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24-09-12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通用8篇)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1

xxxx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助力平安建设,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一、把稳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推动出台《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xxxx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督促各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xxx区,下同)应急部门提请党委、政府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工作清单”,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综合协调科负责)

2.开展“以案明责”行动,利用省内外事故处置案例,明晰相关部门、属地责任,推动责任落实。(综合协调科负责)

3.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组织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综合协调科负责)

4.落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督促高危企业设立专职安全总监,建立安全总监告知备案和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安全总监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和监督。(政策法规科(行政许可科)牵头,危化科、基础科配合)

5.强化事故约谈,严格落实市政府常务会底线议题制度,凡发生亡人事故的区市和行业主要负责同志,在事故发生后的最近一次市政府常务会作出改进工作情况汇报。(综合协调科负责)

6.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与省安全生产专项督导组对接好、服务好、保障好、汇报好,积极配合工作。组织市政府部门督导组和市应急局督导组扎实开展为期x年的包区市督导检查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促进工作落实。(综合协调科、办公室分工负责)

(二)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

1.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好调度通报、专题会议、工作督办、督查巡查四项工作制度,运用好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协调科牵头,危化科、基础科、行政执法支队配合)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并落实调度通报、工作督办、督查考核机制,强化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改。(综合协调科牵头,危化科、基础科、行政执法支队配合)

3.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开展非煤矿山停工安全检查,严格复工复产程序,做到“合格一个、恢复生产一个”。贯彻落实《国家矿山安监局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调研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整治方案列举的突出问题,提升矿山安全水平。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排查诊断评估,对未达到评估标准、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关闭。开展外包工程施工队伍集中整顿清理,解决基建矿山和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缺失、采掘施工队伍资质挂靠等问题。开展尾矿库排洪系统质量检测,对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基础科负责)

4.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抓好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系统排查治理危化品各环节领域安全风险。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数字化”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事故预警和处置的“智能化”。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治理和分级分类监管。(危化科负责)

5.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零售店(点)安全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危化科牵头,行政执法支队配合)

6.加强工贸企业安全监管。开展金属冶炼、涉氨制冷、涉爆粉尘行业专项治理,重点抓好涉爆粉尘企业“四合一”综合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全面强化重点隐患排查、安全风险防控、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安全意识提升四方面工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配合省厅推进工贸企业设备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连锁、机械防护和能量隔离等手段,在金属冶炼领域推广作业现场动态跟踪监控提示系统、高温熔融金属智能化热像监控系统,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基础科负责)

(三)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工作

1.采取蹲守驻点和流动驻点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做好应急系统驻点监督工作。派驻人员要严格做到企业动火作业必到现场监督、设备检维修必到现场监督、高处作业必到现场监督,对驻点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大隐患及时报告,并提出行政处罚或责任追究建议。(综合协调科、危化科、基础科分工负责)

2.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组织不少于x周的执法业务培训,开展一次全市安全生产执法文书评审活动,着力提升执法效能。(行政执法支队负责)

3.制定行政执法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实施。大力推进全员执法、异地执法工作模式,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x次市级专项集中执法活动。积极构建差异化精准执法模式,强力推进分类分级执法,加大对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策法规科(行政许可科)、行政执法支队分别牵头,相关科室、单位配合)

4.将安全生产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安全生产执法协管事项,发挥好网格员在“打非治违”中的作用。(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配合)

5.推动落实《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切实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政策法规科(行政许可科)牵头,危化科、基础科、行政执法支队配合)

6.优化事故调查流程,规范协作配合工作程序,提高事故调查实效。(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牵头,综合协调科、基础科、危化科配合)

(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强化政务服务,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口。加快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和涉企数据归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对行政权力委托实施许可事项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等事项进行“回头看”,严厉打击提供虚假报告、骗取行政许可等违法违规行为。(政策法规科(行政许可科)牵头,危化科、基础科、行政执法支队配合)

2.落实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规范,强力推进企业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对创建不达标、运行质量不高的企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创建、运行质量。选取试点,开展油漆(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融合建设工程,形成经验和评审标准,在全市推广。(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基础科、危化科、行政执法支队分工负责)

3.从严审核把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加强监督执行。(基础科、危化科分工负责)

4.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深化培训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开展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活动,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基础科牵头负责,相关科室、单位配合)

5.本着“政校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实训基地,大力开展实景式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安全技能”的复合型产业工人,将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的阵线前移。(基础科牵头,危化科配合)

6.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区市政府(管委),要在事故发生xx日内召开事故警示现场会,并强化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综合协调科、基础科、危化科分工负责)

二、抓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一)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

1.持续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工作联动,加强督导调度,推动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综合减灾救灾科牵头,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自然灾害应对科、火灾防治管理科、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配合)

2.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建强普查工作队伍,落实保障措施,统筹各类资源,做好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市普查调查任务。(综合减灾救灾科负责)

(二)加强灾害风险评估

1.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评估,实现县级灾害综合风险会商评估全覆盖。组织涉灾部门单位开展、季度、汛期月度、重大灾害事件会商评估工作,编发会商评估报告,为领导决策和各级各部门防范应对灾害事件提供参考。(综合减灾救灾科负责)

2.建立完善市、区市、镇街、村居x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报送管理工作体系,逐级确定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报送信息员、管理员和应急处置责任人,分级做好业务培训,落实工作责任。(综合减灾救灾科负责)

(三)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1.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属地政府责任,借力落实“林长制”,完善优化森林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分工,完善森林火灾防灭协同机制,逐步建立“防灭一体”的部门责任体系;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推进落实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推进“政府、部门、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火灾防治管理科负责)

2.及时部署开展森林防火集中宣传,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针对性和时效性。(火灾防治管理科负责)

3.组织开展森林火险监测预警,及时调度指挥火灾扑救。组织对中长期火险形势进行会商,防火期内每天对短期火险等级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信息。科学指挥协调火灾处置,根据需要派员赴火场指导火灾扑救,依申请协调航空灭火飞机参与火灾救援。(火灾防治管理科负责)

4.建立完善森林火灾救援机制,加快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组织第二批森林消防员招录,强化装备配备。编制《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管理规范》,制定队伍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规范队伍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增强森林消防员的职业感、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火灾防治管理科负责)

(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1.组织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防汛抗旱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下发汛前准备、预案修订、防汛演练、防汛检查等各项通知,对全市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防汛抗旱工程资料整理汇编工作,加强防汛联合会商,为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和组织应急救援提供基础保障。(自然灾害应对科负责,办公室配合)

2.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大型水库和市管水利工程防汛责任分工,组织落实全市各级防汛抗旱防台风行政责任人和水库工程的防汛责任人。(自然灾害应对科负责)

3.组织开展全市防汛大检查,抓好隐患整改落实。做好迎接国家防总、省防指等上级来我市检查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自然灾害应对科负责)

4.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摸清各级物资储备情况,优化完善应急物资调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的出、用的上。(自然灾害应对科、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综合减灾救灾科分工负责)

(五)抓好防震减灾工作

1.完善地震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专项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自然灾害应对科、地震监测中心负责)

2.开展全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督促区市落实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自然灾害应对科、地震监测中心、行政执法支队分工负责)

3.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项目,判定地震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断层的工程影响,为我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选址、抗震设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自然灾害应对科、地震监测中心负责)

(六)统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基层综合减灾水平。(综合减灾救灾科负责)

2.密切关注灾情发展趋势,及时调度、准确统计报送灾情,视情提请启动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及时下拨救灾资金、调拨救灾物资,确保灾害发生后xx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综合减灾救灾科牵头,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配合)

3.持续推行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为全市户籍人口及家庭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和家庭财产损失保险,提供风险转移、分担和损失补偿服务。(综合减灾救灾科负责)

三、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一)优化提升指挥协调能力

1.开展全省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关于在我市开展全省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的批复,充分利用在建的“市数字化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实现预案一键启动、响应指令一键下达、应急处置各司其职、应急资源优先调派等功能,以数字化应用辅助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救。(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牵头,各相关科室、单位配合)

2.用好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发挥好指挥中心中枢纽带作用。分批整合或共享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领域信息资源数据。加快与地震监测中心、省地矿六院等系统或资源数据的共享接入工作。(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牵头,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及相关科室、单位配合)

3.加快推进全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会同军分区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民兵应急力量与地方应急专业力量统筹建设运用的通知》,探索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驻地民兵整组协调联动机制。(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负责)

(二)抓好预案编修和应急演练

1.紧盯上级预案编修进程,加快编修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尽快下发。制定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地方标准,力争在全省予以规范、推广和运用。(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负责)

2.编制并印发xxxx市级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抓好组织实施。按照“演练不是演戏,而是为了实战”的要求,加大应急演练工作力度,提高演练频次,提升演练质效。指导区市和基层单位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牵头,相关科室、单位配合)

3把“一周一小练、一月一大练、一季度一检验”工作机制落实到各企业,并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情况开展一轮专项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支队牵头,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危化科、基础科配合)

(三)加强用好应急救援力量

1.推广地质灾害、道路救援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做法,积极培育组建无人船、舟艇救援、地下遥感等特色应急救援力量,提升专业救援能力。(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负责)

2.充分利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领域,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演练和技能竞赛,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危化科、基础科分工负责)

3.强化航空力量建设,用好Mi-xxx、Hxxx两架直升机,强化保障服务,科学制定航空救援训练方案,提升训练水平,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充分发挥航空救援优势。(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负责)

4.按照我省关于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意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辅助”作用。(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负责)

(四)健全完善物资装备体系

1.抓好《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xxxx-xxxx年)》的组织实施,出台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实施细则,全力组织做好灾害应对和灾害救助准备工作,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综合减灾救灾科牵头,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配合)

2.依托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系统,积极构建应急物资全过程、全链条、一体化管理体系。(综合减灾救灾科牵头,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配合)

3.加强与省应急厅沟通联系,加大对应急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负责)

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1.强化科技支撑。根据省厅部署安排,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并加大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力度。强力推进危化品企业安全改造,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作业人员。配合省厅加快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及时将地下矿山、尾矿库、露天矿山信息录入省风险防控预警专题平台。(基础科、危化科分工负责;规划统计和信息化科配合)

2.推进全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申报编制《镇街(村居)应急管理能力管理规范》,开展“镇街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培训、有演练”“村居有场地、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应急值守和协调处置科负责)

3.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等各类普法学法用法活动,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加强上级文件解读和宣贯工作,组织制定有关省级规范性文件的配套落实文件。(政策法规科(行政许可科)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配合)

4.强化应急文化建设,深化与各类媒体合作,推广“应急侠”宣传品牌,策划推出一系列应急宣教产品,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讲解应急知识,普及安全常识,打造城市应急超级符号化形象。(办公室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配合)

5.扎实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推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办公室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配合)

6.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以提升政务公开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救灾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优化提升便民利企效能,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办公室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配合)

五、狠抓应急干部队伍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

1.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应急管理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机关党委牵头,各支部配合)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xxxx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全面落实xxxx工作责任制,对照责任制实施细则和清单,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开展xxxx专题培训,落实xxxx分析研判、定期通报、专题汇报等措施,抓好网络xxxx安全,切实守牢xxxx阵地。及时发声回应应急管理领域舆情,做好应对处置工作。(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专题学习读书班,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和水平。(机关党委牵头,各支部配合)

4.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深化民生问题“大排查”,持续优化民生灾害综合保险有关工作,加强与民生相关的制度安排,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作用,为驻点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持续深化“双联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二)锤炼过硬作风,保持战斗状态

1.大力开展对标先进抓落实行动,科学确定目标,认真查找不足,细化赶超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并将对标情况纳入考核和工作述职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执行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办公室、机关党委分别牵头,各科室、单位具体落实)

2.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通过群众大走访、蹲点调研、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梳理xxxxx市长热线、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予以解决。持续巩固提升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强化整改成果运用。(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3.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围绕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短板弱项,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解决之策,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每位领导干部至少形成x篇调研报告。(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4.强化保密意识,落实保密责任,完善保密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抓好涉密人员、涉密文件、工作秘密、保密要害部位、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的保密管理,严格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切实抓好保密工作,筑牢保密防线。(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三)强化廉政建设,严明纪律规矩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教育监督,努力打造“清正廉洁干净”的机关形象。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履行“一岗双责”,把相关要求融入应急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2.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运用身边人身边案例开展警示活动,并严格落实廉政谈话制度,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3.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研究制定《市应急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聚焦重大资金管理、重大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运用“第一种形态”方面,对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及时纠正,督促干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四)建立激励机制,注重人文关怀

1.强化典型引路,以“党建铸魂、先锋攻坚、平安守护”为主题,打造各业务领域亮点工作,创建党建品牌。在全市应急系统评选并挂牌一批应急党员示范岗,激励党员干部争先创优。(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单位配合)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2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面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不断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切实加强领导, 突出“一案三制”建设的重点, 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常态管理,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目标要求。

二、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 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全面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和对卫生应急工作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 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落实各项卫生应急措施, 坚持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组织《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学习, 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不断完善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应急专门行政法规为主体的卫生应急法律法规体系。

三、落实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合各地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 (地) 、县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能, 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全面提高卫生应急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抓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健全现代科学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四、着力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 大力推进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

大力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强化卫生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 夯实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重平急工作并举, 做好应急预防准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提高快速应对水平;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践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着眼于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立足于卫生应急常态下充分准备;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卫生应急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 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建设, 完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推进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的完成, 逐步实现全国卫生应急工作联网互通;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协调调用机制,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目录与标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 认真实施卫生应急培训规划, 加强规范卫生应急演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 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可利用资源数据库;建立客观、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

六、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联防联控, 协调有序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完善部门和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及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 联合开展培训、联合演练和联合督导检查, 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共同协调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完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机制, 动员全社会协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依法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 完善信息管理, 健全信息平台, 快速信息分析反馈, 强化信息数据利用, 规范信息报告发布。实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 编制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南》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手册》, 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 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八、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

深入贯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 切实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抓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完善国家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 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鉴定和处置能力;做好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反恐怖卫生应急、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 有效应对其它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九、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3

一、要做到未雨绸缪

要做好防汛抢险队伍应急抢险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在险情出现之前,提前做好应急抢险期间思想政治工作预案提纲,提前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布置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准备好各项政治工作器材装备,及时制作战旗、标语,统一标识,提出战斗口号,配发执行任务队伍。特别是要提前了解掌握任务区的自然概况、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以及人民群众对队伍执行任务的态度等基本情况,分析社情民情,取得任务区群众的支持。

二、强化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

险情即战场,抢险队员面对险情就是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险情形势瞬息万变,残酷异常,抢险任务不仅仅是技战术的较量,更是信念与意志、耐力与毅力的抗衡。抢险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坚韧性、顽强性,把培养和激发广大队员的战斗精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防汛抢险队伍的基本职能不变,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常备不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同时为队员提供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动力源泉,引导队员树立“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理念。

三、增强心理素质突出战斗精神

人是有精神的,可以支配其他要素。在防汛抢险中,险情环境险恶,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没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过硬心理素质,是无法胜任消防工作的。战斗精神是队员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是队员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是直接支配作战行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防汛抢险队伍应急抢险状态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队员的崇高坚定的信念、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遇乱不慌、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等。

四、注重队伍团结协同作战

在复杂多变的险情现场,常常多个不同的队伍协同作战,此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维护团结为重点,保证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威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在抢险,防汛抢险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和协调上下级之间、队员之间、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教育参战队员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相互间尊重、信任、支持、关心,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去夺取胜利。

五、工作手段要与时俱进。

现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日趋普及,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指挥调度,凝聚思想,统一行动,达到指挥自动化、人员管理智能化、宣传教育网络化和预案情报信息化等要求,以新技术提高政治工作效能。鼓舞参战队员的工作干劲,及时带去各级领导的关心鼓励、后方队员的祝福和亲人的牵挂。用高科技手段让前线和后方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战斗整体。在抢险或者紧急状态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我们不能紧紧局限于前线参战队员的思想动态,后方家庭亲人对于参战人员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队伍在抢险更要拓展思想工作的途径,积极做好队员后方的安抚工作,确保得到亲属的理解和支持。

六、要做到快速主动

只有快速运筹、快速跟进、快速展开、快速渗透,才能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因此抢险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统筹性、预见性和随机性,要与战备、后勤等方面做好配合,协同展开,又要提前谋划,缜密安排,避免仓促上阵,自乱阵脚。如快节奏还表现在靠前、紧贴、深入到一线,渗透到作战间隙,随机穿插,落到实处。如战前动员、组织突击队、救灾现场火线入党等,都是快节奏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

七、要做到简单明了

抢险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截了当,一步到位。在开展抢险或应急状态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按照层层开会落实的方法进行,不能讲究过多的繁文缛节,自缚手脚,而要删繁就简,提高效率,一切以有利于抢险为原则。抢险的环境往往恶劣,参战队员们长时间的超负荷的战斗,未免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那就需要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及时的引导,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聚在一起做的时候,就必须及时广泛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做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精简各类不必要的程序,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有效。

八、要做到灵活机动

抢险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针对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任务和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做到不拘一格,以快制快,以变应变。多数应急救援的现场的气氛是凝重的,场面是惊心动魄的,少数同志胆怯、害怕的心理驱使他们不敢靠前参与靠前抢险,这时,无声的行动却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长的以身作则,全体队员的协同配合,对他们的影响将是久远的,产生的效果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在艰苦卓越的抗震救援环境下,全体队员“同吃、同住、同战斗”,环境恶劣。在抢险现场,有时一句简单的口号,就胜过一篇慷慨激昂的动员稿,立即就能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起求战、求胜的热情;有时一个鼓励的目光,就胜过千言万语的谈心,立即就能使人充满信心,鼓足勇气,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有时一个握手,就能传达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期待,就能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使人热血沸腾,勇往直前。

九、要做到有的放矢

抢险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战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部署工作时不需要过多过全,面面俱到,只要根据情况变化,根据作战需要,确定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即可,力求做到短平快,渗透有力。作为防汛抢险队伍,在抢险和应急救援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如此,要针对不同的险情,不同的抢险队伍,不同的抢险任务,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分别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可。相反“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方式不但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浪费,而且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十、要做到善始善终

应急事件处置管理要点 篇4

应急事件处置管理要点

我国经济社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社会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社会也进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高发期,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偶有发生,有些影响很大,如果应急处置不当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媒体报到的焦点,而且这项任务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因此,搞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是我们做好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应予高度关注和重视,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老师的授课,对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关键是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要按照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化解民忧、疏导民怨;内松外紧、内疏外堵;充分准备、必要威慑;快、稳、准、狠的原则要求,重点做好“决策处置”和“危机沟通”工作。决策处置:一是五尽早:早发现、早研判、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二是四把握:把握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三是三依靠:依靠基层、依靠科学、依靠法律。四是两手抓:抓预防、抓应急。五是一中心:现场切割稳控。同时在现场处置时要注意把握“三慎”原则: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危机沟通:一是要愿说、快说、真说、善说和巧说。二是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和以利动人。三是要表明态度、严肃处理和提出希望。四是要做到语言亲和、行为得体。五是要态度真诚。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我校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逃生自救的引导,根据长宁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4年长宁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长教发【2014】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二、领导机构

“安全重于泰山”,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应急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应急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对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害,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成立了以蒋治勇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蒋治勇

副组长:冯国强 陶于彬

成员:管秀君 李时中 陈永林 邓少贵 刘伟林 赵映霞罗健强 雷和远

三、具体措施

(一)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1、健全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与考核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全面实施“一岗双责制”、“首遇责任制”,在履行各自岗位本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都要抓,人人都要管”的工作

格局。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两个责任。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履行协调、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指导,将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继续实行与全校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和年终安全考核制度。二是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各项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教职员工,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到人、到岗、到底、到位”。

2、继续实施和完善各种安全制度。为落实责任制,增强学校教职工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我校制订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公物保管制度》《水电管理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学校巡查制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工作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明确主管人员的责任,落实安全工作的措施。

(二)切实加强应急知识教育

1、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宜宾市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方案》的要求,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要求班主任必须利用团队课,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应急安全视频等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各科任教师(特别是化学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使应急知识教育常态化。同时,通过升旗仪式领导强调、学生国旗下演讲、应急知识板比赛、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全面普及

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强化师生应急意识,提升师生应急技能。

2、重视预防溺水和预防交通事故等专项内容的教育。根据近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特别加强重视私自下河塘游泳、道路交通、上下楼道、校外集体活动、食品卫生、预防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对全校教职员工及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管理培训。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学习《突发时间应对法》和《安宁中学突发时间应急处置预案》,特别是与安全岗位相关的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熟悉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和掌握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程序、方法、应急逃生路线等相关知识。

(四)强化应急逃生演练,提升应急逃生能力

为提升全校师生的应急逃生能力,减少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对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害,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每次演练都做好了详尽的安排计划,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路线安排,在每天课间操都按逃生路线进行,使学生将逃生路线牢记于心。

(五)细化工作环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细化应急预案的工作环节,落实各项处置措施。特别要完善各种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踩踏事故、意外伤害等单项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预案要

因地制宜,注重上下衔接,突出自身特点,并确保预案有可操作性,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启动预案,控制事态、减小影响和损失。

(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学校投入专门资金加强应急保障能及的软硬件建设,组建应急管理队伍的同时,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和家长的作用。力争建立“学生护校队”、“义务交通疏散队”、“家长流动哨”等,合理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同应急、医疗、公安、消防等部门联系,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疏散场地规划,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结合实际,作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事发后所必需的应急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进行规划,保证必要时有效投入使用。

长宁县安宁中学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6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总局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策部署,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以防范和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为核心,牢牢把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两条主线,抓机制、强基础、提能力,着力化解潜在风险隐患,全面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应对能力。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一)强化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全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调整优化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能职责,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决策能力,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

(二)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强化24小时应急值守和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责任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加强协调联动,实行资源整合,探索与公安、农业、质监等部门以及系统各部门之间的会商和联动机制。二是逐步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用好国家总局应急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基层应急装备配备和管理,整合现有应急管理队伍资源;以保障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等大型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为契机,强化基

四、加强舆情监测、预警报告、处置和回应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要将加强舆情事件的管理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自治区局《关于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预警报告与处置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责任到人,规范舆情处理流程,加强对网络和各类媒体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信息的监测力度,科学分析研判,提高舆情监测质量和应对舆情事件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回应及时”。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宣教

进一步加大对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政策措施。加强与各媒体的联络沟通,引导媒体科学严谨、真实公正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澄清网络和个别媒体传播的不实信息,主动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队伍主要由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现场调查人员和相关专家组成,各地要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应急队伍人员组成,充分利用好现有专家队伍,在共享“四品一械”专家库的基础上,遴选部分专家作为应急专家队伍的成员,同时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从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入手,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工作人员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7

一、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稳定机制不可缺少。根据功能理论的观点, 社会系统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由此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1]而农村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也必然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即通过有效地处理农村社会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来帮助农村社会系统维持平衡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安全阀”。

(一) 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有利于防范和规避农村社会风险,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社会”一词,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于1986年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沃特·阿赫特贝格也指出, “风险社会不是一种可以选择或拒绝的选择, 它产生于不考虑其后果的自发性现代化的势不可挡的运动中。”[2]就目前农村社会风险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 因生态环境恶化等客观原因而引发的自然灾害。第二,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第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第四, 由突发性疾病流行所引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第五, 因各种利益矛盾而引发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等。所有这些风险的发生势必引起人们的不安, 而且给农村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 从而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利益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农村应急管理作为由基层政府实施的对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发生后的应急救治能力, 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风险和危机, 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恢复农村社会秩序, 确保农村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能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农村社会风险,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 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有利于化解和缓和农村社会矛盾, 维护农民利益,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近年来,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农村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的格局, 由于各利益主体的分配不均, 势必会导致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 产生各种各样的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 从而潜在的蕴藏着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最近几年发生的“征地事件”以及“土地纠纷”等等, 无疑都是由农民利益受损以及农民应享有的土地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此外, 由于我国农民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 缺乏一定的公共参与渠道, 因而他们在合法利益受损后, 一部分人会以上访或集体诉讼的形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上访过程中, 不是上访材料被发回原地处理, 就是上访人员被有关部门中途截留。这无疑造成他们强烈的被剥夺感, 引发他们心理严重的失衡与不满, 一旦这种不满情绪在大部分农民群体中产生共鸣, 他们就会在制度外寻找表达愿望与需求的渠道, 采取大规模聚集、堵塞交通、冲击政府机关等过激方式给政府施压。[3]以上种种因农村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对当地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及社会治安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且威胁到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 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4]而要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及时、有效地预防、处置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将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 最终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使之成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力量。

二、当前农村应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 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 各种人为以及自然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大, 使政府在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上日益暴露出其不足。特别是我国的农村地区, 由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 更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挑战。应急意识普遍淡薄, 预警防范体系通常欠缺, 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 往往是事前疏于防范, 事中处置不当, 事后草草收场等, [5]这是当前农村应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警防范体系欠缺。

预警防范不仅包括对未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有效预防, 还要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 给政府提供一个类似雷达的预警平台。[6]而在我国农村的应急管理中, 往往在“预”和“防”的工作上比较欠缺, 重视危机发生后的处置与救治, 忽视危机发生前的预测和防范。首先就预警机制来说, 由于缺乏一定的预警意识以及预测、监测技术不发达, 没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其次, 就防范体系来说, 由于预警意识的缺乏以及预警机制的不完善, 必然导致相应的防范体系不健全。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制, 重大事件的处理往往都由乡镇政府把关, 各村干部只是在乡镇干部的指挥领导下完成乡镇布置的任务, 因而造成了各村缺少自主性与自治性, 即使发现危机出现的先兆, 也很少即时向乡镇以及汇报, 以采取防范措施, 这无疑延误了防范的最佳时机, 致使危机防范的滞后。而且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预算上也存在很大不足, 往往不能满足农村地区风险防范体系的实际需要, 导致对突发公共事件缺乏一定的免疫力。

(二) 应急处置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 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就成为遏制其进一步恶化或者产生不良后果的关键。而目前,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 应急预案不健全。一是预案不完备, 较散乱, 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应急预案;二是预案与实际相脱节、操作性不强;三是应急预案的制定带有滞后性, 大多数预案事先并不存在, 通常都是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才制定, 而且对事后新发生的情况也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第二, 协调联动机制缺乏。往往仅由单一的部门分散解决和处理, 这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及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解决。同时, 农村应急管理的社会动员能力较差, 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积极地开展自救。第三, 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农村应急处理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协调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必备要求。而当前农村地区在应急管理的信息网络建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未能真实准确的收集相关信息, 未能及时地向农民及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以及信息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沟通等, 造成了领导决策的失误以及人心的浮动, 农民极易在危机中产生恐慌与盲动, 从而恶化了事态的处理。第四, 应急保障未到位。一是应急财政保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仅当各种危机发生后, 才会紧急拨款, 而且拨款金额也不足;二是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不仅没有成立长期固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而且配备的成员大多都不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相关知识, 缺乏专业性人才的咨询与指导;三是对应急救灾的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 公众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未能充分开展自救、互救。

(三) 问责机制以及恢复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事后恢复机制, 对于安抚民心, 保持社会稳定以及迅速恢复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对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 在这一方面还很不够。第一, 恢复机制不完善。一般来说, 在农村地区的各种突发危机发生后, 对农民遭受损失的补偿, 仅仅限于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物质救济, 对他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普遍缺少安抚与慰籍。同时, 就形式来说, 大都依靠的是单方面的国家财政, 缺乏多渠道多方式的恢复动员机制。[7]显然, 这仅仅给农民提供短期的基本保障, 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第二, 事后问责机制不健全。一是没有明确应急管理相关的责任主体和范围;二是即使明确了相关的责任主体, 对其应承担的职责、拥有权力的界定也不清楚;三是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追究规定得很笼统、含糊, 可操作性不强。正是由于问责机制的不健全, 因而对于相关的责任人不能起到很好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从而不能客观的检讨危机, 全面的总结经验教训。

三、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 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

突发事件往往因其突发性, 而使人们措手不及, 应对不力。因而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警和防范, 以致排除导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甚至将各种潜在的危机和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成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第一, 增强农村的危机管理与防范意识。这是整个预警防范的起点。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危机管理与防范意识, 才能更好的做好预警防范工作。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方能临危不惧”的说法, 因而农村基层干部应时刻保持敏感度, 提高警惕性, “安而不忘危”, 及时了解各种威胁形成的可能, 及时识别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征兆, 加强防范。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培养广大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危机防范意识。第二,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系。这是完善预警防范机制的关键一环。一是要建立一个反应灵敏、分析准确的预警信息系统。保证农村基层政府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捕捉和收集所有可能导致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相关信息, 以便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 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做出预测。二是完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当发现某些指标达到或超出预警体系的临界值时, 及时向社会发出相应的危险警报, 以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士的注意,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是提高监测技术。将新的先进科技成果运用于监测中, 以及时地对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等进行监测预警, 提高监测水平。四是健全农村突发性事件汇报制度, 鼓励村干部及普通农民发现危险势头及时向上一级汇报。

(二) 健全应急处置与保障机制。

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固然重要, 但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可以事先预测, 一旦突发事件爆发, 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地处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因而必须健全应急处置与保障机制, 以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一, 建立应急处理统一指挥与综合协调机制。一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 这是整个应急管理的重要支撑。它不仅能在非常有限的事件内做出决策, 而且能根据决策对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二是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制定统一、系统并且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应急预案, 并不断修正, 以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 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共同参与。第二, 建立社会动员与合作机制。这不仅可以降低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成本, 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效率。一是动员农民积极地参与, 鼓励他们开展自救、互救。这需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应急救灾知识的教育, 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村民委员会在应急管理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 村委会往往是对其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置, 基层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救治也往往是通过村委会得以落实的。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 加强农村NGO建设, 使之在基层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补充。第三, 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要建立快速通报各种突发事件真相和应急处置进展的渠道,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作用, 及时向农民发布信息。同时, 各基层政府也要及时与上级政府进行信息沟通,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四, 健全应急财政与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 不仅要有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 而且还要有充足的财政、人力资源储备, 以便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应急财政资源保障机制。加快对应急资金的拨付, 并将农村应急管理所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 建立必要的农村突发事件应急专项基金, 用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质和设备的购买、储备和更新等, 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基金的合理、合法、有效使用。[8]二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首先,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 并考虑将其培训实效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其次, 加强农村应急处理专业队伍建设。危机处置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特殊工作, 单靠农村领导干部是完全不行的, 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过硬本领以及良好敬业精神的应急处理专业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完善事后恢复与责任机制。

在应急管理的后期阶段, 政府一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有关农民经济损失、心理创伤以及农村政治影响等恢复性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地进行责任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以不断地完善应急处理系统, 为日后的应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这就需要完善事后恢复与问责机制。第一, 健全事后恢复机制。农村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不仅给当地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了民众的心理。因此, 事后恢复机制的健全也应从事后的救助与心理干预两方面来进行。一是给予必要的物质救济, 及时、足额地发放救济物资以及救灾款项, 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二是注重民众心理创伤的安抚与治疗。一方面, 组织下乡工作队对当地民众进行慰问、劝导, 帮助他们树立起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 政府要搭建临时的心理咨询点或指定专门的心理诊所, 调动一大批心理医生、专业人士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及相关的心理服务, 从而尽快地实现农村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化、正常化。第二, 完善事后责任机制。诺曼·奥古斯丁曾说过:“每一次危机既包涵了失败的根源, 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 是危机处理的精髓。”[9]因此, 事后只有不断地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反省, 对相关责任进行评估, 才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更好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一是健全责任评估机制。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灾害影响的扩大, 往往是由于官员玩忽职守、官僚主义、行政腐败、制度漏洞等复杂的原因造成的。[10]因而, 事后对相关人士的责任进行严格的评估就十分必要。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事件调查评估机构或专门的小组, 客观的甄别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的界定其性质和责任。二是完善责任追究与处理机制。对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要进行严格、规范的责任追究, 并对相关的责任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 以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同时, 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领导干部处理事件的权力, 防止权力的滥用, 明确界定他们的行政职责, 确保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勇于行事, 而不至于互相推诿。三是要对事前的预警防范、事中的应急处置、事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以吸取经验教训, 进一步改善应急管理, 从而实现农村应急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转。

摘要: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防范和规避农村社会风险,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化解和缓和农村社会矛盾, 维护农民利益,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而当前农村社会应急管理体制中却存在预警防范体系欠缺、应急处置与保障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以及恢复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要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健全应急处置与保障机制、完善事后恢复与责任机制等。

关键词: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农村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8

[2].沃特.阿赫特贝格.民主、正义与风险社会:生态民主政治的形态与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3

[3].郭泽保.试论农村的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

[4].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65

[5].阳信生.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与政府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

[6].曾国平, 许峻桦.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10

[7].曾国平, 许峻桦.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10

[8].金柜.论转型期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9].[美]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8

关键词: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人口3541.8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5%。近年来,随着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及社会的转型,产生矛盾和危机的因素明显增多,农村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湖南省2008---2012年分别发生19.4万起、19.96万起、23.61万起、25.65万起、34.58万起突发事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湖南省农村应急管理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说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完善。

一、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在法律法规、组织体系、预案编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危机意识淡薄

相对城市应急管理,湖南省农村社会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从农村基层政府到普通民众普遍存在危机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湖南省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事前预警重视不够,往往注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且采取的措施仅仅是被动应付,没有将应急管理作为一种非常状态来对待;另一方面,农村民众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普遍不高,掌握的应急管理知识不足,缺乏应急自救能力,危机防范意识不高,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也有限。如2011年邵阳塘田市镇9.9沉船事故,基层政府与民众对挖沙船造成的河道安全隐患不够重视,且安全执法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客船被锚固钢丝绳绊住侧翻沉没,造成12人死亡、20人受伤。

2.基层政府应急能力弱

农村基层政府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及技术缺乏等因素导致农村基层政府应急专业人才不够、技术手段落后等,且基层公务员大多不具有专业背景,缺乏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与处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基层政府难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无法快速认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基层政府缺乏专门的、综合性的应急管理协调机构,致使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基层政府很难有效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到应急救援中去,无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造成危机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2007年郴州市碧塘乡"6·30"群体性事件,村民认为永兴县碧程公路线路走向改变损害了其利益,开始集体上访与阻工,因基层政府及其领导处理不当、公安机关用警不慎,对村民进行强制传唤导致事态扩大,最后造成公安局领导和警察被300余名村民围攻,9名民警和辅警、10名村民不同程度受伤、10台公务员车辆被扣等后果。

3.物质基础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受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缺乏相对丰富的物资基础资源的支持,主要是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及法规政策等。政府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且城乡投入结构失衡,农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落后。物质基础资源是农村开展应急管理的基础,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就无法有效进行。2010年,湖南省全社会总投入4154.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5.16%,农村建设投入545.2亿元,占全社会总投入的比重是13.12%,占全省GDP比重仅为5.93%。到2010年底,湖南省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只达到80%,仍有9565个建制村未通畅,涉及里程33205公里,还有1774个村完全不通公路。

二、完善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探讨

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的频发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现阶段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应对农村突发事件,须采取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措施,不断完善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农村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事件处理的效果和走势,关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加强对农村基层政府和民众开展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已成为完善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应加强对县(市、区)、乡(镇)两级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特别是对农村领导干部进行务实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正规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应将应急教育纳入农村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各个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农民的危机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科学的认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农村社会的警觉性,组织各种形式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农民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农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处理技能。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资源储备

农村基层设施薄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且各类应急物资资源极度缺乏等,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财政体制,加强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加强农村特别是湘西、湘南、湘西南等偏远山区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网络、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卫生医疗室等方面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和信息报送系统的建设。同时,应建立农村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包括技术、信息、物资、人力资源储备等,要根据各地农村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等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布局,为迅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注重善后工作,制定长期恢复规划

湖南省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对善后恢复工作不够重视,往往只注重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而事后也仅限于危机之后的基本生活救济,对于人心的安抚和可持续生计等问题极少关注。因此,应加强农村突发事件善后恢复工作,建立完善的长期恢复规划。在事后,不仅要向民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和补偿,还要尽快组织专业心理救助机构和人员,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和帮扶,帮助受灾民众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的防止出现心理失控、不理智行为等现象。同时,还应重视事后的评估总结和问责,要对事件出现或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科学界定事件的性质,明确各级政府及人员的责任,严格追究各种失职行为的责任,且要对突发事件的整个应对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 莫利拉,,李燕凌.公共危机管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与责任机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2] 何振,刘丰.县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救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_以湖南省若干县_市_为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0(12).

[3] 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研究课题组.湖南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调研及其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4] 彭幸国.河南省农村危机管理现状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5] 郭占锋,李小云.关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若干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0(08).

[6] 黄璜.论我国农村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J].黑龙江史志(政治研究),2010(23).

上一篇: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第二个百日安全活动总结下一篇:洽谈会会务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