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2024-07-07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精选11篇)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1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给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翻开了历史新篇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紧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则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使农村现代化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教育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1、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电脑软件、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特色,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例如:利用PowerPoint 制作出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现教学内容,使之形象化、动态化,能直观地呈现出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这样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生动有趣。

2、转移了教师工作的重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可以把制作的教学内容通过刻录机保存到光盘上,随时随地可以呈现出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去研究、鉴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以研究、设计、开发出新的教学产品去服务于学生的需要,还可以有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

二、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学与教的理论得到更好的应用。教师无论是应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还是应用已有的教学软件, 如果认知规律、学与教的经验和理论能最大限度地贯彻于教学行为之中,就会使学与教获得最佳的效果,使学与教的理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借助教学设备,可使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样。无论是学生的集体学习,或是个人学习,课内学习还是课余学习,都可以在课堂内成为现实。这样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为随时随地开展学与教的活动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上的便利。

3、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便于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的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能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生记忆。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1、通过设备,可以使教学资源置留其中,这样就可以满足某些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到校的学生参加学习的需要,为不同时间、空间上个别学习的需要开创了平台。

2、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下载资源,形成共享资源。把这些共享资源用于教育教学,吸取外在信息,扩大了知识面。

3、利用电脑,建立必要的学校管理文档。可以分门别类,将学校日常工作分成若干文档进行管理,使用时既方便又快捷。这样,为学校的管理又增加了一名好“助手”。

农远工程的实施,通过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满足师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性作用。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2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深远意义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 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 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该工程的实施, 让农村师生扩大了视野, 不仅能收看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出的优质课程节目, 还能接收中央电教馆免费播放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并且可以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

二、 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

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建成一批网络学校。”2004年教育部又提出, 要用5到10年的时间, 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 使中小学的师生能够共享卫星接收的教育资源。

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实施。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每套配置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 它的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 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 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我区农村学校相对较多, 教学条件和设施较城区落后。自2005年底开始, 我区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其中9所农村中学申报陕西省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 我校是其中一所。区上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与“校校通”工程相结合, 发挥两者优势, 优化教学手段, 使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 让其达到最大的配置效益。全区于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到位各种设备, 并在次年开学前安装调试完工。2006年初, 区上组织各校相关人员参加了安装公司的有关技术培训。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我区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情况, 围绕“让项目学校的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一主题, 制定了《开展“未央区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 要求各校开展校本培训和全员培训。推动本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

工程实施两年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级部门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教学应用上作了大量的工作, 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当地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但在应用中也发现许多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在接触了其他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 结合本人实践, 发现许多学校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师资配备不足, 配备的教师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没有更好地使用设备、运用资源。

二是资金的不足。导致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维修,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开展, 教育资源的运用。

三是远程教育师资缺乏。学校只有一位管理教师会使用, 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 教学水平低, 教学方式陈旧, 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

四是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 项目中学都具有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有的学校开通了因特网。每个项目学校配备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但由于教师的应用水平和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备, 这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思路

1.加强领导培训, 落实责任

举办学校领导计算机培训班, 让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对计算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发展计算机教育的紧迫感。让他们认识到用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可以说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最关键环节。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 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3.以点带面, 积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试点学校的各个中学几乎都上了互联网, 可以要求每个学校建立本校的网站, 让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的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抓好一批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学校,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注重开展经验交流, 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全面带动三种模式的普及应用。

4.抓好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要把实施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 带头应用;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 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 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努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之, 在近两年多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运用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含义。虽然, 这项工程在应用初期,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 但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得到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利用各种方式与CERNET联网, 建立现代化教育环境,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12.

[2]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07.

[3]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2006, 2.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农村人口减少,在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的“小班”,为推广“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小班化教学对农村小学阶段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开展小学小班化教学仍面临许多难题。为此,本文从经费投入、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深化小班化教育在农村小学进行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条件

(一)生源量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城镇发展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小学规模逐年萎缩。具体表现如下:

(二)农村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减少。据资料显示,在0~14岁年龄段的儿童在中部地区的数量普遍减少,学龄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降低。农村适龄儿童不断流向城镇。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数量增加,导致农村小学适龄儿童相对减少。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父母把孩子送入城市学校中上学,以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相应的也必然导致农村地区小学阶段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三)教育政策改革。我国正在实行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为农村实施小班化教学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在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将小班化教学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将要推行的重要目标,这就说明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培育有个性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深化农村小学课程改革。

(四)农村教育人才的增多。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不乏大量从农村进入大学的学生,如果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引导与培训,用于填补小班化教学对教师资源的需求再合适不过,同时也解决了社会的一大难题。

二、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属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政府财政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承担小学小班化教育的经费,发挥其在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其次,为了用于小班化教育经费利用的合理化、规范化,政府应加强专款专用的拨款体制,强化资金投入监督。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革新教育理念,只有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技能。大量开展有关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学习活动,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了解小班化教学的教学交流活动和研讨活动,及时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成果进行演示促进小学教学改革任务的推进;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团的形式,使农村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对小班化教学的改革趋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我国课程改革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1.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开设多种多样符合小学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辩论互动等,让小学生在充满乐趣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转动大脑、勤于动手、积极发问的习惯。

2. 合作共赢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轻松欢快、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展开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设计一些要求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在增进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同时使小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欢乐,使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3. 优化教学评估,实现全面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倡导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多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特征、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进行分项考核评分。改变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单一的评价模式,对所学课程分为几个独立课目进行考核评分,使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取得高分,满足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细化到课目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使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改进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形式。把课堂学习成果的评价权交给学生,对每次知识学习成果的考核分成多个维度,例如:上课专心程度、考试细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评价,以此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督与自我审查的意识。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小班”的天然优势,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对实现农村地区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费建新,沈玉民,虞菲艳.农村小学小班化的教学与管理方略. 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6期.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研究 篇4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人们从人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的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它意在充分开发个体的潜能,使其得到发展和优化,全面塑造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提高学生个体的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学生“身、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员,我在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锻炼增强意志。

“体者,载知识之车也。”体魄健康,才能产生旺盛的精力,才能有足够的体力、耐力和敏捷的运动技能,这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现在的小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身体素质弱,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可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自然营地军体娱乐活动。组织他们进行步行、爬山、野炊、植树、水质调查、科技制作等,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室外活动中觉得新鲜有趣,忘记疲劳;在充实愉快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中,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开阔视野,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知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以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方面应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活动,引导情感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

体验是个体与人和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即活动(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个体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例如,设计学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来当一天的老师(或校长、校工……)。让学生从自己需求的角色开展设想,假如我是老师(或校长、校工……)我会做什么,我会怎么做。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诉说、倾听、思考中引发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

2、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尝试创新的喜悦。

在引发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情境。让他们轮流当一天的老师或(校长、校工……)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体验,在新的体验中大胆实践,总结得失。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引导下,让学生尝试到创新的喜悦。

3、结合活动,积淀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品质意志。

学生在创新体验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当老师(或校长、校工……)的不易,从而更加尊敬师长。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如家庭角色体验,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社会角色体验,假如我是售票员(清洁工、服务员……)让学生在日常的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刻骨铭心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在创新欲望的驱动下,让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尝试到创新的喜悦,再次激发创新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应用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时时进出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应用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但是,学生不理解的、教条的知识学得越多,对创造思维的束缚越强,只有在保证知识质量的前提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从知识的本质来讲,知识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的总结。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天时、地理的优势,让学生在体能锻炼、角色体验、调查实验中积累知识,应用知识。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积淀情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把人类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只有让学生从小打好直接知识的基础,才能为今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知识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角色体验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实践活动加以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能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学生在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下,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成功的经验又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如此螺旋形上升中 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在日常的生活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获取直接经验,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德、智”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思考在农村小学如何改变现有的教育现状。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 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我认为应注意下面 几个问题: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 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借鉴许多教师的经验,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我们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单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 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 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 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 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 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 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 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推进课改教研常规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实验,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探索、创造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已有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课改教研常规化,在创新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改工作常规化

抓好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具体要求是: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参与式集体备课;二是精解目标,精读教参,精研公开刊登的典型教案、课程标准中的案例;三是把教师备课列入领导调研范围,调研时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备课是否达到规范要求,而且还要看实际效果;四是开展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学校教科室编写了《新课程怎样备课》,各学区制订了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本学期学校将举行“优质备课”评选活动两次。

公开、观摩课制度 提高课堂效益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要求是:一是各学区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好公开教学。各学区每学科组组织两次公开教学活动。每次公开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着重解决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县级及县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活动。三是学校职能科室将观摩课、公开课活动纳入对各学区的量化指标。

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5

威信县高田小学罗光毅

二OO二年十月,笔者有幸被选拔参加了云南省第三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其间,参与了考察“华东五市”教育之行。在上海育童小学进行教学考察时,一间上面写有“心理咨询室”几个醒目大字的办公室深深吸引了笔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及了相关教师才知是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专门设计的一个教育场所。这给了在场的老师们一个惊天动地的警醒。可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浪潮中,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切实得到了关注。那么,农村小学又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由此而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小结于此,诚望与各位同仁一同探讨。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然而,关于健康的含义,人们众说纷云。有人认为,身体强健无疾病即为健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心理健康。何为“心理健康”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解释道:“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难怪人们常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了,他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倘若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心理困惑,忧虑或者

苦闷,焦虑乃至厌学,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可见,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二、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即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在多方面已有了质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起来。然而,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部分教育者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甚至理解偏颇,误认为学生只要身体好,学习棒就是好学生;其次,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大都通过对一些大道理、大口号去说服学生,强压给学生,使学生茫然而从之,因而形同虚设;再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仅通过各科的课堂教学去完成,收效甚微;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小学缺乏一支心理合格的教师队伍,不能很好的面对现实,正视社会。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部分学生自卑、怯懦、急躁、焦虑,部分学生抑郁、消沉,甚至孤僻、自傲等。诚然这与我们时下培育人才的标准是相距甚远的。

三、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这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概貌。因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举步唯坚,任重而道远。现结合本校实际,谈谈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将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是开展该项工作的主要途径,因而要求教师们在各科的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倾向,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培养其健康的个性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活动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渠道,因此,我们坚持在学校的其他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诸如班会、少先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工作的开展,利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坚持育人育心原则。

(三)开通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这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其排忧解难的最佳途径。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胆小怕事,孤僻害羞,即使有事也难于启齿。对此,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组,具体人员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德育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组成,设置了以下机构:

1、设立“心理咨询室。”专门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忧愁,使师生能面对面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败兴而来,乘兴而去;

2、悬挂“心之语信箱”。这是专门为胆小而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学生开通的,自此,学生们有了诉说心里话的地方,道出了他们不曾向老师提出的问题。来信必复是我们工作的原则;

3、成立“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学校实际,每周一、三、五开通,向学生宣传学校或社会上涌现的好人好事等道德新风尚,新成绩,新作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建立在教师的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为此要求全校教师必须树立“心理辅导,人人有责”的意识。根据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如今,已完成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等专题的学习,同时,教师们还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去收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更好的去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6

2007/06/1

4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制订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同时,还可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

实施该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公平。对在农村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力争到2007年,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学校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基础;有力促进尚未“普九”的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目标,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农村学校在当地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作用,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主要任务: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用四年时间,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全国

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用三种模式基本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光盘教学资源4000小时以上,卫星教学资源11000小时以上,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6000小时以上。加强教师培训,为每所农村中小学培训1-2名熟悉教学、懂技术管理的人员,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工程建设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概算3000元。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每点投资概算1.6万元。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平均每点概算15万元。

各地在按照三种模式完成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相应的配置标准。

四、工程实施的原则

(一)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管理和相关标准规范,并进行指导检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组织工程建设。

(二)工程投入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重点补助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承担主要责任,负责落实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地方安排的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承担。西部地区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工程建设,中央对山东、福建两省部分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三)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工程运行费用。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工程管理经费和设备维护、更新经费,严禁向农民摊派。

(四)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工程建设要集中布点,连片实施。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基础、能够落实设备维护和运转经费、具备通电和其他相关条件、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逐步在全国农村推进。

五、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程建设投入

经测算,工程建设需要资金100亿元左右,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入50亿元左右。2003年试点工作中央专项资金已拨付10亿元。2004年-2007年中央专项资金共安排40亿元(含资源建设费),每年计划安排1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每年各计划安排5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等。

(二)实施计划

1.2004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4年主要覆盖西部的陕西、内蒙、贵州、甘肃、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的江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海南等8省部分地区和山东、福建部分贫困地区。

在上述地区选择人口适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工作基础,能够为工程提供长期支持的地(市)级行政区域连片实施。

2.2005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5年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新疆、贵州、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使这些地区工程覆盖率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

3.2006-2007年工程实施计划

分两年完成剩余地区工程建设任务,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

六、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主管副部长担任;成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二)工程实施标准及职责分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程的国家级验收。工程的实施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地区工程建设规划和逐年的建设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负责工程组织、建设和检查验收。

(三)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四)工程建设机制。借鉴试点工作在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国家继续组织工程设备入围企业资格预审,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招标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三部委制订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组织招标工作。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

(五)强化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抓好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抓好教学光盘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六)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坚持培训先行。

(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光盘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的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开发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制作或组织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七、工程预期效益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7

一、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

据统计, 几年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自治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计投入资金折合犯181万元。在全区86个县 (市) 的60以) 多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占全区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4%。但是, 喀什地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 不能适应“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例如, 计算机配备的生机比, 最好的地区为9:1, 最差的地区只有71:l;电视机 (DVD) 配备的班级比, 最高为2:1, 最低只有13:1。远程教育的覆盖只是做到了“校校通”, 没有做到“班班通”。国家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 农村远程教育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宰农村教育, 将有力推进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但我们也看到, 怎样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所谓“远程教育”, 就是在农村学校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接收点、计算机教室等有3种模式。在推进喀什地区“双语”教学工作中,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同汉族师生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 这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 喀什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个中心, 三条链路”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近期搭建的“新疆远程教育网”为丰富远程教育传输手段, 实现交互共享,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此基础上, 使现代远程教育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三种模式”“走进课堂、面对学生、用于教学”,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 同在蓝天下,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应该加大投资, 购置教师办公机及教室播放设备, 在尽短时间内解决终端设备不足的问题。

第二, 教师的备课方式、上课形式等等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应的, 对教师的管理、评价方式也应跟上, 比如教案的无纸化等等, 以此减轻教师的负担, 使得教师“轻装上阵”。

第三, 针对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年龄偏大, 不能灵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 应认真做好教师的培训, 做好传、帮、带工作。

第四, 关于资源不配套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保持教材版本的相对稳定, 国家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也应加大资源编制力度, 早日覆盖各种版本教材。

二、解决措施

(一) 创造利用远程教育的良好气氛

1. 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思想认识。

为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远程教育的优点,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 使大家对远程教育有更深更好的认识。

2. 各地区应广泛开展课件制作、网页

制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和幻灯投影片制作等竞赛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学生作品、学生网站等的评比, 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水平;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

(二) 提高资源应用效率

虽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及率在喀什地区已达到94%以上, 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在喀什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仍然相当普遍。其原因固然有教师素质的问题, 有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问题, 也有经费短缺的问题, 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认识和观念的问题。

1. 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要面向教师全天候开放。

除学生上课时间外, 所有教师都应该可以到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备课、上网学习和查询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把接收到的卫星远程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后保存在服务器上, 建立学校的资源中心, 各科教师通过网络访问下载资源中心的资源, 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修改后即可开展多媒体教学。

2. 变“农远”资源的单向传输为双向交流, 丰富“农远”资源建设。

实施“农远”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而应用的核心是资源。目前喀什地区的现状是资源类型单一, 配套资源少。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 应充分发挥本县教师的优势, 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县级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 使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将农村骨干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整合“农远”资源后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成功的教学设计案例、“农远”资源二次开发成果等能及时发布到一定的交流平台上。实现“农远”资源设计者和应用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 提高资源的应用率, 丰富和发展“农远”资源库建设。同时应注重资源的开发要与教材开发相统一, 以此来扩大资源的应用面。

(三) 完善培训体系

1. 形成长期培训计划。

培训工作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 要有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培训要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重点培训远教骨干管理员, 将电脑基本操作知识, 远教系统软、硬件的安装与维护, 以及网上冲浪等内容纳入骨干培训。培训结束后, 再由远程教育管理员回到学校培训教师。

2. 建立系统的培训内容体系。

教师培训不能停留在设备使用的培训上, 更重要的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 进行教学方法、资源利用方法、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观看电教课件、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操作的方法增强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 大力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

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实践和培训交流, 建设一支能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和应用的队伍, 以确保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4.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快速高效的特点, 将“人网、天网、地网”有机整合, 拓宽教师补充新知识的渠道, 逐步使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信息源。二是把信息化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与校本研修活动紧密结合,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积极探索网上备课、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科研等研修新模式、新方法, 逐步使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演练场。

5. 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培训。

现行教师培训主要是一种培训者导向的教师培训, 由培训者控制着教师培训的过程, 满足不了有些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而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培训, 是在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领导和直接参与下, 让受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给教师培训机构下培训订单, 在培训者的引导下, 受训教师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机构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支持, 逐步解决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

(四) 开发符合本地区的双语教育资源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编写新型双语教材学生教材要突破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教学环节和“重理论、轻实践、轻能力”培养的滴疾, 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立足于训练汉语交际能力、汉文化底蕴的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开发,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保证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 能够顺利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三、结语

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收获, 但我们深知, 今后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坚信, 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 有三部委的正确指导, 有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 扎实工作,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极大地提升了喀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设备、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对喀什地区素质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代化教育应用研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促进喀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如何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宏.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2007.

[2]陈邦泽.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2005.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的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只是运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内容上也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老师因为教学资源的有限给学生举的教学案例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案例,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没有新意,所以,联系生活开展德育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模式。

一、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现状

1.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只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出现。老师也是运用理论知识讲解和课本案例教学法,课本上的很多案例学生都看见过所以没有好奇感,加上老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让课堂的整体气氛显得非常的沉闷。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局限

农村小学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更新很慢,老师教学运用的资料还是几年前的资料,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变化进程中教育改革新趋势,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不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所以,运用生活化的德育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学习知识内容,有效地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1.贴近生活开拓教学资源课程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道德教育的发展要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在生活的层面上道德教育要不断地回归生活的本质。很多农村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基础,不如给学生举身边的切实例子,这些实际例子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的实效性有所感悟。比如,最近今年比较流行的“节约型社会的创设”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学校方面可以开设“低碳生活步伐”主题课程,让学生寻找家里面的废物,对废物利用和改造,也能够把家里面的废物带到学校大家一起改造,有的学生把家里用过的废旧磁盘找出来带到学校,学生集思广益,把四个磁盘放到一起,做一个小的笔筒或者在上面涂上颜色,贴上照片做一个悬挂式的照片镜框。在课程体验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把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内化,还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道德意识也逐渐增强。

2.课堂生活化建设

开展学习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课程讲授对学生灌输新的知识,新教材中很多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这样可以为学生的生活了解和知识感受提供必要的依据。各个学科的教学老师要先深入地开展课程准备,挖掘课程教学中能够用到的生活素材,并合理地运用这些内容。

比如,小学识字的时候,老师要巧妙地把写字和做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感受到字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国”这个字的时候,当讲到第二笔横折的时候,要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教育,提醒人在转折处要学会慢行,所以,教师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楼梯的拐弯处和十字路口处慢行和减速。所以,把德育内容和教学内容不留痕迹地有机结合,能够真正做到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总之,德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的标尺是整个德育发展的核心。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所以,很多师资条件都要受到限制,但德育生活化的引入让德育教学理念和进程都得到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9

为贯彻落实《ⅩⅩ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教发〔2012〕73号)文件精神,有效实施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学校教育发展,根据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学校教育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营养办”,负责日常工作,由包月华担任营养办公室主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校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学校各处室职责

后勤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为供货商提供相关数据,联系配送工作,建立学生奶进出台账,督促供应商按时将学生奶运送到学校的指定地点;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经费的落实;负责按批次结算工作;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审计;负责牛奶盒的处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2.学校安办: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制订并与相关责任人签定责任书,制定学校应对食品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

3.教导处: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进行学生营养改善与体质发育状况的抽样分析报告,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4.办公室: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引导鼓励社会团体、群众及家长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三、实施内容

(一)标准及经费来源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其中省财政负担1元,其余由县财政负担。

(二)实施模式

继续统一采用“奶+营养品”的加餐模式,通过政府采购,向每位学生每天提供一盒学生奶,同时加供其他营养品。

四、系统建设

(一)完善学生实名制管理系统

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实名电子管理系统,再由学校统一汇总,进行异动审核。

(二)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成立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小组,对学生奶和营养品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以确保奶和营养品的质量和安全,学校同时也要加强监督检查。

2.建立舆论宣传体系。利用校务公开栏建立宣传阵地,将学校营养餐实施情况定期向家长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准确、详细宣传此项惠民政策;宣传推广各校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在全校形成学生认可、家长和社会满意的良性运行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舆情分析,及时改进工作,努力营造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六、工作方法

(一)储藏标准

学校要按“储藏室设计图”标准要求,选择干净、安全的房间,按期完成食品储藏室改造,保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照射,严防“四害”。储藏量按半个月以上不超过一个月的发放量准备,学生奶整齐堆放,离地离墙,最高堆放不超过9层,并预留其它营养品存放位置。

(二)收发方式

学校要安排陈利琼、陈秀琼、舒光辉、张海波同时到场验收营养物资并据实填报一式四份收货单,签字后做为结账依据,同时做好物质保管分发工作,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入储藏室,建立到货台帐,根据保质期做到先进先出,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由张海波制定教师领取轮次表,按时领取。

(三)饮用要求

分发时间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后,由各组老师到储藏室领取。每名学生都要在分发老师的监督下饮用完毕,不得带离教室饮用,饮用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有无异常反应,发生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置并上报学校。因病因事缺勤学

不得影响环境。

七、安全保障

(一)明确职责

明确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人员的职责,学校与教育局、学校与保管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班主任老师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实施过程安全有序。

(二)制定预案

学校安办根据教育局制定《ⅩⅩ县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制定相应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明确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确保全体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加强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学校管理人员、师生和家长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提高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方式。对学生蛋白质过敏体质情况进行摸排,对乳糖不耐受症知识进行教育宣传,引导学生科学饮用,消除学生恐惧心理。

八、监督检查

学校按照职责分工,实行学校自查、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 0043),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参加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监督小组,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问题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品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阶段之一。农村小学生因其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情况与城市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农村小学生常伴有自卑,因自卑心理而影响交际合作的困惑;因家长忽视孩子的困惑与烦恼;因从小任性娇惯,家长没有时间管教与引导而心理缺乏承受挫折与自我调节能力等。而现行的河北省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是针对全省情况而编写的,主要是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城市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并且编写的年限已久,不能适应我校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校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与心理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该项研究为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与实践开创了新的局面,也提升了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将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从而使现代农村小学教育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广泛性,以期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虽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周围环境单

一、设施简陋、学生交往圈相对有限,再加之受到一切向钱看的小农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为处在农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滋长的温床。所以我们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我们不断尝试利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新的视角去理解当代的小学生,用不断探索的态度,去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我校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

因此,进行《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长效性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目标

在我校范围内,进行调查和实践研究,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实践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立足我校实际,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建立以心理健康为视角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把现有的资源进行完善、提高,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例设计、活动设计,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积累尽可能多的一手资料,编写校本教材。促进学校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五、课题研究内容(1)进行调查问卷和座谈,采集、整理、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的真实状况。

(2)一至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分解与实施策略。一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二、三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

四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五年级培养学习观念和提升调控情绪的能力。

六年级培养集体意识,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和课题研究成员,在认真学习理论、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参考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新的要求,根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发挥自身优势,编写校本教材。

(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个案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3、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体育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5、如何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及他人成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心理教育理论及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广义心理教育课程的领域中,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为要素,在校本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上来建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调查研究法

根据我校具体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和座谈,采集、整理、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的真实状况,积累素材,作出相应研究。

(3)行动研究法:完成模式的理论建构后,我们用行动研究法对模式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模式的要素和结构,积累模式操作的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对本课题实施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调查法主要是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家庭调查研究、谈话调查研究等。

2、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本着科学研究的态度,在研究中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3、课例研究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组成员努力寻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心理辅导系列”作为各班校本教研的主课题广泛加以验证和推广,以求每个学生都能以健康阳光的心态上好每一节课。

4、个案跟踪

通过课堂发现、调查问卷及活动中,发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跟踪调查,查找原因及根源及时辅导,以寻求对问题孩子的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身心都得以健康成长。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13、3——2013、8)调查分析,制定相关方案,强化相关理论学习,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9——2014、2)以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为主,强化实践过程中结果的总结。一年级学生能够适应校园生活;

二、三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四年级学生通过心理教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五年级学生以情感体验来端正态度,增强自制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教育氛围,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六年级阶段则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自然,让这种习惯行为成为六年级冲刺良好保障的同时调整学生心理。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2014、3——2014、6)形成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总结推广。调查分析-教育实践-总结反思循环进行,螺旋式推进。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原因,,,2、解决问题的各种对策。。

3、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4、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篇11

关键词:农村小学;养成教育;途径;策略

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养成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榜样作用规范学生行为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常常会用一种崇拜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感染力。另外,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

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理论教育外,还需要一定的行为训练,通过反复的指导和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锻炼形式,对于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离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通过长期的坚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也能够使其自觉主动地去参加教学活动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养成教育

一些教育活动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途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课内的教学活动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一些德育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社会服务等,教师也要适当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也能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适当地实施养成教育,并通过及时的鼓励和认可,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完成德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同时,也使教师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总之,养成教育是小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起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付仕文,孙利兰.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飞:素质教育版,2013,12(7):243-244.

上一篇:教科研处半年工作检查整改措施下一篇:宣传部部长竞聘演讲5分钟上台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