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

2024-08-23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通用12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 篇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赏析】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与此词同时,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 篇2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 左手牵着犬黄, 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 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 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 鬓边白发有如微霜, 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 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 朝着西北瞄望, 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北宋是个内忧外患惨重的朝代, 除国内政局动荡外,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北方辽国、西北西夏常犯宋之边境, 使北宋统治集团常常惶惶不可终日;而苏轼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愿望, 而纵观我国历史的文人, 都有忧国忧民的特征气质, 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气节, 但苏轼的政治仕途却颇为坎坷, 这也验证了那句史家不幸诗家兴的话, “问余平生功绩, 黄州惠州澹州”苏轼一生因“乌台诗案”遭一贬再贬, 而在这种情况下, 苏轼并没有消沉, 《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反应苏轼性格形象的佳作之一, 这首词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 都堪称是经典佳作。

这首词是苏轼苏轼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 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数日前, 猎于郊外, 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 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吹笛击鼓以为节, 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此词是苏轼于熙宁八年作于密州任上, 此时西北局势紧张, 苏轼借密州与同僚狩猎抒发了自己渴望抗敌, 为国尽忠的壮志豪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所体现出的苏轼形象

(一) 充满豪情, 狂放不羁

开篇第一句, 苏轼以老夫自居, 然而结合历史背景我们发现, 苏轼在那个时候并非是“老夫”仅仅是四十岁中年而已, 然而苏轼以老夫自居皆是因感慨年华易逝, 加之人生的起起伏伏, 政治上的不得志所致, 但这句并非是感慨或悲叹自己人生的失意, 而是突出少年狂中的狂字, 狂字体现在何处, 体现在后两句的左牵黄, 右擎苍上, 牵着黄狗, 举起苍鹰, 与老夫二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动的反映出了苏轼在被贬谪之后的精神状态, 依旧是充满壮志豪情, 依旧是狂放不羁, 豁达开朗的性格, 并没有意志消沉, 郁郁不振。

(二) 渴望有政治建树, 心系百姓

苏轼是有政治抱负的, 无论身处何地, 都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造福一方, 这是中国文人心系国家, 忧国忧民特质的重要体现,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这两句继续承接了上一句中少年狂, 既写出了狩猎时雄壮的声势, 也表现出了苏轼的精神状态, 倾城, 指密州的全称百姓, 太守, 指苏轼自己, 这里隐含着苏轼想造福一方, 通过自己的政治建树完成政治抱负。

(三) 有凌云壮志, 不惧现实的困难

胸胆二字体现出了苏轼的胸襟和气概, 在痛快的饮酒之后, 这种壮志难酬的宣泄体现了苏轼的凌云壮志, 一句鬓微霜, 又何妨, 更是增加了这种感情的力度, 这一句虽然也体现了苏轼壮志难酬的境遇, 结合苏轼的一生也能看到苏轼的政治抱负一直郁郁不得志, 但面对现实的困难, 苏轼并没有选择退缩, 相反他以鬓微霜, 又何妨来反问, 体现了苏轼壮心不已的英雄气概。

(四) 渴望为国出力, 实现政治理想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 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表现的是苏轼由出猎中联想到了自己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不能为国尽忠的境地, 反映出的是苏轼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和重要, 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为国出力, 为国尽忠。

(五) 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天狼, 指的是辽和西夏的入侵, 在国际内忧外患之际, 苏轼渴望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 展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挽望射三个动词更是强烈的抒发了苏轼的爱国热情和迫切想要一展抱负的愿望, 爱国主义的思想非常强烈。

综合以上来看, 《江城子密州出猎》非常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形象, 这也是这首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 从这首词中, 给我们传达出了苏轼的精神状态, 雄姿英发, 狂放不羁, 而从苏轼的形象上来看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忧国忧民的思想, 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政治抱负, 渴望报效国家, 受到国际重用, 广阔的个人胸襟, 乐观旷达, 不惧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积极乐观, 不懈奋斗, 道德品行高尚等等。结合苏轼其它的辞赋作品来看, 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所反映出来的艺术形象大多是相近的, 这也体现了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所表现出的是典型的豪放派词人的艺术特点和人格特征。

总结

苏轼是最受欢迎的历史形象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 大到专家学者, 小到课堂教材, 处处可以看到关于苏轼形象的研究, 而苏轼所流传下来的文章, 词, 书画更是成为后世的经典, 从这些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苏轼的形象, 也能从这些词中体会到苏轼内心的发展与境遇变化, 而也正是因为苏轼一生的起起伏伏, 颠沛流离, 在面对人生时所迸发出的思考才让苏轼更具魅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只是反映出苏轼一个时期内的状态, 对于苏轼形象的深入研究还需要综合更多的资料才能全面分析。

摘要: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史上并称“苏辛”, 而苏轼的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豪放勃发的特点更是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最能体现苏轼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作品, 其词中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苏轼的形象特点, 本文从《江城子·密州出猎》探寻苏轼的形象。

关键词:苏轼,宋词,形象

参考文献

[1]周玉凤.《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例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26:92.

[2]曲伟.苏轼两首江城子词的对比赏析[J].芒种, 2014, 06:98-99.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猜猜他是谁?苏轼

课前演讲:苏东坡奇闻异事(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预习检测:解释词语 聊 酒酣 开张 会

齐读,判定词的风格 豪放

这首《江城子》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四、合作探究

词中那个字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的理解。(先独立思考一分钟,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回答)

(1) 左牵黄,右擎苍 其狂一;出城看而“倾城”,其狂二 ;猎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孙郎,其狂四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写太守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像狂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也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 字 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为报倾城随太守 表明观看太守狩猎的百姓很多。

(4)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作者要亲手射杀猛虎。自比孙权,可见其豪放,更见其“狂”。

(5)鬓微霜,又何妨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又有何妨! 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第一首豪放词,是苏轼自成一家,突破了艳科的一首词,是饱含爱国情怀的一首词,是体现苏轼乐观豪迈,个性风采的词。

全词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

学生领读,最后一句和诵

词中只字未提报国,词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

微型讲座: 微型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

1“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作者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苏轼被贬官及背景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是每一次被贬他都表现得很是从容于乐观。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他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更欣赏也更原意接受苏轼的潇洒飘逸,超霸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 篇4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帽貂裘 (diāoqiú),千骑 (jì) 卷 (juǎn)平冈。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文言文赏析 篇5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照翻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水调歌头》《浣溪沙》《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 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个别试读——听录音——配乐齐读 二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三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

——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篇7

以前我的诗歌都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教学,通过这次国培活动各位优秀教师的指引,给我的诗歌教学带来了迷途的指引。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执教《江城子 密州出猎》后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重朗读——其义自现

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诵读,咀嚼体悟,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简单的让学生读而读,不仅容易造成倦怠,而且难以到达读的目标。无以实现对内涵的真正体悟。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在教学中采用“四读法”:初读,朗读,互读,品读。

(二)重联想——匠心独运

中国古典诗词言简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充分的讨论,想象。描述过程中,对这首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抓文眼——绝妙高境

所谓“文眼”,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是这样认为的“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应。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心里颇不宁静”就是此文之“眼”。如《背影》,朱自清先生这一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名篇,其题目即文眼。本课的文眼即“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设置有“文眼”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捕捉这传统文章艺术构思信息的“文眼”。理解其在文章中各个方面的种种关系,从而欣赏、借鉴作者巧设“文眼”的匠心。同时也就更快、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精神所在。

(四)抓主旨——柳暗花明

对于古诗词学生们既要把握诗描写的主要内容,还要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

二、不足之处

(一)背景插入要适时、适当

课堂上不要为了完成某些环节而完成,而要做到适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紫藤萝瀑布》在讲解重点段时再插入社会背景的介绍,学生们理解的会更好。而且学生们马上就能理解中心句的意思。本课我应该在疏通译文之后,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背景介绍。孩子们更容易进入意境,理解的更透彻。

(二)小组活动要有序、充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上要想让小组合作发挥作用,就要合理的帮助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同时要给小组充分的研讨时间。我在这方面还需反思,改进

《江城子·密州出猎》改写作文 篇8

密州又迎来了平静的一天。突然,远处红尘滚滚,是发生战争了吗?不是,是太守苏轼带着一群人马在打猎!男女老少的老百姓们跟着看热闹。苏轼头戴华贵的帽子,穿着束身貂皮大衣,英姿勃发,好不威风。只见他催促坐骑向前奔去,在一阵尘土中,苏轼迅速搭箭、拉弓、瞄准,随着一声嗖”,一只鹿应声倒下,老百姓发出排山倒海的喝彩声。苏轼一次又一次地搭箭拉弓,猎物们一只又一只中箭,黄狗和猎鹰往返着带回猎物。突然,苏轼发现不远处草丛中有一只老虎,他屏住呼吸,再次搭箭瞄准,只听嗖”、嘣”、嗷~呜~”,刚刚跃起的老虎颓然倒下。哈哈,回城,我请大家喝酒!”苏轼掉转马头,带着大队人马疾驰而去。

酒过三巡,苏轼摇摇晃晃站起来说:诸位,我也有许多心事,今天要一吐为快。我本立志去边疆杀敌报国,只因我与当朝宰相政见不同,得不到任用啊。我真希望皇上能派人召回我,就像汉文帝派冯唐去赦免魏尚一样,让我得到朝廷的信任和任用。我的年纪虽然有点大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雄心壮志和年轻人一样高啊。如果我能上战场,我将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对抗敌人,献出生命也不在惜!”恍惚间,苏轼仿佛看到刚才那些猎物都变成了西夏和辽的军队,而他带着将军、勇士们一次次用尽全力把强弓拉成满月,将仇恨化做一支支利箭射向敌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了解苏轼,体会其豪放词的特色。

3、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心灵有约,悟读苏轼

《题西林壁》中 “ ”显示他超人的睿智。《记承天寺夜游》中“ ”道出他难言的微妙。《浣溪沙》中“ ”有他老当益壮的豪迈。《水调歌头》中“ ”说出千古离人的心声。

二、巩固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三、读题解题: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四、一读,感知节律: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发(fā)、骑(jì)、为(wèi)

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

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五、二读,感知词意:

1同学们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共同探讨解决。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上下阙的意思。

3、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上下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上片绘 图 下片抒 情

4、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六、三读,感知形象:

再读诗歌,你从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一份怎样的情感? 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1、“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2、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例句: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补充资料: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共享文名,合称“三苏”。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七、四读,感知语言与情感

1、你喜欢词中那些豪放的句子?它们如何体现豪放之感?

2、这首词中使用了哪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3、带着热情、豪放的感情再朗诵。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4、指导尝试背诵背诵。

八、拓展,比较阅读:

1、这首词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思考:《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又表现在何处?

2、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妻子,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兼顾的矛盾体;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九、总结课堂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背诵补充的两首诗。板书设计: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牵黄擎苍:姿态 信心:亲射虎 狂 锦帽貂裘:着装 忠心:遣冯唐

倾城千骑:行为 决心: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10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

苏轼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色。一种个性和特色是有儒家用世的志意——士以天下为己任。他这种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苏轼范滂传的时候内心激动感发,就问他母亲,他日儿做范滂,你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滂传》中记载,范滂为了理想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范滂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能得全,我愿意你去完成你的理想。他另一面个性和特色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读《庄子》,《庄子》中那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故事有很多,苏轼曾感慨的说,我从前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今天看了《庄子》,《庄子》上所写的就是我想的。他从小就把儒道两家的美好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为他后来虽多次遭贬谪,但能以超然的态度处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则始终执著没有改变打下了基础。你只要把他召回朝廷,该说的什么正直话,他还照说;贬官在外他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密州,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黄河水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了苏堤;晚年被贬惠州,设法修建桥梁,解决了老百姓渡江渡海的困难。(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但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困难,而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充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笑谈于死生之际。)

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有人对此词作了评论,说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意思说,词到苏轼,以“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改变了一代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二、明确学x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及典故的.意思

六、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味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城随太守“的受民拥戴的得意。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2、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七、拓展: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齐读

3、完成练x

①、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②、思考《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及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

《密州出猎》和《记梦》,一个是气韵高旷,一个是声情凄婉,风格迥异。《密州出猎》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示希望得到朝廷起用,委以边任,抗敌建功。《记梦》以“梦”的形式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忘妻的思念之情。

《密州出猎》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用小词写x武狩猎,将词从花间月下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轼《江城子记梦》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结合对这两首词以及我们对苏轼人品的了解,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他是一位有铮铮着铁骨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篇11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扩写作文 篇12

这大概是我从杭州被贬到密州以来最冷的一天吧!回想杭州的荣华富贵,远不是如此的荒凉。

昨天夜里一场大雨彻底的洗刷了天空,让天空恢复了昔日的.荣光,看着这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湛蓝天空,年过半百的我也不禁想要发作年少的狂气,我带着全体官兵跟一起去打猎。

左手接过伸着长舌的猎犬,一只猎鹰落在我肩头,戴好锦缎织就的帽,穿好暖和的貂皮裘,一声令下,马儿向前飞驰,马蹄声响彻云天。我要像当年的孙仲谋一样,亲自射杀一头猛虎,以酬谢乡亲,展现我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的气势。猎物排着队送上门来,我屏气凝神,轻舒猿臂,风挟着箭,直击猎场!

回到府上,坐在桌前,一碗接着一碗的美酒下肚,渐渐微醺。一股伤感直涌上心头,望着窗外,我独自一人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然我两鬓的白发悄然而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假以时日,皇上若能不再听从小人的诡计,而是派来一位像冯唐那样的官员,重新起用我来治理国事,我必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以身报国,带领将士去前线杀敌,把弓拉得如同满月,朝着西夏的侵略军射去,击穿他们,瓦解他们,粉碎他们,一举平定中原。

上一篇:刚刚升职怎么写感谢信下一篇:说明文作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