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024-09-04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共8篇)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1

一、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情况

为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保障制定的各项农艺措施认真执行,农场专门成立了以场长王毅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李艳杰(黑龙江农垦玉米首席专家)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组”,万亩片技术负责人为农业副场长刘守林场长,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生产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至上而下层层管理,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为全面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万亩示范片落实情况

集中连片面积10111亩,示范标牌落实在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全面积推广应用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既:小垄密植(65cm)选用耐密品种、三秋作业、分级精播、秋深施肥、叶龄跟踪管理、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健身综防、航化促熟、机械收获。综合提高产量70%。

三、项目整合和措施配套情况

锦河农场承担农业部1万亩玉米连片高产创建任务,由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和第五居民组完成。具体落实到13个地号上,设计现代展示区单产指标为800公斤/亩。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推广,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锦河农场种植7.2万亩玉米,结合农场实际,选择适宜我地区栽培种植的高产抗逆品种德美亚一号作为高产创建田的主栽品种。推广小垄密植技术。

四、指导服务和机制创新情况

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展示面积10111亩。组织培训3次,观摩3次。李艳杰专家亲自指导,高产创建玉米采用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专家办班培训观摩三期、学习总结高产创建技术、每期培训100人。发放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图册300册。

五、下步工作打算1、2012年8月:进行玉米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示范,专家组进行中期检查,做好相关技术的把关、指导、现场培训和数据资料的收集、记载,拍摄有关照片和录相。

2、2012年9-10月:测产、收获,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总结高产经验。专家测产后将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录入高产创建信息平台。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2

1 建设地点和目标任务

全县建立示范片2个。一是蒙城县漆园办事处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面积800.87 hm2, 涉及前王、唐集、旭光3个村共1 615户;二是坛城镇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面积680.67 hm2, 涉及大任、小山、邓桥3个村共2 128户;其他乡镇、场各建1个千亩点, 共建千亩点19个。目标任务: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平均产量11.25~12.00 t/hm2, 化肥利用率提高2~3个百分点, 化学农药使用成本降低2~3个百分点, 化学农药使用成本降低10%~15%;自然灾害损失降低10%以上;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9.55%以上, 粗脂肪含量4.08%, 粗淀粉含量74.16%, 赖氨酸含量0.30%。

2 关键技术

项目区选用高产优质紧凑型耐密植品种郑单958。该品种在蒙城县夏播生育期100~110 d, 穗位100 cm左右, 叶色浅绿, 叶片窄而上冲, 果穗长20 cm, 穗行数14~16行, 行粒数37~40粒, 千粒重330 g, 出籽率88%~90%, 轴细、粒深、不秃顶、无空秆、年间差异小, 稳产性好。麦收后6月6—8日降雨35 mm, 土壤墒情足, 6月10日下午播种, 6月13日播种结束, 实现了抢时早播、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目标, 为夺取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播种密度较往年有所增加, 平均行距55~60 cm, 播深3~5 cm, 播量37.5~45.0 kg/hm2。6月17—19日出苗, 6月下旬定苗, 留苗8.25万株/hm2。先人工撒施肥料, 再用大型复式播种机播种, 实行浅旋耕灭茬、播种、覆土、镇压“一条龙”作业。播种时统一供应肥料, 基施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90 kg/hm2、氧化钾90 kg/h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 kg/hm[2,3]。玉米种子全部实行包衣, 播种后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 苗期防治灰飞虱、玉米螟、棉铃虫;7月14日安徽省玉米穗期病虫害统防统治会议在蒙城县召开, 会后项目区普遍在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2代玉米螟, 8月上中旬喷施三唑酮、氯氰菊酯防治蚜虫、大斑病、小斑病、叶锈病。部分倒伏田块玉米在9月中旬收获, 由于成熟期遇连阴雨天气, 未倒伏田块在9月22—29日收获, 比2008年推迟5~7 d。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秸秆粉碎后翻耕20 cm还田。

3 气候条件

2009年的气候特点是前期有利, 后期有弊。玉米播种期间6月6—8日降雨34 mm, 播种结束后于6月14日降雨36 mm, 对播种出苗十分有利, 6月中旬全部出苗。出苗后无雨, 气温高, 墒情好, 光照足, 无渍害发生, 利于扎根、蹲苗和叶片生长, 7月2—5日拔节结束。7月14—18日进入大喇叭口期, 7月上中旬, 气温较高, 光照条件好, 雨量适中, 7月上中旬普遍追施穗肥, 7月28—31日抽雄, 7月31日至8月3日吐丝。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 光照不足。8月29日, 正值玉米灌浆高峰期, 再遇大风大雨袭击, 玉米生产形势发生逆转, 项目区玉米发生倒伏, 倒伏面积占30%。倒伏田块植株受光条件更加恶化, 一部分叶片逐渐枯死, 另一部分叶片不能展开, 受光不足, 净同化率降低, 阻碍后期干物质积累, 降低总生物产量;同时由于部分根系被拉断, 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到影响, 有的茎秆被折伤, 输导组织损坏, 养分不能顺利向穗部运输。倒伏后, 叶片叠在一起, 果穗紧贴地面, 籽粒发芽、霉烂, 粒重受到影响。9月上中旬持续低温、多雨、寡照, 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降低粒重。据成熟期 (9月26日) 调查, 郑单958品种, 同一块田倒伏后被压在下部的植株, 百粒重22.9 g;倒伏后覆盖在上部的植株, 百粒重28.67 g;未倒伏的植株百粒重31.90 g。倒伏植株平均比未倒伏植株百粒重减少6.12 g。

4 产量表现

4.1 县自测产量

示范片在9月中旬初步测产的基础上, 9月22日县农委组织县专家组分别对2个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 漆园前王村李谦户, 行距53.3 cm, 株距22.9 cm, 有效穗数为81 975穗/hm2, 每穗粒数544.16粒, 百粒重按30 g计, 理论产量13.382 t/hm2, 按85%折合产量11.375 t/hm2;前王村李全志户, 行距55.2 cm, 株距18.9 cm, 有效穗数为95 895穗/hm2, 每穗粒数342.72粒, 百粒重按30 g计, 理论产量为9 859.54 kg/hm2, 按85%折合产量8 380.61 kg/hm2。2户平均产量为9 877.81 kg/hm2。经对坛城镇小山村富万家合作社示范片测产验收, 3点平均有效穗数7.575万穗/hm2, 每穗粒数505粒, 百粒重按30 g计, 理论产量11.476 t/hm2, 按85%折合产量9 754.71 kg/hm2。2个示范片平均产量为9 816.26 kg/hm2。

4.2 专家验收产量

9月24日, 市专家组对高产创建片进行现场验收, 专家组考察了坛城镇和漆园办事处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片, 玉米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 穗粒结构较合理, 基本无病虫害。通过推广抢时早播、免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晚收等技术, 玉米长势明显优于周边玉米生产。漆园办事处示范片实收产量为9 213 kg/hm2, 比2008年增产1 117.5 kg/hm2;坛城示范片实收产量为10 062 kg/hm2, 比2008年增产1 467 kg/hm2。2个示范片合计产量9 822 kg/hm2, 比2008年增产1 281 kg/hm2。

4.3 经济效益

项目区种子费450元/hm2, 化肥2 250元/hm2, 整地播种费750元/hm2, 农药225元/hm2, 收获费750元/hm2, 人工450元/hm2, 合计成本4 875元/hm2。产量9 822 kg/hm2, 单价1.8元/kg, 产值17 679.6元/hm2, 纯收入12 804.6元/hm2。非项目区的种子费375元/hm2, 化肥1 950元/hm2, 整地播种450元/hm2, 农药225元/hm2, 收获、脱粒375元/hm2, 人工600元/hm2, 合计成本3 975 kg/hm2, 产量5 460 kg/hm2, 单价1.8元/kg, 产值9 828元/hm2, 纯收入5 853元/hm2。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加收入6 951.6元/hm2, 增产4 362 kg/hm2, 总产量增加6 462.45 t, 总值增加1 029.90万元。

5 采取的工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农机局、县粮食局、县水务局、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县农技推广中心和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重大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 部署督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农委, 农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具体负责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工作。二是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技术指导组。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 副主任为副组长, 农科所、植保站、土肥站、漆园和坛城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为成员。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玉米高产攻关技术培训、指导、试验、示范, 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同时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技术顾问。三是农业、农机、水务、粮食等部门各司其责, 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服务,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2 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

5月中旬县农技人员分别到各乡镇、村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培训农民5 000人;5月26日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在漆园培训2个万亩创建片的农民200人和18个乡镇的农业综合站站长、技术指导员;5月27日邀请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专家在县委礼堂培训乡镇、村干部350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县电视台开展玉米栽培技术讲座3期, 印发玉米产量11.25 t/hm2栽培技术明白纸10万份;8月22—31日、9月18日, 县农技推广中心举办7期技术培训班, 培训农民1 600人;9月上旬在县电视台多次播放玉米晚收技术光盘, 9月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县电视台开展了玉米晚收和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讲座。包片驻点技术人员分别在各乡镇村举办培训班。从玉米播种到收获, 全县召开培训会84期, 培训农民3.5万人, 在县电视台开展技术讲座9期, 发手机短信3次。

5.3 实行物化补贴

为实施好玉米高产创建, 县将玉米振兴计划补贴资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玉米高产创建资金进行整合, 实行物化补贴, 将补贴资金与良种良法配套, 与关键技术挂钩。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统一供种, 种子招标价格为7.4元/kg, 用种款333元/hm2, 补贴种子费120元/hm2;玉米大喇叭口期统一供应尿素, 用量375 kg/hm2, 补贴肥料120元/hm2;秸秆还田和统一机播, 费用从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中给予补贴;8月上旬统一购买杀虫剂、杀菌剂无偿发给示范片农户用于后期病虫害防治。通过政策扶持,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保证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5.4 强化技术服务

为把玉米高产关键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落实到田间地头, 县、乡农技人员在玉米播种、出苗、拔节、大喇叭口、抽雄、吐丝等生育时期, 深入到项目区, 因地制宜, 指导农民开展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玉米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提高服务效率。

5.5 狠抓示范带动

蒙城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优势, 广泛宣传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要点, 扩大社会影响,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示范片实行“五统一”, 即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订单销售。同时做到“五有”, 即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观摩活动计划, 实实在在做给农民看, 引导农民干, 推动高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6 存在的问题

一是间定苗不到位。有的双株不该留苗的留苗了, 小苗没剔除, 密度不是真正大, 而是存在小苗、双株和分蘖, 造成部分植株生长不整齐, 玉米棒大小不一, 空秆率上升, 甚至倒伏。二是化控带来负面效应。化控对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效果明显。近年来玉米化控面积不断增大, 有的提出化控是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但化控技术如果掌握不好, 会带来负面效应, 影响玉米产量。有的田块化控后株高降低过多, 植株过矮, 生物学产量降低明显, 据调查, 郑单958于可见8~9叶化控后, 株高189.2 cm, 比未化控玉米降低42.2 cm, 穗位高77.6 cm, 比未化控玉米降低25.2 cm。同一品种, 生物学产量降低后, 经济产量也会相应下降。化控后上部茎秆变细, 叶片变短变小, 光合面积减少, 干物质积累少。据调查, 郑单958未控, 倒1~7叶叶面积分别为128.0、220.0、338.2、495.0、649.5、745.1、854.4 cm2, 化控后倒1~7叶叶面积分别为72.0、180.0、285.0、327.6、469.2、579.5、700.0 cm2。化控玉米每穗粒数394.5粒, 比未化控玉米减少37.8粒。化控后中下部茎秆粗壮, 节间变短, 中部叶片叠在一起, 下部透光条件不良, 纹枯病加重, 造成叶片枯死、早衰。化控后造成雄穗花粉败育。化控往往因施药不匀造成群体生长不整齐, 影响产量。三是条播落籽不匀。机械条播时, 由于玉米籽呈多棱形, 排种槽排种不畅, 加上农机手操作技术欠缺, 机械行走较快, 造成落籽不匀。

7 成效及建议

2009年的玉米生产尽管受到气候因素影响, 但总体看成效显著。通过高产示范活动, 玉米高产关键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宣传, 抢时早播、机械化免耕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推迟收获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玉米长势较好, 如果不是8—9月持续低温寡照和大风大雨造成的倒伏, 万亩片产量可达10.5 t/hm2左右。自然条件是不可控的, 但是栽培技术是可以人为进行调控和改进。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进点播机具, 可有效控制株距, 出苗均匀, 利于培育壮苗, 合理控制密度, 提高群体整齐度。二是抢时早播。夏季气温高, 早播早出苗, 可避开苗期涝渍危害, 利于形成壮秆、大穗。据调查, 6月7日播种的玉米比6月12日播种的田块茎秆粗壮, 果穗大, 粒数多, 抗倒伏能力强。三是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根据初步试验, 郑单958种植密度以7.50万株/hm2左右较为理想, 最好不超过8.25万株/hm2。四是实行板茬机械直播。采取板茬机械直播玉米, 不动土层, 不散土墒, 出苗快、支持根出生早, 后期遇大风大雨不易形成根倒。起垄点播和旋耕机械播种易发生倒伏。五是科学运筹肥料。高产示范田需施纯氮360~390 kg/hm2, 配磷肥, 适当增加钾肥。氮肥不能“一炮轰”, 基追比以5∶5或4∶6为好, 追肥时间在大喇叭口期, 拔节期只要叶色正常, 一般不要追施拔节肥。六是不化控。建议正常田块不要随意采取化控措施, 旺长田块必须化控时要选好对路农药品种, 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用量[4]。要开展化控试验, 为化控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良忠, 荣志刚, 艾红菊, 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辐射区夏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技术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234.

[2]袁文先, 张宁, 王宝亮, 等.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J].种业导刊, 2010 (2) :22, 25.

[3]王俊德, 李满林, 李维义, 等.河套平原灌区玉米高产创建实践[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86.

如何抓好玉米高产创建工作 篇3

关键词:玉米;高产;措施

承德市现有耕地面积约37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9.3%。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工作,到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就达到29个,通过五年来的实践,全市玉米产量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承德市高产创建中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几点解决意见,以供参考。

1 高产创建主要采取的措施

1.1 技术措施。

1.1.1 推广优质、适合品种。良种是决定高产的内因,我市对高产创建用种进行了严格把关,针对不同的高产创建田块选择合适的优质良种,有组织地进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和统一使用,优质高产良种使用率达到95%。

1.1.2 推广科学播种技术。对高产创建田耕作进行积极引导、有效组织,播种期间出动所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为高产打下堅实基础。在保证耕地质量的基础上,落实科学播种技术,统一科学播种标准,为高产增加一道保障。

1.1.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统一施肥标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保障。对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测土,根据化验数据,分别提供施肥配方,统一供应肥料,充分发挥土肥站和配肥单位配制作物专用肥的优势,大力推广作物专用肥。

1.1.4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统一指导防治。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夺取高产的必要保障。主要推广“化学除草技术”,草害化学防除严格使用对路药剂,科学掌握使用方法、时间,确保安全除草。病虫害防治力求在防病的同时兼防虫,防虫的同时兼防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2 组织措施。

1.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搞好高产创建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农业局长为组长,农技、植保、土肥站站长为副组长,农技、植保、土肥站技术人员参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

1.2.2 分片负责,明确职责。为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各项技术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市农技推广站抽调5名技术人员到各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县农技部门派专人到示范区实行技术指导,乡镇配合县站也配备了技术人员,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定人、定点、定职责、定奖惩”,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2.3 整合项目,保证资金。为了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承德市充分利用国家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项目,有效整合各个项目资金,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

1.2.4 做好规划,狠抓落实。根据创建活动计划,按照“基础条件好、农民热情高、规模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了自然条件优、群众种植基础好、种植规模大的乡镇为示范区;做好良种玉米、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工作顺利开展。

1.2.5 狠抓培训,提高素质。为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得到推广普及,提高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技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了技术骨干培训班8期、800人次;各乡镇举办培训20期,培训农民1400人,印发技术培训资料3000份。

1.2.6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为提高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示范区统一制作了标志牌,标明攻关内容、示范面积、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责任单位以及示范区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的姓名,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培训班和现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做法、经验,积极营造高产创建活动舆论氛围。

2 高产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高产创建投入较少。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每667公顷为一示范区,上级拔付16万元,折合16元/667平方米。市县区由于财力有限,均没有在此项工作上进行配套投入,因此有些环节还不能落实。

2.2 有些县区播种前对机手培训不扎实,对机械性能掌握不熟练,播种深浅不一,有些播量偏大。目前承德大部分区域都使用播种机播种,这就要求机手对各种播种机熟练,加之水分合理,地温适宜,才能保证出苗齐。

2.3 有些田块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必须按实施方案要求保证有机肥数量,但绝大部分地块为了省时、省力都没有使用有机肥,而是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作为底肥。

3 解决高产创建中问题的办法

3.1 加强宣传,增加投入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高产创建宣传,使领导认识到位,除项目正常投入外,财政要安排部分资金进行支持。

3.2 多措并举,多方合作。一是由县、区农牧局牵头,组织科教、粮油、植保、农广校和项目办等多方合作,将阳光工程培训、粮食高产创建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培训等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利用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高产创建技术讲座,提高普及率。三是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印发科技资料等形式,把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3.3 强化服务措施,大力帮扶正规化专业服务组织。针对不断涌现出的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实际情况,实行重组和扶持,通过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全市粮食生产的发展。

3.4 加大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小论文 篇4

关键词: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减,造成粮食产量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耕地面积外,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工业适用,在农业中也需要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 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性

2010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5

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

2010年,我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战胜了早春低温多雪、极端高温与稻瘟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将各项新技术综合组装,实现高产创建从过去的投入型向调控型的转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9月12日,经省农垦总局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测产验收,25作业站孙明江300亩核心区平均单产948.6公斤,再次获得垦区第一名,万亩示范片产量762.5公斤,名列垦区第四。通过高产创建,全面带动了七星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落实区域,明确创建核心

七星农场2010年采取小面积高产攻关重演和大面积高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水稻“331”攻关及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39个作业站落实了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确立重点核心攻关区7个,总面积2047亩;辐射区18个,总面积5.4万亩;示范区2个,落实面积为4万亩。

二、系统档建,理清创建思路

针对2010年高产创建活动需求,农场出台了《七星农场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与《七星农场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制作了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区及展示区 “高产创建分布图”。对核心区示范户、示范地号及地号设计均建立了祥实的档案。七星农场高度重视高产创建活动,对高产创建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求,从清雪扣棚的起步阶段至后四片功能叶管理等各环节均制定了高产创建活动明白卡。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创建目标,农场根据农业部、农垦司、农垦总局及建三江分局的 1

要求,结合上级高产创建要求及技术方案指导路线,制定了符合场情的高产创建活动手册。

三、明确责任,保障创建实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权利。农场高度重视高产攻关项目的实施,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水稻、农业副场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水稻办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攻关第一责任人,同时农场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实施单位阶段及全年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2、严格奖惩,发挥能动性。农场在备耕、插秧、夏管、秋收及明年生产准备等阶段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对先进或落后单位实施奖惩措施。对能够创新技术、有新思路,超过攻关指标、获总局第一名的的单位给予奖励10000元;对攻关技术到位率低、项目实施差的单位罚款5000元。管理区、作业站对攻关户增加投入部分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完成攻关指标情况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营造出了争先进、夺高产、创高效的良好氛围,突出了攻关项目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技术转化率。为推进高产攻关项目,提高水稻单产,对农场研发部门多年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

四、集成模式,突出创建重点

七星农场水稻高传创建活动以“三化一管”为主要栽培模式,主推十二项技术:

1、“三化一管”技术:

2、旱育壮秧技术;

3、液施苗床肥技术;

4、钵体毯状育秧技术;

5、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

6、测土配肥技术;

7、氮肥后移技术;

8、浅湿灌溉技术;

9、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10、叶龄

诊断技术;

11、植保综合技术;

12、航化健身技术。

五、总结经验,稳步创建发展

在过去的5年中,我场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4个第一名和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总结我场在高产创建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途径在于以要素管控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增密足肥为手段、以抗倒防病为保障,找好切入点,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

1、要素管控是核心。今年我们在水稻生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要素管控理论,并作为全年水稻生产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即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四大要素,量化要素指标,在形成产量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采取最佳措施,保证四要素数量上始终保持最优合理状态,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实现群体增产。通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优良品种是前提。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优良品种、再次是高标准的管理。气候因素是不可控制的,而随着标准化农业的不断推进,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创新栽培方法上寻求突破难度极高,因此,今年我们把品种选择作为突破口,着眼于选择高产多抗的大穗型12叶品种,通过考察确定了5个核心攻关品种,在核心区试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育壮苗是基础。在秧田温度管理上,我们根据本地区育苗前期气温低,后期升温快的气候特点,在秧苗各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前期采取上限温度控制,适当提高温度,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后期采取下限温度控制,提早通风,降低棚温,防治秧苗徒长。播种全部采用电动播种机播种,严格控制播量,保证匀度。这些在培育壮苗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为了培育出标准壮苗,今年我们在保证常规育苗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尝试应用大钵育苗,增加秧苗营

养空间,延长秧田生长时间,培育5叶龄标准大苗,确保秧苗移栽时带两个分蘖。并且采用人工摆栽,减轻植伤。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4、增密足肥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必须有足够大的生长群体,今年我们按照要素管控计划指标要求,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特性,适当增加了插秧株数,确保每穴插秧不少于5-7株,保证田间有足够的基本苗数,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采取适时晾田控蘖,尽量依靠主穗增产。攻关田在施肥上有别于生产田,必须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需肥特性科学的确定施肥总量、种类、比例和时期,做到足量、分期、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和重视穗肥的使用,根据田间长势随时调整穗肥的用量和次数,同时增施钾肥和含磷钾的叶面肥,既要尽可能的增加穗重,又要防止水稻后期倒伏。

5、抗倒防病是保障。要想实现高产创建的计划产量指标,必然要增加施肥量和密度,带来的后果就是水稻易倒伏、易感病,因此,做好抗倒防病工作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我们认为在防倒伏方面一是要选择杆强品种进行攻关。二是要做到适时适度晾田,到了晾田时期要立即排水晾田,切忌等靠,并要增加晾田次数,以气壮根。三是要增加钾肥和硅肥的用量,增加植株茎杆强度。防病上要坚持“提早防治、足量用药、狠防穗瘟、多病兼防”的原则,现在的防病药剂多以保护剂为主,因此要在病菌侵入植株之前提前施药,并且要采取药剂的上限用量进行防治,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效,防病时要重点防治穗茎瘟,同时要重视其他病害的防治,褐变穗、纹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虽不及稻瘟病对产量的影响严重,但是潜在的损失也会影响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攻关田一定要做到各种病害零发生。

水稻高产创建部级项目实施总结 篇6

为推进全县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增强我县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粮棉油生产全面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我县被列为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之一,为切实抓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作,我们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采取“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方式,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下,经过县委、县政府、县农业部门与实施乡镇的共同努力,我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取得较好成效。现就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概况

(一)实施地点与规模。我县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分布在翔凤镇白羊坡村、望水村、和平村、旗鼓寨村、狮立坪村;漫水乡新拱桥村、三坝村、枫木村;三胡乡猴立堡村、范家村、胡家沟、梨园沟、关坟村。高产创建的目标是:700公斤攻关、650公斤展示、600公斤示范,在漫水乡新拱桥村、翔凤镇白羊坡村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片2个,面积243亩;在漫水乡三坝村、翔凤镇望水村和旗鼓寨村、三胡乡胡家沟村建立千亩展示片4个,面积4251亩;万亩辐射带动片7个,面积6906亩;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总面积1.14万亩,涉及农户4521户。我们按照统一要求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与此同时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二)品种与目标产量。根据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我县水稻生产实际,全县今年水稻高产创建主导品种为谷优964。万亩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其中100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700公斤。示范片内95%以上的田块要达到目标产量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

(三)实施效果

今年我县水稻高产创建经过全县上下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月下旬,我们按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及省厅种植业处的要求,对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产量结构进行了多点调查测产验收结果如下:

1、百亩攻关片:据对漫水乡新拱桥村、翔凤镇白羊坡村两个百亩攻关核心区随机测产调查,面积243亩,平均亩产668.4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20.3公斤,增产21.9%。

2、千亩展示片:千亩示范区面积4251亩,据4个展示片产量调查统计,平均亩产613.5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65.4公斤,增产11.9%。

3、万亩示范片:6906亩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601.4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3.3公斤,增产9.7%。

(四)经济效益

百亩攻关片面积243亩,平均亩产668.4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20.3公斤,增加稻谷产量2.92329万公斤; 千亩展示片面积4251亩,平均亩产613.5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65.4公斤,增加稻谷产量27.80154万公斤;万亩示范片面积6906亩,平均亩产601.4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3.3公斤,增加稻谷36.80898万公斤。以上合计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增加稻谷产量67.53381万公斤,按稻谷当前市场价2.4元/公斤计算,增加产值162.0811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开展,我县成立了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以及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与工作经费等,县农业局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水稻高产创建

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万亩示范片的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实施示范乡镇村干部也组成工作班子,落实了“定人、定点、定责、定效、定酬,包面积、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病虫防治”的“五定五包”责任制,确保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实现了高产创建责任到人、责任到田。县乡之间、乡村之间积极配合,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很好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户。水稻生育期各关键时期,由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根据农时对示范片干部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共召开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印发资料5000余份,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为水稻高产创建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乡镇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入户指导,并通过电话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了示范区农业技术知识,加快了实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措施,组装高产技术。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粮油高产创建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聚集力量,认真落实适时移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要领,使示范片水稻生产形成了“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格局。优良品种推广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推广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

四是争取资金投入。全县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整合各种投入资源,保证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对高产创建活动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惠农政策,增加对高产示范片农

民的物化补贴,保障农技人员入户指导的工作经费。三是集约整合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各类项目资源,加快改善示范片的生产条件,保证示范片建设需要的资金、物质,推进高产创建工作。

五是强化检查指导。在县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保证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围绕完成高产创建指标开展工作,认真总结高产创建中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创新投入方式、培植高产种植大户、集成技术经营模式、创新技术推广方法、机制和组织管理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下年开展高产创建提供经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和部署,认真总结高产创建经验和教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搞好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示范区产量。

一是规范做好测产验收。按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的要求部署,严格执行测产标准和程序,在水稻成熟时,对实施万亩示范片进行测产和实产验收。

二是积极拟定下一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方案。使项目区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技术。

来凤县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玉米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篇7

一、选地整地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单株生产力高, 需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应选择土层较厚, 土地平整, 质地较疏松, 通透性好, 肥力中等以上, 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 保水、保肥力较好, 排灌方便, pH值在6.5~7的弱酸性和中性土壤种植为宜。如土壤瘠薄、坡度大, 应增厚土层, 改良土壤, 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如是高产攻关田, 最好选择没有种过小麦的菜园土。

二、选用良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很多, 良莠不齐。生产中要选用抗病性、抗倒性强, 丰产性、综合性状较好, 适应性广的品种。重点推广通风透光好, 耐密性强, 耐旱的紧凑型、半紧凑型、中偏大穗的优质玉米品种, 如成单30、正红211、正红102、先玉508、川单418等高产优质良种。

三、规范改制

改小麦满土种植和预留窄行不规范种植为“双三0” (1尺=33cm, 下同) 或“双二五”规范带状种植 (预留空行适时播种春玉米) ;改夏玉米为春玉米;改玉米早熟种为中晚熟品种;改品质较差品种为较优品种;改露地挖窝栽培为中沟施肥地膜或秸秆覆盖节水抗旱栽培;改习惯单质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双行双株栽培为双行单株栽培;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化学药剂防虫为生物或物理防虫等。

四、适期播种

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为宜, 最迟播期要保证收获期气温在18℃以上。根据种植模式和气候条件, 如前作是种蔬菜的空地, 我市的适宜播种期3月25日;如是麦/玉/豆 (苕) 模式, 4月1~5日育苗或4月5~10日膜上打孔直播。打孔时必须直立撬, 切忌斜撬, 以确保玉米苗期避开夏旱, 抽穗扬花期避开伏旱。

五、培育壮苗

为了促进苗齐、苗全、苗壮, 生产上重点推广了软盘育苗, 一般选菜园土作苗床地。软盘育苗是将本土过筛后装入盘孔内, 细土占种子孔的70%, 饱灌底水, 压种入泥, 每孔安放1粒精选种子, 然后再填满细土。苗床四周开沟, 用竹片起拱盖膜, 中间拱高33cm, 四周用细土压实封严。出苗前要严封不揭, 温度控制在25~30℃。出苗后, 晴天中午进行小通风, 并逐渐加大通风和延长通风时间, 床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若盖土发白, 需揭开膜两头通风并浇水润湿。移栽前5天逐渐揭膜炼苗, 遇低温寒潮仍要盖膜保温。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抢时早栽。

六、合理密植

1. 前作是种蔬菜的空地

2m开厢, 窄行0.67m, 退窝0.2 m,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 将玉米第二片叶指向大行抢时早栽, 每窝定向移栽壮苗1株, 亩植3 300株以上。

2.“麦/玉/豆 (苕) ”模式

窄行0.67m, 退窝0.2m,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 将玉米第二片叶指向小麦抢时早栽, 每窝定向移栽壮苗1株, 亩植3 300株以上。

3. 膜上打孔直播

窄行按0.67m, 退窝0.2m, 每窝按“1、2、1、2”方式放饱满种子, 同时每亩用软盘育300株预备苗, 二叶一心时每窝定1株。

七、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一般选用幅宽100cm、厚度为0.004mm的超微膜为宜。要求在预留行中间开沟施肥, 施后覆土。并把地面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 打碎土块成瓦背型后饱灌底水, 足墒盖膜。盖膜一定要严密, 将地膜平铺拉紧, 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 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 做到严、紧、平、宽的要求。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 以最大限度保持膜面宽度, 扩大采光面。

八、科学施肥

要求亩施有机肥1 000~1 500kg、猪粪水30~40挑、纯氮2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5~10kg、硫酸锌1kg。氮肥实行一底一追, 即70%的氮肥及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作底肥, 进行中沟施肥。30%氮肥在大喇叭口期做攻苞肥施用, 注意先揭膜捡膜, 既净化土壤,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又能防早衰。

九、加强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植株矮壮, 叶色浓绿, 根系发育良好。

(1) 及时放苗如是膜上打孔直播, 待玉米苗出齐时, 及时开口放苗。放苗时要掌握阴天突击放, 晴天避开中午放, 大风不放苗的原则。苗放出膜后, 应及时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苗口封严 (既不会板结, 又渗水保墒) , 以防透风漏气、降温保墒和杂草丛生。

(2) 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二是移苗补栽, 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3) 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 争光争肥, 浪费养分和水分, 玉米长到3叶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 间小留大, 间弱留强, 间病留健。一般5叶定苗, 最迟不超过6片叶。间苗、定苗均应在晴天进行。

(4) 防治虫害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土蚕和毛虫。可用敌杀死、快杀灵、杀虫双、功夫等药物对玉米苗喷施进行防治。

2. 穗期管理

玉米拔节到抽雄为穗期, 春玉米中熟品种为30~35天。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秆、大穗、粒多。

(1) 猛攻穗肥穗肥是玉米抽雄前的施肥。在大喇叭口期, 结合中耕培土, 将剩余30%的氮肥全部作攻苞肥施用。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穴 (深6~10cm, 直径3~4cm) , 将肥料施入穴内, 然后覆土。大喇叭口期施肥有利穗大粒多, 降低空秆率。

(2) 科学排灌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 特别是玉米穗期需水量大, 对水分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遇干旱, 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70%时应及时灌水, 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 以改善田间小气候, 可降低株间温度1~2℃, 增加相对湿度, 削弱高温干旱对作物的直接伤害。若降雨过多, 淹水4~5天减产20%以上, 淹没3~4天, 则植株死亡, 因此, 应及时排水防涝。

(3) 化学调控对种植密度大, 有倒伏危险的地块, 可在玉米9~11片叶时, 每亩施用“康作利”1袋对水15kg, 搅拌后均匀喷施上部叶片, 能降低株高, 防治禿尖, 增粒增重, 加强抗倒抗旱能力。

(4) 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 危害叶片、茎秆及雄穗。玉米小喇叭口期 (8~9片展开叶) 或大喇叭口期 (12~13片展开叶) , 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按1∶5配比丢玉米心叶, 每株1~2g;或选3%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按1∶5配比丢玉米心叶, 每株1g;或亩挂“生物导弹”5枚, 均能防治螟虫。在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 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 (20%氯虫苯甲酰胺等) , 由植保专合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抽雄前) , 用5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喷雾防治粘虫。玉米拔节至抽雄吐丝期, 田间病株率15%~20%时亩用25%井岗霉素50g对水喷雾或涂秆, 结合人工剥叶断桥方法防治纹枯病。喷药时要将药液喷到雌穗及以下的茎秆上, 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大、小斑病发生初期, 摘除底部老叶, 用75%退菌特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 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 每7天喷1次, 连防2~3次。

3. 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完熟为花粒期, 春玉米中熟品种为60天左右。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 防止茎叶早衰、贪青, 延长绿叶的功能期, 促进灌浆, 增加粒重。

(1) 酌施粒肥粒肥一般在吐丝期施用, 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 植株长相好, 叶色浓绿, 无早衰褪淡现象的田块, 不需再施, 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和相对贫瘠的地块, 植株发生脱肥现象, 则应酌施粒肥, 以延长叶片功能期, 防止早衰, 促进灌浆成熟。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 一般亩用尿素5kg, 打穴深施。

(2) 灌水与排涝土壤水分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应及时灌水, 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 应注意排水。

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程技术集成 篇8

一、选用良种

覆膜和移栽玉米品种选择先玉335、平全13、秦龙13等优良品种。直播玉米品种选择四单19、龙源288、吉单519、龙单38等优良品种。

二、选茬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马铃薯和肥沃的玉米茬。

整地以秋整地为主,松、翻、耙、旋相结合。三年深翻一次,耕翻深度20~23cm,深松25~30cm,翻耙后深松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没有秋起垄的地块,在早春土壤化冻10~15cm时顶浆打垄并立即镇压,严防跑墒。小垄垄距为65cm,大垄垄距为130cm。

三、合理施肥

坚持农化结合,氮、磷、钾及微肥配合使用。每亩施农肥2立方米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直播玉米亩施45%玉米专用肥20kg以上,硫酸锌1.5kg,施肥深度种下6~8cm,在玉米拔节期(10~11叶)亩追尿素12.5~15kg,追肥深度10~15cm,距离植株10~12cm。覆膜和移栽玉米亩施45%玉米专用肥25kg以上,硫酸锌2kg,亩追尿素17.5~20kg。

四、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2~3d,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5%的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

五、适期播种

播种时期:在耕层5~10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播种。我县今年播期为5月5日至10日。

1.种植方式

玉米65cm密植栽培、玉米130cm密植通透栽培、玉米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2.播种方法

65cm小垄密植栽培:土壤含水量较高,墒情较好,全部直接机械封闭播种,播种深度3~6cm,镇压后深度3~4cm,播种株距30cm,亩保苗3400株。

3.130cm大垄双行覆膜

垄上种双行,小行距40cm,株距27~30cm,亩保苗3400~3800株。播种后,每公顷用90%乙草胺1400~1900mL,对水400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地膜采用厚0.007~0.008mm的超薄膜,膜宽130cm,亩用膜量5kg,用人工覆膜或机械覆膜,地膜受光面宽度保持在60~80cm,膜上每隔1米远压一条土,防风鼓膜,放苗时将压膜土清除。

4.130cm大垄双行直播

垄上种双行,垄上小行距40cm,株距27cm,亩保苗3800株。播深4~6cm,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

5.玉米育苗移栽

4月20育苗,5月15至20日移栽,机械开沟、深施肥,滤水、摆苗、培土,摆苗时叶片朝向垄沟。株距27~30cm,亩保苗3400~3800株。

六、田间管理

1.护膜

播种覆膜后,经常检查,地膜两侧是否压严,发现漏压和风扒,立即取湿土压好。

2.查田补种(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及时补种;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3.间苗定苗

玉米3-4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去小苗留大苗,不等距留苗,要保证田间基本株数。

大双覆玉米在玉米出苗后,及时放苗,挖小孔,放单株,放苗后,用湿土封严开口,防止膜孔跑气透风。

4.铲前深松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d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5.揭膜

大双覆玉米叶片封垄,地膜增温效果不大时揭膜,一般在7月初进行。揭膜后,便于接纳雨水,利于气生根下扎,防止倒伏。

6.防治玉米螟

在玉米心叶末期往喇叭口内投施颗粒剂,用1.5%辛硫磷颗粒剂,用量每亩1~2kg,加细砂粒每亩3kg拌匀后手撒。

7.促早熟

在玉米蜡熟末期,籽粒有一层硬盖,用手掐不冒浆时将玉米苞叶扒到果穗基部,使玉米在地里自然脱水,促进成熟。

七、适时收获

上一篇:产品线下渠道方案下一篇:《员工试用期转正》流程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