)其它教育如学历采取自学与组织培训相结合,以业余自学为主。

7、人员培训计划、审批、记录

1)年初由办公室牵头,征求部门负责人意见,编制培训计划,报公司长批准实施。

2)办公室应对各类培训的情况留下完整记录。

8、考核 1)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上岗考核,所有检测岗位必须持证上岗。2)上岗证发放情况应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入档。

3)外出学习培训的职工参加主办单位组织的考核,回本公司后应及时持考核证明或有关证书复印件到办公室办理登记归档手续。

4)本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由办公室组织考核或总结,并留下完整记录。5)公司内考核每年不少于两次。

9、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1)办公室为人员建立人员技术档案,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有效、保密。2)人员技术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人员简历(包括主要工作经历、学历证明、职称证明等)。b)业绩考核材料(包括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等业绩)。c)培训和技能考核记录。

d)有关资格证书(证明)复印件。

e)各类奖惩记录(包括证书复印件)。

三、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1、态度端正,举止文明,按规定佩戴上岗证;

2、热情服务,秉公办事,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3、办公桌面、地面、电脑保持清洁,办公用品、资料要摆放整齐,并做好室内防火、防盗工作;

4、禁止工作期间上网和电脑游戏,禁止洒后上班;

5、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以岗谋私,虚心接受社会监督。

四、检测仪器设备(含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使用、保管、报废制度

一、采购、验收制度、目的

确保检测仪器设备(含标准物质),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外部支持服务的质量。、职责

办公室负责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运作; 相关部门配合办公室实施。

3、范围

1)检测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服务提供者的选择。

2)检测仪器设备及消耗性材料的供方和对购买、验收、存储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等内容。

4、程序内容

1)办公室负责建立“服务供应方”的名单及其档案资料,服务方至少保存授权证书和能力表,供应方保存体系认证资料,供应品种性能资料等。

2)对供方评价

评价部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配合,依据有关标准调查使用单位意见,综合对供方进行评价,报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理审批。评价内容

a)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资格能力证书等); b)供方的产品性能、服务质量; c)供方的企业规模;

d)供方的供货能力和生产规模。)评价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评价。a)到供方现场调查;索取材料的审核;

b)调查考察供方产品的使用厂家对产品的质量评价满意程度; c)了解和考察供方以前的供货业绩;

d)本公司各部门对产品性能、质量、使用情况的统计汇总。

4)由于本公司的采购活动发生较少,所以对采购评价分以下三种形式进行:

a)对大型的检测设备及配件采购前对“供方进行调查评价”,确定其符合 要求的,列入“服务和供应商”名单,则可采购,供公司长、技术负责人采购决策时参考。

b)对常用的消耗性材料由办公室在初次选定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符合要求列入“服务和供应商”名单。

c)对设备检定/校准等服务,由办公室在初次选定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每年一次对其业绩进行评定,列入“服务和供应商”名单。、采购

1)公司在采购时,应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申购单”。

2)“申购单”应清楚注明采购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和性能质量要求 3)对大宗仪器、设备的采购应签定“采购合同”,报公司长审批。

6、采购产品的验收

1)仪品设备及贵重物品的验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验收,消耗材料由办公室负责验收,验收情况办公室做好相应记录。

2)对需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应以检定/校准后的结果作为验收参考依据。

二、使用、保管制度

1、经安排决定在各工位上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即是保管人。应熟悉其使用的设备、仪器仪的性能、技术参数、检测使用规程和操作方法,并经培训考核合格;

2、保管人应参加新购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工作,填写使用、操作、维修记录;

3、检测线仪器设备的位置不得随意变动。如果重新安装,需重新检定或校验;

4、操作人员下班前需切断电源,罩上防尘罩;

5、检测仪器、设备不得用于与检测无关的其它工作;

6、所有仪器设备的均按周期进行计量检定或自校,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满足检测使用要求;

7、全部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应满足实施细则要求;

8、计量标准器具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检测,并一律不外借;

9、因使用、保管不善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经理处理。

三、仪器设备报废制度

1、仪器设备报废条件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报废:

1)设备已损坏,虽能修复,但修复费用接近同类新设备单价者。2)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者。

3)设备使用年限已过,主要结构陈旧、元器件老化、性能指标降低,不符合检测需要的基本要求者。

4)技术落后,效率低,属于淘汰对象者。

5)质量低劣,不符合技术标准,应用中不能满足最低性能指标者。

2、报废手续

1)公司对需报废的仪器设备要详细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单》,写明名称、型号、规格、厂家、单价、设备编号、维修人员意见和报废理由。

2)凡属于固定资产类的仪器设备,经鉴定后报公司经理批准。

3、报废仪器设备处理方法

1)报废的设备经领导审批报废后,公司可选用报废设备上的可用的零部件,但要建立登记制度。

2)确定无法使用的报废设备,可统一作价处理。其收入纳入新购设备经费。

五、检验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为确保检验工作安全可靠,杜绝严重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特制定本制度。本公司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有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签订安全责任状后,方可上岗;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违规作业,特殊作业必须由持证人员进行,他人不得随意操作或拆查;遵守检测员守则和行业规范;遵守本公司的公正性声明,为用户保密;安全消防器材按指定位置摆放,不得随意挪动,凡违规操作或不遵守本制度者,引起的一切事故及损失均应由责任者承担,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在本单位发生以下事件,即按事故处理:

1、被检车辆车主或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丢失或失密,检测报告丢失或失密。

2、由于人员、检测设备、仪器、检测条件不符合检测工作要求,检测方法错误,数据差错而造成的检测结果错误。

3、不负责任的对待检测结果而发生的误判或随意更改检测结果、结论的。

4、检测过程发生人身伤亡。

5、检测过程发生设备、仪器直接损失在1000元以上的。二、一旦发生以上事件,则按以下程序执行:

1、小事件、一般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应及时到场处理。

2、大事件、重大事件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抢救伤员、维护现场,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处理。在24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3、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本公司完成事故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事故发生5天内,本公司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地制定相应的整改、防范措施。

5、对事故的责任者应酌情处理,处理结果应公布并存档。

6、凡发生事故均应在本公司内通报,使全体员工得到教育,并引以为戒。

7、凡大事故,重大事故发生一周内,本公司领导写出书面专题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六、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等技术文件和资料档案的修改、保存、销毁及保密制度

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等技术文件和资料、档案的修改、保存、销毁、保密工作,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其执行情况。

2、原始记录修改必须由原检测人员完成和授权签字人监督下执行,他人不得代替填写。

3、原始记录修改应在更改处划“∥”,将其正确记录标示其上方并加盖印章。

4、在记录的形成过程中从登记、电脑录入、审核等过程均应有标识。

5、同一辆车检测过程记录应有唯一标识(流水号)。

6、数据维护和清理须由授权签字人进行,他人无权进入控制系统。

7、记录报告保存期为不少于二年。

8、记录报告应及时存档,妥善保管、为客户保密,非本次检测人员和授权签字人,他人不得翻阅和外借。

9、记录和报告的收集应由检测人员在其工作完成后及时整理、归档,所有归档记录、报告必须做到便于查找和管理。

10、记录报告应每半年清查一次,对已到保存期的记录和报告由保管人员列出清单,填写销毁登记表,经质量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指定人员监督销毁。

七、检测车间管理制度

1、本公司检测车间所有设备及设施,均由专业人员安装,非设备维护人员不得拆卸。

2、保持检测车间检测有序,非本公司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车间。

3、保持检测车间环境卫生,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车辆有废弃物或油污等杂物落下时,应立即清理。上班时工作人员应主动清扫工作场地、设备及仪表等,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4、上班时,应及时开启检测设备做好设备预热等准备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设法排除或报告技术负责人。

5、下班时,应按操作规程关闭检测设备及其他用电设施,切断单机电源和电源总闸,并关好门窗。

6、车间内的安全器材不得随意挪动,应做好定期检查,过期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新或充装。

7、非本公司工作人员不得引车进入车间或操作检测仪器设备。

8、所有检测设备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定期保养。

八、普遍性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报告制度

本公司工作中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准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范围。杜绝今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属于工作责任造成的问题,要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教育,使全体职工以此为戒。

1、发生轻微质量安全问题,由部门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找准原因,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好记录。

2、发生普遍性质量安全问题,当事人或知情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视情况可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并在一小时内报告质量负责人。

3、质量负责人接报告后,首先赴现场查看情况,同相关人员沟通,了解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初步原因,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或报告技术负责人参加分析原因。

4、质量负责人应在一天内完成质量安全问题,报告说明产生的原因及采取措施和处理意见,上报公司长。

5、公司长接报告后,应在一周内提出处理意见,由办公室公布,并召开全公司职工会进行一次质量安全教育,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和宣布处理意见。

九、工作报告制度

根据国家质总局121号令的有关要求,我公司在每年1月底之前,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上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检机构基本情况

(二)机动车年检验车型及其数量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开展情况;

(三)在用检测设备的变更情况和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情况;

(四)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及变更情况;

(五)投诉、异议处理情况;

上一篇:民国时期书法家名单下一篇:计生特殊家庭帮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