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儿女

2024-06-22

中华好儿女(精选11篇)

中华好儿女 篇1

中华好儿女——赵一曼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赵一曼》一书,看到赵一曼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零五年,赵一曼出生在中白杨嘴村中。小时候,大姐夫把赵一曼、幺弟、侄儿侄女等村里的几个孩子找拢来,给他们上课,还借给赵一曼教科书、字典和一些进步书报。赵一曼感觉到,大姐夫已经把她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里,在她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火种。于是,她不顾家人的阻扰坚定地进行她的革命事业。赵一曼于一九二四年初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一九二六年正月初五,冲破家庭牢笼来到了宜宾县一所师范学校就读,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一九二六年十月,党组织决定把赵一曼保送到中央政治学院武汉分校学习。在她刚过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穿上了军装,成了北伐军的一名革命战士。后来,她又辗转于莫斯科与哈尔滨,在此期间,她的肺病几度复发。在“九一八”事变后在,赵一曼来到珠河,与村里组织自卫队一起抗击日寇。在回到部队后,又和王惠同一起率领二团牵制敌人,他们动作神速,攻破过滨州城,逼近蜚克图,又神出鬼没地撤进深山老林。但是,在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赵一曼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被俘后的她不论敌

人怎么毒刑拷打,都不吐露一点有用的信息。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她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仅三十一的生命。

中华好儿女 篇2

一、书法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 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是炎黄子孙的责任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书法也是因汉字而产生的一门艺术。从古到今, 名家辈出, 是他们的丰富想象和创新精神, 才使这朵艺术之花娇艳开放。继承和发展这门艺术, 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随着电脑的普及而忽视了书法教学, 就不会有更多的优秀书法家脱颖而出, 这朵艺术之花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谢, 那将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中国有“学书法、爱中华”这样的古训, 这古训现在依然适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就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电脑普及和电脑技术的高度发展, 书法就逐渐走向纯艺术领域。学生时代对其进行书法教学, 是继承和发展这门艺术的基础。一些书法名家大都是在学生时代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尔后苦读研习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时代, 重视书法教学, 有助于发现书法后备力量。另外, 书法艺术发展了, 电脑输入的汉字体才会千变万化, 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书法教学能帮助学生冶情、益智、守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时代, 书写练习永远是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 它永远不会被电脑取代。书写汉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是同时进行的。汉字形体与意义相互联系。因此, 抄写一个汉字, 能帮助理解字义, 抄写一段文字, 就会受其内容讲述的科学知识和蕴含的思想内容而受到教育。汉字造型奇特, 点画细腻, 线条变化多端, 并且字体丰富。书法意境高远, 需要想象丰富, 思想开拓。因此, 书法教学, 有利于启迪智慧, 提高智商。学生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书法教学应当首选, 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知识和艺术达到双丰收。

三、书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

书法是门独特、奇妙的艺术。进行书法教学,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譬如, 要求学生书写永远保持干净整洁的作业和桌面, 保持工整、美观的字迹, 能培养一种办事认真的精神;临古今名家的书法作品, 进行书法创作, 有利于培养善于模仿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学习书法只有持之以恒, 临池不辍, 才能有所建树, 这样可以培养其坚忍不拔、不怕苦难的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书法教学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 按部就班才能不断进步, 才能进一步培养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精神等。学生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 必会对将来工作大有裨益。

四、书法有着电脑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电脑输入汉字虽然有着迅速、整齐的优越性, 但书法永远具备着实用、方便的特性。学生不能一入学就用电脑学习, 必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后才能操作电脑。学生时代, 借助电脑学习, 会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但电脑不可能替代学生的作业、考试等日常事务。学生时代, 没有整齐、端正而娟秀的书写会使自己非常苦恼, 有时还会误事。因此, 学校还得重视书法教学。

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篇3

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邓小平诞辰,深切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神圣时刻,我们回望小平同志饱含热情为本刊题写“中华儿女”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难忘瞬间,追忆小平同志作为中华儿女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学习小平同志对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的谆谆教诲,倍感在滚滚时代大潮中,做一个中华民族好儿女的荣耀和责任。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始终把自己视为普通的中华儿女,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他在73岁高龄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开辟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他在“文革”后再一次复出主持中国改革开放千秋伟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重视对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培养。1988年,《中华儿女》杂志创刊,邓小平满怀深情地为杂志题写刊名,在邓小平题写下这四个大字以后,中华儿女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称谓,并作为当代全球华人的称号广泛流行,成为海内外华人的专用符号。这个无比珍贵的题名,寄托了小平同志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无限希望。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他多次强调,青年是我们的未来 是一切事业的继承者。老人家曾经说:“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在小平同志去世七年之后,又为青少年办了一件实事:把出版《邓选》所得到的142万元稿费全部捐献出来,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邓小平说过:“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他的口头禅是“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他反复强调,青年要“有理想”、“有纪律”:“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解释说:“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他迫切希望青年人肩负起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因为改革开放,因为邓小平,中国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登上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也成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

从小平同志题写“中华儿女”开始,中华儿女成为时代符号。1990年3月10日,江泽民同志讲话中谈到“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1993年11月5日,李瑞环同志在讲话中说:“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从此,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两个词语,逐渐成为官方用语中的常用称谓,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同符号。

作为在全球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族群,无论是什么国籍,客居他乡多么遥远,他们都是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是海内外华人华裔共同的象征,是一种共同的血缘、内在的情感和祖先认同,只要是华人华裔,都被称为中华儿女。

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中华儿女,时代践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多次用中华儿女来号召全球华人,他在讲话中说:“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中华儿女这个亲切的称谓。当选总书记以后,他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就“中国梦”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阐释,使“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习近平同志更是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担任总书记后,他连续两个五四青年节,都对当代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2010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来自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6000余名华裔青年时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习近平把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的基本要素总结为三个:第一个是“根”,中华儿女的根在中国,认同这个根,才能成为中华儿女。第二个是“魂”,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认同。第三个是“梦”,无论是在海内海外,怀有一個共同的大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大家共同的梦。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再次强调:“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每个中华儿女都有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而这个责任特别落在青年身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负邓小平同志的期望,让中华儿女成为当代优秀杰出青年的符号象征,承载民族的光荣与未来,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奋斗。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中华儿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这一蓝图,更有能力共圆这个梦想。铭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更加美好的中国梦将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变为现实。

中华儿女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篇4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

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在人类的历史上,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

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人类基因组计划

神舟系列飞船

嫦娥一号

人工牛胰岛素

酰型杂交水稻

三峡工程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资料 篇5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关天培

奋斗吧中华儿女观后感 篇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一曲振奋人心的旋律响起,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拉开帷幕。

开头以“浴血奋斗”为主题开场,与后面的一系列节目照应,把观众带进气氛当中,让人回想起中华民族那苦难深重的岁月。之后紧跟着“国际歌”,感受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骄傲,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自豪与喜悦,这一系列节目,生动的体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与不易。

这段屈辱历史虽然过去了,但它永远留在人的心中,留在中国人的心中,它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然而,挥之不去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为中国成立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们,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诚恳的尊敬。

历史过去了,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党和爱祖国。这是作为中国人最根本的,然而,在当下,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出一份力!

奥运场上的中华儿女 篇7

从夺得本届奥运我国第一金的陈燮霞,到三次退役三次复出的陈艳青,从五年前因事故险些结束运动生涯的张湘祥,到身体状况不佳、用毅力书写传奇的林跃,正是他们的勤奋与出色发挥,为奥运创造了精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更为奥林匹克精神书写了新的篇章。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当承载着中华民族苦难历史与坚强品质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那金灿灿的奖牌背后,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完美融汇。北京奥运会上,他们展示了一个腾飞、开放和崛起的中国。

本届奥运会上的许多年轻选手,尤其是一些从未参加过重大赛事的小将们的从容、淡定、自信和果敢,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不认输、勤奋勇敢、乐观向上的民族品格,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北京奥运赛场上,我们将很多从没有夺得过的项目金牌挂在胸前,我们也将很多传统项目的优势延续下来,续写辉煌。

北京奥运会,也是很多在外的教练员、运动员集体回家亮相的时刻。郎平、李矛、乔良、童辉,上了年纪的体育迷对这些名字不会感到陌生,随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奥运会上出现,也勾起了中国人自豪的回忆。这些曾经为中国体育带来辉煌与荣耀的人们,他们的洋弟子们将成为中国选手的强劲对手。但是,这正是我们所为之骄傲的又一个理由: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中国体育在分享世界经验的时候,也使世界体育分享到了中国经验。

祖国在中华儿女心中演讲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是《祖国在我心中》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山河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人的刀枪,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直到60六十年前的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毛泽东的宣言,使一个古老的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二零零一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实现了百年梦想。

二零零三年,我国第一架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叔叔发射成功,泱泱中国五千你飞天梦圆。

二零零五年,“神舟六号”让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强国之列。

二零零八年,“神舟七号”也上太空了。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一展风采。为中国获得了五十一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同学们,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我国在我们无数的中华女心中。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几千年凝结 篇9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主义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持节,坚守国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一代代爱国者,舍生取义,为祖国捐躯,为民族殉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表现为各族人民团结互相,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要认为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享受祖国的阳光雨露;我们同时还是祖国的成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牢记心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面对关乎祖国利益的事情,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坚决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每周一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对国家文化遗产,自觉承担保护责任。

对祖国的热爱,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行为,也依靠自己的理想。

所谓理想,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期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理想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会为了更高的目标去拼搏;有理想的人,时常会端正自己的行为,不违背做人的准则;有理想的人,更不会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轻易迷惑。理想就是前进的目标。只有自信没有理想,就像只有动力汽车,在行走中却没有目标,结果有可能会南辕北辙,离我们的美好人生越走越远。有了理想,你每走一步,就会离目标接近一步,越走越近。而在同学们现在这个年龄,如果没有理想,如果就已经觉得自己好多事情都不能够做的话,那你这辈子就有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了。

激扬民族力量 讴歌中华儿女 篇1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老一辈革命家子女、理事会成员、国内相关媒体负责人、中华儿女报刊社战略合作伙伴等300余人出席活动。

25年前,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华儿女》杂志以它瑰丽的新姿问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它题写了刊名,寄托了对办好这本刊物的无限关怀与期待。25载风雨兼程,《中华儿女》高举“激扬民族力量”的旗帜,逐渐成长为海内外知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时政人物类期刊,而且形成了拥有《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海外版、《中国周刊》、《优品》、《中国产经新闻》报、《新产经》等五刊一报的报刊集群格局。

中华儿女理事会是在团中央、全国青联领导下,以中华儿女报刊社为依托,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动员各方办刊力量来关心支持《中华儿女》事业的一个广阔平台。中华儿女理事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组成。历任理事长都是由现任或卸任的国家领导人担任,副理事长则是对《中华儿女》工作较为关心、联系密切并对报刊社事业有所支持帮助的党政部门、德高望重的领导以及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各界领军人物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多是有良好社会形象、热心公益,愿为宣传优秀中华儿女和当代英杰奉献力量的各界知名人士、各行业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中青年企业才俊担任。中华儿女理事会成立15年来,已先后有3位国家领导人担任理事长,有数十位省部级领导和团中央老领导担任副理事长,更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企业精英等,加入到理事会的行列。中华儿女理事会为报刊社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会上,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李而亮作了理事会工作及《中华儿女》创刊25周年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华儿女理事会副理事长柳斌杰在致辞中说:“《中华儿女》是一份导向正确、品位高尚、典型突出、版面清新、文化内涵丰富的人物类期刊,可以说是新闻出版业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作为当年创刊的参与者和长期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老同志,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华儿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以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刊风貌。近几年来,在正确的办刊思路指引下,杂志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地推出了一批精品栏目和重要力作,在重大题材报道和典型人物宣传方面,很有特色,反映了杂志社的视野和胆识。”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周长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和全国青联对理事会年会及中华儿女杂志创刊25周年笔会表示祝贺,并感谢社会各界对《中华儿女》的关心、支持与厚爱。他回顾了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及邓小平同志为刊物题写刊名的历史,回顾了党中央、团中央以及各级青联组织对杂志多年的支持。后说:创刊25年来,《中华儿女》高举“激扬民族力量”的爱国主义旗帜,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舆论导向,宣传各族各界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形成了杂志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最近几年,《中华儿女》杂志在继承原来历史感、厚重感的基础上,拓展了报道内容和报道空间,强化时代感、年轻化和思想性,成为当代青年主流人群沟通与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中华各族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的人物综合类期刊。周长奎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希望《中华儿女》杂志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更好的宣传优秀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新任副理事长伍淑清饱含深情,回顾与中华儿女杂志及中华儿女理事会“漫长而深厚”的情谊。

会上,新任理事代表钟竣同,杰出作者代表梁秉堃,特别贡献代表吴英萍分别作了发言。期间,一批书画家向理事会赠送了书画作品。这次盛会是名流贤达聚会的庆典,也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碰撞。

中华好儿女 篇11

摘要:电影《喜福会》是根据当代华籍美国文学史上声望颇高的女作家谭恩美(1952-)的同名小说《喜福会》改编的。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选取移民母亲和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素材,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它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女性如何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她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真谛,处于两种文化的边缘,在夹缝中进退维谷。

关键词:喜福会文化夹缝华裔思想冲突教育方式

引言

说到战后的移民二代,我们总会自然底想到犹太人的后裔,这个看似无根的民族飘散在世界各地,对于他们犹太民族的战争带来的苦难似乎成为一种抹不去的阴影,但仔细想想,中国又何尝不是呢,不同于现在中国的富裕让国人走出国门财大气粗,作为经历古老旧中国、抗战洗礼的这一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他们的后代在异乡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是电影《喜福会》所展现出来的。

一、身份的特殊性

在百余年的美国华人历史中,华人移民所保留或继承的中国文化已经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变形和创造,他们正在日益丧失所谓的“中国性”,他们的后代不能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另一方面,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观念及其相应的法律规约给美国少数族裔带来的心理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对华人移民也不例外。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的排斥依旧存在,美国华人想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仍然困难重重。这样,他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被迫处于两个世界的边缘。尤其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子女虽然生活在与其父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受着完全美国化的教育,在思想上也更倾向于接受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然而,他们试图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努力往往是不成功的,以白人为代表的主流社会总是将

他们看作少数族裔、外国人,关键时刻总会对他们采取歧视和排斥的态度。这使得新生代的华裔极易产生一种茫然和身份危机:“我究竟是谁?”

二、中西文化影响下的思想冲突

吴前进女士在她的《美国华侨人文化变迁论》一书中,把美国华人社会的华人分为一、二、三、四、五代;第一代指中国出生成长,尔后移居当地的老华侨;第二代指在中国出生或当地出生,受过一定程度的中华文化熏陶,保留有一定的华人意识,却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一代;第三、四、五代又称为新生代,指二战后在当地出生又受当地教育,中华观念淡薄,思想、行为基本当地化的年青一代。《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她们不远万里投奔到美国,而她们在华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使她们仍然在美国的土地上怀念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她们用中国语言、生活习俗、思想方式固执地在美国生活,她们应当属于第二代华侨。而她们的女儿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了美国的文化教育,并且少年时期就动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地投入到主流文化中,她们是完全融入了美国文化中的华族。这样,在一个美国华侨家里,两种不同的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母女的矛盾冲突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

比如,顾映映和女儿圣克莱尔·琳娜之间冲突,女儿不了解母亲的过去,认为母亲是她父亲从中国一个穷苦的乡村带回来的,她看低母亲。在商店里,母亲被别人无理地吼叫,女儿感到十分的尴尬,她对听不懂英语的母亲说谎:“这个地方禁止华人购买东西。”另一方面,她害怕母亲的中国迷信,曾经有一次,母亲对她讲述了外曾祖父惩罚别人而受到魔鬼的报复,从此后在小小的美国女儿心中,中国变成了一个蛮野之地,她问母亲:“曾祖父是不是剥了那人的皮? 砍掉了那人的骨? 那人是否在千刀万剐时尖叫了?”母亲对女儿的这种理解感到十分愤怒,说女儿是一个完全的美国人。女儿则嘲笑母亲的中国袍和中国思维方式,她和她的美国父亲一样对于母亲的中思想避而远之,使母亲完全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

又如,乔丹·苏·罗丝和母亲苏安梅之间也是同样,母亲信奉上帝,也畏惧海龙王,在一次仿效美国生活方式的海边野餐中,她丢掉了儿子宾。从此,她觉得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她要求女儿听话,然而女儿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女儿相信美国文化优于中国文化,所以她对许多朋友,甚至找心理医生谈了她的破裂婚姻,而就是不愿意向母亲叙述,母亲为此感到伤心。

三、中西式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异

1、望女成凤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父母们都希望养子成龙,养女成凰,儿女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骄傲。吴宿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可是,吴精妹却憧憬着西方的自由生活方式,做一个平常的人。钟林冬同吴宿愿一样也曾寄希望女儿出人头地,她们俩长期互相攀比自己的女儿,吴宿愿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她就要把女儿培养成象棋大师。她以女儿的成就为荣,处处向外人炫耀,使女儿卫弗利特别反感,最终母女俩发生了一场争吵,母女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2、批评女儿,而非赞美女儿

喜福会的母亲,在她们眼里,如果要孩子有能力和技能,使她们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被严格要求,批评而不是赞扬。但是太多的批评使女儿感到不满,甚至生气,女儿们不能接受这种爱,因为她们受美国的个人主义的强烈影响,她们不能忍受她们的母亲任意批评。

3、过于照顾女儿的生活

中国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后代将会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即使他们和孩子结婚,他们还会多注意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且想要确保他们的后代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喜福会母亲的爱和关怀,可以体现她们在自己的女儿嫁人后帮助解决女儿们的婚姻问题,尽全力帮女儿门摆脱困境。她们的爱深沉而不愿放手,这与西式的培养子女独立的教育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结论

以移民为背景的电影,总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裔生活在海外时,处于西方社会文化夹缝中的挣扎与无奈。难以评判哪一种文化更优秀,更主流。任何的文化都是通过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而积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势必经历两种或者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汇从而衍生的更多元的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冲突是必然的。冲突之后需要做的是认同和包容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不可否认的是,母体文化始终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夏洛的网阅读交流课下一篇:北师大版《惊弓之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