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2024-08-15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精选8篇)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篇1

一,支付清算体系的简介

支付清算体系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或说公共服务。我国由央行主管此事,目前大体维持“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通俗地讲,银行与商户、消费者之间为结算关系,而银行之间构成清算关系,两个层次交易完成后,支付环节才算终了。清算,其实就是因跨行交易而产生的银行间债务债权进行定期净轧(比如每日),以结清因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清算更为底层,是一个平台,由央行主导建设,一般个人用户不会直接接触清算系统。结算则是前端,由银行、非金支付公司等向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支付业务。银行自身接入清算系统,非金融支付公司则以自已开户的备付金托管行代理接入清算系统。

图1“结算-清算”二级体系

从上面的二级体系可以看出,跨行的清算必须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处理,而银行内部的结算,则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己经营办理。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清算的义务和责任: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2,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监会)制定支付结算规则。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结算的支持: 1,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办理国内外结算。

因此,清算不等于结算。从基础概念看,央行主导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系统,而商业银行则可以经营国内外结算业务,即是“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

那么,为什么央行需要维持目前的“结算-清算”二级体系呢?笔者认为本质是监控资金在全社会的流动,避免系统性风险,提高支付的效率,树立公众对支付体系的信心,同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等。由于清算系统是平台系统,不是前端服务,因此对用户体验没有刻意要求,但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央行将其视为金融的基础设施,或称公共服务,依然未允许市场化的商业介入。结算环节则是市场主体分散的交易,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在不产生系统性风险(要一定程度上容忍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创新业务试点中发现安全漏洞之类的)的前提下,当局鼓励创新,增加用户支付效率,改进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希望实现的意图为维持现有格局,清算环节仍然视为基础设施,不希望市场介入;支付结算环节则放开竞争,鼓励创新。

目前在运行的清算系统均由央行主管,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系统和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这些系统大多由央行主办,可视为非盈利的基础设施,仅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由特许企业(银联)运营(但银联仍由央行主管)。二,清算的运作过程

本节笔者以银联为例子,结合目前的刷卡消费涉及的发卡行,收单行,衔接机构,用户和商户等主体,全面阐述清算的过程。1,清算账户的开通

清算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参与清算的主体需要开通清算账户,用于管理清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沉淀,管理资金的头寸。

首先接入相关清算系统的主体需要在清算系统开清算账户,银行一般需要在央行开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主要用于清算),银联则只需要在央行开通备付金账户即可,无需准备金账户。

而商户对接银联的清算则有两种接入模式:

Ø 直联商户:即直接通过银联的POS接入商户,商户的交易过程会经过银联网络,且其清算过程是由银联的收单清算系统进行处理,直联商户的结算账户(不在央行清算系统开清算账户,只是在商业银行开结算账户而已)一般不是开在央行的清算系统,而是开在一般商业银行中,银联通过对应的小额系统对其结算账户进行贷记处理。Ø 间联商户:是由收单行自己布置POS对接的商户,商户的交易过程一般对银联来说是透明的,其清算过程,或者说应该是结算过程是由对应的收单行跟各个商户自己进行的,银联不参与其中的结算。

图2 银联清算系统

从上图可以看出,清算账户和结算账户不是一个概念,清算账户是开在央行对应的清算系统中,而结算账户一般是开在商业银行。具体:

Ø 银联境内清算账户均开在中国人民银行,跨境业务的清算账户开在代理清算银行(一般是中行和汇丰银行)

Ø 境内成员机构(即参与银行卡交易的银行)的清算账户均开立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一般在人民银行开立有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清算一般使用备付金账户进行。Ø 境内商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账户均开立在商业银行中。这里也说一下银联清算系统和银联会计核算系统的关系: 银联清算系统处理的对象是银行卡跨行交易的清算资金。

银联会计核算系统处理的是银联的自有资金,其中的自有资金中包括了银联自己清算账户上的资金余额,会计核算系统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总分户账,登记账户变动和资金转移的信息,而银联清算系统仅仅是建立了清算资金的台账信息。

图3 银联会计核算系统 2,清算的执行过程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规定: Ø 支付清算是指支付指令的交换和计算;

Ø 支付指令是指参与者以纸质,磁介质或者电子形式发出的,办理确定金额的资金转账命令;

Ø 支付指令的交换是指提供专用的支付指令传输路径,用于支付指令的接收,清分,和发送。

Ø 支付指令的计算是指对支付指令进行汇总和扎差;

Ø 参与者是指接受支付清算组织章程制约,可以发送,接收支付指令的金融机构及其其他机构。

因此,清算的执行过程主要分为清分和资金划拨两个阶段。1)什么是清分?

是指对联机交易系统中的交易日志中记录成功的交易,逐笔计算交易本金和交易的费用(如手续费,利润分成等),然后按清分对象汇总扎差形成对各个清分对象的应收或者应付金额的过程。直白说,就是通过交易日志计算搞清楚今天应该给谁多少钱和应该向谁要多少钱。2)什么是资金划拨?

是指完成了清分后,已经搞清楚了应该给谁多少钱或者向谁要多少钱以后,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应收应付资金的转移。简单的说,就是明确通过何种渠道,拿回应收的钱,付出应付的钱。

图4 清算系统模块 从图4可以看到,清分的数据一般是先从联机交易系统获取交易日志到清算系统,然后根据交易成功的交易日志按照清分对象汇总扎差形成各个清分对象的债权债务关系(注意,在清分阶段,还没对各个相关清分对象的清算账户进行贷记和借记操作,贷即是需要给钱的,借是需要出钱的,清分阶段只是在清算系统内部计算当天的扎差后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完成了清分后,就可以得出各个清分对象的当天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接下来需要对各自清算账户进行资金划拨,实现资金从债务的清算账户向债权的清算账户进行划拨。资金划拨,说白了就是资金转账,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支付系统进行:如图4中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形成转账命令文件上传到统一文件收发平台,由统一文件收发平台通过调用连接央行相关清算系统的前置机接口发送到相关的清算系统对清分对象的清算账户进行借贷记录操作,并获取操作后的回导结果。

3)资金的划拨方式

Ø 境内的跨行清算是通过央行的大额支付清算系统完成资金划拨。非常核心的一点是:银联是特许企业,有权限可以主动借记或者贷记诚意机构的清算账户。直白一点是:借记就是我向别人要钱,贷记就是我给别人钱。

Ø 境外的跨行清算是通过银联代理清算银行进行的,通过银行与银行直接的结算汇兑系统完成,但目前只能支持贷记结算,即只能记录我给别人的钱。

Ø 境内的收单清算可以通过央行的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完成资金划拨,但只能是实现贷记结算。

4)银联清算系统与央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关系

Ø 无论是跨行清算还是收单清算,银联都是作为一个特许参与者,加入到央行的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完成了银行卡交换业务的资金划拨。

Ø 银联通过央行的大额支付清算系统,实现与境内成员机构清算账户之间的双向资金转移(即可贷记和借记相关清算账户)

Ø 银联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或者当地的票据交换系统,实现与境内第三方机构和直联商户之间的单向资金转移(即只能贷记相关清算账户)

Ø 在大额支付清算系统中,银联享有比商业银行更大的特权,因为银联可以借记或者贷记相关成员机构的清算账户(说白了,银联可以直接操作成员机构的清算账户:付多少或者收多少钱),而商业银行只能贷记对方的账户(即只能操作对方清算账户:收多少钱)。在大额支付清算系统中还享有借记特权的只有国债登记公司,但其借记操作还需要有国债做抵押。从这里可以看出,借记清算账户的权限是更高的,即可以随意决定别人的清算账户对外付款,或者说直接扣别人清算账户的资金,因此只有特许企业才能有这个权限,如银联或者国债登记公司等。

5)银联清算系统与银行结算系统的关系

Ø 银联和商业银行都是作为参与者,加入到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完成了跨行资金的划拨。Ø 银联清算系统的清算对象是成员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发卡行,收单行),第三方机构和直联商户。

Ø 商业银行结算系统的结算对象是在本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或者个人,并通过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帮助存款账户持有人完成支付结算所需的资金转移(如个人跨行转账,则需借助央行的清算系统)。

Ø 银联在央行开立的清算账户从本质上说是备付金账户;而商业银行在央行开立的清算账户分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

Ø 准备金账户主要是用于监管使用,用于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即商业银行对吸取存款一定的比例的资金需要存到央行的准备金账户,避免银行一旦有问题,能够拿这些钱补偿存款人,当然现在也在积极探讨存款保险制度);而备付金账户主要用于自身的资金头寸的管理。

3,清算的对账

涉及到资金扭转的系统,都需要进行对账。各个清分对象需要进行对账:清分对象自己都会记录交易信息,然后用自己记录的交易日志跟清算系统进行复式(双向)对账,那么对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以谁的数据为准的问题。

对账方式分为:自主清算和非自主清算。简言之,自主清算就是以我数据为准的清算,非自主清算就是不是以我数据为准的清算。

境内的跨行清算和收单清算均采用了自主清算,其相应的对账方式是先以银联的清分结果为准,先行办理资金划拨,然后成员机构,第三方机构或者直联商户,再根据银联的对账文件,对比自身的交易明细,如果有出入就通过差错方式处理。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篇2

一、网络金融在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

1.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

自从我国进入21 世纪以后, 国家银行开始在社会中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用户和经济利益, 逐渐的开通网上银行业务, 为了能够方便用户日常的业务办理, 同时这种业务方式也被很多的用户所喜欢, 但是这种网上银行主要存在于本行内部, 如果想要进行跨行业务, 就需要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电子商务技术不断的发展, 并且被应用于企业中, 很多的企业在了解电子商务后, 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同时也积极的在企业内部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为了适应不同的经济市场需求, 我国的电子商务网购业务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和开发, 在实际的交易中, 我国的网购经济在逐渐增长。为了能够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信任, 第三方支付业务需要提供付款担保等业务, 这就能使得信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支付宝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网络支付手段, 充分的带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在2008 年以后, 很多的消费方式开始和支付宝进行合作, 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的融入到网络金融体系中。目前在我国比较成功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就是支付宝, 财付通等几种平台。除了平时的网上交易以外, 还可以进行生活费用的缴纳, 信用卡缴纳等便民性质的支付功能。据有关数据的显示, 我国在2013 年,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53730 亿人民币, 这也就说明我国在未来的金融结构中, 网络金融将会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是指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对想要进行资金融资的个体或者企业进行投资。我国P2P网络借贷比较成功的企业就是拍拍贷, 在2007 年拍拍贷在上海首次开发了小额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 这种平台帮助很多缺少资金的人群获得资金。拍拍贷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中介的作用, 这种网络中介在交易中指充当技术帮助的作用, 交易过程中不承担风险和责任, 其贷款利率主要有交易双方自行设定。拍拍贷这种以互联网为平台, 快速的发展并且突破了原有传统经济的束缚, 充分的发挥出网络金融低成本的特点, 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 采用线上的交易模式, 减少了传统货币交易的成本, 同时还能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近几年的时间, 我国内部出现了很多的类似于拍拍贷的网络金融机构, 这种P2P网络贷款, 在我国已经有将近300 家左右的企业, 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能够达到700 亿元以上, 这种交易模式的兴起, 也代表着我国为了经济体系需要网络金融的补充, 才能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同时P2P网络贷款的发展, 也能促进我国民间借贷的规模扩张, 缓解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压力, 同时也能帮助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3.网络理财的概念和经营方式

我国的网络金融还包括网络理财业务, 这种业务的出现, 抢夺了商业银行的大量业务, 促进了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目前发展较为良好的就是余额宝, 这种理财平台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合理化理财, 不仅在实际的交易中, 能够使得交易简单, 方便用户资金的转入和转出, 还能够帮助在存钱的同时进行理财, 余额宝的理财产品通常都会比商业银行的收益高, 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 比实体银行更加便利, 这些特点极大程度的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在余额宝出现后的半年时间里, 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关数据的表明, 在2013 年末, 余额宝的使用规模已经超过1850 亿人民币, 在2014 年末, 规模超过2500 亿人民币, 这些数据可以清楚的表明, 余额宝在实际的开发应用中带动了网络理财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 各大企业在看到余额宝取得巨大成功之后, 开始相继的开发出“现金宝”, “零钱宝”等多种理财业务, 这些理财方式的出现, 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金融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1.电子货币逐渐取代传统货币

电子货币的概念就是以电子信息作为基础, 能够实现交易过程, 具有流通和支付的虚拟货币。电子货币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用卡, 电子支票或者是数字化的电子现金, 这几种方式能够帮助交易双方便利的进行操作, 抛弃传统经济中的传统货币交易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就是电子货币具有传统货币相同的职能, 但是电子货币能否在实际交易中进行“通货”, 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电子货币的出现, 使得市场经济更加简单化, 没有过多的冗杂过程。但是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传统货币的发展。对于货币来说, 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过程, 使得交易双方各取所需。而电子货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货币, 实现了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的过程。但是电子货币自身就带有不稳定性因素, 导致电子货币的利率起伏不定, 影响了电子货币本身的发展空间。对于电子货币来说, 是一种能够帮助国家减少铸币成本的方式, 但是也直接影响了传统货币的使用量。由此看来, 电子货币的出现, 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货币理论和实际操作。

2.网络金融的发展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 这两大特性也使得互联网的出现在我国企业内部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 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能让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损失资金。互联网能够降低金融产业的壁垒, 帮助更多的金融产业快速的进入金融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出现相同点, 企业开发的业务也大同小异, 对使用者来说, 吸引力逐渐减少。可是这也会使金融产品本身朝向综合化方面发展,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只有将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相互结合, 才能稳定我国的市场经济。网络金融的出现也会造成我国传统金融监管机制有效性的减弱, 因为金融机构的网络化就会导致监管机制出现死角, 不能全面的对金融机构及交易情况进行监管, 同时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 其网络金融监管机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 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 所以网络金融还存在监管问题。

3.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原有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根据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我国具有支付服务功能的机构是商业银行, 但是网络金融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市场开拓。网络金融的出现, 使得用户的选择度更大, 吸引了更多用户的关注。网络金融能够在虚拟中进行交易过程, 和商业银行具备的支付职能相同, 而商业银行业务面临中越来越多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国际化市场接轨后, 国际发展模式涌入我国, 很多的新兴产业模式出现, 使得原有的单维竞争发展为现有的多维竞争。所以说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和网络金融有很大的关系, 只有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好, 才能使的双方谋取更多的利益, 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积累。

4.我国金融体系开始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就是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早在20 世纪后期金融概念金融我国后, 我国的商业银行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 网络金融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更多的金融机构出现, 与商业银行之间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使得我国金融行业内部较为混乱。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时代到来, 更多的人们开始对网络金融加深了理解, 认识到网络金融能够带来的好处, 所以网络金融在我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首先互联网使得很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进入到金融行业中, 凭借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和创新能力, 在金融行业中站稳脚跟, 并且获取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再有就是网络能够将全球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使得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质的交易过程, 这也会使得我国的网络金融面临来自国际金融业的挑战。

三、对网络金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相关建议

1.不断的提升央行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受央行的调控, 这样才能在国家经济变化的同时, 商业银行政策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央行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机构, 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增长。国家货币的发行、利率等调控都需要央行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只有不断的提升央行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才能全面准确的对国家经济进行监管, 及时的了解资金流向和规模, 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当国家经济出现巨大波动时, 央行需要快速做出反应, 适时地发布相关的法律条文, 对网络金融进行适当的限制, 避免国家资金向虚拟经济流失。

2.传统的金融部门进行变革, 加大对金融的创新力度

网络金融的出现, 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传统金融的发展速度, 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机遇, 传统经济需要对目前的经济体系进行分析和了解, 并且对经济理论进行探讨, 总结出未来传统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措施, 保证传统金融能够通过改革, 改变目前的现状。传统金融需要摆脱原有的垄断意识, 要立足于根本, 深刻的分析网络金融的优势与劣势, 这样才能对传统金融未来进行更好的导向。在目前传统金融的基础上, 开发新的业务项目, 不断的改进金融政策, 利用新型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 面对网络金融的市场抢夺。再有就是需要传统金融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 选择不同的金融产品, 运用自身的创造力, 开发出更加人性化的业务产品, 进而提高传统经济的日常经济效益。

3.制度相关的政策, 规范网络金融的行为和发展

网络金融的发展时间较短, 在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这就导致传统金融和网络金融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国需要及时的进行网络金融制度化建设, 这样能帮助网络金融合理的整合行业内部秩序, 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的建立专门的网络金融制度, 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管理, 合理的对网络金融进行控制。同时网络金融的经营者需要整体的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能够推动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网络金融企业来说, 深入的了解网络金融特点, 对网络金融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重新审视网络金融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在实际的工作中, 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

4.逐步完善网络金融体系

对于我国而言, 对网络金融方面体系还很欠缺, 需要逐步的完善网络金融体系。我国可以根据国外的合理经验, 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结合, 不断的摸索出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络金融体系。并且对网络金融的研究和分析, 科学的建立金融监管机构, 对一些违法现象进行合理监控和处罚, 严防不法操作。再有就是需要在国家方面, 加大对网络金融方面的教育, 在有关院校内增设同类科目, 补充经济市场中的网络金融人才。其次就是需要对群众进行宣传, 使得群众对网络金融产生足够的了解, 使其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总而言之, 本文主要就网络金融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做出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说明我国网络金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只有坚持不懈, 合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和国内现状进行结合与对比, 才能总结出属于我国的网络金融理论, 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金融体系。将网络金融逐渐的融入到我国金融体系中, 推动我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变化, 很多的企业开始在我国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 快速进入市场, 抢夺市场份额, 争夺大量的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 我国开始在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而进入21世纪以后, 互联网开始不断的普及, 网络金融不断的发展, 已经能够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内部结构, 未来的金融体系将是呈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所以目前我国的网络金融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开发, 这样才能保证网络金融能规范化和合理化, 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网络金融,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传统金融

参考文献

[1]陈昕, 蒋群星.网络金融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J].南方金融, 2010, 03.

[2]石海峰.典型性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及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J].西南金融, 2014, 05.

[3]黄剑.论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防控---兼谈中小银行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03.

[4]沈蕾.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2.

中国金融法制体系的思考 篇3

金融立法需注意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立法的优劣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在金融立法方面,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和有层次的法律体系,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金融市场的运行以及金融机构的退出等方面。

(一)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是金融市场稳定的第一层次的监管,因此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架构就非常重要。首先,银行作為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法律的重要规制对象。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设立和运行的基本规则。在机构管理方面,我国颁布的主要有《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等。其次,1998年颁布的《证券法》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规定了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设立的条件,对证券行业的市场准入进行了规定。①最后,《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第二章规定了关于信托投资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的规制等。

(二)金融机构的运行是最主要的部分,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债权人的利益,金融机构的运行也是法律重点规制的对象。在商业银行业务规则方面,有《储蓄管理条例》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的有关规定,来规制商业银行的一般行为。《证券法》对证券的发行,交易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基金的整个运行过程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方面,我国确实不是很完善。在现行的法律体系存在《金融机构撤销条例》来规定金融机构的撤销,以及《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已经规定了这些金融机构被接管和终止的基本原则。②

金融立法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量的话,我国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有层次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还是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金融是服务于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应该构筑一个各个实体经济体能够有一个合理的融资渠道。但是现状是农村和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在这方面的立法就很重要。首先,建议立法机关对农村金融机构方面做出立法,可以颁布《农村合作金融法》或者《农村合作经济法》来赋予农村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予以比较高的位阶,来通过这些机构的完善带动服务于“三农”经济的发展。其次,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建议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当然也应该针对民间融资提出针对性立法。最后,对金融机构的退出也要提出比较严格的立法。这个情况主要是要针对《企业破产法》来做出针对性的修改,或者制定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法。这样的可以是金融机构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退出机制,有助于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发展。③

金融执法需注意的问题

金融的自由发展的结局会产生一个恶性竞争的金融市场,因此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执法是保障金融市场良性竞争发展的必要措施。在我国主要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执法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为领导,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在第五章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的职责,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对整个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了银监会的监督职能,并且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规定了银监会的监督管理职责和监督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在第六章保险业监督管理中规定了保监会的监督职责和监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章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中给予证监会以监管证券行业的权利。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行使金融执法,规范金融行为,促进金融发展。

金融司法需注意的问题

金融司法是救济金融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措施。金融司法主要有金融诉讼,仲裁和调解三种方式。金融诉讼在具体的实践中遭遇了很多困惑,比如起诉容易执行难、行政干预, 执法偏向、起诉费用高, 回款率低、银行缺乏法律人才, 诉讼被动, 难以应付。这就导致了我国金融诉讼的起诉案件比较少,成功率有偏低,这样的后果也就导致了我国金融诉讼在现实的操作中确实起不到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可能架空金融诉讼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完善我国的金融诉讼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执法监督, 改善执法环境;(二)克服保护主义, 排除行政干预,依法办好金融;(三)加强法律宣传, 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法律意识;(四)加强法律培训, 培养银行自身的法律人才;(五)组建金融法庭, 形成执法合力,希望以此来巩固金融诉讼的价值。④而调解和仲裁作为比较有效率的方式,可以供金融机构借鉴。

金融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以上三个方面组成,而其中金融立法是根基。金融执法和金融司法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保证金融健康有效发展的根本,是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金融的执法体系和金融司法都是为金融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因此金融法制体系的各个环节的配合是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提,促进金融发展的动力。

结语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取得了十足的发展,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金融立法,执法,司法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很重要。在此过程中,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确立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并且推动金融诉讼的发展。但是金融法制体系还有诸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加强金融立法,完善和协调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的功能作用,加速金融司法体系改革就推到了金融法制改革的前沿。中国金融法制体系在未来肯定会形成多层次,多体系,系统化的法制体系,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当前我国金融法制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经济研究参考,2006,(7)

[2]完善金融法制体系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中国金融家,2005,(4)

[3]金融诉讼的难点及对策,经济师,2000,(1)

注解:

①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02905,2012/4/14,22:08

②当前我国金融法制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经济研究参考,2006,(7)

③完善金融法制体系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中国金融家,2005,(4)

④金融诉讼的难点及对策,经济师,2000,(1)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篇4

【关键词】体系,构建,金融,农村,中国,加强,

其次,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储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了投资的益处,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

在经济社会中,储蓄量既定的条件下,投资数量和投资的质量取决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和方向。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储蓄向投资转化速率与效率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影响才得以实现的。

再次,农村金融体系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业生产资源的再配置和规模节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提高了农业投入要素的生产率,优化了资源要素的配置并为实现规模节约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农村经济集约增长的显著要求。而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节约都是通过有效的市场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最后,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的金融化与货币化进程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农业科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使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区间进一步缩小,推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集约化的进程。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正规金融组织,另一种为非正规的金融组织。

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是指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活动。主要由这样的几个部分组成: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等构成。它们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农村金融体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最被老百姓所认可的机构,在现实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非正规金融是一种相对于官方正规金融活动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信贷交易(俗称“民间金融”、“民间借贷”、“草根金融”),游离于政府机构的监管之外。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好景不长。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和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从非正规走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其变化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监管力度也随之加大,最终顶着各方的压力最后在将其解散 。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在发展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方面整个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我国已建立的以政策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来讲,商业性保险机构、证券、担保租赁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基本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完全意义上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不够健全。

另一方面是现有机构组织的功能缺陷。首先,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其次,功能单一的农业发展银行,难当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再次,邮政储蓄抽走农村资金大大削弱了金融支农力度。最后,农村信用社不能够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虽然农村信用社在近几年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还有像农村保险业支农功能还不够健全、民间金融缺乏约束手段,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国外先进的农村金融体系,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我觉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需在新视角下重构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正处于边缘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把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商业机构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构建一个层次多、覆盖广阔、且可持续的真正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从其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改革模式和供给主导型思维大多是围绕信用社来进行的。我们应该突破这种传统的改革模式,积极充分利用和开发县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把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形式应用其中,推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相互合作与协调性,以便充分地发挥农村金融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1.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合作金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做到服务“三农”,我们必须注重它的组织结构。

2.要想使县域农业银行改变农村环境,开拓产业链。可将其定位于农村建设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农业,应该强调产权和市场化明晰,发挥其自主权,使其不受没有必要的约束,注重其金融网点的建设,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增加对新农村设施建设。

3.作为重要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的县域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业务范围覆盖率还不够高,比如在对农业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市化建设等项目上的贷款发放力度还不够大,所以要加强县域农业银行对这些项目的贷款支持。改变农行发放扶贫开发贷款的现状,授予县域农业发展银行承办县域地区的兑付、市场债券代理、向县域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的权利。另外,要大力开发多样性的信贷产品,在具有农业产业结构的大企业以及农业开发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

4.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有的风险分摊机制可以得出,其单一的分担风险机制根本不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应尝试建立更为多样和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摊转移机制,加大对我国农业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但基于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各方面条件以及财政状况的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不同性质和功能的保险公司,完善当地的农业担保和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5.积极地向农村推广新型的合作性金融。积极推动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的建立,要积极鼓励各种正规的境内外资本在农村地区投资设立多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业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这些金融机构一旦在农村建立,就可以发挥其经营方式灵活和管理层次少的优点。

(二)农村小额信贷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1.完善小额贷款体制有效地填补了农村没有大银行的空白。小额贷款可以交给银行或专门指定的组织来经营。

2.在贷款的原则上实行“灵活”的原则,也就是贷款金额灵活,还款期限灵活,贷款抵押物范围灵活,贷款品种灵活,在审批制度上灵活,在定价机制上灵活。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篇5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对整个金融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

2、商业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3、政策性银行

从1994年起,中国组建了3家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信用合作社等。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

1、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体系;

2、交通、中信、光大、华夏、招商、民生、深发展、浦发、兴业、恒丰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好的一类);

3、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具有典型的区域辐射和鲜明个性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未来可能还有晋商银行、秦商银行等)

4、遍布在全国112个城市112家城市商业银行;

5、遍布在全国星罗棋布的70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法人机构共有709家,但处于运营状态的只有412家)。

6、外资银行、合资银行;

弊端:

1、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还不太充分。

2、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

4、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比较,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并存在着许多抑制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

1、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2、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3、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4、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5、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6、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楼上各位的回答都不准确

我国的银行划分 〈一〉中央银行

即 中国人民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光大银行

等等 〈三〉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门项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和为农业基本建设发放专门项贷款,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其中主要是为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货币经营业。

货币经营业主要从事与货币有关的业务,包括金属货币的鉴定和兑换、货币的保管和 汇兑业务。当货币经营者手中大量货币聚集时就为发展货款业务提供了前提。随着货款业务的发展,保管业务也逐步改变成存款业务。当货币活动与信用活动结合时,货币经营业便开始向现代银行转变。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起因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尽管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银行,但货款对象主要为政府,且具有高利贷性质,不适合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融通资金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1694年,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西方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一)商业银行是与其他工业、商业企业一样,经营目的是盈利,但经营对象是特殊的货币资金,经营方式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借贷方式。

(二)商业银行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主要提供者。(详见“第七章货币供求”)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变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5、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字体:

提要 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几年来的飞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整个银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客观地分析,不能认为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依靠自身的改革取得了优良的业绩。只有居安思危,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苦练内功,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个概念在我国银行业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含义。2004年以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四类:一是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二是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三是111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和成都市商业银行等;四是其他类,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等。同第一类4大行相比,第二类11家银行都是股份制企业,同第三类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它们拥有全国性的经营牌照,因此,这11家特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认为它们是我国银行业的第二梯队。

随着建行、中行和工行相继股改上市,国家邮政储蓄银行、渤海银行的设立,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实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指的特定对象越来越模糊。然而在银监会监管实践上,截至2006年底,仍然将这11家加上新成立的浙商银行共12家银行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银监会将交通银行从股份制银行范畴划分出去并入国有商业银行称为5大行,又将2006年开始营业的渤海银行纳入,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12家。不管具体数量如何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同一类银行的整体特性没有变。这里就以最新的12家为对象进行分析。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

目前,除了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外的其余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已在A股上市。

从资产规模来看,除渤海银行(2006年开始营业,缺乏相关数据)外的11家银行2005、2006年总资产分别为43890.8亿元、54224.2亿元,增长23.54%,超过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17.3%的增长率,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占比从11.71%提升到12.34%。在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从4.62%下降到2.89%,远远低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8.61%、7.09%的水平。

从赢利水平来看,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2005、2006年税后净利润达164亿、245亿元,增长49%,2006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7.83%。从资本充足率看,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2005、2006年分别为7.65%、8.37%,在总资产增长20%以上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仍然保持增长,说明这7家银行具有优秀的资本筹措能力。

没有上市的银行,因为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财务数据,所以,没有分析赢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但从媒体公开报道情况来看,这几家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业绩。以上的数据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发展图画,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赢利水平大幅增加,股份制商业银行正走在完美的发展路径上。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强劲增长除了得益于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以及不断扩大的存贷款利差之外,重要的原因在于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第一,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改善了公司治理机制。目前,12家银行中有7家已经公开上市,其中招商、中信同时在香港、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余5家也在积极准备。上市后可以借助公众投资者的监督,促使银行更加审慎地运作。第二,稳步提升的资本充足率,为更好地壮大业务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除了深发展外,其余6家资本充足率2006年末均超过8%,未上市的5家中,刚开始营业的渤海银行达到了62%以上,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也超过8%,2006年广东发展银行引入的花旗集团、IBM信贷等国外企业和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国内企业获得了控股权和经营管理权,中央汇金公司准备注资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三,各家银行都在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业务运作模式。比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和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银行业处于领军地位;深发展在战略投资者新桥资本的帮助下,发展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中信银行依托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与集团旗下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领域的公司开展综合业务。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考虑认识到必须进行转型,最终目标是彻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重塑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的竞争。转轨已经成为最近几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任务,各行都致力于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等各领域的战略调整。目前来看,仍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快调整业务结构。第一,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第二,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商业银行应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第三,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国内商业银行要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第四,顺应批发业务逐渐萎缩态势,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为重点,加快调整业务结构。第五,以扩大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逐步调整收入结构。目前已经上市的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只有8.47%,还远低于建行、工行、中行、交行平均10.06%的水平。

其次,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尽管今后银行的扩张将越来越受到货币政策和监管制度的限制和约束,但政策代替不了决策,真正要控制风险,关键还是要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除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外,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真实评估资产质量,足额提取呆坏账准备金,控制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按照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全面建立信贷管理、成本财务、内部审计等规范的业务流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风险控制水平,在未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再次,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架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组织体系的扁平化再造,减少信息传递层级,提高决策和运营效率;二是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协调增长;三是建立能准确反映财务绩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管理会计手段加强成本控制;四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满足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

最后,为综合化经营做好准备。即不仅经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还经营原属于证券、投行、保险、信托公司的业务,以及衍生金融业务。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来看,综合化经营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还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增加了赢利。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经营多领域金融业务,满足现代商业银行资本节约、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的要求。

中国金融体系介绍 篇6

中国的金融体系:运行方式和改革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最终都得以抑制,其后出现的通货紧缩,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较长时间内的下降,也都得以克服.计划经济向货币经济过度的关键一步是以货币预算约束取代计划来建立经济的.内在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中国当前的改革必须以国有企业和银行部门的重组为中心,只有密切结合这两个领域的改革,改革才会取得成功.

作 者:Hansj(o)rg Herr  作者单位:德国柏林经济学院,教授 刊 名:财经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 “”(3) 分类号:F037.1 关键词:金融体系   运行方式   改革压力   预算约束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微观协调 篇7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微观层次, 农村资金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金融资源约束, 首要的表现就是资金资源量的约束和配置结构的约束, 因此, 破除农村金融资源约束首先要合理开发和配置农村金融资源。

一、培育农村“造血”机制, 增加农村资金资源量的累积

农村经济自我“造血”是现实农村资金资源量的累积的根本。培育农村经济“造血”机制首要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壮大农村经济力量。

二、以培育农村“造血”机制为目标, 提高财政“输血”效率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资金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支农首先表现为一种“输血”模式, 但财政支农资金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 最终导致农村经济自我“造血”功能的加强。为此, 要建设稳定、高效、统一的财政支农资金体系, 改革财政支农管理体制, 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一是国家在现有基础上, 每年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项目, 从政策上确保在近期内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二是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呆坏账核销资金的基础上, 转换出部分资金用于政策性银行的农村投资补偿。三是国家安排专项资金, 建立制度性的政策性支农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 以确保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

以培育农村“造血”机制为目标, 支农资金投入要重点突出, 兼顾全局。重点支持范围包括: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扶持新型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支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体制、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系统的尽快建立等;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扶持,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对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 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村大、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投入;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围栏草场、人工种草的保护工程;加强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形成外部资金的导入机制

一是在所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中, 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投资。二是对商业银行的农业和涉农贷款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 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支农。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和贷款保险体系, 一来增强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融资能力, 二来对商业银行涉农贷款进行信用担保。四是允许农业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 寻求合作伙伴, 通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农民共同基金等形成筹资, 扩大资金规模和支农能力。

四、广开渠道, 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投融资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三大问题 篇8

在这里,我们仅就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的三大根本性问题,做简单地分析。

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指标得出初步判断。一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这3个途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中国税收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超过19%,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30%~40%的比率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仍有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的现象并存,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二是M2/GDP指标。实践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按照最新测算,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8%。实际上,该指标曾经在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最高。尽管这里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集中

目前,中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办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巨大,但其中企业债券的份额却相对很小。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都在逐年攀升;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有待加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但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滞后,虽然最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融资规模仍有待提高。

上一篇:清明时节去踏青作文下一篇:江西农村信用社招聘:业务基础知识之出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