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2024-06-27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通用8篇)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篇1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篇2

一、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1.多出自正史。从高中教材所选篇目来看, 传记类文言文主要涉及编年体和纪传体。编年体, 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历史事件, 如《秦晋殽之战》出自《左传》。这类文本以时间为纲, 线索清晰, 背景明确, 系统性比较强。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事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 《苏武传》出自《汉书》。这类文本往往集中、具体地描写历史人物或事件。

从近几年上海高考试题来看,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也多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2007年高考第五题选文出自《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2008年高考第五题选文出自《新唐书·列女·杨烈妇传》, 2009年高考第五题选文出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这些选文以叙述为主, 议论较少, 篇幅短小, 一般在400字左右, 语言精练简洁。也有选文不是出自正史, 如2010年高考第五题选文《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出自《欧阳修集》, 但从文章内容来看, 仍是以叙事记人为主。

2.以刻画正面形象为主。选文中的主人公多为良吏忠臣、烈女孝子、著名的政治家或军事家。围绕主人公展开记叙, 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重在表现他们为官清廉、淡薄名利, 为民作主、关爱百姓, 孝敬父母, 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 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优秀品质, 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行和卓绝才能。《秦晋殽之战》在叙述战争的过程中, 着力塑造了老成持重、远见卓识的蹇叔;忠贞爱国、机警灵活的商人弦高;观察敏锐、聪颖过人的王孙满等人物形象。2008年试题选文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2009年试题《沈周》表现了主人公隐士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的高尚品质。2010年试题选文中的欧阳晔则是一个廉洁、爱民、正直的人物形象。

3.写人叙事有序可言。因为传记类文言文多是写人叙事,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遵循一个基本顺序:姓名籍贯———基本经历———主要事件。如2007年上海卷第五题:

仲长统字公理, 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 博涉书记, 赡于文辞。年二十余, 游学青、徐、并、冀之间, 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 袁绍甥也。素贵有名, 招致四方游士, 士多归附。统过干, 干善待遇, 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 好士而不能择人, 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 不纳其言, 统遂去之。无几, 干以并州叛, 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语段依次介绍了仲长统的字 (公理) 、籍贯 (山阳高平人) 、学识 (博记) 、经历 (游学青、徐、并、冀) 及主要事件 (与高干的交往) 。明确了这一特点, 将有助于快速阅读, 了解人物的情况, 尽快在心中勾勒人物的大致形象。平时训练所接触的语段, 也大多是这样的顺序。当然, 篇幅长短不同, 详略处理又会不一样。

4.人物主次分明。如果在语段开头就介绍了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等重要信息, 那么这个人往往就是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则主要起陪衬作用。如2006年上海卷第五题:

白少傅居易, 文章冠世, 不跻大位。先是, 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 别令收贮, 然未一披, 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 盈其箱笥, 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 谓禹锡曰:“吾于此人, 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 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 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 并皆忌之, 咸曰:“有学士才, 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 为时所排, 比贾谊在汉文之朝, 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选文十分简洁, 200多字, 却出现了四个人, 按照出现的先后分别是: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和贾谊。粗读这个语段, 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主要人物是刘禹锡。语段通过插叙主要讲了一件事: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 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贾谊, 也是为了和白居易作类比, 暗示两人遭遇相同。所以, 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人公是白居易“见抑”程度之深。

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明确阅读点。通常情况下, 阅读选文时, 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主人公有没有官职?朝廷大员还是地方官员?为官经历是否顺利?选文叙述了几件事?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作者有没有评价性的语言?选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作者是在对话中刻画人物性格?还是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性格?还是兼而有之?简单地说, 就是在阅读选文后, 力争抓住基本的信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

2.学会圈画。在做到阅读点心中有数的情况下, 可以通读全文, 速度不宜过快, 词句意思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但在通读的过程中还要动手圈画, 在文中留下痕迹。首先要及时圈画重要信息, 如姓名、官职及变动情况、任职地点等等;其次要圈画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 这主要指一些专有名词或术语, 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和官职升降等。这些词语往往在文中有特定含义, 若理解为普通词语, 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无法形成整体阅读, 也不可能提高阅读效率。如果阅读熟练, 基础较为扎实, 这道程序可以简化, 但最重要的信息必须圈画出来。

3.趋易避难。高考要求学生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但这并不表示选文中就没有难点。受基础的限制, 不同的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难点, 难免会碰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这个时候, 正确的方法是暂时搁置“难点”, 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做过多的推敲, 力求整体把握选文内容, 再回头解决“难点”。这些“难点”可能会在读后文时迎刃而解, 可能有注释, 题目中可能有提示, 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

4.善于利用语境。借助语境解决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的问题, 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语境不仅包括文本内容, 还包括篇名、选文出处、注释等,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文本和重要的词句有很大的帮助。如“谪”、“出”、“左迁”等词语出现, 并和主人公发生联系, 往往可以推测出主人公的任职经历。若在文中出现历史人物, 作者可能是有意将主人公和历史人物作类比或对比, 从而表达情感倾向。这些都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选文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 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应遵循“文本———题目———文本———解题”的基本顺序, 但有时候, 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阅读顺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会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或一道简答题, 这类题往往需要理解文本内容才能作答, 但认真阅读题干, 也会获得一定的帮助。如2009年高考第21题“第 (3) 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 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题干中包含了一个重要信息, 即郡守对沈周态度有过变化, 那么之前是怎样的?之后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些暗示都有助于尽快、全面的把握重要信息。再如第22题“联系全文, 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如果留意到题干中“隐逸”这个词, 可很快确定人物身份, 并迅速调动和“隐逸”有关的知识, 联想到教材中学过的“隐士”文化。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知识迁移, 对于把握内容、解题都会有帮助。

三、积累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要解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难题, 最根本、最基础的是要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离开了这一点, 任何阅读方法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传记类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到职务升降的词语有以下几类 (1) 表示授予、提升:征、辟、荐、举、拜、授、起、擢、拔; (2) 表示官职调动:迁、转、调、徙、补、改; (3) 表示兼职、代理:兼、领、署、权; (4) 表示降职、罢免: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常见的官职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武官:一般称呼有将军、尉、将、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游击等; (2)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侍郎、员外郎、主事等; (3)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州、知府、令、行人等。熟记这些词语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因此, 在建立整体阅读思维、教授整体阅读方法的同时, 还必须扩大阅读量, 注意识记和积累。

在教学中, 我们要强化整体阅读意识, 注重整体阅读思维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注释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篇3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为边害,祜患之 患:病患

B. 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诡:巧妙的

C. 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 寇:攻打、侵犯

D. 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 略:俘虏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 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C.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3. 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组是( )

①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②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③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⑥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吴石头城的守军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祸患,就用计策罢免了石头城的太守。

B. 羊祜在晋吴边界,采用怀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吴国人对他非常敬重,尊称他为“羊公”。

C. 吴国将领陆抗生病,羊祜赠送他药,虽然众人劝谏,但陆抗并不怀疑,认为羊祜不会害他。

D. 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上和敌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满,就责怪陆抗,陆抗认为乡邑之间尚且讲信义,大国之间更应该如此。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2)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6. 用“/”给下面这段话标上句读。

疾 渐 笃 乃 举 杜 预 自 代 祜 卒 二 年 而 吴 平 群 臣 上 寿 帝 执 爵 流 涕曰 此 羊 太 傅 之 功 也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 篇4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

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去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4.文言传记常见词语(1)官职变迁类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2)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3)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4)表人物地位的:贵、贱、卑、官绅、豪

(5)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6)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7)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8)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9)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0)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1)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2)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3)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14)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5)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16)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17)表揭发的:劾、讦、揭

(18)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浩、(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19)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2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21)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2)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3)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24)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5)表监狱的:囹圄、狱

(26)跟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2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30)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

(31)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荒、凶、歉

(32)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三、阅读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题,近年来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文意把握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于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2.阅读步骤——三读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篇5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谈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号

人物传记类的开头几乎是一种公式化的开头,如2004年选的许逖传:(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2008年选的白居易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2010年选的胡叟传: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2011年选的张文瓘传: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都简略地介绍人物的字和哪里人,特别是单个的字,在下文中常常会出现,因此你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如果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翻译的错误,所以一开始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就要留心人物的字,这对考查时出现在翻译的句子里是很有用的。

如2009福建卷考的是《张自新传》,其中有要求翻译的句子: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如果你注意到人物传记的开头: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就很清楚句中的“鸿”是张自新的原名,翻译成: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如果不仔细阅读,翻译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了。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一般由意义上的联系。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代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二、要熟悉官职变动常用的词语。

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中,往往会写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的变动的词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是有助于阅读和理解的。

2008年浙江卷中考了白居易传,在实词的解释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13.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14.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15.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如果你熟悉人物传记中官职的变动,你会很快判断出“致仕”的意思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在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变动有:

(1)表授予官职的:除(任命、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授(授予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等;

(2)表罢免官职的:罢(免去、解除官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等;

(3)表提升官职的有:擢(在原关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加(加封)、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等;

(4)表降低官职的:谪(因罪降职或流放)、贬(降职)、左迁(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废(废黜)、黜(贬退)等;

(5)表官职调动的: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调(变换官职)、出(京官外调)、转(调动官职)等;

(6)表辞去官职的:悬车(辞职居家)、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自请退职)、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等。

三、要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综合阅读中对人物的理解。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综合阅读中,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能够把握住人物在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功绩,因为高考试题中常常会出现“时间前后倒置”的命题陷阱。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弄清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作者记载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内容要点,概括文本的中心。当然,在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还应该把握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把握基本的特殊句式,这跟阅读所有的文言文是一致的。从以上三方面去阅读传记类文言文,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方山子传

【北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使酒:因酒使性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精神矍铄的样子 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过岐亭,适见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好饮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们骑着马讨论起用兵方略及古今成败之事,以一代豪侠自居。

B.方山子世代有功勋,河北地方有田庄,每年可以得丝绸上千匹,完全可以享受富有的快乐,可是精神上受到了打击,终于成了一名隐士。

C.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D.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突出表现了方山子舍弃功名富贵而甘愿隐遁贫贱的品格,也寄托了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河 北 有 田 岁 得 帛 千 匹 亦 足 以 富 乐 皆 弃 不 取 独 来 穷 山 中 此 岂 无 得 而 然 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孟德传

【北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复恤矣

恤:体恤

B.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辄:每每、总是 C.德自分死矣

分:料想、意料 D.乃使为自告者

自告:自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不赂者以赂者丧 B.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为候者所执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D.世之君子皆有所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生活。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但是他对大自然非常热爱。

B.孟德得了十多次,出现过呕吐、痢疾、腹胀、胸懑,但是都治愈了,几个月以后,就像吃这些如吃五谷的平民一样健康平安。

C.后来孟德来到商州,被哨兵抓住,差点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看他是个有道之人,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

D.作者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但众人却感觉到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德 具 道 本 末 乃 使 为 自 告 者 置 之 秦 州 张 安 道 适 知 秦 州 德 称 病 得 除 兵 籍 为 民 至 今 往 来 诸 山 中 亦 无 他 异 能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2)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参考答案】

(一)1.C.矍然:惊视的样子2.D.助词,的(A.代词,他/语气词,还是,还要B.代词,他/兼词,于此C.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地)3.B.“精神上受到了打击”无中生有4.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5.(1)(等到他)长大后,一改以前的兴趣而发愤读书,想以此做一番大事业,但始终不得志,(2)我听说光州和黄州地方有很多才能特异的人,常常假装颠狂来污辱自己,人家不能够看见他们。

(二)1.A.恤:忧虑

2。A介词,因为(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被/动词,是D.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3。A“对大自然非常热爱”错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兵役之害。4。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篇6

蚌埠四中王蕊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物传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真实的历史史料;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物传记为我们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灵巧多样的写作技巧。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学习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便是人物传记,且要求学习时要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我人物形象,体味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表明时间的词语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蔺相如„„,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既罢,归国,„„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同样以《廉颇》为例,表明蔺相如官职升迁的语句如下: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里所说的“五个W”指的是五个用“W”开头的英语字母: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这“五个W”如同记叙文的四要素或五要素,人物传记是由几件这样的事情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问问“五个W”,都弄清这“五个W”,整篇人物传记也就读懂了。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古代写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写祖先、父亲,其实是通过写他的家庭背景和影响,来表明他思想性格的传承关系和形成原因。写他小时候的情况,表明他一贯如此,始终如一的个性。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成是这一人物传记的一个总写,下面写到的几件事情则是对这一总写的几个分写,是对这一总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化描写。从这一总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笔下的传主的态度:是爱还是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

抓住细节, 把人物写活 篇7

在一篇小学生作文《妈妈》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吃过晚饭, 妈妈去洗碗了, 我正想写作业, 突然感到头晕, 呕吐了起来, 妈妈听见声音急忙跑过来, 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 焦急地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见我不吐了, 妈妈扶着我坐下, 摸了摸我的额头, 心疼地说:“怎么这么烫!”赶紧找来了体温计, 然后坐下把我搂在怀里, 把体温计放在我腋下。妈妈紧紧地搂着我, 握着我的手, 温柔地安慰我说:“别害怕, 有妈妈在呢, 一会儿就好了。”听了妈妈的话, 我立刻感到轻松了很多。在这段话中, 妈妈的动作“跑、拍、扶、摸、搂、握”都饱含着对孩子的爱, 妈妈的话“别害怕, 有妈妈在呢, 一会儿就好了”让读者体会到了妈妈的爱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和勇气。可见, 细节是撞击人心灵的最好的钥匙, 要想把人物写活, 感动读者, 就要让人物丰满起来。

那么小学生如何抓住细节描写, 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细致地观察, 随时积累素材

没有两个人的外貌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 外貌是一个人独有的特征, 性格亦如此, 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在传递着人物不同的思想与性格,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 就要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 然后把它积累下来, 使其成为写作的素材。积累得多了, 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 为我们的作文增加动人的细节, 使我们不再为无素材发愁。

二、多种方法结合, 抓住特征, 细致描写

(一)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抓住外貌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服、神情、体型、姿态) 特点, 才能表现其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而表达作者的爱憎, 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如: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小强哥, 他身材矮胖, 比我矮了半头。黑黑的脸上长着一双小眯缝眼, 呆头呆脑。妈妈问他话时, 他还红了脸, 显得土里土气的, 因此, 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这段话把一个其貌不扬的乡下孩子形象展现出来,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感情——瞧不起。

(二) 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 小孩和成人、乡下人和城里人、有学问的人和没学问的人, 他们说出话来是不一样的, 在作文中一定要表现出他们各自的语言特点, 才能把他们写活。

如这段话:玲玲要参加学校的“小百灵”合唱团, 爸爸怕耽误她的学习, 就对她说:“什么小百灵大百灵的, 只要把学习搞好了, 什么都灵了。”这句话非常符合家长的身份, 生动地再现了以学习为重的家长的心理特点。

再如这段话:小明吃饭时掉在桌上很多米粒, 9岁的哥哥对他说:“米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不能浪费, 拣起来吃掉!”这句话完全是一副成人教育孩子的口吻, 不符合小孩的身份, 从一个9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 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三) 动作描写

人由于需要或在不同心理的支配下, 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 这种动作恰恰表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把人物动作细致地描写出来, 就会把人物写活。所以恰当的动作描写, 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 我猛一哆嗦, 赶紧站起来, 心咚咚地狂跳, 腿不由地抖了起来, 手紧紧地捏着衣角, 低着头, 盯着自己的书桌, 嘴动了几下, 说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这段话抓住了一个学生的动作特点, 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被老师叫到名字后的紧张心理。

(四) 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直接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让读者对人物有更深透的了解。

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不停地问自己:怎么办?不及格怎么办?回到家里怎么向妈妈交代?紧接着, 我就又不停地后悔:真不该上课时总是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课, 真不该总是看电视不认真写作业, 真不该考前还想着打乒乓球, 真不该……以后我保证再也不这样了, 一定要好好学习, 老天保佑我一定要及格呀!”“老师在一张一张地发试卷, 李敏95分, 张小燕96分, 赵震84分……领到试卷的同学有的欢天喜地, 有的垂头丧气。我的心咚咚地狂跳着, 祈盼着自己能得高分, 又仿佛看到了老师在生气地瞪着我, 妈妈正向我举起了小棍, 我猛地一哆嗦, 手不知何时已紧握成了拳头。”

这两段话都是考试后发试卷前的心理活动描写, 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作者此时的紧张。

当然, 这些描写并不是独立的, 需要结合起来, 再加上精美的语句, 一定能让人物变得生动起来。

三、描写真实才能动人

一篇文章如果是虚构的, 所要表达的感情自然也是虚假的, 怎么能让自己感动呢?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又如何去感动别人?所以, 要想写出真实动人的情感, 就必须是真实的描写, 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而真实, 必须是生活中切实出现的, 这样的文章才不乏情趣, 才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 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在妈妈出差一个月之后, 想念妈妈, 在作文中写到:“妈妈在的时候, 爸爸每天下班都早早回家, 一家三口说说笑笑的, 每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好吃的饭菜, 每天写作业都有妈妈陪着, 可温暖了。可是, 妈妈出差一个多月了, 没有了好吃的饭菜, 没有人陪着我写作业, 连爸爸的笑声也少了, 家里冷冰冰的, 妈妈, 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你呀!想你想到一回到家就想哭。”

这段话虽然字数不多, 但真实的描写让人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以及小作者对妈妈的思念, 尤其是结尾充满童真的心里话, 是小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 让读者感动。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分析题解题指要 篇8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罗兰解题时关键是要“搞清对象、吃透内涵”。所谓“搞清对象”,就是要依据题目和选择肢回到原文准确“定位”,搞清选择项陈述的对象是不是题目所限定的“某人”;所谓“吃透内涵”就是要吃准题目所指定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含义,以2011年江苏考题第6题(《陈公弼传》)为例:“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严而不残”的内涵为“严厉但不残酷(残忍)”,选项“公禁之,民不敢犯”无“不残”义,“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此项说“民”与“盗”,非直接说陈公弼)是说他治理的结果良好,显然这两项都与“严而不残”的内涵相去甚远。

【典型题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蹇(毛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藏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俗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

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口不臧否人物 ④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礼俗之士疾之若仇

A. ①②⑤B. ②④⑤

C. ③④⑥D. ①③⑤

此题解答要特别注意:一是搞清对象是阮籍,且须是直接描写阮籍的,⑥写世俗礼义之士对他的态度,不仅对象搞错,也非直接表明,当属间接描写。二是要吃透“不拘礼教”的内涵,所谓“不拘礼教”即不为封建礼教所约定俗成的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准则(如“三纲五常”等)所束缚,此题①是说他读书的情况,③是说他不随便评论别人,显然都与“不拘礼教”的内涵大相径庭。而②写他到任后“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④写“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⑤写阮籍母亲去世“裴楷前往凭吊,他披头散发,两腿向前叉开坐在地上,醉眼直视(前方)”,这些行为显然都直接表明了阮籍不拘礼教的性格。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申徽字世仪,北朝西魏国人也。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约公元532年前后)某日,文帝与语,奇之,以徽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其后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私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大统十二年(即公元546年),瓜州刺史成庆为城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文帝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年,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略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申徽忠孝和机智的一组是()

A. ①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 ②徽乃谴一人私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B. ①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②徽又使赞成其住计

C. ①徽在州五年,俭约率下 ②欲以权略致之

D. ①近侍之官分数者众,独徽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参考答案】

上一篇:包家店镇学校地震逃生疏散演练总结[正版]下一篇:国债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