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2024-06-24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共7篇)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篇1

教育工作最根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休戚相关。教育的永恒话题就是建设优质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就学生的成长幸福。学校、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教育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让学生得到健康持续的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学校和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宁海小学始终组织和引领着教师一起投入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汲取新的知识,踏实地走好优质与发展的每一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学习气氛,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理论学习制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一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理论学习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先进行半小时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质量。在理论学习方面我校也注意高层次的专家引领,定期请专家来做讲座,深入课堂观摩指导教学,教育教学问题的专题讨论。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和,沟通需要从对话开始。我校努力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具体是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让老师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共同提高。首先学校开展帮扶结队,促进青少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年教师节我校将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少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进行表彰。其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每年都在全校开设了家常课、复习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四课”的听评课活动。

3、学校先后制定了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师徒结对制、青少年教师骨干评定、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教研组、集备组织。我校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首先集备组提前设计通案。以集备组为单位按提前二至三周的课时进度编写集备教案,即通案,通案以简案形式出现,通案的重点是单元和章节的教育教学目标或目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重点难点的突破方式;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例课件、录像、投影片等;统一的课堂练习题。

二、以教研课活动为载体,营造校本教研校园文化气氛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力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为此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活动为载体,营造校本教研校园文化氛围。

1、改评课为议课。传统的评课对课的评判范围太窄,参加评课人员太少,而议课则讲究人人参与,可以从整体把握,亦可以细入入手,对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通过议课再现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环节,达到了致力于教学的功效,形成“茶馆式”议课,人人参与议课的局面。

2、教研主题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果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同时要求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3、重视教研资源的积累。把在集备时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记下来,在平常有灵机一动的探究性问题记下来,学期末学校汇总,建立学校探究性问题小册子,这样既能为本届提供探究的资源保障,又能为下一届老师开阔探究的思路,学会使用新教材,这样老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层次上,需要不断学习交流,提升自我,不断创新。

三、加强指导与培养,提高教师校本能力

1、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校本教研骨干。青年教师是新课改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可维持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相对先进,教改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教学可塑性大。

2、开展专题教学研究,促进校本教研氛围的形成。新课改以来我校重点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题科研。

3、以课例、案件形式总结反思教学,引导教师养成校本教研的习惯。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受外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影响而提高,也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的教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老师在自己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思考、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促促进其有效地专业化发展。所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很重要。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一次优秀课例、案例评选。老师们都将自己感觉的课写成课例,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或事例,把它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课例和案例是教师重新认识事件,整理思维的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也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工作难点和重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1、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分围,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上研讨课的一系列锻炼,出不学会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同时老师及时总结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的视角能力增强了。表现在教室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变到了引导学生主动的体验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许多教师开始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自觉的带着研究的眼光从事教学;许多老师创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堂上教法灵活,“思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质疑—设疑—释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为鼓励老师进行创新创造,还用老师的名字命名教学方法,这样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自己的性格特点,创造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法。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篇2

一、优化培训机制

现在许多地区都是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进修学校设立的部门较多, 都各自承担教师的培训任务, 有时因为沟通不及时, 出现冲突现象, 尤其是许多教师参加至少两个以上部门的各项培训的同时还要参加校本培训, 因为自身教学任务繁重 (尤其是村小教师教学双科) , 教师感到要完成的培训任务较多, 有的收获颇丰, 有的与自身实际教学脱节, 部分教师对培训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倦怠情绪。 基于此, 培训部门应创新培训体制, 细化培训机制, 实现培训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1.加强培训规划的合理统筹

区域性的教师培训要纳入教师常规考核, 由师培部统一管理和安排。 首先, 各部门把培训编制成计划交师培部;其次, 培训部把培训课程上传QQ群;再次, 各校将教师参加培训的人员、科目等上报培训部;最后由培训部安排具体的培训时间和地点。 在此项工作中培训部人员要注意合理科学安排培训时间, 不至于因为参加培训而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 不至于心挂两头, 使教师学得放心、安心、专心。

师培部还要指导各学校的培训者根据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有计划地、系统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要求各学校每年把校本培训内容上报区师培部, 师培部把关同意后再由学校组织实施, 这样使区域培训与校本培训互为补充, 实现区本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2.加强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

优秀的培训者能从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意上引领、辐射教师的发展, 所以建构一支包含专家学者、教研员、专职培训者、一线名师的培训队伍至关重要。

“请进来” (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 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培训途径, 其作用不言而喻。 但也要重视“本土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是节约培训资金;二是更了解区域教学现状与发展目标;三是在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 有效促进培训者业务的提升, 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区域培训可以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 把各部门的教研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按学科专业组成学科组, 由学科组统一承担培训任务, 实现资源最优、效益最大的组合。 例如, 数学学科组在研究商定后把一学期的培训课程和具体安排在学期初上交师培部。 参培者得到真正高水平的教师执教是享受和提高相结合的过程。

3.加强培训内容的有机整合

在专项培训中加大学科培训的分量, 在学科培训中突出专项培训的要求。 如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网络建设培训等专业性强, 需要设立独立的专项培训, 但是这些课程又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如能与学科教学整合更能发挥作用。

二、精化培训内容

要保证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效益, 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动力, 就要精化培训内容。 由于培训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实践, 培训者必须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 熟悉中小学教学状况, 同时培训者要经常深入学校、教师群体中调研, 与一线教师对话, 了解教师的需求, 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载体, 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设计开发, 形成培训课程。

三、活化培训形式

在培训途径和形式上要积极推行分层分岗分级培训, 优化面授内容, 加强网络研修, 并积极创造条件参加远程网络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平台, 具有学习资源丰富、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群体优秀、学习方式方便、信息交流灵通等特点, 对参训教师的能力提高具有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在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据调查依次是教学观摩、专家讲座、收看录像、集中培训、案例分析、与课题结合的教育科研、小组讨论、自我反思。 在合理采用这些培训形式的同时要注意跟岗培训, 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积累教育经验。

1.案例研究型培训

一是请优秀校长、教师以他们的工作范例作为培训内容, 交流经验、分享经验。

二是把真实的课堂教学作为培训案例, 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提供课堂教学录像。 在关键处可采用回放和重复放映方式, 针对性强, 说服力大。

2.问题研讨型培训

针对某一教育教学的普遍而突出的问题, 由培训者组织参培教师共同进行研讨, 在普遍采用的集中研讨的基础上, 根据研讨内容和参培人数还可科学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分组研讨的形式。 把参培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 由一名教师负责组织教师研讨, 把大家的思路、想法、做法等汇总, 代表小组在全体会上再汇报。 这样的方法节时高效。 二是分小专题研讨的形式。 把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 采用教师自选组合小组或小组分工分专题的形式。

培训者在研讨过程中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和引领者, 还要完成在研讨中引导、提炼和总结的任务。

3.交流探索型培训

通过领导或教师现场交流的形式, 通过互动方式, 进行交流探讨。 培训过程可以促进培训者和参训者之间的互动学习, 以参训教师对培训者的评价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总之, 教师培训工作要坚持按需施培, 培训与教研、科研、教改相结合, 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及时总结经验, 培训典型,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仍然存在课程内容格式化、培训方式单一化、评价考核薄弱化、教师参培倦怠化等问题。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进展, 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合理统筹培训规划、优化组合培训资源、有机整合培训内容、科学管理培训考核优化培训机制, 同时通过精化培训内容和活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0-01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质量的提高靠教师,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校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谁给予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培养,特别是靠以校为本的培训。

一、现状和意义

1.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离不开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入新世纪来,教育被人们视为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财富的源泉和竞争的关键,并被置于社会核心的地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专家认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这已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共识。

2.我国教师教育(培训)的现状。纵观我国目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国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四大改革重点之一,推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教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教师教育从整体来讲还存在重学历培训,轻教师专业水平提高,重理论构建,轻实践探索的局面;就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教师被动发展、单一发展、自发发展而导致的教师发展主动性不强,无系统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3.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立校之基、是兴校之本”,作为教育最基层的单位,教师赖以生活工作的集体——学校而言,通过有系统、有步骤、有目的的、形式多样的、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自觉的教师专业发展群体,使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合作,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专业发展 华东师大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是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式之一,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又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培训,是学校根据教育的特点和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全校教师开展的系列培训,其宗旨是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途径与措施

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模式,初步形成学校的教师培训体系。

(一)建立组织机构。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学校会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有专门的部门来主持和负责。因此,学校要把课题实验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成立以校长、教导主任和课题主研人员为主要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由校长直接担任中心负责人,教导主任主持整体工作,负责学校师训和教研组的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完善保障机制。

首先,为教师提供物质、精神和环境保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努力,学校逐步要形成以“宽容与主动、自信与信赖”为特征的“支持型气氛。”管理者充分尊重、宽容教师,发现和培养教师,放手依靠教师。

第二,学校把教师的培训与评级、考核、提拔、升职挂钩,对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以及在培训中成绩突出的老师,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

(三)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培训中,学校不仅要十分重视教师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接受课改新思想、新观念,并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真诚地投入新课程的执行和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在学习和反思中,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重心下移、摸清底细。行政和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广泛地听课,与教师共同做研究。在服务、交流、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同时,把关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适应和提高作为重点,比较真实的掌握教师的情况,特别是掌握每位教师的教学和思想现状。

第二,帮助教师找准自我。帮助教师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并使他们明确:一个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在教育活动中表现自身的价值,还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终身的、全面的、整体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指导教师制订并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对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个别谈心、分层次座谈、与他人交流、信息反馈、规定任务等形式,学校还专门分层次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座谈会,指导教师制订并实施专业发展规划。

四、过程与效果

(一)校本培训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过程中,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缺乏专家的指导,教学研究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学校在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市、县教科部门、进修校、各级专家学者的指导,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尽量少走弯路,尽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管理者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行者和积极的支持者

在校本培训当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面临来自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学校领导要首先明确地表示管理者应当走在改革的前列,对新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进行讨论和协商,管理者以参与的身份与教师平等地进行课程研究,并且鼓励教师阐明自己的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三)必须重视课程培训本身对教师的示范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我们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转变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使教师充分感受和理解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十分重视培训本身对教师的示范作用。

因此,学校主要应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总之,开展校本培训必须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根据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及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四川教育》2014年第五期。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总结 篇4

时间荏苒,三个月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结束,再此期间我认真观看了全部必修课的视频受益匪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技巧》,李老师通过自己班级的实例讲解让我深深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用耐心、细心、爱心、和信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和学生一起进步;我们也用“心”营造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在温馨的气氛中快乐成长。

一、童心是走进学生心里的首要条件。

在与学生谈话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答话是应付性的,他心里其实并不是这样想的,只是想尽快结束这种师生的对话。如何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防卫屏障就要老师改变心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融入到孩子们当中,那我们的困难也就迎任而解了。

二、爱心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无私的爱心倾注给每一个孩子,在班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提醒学生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讲究卫生,平时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前段时间由于甲流严重,好多学生发烧,时刻提醒学生注意通风、保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父母般的体贴、关心,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能在心灵上缩小与教师的距离,认识到教师的严要求是出于关心和爱护,从而依赖于教师,乐于接受教育。

我班有个同学,有段时间成绩忽然下降,有时还逃学不完成作业„„经了解才知道,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学回家出去玩。于是我就找他谈心,教育他好好做人。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向好同学看齐,让好学生和他一起完成作业,一块上学,一起回家。渐渐地,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世间生活的美好。从此,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有时他取得好成绩时,我还会送他几个本子、几支笔„„这样,他的学习劲头更高了,而且对班级工作也特别热情,打扫卫生时,脏活、累活抢着干。每天早晨都能早早到校,扫地、打水„„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告诉他还要努力学习,争取全面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只有怀着一颗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戴!学生才更乐于接受教育。2

三、耐心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人的思想发展、道德行为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更长的、曲折的、有反复的。对于后进生要正面提出要求,使其明确改进方向,分清是非。还要允许反复,耐心诱导,不断要求。要像医生护理伤病员那样有耐心才行。班上有个学生,特别懒,作业一贯不完成,从低年级就养成了这种不写作业的习惯,直到现在仍恶习不改,于是我就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每天下午放学都要提醒他回家完成作业,第二天早晨,我总是最先检查他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天、两天„„他开始写作业了。尽管写得不认真,但我还是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让一些好同学去接近他,帮助他。经过耐心教育,他改掉了恶习,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

四、细心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证

细心观察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保证。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先兆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问题,摸准他们思想上的“脉搏”。我教过一个学生,天资聪明,活泼好动。一天上课时,他不是在认真读书,而是用课本半遮住脸,下课后,又和几个“伙伴”凑在一起谈着什么,我预感到他们可能要有什么坏举动。经调查,果不出所料,原来,这位同学前一天放学和别班同学打了一仗,吃了亏,他越想越气,决心今天放晚学要找人报复。这斗殴的先兆被我及时识破,即将发生的一场战争被我及时制止了。抓住不好的苗头及时解决,开导他与人应和平相处。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悔过自新。

五、诚心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教师应以朋友身份出现,尊重学生,对学生以诚相待。学生有缺点或错误时,切不可大声训斥或采取高压政策,教师应把一颗诚心交给学生。有些后进生一般容易自暴自弃,对人冷淡,怕受讥讽排斥,而对自己总缺乏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必须用热情去感化他们,真诚地信任他们能进步,会有作为,这种诚心能激化他们奋发向上的善良愿望,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信任你、真正接纳你,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帮助他们共同走过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已成为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教师倾注所有的爱心,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温暖、和谐、充满爱的环境,与学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3

在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和谐,培养出和谐的人乃至和谐的人群则是教育工作义 4 不容辞的天职。因此,在参与了班主任培训后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更加孜孜不倦地追求和谐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谐”的教育风格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

一、想方设法,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注意协调生生、师生和家校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融洽、愉快、自主的环境,开拓快乐成长的生活空间。首先,我通过 “自我推荐”、“班级公约我来定”、“夸夸班里人”、“评评班里事”等一系列主题班会,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融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里个性鲜明的学生一个个地融入了集体之中。其次,我重视与科任老师之间的通力协作,充当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润滑剂,不但积极帮助科任老师解决问题,更注意为科任老师树立威信,改变学生“眼里只有班主任”的状况,使他们乐于听从每位科任老师的教导。

为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我还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开发利用新的教育资源,将学校、家庭、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构建育人的立交桥,扩大发挥学生潜能的空间。变小教育为大教育,由学校教育变为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的教育结合 5 体。我结合信息时代青少年上网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就上网利弊、如何上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指导学生正视网络,学会文明上网。并针对家长和学生在上网问题分歧极大的情况,邀请家长、学生和信息课老师同堂交流,就上网问题达成了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二、注重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和谐发展

当代青少年喜新好奇,而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铺天盖地袭来的各种媒体信息面前,他们普遍存在盲从、随众的心理。据我了解,班里的学生90%以上属于“追星”一族。2005年“超级女声”大赛红红火火时,班里涌现了一大批“玉米”(李宇春的歌迷)、“粉笔”(周笔畅的歌迷),课本、作业本上贴满了“超女”们的头像,就连课前唱歌学生也在为唱哪位“超女”的歌而争论,达到了“我崇拜、我疯狂”的地步。我下决心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必要的正面引导。但考虑到“堵其道不如疏其流”,我干脆以退为进,布置学生去收集“超女”们的资料,顺带收集了解“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并准备就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后来,在“我心中的偶像”的主题班会上,我发现学生谈得更多的是“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放弃读研到西部支教的徐本禹、“航天英雄”杨立伟等人。一位女同学说:“任长霞的名字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当我观看了她的视频资料后,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任局长心里装着人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信奉邪不压正,永远无私无畏,她才是我心中的偶像。从她身上,我懂得了 6 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她的一番话引来了不少共鸣者,有个后进生说:“我很少想过自己今后的路要怎么走,只想着要享乐,不思进取。我决心今后不再浪费时光,要多学点知识。”我为学生开始懂得思索人生的价值而深感欣慰。

三、关注后进,促进班集体和谐发展

班集体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班里每一位同学的团结协作,但是每个班集体里面都有一些后进生,影响了班级的发展。这些后进生上了高年级更是令人头疼,因为他们对老师的许多“招数”已司空见惯,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今年我尽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融洽的氛围中对后进生进行引导。小琳同学由于父母“重男轻女”的偏见,自卑、消沉,甚至存在愤世嫉俗的思想,对校内校外的好多现象都看不惯,还时有过激的“怪论”,在班内造成很坏的影响。我多次找她谈心,给她讲了“美丽的蝴蝶结”、“玻璃窗上的灰尘”等故事,并将我在《读者》上摘录的几句经典名句送给她: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测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后来,我看到的是她灿烂的笑脸和日渐提高的成绩。

7 讲台虽小,和谐教育的新天地却很宽广,在和谐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目前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犹如沧海一粟,今后我将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更深更广的海天!

从06开始,我开始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从普通任课教师到班主任的身份转变,让我能够更深入、广泛的接触学生,从而更多的有机会去溶入学生之中。尤其是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不象初中孩子胆小服管,也不象高三年级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强,基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们逆反心理较重,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但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此,接受班级以后,我立刻展开了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通过1个月,20多次的家访,得到的反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很多的学生甚至一些女生,经常夜不归宿,父母却束手无策;半数的孩子是单亲家庭,父母很少问津;许多的孩子性格上都非常偏激,稍有不合就大吵大嚷。这样的一个班级,这样的一个事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同时我深深认识到,要把这样的班级引导上正轨,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情熏陶。

求学先要立身,我很清楚,要让这些问题学生马上回归学习,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只有先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从发现孩子的细小闪光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而唯一令我感顺心的,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学科本身就包含了德育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就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教学首位,做到既教好书,更育好人。本着这个目标,这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从以

下几方面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

一、首先确立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德育首位,教学中心”是班级管理者的共识。“德育首位”是指德育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方面的首要责任,以及德育在学科教学中作为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德育首位”,关键在学校领导,主力是全体师生。主阵地是课堂。一年多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德育首位”与“教学中心”不是一对矛盾,“首位”围绕“中心”并服务于“中心”,“中心”“依靠并促进

“首位”作用的发挥。

在刚接手班级时,班级中的男生甚至是某些女生,课堂纪律观念非常淡薄,老师被打断教学过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开始我总是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希望通过优质的教学来扭转课堂的秩序,但效果并不明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才发现,德育教育在保证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中才真正产生“首位”效应,尤其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只有加强学生的德育,班级才会充满 7 8 生机活力,课堂秩序才会走上正轨。为此,我在课堂中特别重视育人意识,以保证我的课堂领域中

“德育首位”作用的发挥。

二、德育要因势利导

有一天下午我在班级上《指南录后序》一课,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听讲,当我讲到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时,突然,有一位叫的同学站起来说:“文天祥简直就是一个傻蛋”这一“观点”顿时打破教室原本的沉静,有学生哄笑起来,有同学还鼓起了掌。而洪东建却得意洋洋的看着我,当时我也被弄了个措手不及。如何处理?我犯难了。在短暂的思考后,“必须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想法在我脑子里逐渐产生,于是我就让全体学生放下书,开了一个讨论会。我先说道:“洪东建的这个评价很对,文天祥的身上是有一股“傻气”。学生们一下没反应过来,都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连洪东建也没料到我的回答楞在那里。我环顾了一下全面,用缓慢而深沉的语气朗诵了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听到这个话,学生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在谈论了几分钟后,我又把问题抛给了洪东建,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于是我趁势引导他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在班级同学的掌声中,班级秩序也恢复了常态。

这是一堂语文课,同时也是堂没有预设的德育课。通过这节课,我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离题、荒唐或出人意料,我们都应该给予真诚的理解,并帮助他们以此为动力,在正确的评价中找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为人师表,是德育成功的核心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欲做经师,首先要做人师。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人格修养,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情,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爱戴,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人格效应”。

我的班级在教学楼的一楼,夏天教室里比较炎热,因此许多学生在上课是都是一手拿一把扇子,一手拿一瓶饮料。有些行为习惯教差的学生甚至把衣服都敞开着,整个课堂显得非常混乱。作为班主任,我感到这正是培养学生刻苦的精神的好时机,所以每天上课,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上课时我都坚持不喝一口水,不喊一声热。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班级里先前的那些现象明显减少了。事后我想,整天和学生在一起的教师,肯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做出表率,言传身教,点滴虽小,却也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上几件事,都是我和自己班级学生们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片段。想起这些,我感触颇深: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用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行使教育职责。德育,是心灵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绝不是1十1=2那么简单,直接的传递、灌输甚至呵斥、责骂是丝毫不起作用的。应该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捕捉,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鼓励,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以德育德 以心育心

刘平

9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有机会在创智班主任沙龙发言,其实很惭愧,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只能用贫乏两字来形容,今天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做个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

我是一个班主任队伍里的新手,又是中途接班,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跌跌撞撞过了一个学期,回过头来想想,也有一些感受。

做了班主任,感受最大的是责任更大,更重,面对着52双眼睛,面对着家长的信任,常常让我觉得责任重大,我们新接一个班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那就是总想尽快使这个班级改变原有的面貌,或者更上一层楼,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切忌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大多数计划落空。所以接班以后,第一次暑假返校,我请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表,整体内容很轻松,主要是学生的娱乐、暑假生活等,还有就是对换班主任的想法,这时学生会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流露出前任班主任的一些优点和不足。我觉得这对于刚接班的我可以得到很多同学宝贵的意见,给自己今后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然后就是在开始的1个月内在班级里主要抓常规,多观察学生的表现。

在班级工作中,我还有一个感受,恨铁不成钢,急风暴雨的工作这时学生往往并不真正领情。比如我班有个借读生,是个体育生,行为习惯很差,迟到、上课说话、睡觉是家常便饭,屡教屡犯,有一次在教室门口批评他,他还爆发的大叫大嚷,失声痛哭,还是王把他拉走了。当时我觉得这个孩子真不想管了。我也向家长告过状,两次下来,他妈妈道出了实话,我知道了暑假家访时没有了解的情况,他母亲和父亲正处于离婚阶段,他父亲有外遇,早就不住在家里了,他和母亲关系很好,可是妈妈对他毫无约束力。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一直在指责他的错,而没有真正想过他的心里其实很苦恼,家庭的破碎、成绩的不堪入目,他的心理压力很大。后来有一天他又迟到了,教室里大家都很安静的早自习,突然有手机响起来,声音就从他的桌肚里发出来,原来是起床的闹铃,大家都哄堂大笑。等他进来时大家都等着看他好戏,这时我并没有什么表示。早操结束后他惴惴不安的来找我,我没有为难他,心平气和的和他聊聊,我想家庭的问题他并不想别人知道,丝毫不提。只是肯定他是想努力上进的,老师相信他不会比别人差。他和我的关系缓和下来后,我经常让他做点事情,如铁箱移位了叫他来推,他也很乐意去做,对我的批评也比较能接受了。这学期桌椅换后,最后一排4个人我从新编了一列,把他放在第一位,更多的关照他注意听讲,他的表现比以前好很多。通过和这个同学的接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工作才有成效。

本学期是忙碌的,在班级工作中我想要重点开展一项,就是责任教育。

10 有调查显示,现代青少年普遍缺乏责任感,在面对问题时,只会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很少想到自己该对别人负责。我们班级的同学身上也有独生子女这些缺点,责任感不强,因此,开展“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和“责任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班级的讨论,我们形成了共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1、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学会修身,学会学习。人应该首先对自己负责,开学初就倡导“学会学习,实现梦想”,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砺志教育,使学生更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终究要靠自己走,而在目前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的一步;

本项活动的重点是重视学风建设和学法指导。

在学习方面,我们在这学期会十分忙碌,要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所以会尽量努力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班级中出一两道较难的题目让同学们去解,看谁的速度快,并且可以举办班内的擂台赛来提高同学们的斗志;可以使在学科上有优劣互补的同学组队,彼此帮助对方来提高各自有不足的学科成绩等等。推出了“每日一题”、“互助学习小组”等举措,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指导。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利用班会课请各科老师给学生讲授学法,请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现身说法,供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选择使用;坚持教育学生一定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经常与部分学习上确有困难的学生谈话,并与其家长沟通。

2、以对家庭负责为基本点,学会孝敬。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其实质是对父母、家庭负责。本学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契机,倡导“感恩,责任,回报”,言、行一致,言是用语言对父母、对长辈表达自己的感谢,行是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以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通过两方面的实践:“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风气、完善自我管理的班级制度,倡导“责任就在身边”,具体就是在班级里倡导既争强好胜,又互帮互助,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努力消灭嫉妒、嘲笑的风气,使之转变为争强好胜之心,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前进。进一步弘扬严谨的班风,通过实施班规班约使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并督促落实。上学期班级也已建立了一套制度,并加以落实,效果也很明显。本学期继续修正,发动班干部群策群力,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奖勤罚懒措施。

班级管理制度上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班级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努力形成学生自治自理的一个良好的局面。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 11 现其中问题,同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律和他律的意识及自我管理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繁荣社会的责任,是责任的制高点。提升同学对责任的认识。

这是我在本学期思考的一项重头工作,刚刚开始,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制度 篇5

校本培训学分考评参考标准

一、学校组织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由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学科教研组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等,每个专题培训考核合格得1分。

二、个人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校内教研活动(公开课、研讨课),每个专题考核合格得1分,学校设定的教育教学重点项目培训活动,各个专题为2分;校外教研活动,每个专题考核合格得2分。

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立项或结题县(市)级得1分,省级课题得2分,国家级得3分,非课题负责人不得分;论文获奖:县级一、二、三等级分别得3、2、1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得4、3、2学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得5、4、3分学,国家级得5分;论文发表得4学分。同一篇论文按最高级别计算,不累计计分。

四、其它培训:内容涵盖师徒结对:承担指导的教师每学年得2学分;上公开示范课: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别计1、2、3、4、5学分,每学年累计不超过5学分;技能比武及其它教学

比赛参与者: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分别计1、2、3、4、5学分。

五、年度校本培训学分不得低于24学分。

培训要求

一、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迟到或旷会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外出学习调研的教师应按时参加会议,并记录详细过程,回校后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三、外出参训的教师向本学科或本年级组人员传达会议内容,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四、参训人员每次培训后应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交教务处存档。

培训奖惩办法

一、学年校本培训结束后,评选出学习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派出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二、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学分,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篇6

一、理念支撑, 构建“行动导向”校本培训体系

党和国家提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2000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率”。我校确定了开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类专业的目标。面对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不强、自信心不高、自律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 我校提出了“健康快乐成长, 努力学习成才, 顺利实习就业, 立志发展创业”的办学思想, 形成了“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理念。

1. 理念引领, 启动工程

陶行知先生说, “做中学, 学中做”, “生活即教育”。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教界倡导比较成功的教育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以及世界教育专家认同的“多元智能理论”均为我国现代职教界推行的两大先进理念, 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我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学习大讨论活动。2005年我校启动了“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它是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 以“就业能力”板块为核心, 以“就业教育”为主体, 以“岗位人才”为最终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和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自身学习需求, 构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表现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实践教学法等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和管理活动实现就业目的。

2. 行动导向, 构建体系

就业能力培养工程的工作要由培训者去完成, 为此我们确立了“行动导向”的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提高, 采取扁平化培训结构,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在方法上, 它以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为基础, 即以行动为导向, 全体教师相互合作、讨论问题,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以此去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以后还要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必要时要提供咨询和个别化的指导训练。这些培训必须是学校的实际教学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具有行动导向性。

3. 校本培训, 纵横连接

(1) 培训要与现代职业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连接; (2) 培训要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连接; (3) 培训要与学习环境资源连接; (4) 培训要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连接; (6) 培训要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连接。

二、就业引领, 搞好“行动导向”校本培训工作

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 以就业为引领, 在“行动导向”校本培训工作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1.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培训, 合作学习

学校规定由教务科与教育科研科每周五下午进行教师业务培训, 每周二下午由学生科进行班主任培训, 每周四下午为政治学习时间, 坚持不懈。业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先进理论, 重点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理论等培训工作。学校及时给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比如:职教专家赵志群先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姜大源先生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等, 都是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学术著作, 给教师系统学习理论提供了便利条件。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串行体系, 即按照生产流程或工作程序编排课程, 遵循情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而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按并行体系编排, 故决定了串行体系的职业课程, 其教与学的方法应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2. 培训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做中学

近年来, 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努力做到的“与企业同步, 为就业服务”,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就业处与教务处合作开展的大量企业调研、就业创业毕业生典型跟踪回访、企业文化进课堂等工作, 认识到技术决定岗位, 技能决定待遇。为此, 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从最初的教学方法改革层面的“表现教学法”的运用, 到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启动和实施了“就业能力培养工程”, 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但我们并不满足, 我们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一种更适合我校发展、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学习, 反复地酝酿研究, 我们认识到, 我们的教学还没有真正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 学校教的技能与学生到企业所需的技能不能完全对接, 还存在着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训“两张皮”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开始实践探索教学改革与企业需要相对接、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目标相对接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的教学真正成为企业眼中的教学, 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今年我校确定课堂教学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深入推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力图做到“课堂变成实训场, 岗位尝试练技能”, 通过开展“研究课”、“汇报课”等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全校所有任课教师都上了一节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究汇报课, 然后进行研讨提高。一学期推出了13节课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汇报, 12月初我们将在13节汇报课中重点选拔推出3节观摩课。真正达到了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人人创新模式的目的, 使我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更加深入,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 全体教师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基本能够胜任所开各专业的教学任务。

2.科研引领培训, 提升教师水平

教研工作以“科研引领”为龙头, 科研处搭台, 学术委员会唱戏, 开展了学术年会活动, 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教师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汇总和梳理, 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用案例的形式加以总结, 成为再实现探索的第一手材料, 使教育教学在“实践中研究, 研究中实践”。2005年至今, 我校教师坚持写案例文章, 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每年年终召开一次教育教学案例交流会。我们感到:案例研究是开展校本科研的有效依据。案例研究确确实实把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工作无痕结合起来, 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实用型的理论研究平台。教师们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的提升, 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促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校配合就业能力培养工程, 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 其中《构建普惠和谐校园文化》、《有效教学各学科设计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 已经立项研究。

3. 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1) 深入企业调研, 研讨专业建设。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育而言, 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适应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 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了使我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我校一方面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采访, 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人才塑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 我们深入社会进行走访调查, 组织联系劳动局、人事局、就业保障局、旅游局、中小企业管理局等事业单位进行座谈、考察, 同时多次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考察, 了解开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及对学校增设专业的具体建议。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人才预测,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教学计划, 确定了各学科的培养目标,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与部分用人企业签订了定单以及正在与更多的企业合作为其输送所需应用型人才, 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

(2) 聘请专家讲座, 研讨企业文化。在此期间, 我们请企业老总、职业教育专家、生产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到校讲座, 与教师们共同研讨, 使教师们了解了企业管理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文化, 使校企在培养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更加明确了在课堂上应该怎样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就业能力, 满足企业需求。

(3) 派出教师学习, 进行教学研讨。为了解决如何把单一的理论知识型教师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技能实用相结合的教师这一问题, 两年来, 我们先后派市场营销、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深入上海帅佳集团、烟台富士康集团等17家企业参观学习。同时, 我们有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有1名教师被派往德国进行物流专业的培训, 有11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不管什么形式, 只要是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我们都进行分期分批, 有计划、有组织地交流研讨, 让每一位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都在全校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并且上交一份心得体会, 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专家学者才有发言机会的做法, 它所带来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因为它的针对性强、目标具体、拉近了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两年来的专业研讨形式使教师达成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共识, 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研讨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 培训与管理活动相结合, 渗透提高

教学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即教务、科研、实训三位一体, 发挥教学督导室作用) , 全面落实一个规程 (即《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 认真实施两个“细则” (即《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和《学生课堂教学量化考评细则》) , 强化周考周评制度,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快速成长。

(1)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积蓄“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学校共青团组织青年教师“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学校坚持“四个结合”和“三个为主”的青年教师培养原则。“四个结合”是: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三个为主”是:省内为主, 在职为主, 自学为主。

(2)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鼓励文化课向专业课教师转化。为了落实市教育学院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师培目标, 更重要的是满足我们自身的专业需求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 学校为广大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创造了方便条件:即学校让文化课教师研修一门相近的专业学科, 专业课教师可适量选择其他专业课, 然后学校免费提供所研修学科的所有书籍和资料, 研修教师可随时走进课堂听研修该专业课教师的课, 并派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辅导或交流。目前我校有17位教师研修相应的专业学科, 并且有7位文化课教师教专业课。

(3) 重视校本教研工作, 适时开发校本教材。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知识及能力需求, 既不能满足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技能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为此, 编写校本教材, 即按照岗位技术要求, 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尤为必要。经过几年的摸索, 结合专业去向与我校师资实际情况, 我们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

(4) 建立《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每年末学校对一年来在国家、省、市各项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获得各项奖励的教师给予奖励, 三年来共奖励240多人次, 鼓舞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努力在各项活动中奋勇争先, 为校争光。

另外,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导向, 开展了“每人一绝”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抓好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7

2003 年初,市教委将我校纳入北京市示范高中建设序列,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几年来,我们紧抓校本培训不放松,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主体参与”研究为载体,优化教育教学习惯

“十五”继续教育初期,我们学习了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主体教育理论,并以此反思本校的办学实践。我们感悟到:习惯决定能力,积累、实践使人聪明。为了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抓住教学过程的本质,我们以“主体参与教学”为主题,开展了连续不断的培训活动。

2003 年初,学校被“全国中学JIP 课题组”确定为实验校。我们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了全员参加的“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文章,并让教师结合实际拟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接着,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做课研究活动。从2003 年下半年至2005年7 月,我们持续开展相关培训,每学期都组织一轮做课、评课活动,组织一次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召开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从2005 年9 月开始,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主体参与教学”原则,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确定在毕业年级进行系统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实践研究;在非毕业年级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四个专题的实践研究。各备课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期结束,全校131 位专任教师做研究课146节、展示课17 节。2006 年2 月后,在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做课、评课的基础上,“主体参与教学”的研究进入教师个人边上课、边研究、边反思、边优化的阶段。教师个人注重对实践效果的测量和研究材料的积累,每位教师每两周至少写一份教学反思,学校组织大家交流研讨。这样,一批教师的教学习惯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六个《“主体参与教学”实施意见》、五个《“主体参与教育”实施意见》;开展了四轮全员参与的学习、做课研究,有组织地做“主体参与教学”研究课、展示课630 余节;召开了三次“主体参与教学”研讨会,请教育教学顾问、中央教科所专家做专题讲座;建立教育教学案例库,组织案例观摩、说课和研讨活动;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培训,教师们已经习惯于运用“主体参与”的理论和方法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上挂下联一师多徒”,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我们紧紧抓住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放松,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培训。

四年来,我们坚持在暑期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请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案例培训。开学后,组织新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

我们还采取“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上挂”,即组织50 余名青年教师到示范高中拜教学骨干为师,学前设计自我发展计划,学中边学边用,学后交流学习收获;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到本区教研室和东城区听教研辅导。“下联”,即组织那些发展较快的青年教师同外校新教师结师徒对子,鼓励他们追求高标准。“一师多徒”,即在校内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师徒对子,开展帮学活动。由于骨干教师人数较少,所以通常一个师傅要带几个徒弟,如英语教研组长陈军伶一人就带了三个徒弟。

遵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我们在实行“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基础上,请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做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微格教学和案例评析,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成功教师的经验,制定教学实验方案,拿出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堂实践,把握教学规律。

3.导入“ISO9001”,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ISO9001 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是国际认可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2004 年初,我校导入这一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了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控制程序等文件。2005 年初,我们组织了“贯标”培训,主要是理解“教育的产品是服务”的理念,理解“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理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尺度的质量标准,明确这一教育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操作程序。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2005年4 月,学校通过首次认证。

接着,全校教职工进入实践培训阶段,大家一面学习一面实践。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档案、教学档案、教科研档案,以及职员、工人的服务档案。管理者履行职责,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指导和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教职工履行职责,“想应做,写所想,做所写,记所做”。经过两年的实践培训,教职工基本适应了这种“守岗敬业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形成了执行“ISO9001 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基本习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科学、规范。

4.开展教育科研,培养研究型教师

2004 年,教师们在教学论坛上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教学、教研和科研本是一体,教学过程亦即研究的过程,搞好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有关研究方法的培训,购买了《教科研方法讲座》光盘,放到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大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工作需要的研究课题,立项研究。适应期教师选择验证性课题,发展期教师选择优化性课题,成熟期教师选择探索性课题,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工作研究化”。在研究过程中,教学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教职工进行指导,并通过开设课题研究课进行案例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科研水平。不少教师主动请人听自己的课,帮助自己诊断问题;同时自己也去听别人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大家逐渐养成了研究问题的习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关“主体参与教学”、“主体参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成果纷纷在市、区获奖,有的还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获奖,或者在国家级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

2005 年暑假后,我们采取“学习-考察-研讨-设计-实践-改进”的方式,进行了新一轮“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培训。学校印发相关文章组织大家学习。同时,两次组织教师去江苏考察。回来后借鉴成功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不少青年教师在不断做课、不断反思等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有的不仅在校内当了师傅,还被兄弟学校聘为师傅。

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干部、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四年来,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两位教师被评为“紫金杯”优秀班主任,一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名师,13 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38 人获区级高三优秀教师奖,两人获区“三位一体”评优课一、二等奖,11 人获全国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奖。

上一篇:幼稚与高深作文下一篇: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