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经济发展

2024-09-12

近年经济发展(精选8篇)

近年经济发展 篇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金华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商贸经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强市和市场大市,形成了“城市群+市场群+产业群”的发展模式。成为浙江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金华 经济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亿元,人均GDP达5260美元;财政总收入2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外贸出口89.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8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264元。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亿元,增长6.8%;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外贸出口36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

【1】。

一、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金华是我国沿海地区通往西南内陆腹地的交通要冲,是国家级陆路交通主枢纽和浙江第二大信息枢纽、第四大现代物流枢纽。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交通外通内畅工程。在外通方面,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交会于市区,多趟动车组列车开通,诸永、东永等高速公路和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都在建设中,金华与上海、杭州的“同城效应”加快形成。在内畅方面,重点建设金义快速路等8条城际快速通道,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加上功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等贸易平台,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快捷。

(二)商品市场繁荣发达。

浙江是市场大省,金华则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市。经过多年培育,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8个,市场经济圈不断壮大。2008年全市各市场总成交额达1135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交易额达382亿元,连续18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目前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交易额达33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五金产品集散中心。我们还依托商品市场,每年举办中国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五金博览会等展会,金华会展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现代产业蓬勃新兴。

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汽车、科技五金、小商品制造、新型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优势明显,获得“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国家级天然药物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21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特别是全市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关联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年产值500亿元。10多只产品已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目录,涌现出“青年”、“今飞”、“万里扬”、“康迪”、“众泰”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53家,实现总产值2578亿元。

(四)浙中城市群组团发展。

浙中城市群是金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5座大中城市分布在200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内,且各城市之间相距都在30公里左右,城镇布局极为密集。这一特征在全国城市体系中都比较少见,是城市集群发展的天然条件。近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步伐,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内外交通和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四大产业带集聚发展,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各城市活力竞相迸发,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五)创业环境宜居优美。

金华境内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超过、60%,拥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市区双龙洞、永康方岩等旅游景点声名远扬,文化古城、“浙中凉都”、购物旅游、影视文化、温泉养生、生态休闲等旅游品牌异彩纷呈。金华人文底蕴深厚,人文历史十分悠久,素有“小邹鲁”之称,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市区以“三江六岸”为中心,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人居环境优良,连续3次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殊荣。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品位在不断提升。金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保障能力较强。同时近几年来,金华致力于建设“阳光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创建“办事最快、服务最优、费用最省”的行政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相继获得“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政府公开示范点”、“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00.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4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4.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21.02亿元,增长1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468元(按2012年年均汇率折算为9104美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50.9:44.0变化为5.0:49.8:45.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

(一)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75亿元,增长4.3%;实现农业增加值67.90亿元,增长4.3%。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稳中有降,全市总播种面积256.72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7.92千公顷,总产量为83.2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1%和2.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为76.1%,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效益提高。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农产品生产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转变。全市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累计达50多万亩,去年新建基地94个。水果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20.8万亩,放心菜种植面积16.3万亩,有机茶颁证生产面积4.5万亩。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4只,绿色食品22只。农产品推广营销服务加强,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苗木交易会、第二届全国苗木经纪人大会、金华市精品水果展示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沪杭推介会。

产业化组织逐步壮大。2006年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5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带动农户5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7%、20.0%和10.0%。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有22家。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95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社员3.6万人。

(二)第二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48亿元,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36.04亿元,增长26.2%。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701.60亿元,增长26.5%,产销率为9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33.47亿元,增长22.7%,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1.4%。外资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28.8%和32.4%。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4.12分,比上年提高4.29分。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34.94亿元,增长21.4%;其中利润77.42亿元,增长25.2%。

园区建设规模扩大。12个开发区(园区)全部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园区)、工业功能区新开发面积8.94平方公里,新入园企业738家,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9.8亿元。以“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双二百”工程,实施工业重点技改项目220项;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18.1亿元,增长24.0%,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额的47.5%,其中制造业投资171.6亿元,增长34.8%。循环经济稳步发展,28家企业列入省清洁生产试点,4家企业通过省绿色企业现场评审。

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大,设备购置费增长68.0%,科技活动经费增长14.9%。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132.31亿元,增长59.7%,新产品产值率为7.62%。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72亿元,增长25.3%。品牌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6件、中国名牌产品7只、国家免检产品30只、国家免验企业2家。

建筑业较快发展。建筑施工面积9080.8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339.3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1.6%和30.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02亿元,利税总额22.87亿元。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增加值498.05亿元,增长13.6%。交通邮电业、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增加值分别达43.63亿元、126.59亿元、60.52亿元、52.83亿元和196.49亿元,增长15.9%、13.3%、22.8%、7.4%和12.5%。物流、会展、旅游和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编制完成“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对外发布,市场大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金华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金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尚未理顺,金华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一)整体发展仍属粗放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06—2010年浙江省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报告(试算)》结果显示:

【3】

。虽然2010年我市发展方式转变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102.5提高到125.4,但仍低于全省6.6个百分点,居全省11个市的第8位。在68项指标中,好于全省的指标仅有15项,落后全省但比较接近的指标有17项,其余的36项指标均与全省有较大的差距。可见,虽然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使我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总体上在不断加快;但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了发展方式转变综合指数较低,发展方式和全省比较仍然粗放。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增加值率(地区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10亿元,增加了1043亿元,但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30.7%提高到2010年的31.1%,5年间只增加0.4个百分点。201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仅为10.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说明金华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并没有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相应得到提升,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而高效的产业结构是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虽然金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2010年金华三次产业比例为5.1∶51.5∶43.4,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增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工业内部来看,对工业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仍然是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比重仍然较低。2010年,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看,存在结构低水平的状况,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水平不高,主要还是以生活型服务业为主导。

(四)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2010年,金华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也偏小,仅为1.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为1.82%)。国际经验显示,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一般在1.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全部在2%以上。同时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也较薄弱。R&D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组成。近年来R&D经费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试验发展增加迅速,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长缓慢。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0.1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全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的1.09%,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占全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支出的10.60%,这说明企业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员和经费投入较低,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参考文献

近年经济发展 篇2

慕课的出现,是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真趋势”,还是昙花一现的互联网“流行词”?它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哪些影响和冲击?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幕课必将带来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认为:慕课是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正席卷传统大学,它拥有把传统大学教育“扫地出门”的力量。[1]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则指出:慕课创造了跨时空的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2]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在接收 《上海教育》专访时也表示:慕课将引发全球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借助慕课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3]

然而,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慕课持审慎态度,甚至提出了质疑。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认为:慕课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最多是在深不可测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掀起一片涟漪而已。[4]国家开放大学马若龙、袁松鹤指出: 慕课的致命缺憾在于,如何赢得办学质量上的尊严,包括办学权、办学声誉被广泛认可,学习者得到社会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尊崇。[1]

具体来说,国内专家学者们关于慕课,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慕课,争论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均衡VS分化加剧

有些专家认为,慕课的到来增加了选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助于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通过慕课,优秀课程资源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使得优质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均衡成为了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并不依靠行政强制。”[3]。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陈熙霖认为:“慕课的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不设置学习门槛,可以将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慕课的推广,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更具效益。”[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网络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所有地区和人群,课程不受时空和身份的限制,从而有利于提高成才率,促进教育公平。”[6]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慕课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因为无论‘公平’如何定义,慕课的出现, 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则认为:“利用慕课技术能切实帮助解决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均衡等现实问题。”[7]

但也有专家对上述观点表示质疑,主要有以下观点:1.经济不均衡的背景下,慕课会加剧教育差距。由于教育发展差异的客观存在,很多学校的办学水平、信息技术条件不均衡现象严重。在他们看来,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学校,慕课的实施问题不大,但在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连多媒体教学都没有实现,慕课的实施就像是“天方夜谭”。因此, 他们认为,慕课的出现不可能缩小教育差距,只会加剧教育的两极分化,造成更大程度的教育不公平。一位郊区小学校长曾坦言:“由于视野局限,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观念不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有些学校i Pad进课堂、“武装”语数外课程;而自己学校教师能用PPT和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的已算“高手”。同时,不少孩子连i Pad都没见过,家中无网络。2.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慕课会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有学者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但慕课内容是按教师意图事先做好,学生按部就班,教师无法兼顾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 从而造成学习不充分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8]擅长利用信息技术的师生所获得的资源将越来越多,而缺乏这方面修养的师生则将进一步处于劣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制度设计,避免慕课平台引发新的不均衡。”[9]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王丹中,他认为,慕课对于自我控制力好,能够监控并调节自己学习时间、 学习强度和持续性高的学生是有益处的,而对于年龄小、学习能力弱、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10]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也认为:“‘慕课’对于现在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讲,还是比较高端的,理论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但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推广还不太现实,还面临诸多挑战。”[11]

二、个性学习VS违背规律

专家们普遍认为,慕课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内容、交流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在开放、多元的时空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背景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自主学习。陈玉琨教授认为:慕课打破了时空束缚,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会给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上或线下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因而,它只会增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不是削弱。[12]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认为:“学生在寝室里或家里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辨、互动的实践场所,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13]

但有些专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惑。1.人文缺乏。他们担心慕课的出现可能会削弱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培养。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Jenna Brashear认为:“自我管理、自我组织、 自觉练习的习惯,绝不是冰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或其他移动终端所能教给她的。”[14]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是无法实现的。”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则指出:“网络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而基础教育领域接受知识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零距离接触。”[12]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则认为,慕课的优点不足以取代校园学习。因为校园里存在的师生面对面交流争论,对学生综合素养锻炼更大。[15]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原处长倪闽景在听过一堂依托“慕课”平台的课后也曾指出: “学生在一起上课,却各自低头在电脑前学习,失去了课堂教学最宝贵的交流和沟通。[9]2.颠覆学习实质。学生放学回家不但要做作业,而且还要看多个科目的视频,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消化内容吗?如蔡林森先生所言,把课堂教学、课堂学习的任务向前延伸,是一种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16]此外, 从心理学角度看,王彦明博士认为慕课的微课程、小测试、实时解答这种人机互动的学习原理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 反应”理论,通过视频呈现内容、教学模式程式化、单一化,既没有分类分层的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的需求分析,背离了教学的价值追求。[17]

三、愉快学习VS负担加重

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慕课,有专家学者认为,慕课提供的“微课程”可以像玩游戏打通关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只会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而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副主任田爱丽表示:“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只不过是把以往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改成了学习微视频,时间和比例都有所控制……慕课并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让学生更期待。”[18]上海大学教授顾俊认为:慕课的视频课程学习让学生“好像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 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不少学生为此上瘾,欲罢不能。”[19]

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本来已经很重了,慕课的推行要求拿出多余的时间提前学习第二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原处长倪闽景认为:“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 有人认为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利用大量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20]陈玉琨教授也曾强调, 慕课要不增加学生的负担需要一定的条件,他说:“‘慕课’把测验、作业融入课程,能减少实体作业的比例,从理论上讲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流程的重新建造,不能仍然按照旧的框架去设计教学、布置作业。”[11]

尽管争论不断,但大家总体上对慕课还是秉持开放和信任的态度。这点从国内外高校积极加入或创建慕课平台,推出自己的慕课课程,以及国内中小学加入慕课联盟,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可以得到佐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在关于慕课的力挺与质疑声中,我们无需纠结,更不能避而远之,而应该在深刻认知后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一,慕课代表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在全球化的当下,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微时代(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信)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网络高度发达,信息极度丰富的“云”连接时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引领下, 开发了众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群,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传授,而是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大数据整合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听、 记、背,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 这说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选择性。而慕课在这些方面恰好有着很大的优势: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只要能上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时间,自由注册想学习的课程,然后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和测试,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我们认为,慕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广泛的现实需求。

第二,慕课应该发挥对基础教育的“弥补”作用

一些专家学者断言,慕课不久之后将会把传统课堂教学淘汰出局。而在我们看来,新兴事物虽然抢人眼球,虽然具有大信息量、开放便捷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校消失。在当下的中国,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翻转,一切还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回归教育的本源,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慕课发端于西方,是在西方教育实践探索中结出的“果实”,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而产生。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对于慕课,不应盲目照单全收,应该在消化和探索的过程,对其进行本土化的理解和阐释,使其具有中国文化的“灵魂”,使其植根于中国本土而生长。因此,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思考如何推进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弥补或者说改进作用。当前,推行慕课试点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在这方面,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C20慕课联盟做了有益的探索。C20慕课联盟将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与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倡导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模式。[10]对慕课的这个定位,符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体现了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弥补作用,也体现了两者的融合趋势。在C20慕课联盟的推动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已有27所高中,29所初中,33所小学参与了慕课试点实验。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只是具备了雏形,更多C20慕课联盟学校可能还停留在碎片式的“翻转课堂”层面,还没能从整体上规划如何推进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

第三,慕课的大范围推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清晰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明的颇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也充分认同并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另一种颠倒的教学理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力一般比较差,让他们突然离开教师而独立在课外自主学习,并完成初步的知识建构,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锻炼。其次,技术层面的瓶颈不容忽视。推进慕课,首先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丰富的微视频资源,而要获得这样的微视频不仅需要教师掌握视频拍摄、制作等方面的技术,还需要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识点, 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情况,进而为录制精致的视频奠定基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制约了慕课资源的开发。再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限制。在中国,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现象长期存在。在中西部的不少偏远山区,孩子们能用上多媒体,甚至能有个地方读书就是算不错了,更别奢谈能有网络,能在家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学习。 这种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将较长远地影响着慕课的推进。

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看,任何事物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慕课已然出现,并开始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影响,而其也必将在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与质疑声中更好地发展前进。

摘要:近两年来,慕课不仅为高等教育领域所关注,而且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流行词。那么,慕课的到来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在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期有所价值和参考。

浅析丹东市近年来经济形势发展 篇3

一、丹东市经济形势现状

随着朝鲜威化岛及黄金坪的相继开放,丹东迎来了“两岛”经济的新机遇。黄金坪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虽然起步阶段面临工业与投资工作难度大、重要资源要素供给紧等压力,但政治环境促使的经济发展内在能力不断提升,趋势良好,为丹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较为有利的条件。

(一)丹东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随着丹东近年来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丹东工业总体有新的增长点和启动点的;丹东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及逐渐壮大,也为丹东工业增添新的闪光点。丹东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丹东旅游业的持续迅速增长,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丹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朝鲜威化岛及黄金坪的相继开放、丹东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及国家给丹东边境新的政策,丹东的“假日经济”持续火爆,丹东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旅游政策措施的实行,有力推进丹东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带动了丹东地区运输、邮电、商饮、住宿业乃至行业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三)丹东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等经济发展活力较强,成为丹东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其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间联合经营呈规模性持续性发展,为丹东经济增添新的增长点;丹东本地的科技类服务类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中小企业积极迎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挑战,保持增长的势头,成为支撑丹东经济的重要支柱;丹东三县四区及经济区的蓬勃发展,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丹东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将得到显现。丹东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丹东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促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为丹东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丹东经济发展大好伴随着不利因素的存在。丹东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及资源环境破坏,使得丹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阻力;部分行业和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仍处于困难状态,流动资金紧张和融资难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丹东本地缺乏有实力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缺少丹东名牌产品,丹东市场上提供强势竞争力的产品少,提供的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品种不适应收入多层次的需求,市场竞争能力差;丹东投资自主增长机制不健全,政策刺激、配套资金跟进迟缓,为一些项目储备和开工加大难度;丹东本地的社保能力仍然不高,民生的改善与经济发展不能平稳协调,光靠丹东本地居民的消费潜能难以在短期内有效释放。此外,影响丹东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丹东市经济增速为7.4%,与辽宁省增速持平,位居第9位。综合考虑丹东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笔者认为,丹东的经济近期的发展环境依然较为复杂,机遇大于挑战,不利因素小于有利因素。全市经济将持续保持合理的预期增长区间。

二、促进丹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突出工业转型,形成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工业转型的长远目标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充分利用全市工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培育出在转型升级背景下,适应全市工业生产发展方向的新的重要行业。工业转型的主要任务应该以创新为切入点,抓好当前支柱行业发展。应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关键部件和环节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促进农业产品的精神加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式使传统产业向“高、精、深”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服务业,为经济创新发展积蓄力量。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坚持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和改善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软件业、计算机服务和信息传输,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租赁,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工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应重点扶持发展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保护一批有丹东特色的老字号品牌,支持优势服务品牌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连锁扩张,成为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

第三,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二是紧盯重点项目落实。在确保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新项目开工。尤其是对列入新开工计划投资的重点项目,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督查力度。及时召开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和督查力度。及时召开重点建设项目协调会,逐一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已经基本符合开工条件的,应该采取超常规推进措施,争取尽早开工。

第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外在助力。一是继续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对外贸易中遭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打造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新高地,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的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二是加快调整出口结构。应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较为低迷的条件,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日本钢企近年节能技术发展调研 篇4

炼铁的重要原材料为氧与铁的结合物,为此,将铁矿石中的氧高效分离是钢铁行业节能重要的研究改进方向。目前,铁矿石还原用焦炭作为主要的还原剂,但在生产焦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氢,如焦炉煤气中含有50%的氢和30%的甲烷。若将这些氢提取则可供燃料电池汽车所用,不仅可大量节约燃油,而且改善环境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十分显著。为此,日本钢铁企业参与了很多开发项目,积极建设节能社会。

钢铁行业不仅以煤炭为热源,而且还以碳为还原剂,日本钢铁企业十分重视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即开发二氧化碳分离技术。

近年来,日本钢铁企业已实用化的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副产煤气方面: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除用于本厂工业炉和锅炉燃料外,多余部分用于发电自用,基本没有放散。

炼焦工序方面:干熄焦普及率达到83%;煤调湿、煤预热和煤成型已经得到部分应用;全部实现焦炉燃烧自动化控制;炼焦中掺入2%废塑料,能量利用率达到94%。此外,由日本政府组织开发的下一代新型焦炉Scope21已工试成功,可节能20%,生产效率为目前焦炉的2.4倍~3倍,非黏煤配比达到60%。

炼铁工序方面:炉顶余压发电已全部普及;热风炉余热利用和喷吹煤粉全部普及;喷吹废塑料率先在JFE的京滨、福山两厂应用,能量利用率达到75%~80%,神户制钢加古川厂也开始应用喷吹废塑料技术;对高炉鼓风系统普遍采取了防止漏风、降低压损和热风管保温等节能措施;神户制钢开发的非高炉炼铁法Fastmelt(法斯特梅铁)技术已用于回收含铁粉尘中的锌和制造球团供高炉利用,节能效果较好。

烧结工序方面:冷却矿余热回收、烧结均压气回收、分级布料、烧结机局部除尘、主风机高效化和防止漏风以及电机转数控制等节能措施已基本普及。

转炉炼钢工序方面:OG-IDF转数控制,制氧机、除尘器和冷却泵等设备高效化,近终形连铸和铸坯热送等节能措施已经普及。突出的是新日铁广畑厂高炉停产后,全部以废钢为原料吹氧喷煤化铁后炼钢,并每年利用废轮胎12万吨,充分利用轮胎可燃部分和其中的子午线钢丝,节能效果更好。电炉炼钢工序方面:除采用废钢预热、削峰填谷等常用节能措施外,共英制钢等普钢电炉厂利用空闲能力处理医疗废物、干电池和汽车粉碎屑等含有金属的废物,综合节能和经济效果更好。

热轧工序方面:主要采用了自身预热燃烧器加热炉、钢坯热送热装,电机转数控制和连续无头轧制等节能措施。

关于衡阳市近年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5

摘要:在改革开放三十三周年之际与“十一五”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始的特殊时期,我利用暑假期间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民生的改善等情况做了一次小规模的实践调查活动,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真实的记录。

关键词:经济腾飞文化建设民生改善

一、经济领域

衡阳区位优势明显,处于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它紧靠沿海,临近港澳,承东接西,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扼两广,锁荆吴”,地处“南北要冲”,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处和江南主要商品集散地。

(一)农业的新篇章

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在推进衡阳从一个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过程中,近几年来,衡阳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归纳为三抓三促进:一是抓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二是抓品牌,促进农业的市场化;三是抓加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实行产、加、销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最终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基地+农户”的衡阳模式,衡阳的农业也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工业再现加速度

自从2009年弯道超车,全市GDP达1168亿元并顺利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到2010的实施“工业倍增”,着力打造“四个百亿”工程,再到今年以来,全市多项工业发展指标增幅列全省前茅,全市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年初目标任务,积极化解宏观环境偏紧、要素制约、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提速、提质、提效”的良好发展态势。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全市工业经济在全国、全省整体形势趋紧、要素制约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高开稳走,提速增效”。“十二五”开局跨越赶超步伐铿锵有力。

(二)争当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军

衡阳应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时代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当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军,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之路。

2010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替之年,衡阳市获得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及“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的称号,以生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业,同时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以服务促消费,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利用衡阳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塑造以南岳衡阳为核心景区的“大南岳旅游圈”,使衡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文化领域

“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精神生活日渐充实,精神文明深入人心。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人民时时刻刻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浸染。让文化“立”

起来、“兴”起来、“活”起来,“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以举办“衡阳市群众文化艺术节”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在蒸湘大地火起来。还有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节会活动特色鲜明。耒阳市的农耕文化节、衡东县的土菜文化节、南岳区的国际寿文化节、衡山县的“田园欢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都把本地独特文化同节会有机结合,受到广泛欢迎,创响了节会品牌,塑造了文化名片。

(二)文化创作成果丰硕。我市文化局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重大赛事、重大

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反映生活,讴歌时代,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系列创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衡阳文艺创作大市的地位。

(三)文化设施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纳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计划、纳入市级重

点工程等多种有效途径,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有效实施文化项目建设,新建、改建、改造了一批文化设施,全市文化设施滞后的状况有所改观。重大文化设施进展顺利。市图书馆维修改造工程2008年底动工,2010年7月全部对外开放。市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建设工程2010年全部完成。重修石鼓书院复原陈列展览2007年完工。湖湘文化馆2007年9月开馆。市进步影院重建项目顺利完成。博物馆、群艺馆和各种文化馆、文化站的全面免费开放,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个大量了学习场地,这在以前是没有过了,现在有了,但是还要提供的更多,内容要更丰富、更时新,才能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民生领域

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政府保民生,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那么社会就会稳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稳定压倒一切”。中国现在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发展经济就必须有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民声代表着民意、民意代表着民生。

(一)社保覆盖不断扩大,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切实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三是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和低保工作得到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我县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作为“民生之盼”,充分整合资金,加大以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平居民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于是,一个个从“小处入手”,以实施“千家万户民心工程”、“东西南北畅通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三江六岸美化工程”等民生工程项目在全市迅速铺开,“改造一条街,亮化一大片,温暖一群人”。并且,衡阳市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现状,围绕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买菜难、上厕所难等问题,着手对市区“四场一厕”(农贸市场、水果市场、停车场、夜市场和公厕)按部颁标准进行改造和配建。一场围绕卫生、文化、教育、就业、服务、配套“六进社区”的民生行动正在全市蓬勃展开,包括高标准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文化站,创办社区大学、幼儿园和老年活动场所,建立并完善社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遍地开花,灿烂笑脸随处绽放,幸福指数一路上扬。

近年来发展党员工作的典型经验 篇6

长期以来,我系非常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树立发展党员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重在高知识群体和大学生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把握关键点;二是健全发展制度,占领制高点;三是培养与发展并重,找准切入点;四是严把入党关口,紧贴落脚点。

据统计,近三年来,我系发展双高教师党员近十人,发展大学生党员五百多人;仅2008——2009学年,我系发展“双高”教师党员五人,发展大学生党员一百多人。

物信系近三年发展学生党员情况统计

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索与研讨,现将我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问题

高知识群体是具有高知识层次、高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的人才群体。在我系来说,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群体属于这一范畴。通过分析和调查,这类教师群体存在以下特征:

1、思维的独立性

高知识群体教师一般具备成熟的、严密的思维体系,已经形成的观念一般很难改变。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党内腐败问题而对党的先进性产生了怀疑,这种片面的观念同样很难进行改变

2、鲜明的个性

在专业和技能上强大的话语权以及长期进行学术研究产生的学术思维习惯,使得很多教师特别是双高教师具备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往往首先考虑如何提高业

务水平,尽快在工作中脱颖而出,从而放松了对政治上的追求。少数人甚至担心入党会对自己产生束缚,今后“言行不自由”。

3、价值取向多元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影响了高知识群体的价值取向。少数双高教师功利主义思想较重,认为共产党员的利他性要求处处谦让,会使自己在职称评聘、公派出国进修等方面减少机会。

针对双高教师的这些性格特征和实际情况,我系经验做法如下:

1、一对一结对子。

对于新进的年轻教师的党员发展,我系建立起了优秀老教师党员与新进年轻教师结对子培养计划,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言传身教的之下,年轻教师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对于没有入党的年轻教师,在老党员的作风影响之下,都能够迅速的向党组织靠拢。

2、上门谈心,重点培养。

我系党总支改变组织发展工作中一般只是坐等别人上门交入党申请书,以及不交不理、不交不管的做法,无论是否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派分党委委员、党总支委员、直属党支部委员积极主动上门了解高知识群体的思想动态,与他们交心做朋友,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党靠拢。我系总支委员每人每学期与未入党的高知群体专门交流一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3、生活上关心,寓引导于服务之中

我系党总支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为高知教师办公、科研、培训、进修等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感到被与党内同志一样同等看待。我系党员政治学习都允许党外同志参加,党员下发学习材料的同时也向党外同志下发。党员组织活动也与党外同志一起参加。这些服务措施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使他们在业务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坚定加入党组织的信心。

另外,我系组织“考研培训班”,由高知教师对学生进行考研辅导;由高知

教师担任创新基地、网页设计小组、数模小组等学生团体的指导教师;这些做法切实有效的增强了高知教师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促使高知教师不自觉的在思想、行为上向党组织靠拢。

4、入党程序上,对待高知教师群体,我系党总支既严格把关,又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防止增加不必要的环节。例如,考虑到高知识教师群体业务忙、工作负荷重,则不拘泥于思想汇报的次数和形式,而是采取灵活措施,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二、在大学生群体发展党员问题

我系一贯重视将优秀的大学生发展到党组织中来,为党补充新鲜的血液。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

1、完善党员发展制度

根据党章要求,考虑大学生入党的实际发展流程,我系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采用适度量化的方式。制定了“物信系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将学习、考勤、成绩、活动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和培养。我系党支部对每个班级指定两名学生党员干部作为班级的培养联系人,负责对该班级进行党的知识教育与宣传,培养考察该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班级活动,并且要求每周一次对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专门谈话,将发展与培养结合起来。

2、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指导示范作用

我系党总支在教师党员中开展“物信系党员导师制——四个一工程”的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党员“发展一名学生党员,建立起“红色档案””、“辅导一名考研学生,建立起“成才档案””、“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建立起“自立档案””、“帮带一些后进学生,建立起“进步档案””。使我系的教工党员对于学生以情操陶冶情操,以人格影响人格,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严把入党关口,真抓党员质量

我系对党员发展进行严格审查,在分团委推优后一年仍未得到发展的同学,必须重新进行推优;每个学生在入党前党支部对其进行两次群众意见口头调查、两次群众意见书面调查,群众意见的征集也不仅仅局限在班级,而是包括了班主

任、社团、学生会等与之接触较多的团体,务必真实客观的反映这名学生的真实情况。对群众意见上的每一点意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核实,保证群众意见的公正客观。特别是在低年级班级,把关更为严格,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必须是班级学生的学习榜样,并且要勇于承担系级、班级工作,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在学生中形成较大影响力。

4、培养与发展并重

学生党员发展任务重、时间紧,但是我系党总支尤其注重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进行培养的问题。

(1)对未能及时入党的同学,我系党支部书记一个一个的与之进行谈话,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详细讲明未发展原因,说明学生的缺陷,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继续努力。对于没有达到党员标准的积极分子,若无重大问题,我系党支部通常推迟考察半年继续培养,这样同学们就会真真思考自己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2)我系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培养学生,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利他意识。如一周组织打扫一次实验楼、为运动员进行按摩放松、建立物信系清洁责任区等。

5、确定发展对象时,支委讨论与票选并重

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我系党支部一般采用的是党支部支委讨论投票的方式,但是如果遇到较有争议的学生时,我系党支部就i召开全体党员会议,进行全体党员投票选举,真正做到民主、公平,发展党员也不再是“党支部书记说了算”。

6、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

(1)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

一般情况下,支部组织生活每月召开一至两次,组织生活会上,除了政治学习和讨论发展新党员外,还要及时检查全体党员执行党章的情况以及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正气、表彰先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患得患失,对自己有错误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同志提出批评和教育,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学生党员的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评议、民主评议,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表彰处理的步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

(2)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我系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深入到工矿企业、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外部的灌输和自身体验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并得以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自身的认识和觉悟。如选择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缺少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的大学生党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艰苦环境去挂职锻炼,(如名山中学、北流西埌二中、容县中学等)

(3)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

1.1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党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组织前往玉林师范学院西区、北流民乐镇、罗政村、容县等地进行有义务维修,让学生党员运用自己所长,为百姓做实事;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扫墓、慰问孤寡老人等。

1.2 “手拉手,共建设”活动

我系党支部与名山中学、福绵二中党支部签署了手拉手共建协议书,进行支部共建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学生党员既做了实事,也收获了宝贵经验。

7、利用网络进行党建工作。

我系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并正逐步抢占网络这块阵地,目前已经开设了党支部QQ群,电子邮箱、网站等,并且启动了物信系党员手机报活动,每周一条手机报发送给全体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对党的政策法规学习、党政消息、时政能够了解,并进行自我教育和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知识群体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调研工作意义重大,对高校党建工作,乃至整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有重要影响,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格各项制度,确保新党员质量,努力开创这一工作的新局面,为落实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各项任务与目标而努力奋斗。

物信系党总支

近年经济发展 篇7

欧洲是全世界范围内城镇化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城市吸纳了70%的人口, 经济生产活动也主要发生在城镇化的区域, 对G D P的贡献率已经在8 0%以上, 因此大量的城市货物运输被衍生出来, 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 在道路行车安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城市物流始终是欧盟以及各个成员国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欧盟城市配送服务模式创新及效益

从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 由欧盟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循环物流”旨在通过发展城市货运自行车信使, 满足现代零售企业、客户的小批量、多频次、快周转物流服务需求, 取代末端机动车的使用, 进而在城市配送领域促进优化能源的使用结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对2013年货运自行车以及轻型商用车的成本效益进行了评估, 研究成果表明, 货运自行车除了在“行车安全与事故”方面有待加强外 (折合成人民币后, 外部成本为60元/公里, 高于轻型商用车2元/公里的水平) , 在路面损耗、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噪音以及交通拥堵方面均实现了外部“零”成本;研究还指出, 通过免费发放货运自行车等激励措施, 2 5%的末端配送已经实现了从传统轻型商用车到货运自行车配送的转型, 仅此一项就为布鲁塞尔市带来年均2250万欧元的收益。

Citylog项目的宗旨是“城市物流的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经过2011年、2012年三个试点城市的实际论证, 取得了较好效果, 并从2013年开始在其他欧盟城市实行推广。该项目为改善现代城市物流服务体系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完善与物流有关的信息服务。该服务体系集成了事前规划、点对点地图、动态导航系统以及最后一公里包裹追踪, 从而实现配送路径的合理选择、驾驶行为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车辆行驶以及货物状态的监控与追溯。

发展“货的+配送厢式货车”模式。此种组织模式充分体现了城市物流领域内的干支衔接的思想。货的 (Freight Bus) 将小型集装箱运送至城市内的中转作业区, 并采取过桥式码放, 快速地与配送厢式货车 (Delivery Van) 完成交接。配送厢式货车通过夜间配送等方式, 将集装箱放置于商贸流通企业周围的空地, 门店可以在白天或其他时间卸货。此类“货的+配送厢式货车”的运输组织模式有效融合了干支衔接以及模块化运输的思想, 极大提升了运载单元在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的中转效率;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厢式货车的“车货一体”概念, 即配送厢式货车卸下小型集装箱后, 可以继续从事其他任务, 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城市集装箱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Bento Box包裹配送系统以及可移动小型集装箱的设计与应用, 前者针对快递业务, 而后者则用于为零售企业配送禽肉蛋奶等日用消费品。Bento Box包裹配送系统由最多6个小型包裹箱以及城市内预留的泊位组装而成, 小型包裹箱由配送厢式货车进行运输, 也可以进行自由装卸。Bento Box为客户提供交互界面, 客户接收到电子化的授权后通过自助的方式方便地提取货物。预留泊位终端都接入了物联网, 实现了对终端包裹箱的线上化运营与监控。小型集装箱则主要满足零售商等商贸流通网点的需求, 是一种轻量化的容器, 不仅可以便携移动, 也能承载相当数量的货物, 一次性满足中小型客户的配送需求。

德国邮政集团的控股子公司DHL使用无人机向人口仅有1500~1700的尤伊斯特岛配送医药物资, 是欧洲首次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送货。德国交通部与空管局为德国邮政集团的无人机配送项目开辟了低空限制飞行区域, 仅由D H L的无人机使用。此类无人机的最高设计时速可达到65公里/小时, 可以配送1.2千克的货物, 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

欧盟促进城市配送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欧盟2001年交通运输政策白皮书的公布。该版本交通运输政策白皮书重新梳理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供应链发展呈现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而在这一进程中, 路网尤其是道路运输网络的过度饱和将严重威胁欧盟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指出将鼓励采用多式联运等外部影响较小的运输组织方式, 被认为是欧盟着手建立可持续交通运输行业的开端。接下来的时间段内, 城市货运逐渐受到重视。2008年左右, 货运与物流行动计划 (FLTAP, Freight Transport Logistics Action Plan) 将城市货运列为重点领域之一, 并且对于城市货运车辆选型技术标准、运营企业服务规范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政策建议。2009年提出的城市货运行动计划 (Urban Transport Action Plan) 是第一个针对城市物流的专项推进计划, 第19项明确提出要着力优化城市物流效率, 从而畅通“最后一公里”渠道。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欧盟2011年交通运输政策白皮书的发布。该版本白皮书提出十项建设具有竞争力以及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 第一次对于城市货运领域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性要求, 例如在2030年前, 主要城市的物流活动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50年前完全淘汰依赖传统化石燃料的配送车辆。以上指标与城市物流直接关联。2 0 1 3年, 委员会又公布了“共同建立具有竞争力和高运营效率的城市机动性”项目, 展望未来城市物流发展趋势以及对配套政策制定提出的需求, 并且对于城市中心区货运需求调查的数据收集技术以及评估方法提出了框架性的建议。近年来观察到的城市配送服务模式创新, 最后一公里配送向低碳化、便利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针对货运与物流的决策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 实际上都是为完成以上目标所做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结论

尝试建立差异化、多层次的城市通行管控政策。从政策方面来看, 我国所有城市对货运车辆实施限制通行路段和时段的通行限制措施, 对于缓解部分路段的交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通行规则对于以城市道路为依托的城市物流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快速增长的城市货运需求以及小批量、多频次、个性化、多样化的货运发展趋势产生大量“灰色物流”, 整体来看交通压力并未有效减缓。同时应该注意到, 除地面运输系统外, 我国对低空空域管理在政策上仍然是空白, 由于存在监管盲区, 无人机配送技术也无法立刻投入到实践运用当中, 城市空中资源没有有效发掘。因此, 应该将“环保区”、“车辆限行区”、低空管控以及现有车辆通行规则等政策工具有机结合, 建立差异化、多层次的城市通行管控政策, 取代传统单一的通行规则, 从而缓解中心城区拥堵, 促进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近年来齿轮测量仪器的发展 篇8

关键词:齿轮测量仪 测量 精度 误差

中图分类号:T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41-01

伴随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齿轮测量行业也在与时俱进,新的发展为齿轮测量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为齿轮测量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般来讲齿轮测量仪器的组成部分是主机、传感器、测量探头、测量滑板数控驱动系统、电气装置以及电脑等关键部分组成。随着科技的进步,齿轮测量仪器的关键部件越来越趋向标准化、精密化、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关于齿轮测量技术被不断发明、革新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1 CNC齿轮测量中心

齿轮测量仪器生产开发商很早以前就特别重视齿轮测量中心的发展与研究,最初形成产品是在90年代,并逐步被人们认识。CNC齿轮测量中心是结合先进的电脑技术与数控技术与数控技术共同研制出来的,在整个齿轮测量仪器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NC测量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圆坐标测量机,一般情况下用于简单的几何精密度测量,同时也适用于齿轮整体误差的测量。

我国的齿轮测量中心在近些年也有了新的发展,可是在一起的紧密度与准确度上还有着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故障诊断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相对落后。其实齿轮测量仪器生产商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早早达成共识,结合高等院校共同研制,提高国产齿轮测量仪器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占领了国内生产、销售市场,国产齿轮测量中心发展空间一片大好。

2 齿轮啮合检查仪

(1)类似齿轮单面啮合滚动点扫描测量仪这种这类测量仪器在国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与生产,此种齿轮测量仪器特别适合机动车生产现场质量工艺监控。目前成都工具研究所研发的CNC蜗杆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得到了国内试产的认可并有部分还销往了国外。原因是它有着测量信息全面、丰富的特点,它的测量原理是应用跳牙磨薄测量蜗杆与北侧齿轮呎和啮合,对齿轮的齿面进行滚动点扫面测量。德国最近推出了一款uRM齿轮误差滚动扫描测量仪,它的测量原理与我国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相同,它使用了高精密的圆光栅用作角度传感器,测量原件是由特殊的测量齿轮组成的,该生产产品已经在德国汽车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成都工具研究所生产的 CSZ500A、B型锥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是采用滚动点扫描测量技术在锥齿轮测量上的典型。测量锥齿轮的齿廓、齿向测量棱线的制作,采用了自行车的专利技术。仪器测量重复性可以达到一定标准,可测量锥齿轮的齿形、齿向、齿距偏差,齿面形貌偏差,切向综合偏差以及接触区。测量时间取决于大小锥齿轮齿数,通常5~10 min。(2)随着计算机以及数控技术的普遍应用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在技术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项功能都有了质的变化。我国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生产的智能双面啮合齿轮测量仪配有专用笔记本电脑以及专用传感器、电动机和数据采集器,可以对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进行测量,并且可以对齿轮的毛刺、轻伤等等较小缺陷进行有效判定。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办公用品、相机、玩具等小型齿轮甚至所料齿轮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生产空间。在零三的上海展览会上大家第一次见到了由日本生产的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具介绍TF—40NC是世界上第一台CNC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它除了具有零点自动校准、显示大、误差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测量齿轮的振动进行自动补差。(3)齿轮副传动精度检查仪、齿轮滚动检验机都可以认为是齿轮单面啮合检查仪,在它的内部有高精密的圆光栅,可以准确测量锥齿轮、圆齿轮的切向综合偏差,并对齿轮加速时的三维、齿面接触点进行有效分析,评定齿轮的质量。

3 齿轮在线测量分选机

测量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齿轮质量的检测中,由英国与美国生产的齿轮在线自动分选机是一种改良双面啮合在线检测分选机这种仪器不仅可以有效测量齿轮综合偏差、厚度、以及毛边等较小缺陷,更重要的是它独有的二维齿向测量机构可以准确测量齿向偏差、齿向锥度偏差。这种仪器合适在汽车生产现场检测汽车齿轮的质量,仪器配备不同的工具夹具,可以对内外齿轮、轴 齿、盘齿进行有效测量,配备的软件处理器可以齿轮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它具有故障修复功能。世界有许多汽车生产厂都配备这种仪器。

4 激光齿轮测量仪

近些年日本报道了大量的关于机关齿轮测量仪器的文章。日本大阪精机近年开发用于基准传递、渐开线样板检测的CNC高精度齿轮测量仪,采用了高精度气浮主轴,气浮导轨,高精度长、圆编码器的同时,还采用了激光测长系进行齿面精度检测,据报道日本AMTEC公司的G3—SYSTEM 50非接触式齿轮测量仪,采用了激光全息技术,实现了精确、高速测量。该仪器如是一台由伺服电动机驱动XYZC轴运动的四轴(圆柱)坐标测量机。G3|—SY STEM50仪器配置了CONOPROBE激光全息测量头,CONO激光测头),当其物镜为HD25 mm时,测头的绝对精度<1 m,重复性1a<0.2 m,工作区域为0.65 ram。该仪器可测量渐开线直、斜齿轮,花键,螺纹等,今后还将测蜗杆、锥齿轮等。齿轮模数小至0.1 mm,直径1~50 mm,齿宽0.1~100 mm,齿数4~200。由于采用激光非接触测量方式,仪器可以测量齿面上非渐开线齿根部分几何形状。专门开发的仿真软件可以模拟求得被测齿轮和其配对齿轮啮合时的传动误差和相应的FFT频谱分析;所测数据和分析数据还可通过LAN共享。

5 超精密三坐标测量机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开发了采用原子力测头的超精密三坐标测量机,精度为0.01/zm。当使用超精密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齿轮的过程中,因为探测头只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导致齿轮运动受到约束,可是当被测样品是限定齿数的样本时,测量的精度能够实现纳米级的齿轮齿面的粗糙程度也可以进行测量因为由三维渐开线样板误差所用测针的顶端曲率半径为2/zm。

6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齿轮测量技术与齿轮测量仪器有了更加鲜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与国际标准统一,生产出更优质、更精准的产品。消费者对齿轮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就应该与时俱进在技术创新、专业制造方面推陈出新在满足消费者购買需求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中国的齿轮测量仪器定会被世界认可,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竹田龙平,等.最近的齿车测定技术[J].精密工学会,2003(3):69.

[2]谢华锟,王志,石照耀.锥齿轮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J].工具技术,2003(10):48-51.

[3]谢华锟.CIMT2003量仪展品评述[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3(5).

上一篇:初中生教育家长心得下一篇:基建项目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