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坏处

2024-06-13

科技发展的坏处(精选14篇)

科技发展的坏处 篇1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多读”这样的“课外书”,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读课外书,得先看书的好坏。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读书”,又何益之有?

现在书刊的纸张越来越精致,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时尚类书刊,多用铜版

纸印刷,色彩也更为明艳,这些书刊带给了读者良好的视觉享受,但它同时也容易令眼睛产生疲劳感,特别是儿童书刊如果纸张过于光亮洁白、图片色彩过于丰富,孩子们长期使用很容易发生近视。

科技发展的坏处 篇2

科学一般被认为是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而技术是实践的科学,是关于改造世界的学问。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科技和教育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1]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换句话说,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发展,就谈不上科技作用的发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三大奖中一半出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分之二成果由高等学校完成。”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国力强大、民族昌盛、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与教育之间的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甚至可以武断地说是必要条件。

当下,科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等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制造了不利影响和负面行为。在科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加快与教育所应该追求的稳定性产生了不适的问题,同时,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如克隆技术等在内的科技发展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议,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与教育对市场价值法规关系上的差异,也使一些人在取向上出现了矛盾。在提倡大力发展科技的今天,更应对科学的本质、科学产生的背景、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社会功能等进行深刻认识。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不能忘掉人文精神,在提出科学理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价值。我们应该对科学进步与社会理想、道德、人类价值、人的发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教育等途径规避出现的不利影响。

二、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的互动

教育与科技这两个领域自产生以来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是维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场所,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既是教育的内容,又为教育提供先进的手段,促进了教育在体制结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2)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已经广泛影响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对全人类社会产生广泛、快速而深远的影响。教育作为这一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促使教育进行改革或调整。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在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中,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手段的影响是直接的,教育的信息化同样正在全面渗透并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先进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为导向,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环节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个重要特征。

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现代化有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不仅有助于教育手段的更新,促进教育内容的完善,而且影响着教育组织形式。如科技的进步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育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对教育规模(大班化教学)、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技进步不断丰富着教育内容,不断有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发现和创新通过课本教材、网络等媒介传递给受教育者;如科技进步还影响教育组织形式,催生了“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突破了传统的学习围墙,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等。

在探讨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时,一个不得不谈的内容就是科技的发展对德育的影响。一方面,科技进步促进教育思想的深刻转变,其中包括制度设计者等在内的教育相关利益群体的思想集体变化或“转型”,特别是我们所说的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碰撞。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一直位于五育之首。“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从小学到大学,道德教育从未间断。客观地说,随着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问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针对社会的开放性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功利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温善策.从科技与教育的关系中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科学研究,1986(4):1.

憋尿的坏处 篇3

Tips

健康人的尿液是淡黄色且透明澄清的,如果喝水比较少,尿液的颜色会变得更深,所以深色尿液就是在提示你应该多喝些水了。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少见的颜色,例如橙董色,可能是因为食用了色素的缘故;如果尿液偏红色,若不是因为食用了诸如蓝莓、大黄这类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那就要去看看医生了,这也许昭示着你的泌尿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尿液是绿色,可能是由某些药物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有时候尿液可能会冒泡儿,也许只是因为液压引起的效应,但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尿液里含有了太多的蛋白质,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讯号,你得要抽时间去做一个检查了。

憋尿能减少冲动性决定?

2011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医学奖颁发给了关于“憋尿”的两项研究。

搞笑诺贝尔奖开始于1991年,至今已举办过23届,它由《科学幽默杂志》主办,每年评奖一次,鼓励人类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被重复的科学研究”,用科学方法进行“乍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每年有10个领域的研究获得该奖,包括传统诺贝尔奖的五个领域: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此外还有公共卫生、工程、生物和其他学科。

而上面这则流言则源于其中的一项研究,在荷兰Twente大学的Mirjam的研究小组进行的研究中,被试者在“憋尿”状态下,要在两种情况中做出抉择:马上获得较小利益,或者迟些时候获得较大的利益。例如他们可以选择明天得到16美元或者35天之后获得30美元。结果发现憋着尿的人更愿意获得迟来的大奖,并不太愿意受到眼前蝇头小利的迷惑。

于是Mirjam说:“You seem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when you have a full bladder.”(当你膀胱快爆的时候你貌似能做出更给力的抉择。)这说明此研究只是针对人对自己冲动性抉择的控制力,通过研究表明憋尿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不理性冲动。

也许在传播过程中,这句话被COPY走了样,于是出现了“考前憋尿”的秘籍,实际上它跟考试时知识性选择题的准确度毫无关联。在憋尿问题上,更多的意见,其实是倾向于弊大于利。

尿的产生

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之后,经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排泄物,排尿可以调节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也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尿的成分包括绝大部分的水和极少量的固体成分,例如含氮废物、电解质、激素等等,多达数千种。

在人体内,肾脏是负责产生尿液的器官。肾脏的毛细血管丰富,双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可以达到1000~1200毫升,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成分,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几乎都会被肾小球过滤出来,形成原尿。正常人在一个昼夜里形成的原尿多达180升,然而最终排出的尿液只有2~3升左右,这是因为原尿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管内,剩下的少部分水分和不被重吸收的“废物”才会最终形成尿液,经由输尿管排出。尿的生成是一个持续的、不停歇的过程,如果没有膀胱,人类大概要处于一个时时刻刻排尿的状态了,那多尴尬。

尿液经由输尿管排出,正式进入膀胱里,膀胱的另一端是尿道。当膀胱内的尿液超过一定的程度时,会刺激到膀胱的压力感受器,经由一系列神经传导,最终到达大脑皮层,在判断过“环境是否允许排尿”之后,大脑皮层才会释放出指令,使膀胱壁的平滑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舒张,使尿排出。否则,就是“憋尿”。

憋尿的坏处之一

显而易见,憋尿最直接的坏处就是可能会憋不住。坚强如军训的教官,训练军姿的时候也曾经对烈日下挥汗如雨想要“尿遁”的同学们说:小便能憋两个小时,大便可以憋一天!虽然我至今没弄懂为什么站军姿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厕所,但这也说明了,小便是多么难“憋”,尿道括约肌也许不如你的意志坚强,也许会在意外的场合和时间,将尿液释放出来。

如果膀胱太过于膨胀,可能会损伤膀胱壁的肌肉组织,严重者,在受到外力冲击下,可能会引起膀胱炸裂,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长期“憋尿”的坏习惯,可能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或者肾脏的炎症;而如果因为担心憋尿而少喝水,又可能会因为尿液浓缩,诱发尿路结石。

憋尿的坏处之二

再回到“搞笑诺贝尔奖”上来,科学家还研究了憋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在这个研究里,先在实验开始前测出每个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基础值”(正常状态下的值),再让他们每15分钟喝250毫升水,每次喝水之前要对自己的“尿意”和“痛感”分别打分(0-100分,0表示“完全无感”,100表示“我这辈子没这么想尿过”)。同时还需要每过一小时测试一次认知水平(包括操作能力、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喝水量的增加和憋尿时间的延长,受试者的尿意和痛感也在增长。当进入“极度的尿意”状态下时,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功能”都有严重的下降,而在排尿后回到正常水平。

这项研究发现,尿意影响的是我们在基于视觉信息和工作记忆进行“决策”时的速度。换句话说,尿让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了。

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研究人员将这次的结果与以前关于疲劳和酒精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对于注意力的影响,“极度的尿意”“疲劳”(24小时剥夺睡眠)“酒精”(血液酒精浓度0.05%)三者几乎相当;而对于工作记忆力,“极度的尿意”甚至超过后两者。因此,对于驾驶员和操作大型机械的工人来说,不仅喝酒和疲劳工作应该杜绝,憋尿也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

喝牛奶的坏处 篇4

大家都知道,牛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牛奶是我们的最爱。可是,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适合喝牛奶。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多了解关于喝牛奶的常识,保障我们喝的牛奶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

空腹喝牛奶的坏处:

第一点

空腹喝牛奶,牛奶不能被充分酶解,其中的蛋白质很快就会转化为能量被消耗掉,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第二点

空腹喝牛奶,在胃中还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入肠中造成了营养成分的损失。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人体新的组织,还对原有组织有修补作用。

第三点

若空腹喝牛奶不但牛奶从胃中很快排出,而且上述的宝贵蛋白质还会被人体分解作为热量被消耗掉,这就不能完全起到蛋白质应有的作用,一些氨基酸在小肠内没有来得及吸收就被排入大肠,在大肠这些蛋白质和氨基酸被分解腐败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加了人体的负担。

说谎的坏处短文 篇5

二、说谎要是不被人揭穿还好 ,要是被揭穿以后就没有信誉可言了。

三、对父母说谎,他们会掉眼泪,让你揪心。

四、自食其果。

五、说谎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很多时候,因为胆怯,我们也许会不甘承担自己的错误,就说了谎。但只要改了,就可以原谅。也许,有些时候,有些谎言是善意的,但我们绝对还是要做个诚实的人。

六、说谎是为了隐瞒事实真相,掩饰自己的过错,躲避惩罚的不良行为。

七、说谎害人害已。经常说谎的人,心理上会产生障碍,至少难以与人沟通。说谎还会误时误事,失去同事、朋友、家人的信任。当然,从本质上说,人都是善良的,诚实的。由于某种原因说了谎话,或是善意的谎言,只要不是本质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八、根据权威人士研究,说谎得人,容易得心脏病,心理容易失常会得焦虑症和疑心病,严重得会得自闭症,脱离家庭脱离社会。胆小的会产生自杀,胆大的会危害社会。奉劝说谎得人,还是好自为之吧。(善意的除外)

谎言有时可以说,但用在不正确的地方,就不是好事了。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想:反正爸妈不知道,于是就将试卷塞在了抽屉里,回到家乱编了一个分数。可哪知第二天,我就原形毕露,原来妈妈给老师打了电话,发现我说了谎,后果可想而知了。

从此,我再也没敢乱报成绩了,所以说谎也得“适可而止”。其实说谎是有许多坏处的,比如:你打碎玻璃不承认、捡到钱不交公、做了坏事逃跑等等,如果一旦被揭穿、被抓住,你就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并且对待亲人朋友,更不能说谎,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因为说谎变成了“有福我享、有难你当”可就不好玩了,妈妈常告诉我“一句谎话以后要用一百句谎话来遮盖的。“这样还不如不说的好。

玩手机的坏处作文 篇6

家长休息室里,一个看上去约莫三四岁的女孩,捧着一台平板,在一把长椅上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她到底是怎样在躺椅上看呢?或许,你们在为我这个不完整都句子感到惊讶,可是,我也说不清楚。因为她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躺在上面滚来滚去,像一个玩具车的车轮,怎么也安静不下来。

过来将近10分钟,一个比她稍许大一点的小妹妹走了过来,和她一起看平板。她的年龄还很小,可是就已经近视了,她们却毫不在乎的继续迷着平板。

看着幼小的她,戴着厚厚的眼镜,我不禁感到心头狠狠地一颤。这么小,就已经学会玩平板了,还玩的这么熟练。要知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手机、平板只能在妈妈规定的时间里,玩几分钟。而她们的妈妈呢?正坐在一旁,手里拿着手机在追剧。

我愣了!我真想上前去提醒一下孩子的妈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不要把玩手机的坏习惯传染给他们,这样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新闻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篇7

1新闻科技的含义

新闻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可将其以一种便于传播的形式传递给大众。新闻科技是科技基础、应用和设备的总和, 是将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包装成大众乐于接受的各种新闻产品, 以此为大众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让完整的科技体系为新闻行业服务。新闻科技就如同新闻产品一样, 是社会科技系统和社会生产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新闻科技是在信息产生、检验、传递和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信息技术。当新闻信息具有某种特性时, 就会利用科技处理新闻信息。能源、材料和信息革命共同形成了科技革命。 在新型技术中, 最典型的就是“3C”技术, 即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

2新闻科技的发展现状

2.1对媒体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关人员纷纷开发新的传播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手机阅报、 网络访谈等。当传统媒体业陷入或舍弃自身优势或追逐潮流的两难选择中时, 当其朝着新媒体方向发展时, 不知会丢掉报纸阅读的优势, 还是会失去一些利用传统方法接收信息的大众。

对于新媒体, 虽然它们能快速收集、传播信息, 但是, 科技的发展、更新速度也让其难以适应, 导致它们无法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好比现在的互联网, 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查明出处。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众迫切追求新的信息技术手段, 而新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使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2科技给新闻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2.1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字编辑方式呈现多样性。新闻作品的岀稿速度很快, 采集媒体信息时, 只需网上粘贴、复制即可, 无需现场确认。当最终的新闻呈现出来时, 新闻图片必须准确地展现真实情况, 但是, 新的科技手段的出现使得新闻经过一定的筛选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 并且在后期剪辑中还会删减, 导致人们最终看到的视频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此, 将网络图表合成技术应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完全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2.2媒体与大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新闻发展的新形势下, 媒体和大众都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 两个团体相互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意义不再只局限于新闻本身, 更多的是大众针对新闻给出的评论。由此可见, 传统的新闻接收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马加爵事件”轰动全国, 媒体报道与大众点评如同博弈一般, 从一定程度上讲, 法院的判决受到了大众和媒体的影响。

3新闻科技发展探索

3.1改变新闻传播的老旧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使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新闻科技传播不能只由传统媒体完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获取新闻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 作为一名媒体人, 首先要改变有关新闻传播的老旧观念, 要将微博、电子书、手机等新型媒体设备与新闻传播结合起来, 将新闻科技发展与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提高新闻的趣味性。

3.2拓展传播工具

每一个传播时代的发展都会伴随新型媒体的出现, 这样就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 而网络媒体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时效性上都优于纸媒。所以,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媒体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不断加大新闻传播力度, 实现新闻的科技传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 而互联网是一种能跨越时空, 集合、分散信息的超媒体。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分析, 现代新闻传播技术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 不断优化传统的传播手段。

就新闻传播而言, 传播手段、工具和技术都是依据计算机技术而组成的网络媒体,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新闻科技的发展, 优化了新闻传播手段。因此,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改变现有的新闻传播手段, 建立科学、高效的传播途径。新闻传播可以使用手机、微博等多种贴近大众生活的高新媒体, 以实现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就传播手段而言, 互联网集合了各大媒体的优势, 以多种方式传播, 使传播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科学报道要求将声音、文字、图片结合在一起组成视频。这样做, 不仅能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 还能使新闻报道更容易被人接受。就传播机制而言, 传统的新闻传播只是媒体发出信息的方式, 是单向传播, 还没有形成互动。而现在的科技手段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老旧模式, 使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互动、反馈彼此的意见。

互联网具有包容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它不仅为大众建立了一个评论问题的自由网络公共空间, 还挖掘出了很多容易被传统媒体忽略的素材。在新的传播环境中, 媒体要建立网络公共论坛, 利用手上现有的素材吸引大众的眼球, 实现新闻的科技化发展。

3.3改变新闻的传播方式

传统新闻是以陈述语气传播一种事实, 并没有考虑接收者的需要。近年来, 新闻传播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采访者写新闻报道时会在新闻事实中添加故事因素。新闻报道善于从普通素材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 使新闻内容有理有情, 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将人文关怀呈现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 提高新闻的传播价值。在具体工作中, 新闻内容要作出如下改变。

3.3.1围绕读者设置新闻主题

新闻要符合读者的思想和观念, 根据大众的喜好、接受程度选择报道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等。另外, 媒体人要贴近读者的实际生活, 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使新闻内容富有新意, 戳中读者的内心, 成功地将新闻内容传递给读者, 实现新闻的科技化发展。

3.3.2内容体现出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要在事件、人物的采写中体现“人文”的重要性, 以读者为主体, 重视读者的感受。尊重、了解、引导读者的新闻传播也能体现人文关怀。新闻素材是决定新闻传播的基础, 也是新闻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 但是, 新闻的“人文性”必须要尊重科学事实。

3.3.3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

在新形势下, 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除了利用传统的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外, 网络媒体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方式报道新闻会比文字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要从细节入手, 将写作内容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 以小见大, 体现其趣味性, 使新闻传播具有可读性。

4结束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媒体环境下, 要想有效传播新闻, 就必须利用科技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内容和形式。目前, 新闻科技的发展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媒体人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只是在网络上收集内容, 但是, 这些信息鱼目混珠, 大大降低了新闻的真实度, 给新闻科技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闻媒体人逐渐意识到科技在新闻传播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电子阅读, 微博、电视节目等依靠网络的传播手段逐渐兴起, 使得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冲击。当新闻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时, 新闻传播则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出现了新闻缺乏公信力、真实度降低等情况。简要分析了新闻科技的发展现状, 并探究了新闻科技的发展方向,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科技,新闻传播,传播方式,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婉婷.探索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发展路径[J].新闻爱好者 (下半月) , 2010 (3) .

[2]何复荣.论新闻科技发展的建构与挑战[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上旬) , 2014 (4) .

敢于“亮丑”没坏处 篇8

在对待事故上,有的单位为减少“负面”影响,对事故处理采取“低调”,不向上报告,不调查事故原因,不追究当事人责任。其单位领导解释说,当事人已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再给其处分,从情理上讲不过去。

把“丑”遮起来,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事故不及时调查原因,不追究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往往难以吸取教训,这也是有些单位雷同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敢于把“丑”亮出来,认真调查事故原因,对当事人给予严肃处理,让当事人介绍事故发生经过,让安全员介绍违章原因,组织职工到现场分析,让职工从事故中受到教育,从而在工作中引起重视。

敢于“亮丑”没坏处:其一是亮“丑”方能知“丑”。把“丑”遮起来,目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但不追究责任,不调查事故原因,自己也不知道事故发生经过,不知道自己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不知道企业在职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中存在哪些失误之处,企业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如同“掩耳盗铃”。而只有敢于把失误“亮”出来,让职工知道事故原因和危害,工作中才会引起高度警惕。

其二是知“丑”方能避“丑”。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失误在哪里,在今后的工作中才会时刻注意到,及时克服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缺点;还有把自己企业发生的事故及同行业中出现的典型事故汇集成册发给职工,作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材,使职工从身边或同行的事故中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网络的坏处英语作文 篇9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 which is the same as surfing the Internet. On one hand , we benefit a lot from computers. For instance , man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going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which is a way to save time and money. What’s more, Internet makes it convenient for friends and relative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So people are more closed. Besides, we can go through the news all over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ternet, which can broaden our eyes and assist u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games,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are addicted to virtual world , leading to a terrible grade and health. Moreover, plenty of unhealthy information emerges on the Internet, making a bad influence on teenagers.

喝茶的好处和坏处 篇10

1、常用脑喝绿茶。据报道,绿茶有助抗癌防癌,能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绿茶适用于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或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群,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嗜烟酒者,有利于解烟毒醒酒;适用于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可提高大脑的敏捷程度,长时间持续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有利于增强思维潜力决定潜力和记忆潜力;适合于阴虚体质的人群;适合于有减肥美容需求的人群。孕妇饮用绿茶时,以较淡味的茶汤为好。

2、常吃牛羊喝黑茶。黑茶适用于常年以荤食为主吃牛羊肉较多的人,有利于促进脂肪消化;也适用于减肥人群。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常习惯于饮用砖茶饼茶普洱茶等经后发酵的紧压茶类,与其饮食习惯有关。

3、常运动饮红茶。红茶性温,适合于身体虚弱的人,也适用于运动人群体力劳动人群,饮用时可酌量加糖,既有利于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孕妇在临盆前D月和产后,以饮用红茶为宜。

4、肝火旺喝菊花。很多人经常出现头晕口苦皮肤干裂口舌生疮脾气暴躁等症状,这多是由肝火太旺所致。而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养肝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冲泡菊花茶时,用度左右的沸水冲泡~分钟即可,喝到只剩/的汁水时再续沸水。

5、想减肥喝青茶。青茶(乌龙茶具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肥胖期望减肥美容的人群,也适用于运动人群;适用于以荤食为主的人群,有助于消化;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

6、情绪差喝花茶。花茶适用于脑力劳动过度的人,有助于解抑郁提神;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适用于经期和更年期妇女,可缓解性情的烦躁,能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李开复:不要把事情往坏处想 篇11

答案很明显:他们无法接受挫折带来的打击。而我的建议是,挫折并非坏事,也许它正为你打开了一扇未来之窗。

去年,我曾经在“开复学生网”上看到一个沮丧、茫然、失落的年轻人的留言。我注意到他是注册当日就直接提问,仿佛是为了提问而来到这个网站。我可以想象他总结自己时的痛苦和希望得到解答的心情。这位年轻人曾经在国内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时间长了之后,觉得自己总是做重复的工作,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很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过下去,但是又没有勇气离开,后来就决定申请出国。他的想法是,希望出去看看,这样也能让自己下决心离开原来的单位。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顺利出国读博士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痛苦。环境的不适、语言的障碍、内心的茫然、对研究方向不感兴趣等等让他每天度日如年。文科博士需要攻读6年,而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研究或者教学,最终他选择了半年以后退学回国。

这位年轻人非常痛苦地问我:“开复,我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很失败,我该怎么挽救我自己,挽救我的人生?”

这不是我在网上碰到的第一个处于困扰中的年轻人,我很理解大家在现实和激烈的竞争中做出的一些选择,更理解其中有些选择可能最后会让自己进退两难,陷入新的困境而无法迈出新的一步。这个年轻人确实应该好好想想。毕竟,我们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更不要为了好胜而出国。但是也不要为了恐惧而不出国,为了茫然而不出国。

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建议大家 “三步走” 思考。首先把自己的理想、兴趣、价值观写下来;然后把出国或不出国的想法做一个客观的利弊分析表;最后再用自己的理想、兴趣、价值观来分析这个表。这样自然会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果,成为你做决定的重要参考。像这位年轻人,就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对这个博士的专业有没有兴趣?对做研究有没有兴趣?而自己读完博士又想要做什么工作?面对这样的工作你有没有激情?它是否符合你的理想?同时再想想,留在国内还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而自己有没有机会成长、学习?有没有机会换别的工作?

遇到事情不要总是往坏处想,甚至坏到了“悔恨终身”,这反而会让自己消极下去。年轻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无论是留在国内或是出国都有很多选择,既然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就应该在你的决定引导下去做最好的其他选择,去做最好的自己!

另一个年轻人曾和我谈到“梦想破灭”的问题。在高中时代,他对于自己的将来,有着激情澎湃的理想。到了大学以后,往往在环境的影响下,他忘记早年的激情和梦想。当这位年轻人痛定思痛,决定重拾梦想,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时候,一个突然的打击——大学四级考试作弊被查获,让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我在往来的信件中看到他的心理历程:碰到挫折,不能接受是第一个阶段;不承认(质疑“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是第二个阶段;然后,是接受和平静。

其实他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几个月前,我也曾碰到我的挫折。我当时是怎么样渡过难关的呢?我有几个想法和大家分享:首先,分清什么事情是你可以改变的,什么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在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上,把你所有的精力转移到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正面思想不但可以帮助你的心情,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你有限的时间;其次,做好最坏的打算,让自己可以接受。接受最坏的打算后,一切都将比你的想象更好,一切的惊奇都将是惊喜;然后,让你的周围围绕着真正在乎你的人,你可以倾诉的人。把心里的话说给他们听,这样可以解压,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好的建议;最后,我们从挫折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我在读博士时,就是因为同学对我的严厉批评,才让我下决心要学好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当你接受和冷静下来后,可以多想想,也许每个挫折都是你成长的一个机会。

对于每个人的挫折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你这次的挫折,正为你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就像我大半年前的挫折和现在得到的机遇一样。

祝大家好运!

李开复

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思考 篇12

关键词:近代国防科技,历史思考

近代中国, 总是在经历了战争的阵痛之后, 才开始走上军事变革的漫漫征途。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直到20年后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将之付诸实践, 随后清政府在制器, 练兵等表层军事变革上徘徊甚久, 最后才在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入侵的巨大痛苦中幡然醒悟, 将表层的军事变革扩展为整个军事体系的全面改造。这整个过程曲折而漫长, 充满了国家的灾难, 人民的牺牲和朝廷的屈辱, 同时历史留给我们的余响也是振聋发聩的。

国防科技发展, 需要政策作为根本保证。一种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如果有国家作为主要推动者, 并依托国家政策这个载体, 将会取得更为广泛而持久的成效。早在鸦片战争时期, 就有些开明爱国官员和知识分子提出了解外国情况, 学习西方“长技”。林则徐在广州抗敌期间, 不断搜集西方情报, 翻译西方书报, 他还主张采购西方武器, 加强海防。但是在那个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时代, 想要凭个人力量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是十分艰难的。因此, 要促进近代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 自下而上的道路是走不通的。20年后, 洋务运动蓬勃兴起, 将国防科技的引进与发展提升至“国家计划”层面, 这样才使中国近代国防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积极态势。即便如此, 晚清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 顽固派的阻挠, 以及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 仍然阻碍了科技发展成为“国家行为”, 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 通过明治维新, 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实现了军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跃成为与西方并驾齐驱的亚洲强国。国家政策对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由此可见一斑。

国防科技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首先, 从人才的成长机制上来说, 要集中力量, 进行统一管理规划。清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 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是设立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二是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这一阶段培养的人才对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但培养出来的真正有用的栋梁之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十分有限的, 这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咎于清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组织不力, 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这首先造成了清政府在教学力量上分散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全面, 另外, 清政府对学生学习上松散的管理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又降低了学生的毕业率。第二, 从人才的使用机制上来说, 应该设立合适的工作岗位, 使其所学得到充分发挥, 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如在晚清刚派出留学生之初, 对学成归来的学生虽分配了工作, 但因为封建官吏不懂科学, 在分配时大多不论个人志趣及在外所学,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例如詹天佑, 学成归来后历时八年才辗转进入铁路行业, 一身才华多年不能得到发挥。这种历史的悲剧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要培养出先进的科技人才, 必须按其成长规律, 建立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成长机制。

国防科技的发展, 需要强大的军事工业作为支撑。近代中国在战争后就意识到了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随后也进一步认识到“制器之器”对武器发展的支撑作用, 亦兴办了一批枪炮厂和机器制造局等来发展军事工业, 这对武器的维修与研发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对历史的推动是积极的, 但若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成效:首先是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结合问题。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在不同的时期应有主次之分, 但总体来说, 军事工业的发展需要民用工业的支撑, 两者若能做到较好的结合, 将会有效节约军费开支, 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军事科技也将借助地方力量, 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洋务运动的第一阶段, 主要是兴办军工企业, 而严重忽视了民用基础工业的建设, 这对国防科技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是统一武器制式标准的问题。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讲, 是机械大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 若能统一武器制式标准, 在军工企业中就可实现近代化大工业, 可有效提高生产率, 同时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大有裨益。

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必须是建立在政治, 经济, 文化的全面近代化基础之上的。近代落后的中国, 社会的各方各面都有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 尽管统治者认识到了军事的落后, 也一心想要在军事科技上谋发展, 但贫瘠的社会土壤上终究是无法开出科技之花的。首先在政治上, 封建主义的国家机体无法移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对军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遏制作用。在经济上, 落后的小农经济承受不起建设近代化军队所要支付的昂贵开支。无论是从武器装备的引进还是研发上来说, 困顿的晚清财政总显得捉襟见肘。而在思想文化方面, 尊儒学轻格致 (科学) 的文化传统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发展的精神枷锁。最后, 晚清动荡的政局也无法保证兴科学措施的顺利实施。

近代中国在促进国防科技发展的有益尝试方面为我们留下无尽的思考, 我们现在对这段历史进行探索反思, 在扼腕长叹之余, 更要以史为鉴, 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更好促进现代国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石然:《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年。

[2]董光壁:《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手机的好处与坏处 篇13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各种先进的设计层出不穷。其中最成功的发明当然非手机莫属了。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个角落看到手机的踪影,可见手机已经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份子。手机纵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不过它也带来了坏处,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吧!

有了手机,即使我们之间的距离再遥远,我们都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话聊天。我们甚至可以下载一些免费的社交软件像是微信、微博、面子书等,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别人聊天,认识新朋友。手机里的.一些应用程序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给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从网上购买日常用品,并在网上缴水电费,不用大老远地到别的地方付费。

此外,手机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无聊时,我们可以通过玩手机游戏来打发时间。另外,手机也可以让我们听听音乐,陶冶心情。手机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我们有问题时,我们只需搜索一些,便能找到答案了。

虽然手机带来的不少的好处,不过它带来的坏处也不少。像是有些学生因长时间玩手机游戏,而到了凌晨还没睡觉。隔天时,便感到十分疲累,在课堂上打瞌睡,从此成绩一落千丈。除此之外,有些学生也因使用手机观看一些黄色网站,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文化影响。

手机带给我们最严重的坏处就是我们随处可见到的低头族。即使是大家聚在一起用餐时,我们还是看到所有人低着头在按手机。这样的现象让大家缺乏沟通,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也让我们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差。

科技发展的坏处 篇14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 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1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昨天———历史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科技为成功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科技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 提高到目前的53.5%, 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到85.8%, 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笔者把科技的历史贡献简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1 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

先后培育并推广应用了高产、优质粮棉油等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1万余个, 推动农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三次跨越, 实现5~6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 粮食亩产从1949年的69千克提高到目前的344.4千克, 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85.8%,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1949年的2 300亿斤提高并稳定在11 000亿斤以上。

1.2 保障了肉蛋奶鱼的有效供给

成功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畜禽水产新品种, 开发应用了配套养殖技术, 支撑我国畜牧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肉、蛋和水产品的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1.3 防控了农业重大病虫害

小麦条锈病、稻飞虱、蝗虫、禽流感、口蹄疫等防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基本控制了农业重大病虫害的暴发成灾。

1.4 改造了大批中低产田

突破了水盐监测、土壤改良等技术, 促进了盐碱化、涝渍化、酸化等低产田的改造, 提高了水、肥等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了黄淮海地区、松嫩—三江平原, 以及南方红黄壤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1.5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推进,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54.5%, 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2 农业科技发展的今天———存在问题与实践探索

2.1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成就巨大, 但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 与国际农业科技先进水平相比, 还存在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不配套、整体科技实力和支撑引领产业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六个方面。

2.1.1 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与技术是基础, 创新是源头。我国创新能力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品种自主供给不足。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 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 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二是大型机械装备依赖进口。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 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水平。三是绿色农业投入品严重短缺。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发不足, 自主开发的一类化学农药、兽药数量极少。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技术非常薄弱。质量标准不系统、不完善, 检测技术研发不足。同时, 农工业资源高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2.1.2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一是科技成果中试转化环节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推进尚未完全到位。一些地方工作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考评不到位;有的地方固守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服务效率不高。三是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不足。面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对统一技术服务越来越旺盛的新需求, 我国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

2.1.3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研队伍领军人才缺乏、中青年骨干梯队跟不上、创新团队建设基础薄弱, 科研人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占6.8%;推广人才队伍老化、技术弱化等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近10年没有进大学生, 部分地区基层农技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超过40%。

另一方面,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量转移, 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1%, 其中中专以上学历仅占3.9%, 部分地区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接近或超过50岁, “谁来种地”已成为绕不过的重大问题。

2.1.4 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投入总量不足。2009年, 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发展中国家1%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无论从社会总投入, 还是从公共财政投入看, 我国农业研发投入水平远低于全国科技的平均投入水平。

投入结构和方式不合理。主要是人员费用不足、公用经费不足、稳定支持不足。

2.1.5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一是统筹协调不够。农业科技管理分属不同层级、多个部门, 还缺乏有效的会商协同机制, 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二是分工与协作不够。中央、省、地三级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科研分工不明确, 还存在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脱节, 农科教、产学研脱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脱节现象。三是人员自主流动不够。尤其是缺乏向农业科技主战场流动、向企业流动、向基层流动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四是管理创新不够。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农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

2.1.6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

目前, 我国农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创新能力不足, 还不能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现状看, 大部分农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关键技术设备主要依靠引进。农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非常低, 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3.3%, 而国外企业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15%。大部分农业企业缺乏科技资源储备和集聚能力, 技术积累和人才支撑不足, 待遇不高, 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2.2 实践探索

近年来, 农业部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2.2.1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以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为重点, 积极探索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途径。一是立项环节切实做到课题来源于生产。目前启动的279个农业科研转型均源自农业生产需求, 覆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等农业各领域。二是实施环节切实做到科研和推广部门密切配合。探索“边研发边示范应用”的实施模式, 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的技术成果, 尽快做成“明白纸”、编印成“小册子”, 交农技人员和农民使用, 提高项目成果应用的时效性。三是评价环节切实做到成果经受生产检验。项目验收专家一半以上来自技术推广单位、企业等技术用户, 重点考核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 淡化以论文数量为主导的考核指标。

2.2.2 推进大联合大协作, 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组织模式

努力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凝聚各方优势力量, 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促进农科教、产学研深入合作。分别在水稻、生猪等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领域, 设置首席科学家1名, 育种、种养、产业经济等不同环节的岗位专家若干名, 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专家联合协作新格局。二是以农业重大项目聚集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吸收了全国51 6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农业科研专项, 涉及754家科研单位, 有效整合农业行业内优势科技资源。三是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全国农业实验室质检的协同配合。启动30个“学科群”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 把过去“一个一个建”的方式改变为“一群一群建”, 形成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

2.2.3 健全基层服务机构, 深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经费支持, 全力推进各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专门印发指导性文件, 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健全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决策部署, 细化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条件建设等四方面十三项具体任务, 扎扎实实加以推进。截止2012年, 共在2 600个农业、水产、畜牧大县投入资金49.7亿元,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共安排建设资金50亿元,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2.2.4 强化技术集成示范, 加速推动大范围均衡增产

加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力度, 带动粮食产量大范围、大幅度持续增产。一方面, 深入实施高产创建活动。2011年在全国建设5 000个万亩示范片, 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5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试点, 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为实现全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深入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活动。2011年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按照“扩大面积、均衡生产、挖掘潜力、节本增效”的总体思路, 以培育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 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开展主体培训为重点, 全年推广超级稻1.11亿亩, 亩均增产136斤, 增收144.6元, 全面实现预定目标。

2.2.5 适应生产主体变化, 为农业农村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培养大批新型农民。一是突出重点, 大力培训各类农业农村急需人才。培训重点集中于农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等7大类22个职业岗位, 引导和促进农业分工、农民分业。二是广泛发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将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作为培训农民的重要力量, 有效促进培训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三是从严要求, 提高项目实施管理水平。要求各地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 逐级落实责任,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督导与检查, 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明天———发展思路与展望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 我国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资源约束更加突出, 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在粮食产量连续8年增加、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上,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关键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思路与目标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遵循农业科技规律,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 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 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联合协作, 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努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力争到“十二五”末,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 我们将切实把调整农业技术路径、完善农技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抓手,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2012年, 围绕扎实开展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农业部把“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作为活动主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3.1 加快自主创新,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自主创新, 一是要调整农业技术路径。就是要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和农业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等新形势, 积极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策略, 更加强化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步提高的创新目标, 更加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 构建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 支撑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为此, 要实现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的调整, 由侧重生物技术研究向注重生物、农机及工程、材料、信息技术研究相结合、相融合的调整, 由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调整, 由注重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向农业生产与农业多功能、多层次发展技术相统筹的调整。二是要按照2012年中央1号文件对创新方向和重点的明确要求, 做到“顶天立地”。“顶天”, 就是要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创造市场需求, 培育新兴企业, 引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立地”, 就是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从现实紧迫需求发展, 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彻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做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具体来讲,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 在农业科技前沿和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 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 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新品种。二是以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东北、西南、热区等区域发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为重点, 着力解决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三是加大种业、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四是组织好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对接工作。目前, 全国已有19个省 (市、区)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路建立了地方创新团队, 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推进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对接, 实现探索建立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 实现人员对接、工作对接、任务对接, 共同促进国家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五是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行动”, 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六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引进一批农业先进技术, 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

3.2 着力推广应用,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要转变农技服务方式, 适应农业生产主体新变化和经营方式新要求, 把服务环节由产中为主拓展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把服务内容由单一技术服务为主延伸到综合性生产、销售等技术和信息服务, 不断强化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技术服务, 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

2012年, 一是重点推出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农业科技成果。总结近年来行业专项成果, 遴选轻简化实用技术, 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网络书屋等多种形式普及与传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同时, 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二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 实行“专家定点联系到县”。要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行业专项专家组组成1万名左右的专家团队, 定点联系农业大县。三是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 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四是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和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加强关键技术的配套集成和熟化应用, 实现超级稻亩增产50千克、节本增效100元, 东北示范区域的玉米亩增产100千克、节本增效200元。

3.3 夯实基础条件, 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合理布局、填平补齐、夯实基础的总体原则, 加强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

一是改善农业科技条件, 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启动实施《全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1~2015) 》, 重点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建设, 建立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或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 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的农业实验室体系。二是建设1万个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在产业技术体系每一个综合试验站辐射带动县建设1~2个产业技术示范基地, 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 对乡镇区域农机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实行全覆盖, 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切实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3.4 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水平

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一是加强以农业科技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推出150名农业科技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二是加强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对1 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尤其是要采取有力措施, 完成2万名农技推广“特岗计划”试点任务。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培训500万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四是开展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型培训, 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3.5 强化机制创新, 提升农业科技管理水平

上一篇:医院毕业实习鉴定表个人总结下一篇:如何打造卓越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