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2024-06-02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共10篇)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1

岳阳楼记(选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醉翁亭记(选段)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1)朝晖夕阴 (2)多会于此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醉翁亭记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不知人之乐

D.览物之情四时之景不同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 , ”;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语句是“ , ”。(2分)

小题5:请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 晖:日光 (2)在(2分)

小题1:D

小题1: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2分)

小题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分)

小题1:①甲文写水景,乙文写山景 ②甲文写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③甲文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文写景注重秀美多变。(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D中二者都是“结构助词,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篇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②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洌

2、①昏暗

②动词,钓鱼

③摆放

④以……为乐

3、①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枝叶成荫。

②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里上上下下叫着。

4、本选段通过对醉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游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篇3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和景明 景: ②四时之景不同 景:

③而或长烟一空 或: ④把酒临风 把: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极而/悲者矣

C. 其/喜洋洋者矣 D. 四时之景/不同

12.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文 段

写 景

抒 情

一段

淫雨霏霏

二段

先写

山间之朝暮

再写

13.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答案:①日光 ②景色 ③有时 ④持、执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答案: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1.答案:B

评分 :选对得2分。

12.答案:

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3.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篇4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答:

三.(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四.(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五.(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醋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①醒能述以文

②其节见于艰危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六.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七.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答案:

一.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21.(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二.6.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7.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8.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9.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10.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三.19.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就 20.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四.11.边境 告诉(对……说) 遮蔽(遮盖) 离开(离去)

12. D

13.翻译略

14.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若只回答出对“醉”、“乐”的理解,而无评价,给1分)

五.18、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19、A

20、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21、《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六.20.①滋长 ②命名 21.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22.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23.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24.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七.7.①是 ②因(因为) ③在朝廷上做官

④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

8.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9.与民同乐(或 “民本”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0.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2分,共4分)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5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1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

(3)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

(4)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山间之朝暮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4、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5、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环绕(2)情趣(3)花(4)植物开花结果。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2、给它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称呼来命名的。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3、C

4、琅琊(山) 酿泉

5、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7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玉山道中①

杨万里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注释】①玉山在江西上饶市著名风景区三清山的南边,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进山主要路径。

【乙】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①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②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④。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释】①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②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③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④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玉山道中》中尽日殷勤照碧溪的殷勤一词用得十分精妙,请作赏析。 (2分)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群贤毕至 (4)信可乐也

2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2分)

A 其恕乎 列坐其次

B 名之者谁 仰观宇宙之大

C 战于长勺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以激怒其众 引以为流觞曲水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2.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

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这三则材料写山水都写得有声有色,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4.这三则材料都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8、(2分)殷勤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青翠水之洁净。

19. (4分)(1)秀丽 (2)情趣 (3)全,都 (4)确实

20、(2分)C

21、(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这天,天空晴朗,微风和煦。

22、(2分)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 (3分)甲文村北村南水响齐写村南村北到处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从听觉角度,青山碧溪写山水色彩,从视觉角度;乙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从听觉角度,蔚然深秀则是写山的色彩,从视觉角度;丙文清流激湍,一觞一咏可诉诸于听觉,茂林修竹则暗写色彩,从视觉角度。

《喜雨亭记》阅读及答案 篇8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是岁之春()

③以属客而告之()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

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天不遗斯民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7.(1)第二年。这。同“嘱”,嘱托,劝酒。(2)C

8.今天不遗斯民

9.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像老鹰飞到天上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那颗追名逐利的心。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9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________,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甲】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乙】文作者是________,他和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念 无 与 为 乐 者。

(2)游 人 去 而 禽 鸟 乐 也。

3.请补写出文中的横线上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陈:__________

(4)树林阴翳翳: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选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时所作,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坡志林》 欧阳修

2.(1)念/无与为乐者。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泉香而酒洌;颓然乎其间者

4.(1)念:考虑,想到

(2)相与:一起,共同

(3)陈:摆开

(4)翳:遮盖

5.(1)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积水空明”以水喻月,写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以藻、荇喻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总之,作者用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清雅幽静的夜晚。

7.【甲】《记承天寺夜游》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尚节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0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①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③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选自《古文观止·明书》,有删改)

【注释】①谖(xuān):又作萱,草名,食之令人忘忧。②瞒:汁液。③瘿:(yǐng)赘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惩:更改

B.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临:面对

C.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凑:汇合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且焉置土石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外连衡而斗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古人用玉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都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

B.黄中立在竹林间修了一所“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很欣赏。

C.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但因为它有节,即使践踏它的形体,都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

D.一年中的春分、秋分等,是节气;而人的气节,很难表现得恰倒好处,于是才有了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兰取其芳,谖①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3分)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4分)

(3)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惩:惩戒。

5.D【解析】A项:介词,表凭借/ 连词,表并列;B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代词,表疑问; C项:介词,可译为“在”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D项:连词,均为顺承关系。

6.C【解析】“即使践踏它的形体”,无据。

7.(1)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故”1分,补充出省略动词1分,语意通畅1分。)(3分)

(2)黄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确实是有远超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抱”1分,“以”1分,“诚”1分,语意通畅1分。)(4分)

(3)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类人交游,又怎么是无意义的呢?(“名”1分,“徒”1分,语意通畅1分。)(3分)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黄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确实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上一篇:初级日语日记范文下一篇: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