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2024-08-01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通用12篇)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篇1

高中数学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课堂教学的变革。

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过程,应重视课堂观察。

通过课堂观察,调控教学进程,进行一定的判断及选择,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长期以来,很多高中教师采用“独白式”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高中时期,已经分文、理科,大多女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

若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更加没有学习的动力,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由于初中已经学习过多项式乘法法则,在此基础之上学习二项式定理就相对较为容易。

笔者提问:根据(a+b)2,(a+b)3的展开式分别为a2+b2+2ab,a3+3a2b+3ab2+b3,你能写出(a+b)n(n∈N*)的展开式吗?通过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观察下面学生的听课状态,有的学生在积极思考,发现展开式的变化一是由指数变化引起,二是由系数变化引起,指数的规律容易得到,而系数的变化不容易发现,有些学生站起来回答:可以从特殊到一般找到(a+b)n的展开中的单项式有an,an-1b,an-2b2,…,an-rbr,再通过观察找出系数的变化。

然而,还有学生根本不知所云。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那些思想抛锚、没有投入到课堂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应多注意这部分学生,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其集中精力。

2。

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才能够得出结果,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作为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发表意见,而且还应看学生提出的这些意见是否需具有挑战性及创新性。

这样一来,就能够了解哪些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哪些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创造是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后,笔者讲解一道习题:的展开式中各个分式项的系数之和是多少。

在此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同时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

首先,引导学生对二项式定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然而学生发现该题目并不是二项式而是三项式,并不能直接套用二项式定理来求取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此时有的学生低着头,挠耳抓腮;有的学生直盯着黑板;还有的学生一阵沉默。

过一会,大多数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但是还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看来还没有学生能够找出该题的解决方法。

然后提问:可否将该公式转换为二项式呢?此时,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相继给出四种不同的方法。

其中一位学生给出计算,教师应该给予肯定。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着。

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审视、多方面的表达及多层次的思考,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3。

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是否具有高效率,还可看课堂上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多边、多样的信息交流,是否有人际交往的氛围。

若学生在不适当的竞争环境中学习,不仅影响教学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

为此,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抱着积极情绪,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愉悦感及紧张感,进而调节学习情绪。

有时学生在课堂中突然爆笑,之后又戛然而止,或者有学生从激烈的讨论中而迅速走人。

这些都表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讲“椭圆定义”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根细绳,采用透明胶将细绳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然后,围绕着笔尖进行移动,这样一来,一个椭圆就形成了。

另外,学生可以采用一支笔表示直线,书面或者桌面表示一个平面,通过这种方式,线面、面面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

而这些工具都是随手可得的,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以及资源。

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前后位4人一组,共同讨论以及学习,从而得出椭圆的定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方法

在实施课堂观察时,科学的观察方法也较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用较多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录像法、划录法。

下面对此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录像法所谓录像法是一种采用视频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被师生广泛接受,通过录音及录像可重复播放,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通过录像法可将全班学生及教学的动态记录下来,也可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这种课堂记录反应的并不是完全及真实的课堂,因此,需要教师对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细心观察课堂亮点及不足,进而及时弥补。

此外,该方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定难度。

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

划录法所谓的划录法是指根据观察点的确定,确定好各项的考核标准,并对数学课堂观察点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

若教师在自己的教师中实施观察,则应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保证教学的完整性。

可采用观察笔记法,事先准备好观察笔记,做好记录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发现较为独特的现象及学生行为进行默记,或者课堂进行中途休息时,将具有记录意义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中。

尤其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具有科学的疑问记载下来,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也可以采用做观察笔记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首页填写观察地点、对象及日期等,并在观察的同时在描述栏中对某些行为及经验进行记载,也可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学生进行探讨,并得出答案。

总之,课堂观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的,尤其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使课堂内容能够容易被学生接受,就必须重视课堂观察。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是否投入到课堂中,是否进行积思考。

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思维状态及参与状态,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易银娟 单位:福建永安市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篇2

基于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难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的考虑, 我们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指出:高中数学教程要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 养成思考的习惯, 并通过老师所提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2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 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方式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 问题总会激发他们的热情, 这样, 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会不断提高。

1.3创设问题 情境对高中数 学课堂教 学效率的提 高有着重要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实行后,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再对数学置之不理, 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数学,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老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探索, 从而提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

2.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提问情境的对策

尽管情境问题创设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 老师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呢? 我们可以实施以下对策。

2.1以有趣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学会运用有趣的方式教学, 比如, 以讲故事的方式或者做游戏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会使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引出教学知识, 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对数学产生好感, 不再害怕数学学习。

2.2采用图形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图形创设问题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借助图形解析题目、认识概念或定理等,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概念时, 可以通过仿真技术, 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双曲线的绘制过程, 从而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的点的轨迹F叫做双曲线。”并且通过实验, 对学生进行提问, 结合图形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也有助于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分, 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2.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实际的, 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与数学理论。比如, 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 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做出最佳选择。新课改背景下, 更强调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寻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上课注意力集中, 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理解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创设问题情境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记忆、模仿与练习, 还应倡导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积极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创设提问情境的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图形与理论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创设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报, 2006 (01) .

[2]车丽红.数学文化与中学数学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林艳莉.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和认识[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4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家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教育教学领域内能够实现和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学生高考至关重要的高中数学这一学科内容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学生自身都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情况产生极大的关心。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不断实施和推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教学改革而进一步推行的相关教学措施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地被众多教师所接受。在一些学校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性的传播和使用。但实际上,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出现和推广,恰恰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将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展现的一览无余。为此,为了适应广大家长和学生群体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不断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不断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改善。具体来讲,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第一步——备课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少有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的环节,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的难点安置于对知识的讲授和传达上,因此,在上课之前就会将大部分的精力也放在对相关知识性问题的准备上。众多周知,对于高中数学的知识学习来讲,教材上所能够展示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只要将教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就基本上能够对基本的知识进行掌握,也就是说,在以“知识讲授”为教学重点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价值观念这些教学层面上的培养。

为此,在具体的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做好除了备教材之外的其他教学准备环节。具体来讲,教师要想做好一堂完整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在备学生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之前的数学学习基础情况,并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数学知识的接受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的情况等相关信息,从而为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设定进行一个细致的划分和整合,争取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二、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采取单一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的采取方面也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讲解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起来,并且在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大大降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厌学情绪,没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和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所剩无几。

为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展示、声音展示等教学方,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具体来讲,如教师在讲解各种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公式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知识点的混乱而对相关知识产生混记、乱记的学习问题。此时教师通过系统地对圆锥、圆、正方体、球形等相关的立体几何图形所涉及到的体积、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条理完善的知识框架。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借鉴网络微课学习资源的积极优势,将教学的重难点截取给学生观看,或推荐给学生观看,以此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在教师的多方面的努力下,方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很少有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而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恰恰是能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所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和展现,学生就很难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教师每天忙里忙外地为了学生的学习操心,但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白教师在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用心。为此,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缺失的教学问题,也是教师们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具体来讲,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详细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在小组划分的时候教师要尽量体现优势互补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能够互相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维持好课堂的纪律,并能够在出现问题分歧和争执的时候,给予学生及时而又明确的引导和指导。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还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课堂记录保持的好、回答问题积极有理的小组成员进行精神奖励或者是物质奖励,对于那些借着小组讨论的机会而滥竽充数的小组,或者是单独成员,教师则可以采取惩罚他们擦一星期黑板等的惩罚方式来加以督促。当然,在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中,学校相关部门也需要制定教学评价标准,不仅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期末学习成绩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更需要将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纳入其中,包括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课堂记录的维护情况以及课堂参与的态度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还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标准,也才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论文 篇4

例如:教学一年级“连加”一课时,有教师出示课件:上面有小猫,小狗,小兔等小动物,在小河边的树林里玩,有的还在摘鲜花,教师的问题是:小朋友们,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孩子的回答很多,如:“小猫在摘花,花是给大家看的不能摘”“小狗在桥上是想过去呢?还是想过来?“”小狗不能趴在桥上,不小心会掉下去的”……回答虽然很多,但都不是老师想要的,这是因为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老师的问题太大,如果把问题画上范围,你才能收得住,出现生成的偏差才会越小。

二、给一种“明确”的问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减法时,北师大版教材呈现了小猫钓鱼的情境图,教师在出示情境图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小猫钓鱼吗?”这一问,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没见过小猫钓鱼、有的说小猫的爪子怎么拿鱼竿呢?

有的说我家的小猫是白色的……而教师想要的答案是小猫钓了8条鱼,这就是教师的问题不明确,没有围绕问题的主题来问,因此,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三、给一个“支点”的问

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那么数学课堂上如果提问脱离学生思维支点的问题,便无法撬起最精彩的思维。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的课尾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假设、有分析、有正向思维、有逆向思维,但都要以学生知识经验的范围为支点,这样的提问,学生不能用现成的知识直接回答,而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出来。

有这个支点,这个问题便能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给一个“适度”的问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运用算式对比后,该总结提炼运算定律时,教师一边总结一边问学生:大家看是不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学生回答:是,教师又问:那么它是不是就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它们的和加起来?学生回答:是。

这样的问题和没问没什么区别,貌似是学生探索出来的,其实学生只是对老师的总结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没有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价值。

当问题太深时,课堂要么出现“休克”状态,卡住了,要么回答完全跑题,成了一窝蜂。

因此问题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

五、给一次“适时”的问

适时,即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

例如:教学一年级《分类》时,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房间情境图的画面,让学生作比较后,及时提问:看到淘气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因为有笑笑整齐的房间做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淘气的房间太乱了。

再适时地追问:那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呢?学生一定会顺着老师的预设回答:“帮他整理房间”。

然后很自然地引到整理房间的话题上……。

六、给一个“有趣”的问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动、爱玩,课堂上要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提出有趣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富有拟人化,具有趣味性,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把握时机,讲求艺术。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通过科学的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六个给”,这样,便会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高中数学提高课堂实效的方法 篇5

温故知新巧妙引入新知识

高中数学的知识脉络是一个相互联系、层层推进的结构,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学会温故知新,在教授新知识时恰当让学生温故之前所学,并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结合点,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步步高升。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结合开门见山的方法一起使用,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之后,可以直接、自然地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教学内容的重点突出,学生也能很好地抓住课堂听课的重点,并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在讲授高中数学二面角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温习下有关直线成角、直线和平面成角的知识,再过渡到对两个平面成角的学习。这样一方面及时回顾了之前所学,另一方面又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始终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数学课程的深奥和枯燥就需要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引入数学小故事、智力游戏或生活趣事来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高中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增加,需要教师对要讲的课堂内容熟练于心,并能巧妙挖掘和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趣事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课下的认真备课和准备。比如,当向学生讲述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等比数列知识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告诉学生一个商人承诺一个乞丐一个月内每天给他10块钱,但是要求这个乞丐第一天给他回扣1角钱,第二题回扣2角钱,第三题回扣4角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数,那么究竟最后是乞丐占了便宜还是商人收益了呢?

2和谐课堂

师生及生生关系的和谐是构建高中数学和谐课堂的基础

和谐数学课堂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数学课堂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平等、独立的个体,有尊严的人,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于那些“学困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不要对他们不理不问或动不动批评,而应多给予一些关怀和指导,多与他们进行一些心理和情感的交流,久而久之,教师的态度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类学生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进而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夫子”式的教学模式,板起脸来自说自话,教师应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感情。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构建高中数学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

源于对数学互动教学真实化回归的无限期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摆脱学生间“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这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对话,将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动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习得知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可以在课堂上和小组成员互相探讨、共同研究,这样即使不会的学生学到了知识,又给同学们提供了互相帮助的机会,进而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促进和谐的生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和谐是构建高中数学和谐课堂的关键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基本是照抄照搬课本,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教师表演,学生看戏。而且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往往枯燥、机械,不像文科的课堂那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互动,不能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通过活化教材,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求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学习方法,打造多维立体的和谐课堂。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等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新授课及习题评讲过程中尽可能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让学生在困境中思索,教师可适时提示点拨,使学生找到突破口,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感到苦中有乐,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句正确的回答,投以赞许的目光或报以会心的微笑,使学生找到“自信的源泉”,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

3教学策略

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效率

建立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枯燥性,如果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建立弹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有效借助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6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知识获取度

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由于有些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滞后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只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比较有效.高效课堂的教学视角在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有所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解,分层制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可以分为3个层次: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重难点知识要求中等生和优秀生完成,而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则是针对每个学生而言,尽管每个学生的提高程度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进行训练,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命题的构成和分类上,在学生掌握了这2个概念之后,进行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命题改写.在学生都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命题的真假.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2调整课堂“讲”“学”时间比,提高学生思考和运用

知识的.时间比例,保证知识有效内化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解主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压缩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鲜活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讲解,提高讲解的精确度和引导性、启发性.高效课堂的构建符合新课程的本质要求,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等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在思考、在发言、在评价,所学的知识不仅达到了应有的理解程度,也在实际运用中完成了知识的有效内化.例如“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教师回顾第56页上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之后,再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让学生首先自己解答例题,思考哪些步骤、概念不够清楚,当学生有了问题时,教师进行精炼点拨,让学生能够使用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等.

3关注课堂检测有效性,充分发挥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的作用

课堂检测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课堂检测一般设置在课堂末尾,是对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直接检查.高中数学课堂要提高课堂检测质量,让课堂检测充分发挥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作用.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 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帮助学生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多媒体, 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也是数学课程改革和完善的强烈要求, 因此, 在农村小学数学中应用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教学课堂环境

教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真实的形式、和谐的音像、艺术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 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新鲜感和轻松感, 从而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热爱。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由于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多媒体, 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 必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 通过巧妙地应用多媒体, 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在必要的情况下, 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从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课堂学习模式中得到彻底的解放。

例如, 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关于这一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借助多媒体设计动态图:小兔子用车子运白菜, 一开始使用的是长方形轮子的车运白菜, 可是怎么拉车子都拉不动。于是小兔子又用椭圆形车轮的车运白菜, 结果虽然可以拉动, 但是很费力气而且途中很颠簸。最后小兔子用圆形车轮的车运白菜, 结果很容易就拉动车并且车的速度非常快。在动态图演示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的区别是什么?圆形的作用是什么?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观看形象生动的画面, 还对圆形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让学生端正地听教师讲课, 他们在整个教学和课堂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呆板而枯燥无味的教科书。随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更是一门难懂的学科, 由于其太过抽象、不具体, 导致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仅凭课本概述和教师的归纳, 不足以让每个学生都理解。但是,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 以其较强的表现力和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 生动地将呆板的课本理论知识活跃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也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数学知识的难点通常是发现思路、证明性质、发现规律、引入概念, 而这些难点的存在往往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由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模拟, 帮助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观察、猜测和思考。例如, 在教授《圆面积计算公式》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 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动态过程:先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再将一个圆分为4份、8份等, 各自采用割补的方法, 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明确份数越多, 所组成的图形跟长方形就越接近。如此一来, 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归纳, 这样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便可以很容易理解和记住。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活动的灵活多样,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交互性是多媒体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性特征。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 对于在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堂中, 一些微观的、抽象的数学理论, 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通过形象化的技术处理, 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微观而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书本中的其他知识进行模拟演练, 在演练中, 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除此之外, 人机对话, 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渴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结语

总之,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及时的特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等。但要注意的是, 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 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章宏艳.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科教文汇 (下半月) , 2006 (2) .

[2]陈文胜, 王建鹏.合理使用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10) .

[3]刘洪英.浅谈使用学具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09 (10) .

[4]付杰.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 , 2007 (12) .

关于高中数学作业相关问题的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问题研究

高中生的作业布置对于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作业我们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也能够反馈出教师的教学成效,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数学可以开展分层次布置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作用布置的时候,要进行分层次的布置,因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开展分层次的作业布置形式,对于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对于层次比较一般的学习可以布置一些中上等的题目,对于层次低的学生我们可以布置基础性的作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作业布置,给他们的作业是能够完成的,并且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进行分层次布置的时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面临的一些难题,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布置。

二、典型例题布置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所以,过多的作业布置就会让他们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一道题的了解,映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并对整个章节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在开展正反比例函数教学的时候,我们找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求解,学生在求解的时候因为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对课上的内容舉办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解题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看看哪个学生或哪组学生的解题方法多,这样学生对于数学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变成了多角度的学习。

高中数学的课后作业布置,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在开展课堂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对一道题的多种方法求解,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进行作业布置上教师不要以量取胜,要以质取胜,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许晓莲,王成营.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04):3-5.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思考 篇9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互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调配潜在的教学资源,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措施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园地里获得耕耘的快乐.但是,在数学的课堂里,不少学生是茫然的,而且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意识.数学课堂上,如何关注个体差异,调配潜在资源,组织分层教学激发学习潜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数学问题.一、优秀生――自主学习激活思维

何谓“数学优秀生”?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吗?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数学资质显然是不当的.数学优秀生,应当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数学的感觉、直觉和思维等方面特质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掘这类型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质疑、探究,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中勇于探索,体会探索的喜悦.1.多给学习时间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优等生尤为适合,他们无需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有能力饶有兴趣地自主学习.对此,我总是为这类学生设计独特的预习作业,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思考、实践、展现的机会.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这课时,首先把学生分组,留给学生大半节课时间自主画图,然后把他们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出来,有尖突型的,跑偏型的,封口型的,图象丑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讨论补充,学生很快找到犯错的最大原因是忘了先确定图象的对称轴,忽略延伸性、平滑性,紧接着一条条完美、平滑、对称的抛物线展现在眼前,变形的图象再也没出现.2.重视求知过程

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重视学生的求知过程,在教学时要重视揭示和构建新旧知识的内在关联,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时,有同学先提出从一个顶点出发将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提出还有别的办法吗?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提出把这一点改成一边上或图形内部,通过推导也能得到公式,并对公式中减去2给出合理解释与强调,并牢记了此重要公式.学生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教师形成互动,不仅能得到更巧妙的思路、更完美的答案,而且在讨论中体会到质疑、问难的快乐.3.做老师的助手

班级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而数学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班上,因此要发动这些优秀生做老师的助手,帮助同学解答数学难题,教给同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解题思路.根据班级学情,我开展自愿的“一帮二”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不懂的,可在课堂练习时间随意走动问优秀生,每天课后作业给优秀生检查,既可以让优等生二遍消化,教学相长,又可以在帮扶活动中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中等生――搭建平台激发斗志

数学中等生成绩居中,容易受环境、情绪的影响,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均有不足.而这部分学生占班级学生总数近一半.其实中等生与优等生在智力上是没有太大的区别,正是由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使他们的成绩拉开了距离.如何使中等生上一个台阶,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呢?

1.多给表现的机会

让中等生展现自我展示才能,这是中等生转化为优生的前提与节点.数学试卷讲评时,我特别注重与中等生互动,把教师常问的“你为什么错”改问为“请说说你的解题思路”,“他为什么错”改问为“你为什么没错”,“如何防止下次再错”改问为“如何让他出个错”.这样鼓励性的课堂对话,让中等学生也敢于在课堂大胆地表现自己,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的表现同样可以赢得阵阵掌声,这样中等生的斗志就来了.2.培养良好的心态

中等生容易满足现状,遇难就退、见苦就避.面对满足现状的学生,教师应当头棒喝,明确指出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鞭策激励他们勇于向强者挑战,敢于向先进看齐.我会用一个习题的小小突破,或一个概念的突然领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学有所获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的斗志.面对自我封闭、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会加大关注的力度,特意亲近他们,多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中的细节、思想上的变化,融入他们的情感中,成为他们的朋友.3.设立恰当的目标

中等生往往没有远大的目标,教师要设置一个个小目标,让他们经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进而赢得大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呢?一种是课堂目标,课前给出目标,然后通过一节课的教与学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知识,并实现目标.另一种是阶段目标,即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指导学生在上次测试成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通过阶段的努力,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和能力就会猛增,使中等生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三、后进生――降低门槛激励信心

后进生是学生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基础薄弱,跟不上学习进度,导致越学越没信心,甚至放弃.对于他们,我没有放弃,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他们也有美好的初衷,也有梦想,当教师找到了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他们拨除学习园地的杂草,同样可以获得学习的喜悦.1.把握试题难度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对于一些看上去的笨鸟,教师要给予他们一个矮树枝,让他们也能飞上枝头高鸣.而难度大的试题,势必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因此,降低难度,设置一些后进生稍微踮起脚就可以采到的“苹果”让他们尝到甜头,逐渐树立“我也行”的意识.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堂小测设计四个有梯度的问题:①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6,底边长为8,求周长.②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6,周长为20,求底边长.③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另一边为8,求周长.④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为8,求周长.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下,在纸上动手画图探究,记得后进生李小福学生不但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且还说明了理由,我及时的肯定和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他从此乐学数学了.清朝大学者颜元先生有一句话颇有哲理: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后进生尤其如此.2.设计奖例体系

仅仅口头表扬是不够的,对于后进生,要有长效机制.我的做法是:先要给后进生一个助推力,就是给后进生开小灶,如定期定量的补缺补漏;再把后进生每五人分为一个小组,通过每周一次小测,比比谁的进步大.并制定一个规则:每次小测中成绩最后的两位同学给成绩前两名的同学发一面签上小组成员名字的小红旗,一个月四次小测后统计一回,红旗数最多的两位将得到红旗数最少的两位同学的“奖励”――电影票或游乐场门票.好胜心带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使后进生不甘示弱,决心好好学.有的学生居然提出要到比自己更强的同学一组,具有了敢于和更强的对手比一比的勇气和实力.3.满足认同心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篇10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内在的驱动力下,就会积极思考、探索,最终获得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高二立体几何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新课程的教材是运用“分割,先求近似和,再化为准确和”的方法推导的,即“化整为零,又积零为整”的极限思想,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定积分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极限和微积分等近代数学知识做了铺垫。这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数学领域,开拓数学视野的好时机。如果教师只是把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告诉学生,而忽略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就失去一次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变成机械的解题机器,得不到能力培养。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知识结构网络化。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中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教材概念、定理和结论很多,学生不易掌握。采用结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自学空间共线向量,然后由学生提炼出知识结构,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完成认知。知识结构如下:

通过以上知识结构,学生会清楚、系统地掌握共线向量知识,并且通过类比自行总结共面向量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枯燥、零乱的一堂课变得生动而紧凑。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推理,形成知识,满足学生期待,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与启发探究式相似,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4.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在新授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困惑,教材改革之后,课时和教材内容比起来显得较紧张,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时总担心时间不允许,实际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丢掉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旧传统,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整合。例如,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材安排三课时,在对教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第一课时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主要解决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坐标、点的坐标等问题,并且类比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公式,学生自行推导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公式。第二课时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把教材中的几个例题整合为一:

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边长为1,ae=1/3ac,df=1/3da,cg=1/3bc。

(1)求证:bd1⊥面acb1;(2)求证:ef∥bd;(3)求fb1的长;

(4)求ef和gc1的夹角余弦值。

再配以相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就能初步掌握运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习题应以变式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

①一题多问式,如上述的例1,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②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③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高中课本第二册(上)第112页第10题:

“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变题(1):椭圆x2/45+y2/20=1上是否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题(2):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椭圆上的一点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这种训练,紧扣教材、适当变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④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线面角一节,教材安排这样一个知识点:

“已知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为θ,平面内一条直线和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为θ1,斜线和平面内这条直线的夹角为θ2,则cosθ=cosθ1·cosθ2”.利用这个结论,可巧解某些问题,如:

例2:已知三个平面oab、obc、oac相交于一点o,∠aob=∠boc=∠coa=60°,求交线oa与面obc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obc内的射影d在∠boc的平分线上,所以∠aod=θ1,∠boc=θ2=30°,∠aob=θ=30°由上述公式得cosθ1=√3/3。(高二教材(下)p47-2题)。

例3:已知正四面体abcd,求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bcd的射影o为△bcd的中心,所以∠ado=θ1,∠odc=θ2=30°,∠adc=θ=60°,所以cosθ1=√3/3。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传统数学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做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论文 篇11

[关键词]:教育事业 高中数学 相关因素 教育发展 研究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函数变化、几何空间模型等变化规律,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数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改革下,虽然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高中数学的教育发展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数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研究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是有必要的。

一、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影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对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公民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的教育发展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改变数学教育的发展理念,或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以达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目的,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同时也是教育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通过分析社会现状及数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而高中数学教育发展具有稳定性、节奏缓慢性和封闭性等特点,所以,社会的发展理念与数学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发展观念存在着差异;第二,数学的教育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新课标改革下,为了改变数学教育的发展理念及教学模式,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中国教育发展存在投入资金少等弊端,尤其是数学教育的发展,例如数学教师文化素质较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育观念落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文化素质和数学教学思想严重制约了现代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分析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可以知道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引导者,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获取更多的知识,若教师的综合水平不高,教师就不能传授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的教学思想认识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就会出现偏差,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能得到提高。通过分析西方文化的数学教育,可以知道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重视数学的题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的,在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采用科举制度进行人才的选拔,虽然这样科举制度考试在古代的人才选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符合现代化的数学教育。虽然我国已取消了传统的科举制度考试,也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数学的教学,但是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的高中数学教育,使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为了彻底摆脱传统文化思想对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事业应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结合西方的教育思想,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三、应试教育的主流地位,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逐渐实行,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已经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虽然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还是没有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应试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任然占据主流地位,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数学教育发展初期,我国采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体质,虽然在数学教育发展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育的需要,现代的数学教育注重的是实践内容,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符合数学的教育改革。但是,短期内改变高中数学应试教育模式是不可能的,数学教育的改革需要长期的一个转变过程,在教育改革中,也需要验证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不确定性和科学性,因此,应试教育占有的主流地位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四、高中数学教育的单一形式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数学的教育体系已达到了较复杂的一个阶段,数学知识也不再像初中的数学知识大纲那么简单,而是在初中的数学基础上加大了教学难度,其知识体系也比较抽象,若学生不认真学习,数学的知识水平就会呈现下滑趋势。由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注重强调的是教学体系的单一性、針对性,而现代化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注重体现教学的多功能性和多种目标体系,不仅包括文化教育体系,也包括素质教育及科学教育体系。但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体系仍然具有单一性,教育内容也过于呆板,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过于陈旧,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了学生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前数学教学体系的呆板,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教育理念也逐步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体系中,但是,受传统文化及数学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中数学教育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由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转变过程,因此,教育部门在教学改革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应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彬. 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探析[J]. 中国市场,2010,31:167.

[2]王丽娜.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李泽英.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与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4]郑秀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参与” 篇12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课的必需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具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如果教师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统一僵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课堂,学生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了.我们设计数学课堂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面对数学概念、规律、实验,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教学设计还应体现创造性.所谓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所以他们积极动手操作、实验、主动探索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丰富和具体的,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应为此设计、组织相应的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应答性学习环境.例如,在讲“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通项公式,约五分左右的时间,学生甲自动板演:a1=a1+od,α2=a1+1d,a3=a1+2d,a4=a1+3d,…,an=a1+(n-1)d.很多同学也是这样推的.但由于出现了省略号,大家对推理的严密性表示怀疑,但对结果的正确性表示绝对的肯定.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相互讨论,似乎有些不服气,这时同学乙要求板演,内容是:由{an}是等差数列,可得:a2-a1=d,a3-a2=d,a4-a3=d,a5-a4=d,…,an-an-1=d,将这(n-1)个等式相加,得an=a1+(n-1)d.在此我趁机介入,介绍了不完全归纳法以及它的特点、解数列问题时常用的叠加法和它的适用条件,在此也不妨趁着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再问:已知数列1,2,4,7,11,16,22,…,求此数列的第100项.此刻,学生不仅完整地领会到了叠加法的基本思想及来源,而且学会了用叠加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为后面讲通项公式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和叠乘法的推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有效.

上一篇:《勇敢》中考作文下一篇:学校学生表彰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