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2024-08-14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共6篇)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

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会议通报了XX年全县行风政风评议情况,对XX年县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各乡镇、各部门代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了XX年项目工作和近期政府重点工作。刚刚结束的县人代会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XX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入、全面、细致的安排,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可以讲任务已经非常明确,能不能完成这些任务,关键在于抓落实。下面,我就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抓好工作落实,扎实完成好今年的目标任务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勇于担当,切实解决好责任心的问题。

工作落实的好坏,关键在于任务分解是否到位、措施落实是否到位,说到底就是责任心强不强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一是坚持主动作为。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结构调整、文化旅游、扶贫攻坚、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刚刚结束的州、县两级人代会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对过去一年同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全县上下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民生改善有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各项事业得到全面进步,在全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对我县作为州府所在地,重新提出了角色定位标准,要求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州前列,即:在扶贫攻坚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小康示范作用;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城镇建设示范作用;在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作用;在现代农牧业发展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群众增收示范作用;在生态保护建设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黄河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在依法治理上走在全州前列,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作用。州委、州政府对同仁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寄予的殷切期望,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更是强大动力。

面对成绩,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许多工作还存在“短板”:如有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拈轻怕重、不愿担责,干工作拖拖拉拉、有始无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面对同样的项目、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政策、同样的要求,得到的结果却有好有坏,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责任心不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于同仁这样的落后地区、贫穷地区来说,任务异常艰巨。刚刚通过的全县“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1234”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县政府系统的领导干部必须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细致的工作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向州委、州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是狠抓责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并在县人代会上向全县干部群众予以承诺。各乡镇、各部门要对号入座、主动担责,把目标逐项逐级细化,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压实责任和担子。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负责,始终把县委、县政府定下的目标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盯人、盯项目、盯进度。尤其是对一些诸如:浪加水库、石哈龙水库、东西山(南当山)节水灌溉、扎毛灌渠、隆务河综合治理、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同贵公路等历时多年、进展不力的重大项目,要切实做到亲自部署、倒排工期、抓好督查,确保每一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确保每一项目标任务按要求如期完成。县监察局及县政府督查室要建立完善重点工作定期督查、报告、通报制度,对目标责任和重点工作的进度、成效全程跟踪督查问效,切实做到凡有安排,必有督查;凡是督查,必有结果。

第二,要细字当头,切实解决好执行力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善于谋全局,也要善于抓细节。不注意细节,往往因小失大,甚至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好工作中不深不细不力的问题。

一是在深挖细作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往往出现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出成效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工作不深不细,执行力不强,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抓工作落实,首先要善于把握重点,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要坚持做到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凡是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必须一项一项督促,一件一件落实,绝不能满足开开会议、念念文件。比如,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既定目标任务,逐条落实人员、地块,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如果等群众播种好了再去谋划,一切都晚了;项目工作,更应该按照既定的开复工、完成项目前期等时间要求,逐项落实责任,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看是征地拆迁出现问题还是可研、环评等手续出现问题,什么问题难、急,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将这种“钉钉子”的精神发扬广大,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二是更加讲究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干事情不能局限于把事情办了,把任务完成了,而是要千方百计把事情办好、办漂亮。这就要求我们从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的角度出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勤动脑、多思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结构调整、精准扶贫等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上各项政策文件,真正把内涵搞清楚,把实质弄明白,又要不断深化州情、县情、乡情再认识,因地制宜、统筹谋划。

第三、要团结一心,切实解决好凝聚力的问题。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各项工作的落实保驾护航。

一是树立团队意识。对于各乡镇、各部门来说,必须要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搞好领导班子团结,遇事与班子成员多商量,要听得进不同意见,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分歧,全力支持班子成员开展工作。班子成员之间要补位而不越位,要补台而不拆台,齐心协力开展工作。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协作配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当前政府各部门之间主动协作开展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部分部门负责人张口闭口是县政府的工作,是主管领导的责任,一有任务和困难就往上推,丝毫未意识到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了不良影响,制约了工作推进。所以,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围绕大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12个贫困村、其他贫困村10%贫困户、非贫困村30%贫困户脱贫攻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对此我们将着重通过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生态保护、资产收益、教育发展、医疗救助、低保兜底8个专项行动和交通、水利、电力、通信、金融、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科技、电子商务9大工程来实现目标任务。前不久相继召开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阶段性任务,希望各副县长和各乡镇、相关部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立足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发挥应有作用。尤其是县扶贫开发局,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要严守底线,切实解决好规矩意识的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规则、程序、纪律是推动工作落实的保证,各乡镇及政府各部门领导干部必须将其挺在前面,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一是讲规矩、守规则。规矩绝不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等方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做了明确规定和详细解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特别是单位“一把手”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得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当前,在执行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过程中,有的乡镇、部门不请示、不汇报,出了事情找领导;在办文办会过程中,有的部门、领导不讲规矩,遇到文字材料不是“单位没人”就是“根本不会”,推得干干净净;只要通知开会,就打听是谁主持会议,以各种借口拒绝参会。今后,凡是不请示、不汇报,不按照程序和要求报送材料,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相关领导承担;凡要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坚决不允许不经同意随意替会,单位主要负责人确实不能参加会议的,要严格履行请假手续,经允许后派其他副职参加。县政府办公室要严格把关,坚持原则,守好规矩。

二是讲纪律、守底线。关于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刚才华志副县长已经做了详细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这里我再强调一点: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加强和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一些部门过去是“清水衙门”,现在也成了“油水衙门”,尤其是基层乡镇村一级的权力较过去越来越大,管的项目资金和经费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资金管理不规范、随意开支、监督不到位等现象较为突出。长此以往,就容易出问题,滋生腐败。从近几年我县查处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看,许多问题出现在乡镇基层站所和村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任何单位、任何人必须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吸取教训,坚决打消侥幸心理,为了事业,为了家人,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加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当好“守护神”,保证每一分财政资金规范有序安全。此外,今年中央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不断改进作风,提高履职能力。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2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改变协会工作方式为主要目标, 共商行业发展和协会改革大计。是要在总结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建材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矛盾、瓶颈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着力点定在转型向纵深转折;探讨各级行业协会面临的改革, 着力点放在改变协会工作方式、增强独立于市场和竞争的能力;对“十三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框架原则及主要目标进行讨论, 着力点定在实现2020年的阶段目标。会议还将对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预判、预警, 使今年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1 两年来主要工作的回顾

自2012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工作会以来, 全国建材行业各级协会和各大企业集团、副会长单位, 围绕行业发展和自身改革, 以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勇气, 面对建材行业增长减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材传统产业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发展艰难、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缺乏新技术和政策扶持;面对日益提高的节能减排要求;面对工业制造业的多半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 大家齐心协力, 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的产能新增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技术玻璃、建筑石材加工、石膏、玻纤及制品、轻质建材、低能耗制品产业在建材总量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加, 由2012年的45%到2013年的46.3%, 预计2014年将增加到48%。节能减排年年有新的进展, 据测算2013年建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降低20%, 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都低于建材工业增长速度,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绝对量降低2%, 粉尘排放绝对量降低13%, 氮氧化物排放绝对量增长3.7%。经济效益年年都有提升, 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 168亿元, 同比增长20.3%;2014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230亿元, 同比增长13.8%。总体上建材行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位于全国工业制造行业的前三名。

在此, 我代表中国建材联合会, 对全国建材行业的同仁们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贺!

近两年全行业主要开展的三方面工作是:

1.1 紧紧扭住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不放手

第一、确立了“一个战略、两个支撑点”, 为行业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 为转型升级指出了路径, 扭住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瓶颈

制定了到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战略, 明确提出到2030年, 中国建材工业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目标。“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由“跟随追赶”向“超越引领”跨越;“战略”的内涵是创新与提升并举, 由“靠新”升华为“创新”, 由“变强”升华为“引领”, “新”由过去依靠引入“新”变为自主“新”, 并成为发展的主导和主体。“战略”实施主要支撑在改变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建材实现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为使“战略”实施有支撑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联合会在组织全行业的力量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准、找到了决定其能否实现的“两个关键点”, 这就是:一是必须支撑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由此组织召开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 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 确立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攻克瓶颈的突破点, 提出了到2020年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二是必须支撑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点上, 因此制定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 向行业和社会发布, 并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转发。其核心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并增加在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同时将现有传统产业中部分能够改变功能与用途的产品转向新兴产业, 加之对传统产业本身的提升、延伸、增加制品与深加工, 使建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使战略的实施牢牢支撑在科技进步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两个支撑点上。

第二、把创新“三新”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 将行业发展引向目标更高、技术更新、领域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手段虽然有很多, 但是关键点是要用“三新” (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政策) 推动与支撑。近几年来, 从中国建材联合会到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和建材大企业集团, 都不同程度地以创新“三新”推进结构调整。

为了使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 联合会组织各专业协会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开展各产业摸清家底并进行三类划分的工作。绝大多数产业多少年来没有弄清的家底, 通过艰苦努力, 不仅搞清了企业数量, 并且还进行了分类。像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砂石协会等专业协会, 还厘清了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技术水平和经营指标, 为下一步提升、改造与淘汰落后、优化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创新政策既是促进结构调整的动力, 又是引导结构调整的方向。联合会联手各专业协会将创新政策列为协会的主要职责。据初步统计, 近三年联合会与相关专业协会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政策 (资金) 支持共96项, 其中重大的政策13项, 标准4项;直接争取到国家支持的科研经费及补助资金为22 156万元, 其中两个“第二代”获得国家支持的资金为6 247万元。协助相关企业争取清洁生产示范补助3 810万元;争取到的砂石、玻纤等产业的减免税政策每年间接降低成本10多亿元。特别是在遏制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工作中, 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共同事先多次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并最终得到了采纳。如国发[2013]41号文件中有关改变现有审批项目的机制、对现有违规项目进行清理和取消32.5低标号水泥等, 为全行业开展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制定了最有权威的政策规定。省、市协会在争取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有利于调整结构的政策方面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 湖北、江苏、天津、河北等省市协会在运用政策推动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技术既是结构调整的目标, 又是结构调整的支撑, 更是结构调整的依赖和动力。在制定“十二五”建材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了建材主要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的工作路线图, 发布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纤、墙体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 从技术导向上明确了产业结构提升与调整的目标;保持了向国家科技部汇报联系渠道, 每年听取他们的工作指导;恢复了行业申报项目的渠道, 推荐了以两个“第二代”为主的一批国家重点专项的列项以及基础研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课题;在国家为了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对重点项目实行先由企业自筹经费研发、国家后补贴的政策指导下,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旗下的所属单位以行业大局为重, 共投入自有资金33 628万元用于两个“第二代”的研发;近三年建材行业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8项, 这些都对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标准既是结构调整的依据, 又是结构调整的目的。把创新标准作为调整结构的主要抓手, 制定了标准创新工作路线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已经废除了针对性不强、不起作用的标准32项, 并且还将进一步加大继续清理和淘汰的力度。根据有效性、时效性和对调整结构有对应作用的要求, 创新提升修订了161项标准, 并制定了一批行业协会标准且得到了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认可。全行业对标准在行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和标准工作的创新力度是空前的, 可以说是建材行业几十年来没有过的。

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既是推动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 也是结构调整的目的。针对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联合会联手19家专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了《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书》。联合会专门制定了“中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组织开展“百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活动, 已经完成了节能减排分会的筹备, 设立了节能减排服务平台中心。全行业的多数骨干企业在余热发电、脱硝装置、收尘设备更换提升越来越普及。尤其从今年以来, 水泥行业根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减排效果越来越明显。

为了使建材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与结构调整的目标相一致, 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 联手政府统计部门、有关省市协会和各专业协会、重点企业, 不仅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找出指标升降的来源与根源, 还十分注重分析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产品深加工增加的工业增加值, 以导向产品结构调整。尤其注重低能耗建材、技术玻璃、高档陶瓷、玻纤、建筑石材加工等轻质材料在整个建材工业总量中的比例变化, 以有效导向产业结构调整。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行业协会和中国建材集团、中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都积极参与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不仅为行业经济运行提供了预警、预判和预告, 还为结构调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为了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 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建材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严峻现实, 联合会积极倡导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 由工程承包转向以资本投资为主的国际化经营, 专门召开了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 邀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解读“走出去”的有关政策规定, 还请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材国际、中国复合材料集团等企业介绍“走出去”的实践与体会。会上几十家企业联名发出了“走出去”宣言。会后, 联合会已经开始梳理实施“走出去”的政策和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的职责任务, 意在加快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引导行业改变发展布局。

第三、以“两个遏制、三个加快”作为保障行业经济运行效益、化解产能过剩和调整结构的主要措施

针对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 联合会一方面多次向政府部门当面或书面专题汇报, 表达不能再批各种新建项目, 对新建项目审批必须用改革的思路改成多方参与、公开公示的建议;另一方面在全行业提出了“两个遏制”即遏制新增产能、遏制经济效益下滑;“三个加快”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两个“第二代”研发、节能减排和兼并重组的步伐。制定了《建材行业遏制新建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了“六个一批”。此举不仅得到了全国建材行业积极响应, 而且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近两年来, 联合会、水泥协会以及玻璃协会先后召开20多次的宣贯国发[2013]41号文、遏制产能新增的座谈会和论坛, 有15个省的省级领导出面支持与批示, 明确指示其政府部门参加会议, 有22个省市的工业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参加了论坛, 有25个省市协会配合了会议的举办, 有近2 000家企业参加了座谈会, 有444家水泥企业联名承诺不再新增产能。同时, 组织了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和加快“第二代”研发的万里行活动, 走遍全国六大地区, 有500多个企业、20多个省市协会和政府部门参加。对企业举报并经过核实的7家违规新建新增产能的企业在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杂志等行业主流媒体上曝光。联合会、水泥协会、玻璃协会先后向7个省级政府、13个省市经信委、发改委和相关的当地省市协会致函, 多数都收到了良好效果。由此, 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生产线建设得到了一定遏制, 减缓了对存量市场的冲击, 使大企业更加理智地面对市场竞争, 并在行业自律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尤其通过强化资源配置效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使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在工业部门中保持较好水平。中国建材集团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 位次比2012年前移46位;金隅集团在北京市整个建材行业效益下降情况下一枝独秀, 蒸蒸日上;海螺集团一直一马当先, 收入利润率2013年增幅达22.8%, 2014年还会更高。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新明珠集团、玻璃行业的福耀集团和南玻集团等企业一直在行业中效益领先。全国水泥行业1~9月份已实现利润530亿元, 有望全年达到800亿元以上。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水泥、平板玻璃的技术装备水平、化解产能过剩, 紧紧抓住水泥、玻璃两个“第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 在2012年明确定义、目标的基础上, 2014年制定了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研发标准和验收规则, 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与责任分工, 目前大家都在为之努力奋斗。

为了有效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加快推动兼并重组步伐, 以解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 分别制定了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水泥行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了平板玻璃行业重点支持培育的大企业集团。同时, 联合会专列了兼并重组的政策研究课题, 意在促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和出台有关推动政策。

关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前面已经提到, 有了专门的纲要与配合的措施。

相信随着“两个遏制”“三个加快”的推进,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后续持久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1.2 联合会与省市建材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专业协会形成了“联手合作”的工作新局面

联合会在制定了与省市建材协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专业协会联手合作联系制度的基础上, 增加了工作的联系和信息的沟通, 由此大家都增强了联手合作的意识和自觉性。联合会、专业协会与各省市协会近两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成功地开展联手合作:一是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在制止新增产能、核实与清理违规建设项目工作中基本上都是联手进行的;二是联合会、专业协会在各地召开的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精神、“万里行”和各种论坛会都是由省市协会和副会长单位参与并共同联手举办的;三是在组织开展建材行业全国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奖评奖表彰工作、建材行业“调结构、练内功、增效益”百家优秀企业的评选表彰活动、建材行业百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培育评定活动等, 都是由省市协会、专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推荐, 再由联合会确定的。

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也基本形成了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一是凡重大的全局性的工作, 如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发展建材新兴产业、上报的有关产业政策建议、在全行业开展的相关大型活动, 在可能的条件下基本都是联合会与有关专业协会联名上报、联名发布、联合行动;二是在修订原有的标准、创新标准, 尤其在制订行业协会标准、对外反倾销活动、每季召开的行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 基本上都是联合进行的;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整合利用现有的展览资源联合办展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如建筑陶瓷工业展, 在联合会、贸促会、建展公司、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广东省陶瓷协会的共同努力下, 联合了行业20多家骨干龙头企业, 使陶瓷工业展规模从历史上没有超过5万平米一跃扩大到2014年的8万平米, 并且创建了陶瓷产品展, 使总规模达到了10万平米,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展, 得到了陶瓷行业的一致赞赏。

总之, 无论是省市协会, 还是专业协会, 都是在行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主动与各方面加强合作, 主动发挥协会功能, 改变工作方式, 使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1.3 联合会系统坚持“两个果断”、“两个坚定不移”的改革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半完成

改革添动力, 发展添活力。2012年在联合会系统工作会上我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建材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定不移地加快与深化联合会系统的改革。联合会系统要果断地向企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转型, 果断地按照市场化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由此2012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成果年, 2013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突破年, 2014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转折年, 可谓是一年一大步, 步步有脚印。

直属单位和投资实体的改革迈出了四大步:一是将业务接近或相近、管理容易统一的四个单位重组为两个实现“五统一”的经营单位;二是直属单位中服务功能与联合会管理部门的业务相近有连接的, 组建十大服务平台, 实现企业化独立经营;三是针对直属单位主营业务发展已经受限的状况, 提出了拓展新领域、延长产业链的十大突破点;四是管理制度、用人方式、薪酬分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联合会本部、专业协会、分会的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一是完成了“三定”。2012年联合会本部进行定职能、定岗位职责与职数、定在岗人员的“三定”, 2013年各专业协会实行“三定”, 2014年联合会各分会实行“三定”。“三定”实施过程把用工合同制、用人竞聘制、薪酬按贡献和责任大小挂钩的多劳多得分配机制贯穿全过程, 企业化运行从制度上得以落实。二是开始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在“三定”时将各专业协会职能主要定位在“引领、协调、服务”与壮大自身实力, 提高能力的协会工作基本职责, 在实施过程中, 联合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现场办公会、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 始终将其工作的重点引向行业的共性和瓶颈方面, 从而绝大多数专业协会已经把遏制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了解与解决本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主动争取标准修订、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连接, 作为协会的主要职责, 使满足处理琐碎事项、满足别人招呼后跟着转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与转变。三是联合会、专业协会的自身制度建设和创收能力得到了较大地加强与提高。根据新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化运行的需要, 联合会、专业协会都重新制修订了一批规章制度, 尤其对内部管理机制和服务创收与分配挂钩的制度普遍得到重视, 从而活力不断增强, 23家专业协会2013年底的总收入和联合会本部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联合会本部的改革在2012年“三定”后, 根据新的形势又将进一步调整职能, 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事实上现在很多做法已经开始体现了新方案的要求。例如, 不断修改完善考核办法, 将引领行业的职能和服务创收作为考核与效益挂钩的主要内容, 以改变满足过程、满足听汇报、满足相互转手、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再如, 与各部门业务相关的平台已经开始独立考核, 准备转向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企业化管理;已经开始了将联合会系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 财务报表已经调整为企业格式财务报表, 以利于企业化考核, 已经制定了联合会本部的各种创收进行独立核算的成本分摊办法等一系列企业化管理的机制。联合会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总结大会之后, 做到督导组不撤、整改不停、学习不断, 对梳理的需要整改的279个问题分成三类, 加强了顶层设计、跟踪落实、成果落地三个环节的管理。目前, 已经进入第二批问题的整改。同时, 从党委、支部到工会、团委都制定了工作职责, 并实施了两级班子的党风廉政责任制。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大大增强了责任感, 调动了积极性, 联合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等主要指标翻了一番, 提前了一年半完成了联合会系统的“十二五”规划。

当然, 联合会的工作和联合会系统的工作还存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担当意识不够坚强, 引领行业的能力与实际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经济状况还比较脆弱, 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改革发展任务还相当繁重。

2 当前建材行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建材行业的发展和行业协会自身的改革创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如此, 通过形势分析, 我们仍然面临着五大矛盾和挑战:

2.1 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步履艰难

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产能利用率越来越低, 但雷同水平的产能新建虽然有所遏制但尚未真正遏制住, 存量市场还在受到增量冲击, 恶性价格战往往难以避免, 经济效益基础不稳。化解产能过剩理论上有“六个一批”, 但实际上除向国外“转移一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一批”和通过两个“第二代”研发“提升一批”有操作性之外, 其余的路径都很有限。转型升级向顶端提升尚缺高端技术;横向产业扩展比较简单的还可以, 但追求附加值高、精加工又缺乏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向行业外延伸, 真正可以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品少, 也有局限;向国外转移还有创造条件和准备的过渡期等等, 所以转型无论是横向扩展还是纵向延伸都遇到了内外的种种困难。例如, 本来一些矿产资源是建材产业链延伸与组合成产业链的对象, 但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不到资源配置;像商品混凝土这样容易延的产品, 由于市场缺乏规范, 标准与进入门槛低, 优劣不分, 导致应收账款近半, 人们不敢大胆进入。最揪心的是落后产品受到利益保护, 在市场中仍能生存, 淘汰不力。加上一部分企业只能坚持原有阵地, 不会跨越发展, 致使整个转型步履艰难。如果我们不能摆脱各种困扰和自我突围, 如果传统产业只是停留在限制、遏制与无序竞争中打圈圈, 必然贻误转型时机, 后果将不堪设想。

2.2 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技术研发与储备均不足, 制约瓶颈尚未突破

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进程缓慢。建材行业进入国家明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仅占建材行业总量的约10%。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目标与方向似乎明确, 又似乎不明确, 发展重点和攻克瓶颈在行业顶层也并不十分清晰, 直至今年才有了一个发展纲要。科研的体制分割造成了资源相对分散, 研发力量、研发设施相对薄弱: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3年底, 建材新兴产业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仅5家, 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仅6家,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仅9家, 从而造成大的研发项目“扛不起”, 小的“瞧不起”, 两头抓不住。不仅有体制的原因, 机制导向上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上多数单位与当期的经济效益挂钩, 一些科研人员, 特别是领军人物心思沉不下来, 基础理论研究顾不上, 突破点找不到, 因此只是择机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发展, 形不成产业化、规模化。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 与传统建材发展的历程相比, 新兴建材发展获得国家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撑的项目非常有限。缺乏重大专项列进扶持的倾斜政策, 仅靠企业自有资金研发难以形成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从行业管理和协会工作的角度看, 也缺乏对其顶层设计, 没有组织相应的产学研联盟对其瓶颈进行攻关, 没有很好解决一些新兴产品在市场应用中碰到的瓶颈问题, 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久而久之, 本来一个事关行业发展命运的产业, 关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领域却发展缓慢、力量弱小。如果建材行业这个硬仗攻克不下来, 后续发展、转型升级、资源附加值的获得, 以至从总体上实现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和绿色低碳发展等目标, 都将大打折扣和难以实现。

2.3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乏力、兼并重组徘徊不前, 发展布局亟待调整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既制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又影响产业布局的合理形成, 更影响着整个行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像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壮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了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但是从总体上我国建材企业数量仍然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相对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企业多、小、散不仅是一个外观状态问题, 要害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而且经营不经济,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节能减排难以达标。前几年行业的兼并重组出现过好的势头, 但是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加之国家在兼并重组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机构推动, 这几年几乎徘徊不前。像北京金隅集团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工业厂区搬迁调整之机, 有计划、有目标地将相关相近的产业同时搬进产业园区, 实行多种产品功能合一、多种产品一地集成, 分别管理、统一销售的集约化产业组织调整的仅仅是少数。

特别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传统产业国内过剩, 一些企业常常陷入价格战, 但作为世界建材大国, 无论从产量上占世界建材总产量的将近60%, 还是以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泥技术装备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建成水泥项目的能力、中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公司在国外承担建成玻璃项目的能力, 都证明“走出去”的时机和改变产业发展布局的时机已经成熟。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空间和市场, 这是改变与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的又一大举措, 是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 是事关中国建材工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只是在自己的圈里打转转还是走出国门大显身手的战略选择, 也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布局与方向的头等大事。

2.4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增, 有效的主动措施不足, 半数以上企业未能达标

建材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执政党的理念与人们追求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共同需要, 进而制约性政策和强制性法规接踵而来。就节能减排实现的路径来说, 无非是通过创新技术、调整结构、改变生产方式, 从根子上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量;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引导与突破难点和瓶颈, 实现重点领域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共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强化管理和设立服务系统督促与协调, 全面推进与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就建材行业来说, 客观上有窑炉加矿业生产特征和使用其他燃料替代很有局限的缘故, 在工业系统中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都是前三名的大户。但由于技术创新在推动结构调整、改变生产方式、改变品种、提高附加值的效果还不明显, 使得应该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最有效的途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排放达标的企业不足一半。有的产业标准太低、达标了也不环保。由于技术创新不力受阻, 政策力度不足, 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总体的或专项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系统, 总体上节能减排步伐缓慢, 只有30%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数行业差距甚大。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产业, 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 没有通道和新的投入, 是难以提速的。很多情况下只靠企业单打独斗, 形成不了全国性的政策推动和行业性的合力。由此只是喊得多, 有效措施落地少。如果在节能减排方面不及时地采取措施, 不仅经济上会受罚, 社会舆论会谴责, 更会严重的是会拖经济社会进步的后腿。

2.5 行业协会面临与政府脱钩的改革, 竞争意识有待加强、工作方式亟待改变

行业协会组织面临与政府脱钩的改革,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限期性的改革任务。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的同时, 还将面对一业多会的竞争与挑战, 意味着由原来的唯一对口的协会组织很可能变成多会共存与竞争。由此以前的依靠政府和当好政府的助手是相对固定的, 以后变为只有发挥作用的协会才能得到政府选择性的支持。当然, 事在人为, 无论是归属体制的改变还是生存环境的变化, 都将取决于协会自身的作为。目前省市建材行业协会大多脱胎于政府机关, 既有先天的优势, 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也存在固有的劣势, 市场化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服务功能不全;机构人员不足且缺乏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与重大问题的能力, 经济实力普遍比较脆弱。由此, 必须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从改变工作方式着手, 将自己从繁琐的事务圈子中解放出来, 把自己定位在引领行业发展与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 定位在依靠自己的服务功能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加上来, 每年做成行业与企业共同需要的若干项大事, 做出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这是面对竞争的最好选择。如果行业协会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不主动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职能, 不提升自身能力与功能, 不仅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不了作用, 就连自身也会难保。为此, 必须树立市场意识, 增强竞争意识, 加大行业协会自身的改革创新的力度, 这又是摆在各级协会组织面前的艰巨任务和最大的挑战。

3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颈, 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对于联合会的全体会长, 对于省市行业协会领导和各专业协会的领导来说, 都肩负着推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历史责任, 因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抓住建材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瓶颈, 是这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提和根本

无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 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都是在发生新的变化。资源利用与配置方式都在调整, 都是依靠发展信息经济、科技经济、金融经济支持与支撑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与节能环保发展。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从总体看也已从增速减缓后都开始转向质量效益型。但是这种转变无论从范围、力度、效果上都是有限的。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打破国界的新格局, 从各行各业向他国他行业渗透和延长各自产业链的新趋势, 从人们寻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探索集约经营的发展新模式, 其发展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与转折。为此, 近二十年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该向纵深转折的时候了, 一方面要以加快自身观念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与引导新萌发的新的发展方式并加以创新和推广。目前, 建材行业也已经出现了多种变革性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体可归为五大转变:

一是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的转变。由过去完全盯在中国本国发展, 以中国市场为市场, 以中国需求为需求的传统市场观念开始被冲破, 真正转向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且一些企业把新增产能、新的经济增长点布局、部分营业收入立足在国外实现, 两个市场的发展布局已经开始。

二是发展正在转向冲破传统的行业界线。各行业之间和领域之间相互跨越、相互渗透, 通过创新提升, 改变产品性能、功能与用途, 进而跨进他行业与他行业连接产业链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途径。行业界线在淡化, 产业跨越延长在强化, 形成新增长的很大一部分的营业收入将从其他兄弟行业发展并与其配套中获得。

三是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由被动地为建筑工程配套转向以建筑材料为基础牵引建筑工业化施工和建筑业的变革, 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相互推进, 建筑材料不再完全被动地由建筑应用支配与选择。建筑材料与建筑业的统一设计、一体化经营、建筑工业化与建材产品的集成融为一体, 开始打破按部就班完全由设计决定施工、由施工选择材料的传统作业方式, 而由建筑材料商创新新产品、改变建筑构造, 由建材经营商与建筑经营商二者合一的发展模式, 其配置效率、集成效率、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这种模式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四是产业发展布局模式正在向集成转变。传统模式有一个产品有一个布点或形成一个工厂, 这种方式已经被相互有关联的产业、多元功能合一的产品、集中布点在同一产业园区或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方式所代替, 综合型的、混合型的产业园区开始成为某个地域的生产商与供应商, 节地、节省综合管理成本和销售一体化的优势远优于一地一产品的传统发展模式。

五是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由单干转向联手。传统观念偏重于一门一户的发展与经营, 自管自的发展, 自管自的经营。而事实上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在于体制形式, 而在于资源利用与组合方式, 进而一些企业或集团开始转向以自身主业扩展与延长产业链为基础, 与自身主营业务相近的企业进行重组或联合经营, 由独立经营向相互交叉持股、联合发展的模式, 替代传统的一门一户的发展经营方式。

这些转变尽管形式不一, 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发展方式转变的转向。它们是在打破现存的方式而追求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基点上形成的, 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与转折的趋向,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认真加以总结与引导。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在支撑点上才能有着落。没有一定的形式支撑, 转变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不是现实。因此,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有路径与支撑点, 想法变了, 路径就有了, 才称得上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3.2 全行业和协会工作的主线要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颈, 坚持五个“紧扣”, 努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1) 紧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线, 实现结构调整向纵深转折, 真正形成“两翼齐飞”

传统的建材产业必须坚持控制总量、坚决遏制新增, 遏制雷同技术产能的重复建设。所有产能过剩的传统建材在都必须遏制技术雷同的新增产能以外, 都要以两个“第二代”的研发为牵引, 都要制定各自的创新提升技术装备的目标, 实现产业升级;每个传统建材产业都必须提出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 促进结构优化;凡是有延伸功能和深加工潜能的产品都要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作为新的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使传统建材在控制总量、遏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发展方式, 增加附加值要照常发展与增长, 实现量的增幅减速之后, 经济规模与效益不但不减, 反而必须继续增长, 这是转型升级的标志。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和实现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要紧紧围绕七大领域, 展开各有侧重的创新与提升, 通过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一批重大专项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组织技术创新围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发一批高档次的新产品, 通过围绕高档玻纤与复合材料、碳纤维、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重点领域的瓶颈攻关拓展一批新型产业, 通过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新技术, 使产品发展方向、路径、规模为实现其半壁江山提供牢靠的支撑。

(2) 紧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不放手, 创新“三新”撬开瓶颈、打开通道, 奠定结构调整向纵深转折的基础

目前, 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多方面的, 不攻破已经不是影响瓶颈本身而是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过剩、新兴产业短缺, 技术标准瓶颈、政策瓶颈、节能减排的瓶颈等都与创新“三新”, 与运用“三新”的目标确定和工作力度密切相关。其中技术创新的瓶颈是诸瓶颈中关联度最大的, 应作为攻克的重点。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缺乏顶尖的技术开发, 因此成长性好、对建材行业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引领的、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物质资源消耗少、开发潜力大、有带动作用的产品少, 使传统建材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都比较窄, 发展被卡壳。因此要在梳理的基础上分别组织攻关, 要撬开技术瓶颈, 抓住创新技术与攻克瓶颈一并攻关。目前联合会准备与有关专业协会和两个在京的央企组织联手攻关, 第一步将攻关重点定在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三个关键领域。各省市协会、各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现阶段的瓶颈攻关目标。集行业力量撬开封锁、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瓶颈, 释放新技术、新产品, 迎来新发展。同时, 要加大攻克淘汰落后产能瓶颈的力度。由于绝大多数传统建材产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标准低, 加之执行标准不严, 使低档产品和质量低劣的产品、能耗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都有空子可钻, 可以与先进企业和优质产品在同一市场生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淘汰落后产能弄虚作假, 其力度与步伐还不如以前产能供需相对平衡的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因此, 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下大力气、下决心坚决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能耗环保标准捆在一起使用, 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联合舰队, 推动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

发展中的很多瓶颈是与政策的不到位密切相关的, 因此要把研究政策、争取政策作为行业破解瓶颈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去对政策的切入与研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很多方面缺乏对政策的了解与支持, 作用发挥有限。即使有所研究的问题也缺深度和力度, 切入点针对性不强, 尤其在资金扶持与税收减免等方面被采纳的不多。事实证明, 所有的产业与领域发展的好坏快慢都与其争取的政策密切相关, 所有瓶颈的化解都离不开政策支持与配合。联合会与专业协会总体上配合政府解决工业系统的共性问题、跟随政府制定政策还能跟上步子, 但是自主研究的政策, 自创的、有特色的、能针对解决专项的政策太少。要突破瓶颈, 首先必须突破政策研究的瓶颈。联合会与几个专业协会已经联手将水泥窑协同处置焚烧垃圾、兼并重组、节能减排、“走出去”等重大科技专项和新兴产业六个方面的政策研究, 准备与有关企业一道进行一对一的共同开展政策研究与跟踪落实, 以推动建材很多瓶颈破冰。各省市协会和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也应把政策研究列为主要工作, 相互呼应, 共同推进发展中的软件建设刚性化。

(3) 紧扣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加快国内兼并重组步伐和加快资本“走出去”的步伐, 实现发展布局的调整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是行业提升、提高的客观要求和必经之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既包括地域性、区域性与集团型的相关产业的整合与集中, 也包括同类产业或非同类产业的一体化集约经营。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产业组织分散、规模过小, 资源能源利用不经济、环保落后的产业组织结构。目前最现实的是如何以国内大企业为依托, 开展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建材行业一般一个产业就有上千家企业, 有的几千家企业, 甚至几万家。不要高估, 通过兼并重组, 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低、能耗排放相对高的企业与先进的骨干企业的差距在现有基础上先缩小一半, 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巨大的节能减排成果。因此, 必须从政策着手、机制着手, 推进政府改变机制, 对兼并企业的资金来源、兼并过程的成本补贴、多层次上缴所得税等问题有优惠政策, 对被兼并的企业的历史旧账、人员安置等都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要营造一个小企业主动向大企业靠拢、投奔大企业、主动要求并入的市场机制。

“走出去”的时机与条件都已成熟。在国内遏制新增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 发挥中国建材工业优势,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也是新的发展的出路所在。因此, 要毫不犹豫地将资本“走出去”作为调整结构, 改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支撑。各级协会组织要为“走出去”牵线搭桥, 创造条件, 当好红娘。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摸清“走出去”的政策规定, 争取进一步降低“走出去”门槛, 减少审批程序, 帮助企业有效控制非经营性风险。要研究并制定有利于建材企业“走出去”供政府采纳的相关政策, 建立一套为“走出去”服务的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风俗文化、投资背景的相关材料, 不使每个企业都花精力分别研究;开办“走出去”的各种培训班, 提出备选国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协调解决有关金融、海关、证券、法律、商务方面“走出去”的工作。总之, 要建立一套“走出去”的服务机构与机制, 使“走出去”有目标、有步骤、有政策与规则支撑。同时, 在遏制新增产能的同时, 各级协会组织都要动员与组织相关企业转变发展布局思路, 由国内发展为主及早转向国外发展。

(4) 紧扣节能减排, 创新机制, 建立服务产业链, 及早推进绝大多数企业达标

从政府到全社会对节能减排都非常重视, 很多法规性的规定接踵而来, 时间紧逼, 已经开始了倒逼机制。要解决建材行业多数企业节能减排达标并不那么容易, 目前很多企业压力巨大、节能减排成本不断增加且还不能持久与稳定。从总体上看, 还缺乏针对多数企业的状况有总体性的推动机制和政策。因此, 要以探索与创新机制为突破口, 形成政策运用、创新技术、产品结构调整、设立服务系统“四位一体”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与运用方面, 要采取疏导、鼓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政策导向, 既要坚持运用差别电价、碳交易等做法, 对不达标的从经济上重罚, 但又要对协同处置垃圾和废弃物、污泥与节能减排达标的企业政府要有优惠与补贴政策, 对率先达标的企业在税收上在几年内有一定减免等鼓励政策。目前一边倒的做法只是压力大, 进展慢, 效果不一定好。二是要把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作为实现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根本途径, 以改变产业、产品结构, 改变生产方式, 增加附加值, 改变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生产方式, 将之作为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最好的路径。三是要把与节能减排有关的装备创新提升作为重要环节, 要瞄准国际领先水平, 选择各产业卡脖子的技术装备进行一对一的对标并组织攻关, 同时对能耗与排放高的设备不到期也要让其提前退役, 对收尘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设施提出限期退出市场的时间表。四是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效的系统工程, 为此, 建材行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建立具有建材特色的服务于企业的节能减排的服务系统。在即将成立的节能减排分会和已有的节能减排中心基础上, 联合会将联合有关专业协会、国建联信公司, 联手相关企业组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体制的节能减排服务中心 (公司) , 主要从事包括政策导向, 节能减排认证、评估、达标的检测, 提供各种咨询与技术的服务, 直至拓展到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管理一条龙的产业化的专业队伍。

(5) 紧扣协会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革, 确立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机制, 奠定生存与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协会组织的改革方向与目标, 并且提出了要限期完成脱钩, 协会组织成为独立于市场的社团组织已经定性, 这是对所有的协会组织的挑战。随着政府职能的精简与转变, 现有不少政府主办的事连政府也不做了, 不再可能从政府接到现在做的一些事情。当然政府仍然是协会必须紧紧依靠的, 只是依靠的规则变了, 以前是唯一对口的, 以后是竞争选择性的。由此经济上依赖政府支撑不能继续, 必须独立市场。尤其是一业多会的机制将形成一个产业有几个协会都在为其服务的竞争局面必将出现。为此, 改革已经到了家门口。

面对改革, 首先要坚持正确定位。协会的职能定位是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改革的目的。如果行业协会不主动研究与导向行业发展的趋向、矛盾与问题, 不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和组织协调攻克影响发展的瓶颈, 无法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无法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协会就会失去信赖, 失去市场。由此, 协会工作的定位必须围绕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 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产品进入市场的应用问题, 才有需求, 才有作为。协会自身的改革必须建立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才能提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这才是最靠得住并且有持久力的依靠, 才能有所作为, 想做事就会有作为, 有作为就会有地位和竞争力。

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业多会的出现本身是对协会组织的一种鞭策, 是由企业、市场、政府选择由谁提供服务的创新机制, 我们所有一切都要放在这一大背景下谋划。过去由政府罩着, 习惯于受他人拉动与支配, 满足于供情况、写汇报、送材料、发文件、下通知的繁琐事务性工作的方式, 不能再作为协会工作的主要支撑。必须变事务性为引领性, 变中转性为协调做实事落地型。

必须以独立自主、独立打拼市场、靠服务功能与作为获得生存发展。要变依赖政府为独立市场, 变被动服从式为主动出击型, 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方法为市场化竞争。只有具有竞争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大家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探讨和尝试的方式。

我认为在协会和政府脱钩的过渡期内, 最主要的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政府脱钩仅是隶属关系的变化, 业务上还要加强与政府联系。由于在争取政府出台政策或行业导向、专项优惠政策时, 可能存在政府手里有着两份以上的同样报告, 供政府选择, 因此了解政策、掌握信息、密切联系政府部门仍然是一项主要工作, 否则容易被他人占先。二是强化协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一业多会的竞争不仅是平台之间的竞争, 关键是人与人的竞争, 没有一批热心于行业工作, 业务熟悉, 既懂业务又懂经济, 既有基层的微观经历又有宏观的把握能力的若干骨干人才, 竞争力无从谈起。如果引领不知道方向, 协调不知切入, 服务成为抽象, 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三是经济上要独立。通过拓展服务功能, 开展公益性的各种活动, 形成自身独创的协会经济收入。经济是基础, 也是竞争力的象征。如果经济不自主, 想开展的工作受限, 应开展的工作也不敢进行, 久而久之, 自身会丧失市场竞争力。

最后行业协会之间、专业协会之间除了正常的业务关系外, 还应打造协会系统相关信息联络、资源共享的网络机制。同一类问题的研究, 不要人人介入, 花精力太多, 同样的引领功能与作用, 也没必要人人都去琢磨一套。一些地方协会成功的做法可以加以推广与借鉴。除此以外, 在上面提到的设立行业节能减排系统服务中心、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10月30日刚刚成立的建材行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等联合会可与专业协会、省市协会联手, 一些带有地域性的服务也可以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各负其责, 共同推进服务与创收。

在这里我要再提一句, 无论是中国建材联合会, 还是省市协会、专业协会, 不仅与大企业有着工作的关系, 大企业还在帮助协会开展工作方面从资金上、人力物力上都给予过多种支持。现在各级协会都面临着艰难的改革, 也希望各大企业对各省市协会的改革给予人力、财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此, 我代表协会系统表示衷心的感谢!

3.3 关于编制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框架、目标与工作要求

(1) “十二五”圆满收官, 积极谋划“十三五”规划

在讲“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前, 先说一下首先必须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 这样才能更好地谋划“十三五”。距离全面完成与超额完成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预测, “十二五”规划任务中, 对于兼并重组和主要产业的集中度目标可以完成;工业增加值、节能和综合利用利废目标能够提前完成;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超过预期20%的目标, 可达25%。其中“十二五”期间的总的环保减排目标和浮法玻璃优质产品比例等指标还得花大力气才能实现, 为此还要作极大的努力。

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 在“十二五”结束时要达到的主要标志:一是化解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路径一定要突破, 盲目扩张势头必须得到遏制, 新一轮的落后产能淘汰的目标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二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的攻关瓶颈必须得到突破;三是节能减排有转折性突破, 60%以上企业环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80%以上的企业能耗达到国家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四是主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取得新进展, 两个“第二代”核心技术研发基本得以突破;五是“走出去”在各产业全面开始启动, 水泥企业“走出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数量。达到这一目标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依据和基础。

(2)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 是我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对于能否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关系极大。这个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又是主要产业与国际领先对标开始超越的起步阶段, 也是决定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期, 是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夯实基础的时期。因此, “十三五”可以定为超越与引领做好准备的关键五年。

建材工业“十三五”的发展特征: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建材工业的发展模式要由“速度效益型”、“质量效益型”转为“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源动力由依靠“市场需求拉动型”转为“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方式由“工业制造单一型”转向“工业制造与工业生产服务并举型”;发展的市场布局由国内为主转向国内国际同步发展的“全球资源配置型”。通过“十三五”期间五年的发展, 使我国建材工业在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布局、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转折性的突破与提高, 为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主要目标一是所有的建材产业都像两个“第二代”一样, 制定了技术装备创新提升的目标并与国外对标之后确定各自的技术装备研发标准。

二是建材新兴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其所占比重显著上升, 产业规模取得重大突破与拓展,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建材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传统建材产业全面得以提升, 自身通过延长产业链、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所形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传统建材产业总量的50%。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驱动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驱动成为拓展领域、提高附加值的主要来源, 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创新提升迈进世界领先水平。50%以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 先进装备国产化率达到50%~60%以上。主要产业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四是节能减排瓶颈得以突破, 水平显著提升, 以政策引领、技术提升、机制健全, 推进建材行业节能低碳, 实现迈进绿色发展。所有企业的能耗全部达到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80%以上的企业达到届时排放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降低30%。

五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度, 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主要产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各产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总数的30%左右;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进入大型的集团公司, 一批优秀企业率先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六是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实现由工程承包建设向“走出去”以资本为主在国外投资经营,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国际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增加, 建材工业在国外营业收入达到总收入的1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再增加1~2个。

(3) “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

一是主题鲜明、主线清晰、亮点突出。主题围绕发展方式转变有明确的突破点;主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有明确的转折点;亮点是建材制造型与生产服务型并举, 节能减排有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走出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各占半边天。

二是要与国家“十三五”整个经济社会的走向与发展方式转变相吻合, 在规划的内容上和时间上要与《战略》衔接, 与“十二五”完成的实际相衔接;规划必须突出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 要突出发展的目标定位, 发展方式、模式的改变和机制体制的创新, 尤其要把新兴产业薄弱点和传统产能过剩的矛盾找出来, 并提出解决矛盾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已经列举的和已经暴露出来的瓶颈作为突破点, 聚焦力量加以攻克。要有目标与支撑点, 如果拦路虎不打掉, 后边的路走不通。因此, 要作为实现“十三五”目标的主要路径与打通发展渠道的关键点。

四是建材工业新的发展中出现的多种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型模式, 应该提倡并要求继续探索创新, 使新的发展支撑在发展方式转变上, 强调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五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 编制规划的思路一定要打开, 包括在国外发展, 包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发展, 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企业体制与机制的变化等都要有新的内容、内涵。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3

同志们:

在县“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立即召开县政府全体会议暨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分解2021年工作任务,交办人大政协议提案,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提振精神,争先创优,以奋斗姿态抓实工作,努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是大考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八个更大作为”,如何实现更大作为?我总结四句话:目标是统领,担当是前提,效率是关键,纪律是保证。下面,围绕这四个方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强化目标导向,以如山的定力实现更大作为

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抓工作、干事业没有理想就难有推动力,没有奋斗目标就没有凝聚力。实现更大作为,必须强化战略思维,突出目标引领,点燃奋斗激情。

(一)坚定奋勇前行的方向。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党中央对2021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指导方针和“六个稳”的目标要求;省委省政府勾画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吹响了“六个力争上游”的冲锋号;县委提出要以“项目建设年”“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城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导航图”“规划图”,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大家要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激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发展的正能量。

(二)坚定奋进奔跑的目标。刚刚闭幕的县人代会上,提出了考核“进两位争三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个×%、×个×%、×个×%”的目标。这是法定任务、法定目标,我们只有执行权,没有选择权。今天会上,对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进行了分解,政府各位副县长、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细化指标、精准对标、从高设标,每一项任务都要制定计划、出台方案,实化工作举措、量化完成时限、强化推进落实。大家要把任务担起来、行动立起来、标杆树起来,做到人人心中一团火,个个憋着一股劲,确保目标必成、争先进位。

(三)坚定奋力赶超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我县实际来看,我认为这个战略机遇期,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政策窗口期。今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业优先政策和竞争性产业政策、差别化区域政策,国务院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看,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我们要对标对表,落细落实,积极争取政策红利,争取真金白银的支持。二是转型攻坚期。近年来,我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小、散、短”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产值过10亿的企业仅×家,税收过千万的仅×家,与×门户、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极不匹配。短板就是潜力板,难点就是突破点,在推进质量兴工、绿色兴农、文化兴旅上,我们空间广阔、大有作为。三是发展黄金期。随着“一带一路”、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振兴、ד东禅西道”、×绿色发展新三年行动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高铁、×高铁等重大项目的深入推进,今日之×,具重大战略之天时,居三省通衢之地利,享风清气正之人和,进入了大事可期、大事可成的黄金发展期,我们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谋求新突破,争创新优势。

(四)坚定奋发图强的毅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县20年一以贯之抓产业,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亿元;×工业园30年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全国工业园区标杆;×县70年一任接着一任干,森林覆盖率由不到×%提高到×%,创造了“×精神”“×奇迹”。今年很多工作,比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全域旅游等,我们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对确定的目标、敲定的事项,决不动摇,决不退缩,决不放弃,以百米冲刺的心劲贯穿于发展长跑的始终,以善作善成的实效为×人民造福。

二、强化责任导向,以如鼎的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不因事急而慢为。面对急事要事,快才能争取主动,慢就会贻误时机。起跑就要冲刺,开局决定全局。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当前至少有4件急事: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市项目建设拉练、“大棚房”清理整治、水利补短板冬春建设,这些都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不讲条件,不讲客观,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项一督办、一天一通报、一周一结账,争时间、赶进度、提速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

(二)不因事难而怕为。去年,在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面前,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打赢了×高铁房屋征收、×湖非法渔具取缔、长江岸线整治、非洲猪瘟防控等一场场攻坚战。事实证明,不想干总有理由,想干事总有办法。今年,摆在我们面前的苦仗硬仗有很多。比如,产业发展方面,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全域旅游,做强做大四大产业,这些都是考验智慧的难题;改革方面,×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放管服”改革、城投改革、能人回乡,等等,这些都是硬仗。面对这些大事难事,我们要深入调研、科学决策、挂图作战、常态督办、严格考核,要坚持路线图工作法、搬石头工作法,击退“拦路虎”,破解“老大难”。只要我们事不避难、责不推诿、团结一心,就没有趟不过的“流沙河”、翻不过的“火焰山”、摘不到的“人参果”。

(三)不因事多而盲为。政府工作内容多、任务重,特别是乡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非常不容易。如果缺乏工作策略和方法,事情一多、节奏一快,就容易理不清头绪,乱了阵脚。首先,要忙而有数。学会“弹钢琴”,善于观大势、谋全局,对自己主管或分管领域要洞若观火,分清轻重缓急,通过“抓一纲”,达到“万目张”。其次,要忙而有效。坚持效果导向,“忙”要忙在点子上,忙出成效。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锤锤敲在关键处。要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坚决杜绝“雷声大、雨点小”“锯响不见末”的假作为。再者,要忙而不乱。最有效的办法是按程序办、按规矩办。要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使工作有章可循。要完善各项工作预案,把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制度固定下来,避免手忙脚乱、事倍功半。

(四)不因事小而不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天的会议,县政府对今年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进行了交办,这些大多是民生实事,对老百姓来说是民心工程、暖心工程,相关承办单位尤其是牵头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实抓好。坚持重点的事情重点办、有条件的马上办、涉及群众利益的优先办、长期性的工作逐年办、条件暂不成熟的商量着办,切实提高完成率、满意率和办理质量。

探索有可能失误,做事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越大。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坚决消除干部精神上顾虑,扭转“决策多失误多、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现象,对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让广大干部有盼头、有劲头、有甜头。

三、强化效率导向,以如虹的气势实现更大作为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成。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我们要敢于争先、争创一流,以工作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一)在区域发展竞争中争先。从当前全市发展态势看,×、×、×区是第一方阵,×、×、×和×是第二方阵,竞争空前激烈。高质量发展是淘汰赛,有的会崛起,有的会掉队,区域发展格局因此会重塑。是进、是退,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奔跑、如何拼搏。既不能把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看成是敢为人先,也不能把碌碌无为的低指标、低速度当成是实事求是。在这个特殊阶段,对关键领域的位次,仍要耿耿于怀;对重要指标的排名,还要斤斤计较。高质量发展还是耐力赛,关键在投资,重点在项目,比的是后劲。县发改局要牵头制定好“三十”工程作战方案,建立完善“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名项目秘书、一张路线图”工作机制,推行“互联网+项目化管理”,组织好项目拉练,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氛围,切实推动项目投资量质双提升。

(二)在发挥比较优势中争先。×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主要是政策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重点要做到“三个激活”:一是激活政策优势。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趋于宽松,稳货币、松信贷、宽财政、活市场的特征明显,正是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的好时机。要打好×牌、×牌、文化牌,找准发展的短板、民生的痛点、未来的增长点,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笼子。二是激活文化优势。要整合×戏、×、×、×、“千年古县”等文化名片,做好挖掘、转化、营销三篇文章,把文化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产业变利润、利润变税收、再把税收变投入,真正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经济硬支撑。三要激活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粮仓”“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充分发挥×矿储量优势,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书写“点石成金”的传奇。

(三)在深化改革创新中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越是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加速突破,以“一马当先”引领“万马奔腾”。要持续深化×改革。×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关注、备受瞩目,必须加大推进速度和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跨江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清明的法治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创业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要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每个部门都要围绕本部门改革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逢旗必扛、做到有评比的争第一,没评比的创经验,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四)要在锤炼工作本领上争先。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干事创业、攻坚克难,不仅要敢闯敢干,也必须本领高强。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学习靠自觉,每一个人都要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危机感,重新学习、持续学习、系统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攥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准确运用和把握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学以铸魂、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要干成事,就要敢于到困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努力成为解决矛盾问题的能手。

四、强化严实导向,以如铁的纪律实现更大作为

打铁还需自身硬。刚才,县政府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了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等会县纪委×书记对政府系统今年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讲政治。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也是统领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纲”和“魂”。全县政府系统及公职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明改革纪律,确保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如期完成。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

(二)坚定不移守规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全县政府系统及公职人员要恪守宪法法律,切实按法定权限用权、按权责清单用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得逾越法律界线。同时,要建章立制,管好“三个公共”:一要管好公共资金。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预算执行,规范资金运行,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二要管好公共资源资产。要让公共资源资产真正姓公为公,尤其是村级资源资产,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微腐败”。三要管好公共工程。严格管理政府投资工程,把好投资预审、招投标、项目变更、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预决算等关口,使每项政府工程都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安全工程。

(三)坚定不移纠“四风”。特别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实干之风。一要向“快而好”要作风。切实增强时间观念、效率意识,发扬“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精神,工作一旦上手,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要么不说,说到就做到;要么不做,做就做好。二要向“简而真”要作风。继续精简文件会议,尽量少发文、发管用的文,取消不必要的会,开短会和管用的会。践行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优良文风,倡导“短、实、真、用、新”的优良话风,坚决反对搞批发、讲排场、抓垫背、做人情、卖关子的不良事风。三要向“实而细”要作风。厉行“一线工作法”,扑下身子、找到法子,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党组成员和各位“一把手”要身体力行,当好表率,既要研究“做什么”,还要研究“如何做”;既要部署安排工作,还要“一竿子插到底”抓督办、抓落实。

(四)坚定不移惩贪腐。全力支持监察体制改革,积极配合纪委监委查案办案,严肃查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拨付使用、公共资源交易、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严厉惩处基层腐败行为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勇于向消极腐败亮剑,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自觉划清边线、不碰红线、守住底线,保持为政清廉、德行清纯、关系清爽。

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纪委监委的事,各级政府及部门也责无旁贷。政府系统党组(党委)要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党组(党委)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强化责任追究,对领导不力、疏于监督管理,致使发生重大违纪问题和腐败案件的,要严肃问责。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4

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受局党组委托,下面,我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一、全面落实“两个责任”,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XX年,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总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深入开展“廉政阳光交通”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局党组始终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应尽之责、必尽之责,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先后9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成立落实主体责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关于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厘清党组的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的“一岗双责”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党组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认真落实廉政党课、述责述廉、廉政谈话等制度,重要举报件亲自签批、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分管范围内落实主体责任的调研督导和检查,“痕迹管理”进一步规范。明确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职责,配齐专兼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确保反腐倡廉工作有人抓、有人落实。

(二)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政弦”。党组中心组全年组织24次集中廉政学习,党组书记、局长马宏彦上了廉政党课。组织了《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从严治党走向常态化》、《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讲座,开展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纪法规知识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测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组织观看《双面人生》、《贪途欲海无归路》等警示教育片,编印下发《党员干部“禁令”手册》、《学思践悟》等学习资料,经常编发廉政短信,警示性教育、提醒式教育实现常态化。

(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审计局开展共建,预防职务犯罪。认真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现行政审批过程的全公开。修改完善了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了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险防控专题研究,制订了防控措施,有效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强化财务集中监管和审计监督,开展“四项专项整治”,规范津补贴发放。“廉政阳光交通”创建进一步深化。

(四)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打好纠正“四风”攻坚战。先后组织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方面制度执行情况突击检查,对落实“两个责任”、开展“四项专项整顿”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组织党员干部对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对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组织对基层执法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行政警告、调离执法岗位等处分,并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加强对党员干部出国、出境的管理。对发现的公务用车、“带彩”娱乐等问题,及时查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对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后交办的问题线索,认真调查核实,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理。

二、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切实抓好XX年正风反腐工作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强调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实际,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分析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现状,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目前,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上,投入的精力、监督检查的力度、督办落实的强度仍然不够,主体责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有的单位对所属部门和干部疏于管理,导致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班子成员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分管范围内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痕迹管理”不落实、不规范;有的基层单位特别是企业存在“特殊论”,有的拿“行业规则”来搪塞,有的业务部门认为把业务工作做好就行了,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部门的事。在执行党的纪律上,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淡漠,自我要求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作风建设上,一些党员干部执行制度规定不严格,打擦边球,“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工作上缺乏激情、安于现状,庸懒散软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极少数党员干部,仍然参与“带彩”娱乐,仍然不收手。同时,我们反对“四风”还不够彻底,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方式方法还不多,查责问责追责的力度还不够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警醒,保持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倡清廉的战略定力,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一)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年”活动,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XX年确定为“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年”。把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两项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廉政党课、党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带头示范,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把两项法规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使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做好法规学习、条规解读工作,借助办公oA系统定期发送“廉政提醒”,营造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党内法规知识测试、知识竞赛、研讨交流等方式使每一个党员真学实学、学深学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领会、自觉遵守,唤醒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风气。

对照《准则》和《条例》,找差距、查风险、抓改进,真正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组织对照《准则》确立的高标准和《条例》划出的纪律底线,把自己摆进去,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具体情况,联系自己的职责,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查找廉政风险,完善防控措施,解决最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落实

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进主体责任落地生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研究部署、准确把握廉政状况、大力支持纪检工作、高度重视廉政教育、带头开展检查考核和做廉洁从政表率。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将主体责任层层延伸到每一个支部,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党员,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身上。

切实落实好各级领导班子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要主动研究部署、支持查办案件、加强督促指导、参加检查考核、严格廉洁自律,既督工作又带队伍,做好表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分管部门、单位班子之间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相互扯扯袖子。

进一步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痕迹管理”。按照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听取汇报、廉政谈话、个别谈话、廉政党课、督导调研、检查考核、专题报告等类别,即时、完整、真实记录履责情况。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履责记录情况;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定期检查分管范围内的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履责记录情况;主体责任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要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下级党委(党组)履责记录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

(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四条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深挖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严肃查处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违规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公车私用或“私车公养”,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并借机敛财,“带彩”娱乐等方面的问题,严控“三公”经费,狠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

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对工作作风不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采取强有力的惩处措施,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公开问责。针对庸懒散软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层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检查活动,持续传导知止知畏、收敛收手的强烈信号,形成震慑。

组织开展“回头看”,强化巡查成果运用。继续保持清醒头脑,立足于既解决具体问题,又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既着眼于治标,又注重治本,在巩固和拓展整改成果上下功夫。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进行再梳理,进一步完善措施,在解决问题、健全机制、强化督查、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夯实基础。

深化“廉政阳光交通”创建。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选人用人等领域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也就是交通运输部XX年第24号令,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四)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坚持抓早抓小,对发现的轻微违纪问题,开展廉政风险预警和约谈,运用函询、诫勉谈话等方式,开展有效的提醒、教育,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朵扯袖子、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根据问题线索的不同情况,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及时进行分类处置,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实现监督执纪问责经常化。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纪律审查工作,突出对落实“两个责任”、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党规这条底线,切实维护纪律严肃性。对苗头性问题决不放过,对视纪律如无物的从严查处,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将违反“六大纪律”特别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审查重点;将“三类人”作为主要对象,紧紧盯住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

坚持“一案双查”,既严肃追究直接责任,又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倒逼落实“两个责任”。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发挥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综合效应。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5

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纪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我校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党务工作。

刚才先发同志代表学校党委作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XX年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先发同志讲的基础上,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要认清新形势

党中央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和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深刻认识和战略思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战略举措。

XX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严明政治纪律,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即: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这“四种形态”系统全面地对党员干部在不同程度的违纪问题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原则,展现的是中央对治理贪腐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反腐发力更加精准,更具现实针对性,体现了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干部管理新原则,是监督执纪问责的行动指南,防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同志们要充分认识到,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是放松了要求,而是更严的要求,我们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精准运用这“四种形态”。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监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明纪律,推动全面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学校“十三五”顺利开局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靠什么,就靠建设一支“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两为”干部队伍。因此,我们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省委市委的决策,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纠正“四风”,防止反弹。

作为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个单位的负责人都要坚决牢记“两个责任”,落实“两个责任”。要落实全面从严要求,真抓真严、真管真治,坚持把握“四级递进”原则,牢牢扭住“牛鼻子”,形成责任链条的闭环效应,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要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牛鼻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落实主体责任,要抓住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牛鼻子;落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抓住问责这个牛鼻子。全校各级党组织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担起应当之责、该当之责、必当之责。

(二)要明确新任务

落实“两个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学校很重视,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要做到“四严”:

1.严肃责任。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司其职。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既是党委书记的责任,也是每个班子成员和处长、院长、总支书记、科长的责任。对待这份责任,要勇于担当,敢于喊向我看齐。今天我们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主体责任清单和个人廉政承诺书,表明层层都有责任,人人都有压力,这些责任决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锁在抽屉里,大家都要实实在在抓落实。希望大家根据责任书内容,列出任务清单,建立落实体系,层层传导压力。

2.严守纪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纪严于国法”理念,不断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将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抓手,执行到位。

3.严抓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与不抓不一样,真抓与假抓不一样,希望大家要养成好的习惯,匡正不良行为。

4.严查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和查处什么问题,决不徇私情,不搞下不为例。尤其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的不廉洁行为,要坚持从严、从快处理。每个单位、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分析自己是否存在“四风”方面的不良表现和问题。

(三)要落实新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党章规定的政治责任。落实“两个责任”不仅是学校党委班子的工作,也是我们各二级单位(部门)的工作。各二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层层落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切实把从严治党方针落实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根据上级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常态,坚决做到:

1.抓带头。党委带头、履行好集体责任;书记带头、履行好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带头、履行好职责范围内的分管责任,以上率下,带动下一级积极承担主体责任。

2.抓领头。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领头雁”,我们班子成员,各个单位一把手是关建的少数,大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特殊地位、承担的特殊责任和发挥的特殊作用。既率先垂范,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同时履职尽责,亲力亲为抓好管辖和联系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有效强化压力传导、责任传递。

3.抓源头。加强思想建设、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问题。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防微杜渐。加大责任追究、督促有关领导和部门抓好干部管理。

4.抓苗头。坚持抓早抓小,平时多咬耳朵、多扯袖子,发现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关键时刻猛击一掌,防止小问题酿成大案件。同时要高度警惕“四风”反弹,敢抓愿抓真抓,确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关于宣传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及各总支、支部要重点学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字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学校各个层面的宣传工作。

2.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思政课建设,推进思政课“三进”等工作。

3.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要把握好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传递学校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三、关于组织工作和统战工作

1.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不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教育引导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创新我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活动方式、服务模式和工作载体。进一步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推动二级学院(部)党组织创新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3.加强统战工作。切实把政党协商民主制度落到实处,建设好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做好党外人才培养工作。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中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干部培养、考核机制,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两为”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团结协作意识,努力做到团结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成绩、出人才。

5.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完善作风建设机制,强化作风监督,真正形成广大干部“敢担当,抓落实”的良好风尚。

XX年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6

会上, 山西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常高才代表省局党组作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过硬作风为保证努力推动质监事业新发展》的工作报告;省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田永明代表省局党组作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国强宣读了关于表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和个人的决定。会议由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岐云主持。

省政府副秘书长巨宪华, 省质监局领导班子成员高航、尹乃明、李志强、王中一出席会议。

张建欣副省长在讲话中对2013年全省质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她说, 回顾去年全省质监工作, 感受比较突出的有4个方面:各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干部队伍团结奋进, 保障安全实现突破, 服务发展成效明显。她指出, 国家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 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综改的关键时期, 对质量效益提升提出迫切要求, 对质监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质监工作本身非常重要, 扎实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基础性工作, 强化质量创新驱动, 对于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建欣副省长对2014年全省质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她强调, 结合当前的形势要求, 就今年工作提出5点希望和要求:抓好改革、稳定队伍、保障安全、促进发展、强化作风。

常高才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对2014年质监工作作了部署, 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认真贯彻山西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 一方面, 要继续抓好质量, 保障安全, 促进发展, 夯实基础;另一方面, 要稳步推进体制调整, 确保实现平稳过渡。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要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安全工作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全系统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在坚持好做法、发扬好经验的基础上, 着力突出“两大安全”、创新监管举措、坚持严字当头。二是大力提升质量水平。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牵头部门的作用, 认真履行抓质量职能, 提高质量治理能力, 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以质量升级促进经济升级和转型发展。重点是深化质量强省建设, 加强质量宏观管理,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三是围绕转型搞好服务。各级质监部门要紧紧围绕全省转型综改各项工作, 通过强化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服务重点领域, 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四是提升能力夯实基础。质监业务作为经济社会的技术支撑只会加强, 不会削弱。关键是我们要提高能力, 固本强基, 担好重任, 彰显作用。要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提高技术机构发展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提高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五是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全系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把依法行政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切实做到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六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系统要切实行动起来、自觉起来、警醒起来, 从各个方面紧紧跟上中央的要求, 切实树牢纪律观念、强化为民情怀、弘扬务实作风、保持清廉本色、焕发干事激情, 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质监队伍。七是稳步实施体制改革。这项工作省政府还未出台具体方案, 待省政府部署后, 要认真抓好实施。要在思想上高度统一, 在行动上主动适应, 在工作上有序衔接。

田永明纪检组长在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中指出, 2014年全省质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暨省纪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聚焦中心任务, 推进改革创新,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严明党的各项纪律, 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强化执纪监督,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履职能力, 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保障全省质监系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主要工作任务共5项: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进一步坚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纪律建设, 确保政令畅通;三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改进干部作风;四是坚持惩治和预防工作一起抓, 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城市“绿肺”作文下一篇:风险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