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

2024-09-04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通用8篇)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 篇1

文产函〔2010〕11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有力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通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功能定位雷同,文化含量低,浪费资源;有的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给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命名“挂牌”,而忽视其条件和内涵;有的地方以文化产业之名违规占地,搞房地产及其它产业开发;有的地方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偏差;众多城市竞相上马建设动漫产业园区、基地或文化主题公园。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

本通知所称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指主要从事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文化会展、文化旅游、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文化产业门类活动的园区、基地。当前,尤其要将动漫产业园区、基地和动漫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作为调控和监管的重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的重点行业,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基础、市场空间、消费水平、比较优势、文化生态、资源禀赋等条件,明确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布局、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

要坚持命名和认定的标准,科学调配公共资源,严格调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数量,严格控制新命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数量,坚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哄而上、过多过滥。坚决防止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命名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或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名义开展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建设、经营活动。

二、严格建设程序和条件,有效遏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盲目发展的势头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从规划、内容、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全方位对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强指导、引导。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由文化部负责认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投资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或审核后报文化部备案。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须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要求,严格按照核准权限和投资规模履行政府核准手续。在核准过程中,文化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对申报的项目提出核准意见。

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具有明确的文化内容和定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向上;发展目标明确,具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本辖区内是否存在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同类型园区;投资和经营主体是否明确等内容。

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要及时抄告发展改革、土地、城乡规划、公安、工商等部门。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的要求,将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审核意见告当地有关金融机构。对未通

过文化行政部门审核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文化行政部门要及时告知当地有关金融机构,请其谨慎评估申贷项目风险。各文化企业在按照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

[2010]81号)申报专项资金时,涉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企业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提出明确审核意见。

三、扶优扶强,发挥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依托,培育壮大文化内容突出、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通过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国内外影响大、文化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管理规范、示范引导辐射作用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及园区内文化企业要重点扶持,按照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0]81号)和地方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和帮助其申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资金;按照《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

[2010]94号),在投融资方面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进行重点扶持,优先将示范园区、基地内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推荐给与文化部建立部行合作机制的银行机构,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大力培育、辅导并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联合金融机构探索针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内文化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

四、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管理与服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与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管理与服务。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土地、城乡规划、科技、教育、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商务、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

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指导和监管工作。对存在严重问题或已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相关部门并提出处理建议;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要明确认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问题突出、不能发挥示范作用的,要及时撤销其命名。

要积极支持各地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内涵、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人才状况、研发创新能力、集约程度、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情况的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监督指导。

特此通知。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 篇2

“文化生态学”理论的关注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比较“文化”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单就文化产业来看,应该有一个更中观或者更微观的概念,如“文化产业生态学”或“文化企业生态学”的引入。“生态”这个词在生物学中代表了一个庞大的生物环境系统,在文化产业生态中,“生态”是包含人、企业、政策、环境在内的一个大整体,这种生态”的核心是创意和管理。生物之间竞争的目的是生存和发展,文化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不只是生存,还必须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种间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学观点认为,生态学系统是由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构成。其中,非生物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气候条件,生物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为动物)以及分解者(指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腐养者和渗养者)。非生物和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能量(如太阳),生产者需要接收能量的同时需要制造有机物,消费者用来消耗有机物,分解者负责接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产物,分解者再将有机物分解还原为无机物,再将无机物送回到环境的循环营养库中。

生态学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视角,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一般产业的生态特征,而且能量来源于大量无形的创意灵感,它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进而实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生态系统模型可以把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具象化。有学者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环境,如图1 所示。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从表1 可以看出,种间关系主要有正向作用、反向作用和中性作用三种。由于中性作用表示物种双方互相没有影响,可以看做两个文化企业间完全没有关系发生,所以不具有研究意义。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可以看作创意企业、消费者、媒体中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大部分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但也有例外,如热带雨林中乔木上附生的兰科植物,依靠乔木支撑自己,获取阳光和水分维持生长,而乔木本身既不获利,也不受害,这就是共生中的偏利作用发生。捕食往往是强大的一方吃掉弱小的一方,在文化产业竞争中,大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兼并、合并小的创意团体来壮大自己。这里的“竞争关系”显示物种1 和物种2 都会收到损害,说明物种1 和物种2 是食物链中的直接竞争关系,存在栖息地或食物上的直接冲突。就如企业之间的“红海战略”和大打“价格战”,势必会两败俱伤,文化创意企业则很少打“价格战”,但两部内容题材相同、观众定位相似、同期上映的电影,票房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低于预期收入,因为它们之间构成了直接竞争。如表1 所示。[2]

在表1 中,并没有给出竞争、偏害共生以及中性作用的对应假设关系,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合作共存往往是主流。生态学中所讲的偏害作用是指两个物种在一起时,由于一个物种的存在,可以对另一个物种起抑制作用,而自身却无影响。那么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这样的偏害作用吗?这样的偏害作用有没有可能规避呢?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偏害共生———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胡桃树能够分泌一种叫做胡桃醌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胡桃树本身并没有伤害,但是却能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的表层中是没有其他生物的。除了认识这种现象叫做偏害作用外,再进一步思考,胡桃树的这种异种抑制作用究竟是出于本能的排斥其他生物还是有意识地自我保护呢?当胡桃树周围土层没有其他生物时,胡桃树其实是获得了更好的生长空间,并不是完全自身不受影响。反之,偏害共生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医学中抗生素的发明,就是利用了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抑制另一种生物的原理从青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这种发现对人类健康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798”这块北京地标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了“衰落—繁荣—衰落”的过程,第一次是作为工厂的衰落,进而吸引了大量艺术家的入驻;第二次是作为艺术的衰落,商业和游客来了,艺术家却走了。艺术和商业能否兼容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头号问题,大如“798”这样著名的艺术区也难逃被商业化吞噬的命运。学者迟海鹏对“798”艺术区近十年来各区域构成和个体艺术家的数量变化做了数据调查:2013 年“798”艺术区的入驻机构总数是576 家,但是艺术家工作室只占4%,约23 家个体工作室,而商铺和餐饮却占比32%,大约184 家,严重挤占了艺术家生存的空间。(如图2 所示)[3]

用生态学的偏害理论来分析,在“798”艺术区内,由于商铺和餐饮的入驻,抬高了这里的平均房租,那些收入较低的艺术创作者承担不起昂贵的房租,因此才有大量原创作者迁出“798”、寻找更廉价的艺术创作场所。“798”艺术区的闻名和艺术家们是分不开的,最初靠着改造后的廉价厂房和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原创工作者,出名后的“798”同时释放了巨大的商机,大量的商铺和餐饮企业间接地对这里的艺术创作者造成了损害,而自身却没有什么影响。如今的“798”艺术区更像是旅游景点,失去了“艺术圣地”和激情反叛的创意风貌,也从侧面反映了艺术和商业的不兼容以及商业化对艺术创作的偏害。

如表2 所示,[4]2005 年1 月,作为最早入驻798 园区的艺术家隋建国,其工作室在租期满后没有续租,而是选择了撤离园区,原因是他工作的倒模车间无力承担上涨的租金搬走了。2002 年,艺术家徐勇在798 租了1500 平方米厂房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和艺术展区,当时的日租金大概是每平方米六七毛。2012 年,七星集团物业与“时态空间”在租金问题上发生冲突,并要求徐勇支付拖欠两年租金达105 万元,这件事情也成为“时态空间”退出“798”艺术区的导火索。2009年,七星物业为吸引艺术家和画廊做出了“减租优惠”的承诺,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口头承诺的“减租”的期限是一年还是三年,七星物业认为“减租”优惠只适用于2009 年全年,而徐勇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2.5 倍的房租,最终协商结果是徐勇同意支付84.5 万元欠租。

从图3[5]可以看出,2003 年—2007 年,“798”艺术区内艺术工作室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798 对艺术家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但是自2007 年以后,工作室的数量逐年下降。受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和“奥运经济“的刺激,2007年“798”园区日租金涨到了6 元/ 平方米,而一般写字楼日租金均价也不过7 元/ 平方米,[6]一些艺术家和工作室难以维持生计,在2008 年艺术工作室只剩下27 家,比2007 年少了一半。政府对“798”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园区管理者利益的驱动,更多的商铺(销售纪念品)和餐饮店进入到“798”,致使“798”租金更加昂贵。虽然房租上涨和商家入驻是艺术家撤离的直接原因,但这并不是798 艺术衰落的主要原因,背后是“产业园的艺术经营和管理”出现了问题,“目标市场的缺失和偏离”造成了“798”从“艺术集聚区”变成“商业旅游区”。[7]正如纽约苏荷区的发展经历了居住区、工业区、艺术区到商业区四个阶段,现实中的文化艺术区往往凭借艺术家的创作活力焕发生机,却逐渐发生群落演替,大批艺术家和创意者不得不向金钱低头,最后沦为经济利益的附庸品,出现大批通俗化、类型化的商业文化产品。

三、从偏害共生到互利共生

艺术区会凋零,但艺术不会凋零。如何规避文化产业园区“生态偏害”效应呢?首先要分清捕食和偏害两种种间关系。生态学中的“捕食”通常指一种动物(称捕食者)以另一种动物(称猎物)为食的现象。动物捕食通常必置猎物于死地,这也是捕食与寄生现象的重要区别,因为寄生物通常不伤害寄主的生命。首先,对于园区来说,创意阶层和文化企业的互动关系类似于捕食关系,即创意阶层(个人、工作室或是创意团队) 自行生产出创意和产品,这些会成为一些文化产品(IP)开发制作企业的食饵。创意阶层在不进入产业化运作之前也是可以独立存活的,但是文化企业却离不开创意食饵和养料。如果文化企业一直在榨取和固化创意者的思想和能量,而不允许创意者进行创新,这种捕食关系就会慢慢消耗掉创意阶层,因此捕食关系也不是一种最好的园区种间关系。其次,园区里非文化创意产业的饭店、商铺抄袭剽窃园区里的各种创意,加以粗糙模仿和恶搞,却没有给予创意者相应的回报,那么这种捕食关系就更加恶化。第三,还有很多非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店铺只是借助798 艺术区的人气而入驻,并没有“捕食”或是剽窃之意,但是却如前文所述(造成租金上涨等),产生了负外部性(偏害)。

文化产业园区规避“生态偏害”策略的第一步就是限制园区内非文创企业数量,驱逐一些唯利是图、缺乏文化艺术品位的商铺和商品,把大量的地皮供给文化企业和艺术家,保留少许尊崇创意、展现艺术风格的企业,作为园区内的点缀以及衍生产品售卖之地。或是专门开辟一个园区外围附近的场地,集中非文产企业商铺,如食街、商业街等。这样才能把非文创企业的偏害效应消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文化产业园的艺术纯粹态度,把文化产业内外的种间关系维护到表1中的“中性作用”。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就是北京“新华1949”文化产业园区。

那么,剔除行业外的企业,让大量文化创意企业进驻,虽然规避了偏害共生关系,是否会形成更多的捕食关系呢?应当说,798 艺术区不可能再回到艺术家个体散漫共生的原初状态,商业力量的助推事实不可逆转。事实上,自然界种群里的捕食关系大量存在,但并没有造成物种灭绝,反而也会在一定程度刺激猎物的进化,例如狼群捕食羊群。文化产业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如果一味以商业复制准则去捕食创意者,随着时间进展和移风易俗,大量创意者(猎物)必定会感到厌倦和创作瓶颈,从而躲避这些企业,进行新的创意和艺术创造。所以,只要文化企业(捕食者)持续增加,必定会导致创意者的分化和进化。针对这种园区内的自然进化,政府需要建立和保障知识产权制度,惩罚盗版和免费使用者,促使文化企业给予创意者相应回报。这样,创意阶层就会持续存在和扩大,作为捕食者的创意企业又会陆续被吸引进园区内,获得经济效益———两者最终从捕食关系迈向互利共生的关系,趋向共同繁荣的稳定状态。

注释

1[1]崔明昆.民族生态学理论方法与个案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56.

2[2]谭娜.生态学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重构研究[J].东岳论丛,2014(7):136.

3[3][5][6]迟海鹏.艺术区现状研究——以“798”艺术区为例[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15,25,48.

4[4]林菁晶.高租金冲击“798”[J].安家,2012(12):201.

如何有效管理文化产业园区 篇3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把握禀赋资源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牢牢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文化长远保存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地走访、考察,高宏存发现,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只是“圈地为园”,仅仅认为空间的集合就构成了文化园区。高宏存指出,正是因为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我们依旧沿袭传统的制造业经济、高新技术等模式,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文化产业园区应由空间的聚集转换为产业的聚集,它不仅是一个生产的空间,更是一个集文化消费、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活空间。人们沿袭过去的发展制造业的传统思路,导致“挂羊头卖狗肉”,以发展文化产业之名,行圈地之实。

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把握禀赋资源更是当务之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文化产业园既传承了文明,又节约了资源。遥想当年,我国山东济南可谓“海内皆名士”,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1992年,世界仅有的哥特式火车站“远东第一站”被夷为平地。无独有偶,始建于1906年的英国驻济南总领事馆也于前不久被强行拆除。原有资源正在被破坏,逐渐消失。可是比照国外,作为英国著名港口城市的利物浦,就充分传承了既有文脉——破旧的轮船改造为咖啡厅、废弃的工厂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都很好地诠释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文化产业园区种类繁多,在把握禀赋资源的时候,也应掌握因“园区”而异的原则。高宏存介绍,不同的产业园区基本有以下类型:一,资源依托型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生态型文化产业园区,比如:张家界、丽江、曲阜、平遥等。高宏存曾实地走访的贵州雷山千户苗寨就是典型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园区。千户苗寨本是以村落为主、中国苗族最集中居住的地方。现经开发,千户苗寨已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态保护、度假休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生态博物馆,对资源的依托不言而喻,因为这是“活态”的文化展示。2006年,国家民族博物馆也在此成立分馆。在中国,类似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数不胜数。二,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园区。此类文化产业园区虽涉及文脉的传承,但已通过功能的转换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这类资源经过独特的创意催化后,重塑新生,却还存在对既有文化内容的继承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死海”——四川遂宁,过去本来是以工业为目的的盐池,现经创意之笔将其打造为中国的“死海”。三,非继承文脉型。高宏存介绍,中国横店影视集团就是在荒芜之地上,建立起的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条,不仅向人们提供电影拍摄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并且本身也已经参与到电影内容的生产中。

促进主导产业与多业融合

主导产业,即文化产业园区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指那些产值占比居多,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园区发展都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来说,主导产业如同“名片”。在园区成立之初,主导产业的明确更是对吸引相关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多业融合,更是形成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化产业园区有企业主导、政府主导之分,主导产业的形成也因“政、企”主导而异。以企业为主导,即嵌入式文化产业园区,是企业自发形成后由政府介入提供服务与帮助,这类文化产业园区对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较高,即在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园区之前,主导产业已经形成,随之相关企业逐渐融入其中,形成文化产业园区,比如北京的小吃名街——簋街,即自发形成餐饮集聚。

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园区是由政府主导、规划并搭建平台,即在政府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后,确定主导产业,随之吸引相关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区。高宏存指出,只有明确主导产业才能凸显竞争优势,并吸引更大、更多的产业集聚。

同时,主导产业与其相关配套设施也应确定适当比例。高宏存介绍,北京曾存在一些园区,命名之后就消失了,比如:北京市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文化产业经济区之一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制造基地,该园区自命名以来,由于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园区中各个企业之间毫无关联,没有形成整合效应,不久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在北京,主题明确、空间功能有效转换的园区不胜枚举。北京的后海,过去是一个居民生活的封闭空间。后因文化主题的注入,后海已变成一个休闲、娱乐、商业的空间,完成由封闭变开放、由个人居住变商业场所的空间。高宏存指出,后海同时也改造了当地的整体文化氛围,最终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旅游景点,甚至“城市名片”。“任何一个地区,哪怕只是一个村落,都是一个生活单元,不能将文化产业园区仅仅看做生产制造基地”,高宏存说,“我们老批评珠三角,尤其是富士康,把人当成零件,把整个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的流水线,这不符合人文、资本管理的趋势。”

多业融合、经济功能的辐射与带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园区内,而是要突破园区,在它所属的城市发挥经济、产业转型的作用。这一方面,高宏存认为广州市的TIT创意园表现突出:“该园区不仅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升级,而且对整个城市经济布局的开发、变化都有带动作用。”为实现这一点,TIT将骨干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的协同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实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密切合作。高宏存告诉《经济》记者:“集中于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不同阶段,都要明确、专业化分工,并在产业链的统领下将统一服务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集聚、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产业集群。”今年,一部红及全球的《泰坦尼克号》,由福克斯、派拉蒙两家影视公司斥资2.5亿美元共同出品。同时,为两家影视集团服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也高达2600多家,这种分工协作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

多种产业相配合,主导产业发挥溢出效应、带动效应,随后形成创意城市,这才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政府适度管理

加强引导作用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严格控制在10家左右,同时,文化部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设立了退出机制。这可视为我国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机制迈出的一大步。高宏存认为,这一举措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对既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一种规范与激励。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也是对其他园区的警示,即有了名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要不断完善、加强管理”。

近十年来,虽然我国文化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但是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规范还未出台一个统一的规定,只有文化部针对本部所属文化产业类型所设定的管理办法。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命名混乱,命名单位众多,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文化产业的村镇、中国民俗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都在命名。“政府主管部门应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形成合力,创建更好的机制。”高宏存建议。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 篇4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夏季消防检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园区夏季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防火和灭火救援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按照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消委〔2016〕x号)精神,园区夏季消防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本次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动员部署

园区领导高度重视夏季消防检查工作,6月份召集各相关负责人召开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园区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根据《通知》的要求,成立了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了本次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根据办公会议的统一布置,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层层分解,部署落实夏季消防检查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各入园企业开展夏季消防自查工作。要求各企业认真制定本单位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督促所属项目部、工程监理部认真开展夏季消防检查各项工作,并围绕夏季生产的特点,认真落实夏季防火、防爆、防雷击、防触电等措施,努力实现无火灾、无重大事故等目标。

二、加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在活动期间,进一步强化职能意识,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加大检查力度,有力地保障和促进园区安全生产的发展。

一是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是否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是否制定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技术交底等,是否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重点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二是加大对施工现场作业区、生活区、仓库、活动板房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配备和消防通道设置情况,建筑施工材料现场堆放情况以及安全网、外脚手架、脚手板的防火性能的检查力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特别是对电气线路的安全检查和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防止因电气线路和设备老化短路引发火灾事故;落实电焊等明火作业的防火措施,严肃查处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和违章操作行为。四是加大对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的监管力度,禁止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填缝剂和燃烧性能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外墙改造材料。

三、及时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

园区要求业主单位、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对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园区已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并要求监理单位及时跟踪,整改完毕后报园区复查。

四、下一阶段园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

文化产业园区研究报告 篇5

(一)关于创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的提议报告

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各文化资源大省、各中心城市,纷纷提出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方略。而在此背景中,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在中心城市也越来越高,全国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一、文化产业园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2002年宁夏提出小省要办大文化的战略目标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指导全区上下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各项工作。今年陈建国书记再次强调:当前,我区文化建设呈良好态势,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兴起新一轮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中,石嘴山市比其它县市来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发展需求,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提升石嘴山市城市品质、塑造文化品位的战略需要。

石嘴山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品质,以进一步提升石嘴山市城市品质和文化品味。从石嘴山市目前的状况看,在经济和文化上,经济上处于强势地位,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石嘴山市要走在文化发展繁荣的前列,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文化能够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商品,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文化产业已是石嘴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升石嘴山市新区的城市生活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2、优化石嘴山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石嘴山市的产业结构比重,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在石嘴山市的GDP构成中,电力、机械制造、冶金行业占65%之多,在现今各种要素制约,成本上涨的环境形势下,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对于石嘴山市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一五”期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文化产业不仅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能与石嘴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互动,是石嘴山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3、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

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具有多元性,满足不同人群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权利,是文化生产的重要目的。目前,石嘴山市域中心——大武口区的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移民城市,除了土生土长的“老石嘴山人”外,还新添了 浙江、山东、山西、福建、河南等许多投资人群这些“新石嘴山人”。从文化产品的消费层次来说,他们的出现使石嘴山市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文化消费,一类是以 “新石嘴山人”为主体的高端消费群体,一类是以“打工者”为主体层次相对较低的消费群体,还有一类是面广量大的中间消费群体。他们中间有的需要提供高档文化产品和服务,有的还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满足他们基本的文化权利。

4、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石嘴山是一个新兴城市,是一个工商业比较繁荣的城市,也是一个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1较好的城市。近十多年来,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不断加剧,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虽然排污强度逐年下降,但污染负荷仍在增加,消减负荷的难度很大;石嘴山市土地承载能力已经十分有限,土地供需矛盾已空前紧张。我们感到,文化产业的开发对能源、土地、机器等生产要素的要求较低。文化产业是无烟产业、创意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体系是一种资源消耗少、污染小、无公害的新型产业体系。石嘴山市要继续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要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文化产业首当其冲。

综上所述,石嘴山市要走在全区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前列必须实施重大文化项目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跳出石嘴山的传统文化产业影响,发挥石嘴山市特有的并能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将是推动石嘴山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做大做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既要着眼于发展的空间,又要着眼于发展的可能;既要着眼于发展的效应,又要着眼于发展的基础;既要着眼于发展的潜力,又要着眼于发展的优势。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每一个城市发展什么产业,都要依据其发展该产业的现实条件和基础优势。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结合石嘴山市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从石嘴山市的实际来看,其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景点资源十分充足;二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外资内资民资三轮驱动的投资格局、互相配套的发展形态,这一切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畅通、便捷的市场、渠道和网络。

跳出大石嘴山市的文化要素覆盖,走出具有“石嘴山市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我们设想“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是:石嘴山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石嘴山市创意文化示范区。

实现以上定位,要坚持以下三条要求:

1、走互动融合之路。

文化产品有两类,一是服务产品,一是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文化实物产品虽然是有形的,但人们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外壳,而是里面的精神内涵。文化产品的这种无形性,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文化产业能和其他产业共生和融合,在发展中起到整合作用和催化剂作用。石嘴山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走互动融合之路:要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实现互动融合发展,比如文化与演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会展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这几年连续做的文化旅游节,石嘴山市民俗文化旅游节,石嘴山市房〃车文化博览会等等。应该说,文化是任何产业发展的灵魂,其他产业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与一切产业的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在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文化应该作为一个考量的媒介,在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努力打好“文化牌”,以文化为窗口,以文化为纽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格局。

2、走跨越发展之路。

追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可以率先在某一领域、某一专题先行实现突破,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跨越发展,以此带动全局,整体提升,做大做强。从石嘴山市的现实情况上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贴近度较大。资源禀赋比较优越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石嘴山市旅游休闲的发展基础比较扎实。现在人们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休闲旅游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实现石嘴山市旅游休闲产业跨越发

展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宁夏新天府作为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旅游休闲业的高端消费群体正在形成,这部分人群具有明显较高档次的消费和休闲需求,这又为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创造了绝佳的机遇。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档次,也可以激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效应。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休闲业是旅游、度假、娱乐、健身、购物等产业综合体,它不是某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联动发展格局,旅游休闲业的跨越发展,势必带动一条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把文化产业园区作为石嘴山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功能区和核心区,成为类似于“跟着课本游石嘴山市”的一个新的文化体验旅游胜地,必将有效地整合石嘴山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将发挥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功能作用。

3、走精品带动之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面面俱到,既要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选择自己优势产业,也要在每一个产业内部走精品带动的发展之路,形成亮点,打出品牌,一方面能形成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就石嘴山市的实际,具有品牌形象、规模效应、广泛影响力的石嘴山市文化精品力作不是很多,我们乐此不疲推介宣传的主要还是山水园林之城、与贺兰山、黄河相关的边塞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及知名的现代文化产品在石嘴山市更是少而又少。所以石嘴山市要发展文化产业,就有必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跳出“石嘴山市”看“石嘴山市”,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中打造出

一、两个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文化精品来。

三、文化产业园的类型和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外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主要有8种:

1.独立型创意产业园区,如纽约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伦敦SOHO区和深圳大芬村。

2.依托型创意产业园区,这类创意园区往往依托高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依托。

3.混合型创意产业园区,如张江文化产业园区。

4.艺术型园区,如纽约SOHO艺术园区和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

5.实用型文化园区,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和北京什刹海酒吧一条街。

6.会展文化园区,如新加坡博览中心和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新加坡每年有400多个大型国际会议,每年前往新加坡旅游观光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展览的人数比新加坡的总人口还多。

7.地方特色文化园区,如吴桥杂技,现在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8.休闲娱乐园区。

四、文化产业(创意)园选址和核心项目布局

综合上述,在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从石嘴山市的具体实际出发,我们在创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城”核心项目,即:

第一,以“三馆一中心”为依托,主要以养德苑周边为基地,以星海湖、森林公园、新区人民公园等地区为辐射阈限,打造“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

由于石嘴山市养德苑景观工程是我市2009年110项重点建设工程和建市50周年献礼工程之一,而且该景区位于沙湖大道与世纪大道交汇处,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整体规划采用圆形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和八大景观区(包括主题雕塑、园林景观小品、成语文化

园等),这样,就为创建文化产业园奠定了很好的前期基础.另外, 养德苑景观工程的定位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紧急疏散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绿地,所以,这和选址于此创建文化产业园可谓不谋而合,不但可壮大文化产业,也可有效改善我市南入口的整体面貌和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形象。

从这个意义出发, 养德苑“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核心文化招商项目方向为文化产品、文化交流、县区文化展览、大型演艺、企业文化年会等。具体项目可以做艺术中心、艺术家公馆、文化宾馆、古典文化街区、文化工艺品沙龙、艺术沙龙和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等。例如地方剪纸、特色绘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设计、加工、制作、销售,就可以分为非遗创作观摩区、非遗旗舰店、非遗珍宝馆、画廊、书画家工作室五个部分及部分办公、配套区域,进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贸合作。

融资方式可以采取以政府投入为重点,争取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向国家申请、地方财政投入、区内企事业单位出资、调动民营实体或个体组织融资,甚至组织一批文艺活动积极分子自筹资金等多种渠道,各方面的文化产业,由点到面地发展起来。

第二,以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沟口影视基地为产业园地,融合马兰花影视基地,打造“石嘴山市文化创意园”。

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沟口影视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影视剧拍摄区、多功能活动区、服务保障区,并按照各自的功能进行建设和布局。2008年,“宁夏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基地”、“宁夏广播影视石嘴山培训基地”和“宁夏广电总台石嘴山培训基地”在此挂牌成立。2009年,在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国家级影视基地的牌子。

马兰花影视城建在黄河和毛乌素沙漠之间,是黄河文化与大漠文化交融的结晶。影视城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是集影视剧拍摄、地方戏曲表演、角色体验、大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影视基地。影视城将利用陶乐镇部分闲置土地,建设天河鸿镇--黄金渡、海宝古城-宁夏府、银沙绿洲--贼湖村、中心雅苑--陶乐林四个影视拍摄场景,马兰花影视城正在拍摄制作宁夏四部曲---《金羊毛》、《西部匪王》、《菊花醉》、《红宝》。打造文化产业,以影视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作用已经显现。

因此,“石嘴山市文化创意园”核心项目方向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石嘴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是生产和销售与人们精神消费商品相关的产业。具体包括影视、广播、音乐、音像制品、动画、户外拓展(具观赏性)和动漫教育的培训部分,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移动平台的游戏、纸质游戏,传统游戏)、出版、印刷、传媒、广告、娱乐、演艺,艺术设计和艺术品、图片和摄影、经纪代理、会展休闲和主题公园、旅游等涉及的内容。主要突出创意,特别是创意工作室、画廊还有艺术展示空间,属于自己的动漫创意设计工作室,自我设计、开发的创意空间。

五、文化产业园区设立的基本优势和条件

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开发将成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文化精品,一个有着无比前瞻性的独特亮点,具有以下优势和条件:

(一)项目的优势

1、项目本身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

石嘴山的建设史上一场特殊的革命,特殊的革命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园”核心项目的开发,不是为了追忆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从中吸取教训,最终让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2008年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我国最初形成对20世纪遗产的观念是以保护“革命文物”为起步的。之后有一个逐步拓展和延伸的过程。

2、项目的创新点与亮点

由于园区内的重点建设项目“两馆一中心”布展工作已全面启动,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全面展开,博物馆陈列布展方案原则性通过。国务院五七干校博物馆景区建设工程也稳步推进。这些为打造文化产业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园区内“三馆一中心”的 “五七”历史博物馆,以它为主的红色文化对时今已进入暮年的石嘴山人可以说是历历在目。“东方红”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标记,已经成为一代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所以,“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可以吸引对这段历史有着特殊情感的国内人群来参观、怀旧以及文化交流。市场的卖点任何一个历史陈迹和景点都无法比拟,产生的市场效应和人气集聚将超越任何一个文化市场和景点。

同时,精心打造文化与旅游结合精品工程,丰富景区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依托五七干校博物馆景区成功打造了红色经典节目《红歌嘹亮》,以展示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创业精神为内容的大型城市秀《相约星海湖》剧目已完成采风,正在抓紧时间编排。

六、文化产业园的政策和相关要素保障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

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重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办法 篇6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引导和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及国家、本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大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地。

第三条 我市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相关行业管理的演出业、电影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动漫业、广播、电视(传 输)、出版、版权、文化产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等领域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成立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组成的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申报、评选、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指导发展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管理,两年复审一次,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摘牌。

第六条 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与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优先等原则,体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会投资、产业导向。对命名的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从市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中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第七条 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辖区内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并给出初审推荐意见;协助评选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条件

(一)借助高新科技,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业绩突出,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具有区县政府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文件和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五)园区开发单位的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六)有组织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七)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2个;(八)园区的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第一期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连续2年经营收入均在 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年经营收入大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少于2家,入驻文化企业20家以上,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年文化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九)园区开发单位及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第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条件

(一)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个效益显著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有一支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同等资格条件)占员工总数的15%以上;

(五)产业规模、经营收入及利税位居本市同行业前15名之内;

(六)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七)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投入占经营收入的10%以上;

(八)企业或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九)行业集聚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配套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十条 我市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评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单位、基地管理单位和文化企业(机构)均可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企业资质证书及近三年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以上三项需验原件留复印件加盖公章)

(四)申报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基本情况;

(五)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六)企业近两年的财务报表;

(七)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八)《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中所填报的各种数据的有效证明材料;

(九)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无误,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通过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网站()、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网站()、重庆市文化资产公司主办的文创网()下载并填写相关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公章连同其他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所在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的评选条件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初审推荐意见后将材料报送评选领导小组。由市评选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

第十四条 市评选领导小组聘请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根据本办法及考察结果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评选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对申报单位及材料进行审核,评定出合格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结果在我市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期5天),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授予“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并颁发证 书和牌匾。对被提出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复核,不能通过复核的申报单位将不能被认定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对评审不合格的单位给予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六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充分发挥相关文化行业协会在管理和评审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对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巡检。

第十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邀请和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二十条 评选领导小组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一年申报,一年复审,交替进行。每年3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或被授予市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的单位上一年度的企业发展情况及考核材料(与申报材料要求相同)通过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6月—7月由评选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评审或对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 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的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或基地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后续建设不能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园区或基地入驻企业有违法侵权行为。

第二十二条 被认定的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并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一)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二)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三)园区或基地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四)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五)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六)不服从市、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

(七)有违法和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 报评选领导小组。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评选领导小组将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

(一)园区或基地的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或基地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骨干文化企业增减和基地转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变更;

(四)园区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五)影响园区或基地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篇7

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它的发展给深圳带来了“设计之都”等诸多荣誉。改革开放之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模从没有到有、从小型化到大规模, 它的建设从自发形成到政府规划、从没有政策扶持到政府支持, 它的功能从某个行业具有的单一的功能到一个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多种功能的产生。深圳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设计业、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电子科技业、服装业等为主题内容的多元化、多种类、多形式的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 以田面设计园、182创意设计园等为代表的设计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大芬油画村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

2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2.1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2.1.1 速度增快, 数量增多, 效益增大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速度增快, 数量不断增多, 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增大。从深圳市“文化立市”以来,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马当先。自2003年以来,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近25%的速度发展, 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2年,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50亿元, 占GDP比重由2003年的3%提高到9%。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43.3亿美元, 超过全国的1/6。2013年上半年作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的GDP增速高出全市GDP增速近一倍, 位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领域的逐渐拓宽和业态的持续创新, 在深圳的文化公司、企业单位数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均日益增加。

2.1.2 新旧文创产业园区并驱发展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传统文化园区, 二是依托科技和人才发展起来的文化园区, 三是以设计业为内容发展起来的文化园区。不只是大芬油画村这种传统园区的稳步发展, 也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点、线、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依托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聚集的优势, 创意设计、动漫及网络游戏等与数字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新兴行业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增长迅猛, 成为深圳文化产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亮点。以深圳设计业为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创意园区, 显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可以在全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显示出领先优势, “2008北京申奥”、“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均出自深圳设计园区之内的设计师之手。这就使深圳形成了三大类别、不同层面、多种形式共同存在发展的文创格局。

2.2 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问题分析

2.2.1 产业人才相对缺乏, 文化生态不够完善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其他发达城市, 深圳本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寥寥无几, 这就导致了深圳缺乏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 仅仅依靠外来的人才是不够的。深圳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仅是数量的缺失, 且存在人才结构上的不平衡, 高层次的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 深圳城市文化有待提高, 比如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文化消费等等,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所需要的良好文化环境。这些问题都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2.2.2 部分中小文化企业缺少融资渠道, 效益下滑

深圳经济的发展, 势必带来市场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对中小文化企业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就意味着制作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所需的经费或成本的不足。导致很多中小文化企业或公司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 比如说深圳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额很多, 但是往来的专业业务很少, 只能依靠零星的小业务或者是通过网络获得竞标信息而参与相关行业的项目开展。这样给公司带来的只是杯水车薪, 公司的发展没有保障。因此, 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此外除了上述所说的两个瓶颈问题, 影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还表现在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价格和劳动成本不断增高等方面。

3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建议

3.1 宏观层面

3.1.1 政府积极扶持与有效管控

深圳市政府在出台《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同时, 也应该给予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设经费、水电税收、文化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实际扶持, 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园区的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 更要重视质量。因此, 政府还需要做到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宏观的有效管控, 这可以以授权挂牌的形式实现, 确保真正的文化创意公司企业入驻园区, 还可以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 维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文化生态平衡。

3.1.2 进一步完善园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深圳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深圳的创意企业中, 中小企业几乎占据着全市文化企业的主体。但是, 中小文化企业在资金、管理经验、信息和业务渠道等方面中具有很大的劣势。那么, 弥补这些劣势对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政府积极的建设和扶持包括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在内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3.2 微观侧面

3.2.1 坚持园区自身特色

具有自身特色最典型的要数深圳龙岗区上李朗的182创意设计园, 该园区内入驻的基本都是设计行业内的公司, 是以创业型的公司为主力, 里面设有设计书吧、主题餐厅等等基础设施。坚持园区特色,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 必须对园区的特色和功能有明确的定位。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 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这一点, 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要特别注意。

3.2.2 创新金融服务, 促进产业园区投融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搭建一个联系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壮大园区, 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目前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信用评级体系、服务模式、产品设计、奖惩机制等很多都与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为文化企业融资和经营活动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就为园区赢得了发展的机遇, 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总的来说,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的一条道路。通过分析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在深圳的发展现状, 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把握到整个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这为建设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蒋三庚, 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3]厉无畏.创意经济学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4]申维辰.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5]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6]赵曙明等.创意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2006.

力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篇8

张星: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是工业文明活化石、时尚创意新天地,包涵创意设计、创意工坊、创意会展、创意体验等七大功能。自2012年11月开园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亚洲巡展、“镜化乾坤”中国创意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13年,园区重点引进第八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轮番上演更具社会广泛参与性和更高国内关注度的艺术盛会。此外,园区设置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林乐成教授、秦岱华教授等大师创意设计工作室和配套服务项目,在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和转型发展文化产业上进行了实践探索。

三角洲:就项目运营方面,请您谈一谈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际运作经验。

张星:一是加强对外部招商政策的研究,充分掌握国家、江苏省以及上海、北京、苏州等典型城市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结合1895项目的实际,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获得政府支持。二是内部招商政策制定,科学规划定位项目区的业态,细分政策的实施对象,包括一般创意类、概念类、实业类等,合理掌握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对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实业类等与园区定位相配套的项目要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整个项目是怎样规划的?

张星: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以通扬运河为中轴线,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87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河三片,分5期开发。总体设想在全面保护近代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完善现代生活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三角洲: 2011年,南通国有置业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对原南通油脂厂以及造纸厂部分地块进行了修缮性保护改造。一期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星:这是整个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区的起步区,也是转型发展的实验区。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整个片区具有鲜明的工业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根据规划并结合厂区内建筑质量,对部分需修缮及原有结构较好的建筑采取屋顶修缮及室内设计两种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这一项目获得了“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2012年国际景观规划大赛——艾景奖金奖。

三角洲:不少专家学者分析,唐闸镇对于南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您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张星:南通市唐闸镇曾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发源地,100多年前,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在这里筹建大生纱厂,并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实业群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乡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企业的唐闸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私人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

三角洲:打造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申遗有何关系?

张星:以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起点,南通市政府正组织开展该区域工业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在2013年底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并努力通过三年左右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获得申遗成功。南通的做法得到了包括国家文化部领导、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初步叫响了园区品牌。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张星:项目二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启动,将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运行平台,争取年内成为省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国家级试点园区,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奠定基础。

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扩展起步范围,加强对外合作与招商工作,丰富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与世界手工业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美院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启动南通国际工艺美术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质性运作,定期举办世界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系列会展;利用维修改造后的老厂区、老工房,引进文化产业和配套服务项目,筹建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和艺术作品拍卖中心,进一步提升“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的品牌形象和聚集功能,实现唐闸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将园区打造成以创意设计、创意体验、工艺美术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性创意产业集聚区,赋予近代工业重镇新的产业活力。

三角洲:这不仅对唐闸,对整个南通的旅游市场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张星:是的,面向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时尚消费人群,打造生态性、开放式休闲文化商业街区,利用区内港闸河连接通吕运河,打造南通濠河夜游分支游览路线,使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人文化、地标性近代工业观光旅游目的地,赋予唐闸镇体验式旅游经济发展新支撑。

上一篇:两法衔接工作机制下一篇:登泰山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