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训练教学点滴

2024-08-31

口算训练教学点滴(共9篇)

口算训练教学点滴 篇1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基本运算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一年级学生的口算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它是基本运算的关键,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因此,在口算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在交给学生口算方法的同时,要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口算能力,终身受益。

口算训练教学点滴 篇2

一、开展数学口算训练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无论是从教学时间还是考试所占的分值来说, 所占比重都比较大, 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差、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不过关。课程标准中淡化了对运算熟练程度的要求。而我们选择口算训练作为突破口: 口算能力提高了, 计算水平也会跟着提高, 其他方面自然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另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很多数学教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 不写教案或者教案非常简单, 有的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 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的一种常见现象。老师教得累, 孩子学得烦, 成为彼此的负担。课堂督导的开展可以调整老师们的备课状态, 规范老师们的上课行为,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短期内, 数学成绩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会因此被激发, 甚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集体教研, 确定开展数学运算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的, 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 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 在每一个年段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合适。数的运算每一册内容都有, 那么具体每一册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老师们不一定能够准确把握, 导致课堂上拔高或降低要求。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标的培训,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培训的时候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好是将一些重点内容组织大家一起来定标, 针对大家所定的目标来分析讲解, 学科教研组可以将每一册的教学内容逐课定标, 让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每一节课都展示教学目标。展示的方式可以板书在黑板上, 也可以先写在小黑板上, 低年级也可以口述, 当然也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教学设计一定要围绕目标来进行。一般有几条目标就要设计几个教学环节, 每一个环节至少要落实一个教学目标。课堂测评也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般有几条目标就有几道练习题, 当堂检测。检测时要求学生人人动手, 先给5 分钟左右的独立作业时间, 再进行评价。不是直接请个别学生回答。

三、巧设评价, 创新教法, 促进小学数学口算训练

1. 巧设评价, 促口算技能形成。好的教学评价, 既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 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课一训练, 一周一检查, 每月一检测, 一学期一小节。每堂数学课的前2 ~ 3 分钟要进行口算训练, 训练方式由老师自己选择, 可以视算, 也可以听算; 可以开火车式训练, 也可以抢答式训练等等, 总之, 训练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限时训练尤为重要, 是培养学生快速口算的途径。每一次训练后要将成绩填写在教师印发的口算过关表中, 一年级要确保10、20以内的加减法人人过关, 二年级要确保表内乘法口诀人人过关。小学数学教师定期一周检查一次, 检查过程不仅只看过关表, 还要对个别孩子进行采访了解。通过对小学生一周和一月的检测, 以及对学生测评表的检查,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程度有差异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

2. 在口算训练中, 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 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 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组内每一个人都能在相互启发, 相互点拨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人都能与大家分享思维成果, 分享学习成果的体验和收获。这就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 活动前的合理安排与适当的引导。这样, 才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3. 从学生生活出发,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创设符合小学生思维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学情境, 让小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中去观察理解和学习, 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感受到学习数学口算的乐趣和作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而愿意学习。

例如, 在教学“20 以内的加减法 ( 二) ”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 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 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 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 一副邮递员的姿态, 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 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 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 坚持不懈, 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摘要: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生也对数学计算充满了畏难情绪。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训练, 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实现有效教学。

题组训练,让口算教学更给力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口算教学

口算简单地说就是指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具体来说,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熟练地口算不仅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且,由于其自身特点,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那么,在口算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让学生算的又快又准的目标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口算训练。下面笔者主要从“口算题组”的训练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归纳,简化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口算占据着很大比重。学生口算能力强,在计算教学、解决问题等方面就会占据很大优势。要想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要注重归纳,总结,根据本阶段口算训练重点要求,通过一些口算习题组合的设计训练,简化口算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自主习得口算规律,提高口算效率。

如在学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口算练习:

11-5= 11-6= 11-7= 11-8=

11-9= 12-5= 12-6= 12-7=

12-8= 12-9= 13-5= 13-6=

13-7= 13-8= 13-9= 14-5=

14-6= 14-7= 14-8= 14-9=

在这些口算习题呈现完毕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就以上练习进行观察思考:在第一行的算式中,从左往右看,它们的得数有什么特点,然后再从上往下看,这些算式与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经过整合归纳,学生发现,在第一行的算式中,随着减数的增大,差逐个减少1。从上往下看,随着被减数的增大,差也是同样多1。经过总结分析,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有了新的认知,减少了计算过程,学生看到算式就可以马上说出得数,提高了计算效率。

由此可见,在口算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口算习题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简化运算过程,从而使学生看到算式,就想起规律,能够马上说出得数,得到自动化口算的速度。

二、及时对比,明确算理

口算也称心算,它的计算过程大多是在学生心理默默完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在口算教学中,有些口算习题形式多样,口算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带给学生的口算效率也不相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口算方法,进而达到让学生算的又快又好的目标呢?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口算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算理,优化口算方法。

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一位数乘法之间的具体区别,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口算效率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口算强化练习:

3×3= 30×3= 300×3=

2×4= 12×4= 122×4=

9×1= 99×1= 999×1=

在学生口算这些习题之前,我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些口算练习思考:一位数乘法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算式上有什么特点,在口算具体过程中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理中的“必须让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由此可见,在口算教学中,对于一些新算理,新方法,教师只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让学生多进行比较,那么,在明白口算的一些基本要领以后,学生定会算的又快又准,方法也会更加灵活。

三、密切联系,有效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教学也不例外,一些看起来复杂的口算练习其实拆分开了,就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此,在口算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口算效果,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入手,通过口算题组合的强化训练,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进而达到提高计算效果的目的。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以后,根据小数乘法与小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口算练习:

11×1= 11×0.1= 11×0.01=

11×0.001=

25×4= 25×0.4= 25×0.04=

25×0.004=

36×2000= 36×200= 36×20=

36×2= 36×0.2= 36×0.02=

在这几个口算题的练习中,在第一行的口算练习中,口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计算时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移动的;第二行,则是对于积的末尾有0再加上有小数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第三行则是,让学生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逐渐缩小时,积的变化规律。经过这样的口算练习以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更加透彻,在迁移运用中提高了口算效率。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主要围绕着小数乘法中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通过口算练习习题系统的强化训练,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感受更加深刻,进而提高了口算效率。

总之,口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目的,教师就可以从精心选择口算习题组合练习入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不断优化口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口算计算效率。

一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 篇4

口算: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一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我们来看看下文。

36+30=  44+30=  87-20=  74-40=  65-10=

43+50=  71+20=  79-50=  95-10=  75-30=

96-40=  94-30=  31+10=  34-10=  66+30=

16-10=  51-10=  77+10=  98-30=  86+10=

92-90=  14+40=  81-50=  53-40=  73-20=

38+50=  60+10=  92-80=  97-80=  21+10=

25-10=  28-20=  40-40=  71-70=  67-50=

39+60=  12+60=  61-30=  44+40=  65-60=

68-20=  47+10=  33+30=  32-30=  75+10=

82-10=  79-50=  80-70=  13+60=  21+60=

12+60=  93-60=  34+60=  38-20=  67-50=

26+50=  47+10=  35+50=  88-10=  53-10=

66-20=  20+10=  90-70=  98-90=  46-40=

83-60=  11+60=  71-50=  50-40=  20+40=

76-60=  87-10=  97-10=  22+40=  28-20=

72-70=  57-30=  12+10=  40+40=  77-50=

80-60=  42+50=  94-10=  60-10=  70-50=

23+30=  77-70=  33+30=  98-50=  38+30=

50-40=  47-30=  75-50=  67-40=  28+50=

91-10=  65-40=  78-40=  63+30=  66-20=

73-5=  37+0=  65+3=  16-5=  77+6=

98-4=  76-5=  22-8=  24-2=  86+3=

83+9=  97-2=  44+8=  41+8=  86-7=

85-3=  31+3=  60+7=  37-0=  17-6=

67-4=  60+7=  12-6=  14+6=  14+5=

51-5=  40+9=  13+2=  69-4=  16-2=

36+9=  53-0=  84+4=  40-3=  70-4=

30+8=  61-7=  44-6=  26-6=  93+6=

65+4=  87+3=  96-6=  14+4=  80-3=

53+3=  75+7=  33-4=  61+5=  32+9=

40-7=  97-9=  62+8=  66-0=  72-3=

51-1=  33+7=  13+3=  89+8=  73-4=

77-5=  74+7=  93-6=  16+2=  22-2=

55+3=  49-5=  68+7=  22+2=  95-4=

11+2=  49-2=  59+6=  12+6=  38-4=

57-2=  61-7=  47-4=  76+9=  20-6=

19-7=  22-7=  54-2=  16-3=  39-9=

38+1=  46+3=  38-3=  58+6=  93+6=

41-2=  89-1=  88+0=  55+5=  98+7=

口算训练教学点滴 篇5

口算训练专题五(限时10分钟)姓名:2012-12-16

7.2×0.01=3.6÷2=0.1÷0.125=11.2÷0.2=0.75×4=0.36+1.54=1.01×99=420

8.1÷0.3=135

2.8×0.4=14

8.4÷0.5=

8.4÷0.01=

0.7+6.53=0.48

2.16-1.6=87-8.7=6.6

2.1×40÷10=

户外拓展训练之感悟点滴 篇6

穿越电网,周密计划,认真执行。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完成既定目标,提前做好周密计划,并按计划认真执行。在穿越电网前,队员们都仔细观察了要穿过的这片“电网”,发现最困难的应该是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因为这两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穿越“电网”的任务,因此,必须将最大的两个口留给他们。接着就是大家需要循序渐进,按计划一个一个的过,不能急躁,要通力合作。最终我们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可见“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一个项目前,要做好了详细准备,才能在日后工作时,站无不胜,化险为夷。

翻越高墙,团队互作,路在前方。“今天下午的任务是利用团体的力量在35分钟内让所有人翻过这座4米高墙。”这样的指令,让我们顿时炸开了锅,这么高的墙,怎么能够翻得过去,眼前的墙仿佛已成为队员心中不能逾越的高墙。在教官的说明下,我们逐渐觉得,这堵墙并不是那么不可逾越。中国武术的精髓便是:“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大家必须静下心来翻越这

口算训练教学点滴 篇7

一、注重创新兴趣培养,提升口算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口算训练,那么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能力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

二、注重创新数理理解,增强口算的能力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 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同时,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在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三、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领悟口算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 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譬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 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 怎样分? 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 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如新内容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必答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口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采用便捷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算练习中,培养出“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算得又对又快,并不断提高口算能力,最终达到脱口而出。

四、注重创新训练形式,培养口算的习惯

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中不难看出,加强口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口算内容遍布每一个练习,教师要利用教材来强化学生的口算练习,把口算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口算练习见效快,成绩提高显著,优等生越练越聪明这自不用说,差生练习后也能够从不断提高的成绩中找到自信, 并树立起信心,从而对数的运算感兴趣,就会花时间去学习,去追求,甚至感到乐在其中,而且趣味无穷,变厌学为乐学。这样,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从而达到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的。总之,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每堂课上安排练。多种形式变换练,如:开火车、听算训练、抢答口算、找朋友、口算游戏、口算接力等等。

“成功训练”学科教学点滴 篇8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成功训练学科使用的教材是地方性开发教材,主要是依据地方课程资源,通过基础教育、社会适应教育、自我管理教育、情感教育四大学习领域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倾听、合作能力以及目标管理和心理体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以它为发展基础,“吃透”教材,明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所教内容属于哪个领域的发展内容,应当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哪项素质。精心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景,以不同的情景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新奇、感兴、挑战等不同的感受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这样,教师“吃透”教材,细致了解“椅子运动”教学内容属于社会适应教育的学习领域,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喜爱的情节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可以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个“人物与图形”站位游戏(三角形、正方形、菱形),让学生在人数不等、活动要求不同的小组游戏中,通过人与人、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活动,设计这样的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兴趣浓厚,合理的导入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合作意识,而且也为本课下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同时结合学生的发展状况,在课的结尾设计了谈一谈、说一说的反思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反思活动过程,感受获取成功的来自不易,发自内心地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师生互动,创设活动空间

真正上好一堂成功训练课,不仅仅是单一地完成本节课一项或几项活动,更主要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能动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互动学习、共同提高,创建一个愉快的教学活动空间。

这样,师生互动的教师环节符合学生的竞争和挑战意识,在相互对比中潛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创意思维训练。同时配合活动后师生反思交流活动体验,更好地创设了愉快的活动空间。

三、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否合理、科学。如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及;偏低就会造成学生轻易达成目标,而导致兴趣下降。同时观察学生是否在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下逐步获取了梯进式的成功体验。

2. 教学活动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适合学生发展目标、管理意识、时间管理意识、合作意识、感恩意识、学力、意志力、沟通技能、竞争和双赢意识等能力发展的多重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

3. 教师引导是否适时适度。教师教学中合理的、巧妙的引导,可以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化解学生在活动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让教师的引导起到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的功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4. 导入创设的情境是否合理。事物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感兴因素。每次课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课的内容,又要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挑战的欲望。合理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实践事物发展的结果,自主获取成功的乐趣。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9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平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对探究算理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计算的道理?围绕这些我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准备,然后发现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让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例1之前,我利用让孩子们去数100张手工纸并提问:如何能快速的数出100张手工纸?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要一张一张的数得数100次太慢了,于是就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些纸能不能10张10张的分成一摞一摞的,这样数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我利用将100张手工纸捆成了10摞并且提问:如果一张一张的数,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数100里面还是多少个“一”吗?孩子们马上反应出计数单位由“一”变成“十”,所以数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数出40张手工纸?这时很多孩子都选择一摞一摞的去数。问他们原因,孩子们非常自豪的用数据跟我说明:如果一张一张的数要数40次,而如果十张十张的数只用数4次,可以省下36次。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理解引入到本节课中,说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么一定要体现出快速计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进入例1过渡就比较自然,同时孩子们对于盖“0”再添”0“其实是在转换计数单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课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只有两道例题,分别是80÷20= 和150÷50=,然后就是各自对应的2道估算,以及8组相应的“做一做”。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口算测试题的排版问题”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相应的估算,之后是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整个设计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例2和例1也是独立存在的,这在教学上就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情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容易出错,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的是“说计算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算理,先让学生说想法,在逐步教学生怎么说,怎么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这一点,在听完苗菊平老师的课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觉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小棒图有些多余,所以在上课时就没有用,但是在听完苗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教材的安排还是很有价值的,让学生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充分,在下次上课时会进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转化成表内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样化的基础上的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就比较喜欢用转化成表内除法,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优化。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比较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最后的速算比赛,发现效果也不错。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上一篇:故乡的山茶树 学生作文下一篇:婚前个人财产买房婚后父母还贷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