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4-06-29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共4篇)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篇1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去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63.9亿美元。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五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2.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这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逐年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新开工铁路项目18个,新增运营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当于100年来山东铁路通车里程的总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亿吨提高到9.2亿吨,机场客运量由986万人次提高到2237万人次。覆盖全省的“五横两纵”500千伏主网架已经形成,新增可用电力装机容量2707万千瓦,海阳核电一期开工建设。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进展顺利,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这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由49%提高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8%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2.8%。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6.8万户。

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参与下,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了一系列大事。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个美丽、和谐、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北川展现在世人面前。战胜严重浒苔灾害,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全省之力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北京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各项任务。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要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今后五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撑作用要显著增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人才竞争优势基本形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2015年,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城乡、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统筹经济与社会、当前与长远、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搞好土地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保护。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

——改革开放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改革重点和难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山东将成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省份,成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省份,成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省份,一个文明、富足、开放、和谐的山东将在我国东部沿海蓬勃崛起。

今年发展目标任务确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抓好抗旱保丰收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两项关系全局的紧迫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完善消费持续增长机制,保持投资合理适度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二是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城乡商业网络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三是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深入持久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积极引导信用消费,加快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四是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做好建材下乡试点工作。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型产品消费,推动养老、家政、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

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把握好投资方向。继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如期完成,有序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投资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加强现代能源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480万千瓦。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今年接纳外省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加强重点港口、省际重要通道、城际交通枢纽建设。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管理好通胀预期。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适当增加重要农副产品储备,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农产品产运销衔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超对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的要求,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今年粮食总产850亿斤以上。

全面实施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蔬菜、畜牧、渔业、果业、油料、棉花、种业、苗木花卉、水系生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选择若干县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

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推进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调水干线工程和区域水网建设。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目前旱情还在发展。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动员,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支撑,抓好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供应,搞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春季麦田管理,确保越冬作物能够浇上水,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安全,坚决打好抗旱夺丰收保民生这场硬仗。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性收入。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存量调整,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40个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再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全年技改投资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出台实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继续开展省长质量奖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四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重抓好140个重点镇的产业集群建设。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加快云计算、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大力推动名优特新产品“南下”“北上”“西进”。加强能源、原材料、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组织保障。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突出发展重点。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四大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金融产业化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主体企业与剥离企业理顺资产、财务、劳动者报酬等关系。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省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30条政策,完善服务业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好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部分市、城区和园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是狠抓节能降耗。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发展绿色建筑。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常态化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各项任务。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区域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巩固提高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治污成果;以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大气污染防治;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置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海岸带、海域、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打造生态海岸、生态海洋。全面实施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新增水系生态造林150万亩、湿地恢复保护100万亩。三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争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继续深化资源山东建设。四是强化责任考核,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拓展全省发展空间。

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抓紧出台贯彻《规划》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海陆统筹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启动一批项目,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4个基地。落实好省市两级蓝色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核准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

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高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条主线,突出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打造若干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机制,搞好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等周边功能区的联系对接。尽快完成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工作。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建设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省会济南建设,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今年6月要建成使用,编制实施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推进枣庄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扶持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新一轮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对重庆等地的对口扶贫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镇带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鼓励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停车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及早研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农民居住和卫生条件。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继续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平等就业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着力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参照国家和省的试点政策开展自主试点。今年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莱芜、滨州等11个市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全省覆盖面达到60%以上。(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普遍增加160元。巩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归集、调剂办法,逐步统一企业缴费比例。(3)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全省17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4)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适用和认定范围,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5)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好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家庭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6)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7)保证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8)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1100元、950元和800元,比去年平均增长26%。(9)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1)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2年底,全省新增1100所幼儿园和2万名合格教师,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63%。(2)将农村初中和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00元。(3)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50元。(4)提高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其中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定额平均提高1200元,争取年生均拨款水平达到9500元。(5)将高校助学金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6)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高校债务。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1)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2)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比例。(3)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4)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搞好潍坊、东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7)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8)今年再解决260万农村人口和6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1)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今年省级财政对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奖补资金从去年的1.3亿元增加到5亿元,市、县政府也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完成32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2)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今年新建农村住房8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3)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城市政府责任,建立工作问责机制,落实供地、税收、信贷、限购等政策措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重点抓好省、市演出场馆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市级图书馆和艺术馆、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改造,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管理,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整合重组。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备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支持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大力支持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复议机制。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认真解决乱占耕地、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篇2

——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及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等。

——我们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好的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服务大局,乘势而上,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经济复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经济运行不均衡、不稳定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各国纷纷出台新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能否抢占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和低碳技术等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快速上升给我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干扰、遏制和渗透、破坏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国在战略上围堵、统一上阻挠、形象上丑化、文化思想上渗透,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严峻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各方面事业不断推进,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动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1.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3.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5.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6.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7.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8.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面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2005起年均增长11.8%。2006年以来人均GDP连上4000、5000、6000、7000美元四个台阶,2010年人均GDP可达51800元,折合约7650美元。

——把中央领导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我们做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强劲动力和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全省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爬坡越坎”、“破茧化蝶”、“浴火重生”的决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

——始终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和谋划,坚持不懈地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标本兼治更注重治本、保稳促调更注重促调”的工作思路,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化集群提升,加快龙头企业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体现到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我们这些年才能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胜利。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抓发展机遇、谋开篇布局,抓重点突破、促转型升级,抓社会管理、重惠民富民,抓集中换届、强党建保证,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要明晰浙江现在所处的方位,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保持原有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培育新的优势,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的宣传落实,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抓好今年开篇布局工作,使“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更加有力有效,真正把“十二五”规划展现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工程,抓紧编制“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计划和前期计划,继续抓好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推进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点培养146家龙头企业和抓好108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引进重点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扎实推进品牌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继续组织重大科技专项。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抓好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努力争取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培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有更多的突破,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和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启动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加快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开展“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作风”主题教育,坚持和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和发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加强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篇3

------------------

来源:山西商报 2011年01月20日 09:

43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长王君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19日,王君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兑现。

回顾过去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五年,前景鼓舞人心。

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我省奋力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王君省长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时说。

“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万亿元。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实施两年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实际完成1.1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企业技改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一批铁路项目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掀起新高潮,去年建成1037公里,全省通车总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太原、长治机场改扩建全面完成,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顺利推进,五台山、吕梁、临汾机场开工建设。省城十大建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面落实国家 “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实施旅游春季和金秋行动计划,扩大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7万个农家店,支持6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升级改造,促进了消费快速增长。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8700亿元,较2009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40元和4730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王君省长指出。

山西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去年煤炭产量

达到7.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

报告指出,山西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蕴藏的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启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去年煤炭产量达到7.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这一轮整合,我省煤炭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采矿秩序明显好转,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省多方筹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87%,五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每月人均627元提高到1500元;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扩大到50%以上的农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3%;219.5万城乡低保对象和14.2万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展望“十二五”

全力推进“四化”实现

王君省长在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步伐,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工业新型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模式,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主要支撑,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市域城镇化,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加强城镇化管理,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城乡生态化,着眼于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1年 山西将有哪些新变化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王君省

长在报告中提出,2011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均要达到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

今年,山西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和顺至邢台、运城至三门峡等铁路项目,启动太焦客运专线铁路前期工作。

公路方面,重点抓好高速公路31个在建项目建设,再新开工建设11条,确保年内竣工1000公里,为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奠定坚实基础;新建改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2500公里。

机场方面,加快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推进五台山、吕梁和临汾新建机场项目建设。

水利方面,全面完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引黄北干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国庆节前大同、朔州用上黄河水;启动大水网建设,实施东山调水工程。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王君省长在报告中说。

2011年,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我省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扩大城乡商贸网点覆盖面,促进消费便利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价格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信用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去年,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在关死关实淘汰小矿井的基础上,加快保留矿井升级改造步伐,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优化煤炭行业内部结构,鼓励煤炭企业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炭采掘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煤矿环保设备、煤基化工、煤炭物流等产业,不断提高非煤产业比重。

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重点推进焦化企业联合重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钕铁硼、铝镁合金、纳米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做大做优汾酒、陈醋、乳品、小杂粮等特色食品工业;鼓励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全力实施 《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手段,作为新产业、新项目的准入门槛,作

为资源配置的优先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化发展。

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服务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以煤炭、焦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涵盖保税、仓储、加工、集运、商贸、金融服务在内的现代物流枢纽和大型物流园区。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旅游景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发旅游新型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商贸、餐饮、金融、信息等其他服务业。

报告提出,要落实好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用地保障、园区发展和污染企业搬迁等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增强省会城市的带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为突破口,以启动共建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太原榆次同城化步伐。积极发展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以阳泉、忻州、吕梁为腹地的太原都市圈。

同时,加快发展三大城镇群。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快速发展。

“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是政府的不懈追求,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王君省长在报告中如是说。为此,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篇4

时间:2009-6-21 20:08:30 来源:qlwh

2008年1月13日上午9点,山东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

姜大明指出,这次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员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的意见和建国书记讲话精神,姜大明着重就贯彻落实问题强调如下几点:

一、切实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姜大明指出,随着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不断深入,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全国兴起。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并多次就加强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日益深化,措施不断加强,全省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提升,齐鲁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四是思想观念存在差距。新的形势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进程中,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意义十分重大。

二、努力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一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上狠抓落实;二是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上狠抓落实;三是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在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上狠抓落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齐鲁优良文化传统,充分认识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加强齐鲁文化和传统思想研究,宣传齐鲁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广泛开展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齐鲁文化,喜爱齐鲁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要推进

文化创新,在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上狠抓落实。五是发展文化产业,在增强山东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上狠抓落实。在我省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国家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具有重大意义。要以此为重要抓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努力把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成为东方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上一篇:依米花盛开的奇迹作文下一篇:《识字6》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