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2024-06-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共11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1

(九)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3-11-25来源:仪征广播电视网作者:万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2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幵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于续写改革幵放新篇章,幵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重大决定的精神,着力提高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系统性部署的认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切实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关于扶贫幵发的决策部署上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热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3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 D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1-0007-04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会看到,其改革精神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改革紧密地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阐述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一)将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1]中国梦的改革精神不同于以前的改革:

一是它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富强,而是“强调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包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期不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使得我们追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日益接近,充满希望。

二是它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发展,中国梦思考实际上贯穿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近代以来,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领土主权不完整、经济上被掠夺、社会畸形发展、人民痛苦,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3]。中国梦的提出,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昭示了党和国家的宏伟图景,不但反映了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愿,也展示了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良好愿望。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二)将改革与实现中国梦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为全面深化改革并取得胜利明确了政治前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找到了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三大要素统一起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全面深入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原则。

一是中国的改革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位,民主法制、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道路自信,并在《决定》中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做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

二是中国的改革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于中国梦的国家理想和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于中国梦的社会理想和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于中国梦的个人理想奋斗目标。这三个目标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内在的,相互促进的,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些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是团结的纽带;改革创新思维时代精神是动力。中国精神包含了理想、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领导和动力。正如《决定》所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三是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实现中国梦。《决定》贯穿了人民性的特征,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7]。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内在、相互促进的。有了正确的道路、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了力量源泉,改革的成功就有了保障。

二、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具有鲜明的辩证性

全面深化改革深刻地贯彻了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现在:

(一)三个“解放”使改革更加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8]这里,不但第一次提出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些年来我们都很重视,我们过去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体制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虽然也对社会管理有所改革,但改革的时间不长,也不够深入。如果要将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如果缺乏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积极性,改革就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果是这样,改革就不全面,不深入。对此,《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的“治理体系”,指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改革互动起来,包含着国家与社会协商、协调、协作、协同等多层意义。《决定》专门用了一部分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出三点新精神:第一,体现出系统治理的思想。《决定》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9]这里明确了“领导”、“主导作用”、“参与”各自的角色以及党和政府对社会参与的“鼓励”、“支持”态度以及“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第二,提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改革方向。《决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10]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二)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这是改革实践方法论的科学总结。

一是它将感性与理性、特殊与普遍、实践与理论、微观与宏观、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摸石头,就是要通过实践,找到不同事物发展的各种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际解决问题。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普遍规律,在道路、方向、精神、力量等问题上提供指导;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经验的形成过程,而顶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经验的升华并指导实践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侧重于遵循客观规律,里面蕴涵着能动性,顶层设计侧重于能动性,里面蕴涵着尊重客观规律;摸着石头过河有基本原理、道路、方向的指导,顶层设计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得到丰富、完善和升华。如,我们党在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就在摸着石头过河,先是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来,逐步增加了政治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没有顶层设计的,在改革伊始,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我们看到,后者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得到了丰富完善和发展并指导着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相互内在的,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割裂开来就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国情独特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在这个复杂时代充满挑战的全新事业,对重大改革措施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这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二是它高度概括了3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过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摸着石头,着重讲的是局部、微观、战术;顶层设计,着重讲的是全局、宏观、战略。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就是坚持辩证法。

三是它的运用有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党的十八大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成功的顶层设计。其中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的成功经验,比如,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这方面就有具体的制度要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第四,《决定》从各个方面贯彻了这个方法。《决定》的十六部分就是一种顶层设计;每一部分的原则也是一种顶层设计,而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和摸着石头过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一种顶层设计,而“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又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和摸着石头过河要解决的问题。再比如,其中的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规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这个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这既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的问题,又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其它部分都是这样。

(三)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决定》从指导思想到各方面改革,共十六个部分。改革表现了整体推进的特征:《决定》的二、三、四、五、六、七部分阐述的是经济改革;八、九、十部分阐述了政治建设;十一阐述的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十二、十三部分阐述的是社会建设;十四阐述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十五部分讲国防和军队改革;十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每一方面的内容也很全面。因为上述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整体推进,才能更好地局部推进,这是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观的体现。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重点、重点突破。就“五位一体”来看,经济是重点,它在《决定》中与其它部分比较也占了最大篇幅,在《决定》的十六个部分中,经济占了六个部分。《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1]重点是经济,重点中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破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有了方向:如“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支配,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12]《决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13]等等。

二是《决定》在具体改革内容方面有重点,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在第二部分里提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14]又如,第五部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15]再如,第十三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在支持和发展这类组织上,“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16]等等。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积极,又稳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极大地推进改革全面深入。

三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清晰。《决定》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7]以发展经济为牵引力,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是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总结,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经验的总结;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证明;既有清晰的逻辑,又有切实有效的部署。

三、改革精神表现出全面性、坚定性和自信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突出了全面改革的精神。全会《决定》十六个方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军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这表现了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精神。

二是它表现了改革的坚定决心。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需要改革的深层问题还不少: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还是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较多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着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突出,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居民收入分配较大的差距还没有真正解决;社会矛盾有增多的趋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有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问题的解决还须要下大力气,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攻坚期和深水区,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8]全党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1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20]首先,我们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看到了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次,因为实践的发展和思想的不断解放,所以,改革开放是不会停止的。这里就明确了改革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紧密地将实践、解放思想、改革统一起来,又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中央的这种决心和勇气是中国古代、近代一切改革运动所没有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种决心和勇气,他们的改革不能攻坚克难,往往因阻力半途而废。党中央有这种决心和勇气,因为,第一,党深刻地认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三十五年的实践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种决心和信心来源于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来源于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巨大的成就,绝不是空中楼阁。第二,党中央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1]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他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22]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是它对改革具有充分的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3]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之前没有多少实践基础,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了35年丰富的实践基础。

四是它注意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就为落实改革措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32.39.3.49.50.5.6.11.10.19.50.5.7.2.2.

[2][3][4][19][21][22]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4.22.3.8-9.9.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4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要扎实做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抓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实施的配套工作,加紧提请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总局规章,为贯彻实施做好准备。二是严格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按照“宽进严管”的要求,形成部门协调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主体自治的市场监管新格局。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资金保障。四是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的政策制定工作,在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方面大胆实践探索。

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重任。中央《决定》强调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不断提高维护市场秩序的综合效能和水平。

要不断提高消费维权水平。以贯彻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契机,进一步更新维权理念,创新维权方式,完善维权机制,努力提高消费维权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健康文明消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中央《决定》要求,继续加强立法立规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内外监督制约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要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履行职责,切实防止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

要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大指导广告业发展的力度,积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关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要求,在前一段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整改,建章立制,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改进工作的措施,不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各单位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改善作风,开好民主生活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全年工作进行梳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举世注视的盛会,是一次不断绘就改革总线路图的盛会。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领悟到了以下几点心得。第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每次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实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前途。”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我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巨大变化来自于改革开放,来自于解放思想。

第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伟人的同道和他的理论起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当有人严厉批评市场化改革,计划经济回潮时,伟人的同道大声疾呼:“谁不弄改革谁就下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讲往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题目,判定的标准应当主要是看是不是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不是有益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不是有益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同道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即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党的领导下,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通过中心的重大决策、决定,从上而下来推动的。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试验,自下而上逐渐推开的。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改革过程当中逐渐明确的。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了令人民富裕起来。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6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举行,这次会议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的,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978年改革开放来,中国就一直在改革,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所不同的是,本次所提出的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动态,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应该对其精神和《决定》进行深入学习和解读,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将自己与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和精神的学习,我了解到,本次会议所提出的改革重在“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所以,为了我们的国家继续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百姓更加幸福安康,党和国家一定要有改革的魄力,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走过35个年头,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所以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要多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将来有机会,可以为国家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决定》中对教育科技领域也提出了深化改革,这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在努力改进,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招生制度等问题。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认为这正是现在的学生所缺乏的,可见《决定》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十三届三中全会也与每个人相关,我们要积极地去关注,去学习。《决定》中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中提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可见国家对于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让科技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工科学生,我们要及时关注了解科学体制的新动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7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优势

其一是我党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形态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发扬, 具体表现在中央部署、高层定调、宣传跟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的第41天, 新华网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实践活动涵养”、“加强组织领导”等要求, 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讲话中,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内容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用了“第一粒扣子”、“人生的扣子”揭示青年价值观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 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1]。讲话清楚地向全党全国全社会传达出了中共中央对高校价值观教育、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理清了利害。中央宣传部组织召开《2014年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指导方案》安排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从“充分阐释”、“广泛传播”、“抓好结合”、“着力融入”、“加大力度”等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具体指导;2015年4月,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又联合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 从行动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具体要求, 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其二是我党主导价值观教育以工程化的形式在全国高校推进和开展, 具体表现在培养专才、鼓励研究、重修教材。为了进一步抓好以价值观教育为基本命题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深入推进中央主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 中宣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从2014年起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该计划每年从高校招收100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的青年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 其主要任务是为高校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目前该计划已经扩展至中央党校。而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精神, 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而规划办公室在科研资源分配上做了相应调整和倾斜, 先后针对高校等科研院所推出了系列有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持续开展做了学术上的规划和支撑。而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中宣部、教育部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课题组于2015年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 教育部社科司就新版教材在全国高校的统一使用问题还做了专文通知, 并组织了专门的新版教材网络培训课。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客观而言, 目前党和国家在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上还是好的, 这点无论是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相关公益广告和新闻报道看, 还是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横幅、墙体、橱窗、展板、图片等载体内容宣传看都可以得到佐证。但不足之处是, 这些宣传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和直接, 缺乏深层次的能够发人深省的实质性的东西和丰富内涵, 具体表现在口号化、标题性的价值观宣传氛围营造要远大于行动化、实践性的价值观教育本身。身处这样的宣传舆论氛围之中, 我国一些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也呈现出了类似的问题, 即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和短期行为, 在行动化、实践性的价值观宣传教育上也存在力度不足、功夫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没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上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格局, 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虽然已经进了教材和课堂, 但由于理论的宣传灌输缺乏其他相关部门在氛围营造、制度建设、实践活动、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配合、支持和引导而不易高效地入脑入心。二是少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门户性”较强, 缺乏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对比和客观阐释。

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机遇

一是中央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作为和成果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活泼的事实与案例。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12月30日成立了旨在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简称“中央深改组”) , 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二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在反腐的力度和节奏上延续了十八大以来的做法, 继续深入推行中央八项规定,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公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各项举措, 进一步强化了对权力的约束、制约和监督, 将反腐置于深化改革成败的重要位置, 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初步形成了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氛围和机制, 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和教材。三是中央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直气壮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其一是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一些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面临某些问题:富强的理论诉求与我国客观上存在贫富现象之间存在矛盾;文明的理论诉求与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和种种不文明现象之间存在矛盾;和谐的理论诉求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之间存在矛盾;平等的理论诉求与生理现实和生活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公正的理论诉求与分配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法治的理论诉求与某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之间存在差距;敬业的理论诉求与部分国人对待工作的“混日子”行为大相径庭;诚信的理论诉求与部分国人的不诚信言行之间存在矛盾;友善的理论诉求与部分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不友善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其二是思想与文化的多元存在及其互联网传播使得我国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面临多元化的挑战。西方普世价值观思想通过西方国家的教育输出、文化输出、网络传播、意识形态渗透等途径, 在我国国内业已拥有一定的接受人群和市场。面对我国网民的主力人群和价值观教育的主力人群都是广大青年的事实, 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冲破挑战、全力奋战。官方媒体和学者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和解读上不够充分, 应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深入的阐释。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目前呈现出的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共生的局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在高校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充分把握和发挥好优势、抓住并用好机会, 力争使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跃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高校价值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对这一局面进行SWOT分析, 有益于推进和深化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SWOT分析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8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内容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政治解读】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⑤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⑥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内容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政治解读】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④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⑤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内容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政治解读】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⑤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和法律保障;⑦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内容摘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政治解读】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②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④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人民的利益;⑤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⑥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五、公民参与立法途径更多

【内容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政治解读】①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②依法参与立法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公民参与立法的过程是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六、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内容摘要】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政治解读】①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②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干涉;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⑤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⑥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内容摘要】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政治解读】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②政府要行使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⑤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消极阻碍作用。

八、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内容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9

【摘要】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机遇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鲜明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发展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进入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别于过去30多年,也与过去10年有明显不同。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迈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气,打开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特别提醒全党,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推进改革的方式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是前所未有。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融汇不断深化,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不同领域的改革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快有慢,但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畸轻畸重。只有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这与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即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

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应当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而全面提升,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新条件下系统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而所有这些新的重大突破,实质上都离不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定》精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学习《决定》,可以体会到《决定》通篇充满着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勇气,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提出了大量新论断、新举措,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应当说,《决定》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生动体现。

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尔后再经过30年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动。新的大变动必然带来新觉醒,而新觉醒又必然造就新的大变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包括我们的军队,对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理论、道路、制度有新的自信,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有新的自觉,在看世界上有新的眼界,从而能够抓住新条件下的新的战略机遇。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可说是正当其时、机遇难得。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八大总体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纲领指引下,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进一步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B1201

姓名:胡伟

学号:17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试题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A)

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深化开放C、全面改革开放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全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A)

A、稳中求进B、提质增效C、又快又好D、多快好省

3.全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A)

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4.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C)出发点和落脚点

A、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5.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

A、实现中国梦 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

A、基础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关键性作用D、核心性作用

7.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A、坚持创新B、坚持发展C、坚持改革D、坚持开放

8.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

9.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B)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D)

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B、深化行政体制改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1.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B)

A、税收B、财政C、科技D、经济

1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B)

A、科学的税收体制B、科学的财税体制C、科学的经济体制D、科学的管理体制

1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B)

A、城乡不同步B、城乡二元结构C、城乡分割结构D、城乡经济不协调

14.全会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___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___全国各族人民。(B)

A、国际社会,全党 B、国际形势,全党全军 C、国际形式,全党全军

15.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___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___。(C)

A.发展,武器B.命运,武器 C.命运,法宝

16.全会指出,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___、更加___的人民民主。(C)

A.充分,自由 B.自由,健全 C.充分,健全

17.全会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C)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A、领导定期接访 B、带案下访C、网上受理信访D、首问负责

18.全会提出,实行统一的(B),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A、现代企业制度B、市场准入制度C、国民待遇制度D、认缴登记制度

19.全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B)等金融机构。

A、金融公司 B、中小型银行 C、担保公司D、证券交易所

20.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____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

B、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口基数庞大

21.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___,不走___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C)

A、基本战略,闭关锁国 B、基本方针,固步自封 C、基本路线,封闭僵化

22.全会指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___,完善主要由___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B)

A、市场准则,政府 B、市场规则, 市场 C、市场法规,市场

23.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___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更加注重健全___、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C)

A、保证人民的切身利益,政治制度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方式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制度

24.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__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___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B)

A、社会福利制度,迫切B、社会事业, 现实C、社会事业,迫切

25.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___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___的中国梦而奋斗。(C)

A、现代化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 B、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

26.下面哪一句话不正确?(C)

A、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B、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C、全会提出,要深化领导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调配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民族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政府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27.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C)

A、基层民主B、协商民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B)。

A、活力和影响力B、活力和创造力C、控制力和影响力D、品质和创造力

29.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A)。

A、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活力、控制力、创造力C、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 D、品质、控制力、影响力

30.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这个最大实际是(D)。

A、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B、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C、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D、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其间架结构共分为部分,分三大板块。(B)

A、十五B、十六C、十三D、十二

32.全会提出,到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出成果,完成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A)

A、2020B、2021C、2049D、2050

33.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为主线,全面突出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A)

A、重复性举措不写B、空泛性举措不写C、含糊性举措不写D、定义不清的举措不写

34.全会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加强(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B、企业主体,社会参与C、吸纳各方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

D、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35.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D)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访 篇11

一、2014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2014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重点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及结构、政府性债务变化及化解情况,注重提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时效性。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检查“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办公用房清理情况,以及机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情况,促进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以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目标的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重点关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要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扶贫、救灾等重点专项资金为主,积极开展行业和专项审计,注重分析专项资金投入效益。要重点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保障性住房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三)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促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实行任期内轮审,推行县(区)、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同步审计,把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约法三章”要求等情况,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作为重要的审计和评价内容。促进建立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制约监督。

(四)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经济安全。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特别是个别地方债务增长过快的问题,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情况,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要关注金融风险,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资本流动趋势及监管情况,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要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五)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资金和生态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重要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关系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党和国家惠民富民强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全省审计机关将开展陕南陕北移民搬迁、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涉及民生的专项审计。

(六)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今年,要继续加大对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国有企业投资经营和改制改组等领域和环节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为制度反腐赢得时间、做出贡献,促进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通过有序推进、紧盯重点、协作配合、利用社会中介力量、狠抓整改、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创新方式等途径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做好2014年审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抓学习提本领。加强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学习。政治学习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理解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审计工作。业务学习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财政、税收、金融、财务、会计、投资等业务基础知识,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法规制度,计算机、写作等相关业务技能的学习。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班子要带头狠抓学习,继续提升政策理论和业务管理能力,强化科学民主决策,站在更高的层面驾驭审计工作全局。

(二)抓质量出成果。一是强化四种意识。铭记责任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行业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牢记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审计风险管控机制,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树立精品意识,加大对审计业务的全程质量控制,努力提升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做成精品,实现审计项目课题化。强化成果意识,加大审计综合分析的力度,特别是注重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力度,找准我省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从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争取有更多的审计成果进入政府决策,努力发挥好审计监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高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二是关注四个重点。关注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围绕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开展审计,为宏观经济服务。关注民生,搞好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与老百姓利益紧密相关资金的审计,为人民群众服务。关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为廉政建设服务。关注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为政府决策服务。三是搞好四项结合。要搞好审计项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审计工作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相结合,审计工作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审计工作与廉政建设相结合。

(三)抓管理提效率。要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改进审计方式方法,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行为。要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协调机制和激励问责制度,以审计指南体系建设和审计现场管理为重点,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规程制度,完善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管控好审计质量和廉政纪律风险。健全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制度、办法,推进和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意识,增强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审计法治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审计”,努力做好《陕西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等立法的准备工作。加强对优秀审计项目、典型案例及审计经验、方法技巧的多部门、多专业、多方式交流点评和总结、提炼、推广,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实现审计业务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为审计工作升级版提供丰富的经验资源和学理基础。全面完成我省审计信息化建设2012至2014年方案规定的任务,顺利启动金审三期工程建设,提高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审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尽快实现我省计算机审计水平提升和赶超。

(四)抓队伍强素质。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继续坚持立足实际,完善教育培训、以老带新、交流轮岗、实践锻炼等工作,以提升广大审计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审计业务能力和计算机审计水平为核心,不断提高全省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系统理论思维和把握大势能力,中层干部的综合分析和业务管理能力,审计干部的专业技能和攻坚突破能力,为提升陕西审计工作水平和成效提供强大的人员队伍支撑。

(五)抓廉政转作风。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和“八不准”等审计工作纪律,做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模范。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审计干部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各级审计机关要把抓廉政、转作风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四风”问题实际是作风、态度以及认真程度问题。对审计工作而言,认真、负责、敬业、一丝不苟的作风不可或缺。要敢于和善于盯住每一个线索,用“钉钉子”精神,兢兢业业地搞好审计,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帮助被审计单位纠错防弊,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成效。“四风”问题实际上也是经济问题,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关键是花公共资金,花自己的钱一般不会有“四风”问题。所以,我们审计机关如果把“三公经费”等审计监督好,将从根本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

上一篇:四年科学下册教案下一篇:过家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