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2024-09-12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共18篇)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学生对课本上五颜六色的图和造型独特的手工制作都特别感兴趣,每次当他们拿出美术课本,都会互相讨论一番,争执个不停,这样教室里全是他们的声音,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如何让他们安静下来,如何让他们进入到这堂课中来呢?能不能运用故事表演来代替棍棒呢?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故事中的角色和发生的背景、情况做有趣的想象,这样,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就会转向老师,倾听故事,老师在这种氛围内,精简故事,穿插新课的内容,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就开始啦,如二年级的《大树的故事》可以讲一些动物的故事,如松鼠、小鸟、小蚂蚁等,他们又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对大树洞进行联想。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容易带动。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往往还要求我:“在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

让学生亲自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鲜艳的插图、卡通的道具、变化莫测的`情节及教师的讲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故事的重复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的创意,使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得到训练提高。随着精彩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培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观察造型的能力。但是,故事的选择和组织也要讲究技巧。

首先,要从学生的水平能力出发,采用符合他们认知程度的语言来组织,故事的长短、情节的发展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物,卡通等类型的,教师便不应讲太深的故事,而应以图片和动作为主,故事也不宜过长,以免学生难以理解而对其丧失兴趣。

其次,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讲述。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如一年级的《卡通卡通》、二年级的《大家一起来想象》……但在组织故事时要注意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情节、语言和操练方式。如教学《大家一起来想象》一课的时候,可以联想《西游记》里虾兵蟹将,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特征,联系生活中虾和蟹的特征,进行比较,解决塑造想象中的虾和蟹形象的难点,但语言重点要在特征上,教师要善于总结,因为学生能讲出许多无关紧要的,不能过多地注重故事情节,以免顾此失彼。

第三,要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新课标精神,我在日常的小学美术教学和课外美术教学中对低段儿童(5—8岁)“画故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画故事”的教学训练就是通过教师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孩子们在绘画实践中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或意境的方法。通过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材料、不同学生的现象思维角度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故事能适应包括从未接触正规儿童绘画训练的大多数儿童进行趣味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相应的“故事”中完成任务后,教师也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利用学习结果来编故事。如在学习二年级《叶子片片》一课时,当大家按照要求完成了绘画练习后,我又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自己创编的图画来讲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比比看,谁创作的作品最美,谁编的故事最有创意。孩子们纷纷运用自己的想象,绘制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过编故事的方法,不仅让同学们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任务,还延伸了任务,对于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2

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

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整节课的学习、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在课堂上, 在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一个一个问题逐步解决, 缺乏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尽管在教学环节中也会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设置学生的动手环节, 但也是在老师问题的驱动下, 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 学习方法单一.而自主学习课堂,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自己开展探究式的独立学习, 接着利用组内同学的力量开展互助式学习, 然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 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泛, 学习方法更丰富, 形式上更新颖, 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 王晟涛、杨溢、朋鹏等同学, 他们开始进初中时, 学习不够主动, 经常不做作业, 成绩位于全班倒数, 经过自主或学习小组内的帮扶, 他们现在学习变得主动, 较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全员参与学习的范围更广,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 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更能促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课堂, 先是由学生自学为主, 接着进行合作学习, 共同解决疑难, 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这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带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在全员共同努力下, 进行演板、展示和质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再也不能躲进老师关注不到的角落里.更多时候, 在自主课堂里, 进行质疑的同学总是把问题抛向小组当中学习较困难的成员, 这也是他们的学习之道.试想, 如果一个小组中学习不好的组员, 知识点都掌握得很好, 那其他组员会掌握得会更扎实, 反过来, 为了应对其他小组组员的质疑, 每个小组中, 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学习得就越有压力越刻苦, 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 造成小组的得分损失.所以,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 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更强, 学习效率更高.例如, 在没有实施高效课堂之前:一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发言,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我采取小组4号同学来回答, 如果正确可以给他们加上2-4分, 这样, 王敏轩、彭依安、姚欣婷等从不举手的同学现在变得举手发言积极了.

三、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逐步提升

学生的学习演板, 展示能力明显提升.传统的数学课堂, 一节课能有几个同学参与板演, 有十几个同学回答问题, 就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自主性学习的课堂, 学生要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板演呈现给同学, 这一过程中, 他们要把知识加工、设计板演出来, 相当于他们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 板演的内容涵盖了全班同学的思想, 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思想在黑板上时, 能激励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参与.例如, 我在教学到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这节课时, 我说要测量一个不能直接用尺量的水塘的宽度AB,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先个人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再后请同学展示.结果同学展示设计的方案有: (1) 在平地上选取一个能到达A、B两点的点C, 取线段AC的中点O, 连接OB, 延长BO至点D, 使OB=OD, 只要测得CD的长即为AB的长. (2) 过A点作射线, 再过B点向射线作垂线BD, 垂足为D, 延长AD到C, 使AD=DC, 连接BC, 只要测出BC的长即可. (3) 作线段AC, 过点B作BD∥AC, 且BD=AC, 连接CD量出CD的长即可. (4) 从点A出发在地面上一条线段AC, 使AC⊥AB, 再从点C观测在BA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D, 使∠ACD=∠ACB, 这时量得AD的长即可, 当时, 我非常惊讶, 老师只准备了两种方案, 而学生们居然通过讨论能得到四种方案, 所以我认为展示的全员参与, 更是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集中体现.

四、老师要放心去发动学生, 大胆让他们展示

教学有多种形式, 但没有一条是“讲得越多越好”, 按现在的课改经验, “讲得越多差生越多”.以前我上课, 整节课经常是自始至终讲个不停, 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 狠狠地灌, 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 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因此, 我觉得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力量,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高效地学习, 教师要用耐心去打动学生, 用爱心去点燃学生, 用真心去感染学生.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3

关键词:故事 设疑 高效 课堂

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故事设疑,就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中一般,能够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荡起智慧的涟漪,从而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在新课的导入处利用故事设疑,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导入新课这一环非常重要。导入新课时,若能利用故事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就能激起学生的优势兴奋,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产生探求愿望。如讲述《从众与自主》一课时,笔者用“抬驴”的故事导入新课:父亲带着儿子牵着一头毛驴去赶集,父亲骑着毛驴,儿子跟着。走到路上遇到一个人,只听他讲:“你这个父亲太不对,你怎么能自己骑着毛驴让儿子跟着走?”父亲想想觉得有道理,于是父亲跟着毛驴让儿子骑着走。接下来又碰到一路人,说:“儿子不懂道理,怎么能让父亲走路自己骑着毛驴呢?”儿子听了就让父亲与自己一起骑着毛驴走。又碰到一人指责说:“你们两个人都让毛驴驮着走呢?毛驴太辛苦了。”父子两人就下来一起牵着毛驴走,路人看见后笑话这父子俩有毛驴不骑太傻。父子俩实在没有办法了,想一想干脆抬着毛驴走算了,这样应该不会再有人说了吧?”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就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众与自主》。”通过故事设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处利用故事设疑,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核心,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此处利用故事设疑,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授《聪明以外的智慧》中的“态度决定未来”时,笔者讲了“曾国藩读书”的故事:“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他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但是他为什么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了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讲完后我问学生:“在贼人眼里不能读书的曾国藩为什么成功了,而那个贼却只能成为贼?”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智力因素只占了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态度和个人的努力,要懂得勤奋的重要性,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处利用故事设疑,使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难点处利用故事设疑,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财富源于智慧与开拓》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一个犹太人听說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通过这样设疑,引导学生讨论,不仅顺利实现了知识目标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使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有效突破。

四、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利用故事设疑,使课堂空间得以拓展

一堂好课应以设疑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系统,利用故事,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讲到《第一次选择》一课结尾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三个犯人最后的结局不一样,原因是什么?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你会做出何种选择?通过这个故事的小结、设问,既升华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产生了如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的疑问,从而使课堂空间得以拓展,余味无穷。

无论是在课堂起始处的设疑、新课进行中于重点、难点处的设疑,还是新课结束后的设疑,都是大有可为的。故事可以给学生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利用故事设疑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使感知、深化、迁移三者紧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全体学生的高度注意,进而进行积极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巍,高宇辉.如何巧妙设疑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现代交际,2011(5).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4

在新课改中,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就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理想的效果。本人认识到,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对教师要求有诸多方面:

一、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日益宽广众多,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应积淀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究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学策略、深入教学反思,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教学中成长,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需求和社会需求。

二、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以强烈的责任心为动力

我们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教材,不能只是解读课本传授知识和树立人格,更应该想到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的责任在于主动地透析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教学的前瞻性。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内化于教师的灵魂中,溶于体液中,形成了一种无穷的力量,释发着教师教育的潜能,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教学目标。

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这样,教师的着眼点就不仅在学生的成绩上,而应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有一种从学习的收获中感受到的幸福感、愉悦感。在这种乐趣驱使下,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在这种幸福感和愉悦感得到满足下,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升。

四、打造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我和作文的故事之我和作文的故事 篇5

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而这春风,这骄阳,这红叶,这阳光,都是我最爱干的事情:写作。

小时候,热爱读书的我就为写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时,爸爸妈妈让我学会了电脑,电脑里的那些游戏常常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或是为了我的健康,妈妈说:“只要你每天写一篇日记,就可以玩十分钟游戏。”日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令我好奇地盯着妈妈,想在妈妈眼神里找到答案。妈妈只是微微一笑,说:“日记就是每天把你开心的.,伤心的,好玩的,有想法的,激动的事记录下来,以后还可以看看,发表感悟:‘原来我就是这样过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此,我每天都在妈妈给我开的主页上写日记,只是我尚未掌握作文技巧,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如记流水账般概述了自己的心情。天长日久,我写的作文字数越来越长,思想感情也丰富了。至二年级,我的主页上已经有200多篇作文了,其中还包括我喜欢的一些诗歌、句子。三年级,我的作文在班里名列前茅,每次老师都会拿出来范读。这时老师让我们学会3+1积累法:每天3个好词,一个好句。这又让我的作文更添一色。四年级,我在作文大赛中屡次获奖,在一月,我的作文还被选登上《深圳晚报》,我写作的动力又增一分。

但由于时间问题和年龄的增长,每日因为作业我都拖到很晚才睡。我写作文的次数减少了许多,但我相信,我只有多练多学,才能作出更棒的文章!

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作文 篇6

空气,那本不应该夹杂沉淀凌然旋律的气体;

校门,那本不应该隐藏角落冷调失色的固体;

汗水,那本不应该挥洒在这片场地上的液体,都成为不应该的应该事实

我想过很多应该,我应该有曾经花儿般微笑的朋友,应该会洒脱的站在大块大块的草皮上跑,应该能躺在床上唱“睡在上铺的兄弟”应该......或许不应该。

“立正”又是教官的口令,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脸死寂的木讷和似懂非懂的黑色幽默。

抬头看了看天,那枯燥的行队整练中,我唯一能找点新鲜的方式。原来,我看到的`东西很少。四周矮矮的围墙却使那矗立的城市烟囱间完全沉默;它们的选择是否意味什么,象征性还是比喻义?不过幸好,这里有云,轻盈的云朵,随风起,随风飘,随风散。

设想的太多,因为思绪无法在紧凑的整练中保留多少。就像一个青苹果很快被吃掉一样,如果我是当时的帕里斯,在接过金苹果是,会不会犹豫选择,或者,我根本没选择的机会,眼前的训练,只能绷紧一根弦。

“坐!”终于休息了,焦烈的太阳,矿泉水顺着喉咙流到全身最缺水的细胞,同样的枯燥,倏地,随风荡起一阵阵笑声,爽朗而明媚,打破了死一样的沉寂。“子曰:军训苦,苦乎?不苦;不苦乎?苦也!何为?有道是列队齐走,谁人不会?依言行事,谁人不晓?头上有冠,手上有水,拒烈日与三千里外,何言苦也?

然眼冒金星,汗流浃背,教官之言如巨雷灌耳;炙热,沙地,腿脚松软,儿等之躯如风中败柳;后归家,已七点,肚中空洞,脚发松,茶饭床铺,此生谁求?故尝言彼之军训苦,而不知军训之所以苦。不知不觉联想到了古文。呵呵!

很快就起身了,把手上的空瓶子扔到垃圾箱里。原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抛开的。

快乐的作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篇7

假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那么, 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改变写作方式, 应该心里想什么, 嘴里说什么, 笔下就写什么, 不要“谈文变色”。对于学生每一个思想火花, 要用放大镜捕捉、充分挖掘, 及时鼓励和表扬。即使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内容, 也应正面引导、耐心指导。

在教学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时, 我首先向学生“诉苦”:作为家庭妇女, 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去干:要做早饭, 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机器保姆, 定时完成各项家务活, 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 全都笑了, 也连声附和。抓住这个时机,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和烦恼时, 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有个乘公交车来上学的学生想让马路变成传送带, 就不用和其他乘客挤公交车了;有个家长是司机的学生, 想要用水代替汽油;有个常写错别字的学生说想要一支“自动纠错笔”, 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自己改正……这时, 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的奇思妙想》, 说:“同学们, 或许我们现在胡思乱想的, 几年后都已经出现了, 今天就把它写出来吧!”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老师, 今天的作文就写这个?”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学生个个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二、创设开放灵活的教学情境

我们课堂作文的教学要突破传统作文所受的时间、空间的限制, 让课堂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凭借各种手段, 启发想象;可以创设情境, 变换角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 无拘无束地表达, 快快乐乐地作文。

记得在教学生恰当运用方位词介绍自己的校园时, 我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我今天要参观小海小学, 可地方太大, 我需要一张地图, 请同学们来帮我画一张。”一听是为自己熟悉的校园画地图, 学生们可来劲了。在告诉他们最基本的绘图知识后, 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画了起来, 没花几分钟, 各种各样的地图出炉了。嘿, 还真有模有样。我拿着其中一幅看了一下, 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陈老师还缺一个小导游, 谁愿意当?”不用写作文, 还有这么好玩的事, 谁不愿意呢?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在试用了几个导游后, 我向学生诉起了苦:这些实习导游没按顺序带我参观, 让我满校园跑, 累得满头大汗, 可没参观到几个景点。好多学生哈哈大笑, 我趁机告诉他们, 一定要按顺序介绍。接下来的导游有点样子了, 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介绍了整个校园。听了几个学生的介绍后, 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有没有哪个景点有特殊意义的?”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就说“思源地”, 接着为我介绍了它的由来。到这里, 一篇作文不费吹灰之力就水到渠成。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正在成为中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但是, 目前学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加上学习紧张, 基本过的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生活枯燥, 经历简单, “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他们不可能人人能够亲自感受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 云雾飘渺的黄山、庐山, 波澜壮阔的黄河长江, 也不可能亲自体验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 而单靠教师用言语描述的“各种情境”, 显然是苍白而无力的。现在发达的网络就是现实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 它包罗万象, 包含了所有喜怒哀乐人间世事;展现世界山川奇景, 奇闻轶事。所以说网络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 是他们写作灵感的源泉。在作文课堂中,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 创设写作情境, 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写“观察鸽子”的作文时, 运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展示各种顽皮可爱的鸽子, 它们时而在天空中嬉戏、时而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瞭望、时而一起抢食吃……通过听、说、视、打等各种感官的刺激, 再现生活场景, 让学生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在不知不觉中, 网络情境教学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构建高效小学作文课堂的方法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合作学习;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各个学科的基础。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阅读文本,理解和学习知识。因此,语文学习如何直接影响小学阶段其他各科的学习。怎样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一、重视课上小组合作学习

作文的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事先告诉学生要写的内容,然后在课前进行资料和素材的搜集。对于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才不至于流于形式,以此达到课前预习的真正目的。

二、重视作文教学的留白艺术

“21世纪的主题是创新,没有创新能力就不是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开始阶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头戏,不采取相应的办法,就不能有好的成果。阅读教学的拓展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科学运用教学的拓展技术、留白技术,保证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日记写作

当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的方式,对作文进行补充。也可以采用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的方式,并且明确组员与组长,每一组的学生都有一本公有的日记本,轮流记日记。通过这种对内容进行自定义,下一个同学阅读,并进行批注的方式,进行日记交流。如此,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同时写作,当小组最后一个同学写完后,再进行全班评比,选出最佳读者、作者以及习作小组。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小学作文课堂。是任课教师的重要使命,要采取一切办法和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更多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李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0).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9

记得那是周六,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妈妈已经做好了美味的早餐,我没有吃,悄悄地走到书房,拿起书静静地看着。妈妈叫着:“小欣,快来吃早饭,菜都凉了!”我应了一声:“知道了,我很快就来。”却还是没有动,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快乐的地方就跟着作者一起快乐,看到凄凉、悲哀的地方时,我就会陷入剧情里面,被作者所受之事而伤心。看到双眼都睁不开了,还坚持着,可过了没多久,抵挡不住睡意就睡过去了。醒来之后觉得时间还早就继续看书。

“砰―砰―砰”,我听到一阵声响,心想:“肯定是妈妈上班回来了,可怎么那么快呢?应该是有什东西忘记拿了吧。”然后就听到妈妈说:“小欣,我上班回来了。”我“啊”了一声,一看闹钟,原来都下午五点多了,我的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呀!我连早饭都没吃,只顾看书了!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本书,从下午三点看到晚上七点,吃完饭、洗澡完毕之后又接着看。妈妈见了笑着说:“你这个书虫呀,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书,一有空余时间就看,也不活动活动。”不知不觉就十点了,我平时的睡觉时间到了,妈妈把我送回房间,看我睡下了才离开。我轻手轻脚打开门,一看没人,立马开灯看书,一听到动静就连忙熄灯,听到没有声音了又接着看。看着看着就凌晨四五点了,没一会天就亮了,我连忙整理好就往学校赶。同学们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进到教室时有同学说:“看呐,大熊猫,哈哈哈……”我才领悟到发生了什么,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就是我读书的故事。虽然有辛酸,但也有快乐,自己因看书而废寝忘食,因看了一夜的书,成了大熊猫被同学们嘲笑,但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快乐,我就是幸福的,交了一个有许多知识的朋友。

课堂上的故事作文600字 篇10

“哈哈哈……”这是发生了什么?哦,原来是我的同桌发出了奇怪的声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正在巡视。她发现我的同桌字写的极差,歪歪扭扭的,简直就像一群仓皇逃窜的蚂蚁爬一样。老师气得一把夺过去给大家看,“呀!什么东东?”我们都笑,甚至还有一个人说:“漂亮!”听到他的反语,我们又笑开了花。老师气红了脸,抓着他的膀子,一把将他拧起。他缩着脖子,搞怪的五官挤到了一起。看到这些夸张的动作,同学们笑得嘴角都快裂开了。“胡老师的.拧小鸡呢!”“哈——哈——”教室里热闹极了,同学们都沉浸在这种快活中。我也开心得不得了,太有趣了。

老师让我们静下来,又架着同桌,让他在教室走了一圈,去看了看全班同学的字,然后生气地说道:“你看看谁的字像你一样,赶快写!写好点儿。”同桌的脸一时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看到这儿,我不由低头看我写的字,不由坐端正了,更认真书写。

这时,胡老师俯下身,握起同桌的笔,教他一笔一画写到位。他马上将写歪的字都已经改过来了。“很好!”老师看了表扬还他的进步大呢!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身子又窝进座位里,字又开始变得潦草了。“张真伟!”老师大叫一声,“你又把好字弄丢啦!”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又笑了。看看同桌,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懒散,开始用心书写了。

我们继续上课,该写本节课的作文了。老师问我用什么方式开头。我站起来正准备回答,结果同桌面带笑容,拍手叫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唉!这个搞怪鬼,不知他是在欢迎我说话,还是在说他自己奇怪的开头方式。结果又引来了教室里的一阵哄堂大笑,他还一脸茫然,我也眯眯笑。不想老师竟然说:“用声音开头,很有吸引力。还要认真想,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开头,这下我们若有所思。各自开始想自己怎么写开头了。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篇11

目前,初中生学习的科目多,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语文学习的任务重,课外自习的时间也少得可怜,这时课堂的高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双向五环”中“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和谐双赢的最优化教学效果。“五环”指课堂五个基本环节。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以下我以一节作文指导课《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来谈谈“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很单一、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只有叙述没有描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设计为:(1)预设目标: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领会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2)实例指导。(3)实战训练。(4)归纳总结。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激发兴趣

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首先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学案”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关于细节描写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导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望父买橘】

《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如果我们来写,可能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思考:你觉得我们来写的这个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作出简要评价和修改。小组交流后达成共识,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并开始尝试修改。

学生浅谈感受: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打动人心。

本环节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紧扣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他们都想学到如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合作·教师参与——解决难点

“合作”指的是课堂上,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已经就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了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利用两个典型片段对比,让学生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语段一的对比: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B.只见他爬过铁道,买来几个橘子。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爸爸真是太好了,看着爸爸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语段二的对比: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B.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1.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2.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同时,老师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合作,了解学情。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催生自信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精彩之处加以分析,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对比,学生交流后很快就找出语段一A的动词用得好,感染力强,语段二A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语段二B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展示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一种是组间(班内)展示(大展示)。

本环节“展示”的针对性强,学生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小组、全班学生或教师请教,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与生、师与生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共赢共长;解决的问题是选择那些的确具有价值性、普遍性、规律性、生成性的问题。

这里的激励,不仅仅只表扬学生,应该包括追问、引导、纠错、引发互动等,尤其是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后,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做到:备课充分、预设到位、认真倾听展示内容、及时进行评价,做到干预而不干扰。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四、学生探究·教师引领——解决质疑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这种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特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进入到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果说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已掌握了50%知识,第二、三环节掌握了30%知识,那么第四环节就是着力解决全班大多数学生剩下20%的知识问题,以及随机产生的知识生成点。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会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学生达标·教师测评——繁衍成功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与“教”的内容作出反馈。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时,老师马上出示训练题:

1.用细节描写对淑女与粗汉吃相的两个片段进行细化。

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菜叶,送到嘴里,嚼起来。

描写粗汉:他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

2.根据孟郊《游子吟》中“密密缝”改写片段,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 ),又用指尖轻轻一( )。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 )着针,( )着眼睛,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 )着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 )。

3.观察父母的某一个表现“爱”的片段,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

当堂训练的形式,如,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提出新的问题;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教师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反馈提高具有以下特点:(1)及时性,在课堂上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反思性,通过多种训练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需要的是实质的体现,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和备课,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文课堂,因网络而高效 篇12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 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紧张,生活单调,经历简单,无法燃起写作激情,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网络条件下,学生可以透过网络这个窗口观察了解社会,而且网络还能提供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更能触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想象力。

如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报道、图片、各地捐款的录像等,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听觉、视觉等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学生的写作激情被煽动起来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各方面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网络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可让学生对地震的产生、后果、影响、产生原因以及灾难预警等各方面都能深入了解,好多学生都为之动情,为之流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出来。这时学生写作文可谓水到渠成,文思如潮。

二、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由于条件所限,传统的阅读方式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小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现象,而且因为怕抄写,学生极少做读书笔记,作文素材的积累较少,写起作文就“无米下炊”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 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会或谈天说地、精彩瞬间、佳作赏析等形式将自己所看到和搜集到的知识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让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无米下炊”了。

三、灵动多元,优化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在上作文课《游XXX》时,考虑到农村孩子视野比较狭窄,游览的地方不多,我就选取了一处风景名胜,然后让学生欣赏该风景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效果甚佳。

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

四、自主交互,方便作文评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而且教师关注的往往是那么几个学生的那么几篇文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惟一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显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每一个学生都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平等地位与空前的自由,自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人,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课堂评议,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

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一起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而更重要的是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五、共享赏识,习作及时成果化

传统学生作文一般由教师评改打分后就了事了,投稿报社,往往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试过几次不成功就不再投稿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得到公众的认可,学生创作的欲望就受到损害,逐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相反,网络条件下,学生作文实现了“作文即作品”“文成即发表”“写作即交流”和“电子作品集即成果”的作文教学理想化目标。学生可以把文章在相关网站、BBS、空间日志上上传发表,还可以制作班级网页、个人网页。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再试想,待到将来升学、工作甚至年老退休后,这些将会成为如何美丽的回忆。

网络的便捷、多元、经济、高效、共享等优势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正能量,弥补了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这些功能,拓展学生作文空间,优化学生作文心态,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写作材料,让作文与网络同行,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摘要:作文教学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怕老师难,避之唯恐不及,言之亦是泛泛,然而我却还要蹚这一瓢浑水,实在是在形势的严峻下作出的思索。21世纪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呢?如何建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呢?

高效课堂作文 篇13

2x4月6日,我校利用业务会时间,召开了新学期的第三次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如何让小组评价机制更有效”,为让本次教研活动确实能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在召开教研活动的前几天,教务处就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然后确立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根据活动主题确立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赵玉合主任,他在小组评价机制方面已探索了一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效果已显现出来,他担任的八四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校领先,他的经验对其他教师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在教研活动之前,就告诉了赵主任,让他精心准备,让经验更具有可操作性。赵主任在校本教研会上,系统地介绍了学习小组的构建原则、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小组评价机制的确立原则、评价机制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如何协调等。他虽然介绍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教师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记录,时而深思,还有些教师对疑惑的地方进行提问,会后,又按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研讨,并借鉴赵玉合主任的经验,对自己在小组评价中的不当做法进行了修正。可以说,本次教研活动是有实效的。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有许多感受。

一是校本教研要有明确的主题。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这些问题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室,来源于某些教育情景,这些问题既可能是共性问题,也可能是个性问题,且这些问题也存在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每次校本教研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这样在校本教研时老师们就可以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和交流,从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校本教研应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由于校本教研是教师们在一起集体探讨的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教师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对教研主题进行思考,归纳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在开展活动时,就能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就能进行深度的思维和争辩,这样的教研结论会更具深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校本教研应进行有效的延伸。通过校本教研所确立或修正的教育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纸上谈兵”,还需要实践的验证,因此,校本教研的结论应是开放性的,应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鉴于此,当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结束后,应对教研结论进行跟踪印证,这样,才能确保教研结论转化为教育力,也才能使校本教研更具有科研力,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校本教研是实实在在的促使专业成长的平台,这样才能更加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

四校本教研的形式要多样化。由于校本教研的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要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开展专题讲座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用案例反思促教学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有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突破口;专家指导促教学骨干专业成长。校本教研虽说是面向全体教师,但要为肯钻研,善探索的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尽量多出去学习,同专家和名师进行零距离接触,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进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高效课堂作文 篇14

——题记

寻梦

构建高效课堂,润泽师生生命,是我们追寻的教育之梦,我们曾怀着敬畏之情,问宝许衡、取经永威、探寻人民中学,也曾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试行“四清”,摸索“诱思探究”,但终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而梦断中途,寻梦之路究竟该向何方?迷茫之际,县“课堂改革”飓风行动恰似惊天春雷,让我们拨开迷雾,让我们增强定力,让我们激情飞扬,又似航标,让我们的寻梦之路得到理性的回归。撑一支长篙,在五彩斑斓的教园里放歌,寻梦,向那纵深处划桨……

20xx年农历正月十四,在我校教育发展史上,也许早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夕阳爬上窗台,挤进我校的小会议室,窥探一群求索的寻梦人,此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正在规划课改之路,他们时而凝神静思,时而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知道他们将和全校30多名教师即将进行一场学校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变革。他们想竭尽自己的心智引领教师踏上一条荆棘和鲜花并存的寻梦之路,当星满天空时,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终于达成共识:以《走进杜郎口》一书为蓝本,以领会杜郎口模式的内核为抓手,以小组建设为突破口,以“预习、交流、点拨、检测”环节的有机整合为重点,以榜样示范,引领辐射为途径,以步步落实为保障,着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追梦

有梦想就有动力,有梦想就爱拼搏,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一道,踏上了艰难的追梦历程。首先成立以千冬枝校长为组长,张嘉杰副校长、浮德海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其次,确立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步骤。把构建学习小组当做切入点,然后以召开专题研讨会为载体,逐步解决“如何提高预习环节的效果”、“如何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在矩阵式座位排列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把“预习、反馈、展示、检测”这四个环节有机整合等议题。同时对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讨、及时解决。其三,实行教案编写改革。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依据,教案编写质量高低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为此我校已进行了教案编写改革,具体做法是:以同科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同科年级组的几位同志先确立本学期教材的重点、难点,然后研讨教法、学法,达成共识后,几位教师分章节或单元进行备课编写教案,教案板块中必须有以下内容①补充个性化教案的空方格、②板书设计空方格③当堂检测空方格④教后反思空方格。教案编写结束后,同科同年级教师分别对教案进行研讨、完善,最后经学科教研组长审阅后,才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到教务处邮箱,经教务主任审阅后,学校统一打印成册,同年级同学科共用一本教案。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现在我校梁海荣校长等几位教师已着手学案的编写和运用,操作完善后,将在全校推广。其四、广泛开展说课活动,说课是提高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春天,我校加大了教师的说课频率,领导带头说课,教师人人说课,说过课后,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点评和研讨,对于说课不合格的教师,经过指导后,进行二次、三次说课,直到过关为止。其五、扎实开展赛课活动,为使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并卓有成效,今年春天我校广泛开展赛课活动,由各教研组安排赛课教师名单、赛课时间,赛课内容,然后由教研组统一安排,赛课时,同科目教师必须听,听过后进行集体评课,并给作课教师进行打分,对于赛课不合格的,经过指导后进行二次、三次作课,直到合格为止。其六、严把质量关,不能因课改而让质量滑坡,“害怕因课改而影响质量”这是老师们的顾虑,因此,我们准备近期成立课堂效果测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当堂评测评。督促教师在课改的同时,务必注意课堂实效。最后,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我校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都要写出简单的“教学反思”,每上完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后,要求教师写出系统深刻的反思,并向听课者作反思发言,接受听课老师的质疑和提问,教务处定期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同绩效工资挂钩。

圆梦

课堂的作文:我和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15

自从我被确定为实验教师后, 我坚持拜读有关高效课堂的资料, 从中, 我读到了不少教育大师、名师的先进事迹, 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了洗礼, 也让我看到了“三尺讲台”也能舞出人生的灿烂, 更让我坚定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信念和成为优秀教师、更好奉献教育的追求。看到一些教育名师的教学案例, 仿佛亲临课堂, 不仅得到了与名师切磋的快乐, 而且使我的教学思路开阔了, 教学方法灵活了, 教学理念更新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总是觉得课堂不讲, 讲得不深, 我不放心;学生作业布置的少, 练不到位, 我不放心;课后差生辅导跟不上, 我不放心……如此这般, 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课堂———作业———差生, 可是效果平平, 质量忽高忽低。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我先放开手脚, 从课本入手, 不断探索, 深入研究教材体系, 研究教材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不断挖掘教材的内涵, 这让我不再以纯文本的形式去教文本的东西, 而是尽力让教材彰显其生命力。针对教材, 也促使我不断思索, 研究学生群体及特殊个体, 和同行一起探索, 去寻找到恰当的学习策略和记忆方法。

虽然我赴山东名校进行了现场观摩, 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但做起来还是和他们的距离很大。随着课改力度的加大, 高效课堂的实施, 反馈课堂的得与失显得尤为重要, 多少个课后, 我静静地坐着, 课堂的片断像放电影似的重现在我的脑海, 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到反思课堂上自己的不足、得失;从学生的眼神、表情、神态及心理变化,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语言魅力、语言凝练程度, 以及时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一次次的课后反思, 更促使我自我反省, 不断探索,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终于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而我仅仅充当了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员。如今, 我能娴熟地驾驭课堂, 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享受着高效带来的快乐。

但是, 因为实验时间较短, 在创建高效课堂当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

1.学生不会质疑问难, 课堂上提不出有意义的问题

曾记得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主持人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校长:你认为学校应给予学生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学会质疑。是的,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习惯了盲目顺从, 习惯了崇拜权威, 习惯于背诵答案, 习惯于不善思辨, 很多有疑点的问题, 都不去质疑, 从而纠错能力很差。在课堂上, 我说“零不能做除数”, 但为什么?却没有人提出来, 更没有人说出理由;在课堂上, 我有意引导, 让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但效果不大, 能提出问题的不多,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更是寥寥无几。

2.个别学生没有真正自主学习, 有些小组的互动流于形式

有效的互动是精彩课堂生成的核心, 而学生能真正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的互动必须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但在有些课堂上, 尽管教师精心设计了问题, 适时恰当地点拨诱导, 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没有融入到学习当中去, 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得很热闹, 但是效果参差不齐, 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如何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篇16

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让同学们挣脱传统作文要求樊笼的束缚,势在必行。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一、作文课的现状分析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没时间就不上,有时间就布置一道题目,上成写作课或练习课,草草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

从学生写的内容看,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父母伤亡的故事。这些陈词滥调,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作文教学步入误区,写作困惑着老师和学生。

二、如何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1.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把眼光集中到几个45分钟的课堂上,试图通过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范文的引导,使学生写出“像样”的文章来,而忽视了大千世界。因而学生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没有人情味。但如果老师注意传递一些新信息,那自然就不同了。从范围上讲,大到国际重大事件,异国风情,国内的重变革;小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或乡村,如工厂、学校的变迁等等;从内容上讲,可以是科技发展,也可以是教育改革,还可以是社会上或身边发生的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这样的信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时也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的好习惯,激发了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

2.丰富作文课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行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黑板报设计等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然后写游记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从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创设想像氛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精心地创设一种适合想像的氛围。虽然想像力与生俱来,但也是需要通过训练培养得到提高。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特定的训练,完全有可能开掘和提高学生的想像力。比如情景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可采用听音方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还有《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捕捉一个个音符,让一个个音符撞击学生的心灵,然后让他们描写音乐中的画面。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感知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4.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强调“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也着重强调“生活”对写作的作用,而忽视了“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其实,在中学生作文训练中,阅读应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累积大量的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自己对作品的自我评改能力

初中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觉得自己改不了,要么认为自己的作文很美好,要么认为自己的作文很不值得一改,无从下手。要让初中生形成文章百改成“精品”的理念。因为修改过程是一个重新审视、重新构思、重新认识的过程。指導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可以养成学生严谨认真对待写作的态度,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要培养他们善于修改的习惯,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陋习,请同学多批评指正,才会在修改中渐渐的提高。

高效课堂作文 篇17

今天早上第二节数学课我要引领大家处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导学案,课前我要各组把本组错误最多的题或者不会的题出示在黑板上。展示课上各小组的成员讲解、质疑、点评都有序地进行着,后来棒帮组的组长曲晓燕带着小黑板上了讲台,小黑板上出示的题目是:商店运来一批苹果,其中苹果有180千克,比梨多九分之一,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她引导大家分析完这道题后,我心里正想着:这一组真棒!课前我和老师在交流时,老师说这份导学案最容易出错的就是这道题,我该如何表扬他们呢?林立浩一个箭步冲上讲台,说这道题还有一种解法:算梨的重量可以用180+180÷,当时有个别学生小声嘀咕:“该用减法而不是加法,因为最后问题是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我重述后林立浩说:“我算的是梨的重量,最后再用苹果的重量减去梨的重量就行了。”还有学生欲言又止,看来有学生知道这种方法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不对,我开始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意曲晓燕这种做法的举手”呼啦啦几十个学生都举手了,“同意林立浩这种解法的举手”只有吴州航、吴欢欢、张翼泽等五六学生,于是我向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老师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讨论你如何把对方说服,其中同意林立浩这种解法的五六个同学编为B组,围在一起讨论。

我发现第一小组的一个学生在老师巡视时问老师说:“老师,照他这样算,答案都1000多了,那就不对!”还有一个学生说:“这两个算式利用的不是除法的性质。”老师问:“除法的性质是什么?”他无言。另一个学生想补充但是说半截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B组的成员已经开始在黑板上画线段图了。

辩论开始,B组的林立浩开始指着线段图为大家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有很多漏洞,同学们一一指出,他甚至把线段图改了,

最后临下讲台时,他自言自语:“错了,错了”没想到他的两个接班人继续上来讲述他们的思路。

三个B组成员讲完之后,付晓霞才站起来反驳:单位“1”未知用除法,用几分之几对应的量除以几分之几,而你们的量和分率根本就不对应,也就是说苹果的重量180千克对应的分率不是九分之一。紧接着禹青青站起来说:他们的线段图画的就不对,苹果的重量180千克应该是这一段,她边说边上讲台用红笔标识。

A组的成员胜了,一张张笑脸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弥漫整个教室,而那几个同学用不好意思的笑表示自己输的心服口服。其实要不是他们,同学们怎会把这个易错的问题弄得更清楚?

而除法的性质没有同学提,在我的提示下,平时很大方的赵鹏涛才扭扭捏捏地站起来说,两个算式之间不是利用除法的性质,问起除法性质的内容,他说a÷(b+c)=a÷b+a÷c,唉!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此时下课铃响起,老师说要我们善待错误,把这个留作课下讨论的问题。下课了,同学们上厕所的路上仍在讨论着,一个个兴高采烈,意犹未尽。

在“30+5+5”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由我们来主宰,像这样的精彩更是不断,我们体验到了更多的成功,学习对我们来说成了一件快乐美妙的事情,通过一次次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展示交流,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只有靠自身的学才能学会,能力也是靠自己把握机会锻炼出来的。新课改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悟出了很多道理。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篇18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祖父的爱,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齐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也品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美丽、多彩、生机勃勃„„ 一生板书:生机勃勃

师:这是描写景物的一个自然段,在课文里,第13自然段也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我们就走进第13自然段,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二、自主学习

(一)活动

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课件展示: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生读:【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2.师:现在开始自主学习。

3.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课件展示第十三自然段文字】

生1:我们组认为这个一个任性的园子,我们是从下面的句子看出来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些植物很随心所欲,很任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生2:我们组想来补充一下,我们找到的也是这几句,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因为这些植物都是自由自在随意生长的,没有人去管它们。

生3:我们组也觉得园子是自由的,你看,小萧红看到花儿开了,就觉得花儿从睡梦中醒来,她把花儿当人来写,写活了,睡够了就开花,多么自由、有趣!

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其实作者写植物动物的自由,也是为了写小萧红的自由,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我国著名的大学者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句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多’媒体展示)。

师:意思是说:景物的描写都是用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例如,当你开心的时候,景物就变得美好,当你伤心的时候,景物也不那么美好了。景物悲,人物悲;景物喜,人物喜。这样说来,园子中景物的自由快乐就是萧红的自由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读出小萧红自由快乐的感觉。

师生共读,师前半句生后半句。【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在这个自由的园子里,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是如此随心所欲,除了它们还会有什么植物、动物呢?它们又是如何自由生长、生活的?生:大大的西瓜、飞舞的蜻蜓、跳跃的蚂蚱…… 师:那咱们写一写吧。

(二)活动

二、运用方法、学写片段 【课件展示:活动二运用方法、学写片段 1.模仿下面的句式,发挥想象写一写。

愿意就,愿意就。

愿意就,它若愿意,也没有人管。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3.汇报展示。】

生1:西瓜愿意长多大就长多大,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师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2:萝卜愿意长成什么形状就长成什么形状,它若愿意长成火箭的样子,也没有人管。师评价:好奇特的想法。

生3:蚂蚱愿意跳多高就跳多高,它若愿意跳到云朵上去,也没有人管。

师评价:你的语言真美。…………

师:以后在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真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啊!在这自由的园子里,小萧红做了哪些好玩的事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三)活动

三、走近萧红,品读趣事 【课件展示:活动三走近萧红,品读趣事

1.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找出小萧红做的趣事,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课件相机展示课文相关内容】

第三自然段:【课件展示:祖父一天都在……踢飞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请同学们看第三自然段,小萧红在园子里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着祖父,学祖父干活,学祖父的样子,我们觉得很有趣。

师:你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有趣来? 生读,师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比较:祖父栽花,我栽花;

祖父拔草,我拔草。】

师:自己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生:都是四个字,有节奏感,像诗歌一样。/能体会到小孩子跟着大人学,大人干什么她就干什么的那种好奇、可爱。师:一起读一读。师:好,哪个小组还想说?

生:我们小组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当祖父下种,……踢飞了。”大人都是认真干活的,小萧红却在那里胡闹捣乱,“瞎闹、踢飞”写出了小萧红的天真、可爱和淘气,她根本不是帮祖父下种,而是在玩儿。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有趣的园子。

师:你再读一读,把小萧红的胡闹感觉读出来。(汇报其他小节的感受)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祖父铲地,……留着。小萧红很淘气,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分辨不出苗和草,也没有人管她。生2:我们小组做一下补充,通过这一自然段,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因为祖父对小萧红十分宽容,她把苗都割掉了,也不生气责怪她。

生3:我们小组也想做一下补充: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从祖父怕我拿不动锄头,就把锄头杆拔下来,可以看出祖父对我十分疼爱。

生4:我们小组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但我们是从第五——十自然段中看出来的。小萧红把苗铲掉了,留着一片狗尾草时,祖父不但没有生气还笑起来,然后非常有耐心地教小萧红如何分辨谷子和狗尾草。【课件展示:当祖父发现……真像狗尾巴。】 师:那你们小组能不能分角色来读一读呢?

生5:我还想对他们小组做一下补充,我们认为这还是个充满知识的园子,因为祖父还教我如何分辨谷子和狗尾草。

生6: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个无拘无束的园子。因为在第十一自然段中,我们看出小萧红做事情没有长性,三分钟热度。她无拘无束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十分天真可爱。

师:嗯,读着读着,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生接:小猫钓鱼)生7: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个快乐的园子。请大家看第十二自然段。小萧红十分顽皮,她在园子里无拘无束很快乐。

师:谢谢你,请坐。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好玩吗?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边做动作边读一读。师:请坐,真快乐!生8:我们小组还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的园子,因为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我们读出了小萧红在园子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活,祖父又是那么宽容、慈祥,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园子很幸福、小萧红很幸福。师:是呀。祖父和我在园子中的生活如此快乐、自由。这个园子承载了祖父和我之间怎样的情感呢?(爱)

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萧红,悄悄地在萧红的心中流淌。正是祖父的爱,给了她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她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四)活动

四、拓展延伸、感悟“凄婉”

师: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课前预习单上,也有同学对此提出了疑问:这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园子,为什么矛盾要称这本书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呢?

老师想给大家读一读在《呼兰河传》这部小说中,萧红所描写的另外一个女孩的生活。这个女孩只有12岁,却被送到一户人家当牛做马,最后被这户人家折磨而死。

(出示萧红描写女孩临死前的一段话)师配乐朗读。

师:这样的描述,这样的夜晚,你们感受到的又是什么? 生1:我感受到呼兰河的寂静,还有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师:这种无声的控诉。生2:我有冰天雪地的感觉。生3:感受到了忧伤和悲痛。生4:感受到了伤心和沉重。师: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上一篇:院学生会工作情况问卷调查下一篇:暑假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