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历史人物故事

2024-09-07

中国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精选9篇)

中国汉朝历史人物故事 篇1

张释之——西汉法学家

早期经历

张释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颇多,就捐官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张释之为官十年,默默无名,未得升迁,耗费了不少钱财,张释之深感不安,打算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汉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说些接近现实生活、能立刻实施的事吧。”于是,张释之就秦亡汉兴之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汉文帝听后很满意,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崭露头角

上林观虎

张释之任谒者仆射时,跟随汉文帝登临上林苑观虎,文帝就虎圈所养动物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环顾左右,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这些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彰显自己熟知业务、有问必答。汉文帝认为做官就应该这样,上林尉不合格,下诏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顶替上林尉。

张释之不赞同汉文帝的做法,就问汉文帝如何看待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汉文帝回答说是年高德劭的长者。张释之就说:“周勃和张相如能被称为长者,但二人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伶牙俐齿的啬夫吗?”随后,张释之援引历史,以秦朝重用徒具文笔、毫无恻隐之心的文书官吏,终致亡国为例,建议文帝不要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汉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

出了上林苑,文帝驾车回宫,让张释之陪乘。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执政的失败之处,张释之据实而言。汉文帝非常满意,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二)

昭信——汉景帝之孙广川王刘去的姬妾

杀昭平等

昭信是个妒妇,是刘去的王后。这个刘去,是汉景帝儿子刘越的孙子。刘越封为广川王,死后儿子继

承王位,但犯了法,就让刘去继承王位。刘去作为诸侯王,也是妻妾成群,确切的数字糊的而知,但从历史的记载中看,最少也在数十人。

最初他宠爱王昭平、王地馀,许诺说把这两人封为王后。但一次刘去生病,一个叫做昭信的姬妾服侍细致周到,刘去又移情宠爱昭信。刘去与王地馀嬉戏,王地馀的衣袖中掉出一把刀子。经过拷打,地馀说要与昭平一起杀死昭信。于是刘去就把所有的姬妾召集起来开会,刘去当众亲手杀死了地馀,又让昭信亲手杀死了昭平。怕这种滥杀行为泄露,刘去和昭信又杀死了3个奴婢。

杀崔修成等

刘去立昭信为王后。但刘去又爱其他的姬妾,如陶望卿、崔修成。昭信的妒忌心再次膨胀。她对刘去说这两人和别人有奸情,刘去就又和昭信一起带领一帮姬妾到陶望卿的住所,剥去陶望卿的衣服当众击打她,让其他姬妾用烧红的烙铁灼烧她。陶望卿投井自杀。

昭信让人捞出来,把木棒塞进她的下身,割掉她的鼻子嘴唇和舌头,和刘去一起肢解陶望卿,放到大锅里面,加上避邪的桃灰和毒药蒸煮,把其他姬妾叫来观看。杀死了陶望卿后,又杀了她的妹妹陶都。然后,刘去把别人和陶都的尸体一起送给陶母,陶母说,一具是陶都的尸体,但另一具则不是陶望卿的,昭信又让人杀了这可怜的陶母。

杀荣爱等

刘去曾经召一名叫做荣爱的爱姬一起饮酒,昭信就又说荣爱与别人私通。荣爱吓坏了,投井自杀,却又没有死成,捞上来严刑拷打,她招认说与医生通奸。刘去就把荣爱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刀子捅瞎了荣爱的双眼,活活割掉她的双股,把铅水灌到她的嘴里。荣爱被折磨死后,刘去就肢解尸体掩埋了。历史记载说,凡是刘去所宠爱的姬妾,昭信谗言杀死了14人。

锁众姬

昭信除掉自己的情敌之后,就对刘去说,其他这些姬妾都很淫荡,管不住,干脆把她们的大门锁起来,没有大事不准出来。这些姬妾实质上成为囚徒。

败露被罚

广川王刘去和他的王后昭信的滥杀,经过一段曲折离奇,终于被揭发出来,上奏给皇帝。皇帝让大臣讨论该如何处理,大臣建议处死这对惨绝人寰的王与后,但皇帝说:“朕不忍致法于王,议其罚”,就是不要追究刑事责任,以罚代法算了。讨论决定,剥夺刘去的王位,让他和老婆孩子迁徙到别的地方去。皇帝同意了这种处罚,并给他汤沐邑100户。“去道自杀,昭信弃市。”刘去中途自尽,王后昭信被弃市。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三)

周苛——刘邦起义后开始跟随刘邦

人物生平

周苛是沛县人,他和堂弟周昌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刘邦,刘邦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前2(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刘邦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 杀了魏豹。 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 ”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前2(在高祖六年)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苛忠义可风,也被许多地方奉祀为城隍,如福建都城隍庙、海澄城隍庙。宋代林通《长乐图经》说:“(城隍)庙之神乃西汉御史周苛也。”《海澄县志》记载,明穆宗隆庆年间闽南海澄人民,奉祀周苛为海澄城隍。

历史评价

陆机:天地虽顺,王心有违。怀亲望楚,永言长悲。侯公伏轼,皇媪来归。是谓平国,宠命有辉。

史书记载

司马迁《史记卷十九张丞相列传》

参见:张丞相列传

家族成员

从弟:周昌,替代苛为御史大夫。

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四)

夏恽——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

介绍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十常侍被袁绍所诛。

人物结局

被袁绍、曹操诛于翠花楼前。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五)

周胜——西汉周勃之子

人物生平

《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写作特色 篇2

那么,这套书的特色究竟指的什么?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和续写者,我有着很实际的体会。

开启者的奠基之功

林汉达写的前四种,无论在选材上,还是在写法上,都有着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选材严谨又运用灵活。这套书的每一本,篇幅和字数有限,写哪些内容,依据哪些史料,就要认真挑选。中国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丰富而繁杂。同时就有真假难辨与如何取舍的问题。林汉达主要采用正史的记载,同时也参照一般史书的说法。这样既能保持真实性,有据可查,又能丰富故事情节。叙述的时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适当地做细节的设计和铺垫,包括环境的渲染和人物细微神态的描画,使之合情又合理,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在取舍上,则采用更符合主题的材料和说法。比如,《春秋故事》的第一篇“千金一笑”,写周幽王宠爱褒姒,用烽火戏弄诸侯的事。历史记载对褒姒的说法不一,有认为她是妲己一类的坏女人,有意诱惑君王,葬送国家;也有说她是被迫的无辜的。林汉达认为把国家败亡归罪到女人身上不公正,他采用了后一种说法,并在细节上做了处理。

2、叙事一线贯穿,详略结合。林汉达写的前四种,内容都是以军国大事为主,围绕着一条主线,沿着时间顺序往前推进,引出一个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同,地点人物必定变换,可这条主线从头到尾,始终不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很难以一国进程为主线,但是仍然把事件的地点和人物的行踪联系起来,贯穿全书。到了秦汉以后,这条主线就是皇帝的更迭和传位了。古时候,帝王的代代相传和在位长短,是纪年和记事的依据,也是国家最显著的标志。用它当线索,能清楚地介绍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这条线索把选择的故事串起来,一个故事讲完了,又回到主线上往前走,引出下一个故事。我把这种写法称作“串珠式”或是“糖葫芦式”。这样的编排,使得全书浑然为一体,完整而有层次,是很高明的办法。

串珠式的编排,珠子就是一个个故事,连接珠子的线就是帝王的传承。这样写,就必须转接自然,不漏痕迹。讲完一个主要故事以后,要把一些相关的事件简单介绍,过渡到另一个主要故事,而不是突然变题。这就需要作者对历史脉络有清楚地了解,又能前后勾连,语句联接,做到有详有略。我们在书里就看到大故事套着小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随着叙述了解了一个朝代的全过程。而实际上,作者是经过精心挑选后又特意连在了一起。因此也可以说,一本书不管多少节,不管每节题目叫什么,它讲的就是一个故事,是这个朝代的整体。把各个标题去掉,它仍然是连贯的,完整的。

再有就是作者的议论,书里不是在每节讲完后,站在今天的高度给以评价和褒贬。林汉达是在讲述过程中,随着情节的交代自然把看法带出来,与故事融为一体,语气一致。这样的议论,既符合当时的环境,又态度平和,不露痕迹,避免了生硬和与故事脱节。

3、语言表达的口语化。林汉达是语言学家,多年从事语言研究,对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很热心。他是浙江宁波人,说话是难懂的地方音,可对运用口语进行写作有深厚的研究,写的作品也是很地道的口语化文章,北京味尤其突出。这四本书的语言,就是他的语言风格的集中体现。

林氏语言风格在这几本书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把口头语运用到情节铺陈和人物对话当中,如老者道家常,如朋友间交谈,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这也就把严肃的军国政事化为了轻松的话题,化解了紧张气氛。第二,用具体的描绘和勾勒讲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外貌、表情等,用比喻和形容的方法解释事物。很少用现成的书面词语和成语典故。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一般的印象变成具体的表象,帮助读者理解人和事。第三,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表示事情的细微差别和程度的不同,林汉达对口语词汇做过细致的分析探讨,如手指的各种动作,愤怒生气的形体动作,高兴得意的面部表情等,都有多种描绘的用词。所以才能使书中词汇不重样,不单调。

林汉达先生的这些写作特点,给《中国历史故事集》做了定位,确立了基本写法。人们现在一提起这套书,就与这些特点联系起来,不能分割。我常想,如果中少社当初选择的作者不是林汉达,而是别的历史学家或是作家,那么《中国历史故事集》这套书就不会具有现在的这种特色,而是另一种样子。这也是优秀作品往往个性鲜明的例证,和别人写的就是不一样。

续写者的继承与发展

我在接手编辑《中国历史故事集》以后,先是修订再版春秋、战国、西汉三本,又加工出版东汉。这个过程,对于熟悉、领会林汉达的写作特点,有极大的作用。我由此掌握了基本方法,加上我自己在历史、文学、戏曲、语言方面的学问积累和写作经验,这就成了有利条件。到了自己来写《三国故事》,就觉得比较从容。

林汉达说过:“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我从担任编辑到参与写作,也有同样的体会,是从开始的工作需要转到了责任承接。

写了《三国故事》以后,社里把这套书的后续工作交给了我。我本来希望请历史界人士来写,我在语言上翻改,但不成功。同事们都认为还是我自己写好。然而工作的繁忙,又把事情拖下来,到我退休之后才准备动笔。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变革,史学上有了新成果,社会环境宽松了,我的思维更开阔了;语言上,口语词汇也更丰富了。这对写作无疑是好事。所以我写后五本的时候,就觉得把握自如,心态很放松,不像林汉达那时候,思想有很多顾虑。

nlc202309011348

续写有两条路子,一是延续前几本的风格,二是用新的方法。显然,后一种更容易,因为不必顾及和前几种一致。以往就有这么做的。可这显然不是我的想法,也不符合大家的愿望。所以我还是用前几本的写法把大貌定下来。如前所述,一是选材以正史为主,旁史为辅;二是以朝代和皇帝更迭为线索,把所选的故事勾连起来,前后照应不断线,议论含在故事里。三是运用口语的语气和词汇叙述。这样写,就使得读者感到和前面几本浑然一体。

然而完全模仿前面的写法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后续的五种所写的朝代,时间要长得多,大事和名人要多得多,史料要丰富得多,可是像《左传》《国策》《史记》那样文学性极强的史书又没有,需要作者看大量的史料,并加以筛选组织。当今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慢节奏,希望看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再就是语言,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人们交流的机会大增,口语也在变化,更丰富多彩。有些原本是书面语的词,或是各地方言的词,都成了大众口头常说的话。只靠林汉达几十年前的老套子老词汇就不够用了。因此,我在续写的时候,方法上也做了些出新。

1、选材。在以军国大事为主选的前提下,续书也选了一些经济、思想、学术、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故事来讲,而且都与政事挂钩相连,不显突兀。对皇帝与后妃、子女、亲友和宦官、宫女的关系及宫廷生活也有适当讲述,并揭示了这些“家务事”给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内容在前几种里,几乎没有。续书这样来选材,不但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多样,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2、写法。续书坚持“串珠式”叙述方法,把各类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不断线。同时考虑到要加大信息和情节的分量,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一是考虑到有些故事发生时间重叠,运用了倒叙、插叙、追记、伏笔、预告等方法,使之前后呼应,脉络清楚。二是在讲历史真情之后,也把一些民间传说加以介绍,以分清真伪。如瓦岗起义与瓦岗英雄传奇、杨业与杨家将传说、宋真宗宠刘娥与狸猫换太子、包拯与包公案、施世纶与施公案、乾隆帝封容妃与香妃传说等。三是增加多条页下注释,对一些有关的知识和结局补充说明。如在《清朝故事》的结尾处,用了四个长注释,介绍了清末一些风云人物在民国的结局,堪称新颖。四是引用名家诗词和文章名段,展示人物风采和成就。前几本中引用过一些民歌民谣,并翻成了白话。而续书引用的作品是原文,不翻译。原因很明显,这些名家之作都是经典,翻成白话一是很难,二是容易弄巧成拙,应以欣赏原文为妙。

这次续写,还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多线平行穿插方法。前几种的每节中,无论讲多少情节,都是以一个为中心,沿着一条线推进。但在续书中,因为有些大事发生在同一时期,又必须写到,或是几件事难分主次,字数篇幅又有限,就采用了把它们写在一节里,穿插均衡讲述的方法。因为交代清楚,读下来丝毫不觉乱,反而很有层次感,使读者了解了同时期的几件大事。像五代的更迭和契丹南下;元朝九帝争位;明成祖征北、迁都、寻侄;南明的抗清与内斗;康熙帝巡视黄河、与俄国谈判边界、亲征噶尔丹等,就是这么写的。

3、语言。以口语化语言为主,也适当用书面语,因为有些知识和事物,用口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这是林汉达的做法,也是我的做法。语言是灵活的,多变的,发展的,又要能创新。口头语更是如此。除了运用传统的口语句式和词汇以外,续书还较多地使用了近年来活跃在民间的新句法和新词汇,也有的是我的独创。但是那些滑稽庸俗的网络语和手机语,是被拒之文外的。

续书语言的另一个发展是语速和断句。为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因为情节容量增大,续书讲故事的节奏要比前几本紧凑,情节转换要快些,很少有在一个情节上或一个场面上,写很长的对话和反复交代。句子尽量贴近口语的语气,十个字以内的短句较多,有些甚至是单词为句。标点的使用也很灵活,往往根据语气的要求断句或连句。

我在新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序言里写了这样的话:“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通过语言讲述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代社会。这个过程是要讲究方法的。我相信,这套书的写作方法,既能很好地表达所写的内容,也能使读者阅读和理解它更便捷,更顺畅。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 篇3

上官桀——与李广利统率汉军

上官桀,是陇西上邦人。年轻时做羽林期门郎,跟随汉武帝去甘泉宫,赶上大风,车不能前进,就解下车盖让上官桀拿着。上官桀捧着车盖,虽然风很大却并没有被车落下;不久下起了雨,他就用车盖替武帝挡雨。汉武帝对他的勇力很是欣赏,就升他做了未央厩令。汉武帝曾经身体不太舒服,等到病好之后,去看马,发现马大多都瘦了,汉武帝大怒,说:“你认为我再也见不着这些马了吗!”要治他的罪,上官桀叩头说:“我听说皇上身体不适,就日日夜夜为您担心,哪里还顾得上看马呀。”话还没有说完,眼泪就一串串地落了下来。汉武帝认为他对自己很忠心,因此十分亲信他,让他做了侍中,逐渐升为太仆。汉武帝病重,封霍光为大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都接受了遣诏辅佐幼主。由于先前捕杀造反的莽通立了功,又封上官桀为安阳侯。

当初,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两家结为姻亲,关系密切,霍光每当休假外出时,上官桀经常代替他处理国家大事。汉昭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由其姐鄂邑盖长公主住在宫里,抚育晅童。公主和盖堡的门客迥塱人工夕丛私通。晅童和大将军霍光听说了这件事,不愿断绝公主的私情,就下诏命令工夕丛侍奉公主。公主挑选了周阳氏的女子送进宫来,把她许配给汉昭帝。正好上官安也有个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安就劝说霍光把这个外孙女送进宫去。霍光认为孩子还小,就没有答应。上官安平时和丁外人很要好,就去劝说丁外人:“听说长公主要挑选女子进宫,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长公主选女入宫的机会进宫做了皇后,我们父子在朝廷为官,又有椒房为倚重,就全靠你成全了,汉家的旧例是让列侯娶公主为妻,你还担心封不了侯吗?”丁外人十分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公主,公主认为很有道理,就下诏让上官安的女儿进宫做了使伃,上官安封为骑都尉。又过了一个多月,就册立上官氏为皇后,她才只有六岁。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二)

唐姬——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

诗女史纂记载

原文

《诗女史纂》(明)处囊斋主人 辑

唐姬者,汉废帝弘农王妃也。汉灵帝崩,子辩立,董卓废之,置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鸩。王曰:“是欲杀我耳。”不肯饮。强之,乃与姬及宫人饮宴别。酒行,王悲歌曰: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因令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

“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

歌竟,泣下呜咽,坐者皆欷。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幸自爱!从此长辞。”遂饮鸩死,时年十四。姬归颍川。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许。及李傕破长安,钞关东,得姬,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明。尚书贾诩知之,白汉献帝。帝感怆,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译文

唐姬是东汉废帝(此处指东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汉灵帝驾崩,皇子刘辩继位,后来被董卓所废,拘禁在小楼上。董卓让中书令官名李儒进献毒酒,弘农王说:“这是要杀我啊。”于是不肯喝。李儒强迫弘农王喝,弘农王就与唐姬和宫女行酒令、宴会作别。酒令行到弘农王处,弘农王悲切地唱道:

“天道无常,如今即将改变,我的生活何其艰辛;我放弃了帝王的万乘之尊,退守到地方,只能做一介藩王;我被造反的臣子逼迫,性命不久;即将离开人世,要和你们阴阳两隔。”

于是让唐姬起身伴舞,唐姬拂袖,翩翩而起,和着弘农王的歌,唱道:

“刘汉的天下分崩离析,被各路豪杰割据一空;我身为皇帝的宠妃,而性命危在旦夕;如此孤独,我心中泛起无限的哀伤。”

唱完后,唐姬流泪呜咽,在座的诸位无不感伤。弘农王对唐姬说:“你是帝王家的妃子,必然不会成为官吏、百姓的妻子;你如果能够洁身自好,我也会感到幸福。我们从今以后就阴阳两隔,再也见不到了。”说完,就喝毒酒而死,死时年仅14岁。唐姬回到故乡颍川,父亲会稽太守唐瑁想要把她嫁出去,唐姬宁可死也不同意。等到李傕攻破长安,抄没关东地区,得到唐姬,想要娶她,唐姬就是不从,李傕最终没有和唐姬成婚。尚书贾诩听说此事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汉献帝刘协。汉献帝感到悲怆,把唐姬迎接到宫里的后花园中,让当朝侍中带着节(一种官凭)拜她为弘农王妃。

后汉书记载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唐姬,颍川人也。王薨,归乡里。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许。及李傕破长安,遣兵抄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谥曰怀王。

帝求母王美人兄斌,斌将妻子诣长安,赐第宅田业,拜奉车都尉。

兴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朕禀受不弘,遭值祸乱,未能绍先,以光故典。皇母前薨,未卜宅兆,礼章有阙,中心如结。三岁之戚,盖不言吉,且须其后。”于是有司乃奏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使光禄大夫持节行司空事奉玺绶,斌与河南尹骆业复土。

斌还,迁执金吾,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户。病卒,赠前将军印绶,谒者监护丧事。长子端袭爵。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三)

田仁——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

人物生平

田仁(?—前91年)田叔之子,田齐后裔。汉武帝时,仁因体魄壮健成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智勇兼备。经卫青举荐命为郎中。数年后,升为二千石丞相长史。后使刺三河,仁上书说:“天下郡守多为奸吏,而三河尤甚。”当时,河南、河内、河东多是丞相御史的亲戚子弟,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经田仁多次上书武帝,三河太守均为下狱诛杀。皇上东游,仁奏事得体,颇得赏识,被提为京辅都尉,再升为丞相司直。数年,太子用兵诛杀江充,皇上知情后,命左丞相刘屈氂带兵讨之,命田仁负责闭守城门,以防太子出逃。仁以太子与皇上是骨肉之情,不忍心拘囚太子,遂使太子得以出城逃走。皇上以纵太子事将田仁诛杀。

史籍记载

仁以壮健为卫将军舍人,数从击匈奴。卫将军进言仁,仁为郎中。数岁,为二千石丞相长史,失官。其后使刺举三河。上东巡,仁奏事有辞,上说,拜为京辅都尉。月馀,上迁拜为司直。数岁,坐太子事。时左相自将兵,令司直田仁主闭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闻之曰田仁故与任安相善。任安为卫将军舍人,与田仁会,俱为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啮马。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馀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传曰‘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馀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也。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任安对曰:“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此两人立名天下。

其后用任安为益州刺史,以田仁为丞相长史。

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子孙也。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田仁数上书言之。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谓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语言也,原少卿无相诬污也。”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仁还奏事,武帝说,以仁为能不畏强御,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

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主城门。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司直。司直下吏,诛死。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四)

王贺——新朝开国皇帝王莽的曾祖父

人物简介

王贺:中国汉族人,字翁孺,西楚王朝济北王田安之曾孙,西汉名士王遂之子、阳平侯王禁之父、孝元皇后王政君的祖父、王莽的曾祖。西汉东平陵(今山东省章丘市平陵城)人。齐国田氏后裔,祖上曾为王(齐王),遂以官名为氏。

生平事迹

汉武帝刘彻时,王贺官至绣衣御史。时天下征伐不断,民不堪驱使,群起抗争,王贺奉命巡查魏郡(今河北临漳),监督地方官逐捕“盗贼”。他行事平和厚道,遇畏葸不前、临阵脱逃者往往纵而不杀。而别处御史如暴胜之等人,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及连带处死者不下万人。王贺遂以奉使不称职被免官。曾自我解嘲道:“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因与东平陵终氏家族有怨,王贺全家移居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委粟里,在当地颇受人尊重,举为乡老。

后来,王贺的孙女王政君,嫁给汉元帝刘奭,即汉朝孝元皇后。

孝元皇后的侄子王莽,以外戚专政,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腊月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五)

先贤掸——西汉时为匈奴日逐王

家庭背景

祖父为且鞮侯单于。伯父为狐鹿姑单于。父亲为匈奴左贤王。

公元前96年,且鞮侯单于病故。先贤掸之父被匈奴贵人拥立为单于,即位不久主动让位于狐鹿姑单于,改任左贤王。此后,先贤掸之父先狐鹿姑单于而死,狐鹿姑单于以其子为左贤王,以先贤掸为日逐王。先贤掸遂不得立。

匈奴内讧

虚闾权渠单于初立为单于时,贬黜了颛渠阏氏,颛渠阏氏便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屠耆堂在颛渠阏氏及其弟都隆奇的帮助下,利用龙城祭祀后单于病危篡位成功。虚闾权渠单于死,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新单于初立,对汉朝“复修和亲”,专力对内,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又将前单于的子弟近亲全部免职,而任用都隆奇,重用自己的子弟。

日逐王降汉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篇4

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并受封贵人。光和三年(180年),立为皇后。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

生子封妃

何氏身高七尺一寸,其家本以屠宰为业,后根据选择宫女的制度被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刘宏的临幸,生下皇子刘辩。汉灵帝曾有数名皇子,但都先后夭折,汉灵帝怕皇子刘辩早逝,便把他寄养在道士家中,称为史侯,同时封何氏为贵人,何氏深受汉灵帝的宠爱。何氏性格倔强忌妒,所以后宫中的嫔妃、宫女没有不怕她的。

立为皇后

光和元年(178年),汉灵帝的皇后宋皇后因遭中常侍王甫和太中大夫程阿的诬陷

诋毁,被汉灵帝废黜皇后之位,并送入暴室,宋皇后最终忧郁而死。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初五日(《后汉纪》作十一月),汉灵帝立何氏为皇后。 光和四年(181年)六月,汉灵帝追封何氏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谥号宣德(《后汉纪》作宣怀)。

当时汉灵帝的美人王荣怀有身孕,因畏惧何氏,便服药想自己打掉胎儿,但是胎儿安稳不动。王荣又多次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而行走,便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再也没有想打掉胎儿的念头。同年(181年),王荣生下皇子刘协,何氏于是派人用毒酒毒杀王荣。汉灵帝大怒,想要废黜何氏,宦官们坚决劝阻才得罢休。皇子刘协则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亲自养育教导,称为董侯。

光和六年(183年)夏天,汉灵帝封何氏的母亲兴(姓氏不详,名兴)为舞阳君。

后来群臣请汉灵帝确立太子,汉灵帝认为刘辩轻薄无威仪,不可以作为嗣君,然而因宠爱何氏,何氏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又掌握重权,所以迟迟不决。

尊为太后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去世,皇子刘辩即位,尊母亲何氏为皇太后,并由何氏临朝听政。

起初,董太后曾多次劝说汉灵帝立刘协为太子,何氏因此怨恨她,提议没有来得及商定下来,汉灵帝便去世了。何氏临朝听政后,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冲突,董太后每次想参与干涉政事,何氏就禁止阻拦。董太后忿恨地责骂道:“你现在这么强横跋扈,依仗你哥哥的权势吗?应当敕令骠骑将军董重斩断何进的头拿来。”何太后听到此话后,就告诉何进。何进与三公以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等上奏:“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交结州郡,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根据过去的惯例藩王之后不得留住京城,舆车服饰有一定的规章可循,饮食有一定的品级可依。请把董太后的宫室迁回她本来的封国去。”何氏以皇帝刘辩名义同意。何进于是派兵包围骠骑将军董重的府第,拘捕董重,董重免官自杀。董太后最终因忧虑恐怖而死,民间百姓都将此事归罪于何氏。

董卓毒杀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篇5

尹赏最初在巨鹿郡中担任小吏,因其为官明察清廉,而升任楼烦县长。尹赏后来被举荐为秀才,担任粟邑县令。左冯翊薛宣上奏说尹赏有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能力,于是尹赏被调任为频阳县令,后因用刑使罪犯致残而免官。后受御史推荐担任郑县县令。

长安除贼

永始、元延年间,汉成帝懈怠朝政,外戚骄横放肆,红阳长仲兄弟串通游侠,收纳亡命之徒。而北地的大豪客浩商等图报私怨,杀害义渠县长及其妻子儿女共六人,并往来于长安城中。丞相、御史派遣属吏追寻贼党,朝廷也下诏书命令捕捉,很久才将其捕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极多,里巷中的游荡少年合伙杀害官吏,有的还接受贿赂替人报仇,他们做红、黑、白三色弹丸每人摸取,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害武吏,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害文吏,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理丧事;一时间城里乌烟四起,盗贼们路劫行人,大街上死尸挡道。满城中鼓声不绝。

尹赏以三辅高第的身份被选拔临时担任长安县令,并得到特权可以随机从事。尹赏到任后,便修建长安监狱,他命令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各深数丈,取出的土则在四周垒起土郭,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并称这些洞为“虎穴”。 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户曹、属吏,以及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属,让他们分别举报长安城中各处的轻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恶劣子弟,对役本地户口的商贩工匠,而身着危险服装如披镗甲着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悉数查记,共得数百人。

辉煌的汉朝 篇6

汉朝分西汉(前202年—9年)和东汉(25年—220年),合称两汉。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自豪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虽在楚汉之争中失败自刎于乌江,但却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有很高的评价。

楚汉之争

秦末,中国社会又陷入了混乱之中。项羽异军突起,是当时起兵的人中最具实力的领袖。公元前206年,项羽在灭掉秦军主力后称西楚霸王,发号施令分割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这年8月,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关中,与项羽展开了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双方大战70次,小战40次。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与项羽决战,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这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创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

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海内富庶,国力强盛,史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基础。

汉武盛世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积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社会已经非常繁荣。汉武帝在位期间,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打败了经常侵扰汉朝的匈奴。同时,汉武帝还派张骞去联络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此举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但却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条商路,为汉朝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王莽改制

西汉末年,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奴隶问题,整个封建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外戚王莽趁机夺取政权称帝,改国号为新。为了维护统治,王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他的一系列举措不但没有稳定社会,反而引起了更大的混乱。天凤四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光武中兴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玄称帝,后被赤眉军推翻。刘邦的九世孙刘秀带领的起义军战胜赤眉军,镇压了农民起义,又消灭了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把都城定在了洛阳,因为洛阳在长安的东边,所以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也叫后汉。刘秀是东汉的第一个皇帝,历史上称他为汉光武帝。

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骄奢淫逸、卖官鬻(yù)爵,老百姓不堪忍受朝廷的统治,纷纷起义。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公元184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

当时朝廷腐败,又遇全国大旱,农民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

黄巾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有力地打击了东汉王朝,再加上各地豪强割据局面的形成,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汉代,无论是农业、科学、医学、还是文学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在东汉年间得以改进,成为现代纸的渊源。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以测量地震方位。漆器种类繁多、非常精美,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个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汉朝医学领域的代表作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汉朝数学领域的杰作。

中国的冶(yě)炼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bó)书彩绘等。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

汉代的主要书写文字为隶书,从秦代隶书发展而来。汉隶较古隶规范,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代表作品有《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

文学方面,涌现了辞采华丽的汉赋(fù),还有伟大的史书《史记》《汉书》。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shòu)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班固:(32年—92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东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朝著名人物的历史故事 篇7

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 (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14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10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 篇8

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他父亲刘钦时任济阳县令。刘秀出生的时代是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着,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在枣阳白水村,刘秀生活了近。在那里,他同族人、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相亲相助,“乐施爱人”,“勤于稼穑”;他还善于经营,每年夏、秋大忙以后,他便利用农闲时间,赶着毛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增加收益。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求学,进入太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专门攻读《尚书》。但他绝不固守一经,而是通览博学

汉朝的江山是谁的 篇9

可先用排除法,看看汉朝的江山不是谁的。

肯定不是老百姓的。从春秋到秦汉到隋唐再到明清,老百姓只是被统治、被奴役的角色。李世民称之为水,“水能载舟”之水,是用来专门承载封建帝王之“舟”的。鲁迅称之为奴隶,甚至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奴隶。张养浩称之为苦主,而且是“全天候”的苦主,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讲得真好。总之,在皇权时代,老百姓只是帝王的私产,只能牛马般地奉献和活着,毫无尊严和权利可言。

也不全是那些开国元勋的。按“血酬定律”论,元勋应该充分享受新江山的“福利”,论功行赏,拜将封侯,锦衣玉食。但也不一定,专制社会有个铁律,共打天下易,同坐江山难。韩信、彭越、英布和李善长、徐达、蓝玉等等,为汉、明立国建下不世之功,但最后都被诛杀了,乃至灭九族。最惨的是彭越,被刘邦剁成了肉泥。江山带给这些功臣的却是灭顶之灾。

乃至都不是帝王及其子孙的。建文帝可是由洪武帝“任命”的第二位皇帝,血统百分之百的纯正。然而,在龙位只坐了四年便被被人夺了江山,儿子被圈禁至死,本人下落不明。秦始皇的儿女无疑最有资格“坐江山”,然而,老爹驾崩后一年多一点,十二个公子在咸阳被斩首,十个公主在杜县遭车裂。刘邦有八个儿子,至少有三个是被吕后害死的,淮阳王刘友在囚禁中被活活饿死。还有唐高宗的那些龙子龙孙,被武则天几乎杀光。690年,武后勒令许王李素节(李治与萧贵妃之子)从封地舒州(今安徽安庆)进京,出发时听见有人家因丧事痛哭,感叹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邪!”他进京刚到龙门驿便被缢杀,之后“悉诛其诸子及支党”。此时此刻,真应验了后世崇祯皇帝怒喝乐安公主的那句话:谁让你生在帝王家!不要说拥有江山了,命都保不住。

那么,这江山究竟是谁的呢?准确地说是权力者的。谁掌权谁就有江山,权大的是大“股东”,权小的是小“股东”。有了权就有了一切,金钱、高宅、香车、佳丽、珍馐、美酒应有尽有。

汉文帝元年,有个叫窦广国的年轻“农民工”,此时正在深山做苦力替人烧炭。小窦是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武邑县)人,从小家贫且又是孤儿,先后被人拐卖了十多次。他听说当朝新皇后是来自观津的窦氏,暗想是不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呢?于是上书求见,经过一关关验问后果然是真。于是,这位“农民工”一夜之间便从“昨怜破袄寒”跃入“今嫌紫蟒长”,朝廷“乃厚赐田宅、金钱”。此时,西汉的江山就是窦广国的,至少他可以随意享受这江山的红利。

又想起了东汉的“五侯”单超、左悺、具瑗等人。他们原本只是宫中的低级宦官,但因助汉桓帝诛灭权臣梁冀有功,一下子都飞黄腾达了。且看他们的奢华和权势:在洛阳“皆竞起第宅,以华侈相尚”,连仆从也乘坐牛车且有骑马卫士护随。兄弟姻亲均“鸡犬升天”当上了刺史和太守,于治地疯狂搜刮一时都成了富豪。此时,东汉的江山就是这几个太监的,至少他们是“股东”之一。而像赵高、王莽、司马昭、武则天、魏忠贤这些人,那就是“大股东”了,甚至当上了“董事长”。其实,按律这叫“谋反”,乃灭门之罪。然而,江山无言,它只听权力者的,来自皇家、权臣、草莽、外戚、嫔妃、太监、响马都没关系。

江山和权力能带来如此暴利和好处,这就诱发了无数野心家、阴谋家和政治流氓去奪取它,为此而不择手段。重金美色、卑鄙无耻、阴谋诡计、弑父杀兄、宫廷政变、血流成河……无所不用其极。没有道德底线,没有规矩规则,没有公理伦理,即使把万千苍生推入血泊之中也在所不惜。这种政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社会充满了恐惧和危险,人人都生活在不确定中,不知厄运和不测哪一天会光顾自己,上至天子下至村夫概莫能外。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那么经典的《好了歌》,乃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给他提供的素材太丰厚了。

【原载2016年10月27日《羊城晚报·晚会》】

上一篇:市场营销花店创业计划书下一篇:春天晚会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