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

2024-07-01

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精选12篇)

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观看视频,感受老一辈石油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体会“担当”的价值;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勇于担当的人。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了解课文中勇于担当的动人故事;正确认识责任与担当的价值。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在了解担当责任对国家和集体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学习担当责任的方法,即学会面对责任主动选择担当,面对出现的错误,勇敢承认并承担责任。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是探究专题,体现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涵中为国增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本课的两个典型事例是核心内容,首先介绍的是原四川石油管理局设计院总设计师郭福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大庆油田会战并筹建大庆设计院的事迹,然后文本资料结合视频资料“难忘四·一九”,介绍大庆油田极具教育意义的“四· 一九”事件。两个相关链接是对典型事例的补充和拓展。

本课编写意图在于通过具体事例认识石油人以国家石油大业为己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石油生产的关键时候,敢于担当,大义承担的精神品质。

本课教学重点是责任与担当的内涵和“四·一九”事件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对郭福民和王进喜事例中情境的感受和情怀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两个典型事例为核心组织学生学习,相关链接内容可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1、教师备课过程除了查阅必要的辅助资料,还要观看本课“四·一九”的视频,根据视频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安排合适的学习方法。建议用对联“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匹夫,责任关天下之兴亡”导入新课,既关联主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内容处理建议:学习“借来的总设计师”,教师可以围绕“借来”一词展开问题。如:(1)什么强调是借来的总设计师?这里的‘借来’有什么含义?(2)郭福民自己并不是以“借来”的身份对待工作,那他是以什么身份对待工作的?请在故事中找出佐证。

学习“难忘‘4·19’”,并配有视频资料,可以先阅读文本事例,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布置学生围绕“专题诠释”自主设计小问题,带着小问题观看视频,在视频中求解,如有质疑,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辨析,不求有一致的答案。

3、本课“说说做做”多为主观性思考题,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关键点和学习方法上有所渗透,学习结束后,给学生3—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做一做”中“周记”练习,可以布置为家庭作业,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

四、评价提示 说一说

两则典型事例中哪些细节体现了“责任”的内涵,说说对你内心触动最大的细节。【提示】

例如:

1、井队的同志还把检查出的问题张榜公布,贴在会议室或值班房里,领导检查,群众监督,改一条勾一条,犯一条加一条,老毛病完全失去了市场;

2、井打斜了,暴露出了忽视质量的倾向,说明一粗二松的老毛病又抬头了,必须严肃对待,坚决纠正,他们横下一条心,决定填井,硬是把这口打斜的井填死了。

第2问是主观性问题,学生能根据阅读所得,说出感受,言之有理即可。议一议

讲一件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事,和同学一起在分享中交流体会和看法。【提示】

学生自由交流,态度要诚恳真实,交流中加深对担当责任的认识即可。有经历则说,没有经历的不可勉强杜撰,更不可胡乱编造。

五、资料卡片 勇于承担责任的名言

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2、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3、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

5、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7、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佚名

8、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居里夫人

父母要勇于担当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篇2

【关键词】教育子女;方式方法;成果

我同妻子结婚六十四年有两儿两女。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把关心教育子女当成毕生的责任。二十多年来精心培育默默耕耘,终于为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也铸造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教育好子女父母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大师范学院时讲到“爱是教育的灵魂”,其意义十分深刻,我们在几十年教育中深有体会。父母的“爱心”是教育子女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有了“爱心”教育有了方向,有了动力也会产生热心、耐心。父母的言行处事体现出对子女的“爱心”,子女们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切,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深。必然会调动起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父母对他们讲的话听得进,要他们做的事也做要做。教育会受到理想的效果。否则,没有或缺乏诚挚的爱心,把教育子女看成是负担,总怪子女不好,从不自责。事实证明,没有“爱心”是永远教育不好子女的。

教育好子女,不能只靠学校,学校的教育主要是科学文化知识,属于理论原则方面的固然重要,做为子女的家长有责任协助老师督促子女努力学好。但人生是复杂的,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广,有很多内容学校学不到的,需要以家庭教育来补充一些。其实子女在家生活的时间还是比在校多,加之子女同父母的特殊关系,开展家庭教育有它的优越性,因此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把家庭教育当做第二课堂,父母就是当然的老师。其教育的内容如何做人,“要求子女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本着要求子女做的父母率先做好,不准子女做的事,父母绝对不做,父母言行一致感化他们,效果显著。为要求子女要孝敬父母,我们经常通信给年迈的爸爸妈妈慰问老人,家境困难的情况下,亏自己也没有亏了双亲,每月亲给老人生活费等。又为要求子女勤俭持家艰苦朴素,我们除孝敬老人的生活费后仅有100元的收入要维持全家六口人的生活经济比较困难,量入而出,克勤克俭,当父亲的不吸烟不饮酒,做母亲的不擦胭脂不抹粉,衣着朴素饮食清淡,子主一家老小待遇一律无一特殊,有时十分困难三餐改为两餐,一家人同甘共苦艰苦渡日,从不向组织伸手要救济。天长日久,子女们耳濡目染的事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做子女们亲身体会到勤俭持家的道理。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支持父母的行为,从不叫苦,从不埋怨,表示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人改变家庭的命运,好好孝敬父母的孝心。1961年初我工作调动,全家随我到湖南,时逢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当地人们称“过苦日子”,两个儿子突患急性黄胆性肝炎,住院治疗,妈妈请假陪同护理,医生要求必须给孩子增加营养,如吃些动物脂肪,当时市场上买不到,辛亏我家养了一头小猪,杀了几十斤肉,又设法从外地买了白糖和水果给两个儿子补养。妈妈只靠医院食堂仅能供给没人一餐一碗煮黑豆充饥度日,儿子看到妈妈吃的太苦,多次劝妈妈吃点营养,妈妈一口就拒绝。夜间母子三人挤在一张单人病床上合衣而睡,如此含辛茹苦熬了六十多天,直到儿子病愈出院。妈妈的爱心给儿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一个星期天,两个儿子要到市里看热闹,没吃早饭就出发,临走时妈妈给五毛钱嘱路上饿了买点吃,当走到市里时,小儿要哥哥买点吃的东西,哥哥劝小儿忍耐一时,找来水给小儿喝充饥,没舍得花钱,兄弟二人绕道步行三十多里路赶回家后,把五毛钱退给了妈妈,此时此刻,妈妈悲喜交加,心情潸然泪下说不出话来。以上的实例充分说明没有课本的家庭教育的作用,实实在在的教育子女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还提高了子女的道德修养。

关心教育子女要从小抓起,子女在童年时期,以培育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为主,进行简单的启蒙教育。当孩子到五六岁直到成年时,是教育的黄金阶段,要加大教育力度。我们有四个子女当做培育四棵小树,当树苗载在地下经常维护它,要浇水、施肥、杀虫、剪枝、晒阳光,冷天时防冻等等使小树长得根深叶茂直到它挺拔成材。细心维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成。教育子女也是如此。教育子女必须从严要求,在子女入学期父母时常与老师沟通,注意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妈妈以自身小时失学的往事讲给子女听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珍惜上学的机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四个子女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发现大女儿学习成绩好,是“三好学生”又当班长,还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最后树立大女儿为榜样,让弟妹三人向姐姐看齐,劝告他们大姐能做到的你们没有理由做不到。给三个小的施加点压力,果然奏效,时隔不久,三个小的都赶上来成为“三好学生”其中两个也都是班长,最小的女儿也评了班上学习委员。榜样的力量无穷。每逢校方开学生家长会时,校方总以我家四个子女学习成绩表扬与众,不少家长问一个两个学的好,四个都学的好,家长是怎样教育的?现在回忆道理很简单,就是:老师和家长倾注了诚挚的爱心,双方密切结合进行教育的结果。教育子女我们以鼓励为主,除非犯原则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进行批评,但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批评时要指出错在那里,为何改正,允许子女申辩,一时想不通容后再想直到心服口服为止。批评注意作为子女的自尊心,不能一时有错全盘否定。父母同时在场时,态度必须保持一致,不能有人“护短”,遇到自家子女与别家子女打架事,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再问清是非,从不“惯”孩子的毛病,俗话说“不养儿不知养儿难下”此话意为原则,我便一直作为教育好子女的左右铭牢记在心。回忆往事,1961年大儿子逃学去玩,七天没到校上学,妈妈得知后,觉得孩子犯了原则错误,不能阻挠,狠打了一顿,当时妈妈气晕了头脑,打的孩子苦苦喊叫“妈妈别打了,我保证不再犯”时,妈妈实然惊醒,住手抱着儿子大哭,那真是“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妈妈的心上”,此后一生中再没有打孩子。回忆还很心疼,看来妈妈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心的无奈。此后随着子女们年龄增长学校毕业之后,逐渐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环境变了,对子女的教育也与时俱进。跟踪教育经常了解他们工作的表现,为二儿子当了管道工,到厕所工作,嫌工作不光彩,妈妈讲劳动都是光荣的,刚参加工作不应该挑肥拣瘦,由于儿子的们联系共同做思想工作,做完了安下心来。后来了解到四个子女的工作表现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时,我们感觉欣慰。文化大革命儿子多年到部队,另三个子女有机会改入了电大学习,先后分别提为国家干部成为单位的骨干有的委以重任。

1976年后,几个孩子陆续结婚成家,多家生一个小孩,发生了新的矛盾,各小家庭急需找人带小孩,我同妻子决定帮帮他们,当时我已退到二线,要求差一年到退休年会申请了提前退休。将四子小孩逐步的接来带到能上小学交还他们父母。解决了因孩子的拖累的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我们把女婿儿媳都看做自己亲生的儿女,他们也把我们两当做亲生的父母,在生活中我们一家人从不分内外一视同仁,老少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能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已成为我家的家风,每逢佳节休假日,常常聚在父母身边欢居一堂,大家下手共进午餐,享受天伦之乐!回忆多年的操劳,最终总算有了个圆满的结果。

勇于担当责任的名人名言 篇3

2)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3)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5) 责任到此止步(the buck stops here)。——杜鲁门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 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

8) 当劳动是一种责任之时,生活就是奴役 。——高尔基

9)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雨果

10) 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 。——佚 名

11) 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徐待立

12) 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陶行知

13) 友谊是一种责任 。——纪伯伦

14)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 。——纪伯伦

15) 提出目标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他的主要责任 。——巴纳德

16)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17)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8)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19)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

20)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21)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2)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23)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居里夫人

24)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25)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迅

26)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27)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 爱因斯坦

勇于担当,莫忘责任 篇4

高二

曹原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担当责任,一个拒绝承担责任的人必然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圣人,圣人

当车轮卷起滚滚浓烟时。

当你和弟子们黯然走出齐都时。

人们知道,你又失败了。有人笑你痴,有人笑你狂,你仍不在意,因为你看到了他们看不到的东西。

你看见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因失去丈夫悲痛欲绝的妻子。而他们只看见了自己的霸业与天下。

老孟子,你是那个时代的圣人,你把“仁”当做目标,把照顾天下百姓当做己任。虽屡遭失败,仍然不忘担当,您承担责任的勇气必将随儒家文化一同传扬!

后辈,敬仰!

君子,君子 当土木堡传来兵败的号角时。当天子被野蛮的民族掳走时。当京师乱成一团,百姓惊慌时。

你站了出来,在那些高官面前,你这尚书显得如此微小。但你站了起来,大声喝骂着他们的懦弱,你大胆的走向城头,组织着每一丝可调动的力量。

城外精兵猛将,曾击溃百万大军。

城内文弱书生,未曾经历一战。

不可思议,你居然赢了,望着洒满鲜血的城墙,你笑了,于谦,你是清白永留人间的君子。你承担责任的勇气让敌人胆寒,让显贵汗颜!关键时刻,士人不挺身何人挺身,于谦青史留名,万众称赞!君子之名自此流传!

晚生,钦佩!

今人,今人

当大货车从你身上无情碾过时。

当孩子们的哭声传入你耳畔时。你笑了,“孩子,别哭,大家不都好好的吗?”

你明白身为一名教师应该承担什么,你知道孩子是需要你呵护的花朵,那一跃,将一名人民教师的师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您担当责任的勇气被人民称赞。

张丽莉老师,折断了双腿,您仍是天使!

学生,倾慕!

明确责任勇于担当作文 篇5

我总认为一个会承认错误并为此负责的`人己经无愧于自己的心灵。

史玉柱四年努力还清2.5亿款项,阿里巴巴管理团引咎辞职,体现的都是勇于担当。他们或许曾经有过不当之处,但是当他们鼓起勇气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一刻他们已经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已经不再愧于天地。

而说到承认错误,我们的邻国显然并不是个好的例子。

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累累罪行,但是直到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将自己的侵略行为解释为扶助我国发展,甚至修改历史书,公然参拜神社,并以此为荣。

不得不说,无法认清自身的错误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当一切外衣掩盖被剥去,留下的只有无法抬头挻胸做人的自卑自哀。

而与此相对,便是德国的悔过自新。同样是发起战争的国家,可面对罪责时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这不得不说是民族本质的差别,更体现了为人的担当,勇于承认的勇气。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人的成就越高,犯错时便越难以承认。这或许是放不下面子,而这时勇于担当的人便更显得难能可贵。

西汉武帝刘彻是一代天骄,在位期间平运匈奴,修理官道,发展儒学思想,开通丝绸之路。功绩无数,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一生喜好征战,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但也是这位帝王写下罪己诏,写明了自身一生的过错,或许此时年迈的帝王己无力改变己成定局的错误。但那份承认错误,勇于担当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

担当并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所应遵照的守则,它更应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风气,唯有如此,正直向上之风才会盛行。

勇于担当的人,可以明白为人的真谛,无愧于内心,他人也会佩服他的磊落,亦如当年的史玉柱,为的只不过是堂堂正正抬头做人的心情罢了,这愿望简单却也最难达到。

而若一个公司勇于担当,那无论商业战如何激烈,也始终有其立足之本,亦如阿里巴巴重拾信赖。

虚荣心背后的责任担当意识 篇6

一、走出传统《项链》教学的樊笼

小说的情节众所周知,身份低微的教育部小科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能体面地参加教育部长召开的舞会,用丈夫本来打算买猎枪的钱买了漂亮的礼服,并巧妙地向朋友借了一串自认为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她虽然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但是在回家途中却不慎丢失了项链。万般无奈下,她只得到处借钱买了一条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丈夫还靠为别人誊写账目、替别人抄写来积攒一点可怜的钱,夫妻俩整整劳苦了十年。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她终于还清债务,如释重负地去久别的公园散步时,偶遇福雷斯蒂埃夫人,竟得知所借的项链居然是一串“山寨版”钻石项链。

传统教学认为,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描写借项链、丢项链、买项链、还项链,一环扣一环,故事情节顺其自然地铺开,带着读者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小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的小人物根本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现实。整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其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揭露得很彻底。此外,末尾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叫绝且更令人心酸。

笔者反复研读后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有自己的幻想和虚荣心是很正常的。因此,笔者觉得过多地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会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相符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挖掘出教育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教师应该揭示玛蒂尔德的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面对项链的丢失,玛蒂尔德能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借债、还债等一系列行为弥补她的过失,这样的精神正是当今那些“缺乏担当”的中学生所需要的。

二、结合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分析

玛蒂尔德愚昧: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却整天幻想着“四壁蒙着东方绸、青铜高脚灯照着、静悄悄的接待室”,“接待室里两个穿短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如何被暖气管闷人的热度催起了睡意”;玛蒂尔德虚荣:为了参加晚会,她制作新衣服,借来了钻石项链。但在那个时代,妇女们“原就没有什么一定的阶层或种族”的归属,“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风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聪明、审美的本能和脑筋的灵活”可以把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提升到和贵妇人一样高的社会地位。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女子,一个漂亮的女子,她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就是这么一个平庸的女子,在面对因赔偿项链而带来的巨额债务时,她却勇敢地抛弃了她引以为傲的美丽,搁置了她狂乱的幻想,放下了她死死抓住的面子,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笨重工作和厨房里烦人的日常琐事。“碗碟锅盆都得自己洗刷,在油腻的盆上和锅子底儿子上磨坏了她那玫瑰色的手指甲。脏衣服、衬衫、抹布也都得自己了晾在一根绳子上。每天早上她必须把垃圾搬到街上,并且把水提到楼上,每上一层楼都要停一停喘喘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手里挎着篮子上水果店,上杂货店,上猪肉店,对价钱是百般争论,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保护她那一点可怜的钱,这就难免挨骂”。十年还债生活褪去了她皮囊的铅华,却让她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美丽,那是坦然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日复一日的精神洗礼所塑造的。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并不算明智的女子,尚且有勇气与挫折做斗争,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该如何?

目前的社会中尚存在少数人钻营私利、坑蒙拐骗等现象。

玛蒂尔德是一面光洁可鉴的镜子。有这么好的“正能量”,不加以利用、挖掘,太可惜了。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名称职的老师应尽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的习惯、树立高尚可行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这些能力、这些情感在什么时候培养呢?当然在每天的教学中,在每篇优秀课文的欣赏中。有什么比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带来的效果更彻底、更好呢?可是,我们心痛地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分数至上”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已变成应考知识、应试技巧的传播场所,分数的多少已成为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录取率的高低也成为判定老师是否出色的条件!多年来,有效的思想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看到有的年轻人,当他们遇到玛蒂尔德的情况时,不是赖账,就是逃账,再不然就是一死了之,就是缺少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通讯快捷、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关“自杀”的消息报道经常充斥我们的耳畔,刺激我们的神经。更让人悲叹和不解的是,其中很多还是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据统计,“自杀”在中国是位列第五的死亡方式。近几年,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令人深深担忧。作为祖国的未来,家族的希望,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家人宠爱带来的无忧生活。成长之路上的一帆风顺,使从没接触过什么困难挫折的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自然抵抗力几乎为零。再加上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他们一遇到看来“不可逾越的人生挫折”、“不可战胜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或轻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充分利用正面的形象,积累“正能量”,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最近,《爸爸去哪儿》火遍了全国,在大多数人因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欢笑的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在看到孩子遇到问题而习惯性地依靠爸爸解决时紧锁了眉头。不能独立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担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的孩子”更早地学会了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或是靠别人。能早早担当起来,将来的生活无疑会更“阳光”些。

所谓的命运,不在于你的出生、你的背景,而在于在面对那些阻拦你前进的厄运时,你是否能战胜它,将它历练成自己的财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正是《项链》隐而不喻的。玛蒂尔德是不幸的:丢了项链,为了还债,曾千辛万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玛蒂尔德又是幸运的:还清了债务,担当起一切,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可惜命运跟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责任 篇7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大胆探索新的发展举措、新的工作方法。无论是从我们承担的责任,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是从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统揽全局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都必须自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接受新事物,在解放思想中发扬科学精神,全面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自身在未来发展大局中的位置,认真研究发展规律,制定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作为一个领导者,看不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盲目乐观,而面对困难和问题望而却步、刻意回避,就是失职。要善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危机转化为契机。每一位领导的任期是有限的,而奉献是无限的,当官是一时的,形象是永久的。领导干部要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有一个团结和谐的环境,大家才能心情舒畅,感到背后有一个坚强的集体做后盾,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对于班子成员之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和认识,要多一分理解和支持。每个同志都要有容人容事的胸襟,有互让互谅的气度,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善于团结其他同志包括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一道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只要我们坚持大事讲党性、讲原则、讲全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讲友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

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 篇8

——从基础工作做起

我是一名普通的银行基层员工,但我深刻的懂得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态度问题。我们要明白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我们不要在每天的工作中抱怨工作的枯燥乏味,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寻找自我的价值,如果我们不珍惜眼前的工作,不去努力干好它,那么,我们面临的就只能是去努力找工作了。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接触,我深知柜员是银行尤为重要的一个岗位,也是银行第一线、最基础的工作。因此,我深刻地体会到此岗位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就是要坚决按照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照章办事,加强监督,保证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恪守信用,诚实服务,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对客户诚心、热心、细心、耐心,维护客户的正当利益,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当发生业务时,存款业务本着先收款后记帐的原则,取款业务本着先记帐后付款的原则,认真审查凭证、票据的各要素是否真实、准确、合法后才能输入电脑。保管好自己的磁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密码等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专人专卡、专人专章、重要凭证不空号跳号、密码不外泄并及时更换,日终做好轧帐工作。每天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办事。优质服务是银行业永恒的话题,但如何落在实际行动上,确实需要一番努力。首先必须摆正自己位置,消除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观念,用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其次还需要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准确快速的为客户办理业务,减少失误,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壶,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所以,我感谢建设银行给我们提供这个良好的环境,优质的岗位。让我们这些种子能在沃土中成长;工作的磨练,让我少了一份天真、莽撞,多了一份成熟、稳重,更多了一份责任心。让我更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工作、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责任。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勇于担当,我们应该磨练意志,吸取业务知识的火热熔炉;勇于担当,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激流涌进。在工作中,首先,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提高自我认识,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起对工作的责任感;其次,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最后,我们应该做事不挑轻弃重,遇到难事不逃避,勇于担当,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谁也不能改变谁,只有自我改变,才能使身边的万物改变,不要抱怨什么埋怨什么,一定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肯做,坚持,自信,执着我相信明天的路一定更会美好。

如今的我,也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担当责任的真谛,是银行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我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正是这种心情,激发着我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一切都想做到最好;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我勇敢的去承担起这份属于我的责任,用自己的力量,为我行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 篇9

我和周克玉上将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他在总政任常务副主任,我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他曾先后两次率工作组来南京军区部队和军事院校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军区政治部首长指定让我陪同。陪同的日子虽然不是很长,但首长亲切和蔼,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上世纪90年代,我被调到总后政治部工作,他在总后当政委,使我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到他的讲话,接受他给予的指示、任务。他离休后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六年间,我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音容笑貌时刻留在我的心中。他的勤奋博学、率真求实、敬业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勤奋博学志弥坚

周克玉上将很小就参加革命。几十年间,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和改革开放时期,不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在军、军区、军委总部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每天坚持看报纸、看新闻、读书、写日记。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他曾对我们说,过去年轻时晚上吹了熄灯号后,常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走上领导岗位后,每晚都要看书学习到十一点后才会休息。他把看书学习作为一种快乐和享受,作为励志奋进的第一要素。他在“八十初度”曾这样写道:“志源于穷穷弥坚,学出于勤勤持恒,行成于思思求精,诚贯于信信笃真”。他博览群书,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四大名著,从中外著名小说、散文、诗歌到戏剧曲艺、诗词书画,他都喜欢学习和借鉴。他坚持天天写日记。他把日记作为人生路上的忠实伴侣。他说,天天写日记,这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苦事。白天总是很忙,时时都有干不完的工作,往往要到深夜才能休息。临睡之前,在灯下回忆这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看哪些做得好,为什么做得好;哪些还需改进,如何改进,并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无形中起到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作用。他重视从书本中学习,更重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实践中不断地加深领悟、总结和升华。从而使他厚积薄发,在工作中应用自如,得心应手。他之所以能成为我军高级将领中一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与他的勤奋博学是分不开的。

几十年来,周克玉首长好诗、美词、妙联、警句迭出,先后出版过好多种书籍。这都是他刻苦学习和研究的成果,是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如诗集《京淮梦痕》《足茧千山》《心羽飞絮》《沧桑云影》等,记述了他几十年军旅生涯的足迹和心痕,既充分展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也深深表达了他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表达了他对领导、对同志、对战友的真挚情感和关爱。著名学者文懷沙评论其诗作是“百炼干将成此笔,一泓秋水净无尘”。文集《京淮求真》,是他对军队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学习研究成果。《军政委的日记》,记录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现实和重大问题,是领导艺术的最好教程。《战地雪泥》(日记)记录了抗美援朝战火硝烟中志愿军的战斗生活情景,是一份十分难得的宝贵的军史资料。《天方行草》(出访日记)全程记录了六次出访活动,记录了领导人的会见、会谈、迎送等外交活动场景,记下了与所访国家政府、议会、军队、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与互助合作,记下了参观工厂、学校、农村、军营以及人文古迹,风景名胜等的所见所思。它不同于游记,也不同于散文,颇富有文学情味。《为民立法》(人大工作日记)记录和反映了他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五年期间,参与立法调研和法律制定的全部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同各级领导和多方人士交往的点点滴滴,看到他关心群众、关爱下一代的方方面面,看到他的亲情、友情,认识他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和严于律己的思想品格。《情系新四军》,反映了他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期间,为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为铁军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倾注的满腔热情,洒下的辛勤汗水。

从周克玉上将的诗文和日记中,你就可以深深了解到,他的理想之坚定,思想之敏锐,情感之真挚,人品之高尚。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有句名言:“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周克玉上将以钉子精神和永恒毅力坚持学习,不仅造就了自己,而且影响和培育了很多人,使之成为军队的栋梁之材!

率真求实笃忠贞

周克玉上将一生中追求真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坦坦荡荡,始终保持忠诚、朴实和厚善。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踏踏实实。我到总后工作后,他曾对我说,总后单位不同于军区部队,军师团营建制统一,总后除机关外,还有后勤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系统、后勤部队,点多线长,遍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小、远、散”单位多,管钱管物的多,知识分子多。因此,必须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在工作指导上,把共性与个性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上下一般粗”、“一刀切”。他多次深入高寒地带和偏远地区调查研究,考察实情,了解和关心基层的疾苦,帮助他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针对各类不同单位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和宣扬典型。那时,先后宣扬了“三个特别精神”的青藏兵站部,高原汽车兵的优秀干部张鼎全,教书育人、医德高尚的吴孟超教授等等,对加强部队建设和人格修养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十分重视同高级知识分子交朋友,对他们尊重爱护,以诚相待。

周克玉首长对抓部队建设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到部队调研、考察时,总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查找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讨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有些领导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甚至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深为厌恶和忧虑。记得有次在南京军区某部队调研时,他一开始就反复说明来意,主要是了解部队当前的形势,看看还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不是来给单位打分,也不是给你们颁奖。可当汇报时,有关领导依然是讲成绩,讲经验,对问题一字不谈。他当时就很不高兴。其实,后来工作组的同志深入了解,部队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有干部队伍中的问题,也有行政管理上的问题等等,后来工作组离开前与部队党委领导交换意见时,首长特别严肃地指出,作为领导,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成绩,更要重视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抓不得了!我们的责任就是为着解决问题去工作去战斗的。他要求机关和身边的同志要敢讲真话,报实情,要关心基层的疾苦,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他自己写文章、做报告,十分认真,从不敷衍了事。总是要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力戒套话空话,力求真实完美。

老骥丹心耀夕阳

周克玉上将离休后,2004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二任会长彭冲年事已高,国家教育部批复同意他辞去会长职务。他和傅奎清、韩培信、张铚秀、万海峰、梁灵光等老领导,一致推荐周克玉为第三任会长。彭冲说:“周克玉是一位新四军老同志,他的家乡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他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受新四军的影响,并且他在军队、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影响,由他出任会长最合适。相信在他和新的领导机构领导下,研究会的各项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周克玉受命时,正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最为艰难和困惑时期。为扭转局势,他以高度的热情,深入调查研究,同新四军老战士广泛交换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理顺上下左右关系。对有关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时请示报告,并亲自登门拜访,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协调与各省市自治区新四军研究会的关系,聘请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老会长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增补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和秘书长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学术骨干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例会,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使之相互之间密切沟通,明确目标,团结协作,集体攻关。

二是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通过换届选举,遴选了一批有能力、有威望、热爱新四军研究的领导和专家加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实力和工作活力,改善内部团结,树立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的良好形象。他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是个学术性社会团体,参加研究会的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弘扬铁军精神,大家走到一起。研究会是块净土,既不是来做官,也无钱可挣,无权无名无利,我们是发扬红军好作风,自带干粮来办公。我们研究和宣传铁军精神,就应当带头学习和实践铁军精神。

三是从制订学术研究五年规划入手,积极拓展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贴近历史,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研究和宣传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他积极倡导以纪念叶挺、刘少奇、陈毅、袁国平、粟裕、李先念等新四军领导人为契机,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他积极倡议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并亲自撰写了《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他不顾年高体弱,长途跋涉,先后跑遍了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红军和新四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祭拜先烈,寻根溯源,并组织开展“铁军精神”源头、内涵、实质及其现实意义的挖掘研究,亲自撰写了《铁军精神永放光芒》一文,指导编写出版了《铁军精神研究》一书。他十分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化艺术力量,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更形象、更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文化艺术作品。《铁的新四军大型图片展》,铁军组歌《华中人民的长城》以及电视连续剧《沙家浜》《新四军》《新四軍女兵》等,都是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的精品之作。他对作为新四军研究会对外窗口的《铁军》杂志,更是倍加关注,亲自为铁军杂志的改版、编辑、出版、发行,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在京专家、学者帮助献计献策,使《铁军》杂志如今变成了宣传新四军的权威期刊,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周克玉上将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近七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组织和工作基础。

周克玉上将是我十分敬重的首长、老师。他的勤奋、他的才学、他的人品使我深受教育、感染和熏陶。他那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真诚朴实、厚道善良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周克玉上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勇于担当的责任的意识 篇10

担当的人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三周年。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在勇往直前,奋发进取的同时,首先要做一个敢挑责任,勇于担当的人。

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是的,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只想着自己的小世界,而没有对大家庭有所担当,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自身的价值必会贬值,必会随着历史长河奔涌而消逝。

清代的顾炎武将君子的这份担当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叹,身处乱世的孟子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责任,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是北宋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

生命不息,尽责不止。

XX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强忍着自己身上的痛苦,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自己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极其艰难地做完这三件事,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的名字叫黄志全,所有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也许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三件事,却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动得落泪。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的内涵。固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成为圣人,成为君子,但作为学生的我们,身为这个学校的一份子,身为班级的一员,我们也应有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担当。

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校园的整洁、班级的整洁是我们的责任,维护学校的利益、班集体的利益是我们的责任,为班级出力,搞好每一次值日工作,遵守校纪校规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做好每一件事,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坚定的心,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平视世界,做一个敢挑责任、勇于担当的人,把学习的压力化成前进的动力,把丰收的果实怀抱在胸,让我们的青春更有朝气,让我们的梦想更高飞翔。

强化意识担当责任 篇11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业绩。通过此次培训,我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对责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工作既是自己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对家庭、对公司、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现谈几点体会:

第一,“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培训老师提供的一个专题片,记录了一批电信人为了高原电信事业和自己坚守的那一份职责,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默默奉献,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克服一切不利的客观困难成就一翻事业,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而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第二,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对他人和自己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是道德法则,也是心灵法则。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作为公司一名中层干部,还要要让所带的团队成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式转化为积极主动,当遇到困难时,就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退缩。通过几个让我们亲身体会的游戏也说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去努力承担时,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业绩。

第三,任何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才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只取决于我们的责任意识。简单的说,按时上班、准时开会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公司领导语重心长的讲话,也告诉我们违反单位制度,说到本质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首先是对自己单位和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这也是最可怕的。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第四,工作要有使命感和远大理想,这样才能永葆工作激情,也才能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天生严重残疾,没有腿,身患癌症,受尽歧视和折磨,但他取得了板球、橄榄球教练证书,他能开车,他能游泳、潜水,他能溜滑板,他能打乒乓、打网球。他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人,改变了许多人。他说“每一天都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我都可以做到,或者说如果我们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不可以呢?如果我可以做到,那么

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请记住别对自己说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爱默生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再折射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假如我们非常热爱工作,那我们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我们非常讨厌工作,我们的生活就是地狱。放弃了对自己、对家庭、对公司、对社会的责任,就放弃了一切使命、忠诚和信守。责任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是忘我的坚守,责任是人性的升华。

第五,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让人忧心忡忡。一些人面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往往粗枝大叶,忙于应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主要领导重视的、打招呼的快事快办,立竿见影;否则,能拖就拖,敷衍了事,本来很简单的日常事务,却成了部门与部门间领导协调后才能得以解决的大事情。许多事因为人为设障,往往贻误了时机,影响了办结时限。要一个很简单的数字,往往是通过好几个人,或者等上一两天才有结果;有一些简单的材料,写得前后矛盾,语句不通,错字掉字,却不知道如何层层通过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审核,形成了正式文件,对外公布。这些现象虽然存在于公司个别人身上,但贻误着工作,影响着大局,损害着公司的利益,也破坏着公司的形象。

第六,责任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更是如此。伴随着公司的改革重组、全业务经营以及行业的技术变革和竞争加剧,感觉公司的内部管理有些“乱”,但公司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发出过形形色色的红头文件,这都是全体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执行得好坏,不仅是关系到制度和规章,更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关系到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强调责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显得重要。领导带头敢于负责,认真负责,也是当前公司强调责任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敢于承受 勇于担当 篇12

他被誉为南方报业的“教父”,他是最早将品牌概念引入中国报业的人,他是“多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拓展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他开创了媒体“龙生龙、凤生凤”的子品牌战略模式,开启了中国报业的“品牌”时代……他就是广东省记协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

记者与范以锦联系过两次,这两次他都是刚从广东的地市报讲课回到广州。自2006年12月卸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后,作为资深报人,他逐渐变成了一个传媒理论的研究者、宣传者,出现在各种学术会议,讲学于各类院校及媒体单位。这就是从业界转向学界后的范以锦当下的现实生活。

低调而个性的“老范”

当人们看到南方报业飞速成长的时候,当人们对《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人物周刊》等知名媒体心存敬意的时候,当人们把传媒改革的目光都聚集于南方的时候,把南方报业带向空前辉煌的范以锦不能不被提及。

与南方报业个性鲜明、独树一帜、“高歌猛进”的子媒体、子品牌相比,范以锦一直保持低调而随和的个性。南方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可范以锦感言:“南方的报人,相对是比较纯粹的。”

几年前,他在南方报业首次提出“报系理念”,先后创建了“21世纪报系”“南周报系”“南都报系”三大报系组织运营结构,提出并实施“龙生龙、凤生凤”的快速发展系列报刊的滚动发展模式。如此一来,整个集团运作有序,品牌价值管理已经形成了集团、报系和媒体三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在他带领的南方报人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各报刊以新的品牌理念和强势出击雄踞一方,使得“南方”二字万众瞩目。

虽然“南方报业”名扬海外,但在2003年以前,范以锦并不为人知。被《南方周末》评为2003年度“致敬之年度最具赞许传媒人物”后,他在公众场合的露面也逐渐多了起来。对此,他解释:“我一向是个处事低调的人,知道我的性格的同事有两个评价:一是为人宽厚,二是在重大问题上原则性强。这原则性包括对上和对下。”这两个看似有点冲突的性格特点,在他的身上都是最明显的,又是协调自然的。这一次被拉出来当公众人物,不是他的本意。他一推再推,还说过“不要把我往火上烤了”。但有人执意说,为了南方报业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作为一把手的身份,一点也不亮相是不对的,这也是为南方报业做出的另一份贡献吧。

期望给集团留下思路、留下人才、留下未来发展的后劲

1969年,范以锦从暨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安排到农场劳动待分配,1970年从农场分配到了《南方日报》,后又到农村当大队副队长,在粤东山区当记者,当农村基层干部、记者站站长,写过大量的农村题材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章。先后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记协副主席等众多职务。

这些经历一方面使他具备了报人“良知与爱心”的情怀,另一方面也让他“深知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国情”,具备了政治家办报的敏锐、胸怀、智慧与艺术。

“走上新闻道路是计划经济年代人事制度的产物。组织分配,我别无选择。”据范以锦回忆,他填的毕业去向的第一志愿是广州,第二志愿是自己的家乡广东梅州。当时南方日报社到暨南大学来要人,暨南大学推荐了他。

从事新闻这么多年来,范以锦时刻面临着挑战。但他都努力逐步地把它化解。“在业界工作的后期,南方报团面对的一系列风浪,对自己的挑战,对心理的折磨是难以想象的。在每一次风浪中,下属有关当事人的痛苦主要来自于稿件的取舍,工作的变更。而我的痛苦则来自于心疼才气,心疼企业实力受损,心疼对新闻理想的摧残。” 范以锦说。

“没有太多的欲望,淡泊明志”,然而,并不代表他没有梦想。“期望能在我退出集团领导岗位之前,给集团和报业留下一些可以利用和推动进一步发展的财富。最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也就是留下思路、留下人才、留下未来发展的后劲。”

或许,正如“我们的梦想就是国家的梦想”那句名言一样,他的梦想就是中国报人纯粹的梦想。

四种角色变化意味着内涵的丰富、功力的提升

自参加工作以来,范以锦经历过从记者到编辑,从总编辑、社长、董事长到新闻学院院长这四种角色的变化。 “四种角色对于我的人生意味着内涵的丰富、功力的提升。”范以锦说:角色的变化不是急拐弯,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结果,转变需要打好基础。从记者到编辑,到总编辑、社长,每个角色都有内在联系,实现了从单一角色到立体角色的变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和潜质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这四个角色中,南方报业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他用一句话来表述南方报业的理念,那就是“品牌媒体创新力量”。

他的专著《南方报业战略》用很大的篇幅讲品牌战略。他认为,“品牌媒体创新力量”既包含着人才机制的创新,也包含着人才开发而形成的创新力量。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贯穿其中的是人才战略。优秀人才的聚集和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是支撑着报业稳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人生强化了心理承受力,磨练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从1970年到2006年,30多年的新闻经历让范以锦的人生充满传奇,但这段经历也让他快速成长、迈向成熟、获得成就。他用一句简短的话语总结了自己的新闻人生:强化了心理承受力,磨练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磨难和挫折,我都敢于面对。困难时刻都有,不能承受就不能前进,不能担当就不能保护身边的团队,也就不可能凝聚和发挥好团队的力量。”范以锦说,一个好的领导者要用魅力和智慧去感召人、团结人、吸引人。

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面临一些压力和困难时,他也是敢于担当,并以科学的方式和不寻常的智慧有效地把它们化解。“对外来说,该检讨的要检讨,我勇于承担责任。该坚持的要坚持,这也是原则性问题,对原则问题我还是比较强硬的。”

通常,有一些年轻人在压力之下苦恼,找他倾诉,他都耐心疏导:“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的。因为年轻,可能他们对国情了解得还不透彻,在办报的过程中有一些度把握得不太好,政治的大底线是不能随意突破的。有些事情,报道出去后会引起强烈社会动荡的,我们还是要把控住。”

《南方周末》近几年来的“锋芒收敛”式转型招来外界的诸多指责,《南方都市报》走“主流媒体”的道路,被外界理解为报业面临环境压力下的某种妥协,但范以锦对此并不完全认同:要从国情的基础去考虑。而且‘主流就是力量’,问题在于什么叫‘主流’,如何做好‘主流’。”

中国传媒的未来走向是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

作为传媒专家,范以锦多次撰文预测中国传媒业的未来。“中国传媒业的未来走向是大举进入融媒时代,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他指出,这是中国传媒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媒体环境时紧时松,波浪前进,但这一方向不会改变。

市场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有媒体被淘汰出局是正常现象。范以锦认为,对于报纸而言,优胜劣汰的一种重要表现是新兴报纸蓬勃发展。以全新的办报理念,以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创新的运行机制打造出来的新兴报纸,天生就有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它们将赢得竞争。和那些被寒流驱逐、即将被市场淘汰的报纸完全不同,新兴的报纸能够将舆论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具有超前的办报理念,同时它拥有生命力强大的运行机制,能够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影响特定细分读者,在细分市场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差异化优势。

“改革创新,让我们更加从容抵御寒流、拥抱春天。”是范以锦讲学中时常讲到的一句名言。在他看来,迎接多媒体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春天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改革,才能迎来报业的春天;不改革,我们将要面对的不是个别报刊媒体“严冬”般的考验,而是整个报业脱离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舆论阵地的丧失。

做好一个社长对做好一个院长的益处显而易见

做院长和做社长的最大不同在哪里?这是范以锦近一年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如今他已找到答案:“做院长要静心研究学问,做社长要紧张应对挑战。”宣传有纪律,讨论无禁区。在校园里,具有宽松自由的话语环境,而在媒体里,报纸上的言论、报道,有严格的口径,宣传无小事。

他认为,做好一个社长对做好一个院长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①当好社长要有好的思路,做院长同样需要好的思路。②业界讲究如何使用人才,学界是讲究如何培养人才。做过社长后,更懂得如何培养新闻人才。③在新闻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的今天,有过业界经历的人从事传媒教育更加关注新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能把握好传媒教育的针对性。

“我不是最有本事的人。但作为社长,我有责任把最有本事的人用到最关键的岗位上,把各种人用到最适合他发挥才能的地方。领导者应该是黏合剂,把人才黏合在一起。”范以锦说,在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定位中,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块磁铁”,在他周围,形成人才聚集的磁场。

包容、理性的社会容易引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同理,一个包容、温和的领导,能够促进更多个性突出的优秀人才的成长。在“包容、温和”的范以锦的领导下,南方报业一直充满锐意创新的精神,因为背后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人在支撑着、延续着这种精神。

执著追求新闻的理念和强化持续学习的能力

传媒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但决不能培养适应性弱的“新闻技工”,业界迫切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经验的传媒大学生。范以锦认为,传媒教育要确立这种观念:业界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就是我们传媒教育培养的目标。如果说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创新能力。如果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传媒采编部门需要的大学生应是“三项基本创新能力”兼备:一是适应新闻内容创新的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具有洞察社会的特有视觉和方法的能力;三是把握新闻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

当然“三种基本创新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范以锦表示:“学生要自觉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永不衰竭的‘创新能力’的源泉。”

作为院长,他对传媒教育充满期待:建立适应传媒业发展趋势的有深度、有高度,能应对各种挑战的传媒教育体系。从传媒教育大纲到课程设置,到专业设置,到新闻理论研究,传媒教育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不断创新。

作为新闻前辈,他对年轻新闻人寄予厚望:执著追求新闻的理念和强化持续学习的能力。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业界,现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形势需要。而学习的动力正是理想和理念。

在走过了人生的六十多个春秋之后,范以锦这样总结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与追求是模糊的,但到了中老年后,愈来愈清晰,甚至对理想和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暑假读书心得下一篇:自然之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