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叶子的眼睛

2024-09-12

第3课叶子的眼睛(共10篇)

第3课叶子的眼睛 篇1

这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小诗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在山谷中,阳光驱散浓雾,唤醒森林里的生物,惊醒了树叶,这样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通过这首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纯真、感受童趣,同时让孩子的头脑更具创造力,让他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充满欢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3)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出示图片

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诗。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3.请同学齐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扣题质疑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紧凑有效,起“牵一发而定全局”之效。

(二)初读小诗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叶子

走进

高兴

雾气

阳光

脚步 露珠儿

迷迷蒙蒙

不小心

眨呀眨的 3.相机学习词语里面的生字“走”“进”“高”“兴”

4.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旨在检查读书情况,为精读文本扫清障碍。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三)品读小诗,感悟诗情 1.师:你知道谁是叶子的眼睛了吗? 阳光走进树林,树林会变成什么样?

诗人为什么说阳光走进树林时的脚步很轻很轻呢? 叶子睁开眼睛说什么了? 叶子高兴什么?

如果你是叶子的眼睛你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诗的内容。2.角色扮演读童诗。

师:这么好玩的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现在请女同学读绿色字体,请男同学读蓝色字体,红色字体老师读,黑色字体大家一起读。

3.再次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沉浸在诗歌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教学剩余生字 还

(五)课外拓展

《芽苞》 金波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快点出来吧!小芽苞 别只露出个小头,树皮外面多美,快点出来吧!太阳会给你穿上绿衣。春雨会送给你甜甜的露滴。

第3课叶子的眼睛 篇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诸侯争霸称雄,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为战胜对方,诸侯国纷纷推行改革,而经济、政治方面的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上。春秋末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主义的作品《诗经》揭示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等社会现实。如《诗经》中的《七月》,作品在不长的篇幅里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伐檀》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向剥削者提出的正义的责问;《硕鼠》也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逃亡,表达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仇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战国末期,屈原的《离骚》则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反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社会改革的趋势。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积极主张变法图强。由于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被逐出郢都,遭到流放。《离骚》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报国的热情,屈原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恨,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汉赋以其恢宏的气势、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丰富的内容,表现出当时宏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点的佳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等。

唐朝的诗歌进入黄金时期,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等社会现实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自由奔放,想象丰富,气势宏大,手法夸张,既纵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又猛烈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风格。李白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如《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在天宝末年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又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又如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因而他的诗歌更多地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民生疾苦,以及战乱前后人民的悲惨境遇,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心,成为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中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于是完全取代了唐盛时期的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到了晚唐时期,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衰退,封建统治岌岌可危。因此,这时期的诗歌的现实性较强,著名诗人杜牧、李商隐的诗都反映了唐朝走向衰落的现实。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并且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文学家用词和曲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豪迈奔放,清新俊逸;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作则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风貌。由于社会变迁,金军南下,宋朝山河分裂,南宋的词表现出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或激昂的爱国情怀等时代特点,如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豪放派兼婉约派的辛弃疾等词人作品都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到了元代,“元曲”成为元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如著名作家关汉卿通过《窦娥冤》揭露当时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第3课 创造春天美丽的树 篇3

创想园 由鸟老师和《父母必读》杂志共同耕耘的一片园地,是努力成为一片滋养想象力的园地。在这里,带着孩子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用童心作调味品,烹调出一份份滋味独特的创想大餐。

鸟老师 姓名向华,网名“鸟英雄”。有些小朋友第一次见到鸟老师,就疑惑地问:“你的翅膀在哪里?”是啊是啊,我的翅膀在哪里?鸟老师不止一次地向小朋友解释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鸟,像企鹅或者鸵鸟那样,而且为了和小朋友们一样,把本来就不怎么灵光的翅膀换成胳膊了。鸟老师原本是一个写动画剧绘本故事的人,偶然的机缘在创想园里和孩子面对面地一起玩起来。

课前热身

光秃秃的树,真不好看啊!

树是平凡而又神奇的生命,有情感,有知觉,默默地承受了一冬的风雪,从头到脚灰头土脸的。我们用“万物皆有情”的眼睛看它们,会生出怜悯的心情来。“你们冷不冷啊?”“你们寂寞吗?”“你们有没有朋友啊?”很多的疑问从孩子的嘴里问出来,答案飘舞在瑟瑟寒风中。

最初设想

在设计和准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打算无论如何要在教室里做出一棵够高够大的树来。做树有许多方法,简单的可以直接画在纸上或墙上,复杂的可以用木架纸浆等综合材料造出立体逼真的假树。准备课件一定要依据现有条件,量力而行,教室里有一扇很大的落地玻璃窗,正好可以利用。鸟老师拆开一些废旧包装纸箱,用那些瓦楞纸纸板剪出树干和大树枝的形状,直接在玻璃上拼出一棵树的剪影。尽可能将整个落地窗的面积利用起来,看着还真有“顶天立地”的感觉。

教室里的这棵“树”并不好看,因为只是瓦楞纸的本色,没有画过,也没做叶子什么的,显得光秃秃、灰不溜秋的。当孩子们一进到教室,第一反应是“哇,好大的树!”我问:“难看吗?”他们说:“难看!”哈哈,这第二反应正是我要的效果。

我指着这棵“难看”的树,对他们讲,冬天的树多不容易,它们主动落尽叶子,为了避免水分丧失;它们忍耐寒冬,为了在春天延续生长。这种既有知识性又带点文艺腔调的讲述是鸟老师常用的口吻,当我说:“树们站在屋外面,站一整个冬天,好冷啊!”孩子们都会抱紧胳膊,和我一起起鸡皮疙瘩。当我接着说道:“哈,现在好了,春天来了!”教室里立刻就会充满欢声。孩子们为树高兴,我为他们心里慈悲的萌芽欣慰。我说:“老师在教室里做了一棵冬天的树,它没有颜色,不够好看,现在,我要请孩子们来装饰它,给它叶子,给它花朵,给它色彩,让它变成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树——春天的树!”

上课啦!

装点树,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一开始,画叶子、花朵的孩子很多,这是最直观的想法,我鼓励大家多画一些,画完剪下来,逐一贴在瓦楞纸树枝上。我们的“树”一旦增加了绿叶和花,马上鲜艳活泼起来。

小姑娘园园用整张4开纸画了一片叶子,大得不得了,光是涂绿色就花了半堂课时间,对于3岁半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耐力挑战。我问为什么要画这么大?她说:“我要送给树一片世界上最大的叶子!”哇,我无话可讲,只有赞叹!

接着,画毛毛虫、画蝴蝶的孩子多起来,因为“树需要朋友”,孩子的理由很充分。小动物是永远的朋友,放在哪里都适用。接着,就有画小鸟的,画小蛇、猴子、小狗……咦,我问小狗也能上树吗?小朋友淡定地说:“我抱上去的!”呵呵,原来如此。

树上很快热闹起来,不光是树,那扇落地玻璃窗的空间都被利用起来:靠近地面的地方贴上硬纸剪的山坡、草地、篱笆,草里藏着兔子和蜗牛;玻璃天空上飘着一朵又一朵纸做的云彩,有的下面掉雨点,有的云里藏小鸟——孩子说不是小鸟,是鸟老师——好吧,我没意见!

鸟老师这么做

孩子们的创作常常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是常规思维,进而创意频出,再就是恣意飞扬,Hing起来了。这是互相影响与激发的结果,也有老师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总是鼓励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不是试图将各种想法统一成一种。

课上花絮

小动物是永远的朋友,放在哪里都适用。跟着就有画小鸟的,画小蛇、猴子、小狗……咦,我问小狗也能上树吗?小朋友淡定地说:“我抱上去的!”呵呵, 原来如此。

鸟老师点评

回想这堂课的引导,从头到尾非常顺畅,要把树打扮漂亮的愿望让孩子们异常亢奋。我觉得儿童最大的可爱之处就是和自然没有隔阂,把自己当做树,把树当做自己,转换起来一点没障碍(对小动物也是这样)。你认为什么漂亮,你喜欢怎么漂亮,同样做给树就好。一上来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往下就由孩子的热情推动老师走,这种感觉非常棒!鸟老师和辅导的姐姐们给孩子白纸和彩笔,建议在上面画“你想送给树的东西”,或者“你认为树最想要的东西”,孩子们立刻投入工作。

意外收获:阳光

在这堂课上,我们很幸运地“邀请”到阳光来参与创作。阳光,万物的滋养者,在孩子们忙着画呀剪呀贴呀的时候,从楼群后面探出头,毫无保留地涌入落地玻璃窗,立刻将她的大爱洒满教室。说实话,我事先并没有设想到“春天的树”光影效果那么好,利用落地窗也只是想到比在墙上贴一棵纸板树别致。然而当阳光透过孩子们花花绿绿贴得满满的玻璃时,立刻将平凡化作神奇。你看,教室的地板上投下影子、树的影子、叶的影子、花的影子、草地影子、鸟的影子、云的影子……这些花鸟草虫当然是孩子们用纸贴出来的,那些纸上的颜色,有了光的透视,显出教堂花玻璃般的奇妙效果。

当阳光使我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时,鸟老师兴奋地呼叫,“快看啊,多漂亮!”“哇,太帅了!”孩子们也跟着无比兴奋。每当因光线产生好看的意外的效果,鸟老师都会大呼小叫地指给小朋友们看。这是喜悦的分享,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孩子更善于创造,大人则懂得欣赏,这是两种能力,很多时候未必在同一个人身上兼备。所以,当我看到好的东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小朋友。儿童处在创作状态热情洋溢时,其实是很难停下来欣赏的,这时,老师用热烈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的创造这么美,心里装满荣耀,同时也被美好滋养。

下课了

一次集体创作的乐趣

随着太阳的移动(其实是地球的旋转),投影从地面转移到墙壁,我们的树从原本光秃秃的“寒冬状态”,变成充满色彩和形态的“春天的树”,鲜艳丰饶,生机勃勃。这堂课的作品都要留在玻璃窗上,谁也拿不走,因为一旦摘下来,所有的神奇都没有了,你会感觉依然是没有生命的纸片而已。树之所以有生命,因为它由诸多元素共同组成,互相依存,和谐共处,少掉哪样都不行。这棵春天的树是我们的一次集体创作,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作品。孩子们从中学习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发现大家一起做大尺寸的作品,乐趣远远大于个人化的小创作。

通过扮演春天,我们来创造美丽的树;通过创造教室里的树,我们学会去爱真实的树。我想向孩子们传递的概念,更多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关爱。人类关心大自然,反过来,大自然会庇护人类,温暖身心。

叶子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4

磻溪中心小学 马丽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小诗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在山谷中,阳光驱散浓雾,唤醒森林里的生物,惊醒了树叶,这样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通过这首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纯真、感受童趣,同时让孩子的头脑更具创造力,让他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充满欢笑。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和写话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本学期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和迁移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执教《叶子的眼睛》一课时,努力实践以学生的“亲历感受”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及两个偏旁。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3)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设疑

1.出示图片

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诗。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

3.请同学齐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小诗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了解内容,随文识字。

1、知道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吗?把那一句话读一读。(露珠)

(1)你见过露珠吗?(出示图片)你觉得露珠怎么样?(随机出示:水灵灵 亮晶晶)

(2)指名读,注意读准“灵”“晶”都是后鼻音。谁能把这两个词读的美美的?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了吧?(4)你还知道什么是水灵灵的? 你见过亮晶晶的什么?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2、这眼睛不仅水灵灵、亮晶晶,还怎么样?(出示: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

(1)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2)谁来做个眨眼的动作?现在你知道眨为什么是目字旁了吧!

(3)眼睛眨呀眨的,好像在说什么?我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4)出示“高兴”,谁能记住这两个字?

(高的甲骨文,对比着记忆)你能给“高”找朋友吗?高的反义词是什么? 出示“兴”,你发现八变成了八字底后有什么变化? 你在什么时候特别高兴?你能用高兴说一句话吗?

3、出示完整的句子,朗读训练。

4、你看“露”是什么偏旁?课文中还有一个字是雨字旁?(雾)下雾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就是模模糊糊——迷迷蒙蒙,读准字音。

5、是谁把叶子叫醒的?读第一句话。正音“轻”,脚步很轻很轻,是怎样走路的呢?可是这么小心,还是把树叶摇醒了。让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你还见过摇什么?谁想来读一读。

6、再读课文,正确流利。

四、生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注意指导

心:卧勾不要太大,三点要呼应。兴:上面点点撇指向中心,长横托住,八字底摆正。

第二课时

一、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二、品词析句,想象体会。

1、读一读第一句,阳光是在什么时候去摇醒树叶的?出示早晨山林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阳光射进森林图,你又看到了什么?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词卡:走进,你体会了什么?

3、阳光怎么知道树叶醒来了?清晨阳光下的露珠会是怎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水灵灵、亮晶晶。哲闪闪发光的露珠不就是叶子的眼睛吗?那么美,那么闪亮!你见了会情不自禁赞叹,齐读,你还能说几个像“亮晶晶、水灵灵”这样的词吗?

4、阳光摇醒了树叶,叶子睁开了眼睛,这眼睛还眨呀眨呀的,让我们都来做做叶子,我们的双手就是眼睛啦,阳光照进来,眼睛还眨呀眨的。随机采访:小叶子,你怎么这么高兴啊?天亮了,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朗读第二句。

三、背诵积累。

1、同桌合作朗读。

2、老师和男女生合作朗读。

3、尝试背诵,四、拓展迁移:

太阳越升越高,整个森林醒来了,我们又会看到哪些奇妙的景象呢?你们看——出示森林美景图。仿写:阳光把森林唤醒了,哇——(),(),()是()的眼睛。

五、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指读。

2、给“还”组词的方法帮助孩子了解“还”的意思和用法。

六、写字指导。

就:左右各一半,注意撇的穿插。进:半包围结构,井的撇短竖长,走之底稳稳托住井。板书设计:

3、叶子的眼睛 水灵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叶子的眼睛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2.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识字,运用各种方法快乐识字。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

过度: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草儿绿了,花儿红了,鸟儿飞来了,春天多美啊。

2.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春天的森林里看看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

3.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春天的森林美吗?叶子的眼睛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读一读吧。2.师配乐朗读课文。

3.老师读的好听吗?小朋友想象老师这样吗?那就自己试一试吧。

4.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易读错的地方。5.四人一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互相正音。6.指名读课文。教师要注意正音。

三、认知贯通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什么?你觉得早晨的森林怎么样?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小诗,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3.在读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4.交流检查。

四、指导识字、写字。1.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叶”、“还”、“就”、“走”、“进”、“心”、“高”、“兴”。

(2)学生自主识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多。(3)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4)全班交流。2.指导书写。

(1)请学生想一想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2)学生交流,老师归纳。(3)教师范写。

(4)学生按笔顺描红,然后临写。

(5)四人以小组评价交流,注意评价标准要一致。(6)展示写得好的字。

五、布置作业

扩词

还()

()

()走()

()

()高()

()

()

板书设计

叶子的眼睛 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叶子

走进

小心

高兴

还有 2.认读生字卡片。

叶子

走进

高兴

雾气

阳光

脚步 露珠儿

迷迷蒙蒙

不小心

眨呀眨的

二、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1句话。(2)教师出示早晨太阳照进森林的图片。(3)为什么阳光走进森林的脚步要很轻很轻呢?(4)那谁能读好这句话?(5)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6)指名读。2.学习第二、三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句话。(2)教师相机出示露珠从树叶滑落的照片。(3)叶子的眼睛是谁?生答

(4)叶子的眼睛睁开以后,都会看到些什么呢?(5)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6)小组代表汇报。

(7)露珠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它的心情怎么样?

它说了什么?(8)指名读露珠说的话。

(9)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露珠高兴的心情。3.全班齐读儿歌,配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背诵诗歌,内化内容

1.这么美的儿童诗,让我们一起把它背下来吧。2.交流背诵的方法:可以想象画面背诵,可以边做动作边背诵,可以记住重点词语背诵。3.选择一种适合你的方法。学生自由练习背诵。4.师出示课文的插图,请学生自己练习看图背诵诗歌。5.指名背诵,请会背的同学先背一背。6.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注意评价。7.开火车一行一行背诵。8.配乐,全班齐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第3课叶子的眼睛 篇7

有一次我逛集市,遇到了卖无花果树苗的人。我并不认识这种植物,但听那卖树苗人说这无花果树全身都是宝,便买了一株种在家中的大花盆里。此后,由于工作繁忙,也就疏于管理,只是偶尔才浇上一次水,但这无花果树却长得枝繁叶茂,煞是好看。

去年8月中旬,我已怀孕6个多月,不料患上了痔疮,十分痛苦。楼上邻居周老太太到我家串门,得知此事说:“你家不是有无花果树吗,用它治痔疮特别灵。方法就是找几片无花果树叶,用热水煮后趁热擦洗患处,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一般一次可止痛,3~5次痔核开始萎缩。”我立即行动,摘了几片无花果树叶,用热水煮后擦洗患处,还真是管用。洗一次就不痛了,又洗了两次就好了,直到今年孩子已经3个多月了都没有复发过。

后经查证有关书籍我得知:无花果,又名天生子、文仙果、密果、奶浆果等,为桑科植物。无花果既是鲜食果品又是一种中药材。《本草纲目》载:“无花果味甘平,無毒,主开胃、止泻痢、治五痔、咽喉痛”。

希望我家的小偏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远离药物,回归自然。

生大蒜烤熟,

腹泻不用愁

2008年夏天,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端上一盘西瓜招待我,可能是西瓜在运输过程中有磕碰,我咬了一口感觉有些变味,就对朋友说:“是西瓜坏了。”朋友一听,赶紧换了别的水果。我吃下的那口也不好意思吐出来,就咽了下去。结果,回家不久就腹泻不止。

老妈看我一趟趟地跑厕所,就问:“是不是吃坏东西了?”我说吃了一块坏西瓜。她说:“这好办。我给你治治。”说完,老妈就拿了几头蒜,在一堆柴火上烤熟了,我把皮剥了放进嘴里嚼了嚼,原先生蒜的辣味全没有了,吃起来感觉还不错。老妈说:“这糊蒜治腹泻有奇效,你一会儿看吧,准保治好你的腹泻。”说来也怪,我吃了两头糊蒜后,肚子里咕噜噜响了一阵,等了半天,竟然真的不拉稀了!

后来,我查了资料,知道大蒜具有散痈消积,解毒杀虫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是细菌的强力杀手,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火上烤到焦黄,对治疗细菌性腹泻效果很好。

民谚有云:“冬吃萝卜夏吃蒜,有病不用看!”看来,平时吃点大蒜确实对身体也有好处。

韭子烟熏虫牙痛

药到病除不稀奇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就要命。30岁的王先生牙痛已近一年,入夜尤甚。有时痛得在床上翻滚,难以入眠,真是苦不堪言。

我教他在土坯上挖一个小洞,放入燃烧的木炭。取韭子一把,放到木炭上,让其燃烧成气体,再盖上小碗,使其气体充满碗底,数分钟后,立即把碗扣到牙痛边的耳朵上,让其烟从耳朵进入头部,牙痛立刻被止。治疗5次以后,连续3年未再发作了。

韭子就是韭菜籽,是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韭菜不仅是日常蔬菜之一,而且还是民间中医的治病良药。

中医认为:韭菜味辛,性温,有行淤散滞,补肝益肾,止血,消肿,解毒,温中利气等功效;韭菜籽,味辛,性热,有补肾壮阳,强腰膝的作用;韭菜根,味辛,性温,有温中行气,散淤,止血,消炎止痛,敛汗等功效。

耳朵是人体的五官七窍之一。肾气通于耳,把充满气体的碗,扣到耳朵上,让烟从耳窍熏之,是我国民间中医用来抢救神志不清,或昏厥的急性危重病症的“熏烟气法”之一。

所以,把具有补肾功效的韭菜子,治疗牙痛,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的原则。

栏目管理、编辑/葛文

第3课 情感的记录分析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在前一课素描静物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表达。本课借助大量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色彩的魅力,并从两方面展开: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淡彩画;以及用色彩更直接更自由地描绘对象的色彩作品。色彩不光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在色彩静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客观世界缤纷的色彩,同时也能看到作者的情绪心境。本课从室内的瓶瓶罐罐到室外的一花一草,从表现方法、绘画工具到观察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多样的绘画世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引导我们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强化自我感受。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运用不同工具,不同表现手法完成的各种静物色彩作品。感受作品于疏密之间产生的节奏美,感受作者如何借助色彩的调性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

学习——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

体的色彩,使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通常称为淡彩画。

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绘画方法称水彩画。水彩画有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学习静物写生中色彩的变化规律。

发现——同样是色彩,改变工具和描绘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水彩的湿润,水粉的厚重,彩色铅笔的轻快……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的心情,描绘不同的色彩画面。发现色调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

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描绘桌上的一瓶一罐或教室的角落,也可以走出教室,画下一花一草,只要是能打动自己的定然能打动别人。

二、课时建议

第一课时为素描淡彩画的学习,第二课时为纯色彩表达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色彩造型作品的艺术美,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

操作目标:运用色彩关系,熟悉、尝试色彩绘画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有机组合,完成色彩作品,作品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并试着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色彩作品的丰富,体会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关注生活的细节,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认识不同的色彩工具性能。

难点:综合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有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课件、静物、画笔、颜料、图片、纸等。

四、教学内容的要点

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固有色:固有色是指物体在较柔和的白光照射下给人的色彩印象。条件色:条件色的产生包含两个因素——光源和环境色。任何物体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物体的色彩受一定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反射的影响,并随着光源色周围物体的色彩变化而变化。

写生色彩的变化规律:高光的色彩,高光是物体表面直接将光线反射给人眼的部位,它的色彩是以光源色为主。明部的色彩,明部是物体正面受光的部位,它的色彩基本上是光源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光源色加固有色。

半明部的色彩:半明部是物体侧面受光的部位,它既受光源色的影响,又受环境色的影响,固有色的倾向也比较明显。

明暗交界线的色彩:明暗交界线是物体最暗的部位,它的色彩通常是固有色加深。

反光的色彩:反光的色彩通常是固有色加环境色。

投影的色彩:投影的色彩通常是投影着落面的固有色加环境色。

再现性色彩:是指再现人的视觉感受的客观世界物象色彩的真实,亦称写实性色彩。

表现性色彩:表现性色彩是与再现性色彩相对而言。凡是既不按物象固有色,又不按条件色再现客观世界色彩视觉效果的美术作品,都可归为表现性色彩。画家主观因素较多。

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干画法:水彩的干画法是指在干的纸面上或已干的色层上复加颜色的画法,通过色层的叠映产生另一种色彩效果。

湿画法:水彩的湿画法是指在湿的纸面上着色,或在湿的色层上叠加颜色或乘湿衔接颜色的画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欣赏与交流:欣赏各种风格的静物色彩作品,交流各自的心得。在欣赏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各种形式进行欣赏交流。从自主欣赏到对比欣赏到重点欣赏,要分层次进行,每次欣赏应带着问题进行,才会有的放矢,真正走进作品并有所发现。而面对大量作品可以采用范例教学,以点带面的进行。

二、分析与学习:素描淡彩画是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或其他颜色材料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使得作品更丰富,更具表现力。

表达时可用素描的方法开始画,用彩色铅笔继续,还可加上淡淡的水彩滋润画面。上色的过程应是继续表现、描绘的过程,同时应避免刻板平涂的画法。

素描淡彩画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这一方法上,应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主学习,也可由学生轮流示范。主动参与发现,比被动听讲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发现的成就感。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以某件作品为例分析写生色彩的变化规律。

三、比较与讨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能描绘出不同的情调。比较分析水彩、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油画棒、粉笔等工具的性能与效果。讨论素描淡彩画、水彩画、水粉画等静物色彩作品的不同效果和意境。体验干画法和湿画法的不同味道。在比较不同特点时,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实际尝试各种色彩工具,并能分享各自的心得。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其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更要学会发现。

四、构思与创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角,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完成一幅色彩作品,可以是素描淡彩作品,也可以纯粹的色彩表达。在描绘中关注和谐自然的气氛。

教学评价建议

对话色彩静物作品,感受丰富的色彩表达方法,透过熟悉的物品组合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并将作品进行有创意的展示,交流学习静物色彩的心得体会。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创意,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对作品的热情和专注情况。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欣赏一组有关花卉植物的视频,选择视频中某一画面,用文字描绘并在全班交流,发现打动我们的,有它的生命力,也有它丰富的色彩,还有它与众不同的长相和性格。文字记录下了一花一草的生态,而色彩,线条、块面能更直接描绘出这些物品的多姿多彩。

二、欣赏与交流

1.师生一起欣赏一组色彩作品,并用合适的文字描绘画面的意境。

2.作品因为饱含画家的情感,所以更吸引人也更能打动观众。

3.一起交流分析塞尚的《静物》的画面气氛、用色方法、构图角度,以及画家作画时的状态。

4.对比塞尚与学生同名为《静物》的作品,分析手法、材料、用线和构图的区别。

两幅作品,一个奔放一个安静,一个水色淋漓,用色大胆、肆意,一个干净富有装饰味,一个用的是水彩,一个用的是粉笔,各有创意。

通过对比发现只要善于观察、注重感受,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同时随着线条、色彩语言的丰富与提高,作品将更具感染力。

三、学习与研究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淡彩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全班交流。

2.在研究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轮流示范,总结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粉笔、油画棒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会使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就是素描淡彩画的魅力。

3.研究在素描作品上,用不同工具增加色彩时的窍门。

四、实践与创作

以“我喜欢的一角”为题画一幅静物写生作品。在素描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添加淡彩,尝试着画出和谐自然的气氛。

五、展评与延伸

1.完成的作品在全班进行集体展示评价,分享各自的心得,同时交流彼此对作品的评价与建议。

2.关注教材中更多样的色彩,更广阔的视野,收集色彩静物作品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相关链接

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暗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静物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画家安排成比较悦目的构图,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结构,后者不经画家做任何加工。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布置的静物允许你自由摆放物体,调整光线和色调直到你完全满意为止。而“临时发现”的静物有一种直接性和活力,不可能是安排的。

当把物体放在一起画静物画的时候,艺术家总是非常认真地选择和摆放,以完成一种视觉上非常动人的构图。同时,还要考虑许多可变性,包括光线、形体布置、色彩安排和纹理质地的对比。

在静物画中,作者通过巧妙地操纵颜料和色调的和谐,努力抓住这种瞬间即逝的美感。正是这种视觉美感,促使作者描绘照在物体上的光的极亮的美感。形体实质上就是一个物体的形状和三维空间的外貌。在绘画当中,形体是通过变换明暗色调从而形成高光,中间色调和阴影来取得的。当摆放静物时,尽量使用光线来增加形体上的美感。

光线可以改变和丰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正如画家所说,光是生命。当光线射到任何物体或其表面,效果就会完全地改变我们对形体的理解,光和影能产生新的形状、新的视觉和新的深度。(摘自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技法丛书《水彩静物》)

色彩的冷暖:凡是倾向红、橙、黄的色相、能引起人对火、太阳的联想,给人以暖和感觉的颜色,称之为暖色。凡是倾向青、绿、青蓝、青紫的色相,令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给人以冰冷感觉的颜色,称之为冷色。凡是以暖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暖调子(或暖色调)。反之,以冷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冷调子。

色彩的感情与象征:色彩的感情性,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观看色彩时产生某种感情反应。这种反应,是和人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联想分不开的,并由此给色彩赋予了某种象征含义。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观念和色彩对人们所引起的情绪,以及色彩的象征性,因时代、地域、时间、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而有差异和变化。这一点在工艺美术中表现得最突出。例如,在我国封建社会时,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是皇权的象征。高官为紫服或红服。平民百姓则为皂服青衣。过去以色区分尊卑贵贱,今天已无色彩等级观念,人们尽可自由享受各种自己喜爱的颜色。又如中国皇帝穿黄袍,而欧洲皇帝穿红服,我国传统婚嫁用红色,象征喜庆,而欧洲新娘用白色嫁衣,象征纯洁。现代,虽然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颜色,但社会总是随着潮流而流行某种颜色,这种颜色称为流行色。流行色,即时髦、新颖的生活用色。流行色在国外市场上表现得很突出,一旦某种色流行起来,将具有国际性,影响时装、商店橱窗、广告、书籍装帧、家用电器等的装饰和设计。

再现性美术:是模仿,再现客观世界的创作,由这种观念所决定,其必然模仿、再现客观世界的形与色。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篇9

基础知识巩固

1.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2.传说中的黄帝生活在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的()A.山顶洞人时期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大汶口文化中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3.传说中发明养蚕抽丝技术的是()A.黄帝 B.嫘祖 C.仓颉 D.伶伦

4.传说我国文字的发明人是()A.黄帝 B.嫘祖

C.黄帝的下属官员D.半坡原始居民 5.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尧 C.禹 D.启

6.《礼记》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7.传说中用10多年时间成功地治理了洪水泛滥的事迹发生在()A.黄帝任首领时期 B.尧任首领时期 C.舜任首领时期 D.禹任首领时期

8.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及后来的尧舜禹都是 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9.《吕氏春秋》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说明禹采用筑堤堵水和 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10.将下列传说中的人物与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黄帝 A.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2)大禹 B.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3)炎帝 C.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4)尧舜 D.三过家门而不入 11.什么叫做“禅让”?试举例说明。

1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3.我们把炎帝和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主要原因是()A.相互战争 B.都有许多发明创造 C.一起打败蚩尤 D.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14.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C.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

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15.下列各项关于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水有功 创新题

16.陕西宝鸡出土船形彩陶与传说中黄帝造出车船的关系是()A.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

B.证明传说中有历史的真实成分,为传说提供依据 C.传说是不可信的,出土文物是真实的,二者无任何关系 D.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这种交通工具

17.现在湖南、陕西、山西等省都建有炎帝陵,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那里祭拜。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尊重炎帝吗()

名叫《龙的传人》的歌,风靡全国。平时我们除了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外,还常说 我们是“龙的传人”。

图1—3—2 请回答:

(1)观察图1—3—2,龙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2)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3)这一形象喻示着什么?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22.下列关于对蚩尤部落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长江流域的著名部落

②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③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④黄帝炎帝联合大败蚩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炎帝号称神农氏,因为他()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④开辟集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阅读下列材料:

农历乙酉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05年4月5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海内外数万中华儿女聚首桥山之畔,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对黄帝陵的祭奠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就曾到桥山黄陵祭过黄帝。抗日战争前夕,l937年的清明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有一次大规模的祭祀黄陵活动。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共同撰写了《祭黄帝文》。近年来,每逢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都到此祭奠自己的祖先。请回答:

(1)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祖先?(3)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25.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3—3(1)图1—3—3纪念的是谁?有什么贡献?(2)写出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3)他最值得同学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4)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你怎样评价他? 26.阅读下列材料: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

请回答:

(1)引文讲的是什么传说故事?(2)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3)上述材料说明尧、舜、禹继位的条件是什么?(4)尧、舜、禹继承的是什么职位?

8.黄河9.疏通 lO.略

11.“禅让”:通过民主推举有才有德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必须有两个特征,一是民主推举,由一个人或一些人指定的不算,二是被推举的人必须有才有德。在中国的历史上,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点拨:“禅让”突出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的特征。

12.炎帝部落联盟和黄帝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联盟。之后两个部落联盟又结成联盟,形成l3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13.B l4.D 15.C点拨:可以利用排除法解答此题。ABD选项符合大禹的活动事实,C选项中大禹即位是舜“禅让”的。16.B l7.D l8.B l9.A 20.(1)黄帝。

(2)相传,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3)相传他是远古时代氏族部落的首领,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1.(1)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2)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

(3)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22.B点拨:此题是复合式的肯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①中地点长江流域不符合蚩尤的情况,蚩尤主要在东方,其他几项逐一分析是正确的,所以B是正确答案。23.A 24.(1)充分体现了华夏儿女对始祖的崇敬和怀念。祭祀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旨在新睦九族,和合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2)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第3课叶子的眼睛 篇10

【关键词】课文;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美在哪里?一是形态各异,这是外形之美;二是甘于奉献,这是它的内在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摈弃烦琐分析、抽象说教。作者的思想情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到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文中大树和叶子的美,是学生用眼睛发现的,用心感悟到的。文本价值取向的揭示也摈弃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是重视让学生自读——直面文本,反复诵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与文本、老师对话,探究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叶子的外在美及内在美,学习默默奉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通过学习,理解“生活的大树”与叶子和树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叶子的内在美。难点:通过学习,理解“生活的大树”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1.做一片美的叶子。重点渗透“美”的写法指导:上下结构,横画较多,注意等距,“大”字的横最长。2.请同学来读读课题,你觉得要突出课题的哪个词语?(美)3.质疑。

(二)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绿叶、嫩绿、肥美、变黄、飘零、奉献、输送、大树、茁壮、葱翠。3.词语归类,发现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4.画出文中描写“美”的语句,完成填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美在―――;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美在―― 。5.分组合作朗读课文。(男生读1、2自然段,女生读3—8自然段,男女同学齐读9—11自然段)

六、品读课文

(一)感受叶子之美

1.叶子究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心默读4-6自然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看看谁最会读书,最善于发现。

2.品读关键语句。(1)出示:每一片叶子都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①指名读句子。查无字词典“形态各异”,课件截取几幅叶子的画面,瞧,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这就叫作——形态各异。②读书读句子,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你们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发现?③抓住“形态各异”中的“异”和“相同”比较,感受叶子的个性(形态各异)和共性(无私奉献)之美,体会“和而不同”的团队精神。④树叶利用体内的叶绿素在阳光的照射下把水和空气中吸进的二氧化碳加工成乳汁一样的养料。有了这养料,大树才会茁壮、葱翠。(2)出示句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①大树美在哪儿?抓住“绿色的云”和“升”想象画面,体会大树生机之美。②看了大树,你有什么想法?千言万语就用朗读来表达!(3)这些叶子团结协作、默默奉献了多长时间,一天吗?两天吗?……引出第6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①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②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试着在头脑中将这些文字转化为画面。③是啊,即使离开了大树也要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树。(板书:为大树而生)这儿,你觉得叶子怎么样?那就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来赞美树叶吧。(配乐齐读)

(二)感悟人生之美

1.教师配乐范读9-11自然段,思考:每个人和叶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师引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板书:像叶子),做什么呢?指名接着读。3.“生活的大树”指的是什么呢?出示填空:在家中,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那么()就是我们的大树。4.教师激情引导:( )就是“生活的大树”上一片美的叶子。5.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就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齐读9-11自然段。

(三)阅读延伸

1.学到这,老师想给你们读一段文字。想听吗?出示:远远望去,那个班级很美。我向教室走去。走近教室的时候,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一个孩子各不相同——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孩子。无数个不同的孩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班级。

2.你们想读吗?想读的话一起读。接着出示:远远望去,那个国家很美。我向中国走去。走进中国的时候,我发现,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美。每一个人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无数个不同的人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国家。

3.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树一定很美。 要想让我们的大树更美丽,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引导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3.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形态各异,外在美;无私奉献,内在美。

上一篇:大型设备配置管理办法下一篇:排列与组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