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2024-09-13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共14篇)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什么是手影。

2.能够大声的朗诵儿歌,同时边做手指动作。

3.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图片一份。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是什么?(谜语: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每只手上有几个手指呀?一起数一数,12345。师:这5个手指,它们还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看吗?

二、观看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师:魔术表演开始,妈妈的手指伸出来啦!想一想一个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师:会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一个手指头变成什么了呀?我们也来学念咒语变魔术。师:二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看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师:三根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想象,学说语句三根手指头变成XX)师:四根手指头又会变成什么呢?

师:看它身上有很多颜色,四个手指头变成花蝴蝶,咒语怎么念? 师:咒语对不对,一起听一听。教师小结。

师:那五个手指头会变成什么呢?

三、完整欣赏,巩固儿歌内容。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

四、拓展延伸,尝试创编儿歌。

师:1个手指头还可以变成什么?2个手指头还可以变成什么?你们也可以把它们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

附:儿歌

手指儿歌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2

和小动物说悄悄话,与小动物分享自己的快乐,把小动物当作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喜爱, 3~4岁的幼儿更是如此。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喜好,再结合其好奇、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设计了“找小象”语言活动,借助创意自制图书《找小象》 中折叠式画面的呈现, 引发幼儿对小动物显著特征的关注,使幼儿在轻松氛围中想说、敢说、会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学习有韵律地说儿歌《找小象》(附后)。

2. 能在教师提示下运用儿歌中的句式大胆表达 。

3. 乐于参与游戏,积极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小兔 、小猫等常见小动物 ,初步了解其显著特征。

2.材料准备:(1)折叠式自制大图书《找小象》(制作方法附后);(2)小动物图片:小兔、小鸭、小猫、小蛇、小象、小猪等 (和自制图书中的动物形象一致),场景图片:森林、 房子等;(3)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过程

1. 游戏:看着书儿找小象

(1)师幼做律动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进入活动室。

(2)游戏“说自己”。

游戏玩法:教师带幼儿围成圈坐下,从教师开始逆时针方向轮流介绍自己, 如 “我是×老师 (节奏:××│ ×××||)”。

(3)看图书找小象。

指导语:小象就藏在书里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教师带幼儿阅读大图书《找小象》,找到书中的小象。

2.游戏:念着儿歌找小象

(1)玩猜想游戏“下一个是谁”,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明显特征,逐句理解、熟悉儿歌。

指导语:小朋友想想看,我们第一个找到的是谁? (小兔)

出示小兔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小兔身体上的明显特征,学习句式“小兔小兔耳朵长”。

指导语:下一个是谁呢?

按儿歌顺序(小兔—小鸭—小猫—小蛇—小象)逐一引导幼儿先猜想,再出示小动物图片,学习儿歌。

(2)听节奏,念儿歌。

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节奏完整念儿歌,待幼儿熟悉后,鼓励幼儿自编小动物的动作,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 游戏:骑着马儿找小象

(1)骑马游戏“找小象”。

出示森林图片。 指导语:小象生活在森林里,我们一起去找找,森林这么远,骑上小马吧,小马跑起来是有节奏的哦,×× ××│×××||。

游戏玩法:幼儿骑着小马按照节奏念儿歌,当念到 “小象小象在哪呀”时,点击森林图片中的“小树”,看看小象是不是藏在那里。

(2)反复游戏,要求跟上节奏念读,熟练掌握儿歌。

4.游戏:走着路儿找小象

(1)游戏“找小象”。

出示房子图片。 指导语:看,森林里有许多房子,这里是小动物的家, 小象的家在哪儿呢? 我们一起找找吧,你可以走着找,可以跑着找,还可以跳着找哦。

游戏玩法:幼儿边念儿歌边找小象的家,要求脚步与儿歌节奏相匹配,当念到“小象小象鼻子长”时,集体问“是不是小象呢”,教师点击房子图片中的“门”,打开 “门”看看是不是小象。 打开的门里是什么动物,就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将小动物编进儿歌,如“小猪小猪肚子大”。

(2)观看课件,延伸活动。

指导语: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到儿歌里来,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动物。 小朋友在玩区角游戏时,继续开动小脑筋,把它们编进儿歌里来,好吗?

活动反思

1.选材有特色 。 《找小象 》是一首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单是一个“找”字足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设计有特色 。 儿歌中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创意自制图书的设计呈折叠式,在寻找小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让幼儿认识了小象、小鸭、小猫、 小蛇等动物的明显特征, 而醉翁之意则是让幼儿以小动物的特征为载体,掌握儿歌的句式,做到活动有声、教育无痕。

3.过程有特色。 整节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且目标渗透意识很强,如游戏“看着书儿找小象”,是帮助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上的明显特征;“念着儿歌找小象”,是让幼儿感受儿歌的句式;“骑着马儿找小象”,是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走着路儿找小象”,则是引导幼儿编儿歌。 充分营造了幼儿说的空间,激发了幼儿说的勇气, 锻炼了幼儿说的智慧, 让原本枯燥的学说变得鲜活灵动。

附1:儿歌找小象

小动物,捉迷藏,

大家都来找小象。

小兔小兔耳朵长,

小鸭小鸭嘴巴长。

小猫小猫尾巴长,

小蛇小蛇身体长。

小象小象在哪呀?

小象小象鼻子长。

附2:创意图书制作方法

1. 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等 量分成 6 份 ,从 后向 前层层折叠。

2. 先翻开第一层,画出小兔。 (注意小兔耳朵的位 置)

3.接着翻开第二层,画出小鸭。 (注意小鸭嘴巴的位 置)

4.再翻开第三层,画出小猫。 (注意小猫尾巴的位 置)

5.然后翻开第四层,画出小蛇。 (注意小蛇身体的位 置)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手指游戏;指导策略

【作者单位】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 D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7-02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下文简称“我园”)开发了民间游戏这一园本课程,民间游戏材料的易取易得、游戏的趣味性和易推广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教工作者,它已经成为我园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游戏种类“手指游戏”谈谈笔者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指导策略和方法。

一、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时机

1. 将手指游戏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从三岁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个时期幼儿要去适应集体生活,变化会比较大。常常他们会因为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时如果新的集体生活丰富有趣,具有吸引力,幼儿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分离焦虑的症状。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多组织游戏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手指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和老师一起边游戏,边念儿歌,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里来,使幼儿和老师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例如在餐前餐后的时间,手指游戏的运动量不是很大,同时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在活动区以及晨间接待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手指游戏,晨间接待的时候幼儿三三两两地来,老师此时如果能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可以很快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从而为幼儿快乐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亲子时光,玩手指游戏

亲子游戏在家庭中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亲子之间的交往对于各代人都是需要的。良好的亲子交往有助于各代人之间的沟通,减少冲突。由于我园所选用的手指游戏内容是本地流传下来的,因此家长朋友们也对游戏的内容比较熟悉,例如手指游戏“金苹果、银苹果”,这个游戏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边念儿歌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做这种游戏,既动手又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益于智力发展;两个游戏者坐得很近,增加了亲密感,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只有关系密切以后,孩子才会向长辈倾诉自己的内心话,愉快地“听家长的话”,而不是“俯首听命”。亲子游戏是在家庭中共同度过闲暇时间的一种交往手段,因为亲子游戏有利于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性,通过亲子游戏,成人可以引导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培养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小班的家长在家里也和孩子玩手指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由于在家和在园都玩同样的游戏,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确定适合的指导方法

学前期是儿童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责任。在指导小班孩子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观察能力较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岁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那种要求小班幼儿好好坐着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的行为,使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变得更愉快。而手指游戏大多是这种边做边说的模式,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那么幼儿在学习手指游戏的时候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1. 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是将游戏的玩法设计成相应的图示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方便幼儿理解和学习。图示法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幼儿玩“手指歌”这个游戏的时候,根据儿歌的内容(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叉叉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弯弯腰,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开花花。)绘制图示,让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有直观的印象,当看到图示中食指伸直,其余四根手指弯曲,幼儿自然就会按照图示的样子模仿,在图示剪、剪、剪的部分除了绘制手指动作外还在旁边画上一把小剪刀;在图示叉叉叉的部分同样除了手指动作外加上叉子的图片,这些实物结合动作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此时,先鼓励幼儿自由地模仿图片中的动作,再按照儿歌内容顺序逐个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游戏,并且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游戏兴趣。

2. 情景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幼儿感性认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幼儿身临其境,通过给幼儿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即直接和间接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绪,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鲜艳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在手指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将游戏内容制作成PPT,播放给孩子们看,在组织“厨师乐”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将幼儿园厨房的师傅们工作的情景播放给孩子们看,同时鼓励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担任厨师,尝试使用各种餐具进行烹饪制作,让幼儿对厨师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在进行这个游戏时,让每一个孩子戴上厨师帽,在幻灯片中播放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场景,给幼儿具体的场景,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个游戏。

3. 角色扮演法

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他们常常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具有创造性,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为如此,他们特别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当老师说天要下雨了,他们马上就会双手抱头,好像真的马上就要下雨了。当老师说是谁家的小狗在叫,他会马上扮成小狗并发出“汪汪”的叫声。在指导幼儿进行“手指娃娃”这个游戏的时候,笔者鼓励幼儿扮演手指娃娃这个角色,当儿歌念到手指娃娃都睡着了的时候,全班的孩子都会特别安静的趴着假装睡着的样子,当老师念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的做起床的样子,整个游戏的过程,幼儿都会沉浸在角色扮演中,并且乐此不疲。

手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手指小肌肉得到锻炼,同时由于大部分手指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因此游戏的过程能够使孩子感统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手指游戏在小班的应用很广,这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合理需要,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点滴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幼儿开展手指游戏,通过组织手指游戏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性,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组织手指游戏又能起到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前一个活动中吸引过来,为马上要开展的活动起到准备的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游戏指导策略和方法,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钻泥巴》 篇4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活动准备】

教学资源、事先准备好发芽的小豆芽。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小豆芽,请幼儿说一说小豆芽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课件《小豆豆发芽了》,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豆豆每一步的变化,并尝试用动作模仿。

(2)教师根据课件说儿歌。

3.组织幼儿学说儿歌《钻泥巴》。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说儿歌。

(3)引导幼儿加上动作学说儿歌。

小豆豆,种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发了芽,钻泥巴。(双手合掌蹲下)

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

动一下。(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钻呀钻呀钻的快,(双手合掌变左右扭动边站直)

钻出两片小芽芽。(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芽芽)

(4)请幼儿分组扮演小芽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

活动延伸: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5

活动组织者:辛明(青岛幼师附属幼儿园)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2、能清楚地说出:咔嚓嚓,并能边做动作边朗诵

3、知道头发长了要勤理发,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活动准备:娃娃图片两幅、剪刀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活动兴趣

1、小娃娃的头发怎么了?像什么一样?

2、小娃娃的头发太长了,像小刺猬一样,他现在应该去干什么呀?你们来告诉他吧!

二、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

1、示范朗诵:现在,老师来当理发师,帮他理理头发吧!教师一边剪一边朗诵儿歌

2、提问:

(1)小娃娃刚开始的时候头发那么长,像个什么?(2)后来小娃娃去干什么了?

(3)你们听到剪刀剪在头发上的声音是怎样的?大家学一学(师幼一起说“咔嚓嚓)

(4)小刺猬理完发后就变成谁了?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当理发师给他理理发(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2、小朋友这么能干,我们再来给另一位小娃娃理理发吧。教师用眼神、语气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再次朗诵

四、幼儿边玩游戏《小手变变变》,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1、小手变变变,变成一把小剪刀(幼儿用手指表示剪刀)

2、小朋友的小剪刀和老师的剪刀一起,再来给小刺猬理理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3、小娃娃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了,我们一起来问问他心情怎么样?

用小娃娃的语气:你们帮我理完发,我变得真精神,心里真高兴,谢谢你们,你们真棒。

你们头发长长了应该怎么办?(男孩子头发长了要勤理发,女孩子要把头发梳整齐)

4、小手变变变,变成一把小梳子(幼儿用手指表示梳子)

用小梳子给自己整理一下头发吧,可不要像小娃娃那样头发那么乱。

5、小手变变变,变成一条小毛巾(幼儿双手伸开表示毛巾)用小毛巾擦擦脸,变得真干净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6

1、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完整做动作,体验用身体动作表现愉快情绪。

2、借助情景创编并能熟记动作顺序。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自行车一辆,若干风景图片,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春游为主线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春游,可是,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去呢??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发言。

2、情景表演:?看,有的小朋友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请一位小朋友骑自行车入场。

3、提问:你们发现他是如何自车的吗?(幼儿发言及模仿骑车动作)

4、骑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看前方?速度慢?懂得按车铃儿)

二:基本部分

1、根据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且学习模仿骑车动作。

2、随音乐进行表演

启发幼儿用椅子做为道具(自行车)

3、不跟音乐进行表演学习分解动作,要求幼儿注意细节。(教师带着幼儿做动作)

4、完整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并且边走边看看沿途看到的风景(教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一张一张漂亮的风景图片)

三:结束部分

我们看到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春游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中大家能注意安全,保持车距,我们进行了一次安全而又愉快的旅行,小朋友都玩累了,老师也累了,我们也该休息休息了。

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7

一、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精神环境, 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1) 情感上的宽松。小班幼儿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弱, 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 经历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情感分离焦虑过程, 很多孩子都会用哭闹———这种非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担心、害怕, 而老师这时候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 因此平时需要老师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 亲切地引导孩子, 热情地满足每个孩子情感表达的需求, 让孩子喜欢老师, 依恋老师, 信任老师, 感觉老师像妈妈, 是他们的朋友, 玩伴。语言活动中, 老师主动接近幼儿, 和他们交流、沟通, 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用亲切、温柔的话语跟他们交谈, 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安抚满足, 他们的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慢慢地消失, 从而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 产生了表达的愿望。比如, 我班上的灏伦小朋友, 刚来幼儿园, 天天哭, 于是每次灏伦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过去抱起他, 轻轻的抚摸他的头, 和他聊他最喜欢的妈妈, 聊他最喜欢的玩具, 慢慢的, 灏伦开始愿意和我聊天了, 然后我带着他在园里玩, 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使他不再感到陌生。经过一段时间后, 灏伦开始主动找我们老师说话, 比如, 灏伦昨天去哪里玩了, 灏伦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等。

(2) 教学上的宽松。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合的精神和物质环境, 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 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表情严肃、语言平淡无奇, 不够生动, 就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压迫感,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当教师出示优美的图片时, 幼儿有想说的欲望。但如果孩子说错了, 教师立即加以指责, 这样孩子们就不敢再说了。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 把自己作为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去指导孩子们的活动。在看图讲述———《五颜六色的小老鼠》活动中, 很多幼儿都是和老师一样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小老鼠, 不懂得运用以往说学过的其他形容词, 这时我就引导幼儿:“想想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好听的词来形容美丽的花的?”, 有的幼儿就会说“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等形容词, 我立即给他们贴上喜欢的贴贴纸表扬他们, 全班幼儿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 大家都争着发言。而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上处于弱势的幼儿, 教师要营造支持的氛围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 以爱抚的眼神及手势, 鼓励性的微笑、点头, 语言夸奖“你真棒!”等方式来给予表扬。幼儿生活在肯定与鼓励的氛围中, 有安全感, 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活动之中, 做到“有话爱说”。

(3) 游戏活动中的宽松。幼儿的一日活动最主要环节就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 游戏的气氛宽松而有趣, 此时的幼儿就是积极的、有效的学习者。比如, 在早操活动中, 我和幼儿一起玩《麻雀和汽车》的游戏, 当汽车开来时, 小朋友们会非常兴奋, 四散跑, 这时有的教师会暂停活动, 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你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已经进入了游戏情境。有的孩子会马上蹲下, 说:“我在家里, 汽车就捉不到我了。”有的孩子会说:“我飞得很快, 汽车捉不到我的。”有的会说:“我躲到树下, 汽车看不到我, 就不会来捉我啦·……”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 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变得能说会道了。

(4) 同伴交往中的宽松。个体是在与人交往的互动中产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交往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但在语言活动中, 有的教师会控制幼儿交往行为, 如玩纸偶游戏时, 有的教师担心孩子到处走动不安全或者觉得语言活动就应该是安静的, 就不让孩子交谈、走动。这不但影响了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失去了自主交往的能力, 更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学习语言的机会。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我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自由寻找同伴交流;设置问题引导幼儿两两交流。这样, 既让孩子懂得了交往的规则, 又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互相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环境,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 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可见, 语言活动不是单独的一节活动, 而是要与其他各个领域有机整合才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不但会背诵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还要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 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然后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促进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月亮树》语言活动时, 有幼儿问:“小熊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月亮呢?”我因势利导:“是呀!为什么呢?”鼓励大家讨论。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大胆发言表达。有的幼儿联系所学经验说:“因为月亮可以变成香蕉、变成小船、变成圆圆的饼干……小动物们有好多东西吃, 还可以坐船玩, 所以小熊要种很多的月亮。”表达得多么有趣啊!

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增长幼儿知识, 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生活中的每一种情景、每一次经历, 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让幼儿积累经验, 也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春天到了, 我们带幼儿春游, 在公园里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 学会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秋天看到幼儿园里树叶落下来, 学会了说秋天到了, 树叶落下来了。

手指游戏在儿歌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8

众所周知,成语“心灵手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经常活动手指对健脑十分有益。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使幼儿变得更聪明。手指游戏的利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是有益的。

低年龄段幼儿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手,通过儿歌《五指歌》了解手心、手背还有五个手指的名称: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你是我的心肝宝贝;为了增强宝宝对手指游戏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宝贝玩一些小游戏,如“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宝贝先学用拇指和食指做老鼠,再学习加上中指做老鼠顺着身体爬的动作,边说儿歌边玩游戏,宝贝会玩得十分投入;如“点点豆豆”的游戏,需要爸爸妈妈和宝贝一起完成,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快乐的手指游戏不仅能发展宝宝手指的运动能力,提高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更能促成宝宝快乐愉悦情绪的养成。

对于年龄段稍高的幼儿来说,手指游戏不仅能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和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和理解能力。如中班的儿歌《别说我小》内容说起来虽然比较顺口,背记下来也不是很难,但是如果把其中的“穿衣”“洗脚”“擦桌”“给花把水浇”等内容以手指游戏的方式进行讲述和表演的话,便于孩子更加理解儿歌的内容和记忆。再如大班的儿歌《拍手》孩子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还锻炼了幼儿肌肉的灵活性: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游戏学会后可以换多种形式进行操作:可两个两个孩子一起玩,也可家长参与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我的家庭》也可以进行表演操作,孩子可以随儿歌节奏和内容协调做动作:爸爸睡觉了,妈妈睡觉了,哥哥弟弟睡觉了,姐姐妹妹睡觉了,宝宝睡觉了,全家都睡觉了;“喔,天亮了”爸爸醒了,妈妈醒了,哥哥弟弟醒了,姐姐妹妹醒了,宝宝醒了,全家都醒了。孩子们会玩得乐此不疲,会一再地要求老师再来玩一次。

小班儿歌语言教案 篇9

1、通过朗诵诗歌,初步领略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要求幼儿较有节奏地朗诵诗歌,读出问句的语调。并初步尝试创编儿歌。

3、喜欢参与问答游戏,对活动感兴趣。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节奏卡片。

2、小船、香蕉、西瓜、卡通圆形、娃娃脸、苹果、葡萄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学习诗歌,教师结合图片提问,幼儿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问。

1、出示图片小船,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外形,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小船像什么。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看看什么弯弯像小船?(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将幼儿表述的内容归纳成儿歌的结构,“什么弯弯像小船?香蕉弯弯像小船。”)

2、用同样的方式学习第二句。“什么个大圆又圆?西瓜个大圆又圆。”

3、出示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边学习边创编并将语言归纳成儿歌的结构。

二、完整欣赏,指导幼儿读出疑问句的语调。

三、将幼儿分为两大组,一组读问句,一组读答句。

四、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幼儿按节奏拍手,并能按节奏念问答儿歌。

五、创编:结合以上学习的形式教师给每组提供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创编儿歌。

1、幼儿看图片创编儿歌,教师指导并记录。

2、幼儿用疑问句的语调自然声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六、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幼儿。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与建议:

1、提供相匹配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创编儿歌。

2、提供更多的节奏条卡,幼儿根据节奏卡念儿歌。并进行问答游戏。

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10

一、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小班幼儿入园情绪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离开了自己最依赖的人, 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情绪极度不稳定, 表现出大哭大闹、害怕等。这时, 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 去安抚幼儿的情绪,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笔者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很好的证明。

一年前我刚刚开始带小班的时候, 如何与娇小的小宝贝们进行沟通是我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我很快就发现, 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 孩子们就稍稍平静下来。于是, 我选用了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手指歌》来与孩子们共同玩耍。

小虫虫, 爬上来, 爬上来,

爬到这里转一圈, 转两圈, 转三圈,

伸伸头, 点点头,

咯吱一声让你笑个够。

孩子们伸出了两个食指当“小虫虫”在自己的腋窝下爬呀、转呀, 很开心。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强,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并能从中得到快乐, 情绪也平静下来。通过与老师共同游戏, 教师和幼儿之间开始了“好奇——理解——信赖”的过程。这种安抚幼儿情绪的方法, 远比将孩子搂在怀中, 顾此失彼好得多。

二、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在趋向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 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 交往增多了, 语言智能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 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的手指游戏蕴涵丰富的语言刺激。如《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朋友, 听一听, 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扬琴, 叮叮叮, 敲一敲, 哆来米。

小唢呐, 像喇叭, 吹一吹, 来发啦。

小沙锤, 沙沙沙, 抖一抖, 发索啦。

……

哆来米发索啦希哆, 哆希啦索发米来哆。

这些既训练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 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 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丰富, 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 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促使了孩子语言感受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手指游戏的机体功能:发展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小朋友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出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正所谓“心灵手巧”, 同样, “手巧”的孩子才“心灵”。对孩子来说, 双手越灵活, 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让孩子“动手”就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 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一种方法。

四、手指游戏的智育功能:提升小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 他们对数的认识、理解、记忆都很模糊, 所以, 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创设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鞋子左右穿错, 勺子 (笔) 不知道拿哪只手等等。手指游戏描绘展示了一种情景, 使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手指游戏成为我们学习数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它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智能。

五、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 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而我们开展的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 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 去友好相处, 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 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 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编花篮》、《堆馒头》、《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 他们相互协调、模仿, 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并且乐意帮助伙伴。

综上所述, 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 它对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 将手指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发挥其教育功能, 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快更好更开心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2001, 9.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小班儿歌语言教案 篇11

1、指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念儿歌。

2、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学过玩手指游戏《石头剪刀布》

三、活动过程:

1、以手指游戏导入课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手心手背》。

(2)老师和幼儿一起复习手指游戏《乒板儿》。

2、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手指变化。

(1)引导幼儿先伸出一个手指头,想一想可以变成什么?

师:“我们先伸出一个手指,动一动,想一想,象什么?”

启发幼儿伸出食指一弯一伸,变成“毛毛虫”,然后学说: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引导幼儿依次伸出2个、3个、4个、5个手指头,玩一玩,做一做,分别变成“小白兔、小花猫、花蝴蝶、大老虎”。

(3)指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完整学念儿歌。

(1)鼓励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地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2)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的时候,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有趣。

4、创编儿歌。

(1)师:“一个手指头还能变成什么?”(请幼儿想、说)

(2)以此方法创编2个、3个、4个、5个手指头的儿歌句子。

(3)老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来跟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5、结束活动。

小班语言 手指歌 篇12

准备:黑板 油画棒 画纸

1.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

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一起做一遍《小手拍拍》!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把我的小手伸出来,转转转,转转转!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把我的小手举起来,转转转,转转转!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把我的小手藏起来!

好玩么?看,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指头!一起来数一下12345,对,一共有五个手指,那你们知道每个手指的名字吗?

2.认识手指名称(小班可以认识大拇指、食指、小指)

(1)它们五个是好朋友,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伸出大拇指)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幼儿学说“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幼儿学说

(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幼儿学说(伸出无名指)这个是无名指吧!

幼儿学说(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幼儿学说(2)引导学生再认识几遍

(3)带上手偶,幼儿猜手偶在哪个手指上 3.教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我们的小手能干也很重要,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它们,比如:吃饭、拿东西、穿衣服、画画、玩积木,好多好多,要是没有了小手,生活当中就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们,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小手呢?(1)平时要勤洗手,不能脏兮兮的,更不能啃小手!(2)小手不能去碰火、热水,会把小手烫坏的。(3)远离刀子、剪刀,会把小手割破!4.手指变魔术,幼儿猜动物

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手,因为这五个手指还会变魔术呢 毛毛虫、兔子、牛、打电话、小猫、老虎 5.手指游戏:《手指歌》

还会做游戏呢!你们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先教会歌词两遍,然后加上动作,一起来做!多练习几次,直到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最后,几个幼儿上台表演。

《手指歌》

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

两个食指变公鸡,斗一斗。两个小指钩一钩,做朋友。

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小朋友做得真棒!回家后可以给爸爸妈妈表演一下,好不好啊? 5.画手 示范 黑板

小班语言圆圆圆儿歌教案 篇13

1、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皮球、铃鼓、盘子、镜子、桔子、箱子。

知识准备: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圆形的事物,获得更多的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在“神奇的箱子”里取圆形实物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 出示“神奇的箱子”,让幼儿取物,说出实物的名称及形状。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什么,我请坐得好的小朋友来摸一摸。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取物,说出名称及形状。

2.运用图片展示实物的形象,讲述图片内容。

师:老师把这些圆圆的东西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

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讲述用句式XX圆圆。

二、学习儿歌内容。

1.介绍儿歌的.名字。

师:有一首儿歌讲得就是这些,儿歌的名字叫《圆圆圆》。

2. 教师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师幼共同看图念儿歌2—3遍。

三、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活动的乐趣。

1.拍腿念儿歌。

2.拍肩念儿歌。

3.拍手念儿歌。

教学反思:

这周我们的主题活动是认识圆形,小朋友们通过上周认识水果学到了很多关于圆形的东西,并且圆形是小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状,它也是孩子在接触形状时最先能够画成功的一种图案。从基本形状入手,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的形状,而小班语言《圆、圆、圆》是一段不错的儿歌,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所以在这次教研课我选择了这首儿歌,作为一名新老师,第一次上课心情紧张万分,幸好有各位老师的帮忙和指导,让我有了充分的认识,而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这首儿歌。而在这次活动中结束后则侧重于让幼儿感知其它各种圆形形状,进行尝试性地仿编,带入儿歌。

在课刚开始时我先用“神奇的箱子”来吸引幼儿注意,随机喊幼儿来猜箱子里的物品,用猜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动口,动手动脑,使幼儿在整个课堂中保持着,积极,主动,稳定的学习情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朋友也高举小手说:“老师,我知道!”,更让人欣慰的是小朋友们通过前几天对圆形的物品的认识都很准确地说出物品的名字和形状。

小班语言活动:《手指儿歌》 篇14

小班语言:我要自己走(仿编儿歌)

设计意图: 本学期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开始在园的独立生活。有许多幼儿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存在依赖思想。来园时耍赖、撒娇、哭闹不肯来园,抱着大人不撒手。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本次活动。活动在熟悉儿歌《羊宝宝》的基础上,在原结构上更换词汇进行仿编。让幼儿懂得长大了就应该自己走,并产生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羊宝宝》原结构更换词汇,进行仿编。

2、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参与仿编活动。

3、让幼儿懂得长大了就应该自己走,并产生自豪感。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唱一唱,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弹琴幼儿做韵律活动《小鸡小鸭小猫叫》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动物看看它是谁?(小羊准备进)

问:它是谁?(羊宝宝)问羊宝宝好。(羊宝宝向小朋友问好)

师:羊宝宝你来干什么?(我来上幼儿园)你怎么来的?(羊宝宝回答)

羊宝宝自己来上幼儿园棒不棒呀?我们来给它棒一个。

2、一齐念儿歌《羊宝宝》

师:羊宝宝你一个人来上幼儿园还有别的小动物吗?

二、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有关小动物的经验,做仿编儿歌。

1、引导其他几种小动物来表演。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引导幼儿替换诗歌的第一句,并集体学念。

师:看一看,现在是谁来了?(小花猫)小花猫你来干什么来了?你是怎么来的?小花猫真棒,我们一起来学小花猫叫。刚才我们给羊宝宝念了《羊宝宝》的儿歌,现在给小花猫念一个《猫宝宝》的儿歌吧。该怎么念呢?(幼儿自己先念)

老师引导:小猫怎么叫?(喵喵)

引导幼儿仿编:

小花猫,喵喵叫,蹦蹦跳跳来报道。

老师说他已长大,再也不用妈妈抱。

2、全体幼儿一起念儿歌并表演。

3、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并进行表演。

上一篇:爱国主义辩论赛策划书下一篇: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爱在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