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问题意识,夯实理论功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2024-08-19

增强问题意识,夯实理论功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共2篇)

增强问题意识,夯实理论功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篇1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试验102 **

一、全面深化改革

很高兴能和学院的其他党员和学生骨干一起参与本次的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颇丰。而收获之一的,即是在学习中,我更加深入认识到党和国家在各项问题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号召,更是我党深谋远虑和坚定意志的体现——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到十八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个“攻坚克难”,足见我党在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时的正视与果敢,也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调。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决定的,它的被认识与被提出由来已久——自2012年11月十八大闭幕至2013年12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稳扎稳打。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即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决策。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只谈一面或几面,也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全面且深化的——201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调研的足迹更是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大方面为整体谋划、系统协同、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阐明了基本思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次学习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政治局各项工作、习总书记总重要讲话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所提到的改革内容,是我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认识到我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深入行动和高度智慧。使我“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想得更多了,心里更明了,干劲更足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洞察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应当增强问题意识,认识到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树立起独立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夯实理论功底,培养辨别是非和识别洞察的能力,努力在点滴细微之处发现和提出问题。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说好话谈成绩,是不需要做太多功课的;而提意见说不足,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清醒头脑和精心准备。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积极研究和解决问题。一切事物都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提出疑问,敢于并善于发现新的矛盾,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不断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知道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会中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又以社会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意味着教育领域、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所有社会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其中,在教育领域当中,就存在许多和我们高校毕业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

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全会文件中指出“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难问题,文件中指出要“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工作问题,文件中指出要“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问题,全会文件中指出要“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又例如我们熟知的“三农”问题,全会文件中就有多项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经笔者统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出现“农村”一词16次,涉及农村土地入市、农村产权流转、留守儿童等问题;出现“农业”一词13次,涉及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问题;出现“农民”一词16次,涉及农民征地、股份合作、宅基地制度、农民工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方案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没有“问题意识”便很难发现问题,就更不谈解决问题了。全会提出的每一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夯实理论功底

3.1 避免“只见问题,忽视理论”的怪圈 3.1.1 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的条件下,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干好工作;不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再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也难以干好工作。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科学理论更是一种发展着的、开放的、立足于解决大问题和小问题的方法论和世界观,需要我们从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入手。3.1.2 各种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任何理论都是有生命的,理论的生命贵在解决实际问题,贵在及时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理论的生命,一方面需要深入实践,能够关注群众的疑问,通过各种形式倾听群众的关注,进而研究完善理论;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能够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正视现实问题,严谨求解问题的出路,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深入思考能够解决当今发展问题的方法、观念,用智慧不断丰富和拓展理论。3.2 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理论

3.2.1与党的性质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我们应当牢记,我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有所作为,努力做“有境界、有智慧、有勇气、有分寸”的四有型大学生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增强党性观念。要在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特殊社会环境中,牢记党的宗旨,坚定马列主义信念,既成就事业,又健康成长。3.2.2与党的指导思想相结合,提高理论素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通过在行动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的理论素养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

四、正确处理好问题与理论间的关系

问题意识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促使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巩固问题意识。而实践就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是通过思维对实践活动的系统总结与概括获得理论,因而问题意识就是理论的源泉。由此可以得出:其一是问题意识越强烈,所得到的理论基础就可能越丰富;其二是问题意识促成的实践越充分,所获的理论也就越充分;其三是问题意识促成的实践越“精细”,所得理论也就可能越“精细”。反过来也是如此。

我们的活动一方面受自身活动器官的支配和制约,另一方面则受思维和思想的支配和制约,其中,思维和思想的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而理论是思维和思想所获得的结果,因此,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指明方向。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就更需要强大理论的支撑,如果没有理论指明方向,问题的解决就会“瞎蹦乱串”。有了夯实的理论功底,我们对问题的解决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片面性、盲目性等。

在我党的发展史上,正是由于“问题意识”的促使,才是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尽管中间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只要把握住“问题意识”,我们就能够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就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只有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做到“人心在握”。而如上述所说的,理论功底是衡量问题的尺子,我们只有把握牢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才能遇事淡定从容、迎刃而解——只有夯实“理论功底”,才能做到“法宝在握”。

五、全会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通过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认识到,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要求我们既要增强问题意识,又要夯实理论功底,从而真正做到“人心在握”和“法宝在握”;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与落实,不是三分钟热度,它不仅仅是下一届全会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之前的事,还是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前都要持之以恒的事。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党员和干部,都要有自己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对问题既要能讲得清楚,对问题又要能解决成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拿着具体事情和具体问题去磨练自己,做一个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好党员。

这次学习,我的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党性修养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思想洞察力,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次学习会时间虽短,但他使我学到的很多!对于我们每一位学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分院学校的建设,为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 篇2

(义和小学 钟定庆)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部党内法规,总书记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发布的全会《公报》,集中反映了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这是一份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答卷,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篇章。通过学习,我备受鼓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信心,这源于我从此次全会中看到了思想、看到了成果、看到了希望。

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记得几年前,社会上有这样的一种思潮,说是反腐可能亡党,不反腐可能亡国。腐败问题就像是人身上的肿瘤,不切除危及生命,切除痛苦难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承载着全国上下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热切期盼,27日公报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几年来,总书记在这个问题上的智慧与成果赢得了民心党心。此次公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再创辉煌。

二、确定习近平领导核心是众望所归

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不仅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指引,也体现了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坚强决心。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体现的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腔豪情、一股勇气与一种担当,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和保证。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需要以恒心和韧劲,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障。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打铁还需自身硬,几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整体设计,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虽说成效显著,但也说明了我们党的建设和治理欠账太多,需要牢记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强化监督只有进行时的观念,坚持下去必能圆梦。因此说:我们党依然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

上一篇:学习《曾仕强情绪管理》有感下一篇: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