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描写范文

2024-07-05

记叙文描写范文(共8篇)

记叙文描写范文 篇1

1、渲染气氛,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妪在雪中踽踽独行。

体现出当时天气冷,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加衬托老妇人的孤苦无依。

2、烘托人物心情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教师补充)

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教师补《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暗示社会的黑暗,揭示文章的主题,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三、实践训练下面几段作文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毛病,请你找出下面景物描写中的毛病,并改正。(练习后学生归纳写景要注意的问题教师给予补充总结)

1、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毛病: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不一致

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着淡淡的薄云,太阳的脸阴沉沉的;俯视山间,那些曾经快乐的竹子和杨树也都不声不响,忧郁的站在山坡上。

2、五一长假期间,爸爸带我去京西百花山踏青。车开得很快,但我却觉得很慢,我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那里。一到那里,我就挣脱爸爸拉着我的手,兴奋的冲进山谷中,春天的百花山很迷人。树绿了,花开了,蝴蝶飞来飞去,小鸟不停的叫着。我被陶醉了。

毛病:语言干巴,没有感情色彩,烘托不出人物此刻快乐的心情。

修改:树木披上了绿色的新装,野花在对着我微笑,蝴蝶在欢快的起舞,小鸟在尽情的歌唱。

五、实践训练(学生练习后再出示答案)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那天,我傍晚放学回到家,妈妈笑眯眯的望着我,神秘的说:“你猜我给你买什么了?”“冰激灵!”我脱口说道。妈妈摇摇头。我歪着头,转着眼珠,想了一会儿又说:“那是发卡吧?”妈妈又摇了摇头。“该不会是李宁双肩书包吧。”想到这,我摇了摇头。升入初中的时候,班里同学大都了新书包,而且还都是名牌,只有我用的是就书包,同学们嘴上没说什么,可看我那旧书包的眼神让我很难受。于是我让妈妈也给我买一个李宁牌双肩包。妈妈说等有了钱再说,想想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当时也没坚持。想到这,我吞吞吐吐地说:“是书‥‥‥书包吗?”妈妈点点头,从屋里拿出一个崭新的双肩包。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甬路边的垂柳向我频频挥手,牡丹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睁大了眼睛望着我。)“我有新书包了,我有名牌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表现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受到了冤屈:下午的史课上,同桌偷偷地看课外书,当我小声地提醒他注意听讲时,历史老师却把我叫了起来,指责我随便说话。我向老师讲明事情的真相,不料老师却阴阳怪气地说:“我真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觉悟,但愿你有这种觉悟呀!请坐!”老师的话表明:提醒他人遵守纪律不是我这号人能做的,而且我刚才的解释似乎是在狡辩。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知道再说什么也不顶用,只能招来更多的奚落。我几乎不是坐在,而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郁郁寡欢的。放学后,我心情沉重的走出了校门。外面的景象也让我感到压抑,(冬云压得很低,天阴阴的,却欲雪不雪,空气湿冷。)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3姥姥家在农村,那里的新鲜事可多了。就说看电影吧,那里放电影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晚上找个大空场,支个大白幕就开演了。我很想去看,可姥姥、姥爷总说我还小,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让我去。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六、作文训练

记叙文描写范文 篇2

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排在初中阶段写作第一位。而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细节描写, 至关重要。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 无不善于细节描写。朱自清写“ (他) 蹒跚的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的细节, 一展父亲艰辛状况中博大的父爱, 读者无不为之感动。中外文学史上的守财奴, 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能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人物长廊上占一席之地, 也是通过他们对待金钱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严监生临终前不肯放下的两个手指头, 葛朗台临终前看到教士的镀金十字架能突然回光返照, 他们的贪婪、愚蠢都通过细节活现出来。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 写景则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而我们的初中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 他们写作记叙文, 能够写清来龙去脉, 语言能够流畅通顺, 却都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如何让初中生学好细节描写呢?根据我的写作教学摸索和借鉴方家经验,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细心观察生活为基础

无论是文学巨匠高尔基还是小说之王契诃夫, 无论是曹雪芹还是鲁迅, 诸多作家对生活都有着细心的观察。细节描写尤其要以细心观察为基础。利用日记的形式, 每天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人、某物或某景作一个细节描写, 字数不少于五十字。每个星期至少要有三个写人的, 一个写物的, 一个写景的。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积累细节素材, 以量变促质变, 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二、以文本典型例子为范式

教初中学生写好细节, 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我觉得还应该从揣摩文本入手, 学以致用。

1.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真实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生活真实。绝大多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她微笑的时候,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 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高尔基对乐观、慈爱的外祖母的描绘可谓形神皆备, 精彩绝伦。

2.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中心

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外貌描写是精彩之笔。我们可引导学生学习外貌描写。鲁迅先生做出了示范, 主要抓住人物的长衫作了细致描绘, 鲜明刻画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迂腐形象和他穷困的经济状况、好喝懒做的性格, 有力地突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灵魂的中心。

学习这些典型课文的时候, 教师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作写作思考:如要突出妈妈的勤劳, 我们可以通过妈妈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写?

3. 细节描写必须精选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 以期以少胜多, 乃至一字传神。例如《孔乙己》中: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其中的“排”这个动词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却想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的自赏自傲心理。

4. 细节描写需要妙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

请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 施耐庵把三拳的感觉用比喻的手法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摹得细微无比, 又写出了郑屠被打得愈来愈重的实际情况。

三、以有效方法指导为工具

在观察生活和课堂学习的相结合的基础上, 要写好细节, 还需要教师作一些方法是的指导。

1. 摄取人物细微动作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 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心情的。

2. 描摹人物个性神态

鲁迅描写阿长让我吃福橘时“惶急”的神态、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痛苦的、难过的神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活的人通过观察, 你从中会得到很多乐趣。邻班有个学生心理素质非常好, 他做了错事老师叫他来说说情况, 他镇定自若, 一脸无辜的神态。我班有个学生则相反, 老师找他了解点情况, 他就满脸通红, 好像犯了错似的。描摹不同人物的个性神态, 不但还生活原貌, 且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3. 再现人物语言细节

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范进中举》中写范进得知自己真的中举后, 疯笑着说:“好了!我中了!”“我中了!好了!”细心品味, 生动写出了范进当时的心态:我从此可以摆脱了下等人的行列, 我从此可以摆脱穷苦的经济状况, 我从此……

4. 描绘景物细微之处

都德《最后一课》里“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的金甲虫”“在屋顶咕咕叫的鸽子”等都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

四、以老师下水写作为引领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但老师如果能够身先垂范, 下水写作, 无疑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 细节虽小, 但不可轻视。学好细节描写, 它不但能够逐渐形成初中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细节的品质和习惯, 而且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意义较大。它能让人物活起来, 它能让景物活起来, 它能让文章活起来!

摘要: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细节描写, 至关重要。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 他们写作记叙文, 都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本人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以细心观察生活为基础;二、以文本典型例子为范式;三、以有效方法指导为工具;四、以老师下水写作为引领。

记叙文人物描写刍议 篇3

一、肖像描写要以形写神,勾画人物的特征,写出人物的差异

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声音、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一个人的容貌、体态、衣着、神情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文化修养、生活境遇、思想性格是分不开的。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我”初次见到闰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文中的“紫色”说明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身体健壮;“小毡帽”是当时绍兴一带农村男孩子戴的一种帽子;“银项圈”是由于父母怕孩子死去,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套在脖子上的一种饰物。通过肖像描写,作者把一个身体健壮、朴实可爱的海边少年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再如鲁迅的《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通过这段典型而又生动的肖像描写,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可悲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农村妇女在生活上,特别是在精神上残酷的压迫和毒害。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

二、语言描写立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常言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道“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思想的衣裳,作为心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鲜明标志。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如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对水生稍有埋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人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形象质朴鲜活,栩栩如生。

再如司马迁《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通过项羽此人言语透露出他霸气十足且十分自信的性格特征。同样在《鸿门宴》里:“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通过谋臣与武士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们的“忠心耿耿、豪爽勇敢、英武过人”表达出来了。

三、心理描写要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本质

心理描写是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把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体验、感受、愿望、动机和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来。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及情节发展趋向,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心理描写要求神寓于形,就是说要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同特定的人物形象吻合,使之个性化和特征化,使读者能够产生生动鲜明的印象。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灵中的反映,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隐秘和心灵冲突,能有力地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一件小事》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样描写,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使读者对于“我“的内心变化感受得直接而又具体。

再如鲁迅《阿Q正传》中“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儿子打老子……”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他分明穷困潦倒,却还幻想着,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本质。

四、行动描写举手投足见性情,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形象更鲜明

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具体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行动体现着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的社会特征必须通过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关系体现,因此,行动描写对于塑造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与历史真实感的人物形象有重要意义。行动是人的社会行为,更是判断一个人思想性格的重要根据。因此,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要善于捕捉描写对象的富有性格特征的行动和闪耀着性格色彩的语言。

如鲁迅先生《故乡》中写杨二嫂从“我”家走出去时的一个细节:“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是一毫也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句话,一个动作,把杨二嫂这个尖刻、庸俗而又贪婪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鲁迅《药》:“‘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通过行动描写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这就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

总之,记叙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各有千秋,绝不雷同,需要通过对人物及现实生活的体味,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

记叙文写作指导(三)[范文] 篇4

(三)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 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 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 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 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 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 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沈 静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

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 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 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三、片断写作训练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 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 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 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 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 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第一,是朗读。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第二,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 “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 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 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例文一: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虽年仅四十四岁,但两鬓已爬满白发,眼角也堆起了皱纹。

我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当时只有五斤一两重,而现在我已经是一米七六的个头,一百二十八斤重的大小伙子了,我这样健康是与母亲的付出分不开的。

生我那年是冬天,天气很冷,飘着雪花。刚出生的我瘦得皮包骨头,母亲也因为难产差点离开人世。生我时,医生问母亲:“要孩子还是保自己?”母亲的回答是干脆的:“请留下我的孩子。”

当我会爬的时候,母亲早已为我忙前忙后,清晨不到四点就起床到奶站打奶。冬天,用刺骨的冷水为我洗尿布;夏天,她怕电扇风力太强,把我吹病,用纸扇为我扇风,使我能进入甜蜜的梦乡。为了不让蚊子叮我,母亲一手为我扇扇子,一手为我赶蚊子,可母亲的腿却被叮了不少包。

有一次,我不知吃了什么东西,过敏了,身上起了一片一片的疙瘩,看上去十分吓人。母亲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一夜没合眼。当母亲带我去医院时,已是半夜一点了。我打点滴不一会儿,突然昏迷不醒,母亲急得抱着我放声大哭,等我醒来看互母亲脸色苍白,仍在流泪,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炸酱味。“又吃炸酱面!”我不情愿地说。才吃一口发现酱放多了,一下子推开碗,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开了。母亲问我:“怎么了?”“不好吃,我不吃了。”我生气地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一看母亲又唠叨便跑回自己的房间,用力地关上门,发出一声巨响。我趴在写字台上,无意中看了一下放在玻璃板底下的日历。呀!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我却对她发了脾气,我可真浑,真该死。我马上站起来,跑到外屋。一看母亲已不在桌旁吃饭了。我冲了出去,站在门口向外张望。我在拥挤的人群中发现了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面包和两根香肠。

妈,我对不起您!妈,我爱您!

点评:此文无惊天动地之事,无感人肺腑之语,但母亲对儿子的爱,却尽现笔端,关键在于作者真切感人述亲历之事,倾衷心之情,写得朴实无华,儿子对母亲的回报虽着墨不多,但给人留下了充分考虑的余地。

例文二:这件事真让我惭愧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脸马上红到脖子根。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大地都冻得硬硬的了。该上操了,我真不想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豚磨起来。忽然,我想起前几天老师同意肚子疼的王军不上操,便装起病来。我右手后住肚子,左手放在桌子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不停哼哼。这时正好班主任老师在收课本,见我这副模样,便关切地问:“牛捷怎么啦?不舒服吗?”还用手摸我的额头。我装作痛苦的样子点点头。老师亲切地说:“你别上操了,在教室里好好休息一下。”我的心落了地,好容易躲过去了。我隔着窗子看见同学们迎着大风做操,心想,可真够冷的。可是不知为什么心里有点不自在。

下了操,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你揉揉就不疼了。”还有的说:“要不,送你上医院吧!”我连连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课间,同学们都出

去玩了,我怕露馅,忍住了发痒的脚,没敢出去。上第四节语文课时,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是个爱发言的人,竟忘了“生病”忍不住举起手来。当我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时,老师不仅表扬了我的答案正确,还说:“你们看牛捷同学,有病了,还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你们要向牛捷同学学习。”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放学了,该我们组做值日。老师对我说:“今天,你就别做值日了。”“老师,我„„”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忙说:“别过意不去,你不是有病吗?回家休息去吧!”老师的关心使我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我背起书包,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教室。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惭愧得脸都红到了脖子根。我想:“下次,可不再干这种事了。”

点评本想装病躲操,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不安与愧疚,最后连放学也拖着深重的步子。一个撒了谎,又为此自省自责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文章的层次很清,先是“心里有点不自在”,继而“心里真不是滋味”,最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小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是很痛苦的,这就自然归于“下次,可不再干这种事了。”读者心里也为之豁然。

例文三:啊,那双眼睛

嘈杂的菜市场,一组令人不堪入目的镜头深深刺痛了我:一位30岁上下,虎背熊腰的鱼商,利索地从带着浓烈腥臭味的水池中捞起一条鱼。那可怜的小生命,如梦初醒般惊慌失措地在那大汉的手中吃力地挣扎着,挣扎着„„带着几分同情,我竟莫名地察觉到,那双眼睛,那又如孩童般天真无邪的眼睛,正愣愣地望着我。

我仿佛又走进了那个古老而又绮丽的童话中,见到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在那泛起白色浪花的大海上,昨天的小美人鱼不正用那善良、无邪的大眼睛为希望得到幸福的人们默默祈祷吗?

望着那可怜的鱼儿,我的心底涌起一股想拯救鱼儿的冲动。虽然我不能为这些小生命带来多少幸福,但我至少能从那恶鱼商的手中为它们中的一部分争取到自由生存的机会。我带着愤怒,朝那恶鱼商走去。他一见顾客,立即将那条危在旦夕的鱼漫不经心地往池中一撂——鱼儿天真地以为在半空中逗片刻之后,上帝就会给它们插上天使的翅膀,飞出那可怕的魔掌。可是,当它们的身体砸到冰凉的池底时,那双绝望得几乎不愿再睁开眼睛分明在对我说,幻想又一次欺骗了它们,最后的希望宛如刚才池面上溅起的飞沫,眨眼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鱼儿,啊,已经被这模模糊糊的世界活生生地折磨成了只能用尾巴打水来排遣苦闷与无聊的机械的木偶。它们眼中迸出的怒火,一次次地在控拆:人类啊,为何要用我们的生命来满足他们的贪欲呢?我已不忍再阅读它们眼中的忧伤,于是拣了几条鱼。这时,可恶的鱼商竟不屑一顾地说:“把刀架在鱼头上的时候,这些家伙可能还在做梦呢!”接着,脸上的横肉拧作一团。鱼似乎也听懂了这咒语,气愤之至,将水打得“啪啪”直响。我将这些鱼托在手中,奔向后花园水池。真正属于它们的世界在那儿呢!

在生物课上,我终于懂得,虽然鱼体有保护色,能逃避上下敌害,但它们的视力却极差。想起它们那一双双惊恐、绝望的眼睛,我画了一幅简单却生动的画——

一群群戴着眼镜的鱼,在水中无拘无束地游来游去„„

点评透过眼睛这扇窗口,小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朋友——鱼的心情有故事,更将一颗纯净、善良的心融化在了对生命诚挚的热爱之中。

全文构思精巧,寓意隽永,读来令人回味。

例文四:后悔上车没抢座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两年前,我早就有把它写出来的想法。但我一直没有写,因为我在等

待春暖花开的时节重新再来,可它却来得那么慢„„

记得那是小学毕业的假期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的心情格外地好。因为一年的紧张学习终于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痛痛快快地玩了,跟表妹说好一起去滚轴,心里正美滋滋地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车站。在车站等车的人很多,但因是始发站,估计都有座,可人们还是背好挎包,拉好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副随时参加“挤车战斗”的姿态,我低头看看自己新穿的白旅游鞋,实在不想做他们的“垫脚石”。于是我后退几步,打算等“挤车战斗”结束,最后一个上车。目睹了“战斗”经过,我上了车,怎么这么巧,只有我一个人没座。车开动了,我扶着扶手,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到了儿童医院那站,上来一位妇女,拉着小女孩。从外表看来显然是母女,那位妈妈可能带孩子看病十分劳累,面带倦容,站着背靠在座椅扶手上,很快就睡着了。从她黑黑的脸庞,朴素的衣着,粗糙的双手„„可以看出她不是城里人而是从农村来的。那个小女孩身着短衣、短裤,梳着两个小辫子,系着粉色的蝴蝶结,脖子上戴着一个项圈,小脸红扑扑的,看上去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她一步一步扶着和她一边儿高的座位扶手,在车厢里缓慢移动着,身子随着汽车的颠簸晃动着。她慢慢地走到了一排双人座旁边,座上坐着一对恋人,女的手里拿着一束火红的玫瑰,他们正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什么。见小女孩走过来,他们停止了谈话,男的压低了帽沿,闭上眼睛,女的用手拨弄着玫瑰花瓣。售票员看见了小女孩,冷漠地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头扭向了窗外。车继续前进着,小女孩也用小手交替着扶着座位扶手。突然一个轻微的刹车,小女孩摔倒了,她没有哭,扶着一个单人座的座椅边站了起来。那个座位上坐着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身穿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连忙提起小女孩碰过的裙边狠狠地掸了又掸,瞪了小女孩一眼,戴上耳塞听起了随身听,那个小女孩却向那位姐姐憨憨地笑了笑,从她的眼睛中可以看出天真、无邪的神态。我实在受不了,感觉周围的人是那么的冷漠、陌生,我提前下了车,不禁地感觉到脸已是滚烫滚烫的。

回忆起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主题是乐于助人,全班同学写得最多的就是上车让座,扶老人上车等事情。但现在我们却茫然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发展而传统教育怎么反而后退了呢?虽然这件事情,并不代表现在的人都冷漠无情,可这个自私自利,不为别人着想的坏风气,已悄然萌生,我觉得这是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了。我心里不是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甚至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我有座位,把它让给了那个小女孩,也就不会发现人们冷漠的一面了。唉,后悔上车没抢座!

点评标题使人不禁想读下去,继而向我们展示了公共汽车上的一幕:自顾自怜的情侣、粗暴的“连衣裙”、无动于衷的售票员、冷漠的乘客们冷淡地对待外地母女俩,作者鞭挞了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作者万般无奈地为没有抢到座位让母女俩而后悔。读后,使我们气愤之余,有理由相信,有作者这类人在,作者所期待春暖花开的季节会很快的来临的。

本文叙事真实、生动、语言自然朴素。

课后练习(任选一题)

一、未来的我。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二、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考试。既经历了许多文化知识这样有形的“考试”,也曾经历了不只一次地经过了无形的“人生考试”。我们对考试的理解要尽量宽泛一点。请以“一次难忘的考试”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三、我家的新鲜事。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四、那次,我真的要求:

细节描写,扮靓记叙文 篇5

科大附中刘佩霞

当下,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写得既平直又干瘪,自认为很感动人的事件或人物,一经写出来,全然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更别提使之共鸣与感动了,高考中能得高分的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

这是为什么呢?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亮点和得分点。的确,在我们读过的叙事类文章中,最令人难忘的往往是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的笨拙身影,《红楼梦》中黛玉妹妹的愁肠百转„„。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打动着一代代读书人,并令人过目难忘。难怪著名作家赵树理曾说:“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由此看来,教会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对提高他们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精彩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恰当地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加以浓墨重彩地渲染。哪些地方最能突出中心呢?

1、选取典型事例,详说细微处,通过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来突出中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先生为我改正解剖图的细节描写: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件事虽然不大,但在当时肯定曾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所以记忆很深刻。这段文字既有动作、神态描写,又有语言描写,既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又体现出他尊重学生也尊重科学的人生态度。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藤野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至关重要的简单情节,可以通过心理穿插等融入大量信息,既丰富内容,又可带动情节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推进。

如《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一个人死了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之后,第二天一早有人就发现她死了。祥林嫂的死,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内疚和深刻地反思,而这内疚和反思,正是小说的中心所在。为此,作者在这段简单而重要的情节中间,插入了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我”想说有鬼神,又忽然想说没有,怕说有,又怕说没有„„心里既矛盾又痛苦。作者内心虽深切同情祥林嫂,但却无力挽救困境。这段文字深刻的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的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知识分子的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既丰富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深化了主题。

3、叙述过程中适当地插入环境描写,渲染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且使行文曲折,富有美感。

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头一段,就写了林黛玉一行弃舟登岸、上轿进城,经过宁国府向西行,进了荣国府,经过垂花门,来到贾母房间门前。如此简单的情节,作者却把它渲染成了近六百字的篇幅: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 1

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进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大体描写了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宏伟富丽的贾府建筑。如果此间不插入精彩的环境描写,怎能表现出贾府谮缨世家的气派和贾家豪门贵族的显赫地位?

又如《故乡》中开头第二自然段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段景物描写既点明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又通过天气情况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4、把叙写的印象与记忆意象化。

选择那些能寄托情思的一些客观事物来抒情描写,使它隽永别致而深刻。如:“一件衬衣”、“一根烟斗”或者“一块伤疤”、“一次挥手”、“一个微笑”等等。如《挥手之间》中的那段精彩描写: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

这段文字塑造的意象已凝固成一个瞬间,定格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历史转折时期,领袖、同志、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之间的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和无上的英勇。如今,这一震撼人心的形象已牢牢印在了所有读者的心中。

在无数写人记事的文章里,许多同学虽然也捕捉了一些老树、耕牛等类难忘的事物,也罗列了爸爸的老茧、妈妈的皱纹,这些东西很可能令人记忆犹新且终生难忘,但却没有将感动你的事物标志化、意象化,所以很难达到感人的程度。如果能静下心来,过滤沉淀咀嚼过往,定格生活凝固瞬间,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让它们不但永远印痕着作者的内心,而且强烈地感染着读者,那肯定会是文章的亮点。

二、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1、运用想象,恰当的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描写。

如写“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你可以一句话写完,也可以像如下去写:

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车的人气急败坏,下车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两相比较,当然是添加了这种想象性体验的描写更加生动。通过想象使作者直接进入特定的场景中,帮助我们生成无穷无尽可写作的精彩内容。当然这种清晰强烈的写作体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做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

2、细化动作,增加动作的内涵,延长动作过程。

如表达“妈妈长时间看着我”之意,有的同学简单写成一句话:“妈妈长时间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而另一位同学不但写出了妈妈看的动作,还写出了我对妈妈眼神的猜想:

“妈妈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妈妈在找寻她自己的影子吗?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还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增加了动作的内涵,同时也就增加了人物的情感,浓浓的母爱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3、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前人评说先秦诸子文章,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诸子文章即使议论一般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这样才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达到绘声绘色,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如今,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是令文章增色添彩。例如下面文段: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这段文字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美,强烈的语势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鲁迅作品中对人物描写中的比喻来说: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像富士山,豆腐西施叉开着两腿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柳妈打皱的脸笑起来像一个核桃等等,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有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表现力这一点,老师们平时关注的也较多,我就不再赘述。

4、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根据文章内容或情感表达的需要,在个别语句中灵活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从而丰富整篇文章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

如扩句练习:她骂他混蛋。

①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

②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

③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④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

随着语句的扩展,语言表达生动起来,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读来自己似乎也变得义愤填膺,而人物形象也如立眼前。

描写母亲的记叙文 篇6

外面仍旧一片漆黑,我在母亲的默默陪同下又一次蹋上追逐梦想未来的征程,我知道又一次离开将不会是最后一次,而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在流逝的岁月中,老去的东西似乎已经太多了。离开上海近一个月了,可是我就在家呆了不足七天,享受了一下在家的舒服感觉,剩下就是和朋友聚会,喝酒。没有目的的漂泊就占去了我大部分行程,这一站的终点站是重庆,与往常一样,我心中充满了许多疑惑和迷茫,

早上五点,母亲就把我从酣睡中叫醒,我起床过后静静的坐在床边上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一阵阵抽搐,这种抽搐让我又一次明白,面对这个善良的女人,我欠下的已经太多太多,听着母亲的唠叨,除了静静的听着,我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想起一个朋友早些年说过的一句话,有这样的母亲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而母亲有我这样的孩子,也许是她一生的悲哀。

母亲为我收拾好行礼后,又急匆匆给我准备早餐,我没有吃早饭的习惯,等我说完才意识到,这样的回答也许对母亲是一种伤害,的确在我眼神注视着母亲的眼神那一刻,我读懂有一种眼神叫做失望,短暂失望后,母亲转身后走近了她的房间,不一会儿,我看见了她手里拿着几个不算大的苹果,:“早饭可以不吃,但是总要填一填肚子吧,你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子呢?”接着又把一袋酸奶放在了桌子上,我随手拿了两个苹果简单的洗了一下,一个留给自己,一个递给了母亲,母亲接过苹果,我也从母亲手中接过酸奶,默默的吃着。

我和母亲出了门,天仍旧没有亮。我坚持不让母亲送我,母亲有一些不满的说:天没有亮,况且还在下雨,离开家这么多年,这样的山路也许你还不如我吧,走吧,再说我一会还要为你拿雨鞋和伞呢?

晨曦的雨露中,只有我们母子俩的身影,我紧紧的跟跟在母亲身后,母亲小心翼翼的前进着,可是它却用一个简单的动作体现了对我的呵护,遇见前面有草叶的时候,母亲总会从其中穿过,起初我很疑惑母亲这个举动,直到我无意中透过手电发出的光芒,我看见了母亲的裤褪上已经湿了一大片了,而我裤褪上只有少许的水迹。我才明白,原来母亲用自己的双腿给我走出一片干净草地。我至始至终在母亲身后,我多想超越在母亲的.前面,用这样的简单的动作,让母亲感受到我的存在,我是那么的在意她。那一刻,我眼里满是泪水,是感动,有亏欠……。

到了车站。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母亲叮嘱我换上我的运动鞋,又把我的简单的行礼,放进车厢,我换好了鞋子,我径直上了车走向一个偏僻的角落,注视着母亲,我看着母亲在街边上站了一会,人越来越多了母亲和熟悉的人们,不停的打着招呼。可是母亲眼神总会向我投来,她虽然不知道我的位子,但是我相信只有我的存在,母亲的目光就是坚定的。

临近七点,车子发动了,母亲来不及和聊天的人群打招呼。就匆匆跑到车子跟前,呼喊着我的小名,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打开车窗,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母亲仍旧是那几句熟悉的话语,在外要注意身体,有时间给家里去一个电话,节约一点,也老大不小了,也该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了,车缓缓启动了。母亲赶紧补了一句,到了重庆给她电话。

车渐渐远了,可是我仍旧可以看见母亲单薄的身影驻立在雨中,没有转身,终于看不见母亲了,我捂着脸,豆大的泪珠从指缝中滑出……。

描写性语言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篇7

一.突显细节的变化

描写, 是语言艺术的主要表达手段。在记叙文写作中, 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使人物呼之欲出, 而且能使景物历历在目。即使是细节的变化, 凭借描写性语言, 也会使人产生如见其状、如历其境之感。

笔者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 启发学生对细节描写探究:⑴文中有哪两处细节描写?作者描写时, 是如何突显细节变化的?⑵这两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内心有什么作用?经过讨论, 学生明确这样两处细节:一处是父亲艰难地爬月台的细节, 一处是我见父亲的背影后“拭泪”的细节。父亲爬月台的细节, 凭借动词的变化使用, 再现了父亲肥胖的身子, 艰难的动作。且不说“攀”的困难, 也不说“缩”的艰难, 单说那肥胖的身子努力“向左微倾”的动作, 就足见父亲爬月台的不易!如果进一步引导学生透过动作细节的描写, 联系细节描写的背景, 学生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细节描写的作用。买桔子、爬月台, 这其实是件微乎其微的事情。既然如此, 那么作者何以观察得如此细致。这是作者的心中拥有父亲不同时期的形象:昔日徐州烟草专卖局局长的形象, 如今“差使交卸”的平民形象;昔日家庭辉煌的富家形象, 如今家境惨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没落形象……官与民的落差, 富与贫的悬殊, 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感情的涟漪。目睹父亲的背影, 涌出了感慨的“泪”, 这泪是对家庭牵挂的泪, 是对父亲理解的泪, 是对未来执着的泪!“赶紧拭干”, 这是一种坚强的本能, 是一种理智的表现。从而, 使两处细节描写成为父子间感情交流的真实写照。教师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再现特定的环境

描写性语言之于环境描写, 具有交代背景、烘托气氛、寄意寓志、抒发情怀的作用。因此, 描写性语言不仅要注重对“形”的描写, 更要注重对“神”的揭示。只有如此, 才能彰显描写性语言的情趣、理趣、意趣。

如,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 (上册) 中的《绿》, 题目是“绿”, 而非“梅雨潭”。但, 这种“绿”是属于梅雨潭的。它既与梅雨潭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 又与作者那次游仙岩的时节和天气有关。作者倾注感情来写“绿”, 既有对绿的“形” (外在) 的描写, 又有对绿的“神” (内在) 的描写。请看:

“这平铺着, 厚积着的绿, 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 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里, 作者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比拟的方法来细细描摹梅雨潭厚积的“绿”:形中有色感, 色中有质感。从而, 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产生对“绿”的钟爱之情。

作者醉心于“绿”并将“厚积”的“绿”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比, 觉得“绿杨”太淡;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比, 觉得“绿壁”太浓;与西湖的波相比, 觉得“西湖波”太明;与秦淮河相比, 觉得“秦淮河”太暗。在多角度比较之后, 作者对梅雨潭的“绿”进一步展开追索思维: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含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入了一块在里面似地, 这才这般的鲜润呀。继而, 作者又以联想的方法, 由“鲜润”联想到轻盈的舞女那临风飘举的绸带, 联想到植入盲女的明亮的双眸。至此, 昭示了“绿”的性格——给人以娇美, 更给人以振奋;给人以明艳, 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深沉, 更给人以思考……这样, 不仅点出了“绿”的柔美的形态, 而且点出了“绿”的迷人的神韵。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以经典范文为例, 引导学生细细玩味, 以描写性语言为载体, 以师生互动为纽带, 从写的角度来品味语言之高妙, 领悟作者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从而, 让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 在博采众长中学会创造。

三.传达丰富的情感

描写性语言往往把写景、状物与抒情联系在一起。情, 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心理反应。情的产生有缘由, 人的主观感受总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刺激而生成;情的变化有条件, 心绪的波动常常因为时空条件的转换而变化;情的表达有寄托, 抒写情怀往往由于人事景物之异而有别。记叙文中的抒情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 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可见, 描写性语言在传达作者的感情中是不可或缺的介质。

如, 习作《父亲》。应该说, 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题目。但是, 在不同学生的笔下, 父亲的形象也各有不同, 对父亲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一位学生这样写他的父亲:

……一进门, 我被吓了一跳:一个黑瘦的中年人, 头发长到脖颈, 身穿一件乌黑的散发着泥土味儿的破皮袄, 简直是一个漂流而来的“鲁宾逊”。唯有那双闪着光似的小眼睛告诉我:“我是你爹!”后来才知道, 父亲为了给我们交学费才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

这里, 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肖像特征, 突出了父亲的“黑”、“瘦”、“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从而, 使肖像描写更加传神而生动。

父亲在不同的孩子的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看, 下面关于父亲的描写:

“哧——”一辆名牌轿车停在了女孩的面前, 车窗上的玻璃缓缓下降, 从里面露出一个中年人的脸来, 像是在向谁赔不是, 笑着说:“小乖乖, 上车吧。”“老爸, 怎么才来接我, 下次要准时, 不然, 我一定让妈妈来教训你。”女孩愤愤地说。“好了, 是我的错, 快上车吧。”父亲低声地说。

这里, 作者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再现了父亲的另类形象:对孩子是疼爱有加, 唯命是从。而女孩对父亲是冷淡的、冷漠的、冷峻的。实际上, 传达了作者对目前社会上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的愤懑不平的感情。

记叙文细节描写指导策略 篇8

一、分解动作,细化过程

鲁迅先生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排出九文大钱”的孔乙己、“垂着手恭恭敬敬地听”的华老栓、“两眼间或一轮”的祥林嫂,这些形象深深镌刻在读者心中应归功于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以名篇《药》的片段为例: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一个“掏”字,写出了经济并不宽裕的华老栓夫妇对金钱的珍视,而这包洋钱是要用来给儿子救命的,于是“抖抖的装”,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从来没有拮据过的人,大约无法体会这个“按”字包含的辛酸苦楚。再看两人交易的时候: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老实的华老栓面对滴血的馒头“摸”,“抖”,“踌躇”,康大叔却是轻车熟路地做出了一连串流畅的动作:“抢”,“扯”,“裹”,“塞”,“抓”,“捏”,一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跃然纸上。而“捏”了一把便知洋钱数目,更是耐人寻味。让读者不禁要问:他是做了多少类似的交易,才练就的数钱本领?多少烈士的鲜血曾被他拿来买卖,拿来愚弄无知的民众?封建统治者的走狗鹰犬是这样贪婪凶暴,那统治阶层本身又是何等的肮脏不堪呢?这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把当时一瞬间的交易写得如在眼前,把人物的心情、身份、性格,社会的黑暗腐朽,全部凸显出来,不可谓不神奇。

我们的学生,正是缺乏把瞬间定格延长的技巧。笔者在一堂作文课上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做一个动作,全班描述他的动作,并写下来。体育委员上来做了一个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这个动作大约只有两秒钟。第一次描写交上来的作业如下:

他蹲了下来,两手撑地,像一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

“离弦的箭”是非常多见的比喻,看似生动形象,其实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现代社会亲眼看到射箭的情况也很少,读者其实还是凭着间接经验凭空想象这个起跑瞬间多么迅捷,没有直观的感受。笔者建议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华老栓与康大叔交易的这段文字,尝试把体育委员的动作定格、分解之后再写下来。学生经过讨论,第二次作业如下:

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近了起跑线,两眼紧紧盯着那条线,做了几个深呼吸,精瘦的胸膛略略起伏。他屈体、弯腰、下蹲,两手撑地,右腿在前,左腿挪后,稳稳地稍稍抬起腰臀,放松肩膀,重心前移。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前方,随时等待发令枪响起。枪响的一瞬间,他右腿用力一蹬,人就蹿出好几米开外了。

这次没有离弦的箭了,只有一连串的动作,很精确,很写实,而且写了一百五十字左右,这是之前做不到的,算得上是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笔者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同学或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将其分解细化,写二百字左右的短文。作业完成的情况令人大受鼓舞。

二、摹神拟态,情貌无遗

刘勰说过:“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以质取胜为上,以量浮滥为下,一段精妙传神的肖像描写,能塑造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以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乞丐》为例:“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这个不幸的乞丐,在对着“我”“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他的双手,在得知我随身什么都没有带,并表达了高尚的羞愧和歉意之后,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两人的灵魂平等地对话之后,他们得到了对方的施舍,得到了一次高尚的升华。这篇只有三百多字的小短文,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绽放光彩,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位不平凡的乞丐,这位不幸的人,贫穷的人,他的灵魂并不卑微,肉体的折磨没有摧折他的内心。无怪乎每读一次,感慨一次,动容一次。

读文章,有时候情节已经不太记得了,但其中某人的音容笑貌,永不遗忘,究其原因,不外乎传神。笔者指导学生写人物肖像,要求只能写至多三个最最触动心房的细节,在名著的示范作用之下,一名学生这样写自己的爷爷:

放假那天,又是爷爷来接。在一片汽车鸣笛声中,我埋着头快速走向被挤到路边的旧自行车。爷爷不管这些,只是高兴地对我挥着手。你冷了吧?他苍老而慈爱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爷爷帮你围围巾。我伸着脖子,垂下眼睛,爷爷冻得通红的手笨拙地替我裹着围巾。他手上皴裂的口子都已经结痂磨硬了,时不时刮着我年轻的脸。我的眼睛红了。回去的路上,我抱紧爷爷的腰,脸贴在他佝偻的后背上,他的脊椎高高隆起,再厚的棉袄也不能盖住那触感。但爷爷用力地高兴地迎着北风,载着他的孙女,往家的方向,蹬着车。

这是一篇能让所有受过贫穷慈爱的爷爷奶奶疼爱过的孙辈流泪的文章。爷爷手上皴裂结痂的口子,爷爷用力蹬车时隆起的脊椎,刺痛了我们的双眼,刺进了我们的心灵。以少总多,果真可以做到“情貌无遗”,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三、拓宽思路,类比联想

勃朗宁说过:“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我们的生活是简单的,平凡的,今天的故事,昨天已经有类似的上演;明天的故事,也可能是今天故事的翻版。有学生说作文无论如何都不知道如何凑满八百字,笔者觉得类比联想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写妻子的忧虑,你能不能想起水生嫂被苇眉子划破之后的那次“吮指”?写丈夫的体贴,你能不能想起水生捞战利品时特地去追逐那盒饼干后“顺手一扔”就扔进女人们的小船的那一瞬间?写母亲的慈祥,你能不能想起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出门时那小心翼翼的“目送”?能不能想起儿子双腿瘫痪之后母亲说到“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的儿时趣事之后紧紧闭上的双唇?如果你把自己全身心地敞开,怀抱文学,怀抱世界,你就不会忘记这些让我们为之欢笑,为之流泪的一切细节。

总之,写景状物也好,记人叙事也好,都要善用细节来折射作者的内心世界。要让学生写出打动人心的记叙文,其实仅仅凭着几点技巧是不够的,至关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去热爱生活,培养关注细节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方案下一篇:虚开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