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2024-05-18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通用10篇)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1

第十一课时 测量物体的体积 总第2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所有的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并学会求同一种物体的体积。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的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同一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预习作业:

1、回家找一块土豆,并计算它的体积。

2、回家找同一种铁块大小不同的3块,并算一算它的体积。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15厘米,高7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14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21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21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14厘米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准备好的圆柱形容器1个,土豆1个,小组合作,用下面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并填写表格。

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准备好的2块铁块,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填写下表。

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比的比值时一定的。应用这一知识,我们就能算出另一块铁块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

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中,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指引下,自己探索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什么样的认识?你觉得运用“转化”的策略时最关键的要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可以知道什么?

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2、如果已知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能否很快求出女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吗?

3、小结:你是怎样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

学生读题

思考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三、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第一堆棋子中的黑子数量,可以怎样表示第二堆棋子中的白子?

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3、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5、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6、思考题:

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利用线段图进行思考。

说说是怎样想的?

讨论交流

画图观察、思考

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四、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3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问:本单元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

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2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3、完成第3、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三: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第16页7~11题及“探索和实践”,第17页的第12、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

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7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8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3、完成第9题

4、完成第10题

(1)理解题意

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

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

5、完成11题

(1)读题

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

(2)学生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12题

(1)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2、完成13题

(1)现场调查

(2)分别算出百分数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三、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作业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4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知识要点】

1、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2、 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例4;P11例5、P12例6;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题精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图书室的故事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75%,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0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

4.王阿姨在商场买了2件上衣。一件上衣打七五折后卖120元。另一件上衣提价25%后卖120元。商场卖这2件上衣是赚了,还是亏本了?赚了,赚多少?亏了,亏多少?

5.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出版后缴纳个人所得税224元。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共获得多少元稿费?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8.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 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 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求“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2,2、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自主发现沿圆柱的高把它的侧面展开后的形状,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3、在学生列式算出商标纸的面积后,要适当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便于学生把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难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薯片盒,剪刀,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感知圆柱形包装盒,激发学习兴趣。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圆柱形包装盒,你看:(演示课件)

2、提问:这些物品的包装盒都是什么形状的?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薯片的圆柱形包装盒,(实物出示)仔细观察包装盒的商标纸,想一想:这样一个圆柱形包装盒,商标纸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呢?

(课件:一个实物图,旁标注: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提问:求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你想到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顺利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呢?

二、探索新知,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师: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研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指名读要求

(1)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

(2)测量相关数据求出圆柱的侧面积,也就是商标纸的面积。

(3)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巡视指导方法。

3、第一层次的交流:指明2组学生汇报交流。

师:这样剪就是沿圆柱的高剪开,发现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4、第二层次的交流:

4,出示:再次思考要求:长方形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演示(沿圆柱的高剪开后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课件演示:将商标纸展开后成长方形的动态)

提问:圆柱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指明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5、师:通过小组间的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你能总结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圆柱侧面积的吗?

6、你能解决关于圆柱形罐头的实际问题吗?

(1)出示例2,请人读题

(2)提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不用操作,你能直接求出商标纸的面积吗?

(4)生独立计算。指明1人扮演

(5)师:要求商标纸的面积,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那些条件?

7、练习1:出示P22练一练1

求出它的侧面积,怎样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练习2:方叔叔用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围成了一个圆柱形的模具。这个模具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8、出示例3,

(1)把右边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指明生回答。

(2)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

(3)观察所画的圆柱表面展开图,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师: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课件演示)

板书:表面积

(4)师:如果要用卡纸做一个这样的圆柱,要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就是求圆柱的什么面积?你会求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

(5)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9、出示P22练一练2

你打算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可以先求圆柱的侧面积,再求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最后相加。

生独立计算,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综合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师:在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成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求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问题。

(1)仔细理解下面题目的意思,说说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1,出示:练习六题1题2。(只列式,不计算)

提问:要求铝皮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羊皮呢?

要求做油桶的铁皮的面积就是求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圆柱底面积时,有什么区别?

强调:在计算侧面积时,需要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而计算表面积时,不仅要求出底面周长,还要求出底面积。

(2)出示下图:

下图是一个圆柱侧面的展开图,高是厘米,底面周长是()厘米

你能求出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6.28厘米

3厘米

小结:当已知底面周长,要求底面积时,先要求出底面半径或直径,才能求出底面积。

(3)比较下面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0厘米,底面直径是30厘米,做这个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想一想,要求做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就是求什么?)

做一根2米、管口直径0.15米的白铁皮通风管(如下图),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想一想,要求做通风管需要的铁皮面积就是求什么?

做完上面两题,你在利用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哪些启发?

(4)李老师有一个圆柱形教具,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后,侧面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3.14厘米,你能求出这个圆柱形教具的表面积吗?

(只列式,不计算)

5,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状的(如下图),轮宽1.2米,直径0.6米。如果前轮每分钟转25周,那么这台压路机每分钟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理解轮宽的概念?演示压路机工作的状态。

四、总结提高,深化理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能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注意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6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 、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课意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理解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利用”练习与实践”中7--9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看、算、量、画、判等系列活动,来巩固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通过”练习与实践”中第10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

(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师提问:

1、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2、教师小结: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练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 12 2.5 14 24

加数 18 27.5 16 6

总吨数 42 26 100 24.4

余下吨数 41 25 99 23.4

因数 3 5 3 20

因数 15 9 10 1.5

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 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再作出相应的判断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讨论后,交流

学生举例、交流

指名学生练习

独立练习

二、结合练习  强化方法 (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二)复习比例尺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测量量出的图上距离。(学校-体育场3.5厘米,学校-少年宫4厘米,学校-市民广场2.5厘米)利用提供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指名学生练习

观察计算

判断

描点

画线。

判断

指名回答

测量计算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7

第一课时圆柱的体积(一)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的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去了解圆柱,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圆柱体模具。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检测

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1厘米求Sd=4分米求Sc=6.28米求S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圆柱 底面积/平方米 高/米 体积/立方米

0.6 1.2

0.25 3

合作探究

你们是怎么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呢?生答预习得知。

课本上是怎么把圆柱体和长方体联系在一起的呢?

生答,同时师相机用课件展示圆柱体和长方体相互转化的画面。

用切拼法把圆柱体切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由此得出结论:

○1等份越多,拼成的物体越接近于长方体。

○2长方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

○3长方体体积=圆柱体体积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根据刚才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后,师有选择的找几位学生

的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2一个圆柱形状的零件,底面半径5厘米,高8厘米,这

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读题,思考。指名说出自己想的过程。生独立解

答,展示、交流、评价。

当堂达标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七第2题。

3、“练一练”第2题。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折扣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折扣与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

系,并能解决更多的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个量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练习。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1)出示地5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西服的实际售价。

(3)交流:是怎样想的?

(4)依次出示书上的问题,问:哪个问题已经求出了,哪个问题还没有求?该怎样求?

(5)学生列式,并讲评。指出,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1)学生试做。

(2)交流讲评,并小结方法。指出:当单位1的数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进行计算。当单位1的数量未知时,通常要列方程计算。

3、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1)学生试做。

(2)交流讲评。

4、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

5、完成练习三的第9题。

学生试做后讲评。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读题后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教师指导:先画什么?女生的线段画多长?80%标在哪里?36人标在哪里?请个别学生上去板演,以便集体订正?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www.xkb1.com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 ?为什么不设女生为 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 较为合理。

4.回顾解题过程:数量关系在哪一句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句话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 ?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 ,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你的方程对吗?新课标第一网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数量关系在哪一句话中,是什么数量关系?两小题的关键句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引导单位“1”变了)?第(1)小题应设谁为 ?第(2)小题呢?各自列出怎样的方程?解解看它们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一样?

四、小结

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9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  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设计理念: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米,你能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二、理解明确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           2、 5×80=400……

3、 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列式 5/X=1/8000并计算。

三、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 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  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五、知识拓展

激发兴趣 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上一篇:征文比赛颁奖典礼暨四校交流会主持稿下一篇:用细节绽放美丽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