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2024-08-04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爱好写故事的人,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摆个茶水摊以免费供行人歇脚喝茶,喝茶不收茶钱,但喝茶人得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得口渴了,他马上又献上一碗茶,让人润润嗓子继续把故事讲完。不管什么故事,他听得都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最终编成完整的故事,写出了一部容纳百川的著作《聊斋志异》。故事讲到这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蒲松龄,这篇课文也是选自《聊斋志异》中众多故事的一个。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

有句话说的好“心中有目标,效率才会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合作探究,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培养自己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品质。

三、反馈导学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获得优秀小组的是:。优秀个人的有:。请大家给予他们掌声,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其余的同学也要继续努力啊。同时导学案还存在一些问题。(1)字音、字形问题;(2)句子划分节奏问题;(3)词义问题;(4)翻译问题。

四、进入新课:

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在读的过程中能读出些情感就更好了。同时梳理一下本文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意、词类活用等),思考后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书面展示、点评)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将本文的文言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在巩固前面知识的同时思考本文的故事情节。

······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同学们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归纳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大屏上老师给了一些提示,可以结合提示来进行归纳。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和狼斗智斗勇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屠户),一个是(狼)。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来分析一下屠户和狼的形象,先思考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写书了一个狡诈、凶狠、贪婪的狼和勇敢机智、沉着冷静、警觉的屠户的形象。我们来看一下本文的前四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先来明确一下表达方式有哪几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在本文前四段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

通过刚才分析出的狼和屠户的形象,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或是说想过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先思考再回答,同学们要畅所欲言啊!

······

看来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收获颇丰啊!所以在面对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时我们要勇于、善于同他们作斗争,只要我们勇于、善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恶势力也终将失败。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屠户和狼的故事,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有关“狼”的成语。

······

请课代表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2

一、范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注意, 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快速走进课文,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 同学们便穿越时空, 聆听远古的呼唤, 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 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 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幕幕多彩的情意, 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 于是, 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 想要一读为快了。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 仅仅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 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 抒情色彩比较重, 读出节奏, 读好重音, 显得尤为关键, 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 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 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 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 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 另一方面, 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这样, 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在本册教材中, 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 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 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 要读出语气, 读准语调。

一般, 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 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 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人回味无穷。当然, 读出语气的前提, 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 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 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 前者声调低, 语速慢, 因为, 它是心理描写, 他要思考, 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 语速稍快, 因为它是语言描写, 表示他并不怀疑, 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 一慢一快, 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 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 无情地揭露与嘲讽。

3.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做到读思结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3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 “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狼教案 苏教版 篇4

教材分析:

《狼》这一专题的设计是本套教材训练系统中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素养的教育与训练,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因此,专题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本专题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曲折,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欣赏心理。作家毕淑敏以细腻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则有关“爱”的故事:在猎人的追捕下,一只母狼为了挽救她的孩子的生命,宁可牺牲自己……通篇文章折射出的是母爱的万丈光芒!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扎实,不牢靠。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2.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自学:

1. 利用网络,查阅一些狼的图片,对狼有初步的了解。2. 收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蒲松龄。

4. 试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有关狼的成语,能说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交流与“狼”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杯盘狼藉 豺狼当道 豺狼虎豹 狼心狗肺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奔豕突 ……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看谁说得多? 披着羊皮的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狗行千里要吃屎,狼行千里要吃人。不开猎枪,打不住狼。狼肚子里的心肝。

从我们刚才讨论的古今中外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说说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参考:凶残、贪婪、狡猾、残忍……)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有关狼的一则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本身 得到一些启示。

(一)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二】自读课文,理清文意。

要求:参看注释,划出生字、词,试通文句,弄清文意。(学生小声默读一至两遍)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流畅。第二遍:朗读,请同学个别朗读。要求:(1)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注意节奏停顿,要求读出语气,正确断句。

(三)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寐:睡觉。黯:狡猾。止(1)只;(2)停止。缀:紧跟。

弛:卸下。重点实词:

“一狼洞其中”“洞”名——动。“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状“像狗似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动“钻洞”。

(四)说一说:蒲松龄笔下的“狼” 【学生活动三】合作探究

思考:(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

(2)屠户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如何呢?狼又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在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明确:

(1)屠户与狼博斗,最后战胜的故事。

(2)屠户的心理变化:屠惧 屠大窘 屠暴起

狼的动作,神态:缀行甚远,一狼止,一狼仍从,并驱如故,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五)思考:这则故事的现实意义

狼虽阴险、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因为它虽阴险、善耍弄欺骗手腕,但人有狼所缺乏的智慧,勇敢和力量,因此狼终究逃不脱灭亡,而被潮弄的下场。在大快人心之后,想一想:我们从中还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四】激辩创新,有所收获

像狼那样阴险、狡猾的人终究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打败。

害人终害己。

我们不能迁就象狼那样凶恶、贪婪的人。

我们要冷静、要勇敢、要运用智慧战胜一节邪恶。

对待象狼一样的恶势力和恶人,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并理解母狼的性格特征,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朗读及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感悟世间真情中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感悟能力。

4.使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会用爱的目光看世界,用爱的心胸感受世界,用爱的人生观诠释世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残,吃野生动物和家畜,有时也伤害人,外型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褐色,尾巴下垂。(狼)【学生活动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过渡: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生性凶残的动物,可是你知道吗?在有些猎人看来,狼却是“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不相信吗?请看《母狼的智慧》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活动二】研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参考:用智慧帮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2、谈谈读了本文的初步感受。

(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即可。)

(三)、细读课文,感受主题:

【学生活动三】激辩创新,了解狼的“智慧”

1、老猎人在追捕一头母狼时,他起先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狼?(参考:奇怪、不可思议、傻)

2、后来,老猎人又认为那是一头怎样的狼?你能从文中找出老猎人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参考:聪明、有智慧。原文第6、10小节)

3、母狼引开猎人的目的是什么?它成功了吗?

(参考:保护小狼,没有,虽然它把老猎人暂时引开了,但最后老猎人还是把小狼找到了。)

4、假如你是老猎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两只小狼,为什么?

(参考:母狼会有那么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行动,只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它的智慧也来自对孩子的爱,它能以死来换得孩子的生,这种行为一定会感动老猎人的,他会把小狼放了。)

5、学了本文,你同意老猎人的话:“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吗?

(参考:同意,因为母狼能为了救小狼用各种方法骗过了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所以它是聪明的动物。)

小结、母狼运用智慧,以自己的死换回了孩子的生,这是怎样的母爱啊,只可惜

“再聪明的狼,也逃不脱猎人的追捕”。

(四)、能力拓展,获得启迪。

过渡:因为狼的凶残,狡猾,人类常常以狼为敌,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似乎对母狼又有一份敬佩,请试着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思考:①看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这两篇文学作品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其它什么特点?

③从作者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出这两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实话实说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PPT17)

(六)、结合参考资料,扩展知识(PPT19-40)【学生活动四】自习相关资料

老师总结:通过狼专题的学习,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狼呢?从“狼”这个形声字来看,反犬旁说明狼毕竟是一种动物,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它有它的自然属性,不能说它吃羊就是贪婪,凶狠;“良”是音旁,说明狼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借鉴:面对困难的冷静、坚韧、团结等等,这些本应该属于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却在逐渐流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分层作业:

A:背诵文言文字词解释。

《狼》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篇5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6

一谈到初中语文基础教学,人们就会想到:所谓的语文基础教学,不外乎就是拼音、字、词、句、等的教学罢了,还有什么可谈的呢?然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初中的语文基础教学它的内涵应该更广更深些。除了人们认为是基础的外,它还应该包含说话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且应偏重于后者。

有人这样认为:初中的学生不学字、词、句,哪来的作文啊?只有学好字词,才会有好的作文出现。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字、词、句教学只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基础,并非全部。我们教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所谓的宾,就是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并能概括出别人说话的要点,看懂别人写的文章;说,就是能说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概括性强、言简意明的话;写就不言而明了。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说话、阅读、作文教学来体现。说话教学是语文基础教学的基础,只有教会学生说话,学生才能正确的将他们所学会的字、词、句等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多数的人是先学会说话后才去学习语法的,有时他们能够说出一段很得体很通顺的话来,可是叫他们去分析这个句子的句子成份他们却感到无能为力。如果要他们去判断分析某个句子是否有毛病,怎样改,他们可能会将这个病句改正过来,可是要他们说出这个句子犯的是什么毛病他们可能就说不出来了。由此可见,有的东西从表面看来很重要,也应该学习,但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会说话就更为重要了。只有先学会说话,他们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文。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相对来说概括能力要强一些,反之就差些;同时,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就是说,书读多的,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就能触类旁通。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在初学写作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来进行习作的,他们只有通过长期的.模仿习作,才能掌握一些写作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只有教会学生作文,我们前面所说的说话教学、阅读教学才能有较大的作用。虽然我们不要求初中的学生能写出什么好的文学作品来,成为大作家,但最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是应该掌握的。学生只有学会写作,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分析别人的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更深层做含义,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只有学好说话、阅读、作文,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7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改进

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本人感觉苏科版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的有些实验如果改进后,效果可能更好,现叙述如下:

一、页P6“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

课本选取了生长状况相仿的4株青菜(或玉米、雏菊等),分别栽种在同样的花盆里,将花盆分别标上1、2、3、4号,再将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定时观察花盆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连续观察7~10天,并做好记录。

我曾经亲自用青菜作为材料做了上述实验,当时正值9月上旬,气温较高,我用陶盆培养青菜,每天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发现如果每天浇水,青菜容易烂根,后来改为四天左右浇一次水,十天时间仅浇了两次水,其他条件相同,结果青菜长得很好。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该浇水,可以敲一敲花盆,如果声音发闷,就该浇水了,一次浇够浇透,浇到盆底渗水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用容器的材质是塑料的,一定要覆膜,否则水分蒸发会很快。

课本上没有考虑空气在其中的作用,实际上,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是否充足也有很大关系。在实验时,应保证所实验的植物空气充足,通风良好。

本着在每次实验时保证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量应该相同。

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保证阳光、空气充足的前提下,每4天左右,给青菜适量浇水,青菜可以长势很好,给青菜大量浇水,青菜长势不良,即水分对植物的生存有很大影响。

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同样,一天左右时间,从植物的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变化,把每天改为4天左右,才能看出效果。

我每天定时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这样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加明显。

二、P46页“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

从米饭、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酒,观察米饭、馒头或面包碎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的面粉,食品添加剂很多,加上碘酒浓度有高低,都会影响所滴食物是否变紫色。所以做出的实验即馒头碎屑馒上滴加碘酒后,有的时候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甚至黑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歧义,也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我建议不用馒头或面包,就用米饭,如果用馒头碎屑滴加碘酒,馒头碎屑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或黑色,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

三、P50页“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

课本上步骤为①按下图安装实验器材(课本P51上有图)。在试管里加入10mL自来水,插入温度计。②取1g干燥的食物,用解剖针固定食物,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移入试管下方,进行加热。③待食物燃尽,记录最终水温。④用不同食物进行试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哪些食物含有的能量较多。(花生、核桃等食物含有的脂肪较多,所以我选择花生、核桃等食物)

这个实验用的是1g干燥的食物,在按照教学进度做这个实验时,已进入11月上旬,较冷了,1g干燥的花生或核桃等太少,不足以使试管水温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把1g改为3g甚至9g,这样水温上升明显,效果好。

四、P108页“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的实验

把全班同学分为4~5人为一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小组同学轮流测量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呼吸次数。

本课时的内容有“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等活动,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按照课本进行,加上学生活动前准备,活动后整理,此活动至少要15分种左右,“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活动,不算课前准备的时间,第一组实验“验证植物呼吸放出的是什么气体”,课堂展示、小组交流的时间就要20分钟左右,还有第二组活动“验证植物呼吸时吸收的是什么气体”的实验,我们学校一堂课只有40分钟,很可能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迅速起蹬1min”改为“迅速起蹬0.5min”,“休息5 min后”改为“休息3 min后”,这样可以节省5min左右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P109页“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课本上没有说明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袋,课本上的插图很像白色的塑料袋,如果是白色的塑料袋,里面的新鲜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强调用黑色塑料袋。

六、P116~117页“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

课本上是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我在教学中感觉,用玻璃钟罩太重且易损坏,用饮料瓶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膈,既轻便、安全易于操作,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其他册的生物课本也有类似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讨。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的文学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课文。

2、反复诵读,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形象的作用。

3、学习屠户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自己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议以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入或与狼相关的成语引入(辨狼之本性)。师:最爱平底锅的灰太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生答略)

二、组代表解读学习目标

三、生结合资料链接介绍蒲松龄及其作品。

四、课文研读

1、(活动一)一读课文,正音辨句,做到流畅自然。(1)字音:缀行 大窘 积薪 苫蔽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少时 ........ 目似暝 意暇甚 隧入 尻尾 假寐 狡黠 顷刻 .......(2)重点句子节奏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恐 /前 后 受 其 敌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以 刀/ 劈 狼 首

一 狼/ 洞 其 中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活动二)二读课文,结合注释读译课文,掌握文意。A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同 只 B、一词多义

意: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之: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其: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狼不敢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3、(活动三)课文悟读,理清情节、分析形象。

(1)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少时、久之、顷刻

(2)以“狼”为中心词,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屠户 遇 狼—— 惧 狼—— 御 狼—— 毙 狼——作者 议 狼(3)形象

狼:凶狠贪婪: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阴险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屠户:忍让 反抗 机智 勇敢 细心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除恶务尽 ①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②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 “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活动四)课文理读,把握主题、写法。(1)“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指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2)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外练笔:将此文改编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白话小说,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可以适度创新。

提示:①开头可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突出屠夫的紧张心理 ②“投以骨”时,屠夫的心理活动③屠夫看到麦场时的心理④屠夫杀狼的经过⑤两狼的动作、神态描写⑥结尾可呼应开头,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反衬屠夫得胜而归的喜悦心情 附

1、创新型课文描写示例

一条小路,蜿蜒的伸向远方,夕阳的余辉照得小路发黄。在通往集市的方向,来了一个挑着扁担的生物,近一看,原来是屠夫。看着扁担中剩下的骨头,屠夫不禁笑了,小声嘟哝道:“终于攒够钱了,明天女儿过生日就送她期待已久的MP3吧!”

余辉照在他脸上,才发现时间不早了,本来打算欣赏欣赏这夕阳,可惜今天无缘了,“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我吃饭呢!”屠夫长叹道,“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天又要起早了”。说罢,加快速度往前走了。

刚走10分钟,人的第六感觉告诉他,他后面有东东跟着。于是,猛地一回头。好家伙,真可谓“屠夫一回头,吓死一群牛。”后面的两匹狼脸色煞白,跟贫血没啥区别。还好这两匹狼心理素质还可以,不然,他现在已经在抢救中了。

屠夫看是两匹狼,不由得一惊,“这条路治安这么差?都有狼了,下次一定要去法院申诉。”屠夫自言自语说。立马甩下骨头,拎着空扁担,跑的比兔子还快...屠夫跳到了一堆柴薪下,刚想喘口气,两匹狼就追上来了。“老家伙,你以为现在是什么时代,那种无聊的诱饵谁会中?”其中一匹狼说。屠夫见双拳难敌四爪,连忙下跪道:“两位狼爷爷,今天就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没有办人寿保险,要吃我的话也等我办完人寿保险再吃啊”。“切,这种话我都听出耳茧了,谁信你”。一匹狼说。屠夫见没用,立马拿起菜刀,“来呀,谁怕谁。”那两匹狼一番耳语后,其中一匹走了,另一匹坐在原地,一言不发。

大约过了三分钟,屠夫看看手表,7点半了。他可不想让老婆担心,就豁出去了,拿着菜刀冲上来,吼道“看我,降狼十八砍!”十八刀后,地上多了一条狼的尸体。

当他准备拿扁担时,不经意发现柴薪后面多了一条狼尾巴。

屠夫顿时明白了,冷笑道:“哼哼,你小子想阴我,下辈子吧!”说着一刀下去,血肉模糊。狼拼着最后的力气,从柴薪中爬出来,奄奄一息的说“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恨你,如果硬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N年!”刚说完,又一刀下去,驾鹤归西了。

屠夫挑起空扁担,狂笑道:“狼?也不过如此。正所谓,一切皆有可能”。附

2、与狼有关的故事:狼和小羊、东郭先生和狼

与狼有关的成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与狼有关的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狼披羊皮还是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

边吃屎。

与狼有关的歇后语:狼吃东郭——恩将仇报 狼头上长角——装洋(羊)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0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海路中学 秦枭娜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品析、积累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会用默读、勾画、概括、质疑的方法来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品味语言,理解内涵。第二课时侧重鉴赏风格,联读写作。教学步骤:

一、导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也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谁能补充下面这句话呢?(配图)上帝爱鸟

人也爱鸟

过渡语:

是啊,人类爱鸟,却经常无视鸟的渴望与自由……现在我们就和梁实秋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倾听鸟语,感受鸟的悲喜。(板书课题)

二、读——内容概括、初悟情感

1、通过预习,了解了生字难词,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

屏显: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要求: 标清段号,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描写鸟的句子及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我爱鸟)

屏显:用以下句式说话

我(作者)爱鸟,爱它的。(用文中语句作答)示例:

我爱鸟,爱它的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

3、交流

4、小结:不管是在四川看到自由飞翔的鸟,临风顾盼的鸟,还是笼子里的鸟,寒风中枝头的鸟,豪横无情的鸟,作者开门见山就说(我爱鸟)

(过渡语:一个“爱”字,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就是围绕着“爱”的情感来展开的,其字里行间正饱含着“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

三、品——品词赏句、探究情感

1、过渡语: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字里行间的爱吧!

2、范读第3段,屏显:听读,圈点勾画。学生点评

我最喜欢这一句:

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排比、比喻的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3、接下来,你们大声朗读三、四段,请圈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向全班推荐吧!(提示:从动词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句式的灵活等入手)

预设1: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作者观察细致,运用排比修辞,显得鸟儿的种类繁多。预设2:“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写出鸟儿的身体比例匀称。作者生动地表现了鸟美妙的体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预设3: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刺”字的运用,强烈地表现出的“我”的喜悦。比拟 预设4: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运用长短句结合,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预设5: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顶真的修辞 预设6: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整散结合

4、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梁实秋的语言太精致了,长短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妙用,PPT形成了一种舒缓自如的韵味。接下来,我们一起舒缓自如地美读第四段,把文字中的爱传递出来吧。

5、配乐齐读第四段

四:悟——深化阅读、明晰情感

1、通过前面的语言品味,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但梁实秋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师,他可能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一些?先一起来读读他的介绍。

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翻译家。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其代表作《雅舍小品》风行全世界,既博且雅,一派从容,令人在最短时间内去体会人生、参悟智慧。

那我们一起想一想,作者在表达对鸟的喜爱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

2、刚刚默读时我们找出了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屏显)凸显: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先做个小练习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鸟的悲苦。(小组合作)

要求:必须用到A组或B组的词语

A:羽翮不整

抟扶摇而直上 撞头碰壁 B:跼蹐缩缩

战栗抖擞

孤苦伶仃

预设1:让我听到了被囚笼中,绝望孤寂的鸟,预设2:我听到了一只跼蹐缩缩在冰雪中冻死的鸟、一只孤苦伶仃在寒风中觅食的鸟。

小结:对这三种鸟,作者为鸟的悲惨遭遇而悲苦,恰恰是出于对鸟的爱啊!

(板书:喜爱着鸟的可爱

悲苦着鸟的悲苦)

3、同样是爱鸟,别人是怎么做的?

小结:真正的爱应该给它自由,应该放飞它,给它自由翱翔的空间!

4、作者仅仅是在说“鸟”吗,他也是在说人吧?

读“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悲鸟到悲人

小结:真正的爱是尊重鸟及动物、人乃至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

总结全文:

真正的爱是单纯的,喜爱着鸟的可爱,悲苦着鸟的悲苦。真正的爱应该给它自由,应该放飞它,给它自由翱翔的空间!

真正的爱是尊重鸟及动物、人乃至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五:思——拓展联想,沉淀情感

作者爱鸟,爱其喜亦痛其悲,爱的真切,爱出自己的真性情。写鸟也是写现实人生的思索。同学们由生活中所爱的物的变化中是否也能用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独到的爱与思索呢?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1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发展地看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同时使学生基本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基本能辩证地对待心中的偶像和自己,明确不仅要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更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法、讨论法,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懂得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首先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学习了第五课前两节内容之后,会思考新的自我整体形象是什么,因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极感兴趣,其次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星和理想不明确的现象存在,因此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学习前两节内容的升华,使学生从“全面地认识自己”到“发展地认识自己”,最后就是要“学会完善自己”,对本课的整体知识进行总结和情感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確立个人成长目标;

2、教学难点:“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上海世博会”视频音乐

师: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海纳百川,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那作为刚进入初中不久的我们期待着在其他人面前树立怎样的一个新形象呢?在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自我新形象。

(设计意图:活跃课前气氛,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做铺垫,引出课题“自我新形象”)

2、讲授新课:

(1)播放音乐,猜测明星——SHE、张杰、张韶涵、周杰伦。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学生回答。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显,那么你喜欢哪个明星呢?

活动一:说出你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明星是谁?

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 。

师: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那么我们喜欢自己的明星是很---------。

所以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喜欢明星什么?——优点——为什么要学习明星的优点?)

生:完善自己。

师: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明星崇拜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挖掘出学生对明星崇拜的真实情况,便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活动二:莉莉的烦恼,问:仅仅从一个明星身上学优点就能完善自己吗?

生:不能,我们还要向其他人学习优点。

师:很好,这正如同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所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在他们身上也无可例外的存在这一些缺点,我们追求的、学习的应该是他们的优点。因此我们还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玩啥自我形象。虽然喜欢明星很正常。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星,我们要善于学习明星的优点。

得出: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完善自我

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2、要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龄人烦恼的探讨,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从解决困惑中明确树立理想形象要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能够形成较完整而又清晰的理想形象。)

活动三:期待卡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不但我们自己对自我充满了新期待,他人、社会对我们也充满了新期待。面对不同的人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未来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一下自己的未来吧。

活动四:我梦飞翔

1、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说一说。

(1):我想从事(喜欢) (职业)

(2)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

(3)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4)该职业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

(5)社会对从事该职业人员的期待:-----------------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呢?

生答。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所喜欢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呢?请大家根据第一题的填写,小组讨论第二题。

2、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职业呢?

师:同学们展开讨论。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在这里说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同学们所确定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在制定自己未来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其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得出:二、面对新期待——确立个人成长目标的条件:自身实际与社会需要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

2、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喜好特长,还要考虑社会需要。)

活动五:初中规划:书P57

生答。

师:不错,那么从同学们的规划中,我们来找一找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总结:三、未来新规划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

(1)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要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六:朗读《明日歌》和《今日诗》。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生: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课外作业:彩虹计划——书P57。

(播放歌曲:我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基本能达成既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首先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入手,展示中国的新形象,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导入课题“自我新形象”;其次从学生喜爱的明星入手,让学生谈明星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明确喜欢明星很正常,喜欢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并且提出要善于从不同榜样的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填写了“期待卡”,由此小组合作探讨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职业?”,然后从期待变成规划,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情况,找到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最后通过两首诗的情感升华,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今日事今日毕”。

总体来说,本节课更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探讨,同时学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掌握得较为系统,这些都能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较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明白确立个人成长目标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更需要自身地不断努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2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前, 我播放了一首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主题歌《you and me》, 把学生的思绪带入了学习英语的气氛中, 同时也点燃了学生学英语的激情。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我微笑着走上讲台, 以这样的开场白拉开本节课的序幕: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Today we’ll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lesson.Have fun together.这样开始了快节奏的45分钟课堂教学。

我问学生:Do you like Olympic Games?Do you like Yao Ming?Do you have a basketball?从而引出课题, 为本课教学做了铺垫。

二、复习测评—巩固旧知

复习应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同时又应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竞赛活动, 让学生快速说出奥运会上喜欢什么项目?家里有什么运动用品?这时, 学生会争先恐后, 畅所欲言, 成绩好的学生能用英语说出, 差一点的学生不会描述, 于是我鼓励他们用汉语大胆说出, 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然后我打出一张投影片, 把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用品呈现给学生。我通过竞赛、名词填空、听力练习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这样我的考查从单词、句子到段落, 由点及面, 使学生全面复习了旧知。这时, 我因势利导马上进入第三个环节—新授环节。

1. 情景展示—扫除单词障碍

教师的示范表演往往比任何一种说教都来得直观真切, 于是, 我扮演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篮球明星姚明, 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篮球来展示basketball这个单词:Hello, boys and girls!I’m Yao Ming.我走下讲台, 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交流。比如:I like basketball.I can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Do you like basketball?I have a basketball in my home.Do you have a basketball?等等, 并随机板书basketball, 然后我又利用多种方式操练了这个单词。

这种真切直观的师生交际不仅能够很容易使学生猜到这个单词的意思, 而且为后面的动情表演提供了依据。紧接着我又利用学生喜欢谈论的话题如体育明星、文娱偶像等介绍了volleyball, tennis, ping-pong, club, have, sport等单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扫除了单词障碍。然后, 我又利用学生们喜欢谈论的话题制作了几种球类运动的游戏课件来巩固新单词, 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我把学生分成四组, 自定角色, 自选情景, 编出具有生动情节, 富有个性的对话。交际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轻松愉悦代替了枯燥的讲解, 死板的语言知识化作了风趣幽默的表演。

2. 语言训练-提高听说能力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 我利用投影出示了四个问题, 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第二, 听录音跟读。

第三, 由于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 所以, 我又安排了“动情表演”, 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指定了任务, 并和学生进行交谈:Do you like sports?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Do you have a basketball?简单回答之后学生自由谈论。这样既达到了对教材知识的全部操练, 又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有所获的快乐。我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交际表演, 这样, 戏剧走进了课堂, 讲台变成了舞台, 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轻松自然地提高了听说能力。

3. 感悟语法——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语法的教学, 我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语法结构的机械操练到交际实例的直观运用, 一步步, 一层层逐渐展开。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三维空间—情景教学法”以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加大了课堂密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设计的又一个高潮是将语法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我首先用简笔画投影出示了一些关键内容, 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学生根据投影说出以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另一组学生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然后变换角色。

明确了语法结构以后我马上引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训练, 让学生快速记忆书中内容, 两分钟后回答问题。我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这样, 学生在交际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语言结构, 同时也了解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我随机板书:Do you have a basketball?Yes, I do./No, I don’t.Does he have a ping-pong ball?Yes, he does/No, he doesn’t.

最后, 同桌两人表演课文内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3

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

张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并且思考:

①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ǎng)

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宛转(wǎn zhu?n)散(sǎn)在草丛里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 :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黄晕:昏黄不明亮。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朗读指导。朗读要求:

3.① 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三、课堂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4

太行路学校 张莹

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在上一学期就被我提上了日程,经过精挑细选,我选择了讲授第六单元的《猫》这篇课文,《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这篇课文可以多角度发挥,在经过一周的磨课、修改之后,我最终确定了本节课的讲授目标。通过这次录课,深感自己的讲课水平提高了很多,这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虽有进步,但我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这节课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结合前辈的意见指导,我对这节课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节课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的第三只猫;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3.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个目标上。虽然整体上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三个目标,但我在时间分配上没有突出重点,品味语言部分用时略少。第一个目标我采用直入主题式,用表格展示一目了然,同学们找的非常迅速。第二个目标采取同桌互助,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发现以及表达句子的热情,也是为了鼓励那些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品味句子以及表达读后感,来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作者想要教给我们的道理。三个目标从内容、语言、情感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但在进行第二个目标时,朗读指导的设计并不完善,一方面我的时间把握不准确,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我自身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对学生做更好的指导。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根据不同环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第一部分的导入,我采取了随着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先展示一幅图片,跟随音乐讲第三只猫的故事可以快速的把同学们引入情境,也让同学们预先对故事有所了解。在第二环节的问题探究上,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使他们集思广益,寻找出最完善的答案,除此之外,画图表、同桌互助、写感受…等方法也运用在了课堂上,板书我选择了简笔画以及箭头标注,一方面在于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使这节课更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为了引导他们阅读动物类文章要找特点。但是在最主要的品语言朗读环节,并没有找同学站起来范读,指导环节可以针对某一个同学的问题进行指导,避免同学们把单个的错误变成整体错误。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再看录课,很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细节问题映入眼帘。首先,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自己不自知的已经在讲台上来回踱步,另外有时候还会有晃动的现象。其次,讲课的声音不够大,语调不够抑扬顿挫,比如:在故事导入的时候,语气不够低沉,味道欠缺,朗读时语速过快,没有细细的品味,老师的声音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清重点,品味感情,这点我还需修炼。再次,对学生的评语单一,“好”“很好”“非常好”出现了多次,对学生的激励性评语欠缺,应具体说明好在哪里,且不必每个都评价,评语稍显啰嗦。最后,口头禅现象,“这个”在讲授过程中出现了多次,一方面是口头习惯,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了自己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课堂用语不够规范、流利。

四、教学效果的显现。

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好,师生间的配合也比较默契。本节课用时40分钟,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同学们非常认真,有几个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能够开拓思路多角度发挥。比如:陈梦梦同学不拘一格,对作者的妻子抒发自己的感想,周鹏飞同学能够从词语、修辞、感情等角度对同一句话作不同分析等等。但在讨论环节仍有一些学生出现不参与的现象,回答问题时个别同学语言不够流畅,思路较混乱。指导朗读时,有些同学抓不住重点,重复性错误。在最后的思路拓展,同学们都能很好的说出自己所思所想,出乎了我的想象,帮助升华了本篇课文的主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篇15

一、广开路径, 丰富言说素材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 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 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这一条, 对于本组“口语交际”的教学来说同样适用。我们知道, 世界上的动物有100多万种。它们生活的环境差别很大, 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也迥然不同, 关于动物题材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因此, 在课前, 教师应该广开路径, 引领学生丰富言说素材。

1.观察。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去发现它们有趣的故事, 做好观察记录。

2.阅读。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 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 体会动物迷人的情感, 做到在言说时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

3.评价。教师随时检查并评价学生对言说素材的占有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并作个别指导。

二、交流互动, 提升交际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从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本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可以引领学生任选两个话题中的一个来与同学互动交流有关动物的故事, 来劝阻伤害动物的行为。

1.回顾导入。回顾本组所学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美好记忆, 使他们带着感动走进课堂。 (1) 对于“话题一”的教学, 可以这样导入:“重情义的海鸥、忠诚的嘎羧、可爱的松鼠、聪明的狐狸, 无不和人类相互信赖, 和谐相处。是啊, 动物和人一样, 也有喜怒哀乐, 也有思维、智慧, 也有自己的情怀。同学们一定也知道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吧, 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 让同学从你富有感染力的描述中来再次体会动物的情感, 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对于“话题二”的教学, 可以如此引导:“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是, 猎枪在瞄准它们, 捕捉网在撒向它们, 太多的魔爪在伸向它们。你看, 小明的爸爸就经常背着猎枪去打鸟。更有甚者, 火烧棕熊、取熊胆、砍鱼翅……相信我们都是有良知的人, 那就让我们站出来, 阻止伤害动物的行为吧!”

2.讲述故事。在“话题一”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表达”时做到“讲清楚故事内容”, “表达出动物情感”;“倾听”时做到“认真、耐心、会评价”。可以通过平淡讲述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相对比, 使学生懂得讲述故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带着感情描述才能打动听众。要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演练的时间和空间, 适时地鼓励, 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讲述, 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3.创设情境。“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情境是学生加深体验、乐于思维、善于表达的动力源。在“话题二”的教学中, 要巧设情境, 让学生转换成“小明”的角色, 来劝阻爸爸打鸟;通过所搜集的伤害动物的图片, 营造“语场”, 让学生来阻止伤害动物的行为。

4.实践演练。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历练, 口语交际的素养才能得以“生长”。在“话题二”的教学中, 不妨这样来“示例演练”, 拨响“互动”的弦儿。

师:现在, 我就是爸爸。 (扛着猎枪) 我这个人呢, 没别的爱好, 就爱打鸟。“砰”的一声枪响, 小鸟应声掉下。打个十来只宰宰杀杀, 加油爆炒, 那味道可真是鲜美呀!

师:你小孩子懂什么?去去去, 认真读书才是你的正事儿!

师:还有这样的事?看来动物也是重情重义的呀。儿子,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以后, 爸爸再也不打鸟啦!

学生从“示例演练”中习得方法后, 可因势利导出示伤害动物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组织“生生演练”, 这样,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互动, 让他们的角色在听者和说者之间不断转换, 从而提升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三、读懂图片, 想象故事情节

本组习作, 要求根据图片报道, 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写一个故事。教师要在“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和瞬间定格的“有限”之内, 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 写出一个“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故事, 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1.读图。粗略地看, 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鸭妈妈和小鸭们, 你又看到了什么?往后看, 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景?想说点儿什么? (如此读图, 巧妙地将“读图方法”:“粗略浏览—仔细观察—关注背景—融入感受”渗透其中, 点拨无痕, 对接新知。)

2.在读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默读文字说明, 圈画出贯穿情节的重点词语 (漫步跌入求助捞出上路) , 从而为想象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3.想象。要写出“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故事, 自然少不了“想象”。想象, 是丰富语言视像, 拓展故事情节的“绿色通道”, 能让静止的新闻报道连缀成一组活的画面。

漫步: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的街头。小鸭子们怎么做?鸭妈妈会说什么?

跌入:突然, 几只小鸭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下水道的环境怎样?小鸭子们怎样挣扎?他们的心情如何?会怎么呼喊?

求助:危急时刻, 鸭妈妈沉着冷静, 向巡警求助。鸭妈妈会怎么做?巡警的语言、动作、神态如何?

捞出:巡警是怎么捞出小鸭的?在捞小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巡警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又怎样?

上路:看着获救的孩子, 鸭妈妈的心情如何?巡警目送他们摇摇摆摆地上路, 会怎样想呢?

如此引导, 让学生通过想象, 把一个个画面丰富起来, 组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情节;把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 便成了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如果学生不想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 也可以写口语交际课上跟同学交流的内容。

四、评改分享, 激发习作动力

潘新和先生说:“教学中要养成这样的观念, 写作包含修改, 修改是无止境的, 经过修改的文章, 才是完整的文章。未经修改的文章, 是‘半成品’, 是不应该面世的。”学生由于笔触稚气、语言单薄, 写出的初稿肯定会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强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并教给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给语言增添亮色。

1.自改。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 反复问自己: (1) 有错别字吗?词语用得恰当吗? (2) 有病句吗?哪里还可以写得具体些? (3) 标点符号用对了吗?

2.互评。针对本次习作要求梳理出主要的评价标准: (1) 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的同学,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吗?故事有细节描写吗? (2) 不想写故事的同学, 口语交际课上跟同学交流的内容写具体了吗?写出真情实感了没有?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 小组中选一名组长, 组织好本组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围成一圈, 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安静倾听并思考, 听后对同学习作进行评议,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共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好中差各一篇习作, 引导学生共同评议, 或欣赏, 或建议, 让每位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又看清二度修改的方向。同时对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订正。

上一篇:水中苯系物的检测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集体约谈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