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2024-07-08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精选8篇)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篇1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下简称“修订大纲”)是语文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一项成果。修订大纲体现了课程标准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础性,加强人文性,体现时代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综合,重视母语教育的规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与原大纲相比,修订大纲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变化。修订大纲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

一、鲜明的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四个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认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导贯串于整个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还吸收了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如: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写作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课程标准的框架有别于以往所有的语文大纲。前言部分,集中阐明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思路。目标部分,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构成。实施建议部分由教材、教学、评价建议构成。课程标准还将提供一些附录。如:古今诗文诵读推荐篇目,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常用字表,语文常识要点,课程实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阐述,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目标部分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具有很强的改革意识。实施建议部分,除了教材编写建议之外,还专列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学建议简明而有弹性。评价建议几乎是全新的尝试。

三、明晰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篇2

一、物理实验的整合性

注意学科渗透,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教学实际中非常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例如, 我在演示《眼睛和眼镜》这节课中眼睛的成像原理时, 提前向生物教师了解了生物课重点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讲解的, 我把这节课当做是生物课的自然延伸。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 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数学课上老师讲解的路程问题、答题思路和格式要求, 让学生对比和物理的要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物理、生物、数学这些学科间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 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和研究。

二、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有趣的实验,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 我在进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中, 利用软硬适度的泥巴来显示重力势能的大小, 让小钢球从一定高度下落到一团软硬适度的泥巴上, 即使把小钢球拿开, 泥巴凹陷的程度不会改变, 不像海绵和沙子一样很容易恢复原状, 小小的泥巴勾起了学生们儿时的回忆,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N年以后同学们仍会记得这节课的学习。还有, 用两个吸管做的喷雾器实验, 纸盒烧开水实验等, 这些实验简单易行, 趣味性强, 效果也明显。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就是学生成长的推进器, 是学生学习的调味剂, 是学生知识理解的催化剂。

三、物理实验的微型性

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 具有仪器简单、材料少、省时省力、现象明显等特点。由于微型实验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 微型实验的器材来源广泛, 取材容易, 可达到人手一套器材, 从而实现人人动手。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和自制教具或学具, 达到了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实验的成就感, 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四、物理实验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物理现象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物理知识。例如, 我在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中, 让每组同学带一个吸盘粘钩, 并会根据测出的大气压值计算别组的吸盘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用弹簧测力计实际测一下, 再和计算出来的值对比, 请同学们思考偏小的原因都有哪些, 以后在生活中使用吸盘粘钩时应怎样做, 才能让钩上挂更多的东西等。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物理是有用的, 自己的探究是有价值的。

我在实际教学中, 有意识地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贯串在课堂实验教学中, 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面向全体学生的物理”这些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中, 让整个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使学生学习“有用的物理”。通过物理实验来解释和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 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功能。让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担负更多的职责, 让物理实验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角。

数学课程标准特点浅析 篇3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关于数学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标准”作了认真探索,并结合我国学者多年来在数学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实际,以知识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有机结合的设计,用包含“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要求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标准”突破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上,而且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首先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三、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希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如下转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程由单纯传播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不仅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性目标,更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体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意在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

“标准”还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上的新特点

“标准”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习,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教材。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验的获得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

提倡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标准”继承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重视学生对必要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但考虑到时代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性质,“标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繁杂的数字运算、代数式运算、几何证明的要求,淡化了某些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与此同时,还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等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与需要的新内容,并设立了“实践与综合运用”,以促使学生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标准”提出了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标准”力图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有效的评价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标准”在评价方面最突出的一个新特点是提出的“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例如,“标准”提出了五条评价建议:第一,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第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第四,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第五,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可用成长记录与分析、测验与考试、口试、活动报告、课后访谈、课堂观察、作业、集体评议等。这些具体的评价建议使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有了具体的操作依据。

六、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标准”从实践活动材料、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相关学科资源、课外活动小组、图书馆、新闻媒体、社会及公供科技活动场所、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提示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数学课程空间的拓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篇4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以达到开阔眼界,增进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雕塑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二内容结构 本课共分 5 个自然段。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外国的雕塑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雕塑创作的特点和艰辛。第二部分

一、雕塑的概念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雕塑,以及雕塑创作的主要手法和特征。第三部分

二、雕塑的样式简单介绍了雕塑的两大类型:圆雕和浮雕。第四部分

三、雕塑的材料讲的是雕塑一般都使用些什么材料。第五部分

四、雕塑的风格类型讲的是雕塑的一般表现手法和风格类型。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是对雕塑的一般特点的介绍,重点在于对雕塑的概念、样式、材料和风格类型的讲解。难点是要讲清这几个方面并不容易,只要作一般的介绍,让学生对雕塑的这几个方面有所认识和了解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课文资料分析 1.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指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传统的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下用一种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因之有所谓“凝固的舞蹈”之说,或被比作凝练的诗句。它不长于叙述,只能表现动作的一个片刻。以静态造型表现运动,是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现代艺术家有条件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朝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慧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如在法国发现的 15000 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牡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 5000—6000 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原始雕塑是在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描绘人类本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反映。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 2000 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2.雕塑的样式 1圆雕

圆雕是指占有空间的实体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它是在各个可视点都能感到其存在的可视实体。圆雕一般不带背景,它主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构成统一的艺术效果,通过集中、简练、概括地表达主题思想打动观众。圆雕一般放置在可供四面观赏的环境中,也有出于宗教等原因和环境本身的限制,只允许或要求有一个或几个观赏面的,如石窟艺术和庙宇中的佛像以及壁龛等建筑雕刻中的圆雕。2浮雕 浮雕是指只有一个面向观赏面的雕塑形式,通常是指有一块底板为依托的,占有一定空间的被压缩的实体所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浮雕中表现的形体和底板平行的二维尺度长宽的比例不变,只压缩形体的厚度。压缩的原则是将形体用透视的规律,按比例近高厚远低薄,在限定的空间厚度、深度内,用能表现出更大的形体浮雕的底板作背景处理,可加大作品的空间深度。浮雕按压缩的程度,可分为高、低、薄三种。高浮雕形体较厚压缩比例不大,如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装饰浮雕、中国唐代的昭陵六骏和现代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都属于此类。低浮雕形体薄,压缩比例大,如埃及神庙和陵墓墙面上的浮雕以及中国洛阳龙门宾阳洞的《帝后礼佛图》等。薄浮雕利用极薄的空间塑造形体,几乎和底板成一平面,常见的有钱币、奖牌和纪念章上的浮雕,以及在一般浮雕中用于背影处理。去掉底板的浮雕叫做镂空雕透雕。3.雕塑的材料和分类

按照材质分类,雕塑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瓷塑,陶雕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雕塑分为纪念碑或纪念性雕塑等。按照环境、用途、放置位置,雕塑又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室外雕塑、案头雕塑、架上雕塑以及奖杯、奖牌等。人像雕塑按部位分割有头像、胸像、半身像和全身像之分。象牙雕、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刻、漆雕、树根雕、竹根雕、微雕、贝雕、面人和泥人等也是雕塑,但通常习惯把这类用传统工艺技艺制作的小型作品归在民间美术、工艺美术或特种工艺门类。1水泥雕塑

用钢筋混凝土浇注,一般用于室外,不宜近看,主要以粗犷质朴的庞大体积和生动的形象打动观众,如苏联为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马马也夫高地矗立的104 米高水泥塑像《祖**亲》。用白水泥制作的仿石雕塑具有一定的石雕材质效果,是廉价的室外雕塑材料。2玻璃钢雕塑

用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加工成型,质轻而强度高,成型快速方便,可制作动势大而支撑面小的雕塑构图。无色透明的树脂可制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体雕塑。供树脂用的各种色浆,可使玻璃钢雕塑表面获得饱和度很高的各种鲜艳色彩,也可镀铜仿金,材料本身具有现代感和装饰趣味。用树脂加石渣钻朵斧或磨光制作的仿石雕塑习惯亦称为玻璃钢雕塑。3青铜雕塑

用青铜铸造的雕塑,或称青铜像、铜像。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铸造性能,可以做出精确清晰的细节和完美地表现塑造痕迹——手法。在表面经过不同的化学处理,可以得到色泽各不相同、丰富而优美的特有质感。青铜雕塑具有纪念碑性的特征,既适合于耸立在广场、街头,也适于作肖像雕塑。青铜是一种古老的雕塑造型材料。中国商周时代的失蜡铸造法采用黏土、沙子和牛羊粪、稻草等配制铸型料,欧洲的传统方法则用石膏、耐火熟料和沙子配制。现代熔模铸造法形成于 20 世纪的 40 年代初,主要采用的有石英砂水玻璃型和硅溶胶、硅酸乙酯型,是薄壳铸造,适用于小型作品。大型雕像也可采用工业铸造的翻砂工艺,直接从石膏像翻砂造型。金属雕塑造型工艺的鼓皮法即扳金工,冷作活,民间称“收抛活”,是用手工艺技术锤打易延金属薄板,使之成形拼焊而成。用鼓皮法制作大型铜像、不锈钢或铝合金像,可以节约大量金属,矗立在纽约港的自由女神铜像就是用这种工艺成型的。具体作法是把金属薄板加热后放在木材、水泥或玻璃钢做成的分块模具上用锤敲打成型,也可由技工看着模型运用抛、借、收、点、錾等手法,把金属板垫在砧上锤打成型。4石雕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大型石雕有号称“山雕刻”的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和中国的乐山大佛以及云冈、龙门等石窟造像,都是利用山形山势就地雕刻,和山体结合为一体而不可移动,具有一种神圣的不可动摇的纪事、纪年性和法典性。石雕材料品种最多最丰富,色泽纹理各不相同。用绚丽多彩的石雕装饰城市、广场、园林、建筑和布置室内环境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花岗石质地坚硬、刚脆密实,不宜作过细的描写,适于粗犷或洗练的表现手法,能够达到很强的建筑感和质量效果,有白、灰、黄、黑等色。南非产的黑花岗石颗粒匀称、结构致密,可以磨光加工成镜面那样光灿照人,最为名贵。大理石颗粒细密,晶莹美观,硬度适中,易于雕琢加工。纯白色大理石是雕刻的主要石材,以意大利卡拉拉地区所产为最佳,玉白色,有极细晶粒,呈半透明状,色调温暖,雕制人体极富有表现力。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摩西》和《哀悼基督》等名作都是用的这种石料。中国的白大理石雕刻材料主要有房山汉白玉、河北曲阳石、四川宝兴大理石和山东、山西所产的白大理石。其中房山汉白玉,石质细洁致密,质感结实,性脆略硬,是建筑和雕刻用的优质石材,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所选用。5木雕

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湿涨、翘裂、变形、霉烂、虫蛀,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话愣辔⌒图苌鲜夷诘袼堋D镜窆雇家话阋栽材镜闹鼙呶蓿檬髂就淝淖匀恍翁嘈味仁疲虿氖┮眨偌痈洌梢圆皇烊蝗の丁L囟ǔ叽绲哪镜褚部山缚槟究槠凑呈褂谩D静闹嗜肀阌诘窨蹋┮圆煌牡斗梢匀〉靡帐跎系亩捞胤绺袢の丁5窨逃媚静挠ρ∮酶稍锍戮闪稀⒑褐噬佟⑽评砻览觥⑽评淼摹敖睢焙汀叭狻比碛蚕嗖畈淮蟆⒛局氏该苄源唷⑸蟪磷挪换稹⑽蕹嫜劢诎痰摹3S玫氖髦钟虚尽⑻茨尽⒗婺尽⒀钅尽⒄聊尽⒘勰镜取i局嗜恚投扌裕慌涣巡蛔咝危蟀岛稚畛痢⒐牌拥溲牛屎系窨汤诽獠摹⒐糯宋铮悄镜裼玫纳系炔牧稀L茨居殖葡闾矗局式峁瓜该埽评砬逦拦郏械扔捕龋源嗖槐湫危徽车叮磺核浚怯帕嫉牡窨滩牧稀Q丈只坪炝街郑郧郴坪稚淖钗逍略媚俊?二作品分析 说唱俑高 55 厘米,灰陶制,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代雕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俑比起秦代的同类作品尺寸相对较小,但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三女神大理石雕塑,公元前 447—公元前 438 年,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希腊 古希腊时期,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为神歌功颂德,所有这些神庙中以帕特农神庙最为出色。帕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刻是菲狄亚斯在其艺术的鼎盛时期主持创作的。神庙的装饰浮雕规模很大,虽然不是都出自菲狄亚斯一人之手,但他是这些雕刻的总设计师,因此从这些雕塑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神庙的装饰性雕刻共分三部分:东西山墙雕刻、92 块间板雕刻和长达 160 多米的带型装饰雕刻。菲狄亚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建筑设计师,雅典人,主要活动时期在约公元前 490—公元前 430 年,政治家伯利克利的挚友和艺术顾问,是当时最负圣名的艺术家。希波战争中,雅典受到严重毁坏,菲狄亚斯为雅典的重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擅长神像雕塑,主要作品有雅典卫城上的巨大的《普罗迈乔司的雅典娜》、《利姆尼阿的雅典娜》,奥林匹亚的《宙斯》和《帕特农的雅典娜》等,但都已失传,所见到的只是复制品。另外著名的帕特农神庙的装饰性雕塑,也是在他的领导、设计和监督之下完成的,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三女神》。帕特农神庙这座建筑艺术杰作在 17 世纪中期还保持得相当完整,不幸于

1687年,意大利人进攻被土耳其所占领的雅典时,一颗炮弹落在当时土耳其军队用作火药库的神庙内,建筑物的中部完全被炸毁,东西两面人字墙上的雕刻当然也遭到厄运。后来又遭到英国人的掠夺,使得其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流落到了英国,《三女神》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著名作品之一。

《三女神》是描写希腊神话中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克西斯的雕塑,原来位于帕特农神庙的东山墙,虽然头部都已受到了损坏,但仍然生动地展示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刻艺术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观止。三位女神坐着的姿势,是随着墙的三角形趋势而变化的,她们都穿着质地很薄的希腊式宽大长袍,衣褶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起伏,极其生动地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人体曲线。女神们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那似乎正在随着呼吸而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身体,让每一个看到这一组雕塑的人都几乎忘记了她们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她们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令人崇敬。漆屏风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漆器,木制

战国漆木雕塑以楚墓所出最有代表性,除俑以外,还有镇墓兽、鸳鸯形盒、悬鼓的虎座凤鸟、座屏和鹿、虎鹿座飞鸟等器类。这些作品除了造型夸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之外,还髹以绚丽的漆色,一般是以红、黑两色为主,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在黑底色上绘以红、黄、蓝、绿、褐、金、银等色的图案。这些器物上常以真鹿角为饰,不但装置于鹿头,也装饰于镇墓兽的头上和飞鸟凤的背上,赋予作品以神秘、幻想的色彩。彩绘动物漆座屏以湖北江陵望山 1 号楚墓所出的一件最为精工。座屏长 51 8 厘米,高 15 厘米。屏身以镂空透雕的手法,表现出鹿、凤、雀、蛇、蛙等动物,共 51 只。所雕动物,相互穿插重叠,追逐嬉戏,形象十分生动。座屏色彩以黑漆为地,用朱、绿、黄等色彩加以彩饰,光泽夺目、富丽华美。此件彩绘动物漆座屏,形象写实,运用彩绘和雕刻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青铜时代高 1 74 米,青铜,1876—1877,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罗丹法国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平民出身。14岁学画,18 岁师从动物雕塑家巴里,1840—1870 年间在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贝勒斯工作室工作。1875 年游意大利,研究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和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从而树立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作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罗丹一生作品林立,对世界雕塑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思想者》、《吻》和《夏娃》等。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怀着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无分文的罗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师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去赚钱,被发现后赶出了工作室。一个也曾在贝勒斯工作室学习过的人,拉着他合伙作些传统雕像卖钱。不久,罗丹对这一切感到厌恶,他想逃出来,想呼吸一点真正的艺术空气。他用手中仅有的一点钱去了荷兰和意大利,在那里他为米开朗基罗所折服。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作冲动终于爆发出来。他匆匆赶回了比利时,用了 18 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做模特儿。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它和真人一样大小,罗丹最初把它命名为。“被征服者” 在展览会上遭到失败后,范拉斯布尔鼓励他,建议罗丹把那根棍子取消,并改名为《青铜时代》。应该说这个名字是很贴切的,它重新为雕像赋予了深意。它表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青铜时代,它象征着“人类黎明”或“人类的觉醒”。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他的体态非常自然生动,左腿支撑全身,右腿稍弯曲,脚趾微微着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举起,手扶在头顶,使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随之发生起伏变化。他的头微向后仰,双目合闭,好似即将从梦中醒来。整个姿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在展览会上,《青铜时代》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一时间罗丹成了下流的骗子。罗丹向美术院提出抗议,美术院则派了五名雕塑家组成的评审团来到罗丹的工作室。罗丹没有参照任何模特儿,当众塑造了一个男性裸体。在这个即兴创作的人像上,罗丹令人无可怀疑地表现了他那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它无言地击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击。

生机汉白玉玛利亚姆哈克比安亚美尼亚我们虽然并不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但从作品看,作者显然吸取了亚美尼亚的民间艺术的造型和处理方法,使之形成几何的形体关系,显得简洁而单纯,并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其洁白的材料运用,意在传达少女的纯洁。协议着色钢亚历山大利伯曼美国

利伯曼的这件作品见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里,它也是美国校园雕塑作品中最大的一个。从一个角度看,管子被焊接成很像神殿前的牌坊,它被安排在大学中心环形路口上,学生们穿过利伯曼的这件作品,好像随上帝一起走进教室。利伯曼早年受立体派、几何抽象艺术的影响,在上世纪 60 年代也开始采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极少主义手法创作。这件着色焊接雕塑就是由几个简单的几何体构成,其高大的圆形结构形体与后面的建筑形成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三部分附图介绍 孟卡尔法老和皇后双人像高约 142 厘米,闪绿色粘板岩雕刻,约创作于公元前 2600 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画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孟卡尔和他的皇后。国王夫妇并肩而立,两人身高几乎相等,左脚都向前迈出一步,但这种步伐只是模式化的,丝毫没有前进的意思。人物的重心落在两腿中间,给人以安定稳固的感觉。法老本人两臂垂直,双手握拳,表示他是埃及力量的中心;皇后则左手弯曲放在法老的左臂上,右臂围绕在法老的腰间,姿态僵直呆板。法老夫妇的头都微微向上仰起,神态拘谨而威严,冷若冰霜的表情中似乎还带有一丝微笑。这些人物表情和姿态都是古埃及帝王夫妇像的典型模式,体现了“王权神授”的威严。更值得注意的是,雕像对男女的身体作了不同的处理,反映出作者准确运用人体解剖结构的能力和对造型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创作倾向。同时,皇后那薄而紧身的长衣,表现出女性柔软起伏的曲线和优美的体形,也体现了当时艺术家们高超的雕刻技巧。九龙壁琉璃,清 琉璃在中国建筑中是用以装饰屋顶、墙面等的一种彩色釉陶。琉璃在古籍中有时写作流离、陆离,早在西周时期已能制造,但仅是琉璃珠、琉璃项链等工艺品,后来有的用以镶嵌在器物上,或制成整件器物。汉代琉璃的制作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明器中有许多带釉陶楼。据 北魏时才开始把它用作建筑材料。

《北史西域传》记载,当时曾由大月氏国输入制造琉璃的技术,并用琉璃装饰殿堂。

我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为辽代所建;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是北海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后两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北海九龙壁建于公元 1756 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 25 86 米,高 6 65 米,厚 1

42米。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工艺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珍贵作品。建造这样一座影壁,据说是为了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 篇5

会议认为,制订旨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代化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 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与人类生存质量休戚相关的现代数学发展的需要,更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任 务及其质的规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标准”研制小组将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介绍有关进展情况,以便全国的数学教育工作 者都能参与到这一关系下一代成长的重大课题上来,使得“标准”的制订过程成为数学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过程 。现全文刊登“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一、改革的基本理念

1.以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基本形态的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 生活高度社会化,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定量化研究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已经或将要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 活和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数学本身也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 进行数学把握的最基本的反映。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模型,研究模 型,从而解决问题,作出判断,它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简洁的手段。

――数学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化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方法和理论的过 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如今观察、实验、猜测、矫正与调控等等合情推理模式,已经成为人们发展 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策略。

2.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数学可以促进学 生有条理地思考、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发展 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直接影响 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位少年儿童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意义下的数学课程,在 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其内容应该对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价值,并且是人人都能够获 得的;在高中阶段,则应尽可能充分反映学习者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数 学。

因此,面向新世纪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 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3.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 ,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不 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此,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 动和交流和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应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4.公民的数学修养,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进行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 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 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 提供自主的空间。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可以将测验、实习作业、撰写论文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尝试建立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

为实现上述理念,将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分为发展性领域和数学知识领域。其中,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 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但是对于数学知识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导向功能。

(一)义务教育阶段

关于发展性领域

中小学数学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情感、认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发展。

1.学习数学的情感

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

(1)对包含有数学信息的材料的接受程度;

(2)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程度;

(3)在数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

(4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对待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

2.对数学的认识

(1)数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2)数学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3)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数学推理

主要指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4.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1)丰富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2)通过操作、亲身实践和独立思考学习数学;

(3)发展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5)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阶段 1至3年级 4至6年级 7至9年级 项目

①经教师引 ①对身边与数 ①乐于接触周

导,对身边与 学有关的事物充 围环境中的数学 学 数学有关的事 满好奇.乐于接触 信息,愿意谈论某

物有好奇心, 数学信息; 些数学话题;习有接触数学信 ②能够主动参 ②能够在数学

息的愿望; 与教师组织的数 活动中发挥积极 数 ②在教师的 学活动; 作用;

指导下,能够 ③在教师和家 ③不回避数学 学 积极参与生 长的鼓励与引导 活动中的困难,有

动、直观的数 下,能够积极地克 独立克服困难的 的 学活动; 服数学活动中遇 体验;

③在教师和 到的困难,并有独 ④有运用知识 情 家长的鼓励与 立克服困难的愿 解决问题的成功

帮助下,能克 望和行为; 体验 感 服在数学活动 ④有运用知识 ⑤能积极参与

中遇到的某些 解决简单问题的 对数学问题的讨

困难; 成功体验;相信自 论,敢于发表自己

④在各方面 己在学习中可以 的观点,能从交流

的鼓励下,有 取得不断的进步; 中获益,发现错误

学好数学的 ⑤对数学结论 能积极改正.

信心 的确定性有初步

⑤使学生获 的认识,对自己得

得成功后的愉 到的结果正确与

悦感. 否有一定的把握. 对 ①初步体会 ①认识到数学 ①认识到数学

数学知识与日 来源于生活,数学 是人类文化的自 数 常生活密切相 广泛应用于社会; 然组成部分,能够

关; ②初步懂得运 体会数学与人们 学 ②初步感受 用数学可以获得 的日常生活质量

数学的趣味性 对实际问题的比 密切相关; 的 和挑战性. 较准确的认识; ②懂得运用数

③初步体会数 学可以获得对实 认 学思维方式的条 际问题的比较准

理性和合理性; 确的认识; 识 ④了解数学的 ③体会到数学

趣味性和挑战性. 学习有助于思维

条理、清晰;

④初步理解数

学趣味性和挑战

性,能感受数学的

美和

[1] [2] [3] 下一页

数学的力量. 数 ①初步体会 ①初步学会合 ①具有合理选

 

思考的条理化 理选用已知信息 择信息解决问题 学 有助于更好地 解决问题; 的能力;

解决问题; ②根据问题的 ②学会根据问 推 ②在老师的 需要,初步学会收 题的需要收集有

指导下,初步 集有用的信息; 用的信息; 理 学会合理选用 ③初步学会合 ③能进行合理

已知信息进行 理的推测、简单的 的推测、简单的

计算或判断. 归纳,敢于进行大 归纳和大胆的猜

胆的猜测. 测,并加以检验;

④能合理地安

排解决问题的过

程. 运 ①能举出简 ①能经常地联 ①能主动地联

单的例子说明 系日常生活经验 系日常生活经验, 用 数学与日常生 学习数学; 增进对数学的理

活的密切关系; ②能结合实物 解; 数 ②在老师帮 操作和图形、图表 ②能够借助实

助下,能结合 理解数学,在老师 物、实物模型和 学 实物操作学 的帮助下,初步学 图形、图表理解数

习数学; 会基本的实际操 学,能完成某些实 解 ③愿意与同 作技能和测量技 际操作任务;

学合作,开展 能; ③学会与同学 决 数学活动; ③在数学活动 合作,应用数学知

④了解同一 中,初步学会与同 识解决某些实际 问 个问题可以有 学合作; 问题;

不同的解决办 ④能够探索出 ④初步学会从 题 法; 解决问题的有效 不同的角度寻找

⑤初步学会 方法,并试图寻找 解决问题的多种

表达问题解决 其它方法. 方法,并初步学会

的大致过程和 ⑤初步学会表 评价不同方法之

结果. 达问题解决的过 间的差异;

程,并尝试解释结 ⑤初步学会用

果. 不同的方式(如文

字、图表等)表达

问题解决的过程,

会解释结果.

关于数学知识领域

为了全面反映数学的基本领域,使学习者切实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领域由 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与式,测量、空间与图形,数据处理。

1.1―6年级

(1)对于数与式――

①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引进计算器,算法多样化。小学低年级掌握100以内+、-、×、÷运 算; 中年级引入正负数和计算器,认识更大的数及小数、分数;百以上的笔算原则上不做训练上的要求,取消 带分数+、-、×、÷运算;降低小数、分数的运算难度。

②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 、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 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③重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模式、修改模式、进行预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 数与式是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模型。

(2)对于测量、空间与图形――

注重量的实际意义、估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的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着重研究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重视以实际操作、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以及代数化 等多种方式处理空间与图形问题。

(3)对于数据处理――

应增加其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收集数据、判断数据的有效性、 分析与处理数据、获得结论、形成判断并能进行有效交流的基本过程。

2.7―9年级

(1)数与式――

①重视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减少繁杂的计算,加强估算,强调算法多样化,引进计算器,使学生 体会数字能有效表示、交流和传递信息。

②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学会用符号表达现实问题中的各种基本关系,会初步进行符号运算;重点要 控制难度,增强现实感,使学生学有兴趣。

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的科学,研究和掌握数学在于把握事物间的“关系”;方 程和函数是有效地表示、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强有力工具,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重 要手段;这一部分内容函数思想贯穿始终,方程、函数及不等式一体化;重视对简单现实问题的建模过程,学 会选择有效的符号运算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近似解法特别是图象解法;删除“技巧性”数学知识以及过 于理论化的内容。

(2)空间与图形――

使学生对几何世界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初步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图形设计与推理的能力。

①素材:三维、二维和一维世界的基本问题;

②策略:操作与测量、观察与实验、变换、代数化及推理(在思维方式)。

(3)数据处理――

①重视结合实际调查,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体现统计思想和随机观念;

②用实验、模拟、构造样本空间等多种方法计算简单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

④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论证,并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⑤学习用图、矩阵表示和处理数据;

⑥避免为计算而计算,单纯记忆公式,学习过多或艰深的术语与理论。

(二)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具体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在不同的办学 模式中,各有侧重,为学生提供选择课程的机会。

水平1 作为文化的数学:旨在提高每一个公民的数学修养;

水平2 作为应用的数学:为进一步进入工程、技术和工商、 经济管理等领域学习打下基础(以水平1为基 础);

水平3 作为理论的数学: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基础科学打好理论基础(以水平1、2为基础);

三、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课程设计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在义务教育阶段 ,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密切数学与儿童现实世界的联系,按照数与式,测量、空间与 图形,数据处理等基本领域,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高中阶段则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及其生活经 验,逐步重视数学自身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着重强调数的意识、空间观念、优化思想、统 计思想、关系与方程思想、估计意识、推理意识与应用意识;

2.通过数与式,测量、空间与图形,数据处理等几个领域,反映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数学思想 方法在处理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3.对于现行教学内容,以及新增的数学知识,通过“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反璞归真”,力图加强基础, 突出本质;

4.新的数学课程应力求形成“问题情景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大众化、生 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 、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关于教学过程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儿童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少 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应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从 而形成数学结论,从而让儿童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 价的依据,限制学生的发展。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 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不能把自己放在“裁判员”的角色上。否则,久而久之, 学生的主体性和责任心等领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4.教师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学生运用数学做专题研究,使学和得到“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 、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训练。

5.教师应视儿童的差异为正常,不能强求学生在数学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上 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实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关注儿童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 问题。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 ,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后 记

于3月11至12 日在北京召开的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基本的工作日程。全部研制工作分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专题研究阶段(3―7月)

分五个专题展开:

专题一: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报告;

专题二:国内数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评估报告;

专题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报告;

专题四: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及其对数学的需要预测分析报告。

专题五:现代数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影响报告。

这期间还将召开一系列座谈会。

第二阶段:综合研究阶段(198―9月)

这一阶段将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介绍各专题的研究报告和座谈会的综述;并就“数学课程标准”的 结构、各部分(数学的性质、数学的教育价值、培养目标、内容、教学指南、学习标准、教材编写指南等)的 基本思路组织研讨。

第三阶段:“标准”起草阶段(年10―11月)

“标准”研制小组将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数学教育专业工作者参加“标准”的起草工作,完成“标准”初稿 。

为加强沟通,现公布联系办法。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 邮编:100875

联系人:刘 兼 张春莉

联系电话:62207968

传真:62207975

E-mail:bsdjks@public.east.cn.net

欢迎全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就有关专题来文来稿,我们将邀请其中的部分作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参加八、九月间召开的综合 研讨会。文章务求紧密联系实际,讲清讲透问题,多提建设性意见。文章字数不限,引文请注明出处,特别欢 迎附寄详实背景资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国外最新数学课程和教材等)。

 

数学课程标准教案 篇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新课程标准试题特点和分析 篇7

【例1】物体A、B、C均静止在水平面上 ,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 用平行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A、B两直线平行,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mA<mB<mCB.mA<mB=mC

C.μA=μB=μCD.μA<μB=μC

解析: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 解得:a=F/m-μg, 在a-F图像中, 图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 , 由图得出图线A、B的斜率相同, 大于图线C的斜率, 即:mA<mB=mC;在a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动摩擦因数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从图像可以看出, 图线B、C在a轴上的截距绝对值相等, 图线A在a轴上截距的绝对值最小, 即:μA<μB=μC, 正确选项为D。

【点评】这道试题从知识点的角度讲 , 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一次函数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例2】如图所示 , 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 圆轨道相 切于A点, 斜面AB的长度s=2.3 m。让物体 (可视为质点) 从B点由静止释放, 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取sin 37°=0.6, cos 37°=0.8) 。

(1) 求圆轨道的半径R;

(2) 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 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解析: (1) 物体在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c2/R, 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sinθ+ (R-Rcosθ) -2R]=mvc2/2

代入数据解得R=0.6m

(2) 设物体一直平抛至与O点等高处 , 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gt2, x=vct, 联立解得x=R, 又由图可知O点到斜面的水平距离为x′=R, 显然x′>x, 故物体的落点位置P低于O点。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 要求学生依据平抛规律找到最高点的速度, 然后根据全过程或各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3】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 ,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 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 质量为8×102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 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 并描绘出F图像 (图中AB、BO均为直线) , 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求此过程:

(1) 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2) 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经过多长时间, 速度达到2m/s。

解析: (1) 由题图可知AB段表示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达到额定功率 (B点) , BC段表示车做变加速运动, 达到最大速度后 (C点) 做匀速运动。

当vmax=15m/s时, F=400N, 则恒定的阻力f=F=400 N, 额定功率P=Fv=6k W。

(2) 在AB段:F=2000N, 由P=Fv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3m/s

又F-f=ma加速度a=2m/s2由v′=at得所求运动时间t=1s。

【点评】这是一道机动车辆的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 , 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动力学关系, 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贯穿在图像的理解上。

【例4】现需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量程2V, 内阻约为4KΩ) ;

B.电流表 (量程1.2mA, 内阻约为500Ω) ;

C.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为2.4V, 内阻不计) ;

D.定值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 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一个 , 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 并在以下空白处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个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 电路接通后 , 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 电流表的读数为I, 则电压表的内阻Rv=____-。

解析: (1) 如图所示

(2) (R1U) / (R1I-U)

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与电压表的阻值差不多, 这样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且都在两表的量程之内, 读数的精确性比较高, 因此选择R1. 由欧姆定律可得, (R1RV) / (R1+RV) I=U, 解得RV= (R1U/R1I-U) .

【点评】这道电学实验题 , 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熟练程度, 但更注重变通。

从以上几道例题中不难看出, 新课标高考试题中, 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查。故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解析新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特点, 明确高考考查的核心, 即能力的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篇8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一)编排上如何取舍

初中的德育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经取得了共识,即认为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二)思想性如何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建设的文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样进行这种教育,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三)国家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关系如何处理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人生观如何引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全方位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冲撞、交融将更加突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

(二)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現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

(三)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例如,评价“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

(五)“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上一篇:《祖国,腾飞的巨龙》演讲稿下一篇:我设计的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