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2024-06-30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共10篇)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1

您好!首先感谢公司对我的帮助和培养,并给我转正美术指导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表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公司明天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于2017年1月申请成为公司的试用美术指导,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根据公司的需要,目前主要负责线上设计和PPT/H5等工作。我深知一名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有耐心、细心,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为自己所设计的作品负起全部责任,并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力争使自己的作品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公司的发展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渠道。我深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这些。

本人工作认真,极富工作热情,善于与他人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我爱好设计这一行,所以我自信,并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配合各部门同事,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公司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虽然我来公司时间不算长,但我已经深深被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所吸引。公司的领导注重人性化管理,工作环境宽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极大地激发我的自身潜力,使我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这段时间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希望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长。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申请人: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2

一、艺术理论概述

艺术理论包括艺术基础理论、艺术批评、发展历程等方面内容,是对整个艺术历史发展过程、积累的相关经验以及评价的整合。其可以说是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智慧成果,也是当前艺术创作者创作艺术作品时所依据的重要理论。美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其创作不仅需要依靠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灵感以及纯熟的技法,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思想予以指导,实现对创作者思想的丰富和行为的规范,最终获得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艺术理论与美术作品创作关系

(一)艺术理论是美术作品创作的实践产物

艺术理论的起源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艺术理论实质上是艺术家在其不断实践创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和经验。每一位美术作品的创作者,都会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并对作品的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而作为一名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是否真正拥有对作品创作实践的看法,也决定着其是否真正是一名创作者,抑或是一名工匠。在古代的中西方国家,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者都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美术作品的创作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而这种看法明显过于偏颇,实际上,大多数美术创作者,不只是具有纯属的绘画技巧,更是思想上的巨人。例如达·芬奇,他不仅是著名画家,更在医学、数学上颇有见解。而苏轼,人们虽然熟知他的诗作,却不知是他提出了文人画论。优秀美术作品的持续创作,需要不断的创新予以支撑,而创新的源泉,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者自身的思想。众多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思想,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积累,并形成了明确的艺术理论,使其美术作品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例如顾恺之、徐悲鸿等,都拥有自己的艺术主张。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理论是美术作品创作的实践产物。

(二)艺术理论是美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指导

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对美术作品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艺术理论中蕴含了美术作品创作方方面面的特点、手法等,能够为艺术创作者提供良好的行为依据,避免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其次,艺术理论实质上也是美术作品与各种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索,能够为美术创作者带来灵感和启发,丰富其艺术作品创作形式。最后,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也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及发展的重要要求。作为一名美术作品创作者,应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自觉地利用作品引导积极思想,为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艺术理论的引用,使自身艺术创作行为更加明确,从而有意识地在作品创作中融入积极因素,并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

三、艺术理论指导下的美术作品创作心得

(一)美术作品创作起始启发

美术作品创作的起始,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指导,且或多或少都是通过艺术理论而引发的灵感。没有艺术理论指导的美术作品,就如同孤舟入海,即使有纯熟的技术予以支撑,也难以保证其内涵的充实和可持续性,往往都是在未完成时,便已经预示着失败,只有在艺术理论指导下,才能使美术作品创作获得巨大的持久力。

例如近代国画家黄宾虹,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同时,也对古文字、名迹鉴别等多个方面有所研究,具备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对各门艺术都有切身实践。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坚持结合自身创作实践,保持对中国传统画学理论的自信,在艺术理论的不断启发下,创作出了著名的“黄氏绘画”作品。而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作品创作者,更要不断充实艺术理论,才能够在美术作品创作起始得到良好的启发,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美术作品创作形象塑造

艺术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专业化指导知识,通过意识理论的指导,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为美术作品塑造良好形象,并实现自身思想的良好融入,使观赏者能够一眼看到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例如艺术理论中强调美术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因而,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对作品的视觉观察,必须在确保作品能够展现出创作者核心创作思想后,对其形象进行观察修饰。同时,艺术理论中针对美术作品形象塑造方面,要求不能仅通过空想,以及新作品的创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映像,通过对作品色彩、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实现形象的良好塑造。

例如当前艺术理论在应用中,经常会与宗教思想融合,美术作品创作者为了能够在宗教美术作品中充分展现作品的宗教价值,会不断融入古典宗教思想、宗教文化等,并基于艺术理论,对作品美术造型设计进行调整,确保美术作品能够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同时,使宗教文化的特殊内涵得以延伸。

(三)美术作品创作优化指导

艺术理论中除了基础的美术理论外,还包括美术批评理论,是艺术长期发展以来,人们对美术作品所做出的客观评价。事物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优化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美术作品创作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经受批评后,才能够实现自身创作技法、创作思想的创新转变,从而获得美术作品创作水平的提升。而这一部分理论内容,便能够指导美术作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身正在完成或是已完成作品进行优化,使其能够针对自身作品,重新进行题材、构思等方面的分析评价,并予以调整,从而实现美术作品创新优化,最终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85美术运动”中,一群年轻人正是基于西方艺术理论,并融合了当时的西方哲学、文学知识内容,对自身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调整,从而产生了众多诸如《被窗外的马注视的女孩正在注视着我们》《宗教和科学》等优秀美术作品。因而,在日常美术作品创作中,作为美术创作者,也应关注更多的评价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及美术作品。

结语

在人们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的时代,美术作品创作者更应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在先进艺术理论的指导下,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获得启发,完善作品形象塑造,不断实现作品的优化创新,最终创作出更多有内涵且独特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心峰,秦佩.2015年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J].艺术百家,2016(1).

[2]张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美学属性[J].社会科学战线,2015(11).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3

关键词:美术理论与创造;传统艺术;当代艺术

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美术的理论的学习较绘图技艺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正确看待,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所在。美术的创作原理与创作技能相辅相成,不能分隔开独立使用,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太过于看重创作技能,对其中的原理只是草草地应付,致使现代的美术作品中其画工、画风虽然可以得到肯定,但是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只有将创作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才可称得上真正的完美之作。

1 从传统和当代的艺术角度上来评价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的现状

在西方传统的美术研究中,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是完全相互独立的个体,并没有过多的联系;而在中国传统的美术研究上,美术理论与创作为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才华,其本体性质是一样的。然而对于现在中国的文化状况,由于盲目地学习西方艺术文化,并将其文化背景与国内传统艺术混乱结合,使中国现在的美术文化存在了过多的问题。

在西方的金字塔美术结构中,理论工作者居于金字塔尖端;而中国的理论学家们也希望自己可以有着主导的理论力量,可影响到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向,但由于国内发展情况的影响,使中国的画家还是按照自己的美术理论去创作,相信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品鉴,所以在对于那些理论家所写的美术理论文章,也仅仅是当作作品的填充物,并没有过多的意和研究。长此以往,使我国的美术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杂乱的局面,完全违背了传统美术的艺术形式。此外,在当代美术艺术领域中,理论家受到画家和市场持续的邀请时,他们还是会以理论家的身份来写着解说词,反倒是在原本活泼的传统绘画领域中,理论家则变成了鉴定家,凭借自身的观点来评价作品的好坏,形成了我国美术艺术形式的畸形发展。

2 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1)我国美术学习的误区。理论是实践的前提,而实践又是检验其理论可行性的重要标准。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也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道理的价值所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众多美术院校中,很多学生都出于对绘画的喜爱而选择了此专业,比起“晦涩”、“艰难”的理论学说,写生和创作课堂还是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导致了学生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想象。

(2)理论与创作发展不均衡。据统计表明,从1980年至2010年间,经国国家批准立项的美术类研究为194项,其中美术的古代史和近代史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与当代美术作品有关联的却很少,从而形成了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而此现象的出现远落后在美术的创作需求后面,对于美术创作的发展有着很大程度的制约,无法使其承担原本应有的职能。此外,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认为理论无用,不如直接创作来的简单。

3 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发展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创造的影响

(1)传统美术创作对美术理论的影响。美术的理论研究,可间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创作水平,是美术学习的另一种提升方式。美术理论研究可学习前人对美术的审美观点、绘画技法,体会其绘画灵感,使自己常受启迪,从而来提升自身的美术创作功底。而相反,美术理论也是在众多的美术作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西方的著名艺术家来说,有阿尔贝蒂的《绘画论》《建筑论》,罗丹的《罗丹艺术论》;而在中国,有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画品》等,都是以理论研究来验证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到了近代,我国的齐白石、潘天寿等艺术大家更是加大了对美术理论的研究,扩大了其研究领域,并根据前人的美术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的绘画经验,更新了研究的方法,使美术理论作了新的发展。

(2)近代美术创作对美术理论的影响。虽然,我国美术历史发展较为悠久,其中也出现过多为艺术大师,并对其作品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对美术理论的认识上,还是处于滞后的状态,无论是从美术方法、技术手段上,还是从专业结构、机构管理上,仍没有太多的进步,还是以原有的水平进行研究讨论,对我国美术艺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对于这种滞后现象存在着众多的原因,仅仅靠个别机构及个人是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情况,所以,在其改进上便需要多个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并组织起以专家为主的理论团队,来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形成主流声音,将美术理论的研究推向良好的发展道路。

4 结语

在我国美术的研究中,更应该多注重当代美术理论的学习,并将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进行有效结合,勤于思考,使其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代美术资讯,只有这样才可真正提高美术的创作水平,实现美术本身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孔新苗.现代美术之路:从“主题”到“主体”——作为转折点的30年创作美学回顾[J].美术,2008(09).

[2] 翁振新,翁志承.惠安女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图式转换与当代建构[J].艺苑,2011(05).

[3] 李兰.蔡元培与上海美专——试析蔡元培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01).

[4] 彭越.《江苏画刊》在新时期美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8.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4

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中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一做。期末复习以期末复习指导手册内内容为主,教材为辅。最后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综合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 简答题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通过哪两方面体现出来?P7第二段

答: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论述题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P16-22 每一点需要适当扩展

第二章 简答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面的问题?P31 答:1.这一阶段,一大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联系,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4.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论述题

2.谈谈当下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

尽管少儿美术教育取得了空间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少儿美术教育繁荣的后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误区?经济利益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是什么?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该如何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什么是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学前儿童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儿童美术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儿童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儿童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像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像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像、理解相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传统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

2、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同时,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儿童美术是综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儿童进行刺激,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的感受。

第三章

三、简答题

3.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P49-50共6点

第四章 简答题

3.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4.简述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的发展顺序P73-75 论述题

3.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要点描述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髓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涂鸦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

从心理方面来看,幼儿涂鸦与他们这一时期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这样,幼儿在涂画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当前的动作和动作留下的痕迹, 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既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在不断涂画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

第五章 简答题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答: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第六章 简答题

3.3~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答:1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认识 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4引人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4.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剌激重要得多。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P128第一段 2.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P125 第七章

3.简述4~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答:4岁-5 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耍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四、论述题 论述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P162-164扩展 第八章 简答题

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4.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 ,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 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 并能不断学习, 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 , 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 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4)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 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 , 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论述题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答: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炳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影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 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第九章

三、简答题

3.成就感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有哪几种类型?

答:.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

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四、论述题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5

招生人数、考研科目、080-美术学院1301000艺术学理论 01美术历史与理论研 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

语③619中外美术史④887艺术概论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专业论文和面试。02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③620中外工艺美术史及现代设计史④887艺术概论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王逊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H-阿拉森 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出版组,文化艺术出版社;

5.《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专业指导、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经验

2016年3月我竟然考上了清华,这所我在高中时代就一直向往的百年学府!这就像一场梦一样。其实我不算是个优秀的考生,当年高考失利,我读了个三本,清美梦,再也不敢想。以至于,在考研一战时,我也只报了个连211都不是学校,也失败了。工作了半年多,想想,还是不甘心,于是报考了清华美院然而,一战时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坚持读书,南大梦,终究是圆了。每每走在通往教学楼的梧桐路上,内心依然是满满的崇敬。

我走过的心路历程,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说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对于政治,相信大家都不是太担心,因为这是最好拿分的一门课。政治,我是六月份才开始看的,看了一遍之后,我又买了一本肖秀荣的1000题。开始每天做题,把错误的题目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的复习。断断续续的做题,报了一个最后的政治点题班。最后一个月,买了肖秀荣的四套题。考前一个星期,每天晚上背点大题。政治的复习没什么技巧性可言,就是背背背,做题的时候尽量围绕中心点多写点。清美艺术类考研邓老师扣扣;三三**三四二二八六

对于英语,我可以交流的经验并不多,因为我的英语实在不算好。我报了新祥旭考研英语班,听老师讲阅读和写作,帮助还是有的。其次是由于词汇量太小,我就每天坚持背单词,用单词造句,这样记得牢,不容易忘。有毅力的话,可以每天写一小段作文,这样积累的词汇量就会多很多。阅读理解是拿分的重点。这个要靠大量的练习,揣摩出题人的意思,排除困扰选项。有条件,基础不好的同学,建议找老师好好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不能骄傲,要重视英语,因为很多重点高校,都会卡英语的小分。有时候专业课很高,那就拼政治和英语的分数了。③619中外美术史

专业课考两门。艺术学下面有三个小方向: ④887艺术概论 01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02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王逊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H-阿拉森 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出版组,文化艺术出版社;

5.《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这些书籍肯定都是要精读的,学习方法建议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给出的三点建议是:

以在答题时,要条分缕析,发散性的回答问题,切不可一团浆糊。

二、及时复习,模拟初试复试。连续灌输式的学习,往往不能完全吸收。要结合考试真题,用理解的知识,进行模拟答题。这样不仅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初试复试,都在平时的准备中得到了训练。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6

事实上,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在艺术创作和相应的艺术探索领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都显示出明显的实力和相应的优势。这首先得益于这个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几代艺术家所积累的丰厚资源。这样的感受和经验总是使我们回想起这个学院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创作与变革的发展历程。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不仅有深厚的美术文化传统,而且也同样处在中国当代艺术全新的发展基点上。八位教授的创作与艺术理论思考,正好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点上。从他们的创作和艺术探索而言,他们总是将艺术的精神根系深植于这个学院深厚的美术文化传统之中,并不知疲倦地探询和拓展艺术领域新的创作空间和新的艺术理论空间。

可以这样说,从这八位教授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追问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在全国美术院校中鲜明而强烈的精神文化形象。这种鲜明强烈的精神文化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投射和显现出在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鲜明而强烈的主体性身份。艺术家的出发点和神圣使命是传承前人的精神火炬,同时艺术家永恒的追求和不变的情怀则是不断地创造、拓展和超越。因为正是传承,让我们的文化血脉不至于中断,让我们的精神香火不至于熄灭;因为正是不断的创造、拓展和超越,让我们每一位艺术家在最终的意义上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创造的世界,为自己生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宇宙,一个艺术家精神价值的视觉天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这些艺术家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激情,并不断闪光的思想;我们也深信,这样的视觉文化传承和更宽更广的探索与拓展,能够和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深信,这个学院的精神传统将在整个当代中国艺术界占据着具有鲜明西南本土特征的艺术坐标,并且力图进一步引发一种新的地质变动,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由于这一代又一代的艺术集群奠定的坚实基础,使其探索与创新、观念与实践为这个学院获得了带有启示性的前景和转机。正如现在美术学院院长陈航教授所言:“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授不仅是一种最高职称的称谓,更应是一种从学术到研究都具有高水准的表征。因此,在院校的发展中,教授无疑具有着核心的推动作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在近六十年的发展中,每一代教授对学院的贡献都是显而易见的,并形成了重视传统、立足生活、表现时代的艺术风尚与精神。历史来到2008年,新一代的教授团组秉承了这样的精神。”换一种说法,艺术教育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它又必须突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条条框框,才能走出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新路子。以创作来推动美术教育研究,以创作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与创作的关系是互动的,其中的矛盾就是我们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事实上的确如此,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在探索和创新的路子上不仅走得比较早,而且敢于在观念上提前迈出一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在美术教育和创作观念上创新的艺术思潮。当一部分人还没有从50年代苏式绘画模式的惯性中摆脱出来时,这个学院的许多教师已经在从事新绘画的实验,力图松动早已板结的绘画观念和绘画技法。这种艺术新潮的涌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这个学院独特的艺术景观和相应的艺术探索潜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迅速推进,以及国际性参与和交流活动的增多,国内一些专业美术院校在不约而同地进行着体制外的艺术实验。这对综合大学美术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但是,由于我们的学院所形成的艺术传统——在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都特别推崇继承和发展、包容与开放的办学准则,注重突出美术教育特征同培养具有艺术创作素质相结合的大美术培养思路,使我们的美术教育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教学势头,而艺术创作则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不管是体制内的美术教育,还是体制外的艺术创作;也不管是从绘画、雕塑到现代设计,还是从传统的优势到对现代热门艺术的介入和发展,以及对各种观念艺术的接纳与融合,都展示出这个学院一向深沉而又富有生机的艺术品貌。

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这批艺术探险者,他们都在不断地向新的高度攀升,并同时强有力地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比如,展现在这里的八位教授的作品,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表现出鲜明而成熟的艺术风格。陈航教授是新山水画派的发起者和领军人物,其艺术探索已经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艺术界同仁的积极响应;戴政生教授一直致力于版画艺术的现代性探索,成为国内版画界的代表性艺术家;马一丹教授一直致力于油画艺术语言的先锋性实验与探索,在中国油画界始终享有视觉史诗艺术家的称号;李白玲教授一向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思考,她对新材质给绘画艺术带来新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广泛探索;刘曙光教授作为中国当代新人本主义绘画的主体性艺术家,其创作尤其致力于对自然生命存在状态的视觉关注,体现出浓厚的抒情诗风格;付念屏教授的油画创作重点集中在对当代油画语境下新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思考,特别善于表现现代都市的人文景象;刘沛沛教授从以前致力于大场面人物组画的写实创作,转向了对现代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的细部挖掘与思考,他的这种转变能够从他的《无题系列》中找到相应的证实;邱正伦教授主要致力于当代本土艺术的理论思考和主体性艺术批评的美学建构,同时努力探索中国汉字艺术潜在的当代书写空间。

面对这群探索者和他们的作品,我们有理由坚信,他们的探索和创新不仅是大胆的,而且是严谨深入的,它触及到了艺术教育变革的根部,决不是停留在一种浅尝辄止的把玩上面。我们知道,简单地标榜某种新的艺术观念并不太难,但是真正要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体制上,甚至在学科建设、学科设置、教学和创作的基本环节上用刀,这就不仅仅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改革实践。学院教学改革的成功,不断吸引了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的高层人士的关注。从80年代直到现在,国家教育部连续多次在我校美术学院举行美术教育改革研讨会和当代艺术创作的学术论坛。这表明,不论是在美术教育改革上,还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新观念的探索上,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这群艺术家,都在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最有效的探索和最有力的见证。□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7

“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美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儿童天生就是美术家,因为人类美术与人类生存并存,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息当中把自然界里所感受到的形象绘画雕刻于岩壁。这并不存在审美需求,而是对大自然仰慕的一种表现。儿童生来首先认识的有形的客观世界,在他们的感知客观世界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方法。它们用天真质朴的感情观察世界,它们用各种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儿童稚拙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他们积极创造的本能。

儿童美术创作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子着自己的性情来,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稚拙、梦幻等特色。正因为如此,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象孩子那样画画。”

儿童优秀作品——能展示儿童自己的认识和思维的、能反映自己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画面上能透出儿童天真、稚拙、童趣、童心、好玩等请调的就是优秀作品。只要作品有这些特征,哪怕是“画得一点也不像”和“乱七八糟”照样是好作品,“乱”并不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通过美术教学,我们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小手描绘事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为此,我在版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联系包括学习在内的日常生活,要求他们把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景,使之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自我激发独立思考生活、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创作动机。

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 作品显得千 篇一律,缺乏个 性与 活力 。所以 ,不管 学生作 品 显 得 夸 张 还 是平淡 ,细 腻 还 是粗 犷,热 情 还 是宁 静 ,奔放 还 是含 蓄 ,它 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 供一个有 利 的 条件。

教 师 不 仅是“传 道、授 业 、解 惑 ”,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 生活 环境、心 理个性等 都 不 同 ,他 们 对 美 的感 受 也大 不 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 美 ,秋天 硕 果 累 累 是丰收 的美 ??。课 堂 活 起 来了,同学 们的 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 时 鼓 励 同学 们 把 自 己 的 感 受 表 现 出来 ,并启 发学生思考、尝 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用理论指导美术习作之教学策略 篇8

一、指导观察美的方法

班杜拉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延伸至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发现,人们对美的体验与作品的感知都源于由内而外的观察,可以说,观察是感知的第一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无意地教授学生观察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与活动,帮助学生擦亮眼睛,给他们发现美的双眼,让他们主动地感知美术作品的美,去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美。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教师的有意引导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只要教师加以强化,学生很容易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小学《美术》第三册《难忘夏天》时,笔者考虑到现在正值盛夏末,学生对夏天有亲身体验,而且低年级学生大多都喜欢夏天,因为在夏天他们可以尽情玩耍,由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细心人。在作品欣赏中,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暑假经历,说说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的风景,人物、动物在干些什么,表情如何,同时,引导他们感受画面上的色彩和构成,找一找画面上最显眼的色彩是什么。

二、指导鉴赏美的方法

小学生天真无邪,感情丰富,他们对色彩与形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美术课是渗透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年纪尚小,缺乏经验,还不具备欣赏能力,因此,分析时面面俱到,生怕落下什么。其实小孩子有着独到的视角,在他们眼里世界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绚丽,表达更加丰富,只要教师细心地教会他们从何入手,引导他们如何感受,这些聪慧又好学的孩子们,很快就能踏上美术欣赏的体验之旅。由此,指导学生鉴赏美的方法是开展审美启蒙教学的关键,笔者觉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小学《美术》第六册《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会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二部分则是操作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剪、折等方法,设计并制作小房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会草草带过或直接略过欣赏教学,直接让学生们开展创作活动,导致美术教学缺失应有的“美感”。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中外建筑图片的欣赏与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相关图片,选定题材,介绍本小组最感兴趣的建筑风格,如城市的高楼大厦、古老的院榭寺庙等,鼓励学生们在收集、加工、交流与介绍过程中,欣赏各种房子的美,为接下去的“造房子”寻求灵感。

三、指导创作美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主张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展开,不少教师在布置绘图或美工任务时,强调学生们作品的规范齐整,导致教学重心由原本的实践创造向刻意模仿倾斜,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局限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根据主题,发挥想象,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的足迹里,放飞自己的思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

教学小学《美术》第六册《风筝》时,在美术欣赏与话题讨论后,笔者创设了一个以“放风筝”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一小段放风筝的动画视频。这段视频里,有蹦蹦跳跳的小孩子,有慈祥端坐的老伯伯等等。在视频欣赏过后,笔者示范了放风筝的几个动作,引导学生熟悉放风筝的姿态,在动作中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并启发他们在创造中感受人体的形态美、动态美。随后,引导学生们将放风筝的动作呈现于纸上,化作作品,并评选出“最佳创作奖”。

教学是一个精心打磨的过程。小学美术课程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美的引导与美的实践启发学生们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当然,学习理论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地选择相应的学习理论,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精细加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们的发展需求,更加符合美术教学特点,为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加油助威。◆(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9

一、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以及艺术论中的美学观点

从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来看,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和源泉, 而艺术既是对自然主义的模仿, 又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升华与凝练。艺术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艺术观, 而从本质上来说不同阶级的艺术家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也不尽相同。可见, 艺术是为阶级服务的。每一种艺术的创作活动都需要艺术家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体验生活, 从而发现生活的真谛, 并以艺术和美学的形式来歌颂、表现多彩的生活。马克思唯物主义艺术论中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客观的, 不是主观的, 美的艺术之所以美, 应该在于艺术的本身, 而不在于我们的意识作用。可见, 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正是在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构建与发展

随着自然科学的普及和发展,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艺术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当代思想变革的趋势和潮流。然而,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一切物质而不仅仅是艺术, 所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艺术和人文问题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因为艺术联结着复杂而多样的结构和层次, 有着更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和美学联系。总体上说, 上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探讨以及西方文学观念的大量引入, 使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并被中国学术界所接受。

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重要特征, 就是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 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形态, 是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形式。这种艺术理论反映在美学形态中, 就是唯美 (单纯美) 和自然美 (丰富的美) 的辩证关系。在唯美与自然美的转化关系中, 唯美是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果, 唯美之中蕴含着自然美 (丰富的美) , 这是美学的多样性统一。关于人对美的意识必然体现在特定的美与艺术之间的存在形式中。在艺术理论中, 存在着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形态, 即, “再现”与“表现”这两个术语形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实践进程中, 有的学者常常把“再现”与“表现”两个术语有区别地、孤立地看待, 有的把主观“再现”理解为是对客观反映对象的被动模仿或复制, 有的把主观“表现”看作是脱离客观“再现”的纯主观感情抒发。其实“再现”与“表现”的最大区别是他们具有相对性, 既有“再现”性也有“表现”性, 也就是前者是客观性特征的重要反映, 而后者仅仅是主观性特征的表象反映。

三、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

近半个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许多学者根据我国艺术发展的国情和实际需求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看法, 从而更加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20世纪后期, 国内学者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伟大构想并予以实践和艰辛的探索, 多种文艺理论与文化思潮经过“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 最终使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土壤深根发芽、开花结果, 从此走向了成熟阶段。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我国文化艺术界面对中国艺术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必须走综合创新和辩证整合的研究之路, 这种创新性观点的提出对于建立新时期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我国的文化艺术现实来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 只有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论内涵, 中国的文化艺术理论才能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

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重视经典、重视现实、重视当代的理论研究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重视理论研究与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才能拥有更具活力的魅力, 才能充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艺术的坚实理论基础, 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理论的有力保障。我们坚信, 经过艺术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辛勤探索,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必将在新世纪开创出灿烂辉煌的艺术理论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

[2]蔡仪.新美学[M].群益出版社1948年版, 第43页.

[3]陆贵山.宏观文艺学的基本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年第5期.

美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论文 篇10

[关键词]雕塑 艺术 玉雕 创作

一、公共雕塑与雕刻的概念

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它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雕塑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雕塑是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雕塑作为一种空间凝固的艺术,它的多维展示极为丰富,能给人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多方面的感受,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

在雕塑中,雕是通过减少物质材料,塑是通过堆增物质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用各种可塑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嘲雕刻是指在原本就存在的硬质材料(如石头、木头、石膏)上以雕、凿、敲、磨等方式把不需要的部分去除,直到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创作过程来说,艺术家在创作雕塑时,用的是“加法”;而雕刻时,用的则是“减法”,其创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

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雕塑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不在于制作过程的难易和制作时间的长短,不依赖于文字的说明,只在于他是否能通过展现自己的魅力来影响观众。

二、中国玉雕工艺概况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中国玉石雕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智慧、宗教观念等内容。由于历代琢玉审美情趣、工具、技巧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玉雕作品主题及风格造型也是不同的。从玉雕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玉雕的发展简史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玉器。其中最知名的一件红山玉龙,造型古朴雄浑,极富动感。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制作更加精致,对于型的把握更熟练。两汉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玉器的生产制作受到了限制,玉器开始走向民间,雕刻风格简单,用途简化。唐宋时期是玉器发展史中的一个辉煌时期。自唐朝开始,玉料大多使用和田玉,这个时期雕刻纹路非常细腻鲜明。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爱玉成风,缅甸的翡翠得到了皇室的青睐,由此玉渐渐走向民间。此时,南北派玉雕的风格也逐渐形成,南派玉雕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派玉雕以北京为中心。南派玉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北派玉雕古朴庄重。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进步,玉雕作品越来越精美,玉雕师的想象力不再受到限制。同时,一批醉心于玉雕的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玉雕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发展了全新的雕刻技法,使得玉雕成了可以用心品味的艺术。

2.中国现代玉雕的四大流派

中国现代玉雕流派,分别为海派、扬派、北派、南派。这四大玉雕流派风格各异,却又殊途同归,共同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玉器世界。中国四大玉雕流派是当代的分类,而在古代,我国玉雕界只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南工做工细腻、工巧,致重雕刻,更有时代感;北工风格豪放粗犷,讲究少用刀工,偏古朴典雅。

三、在“雕”与“塑”之间磨练探索。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作为大的环境艺术下的玉雕,它与雕塑同是空间的艺术。二者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形成了一系列表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语言。其构思与表达,怎样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是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传统的玉雕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过程,原料材质、设计理念和加工技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因材施艺”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制作过程的始终。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应该是玉石材料与造型设计的高度和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裂纹及瑕疵延伸情况等。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如在玉雕设计中加入“灯光、轨道”等现代雕塑思维,能使玉雕工艺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器具、花卉、鸟兽、人物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在最初接触玉雕时,我被浑然天成的原石所吸引。与雕塑作品相比,未经人工修饰过的原石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喜欢玉石观赏,在某些特定的角度看玉石,能够唤起我的意象创造。在校期间,我创作大量的泥塑作品,并以这些作品为原型,运用雕塑的思维设计创作玉石作品,如《心莲》《古道悠悠》等作品得到了玉雕界和工艺美术界肯定和认可。在玉雕设计创作中,难免会受到限制,所以我努力克服,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我希望通对各种材料的尝试,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并提升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因为水晶的晶莹剔透,我用水晶雕刻佛教题材的作品;因为玛瑙色彩斑斓,所以用这种材料来练习“俏色”创作,利用黄龙玉水草材料来练习表现“环境自然”题材的内容。每遇到一种材料,我都会去查相关的文史资料,了解材料形成条件、类别、产地、历史发展、珍贵原因和相关典故,努力提高作品内涵、胸怀境界和审美主张。几年来,我在泥塑和玉石雕刻之间找联系,找差距,在泥塑中锻炼自己的魄力和胆量,在玉石设计雕刻中学会精致和严谨。

nlc202309090442

四、运用公共雕塑艺术思维,进行玉石设计创作

公共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实践,它采用形、色、声、光等多种知觉感受,融进了许多现代精神。运用公共雕塑的思维设计玉石作品是我尝试方法之一。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一件作品首先必须有属于作品自己的强烈的生命力。我努力探索一种崭新的表现方式,来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提升作品的内涵。

公共雕塑注重以公共空间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以造型与空间为核心,吸收东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精华,并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融会贯通。公共雕塑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超越了概念和逻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的意象,通过对事物由渐到悟的认识,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如作品青金石作品《古道悠悠》,我就是运用公共雕塑中的意象思维方式,从题材、表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创作探索的。并运用了“倒流香轨道”的设计,通过美的读解和自我反省来达到欣赏差异的共享,从而实现对人性和人文诉求的“唤醒”。

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人中国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除了美学价值,在中国民间中,青金石的颜色是蓝色,蓝色是一种希望之色,是知性灵性兼具的色彩,象征着理想和希望。青金石又是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的佛教七宝之一,可帮助催眠及深层冥想,提升灵性。所以在设计上,我用“古道”来唤醒人们对中华古老悠久文化历史的回忆。

当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块满载着岁月痕迹的青金石,我眼前的画面是:一条绵绵的历史古道开始在我眼前漫延,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从山脉深处、汉唐遗风中款款而来。古道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明天,一头连着故土,一头连着梦想。士兵在这里集结过,诗人在这里流连过,行人在这里休憩过……它尘封在深深的岁月长河中,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典藏在山水间的史诗。在这块青金石上,我竭力地捕捉着周秦遗风、汉唐古韵的瞬间。这就是无数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吗?祥云缭绕,四季如春,翠柏林立,蜿蜒通向山顶。我仿佛看到老子如一位慈悲的老人,正牵着青牛向我们走来,南山不老松下与人们谈古说道,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传达“道法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上,我选择了这块材料上方最纯净的位置,雕了一位慈悲的老人,将老人的胡须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并通过倒流香轨道的设计,使“香”带着古韵和清幽,顺着河道而下,如高山流水般,滋润万物。材料的侧面多泥沙包浆和杂色,为了能保留材料的原型,我将有杂色的整个侧面设计成饕餮纹牛图腾。因为牛图腾是人类第一图腾,最高崇拜物,牛的双角象征着对宇宙重生的护持。牛头顶的太极图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有裂纹的地方设计成古松、河流,代表宇宙万物中的自然形态。材料的侧上方的一个平面,我用一个大大的篆体“道”字来表现。“道”字在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种是代表“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另一种“道”是中国(含东方与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在雕刻上没有用精雕细琢技巧,尽量保留着青金石原始的形态。

我认为一块玉石,就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如青金石,它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从阿富汗传到中国,我希望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同时,和我一起探索人类历史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从圣贤文化中汲取营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浮躁的心复归宁静!

思考:玉雕本身承载着审美、实用、文化传承的作用。用雕塑艺术思维创作玉雕作品,能够更好地推陈出新,在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走出一条新路。我们应学习历代艺术家们从艺态度和敬业精神,坚守玉文化,传承玉雕技艺,关注玉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新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时代经典应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家务记事作文800字下一篇:自查自纠辅警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