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

2024-06-10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共12篇)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 篇1

由于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选这个升国旗录象不太壮观,因此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学习自己解决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使孩子们的激情再次达到升华。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激情教学《我多想去看看》 篇2

一、激活课题,读熟课文

哪位同学读得通课题,请来读一读?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老师抽一位小朋友读课题。老师问:“谁想去看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孩子们多想去看看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想去看看的事物。有的孩子说:“我多想去看看大山。”有的说:“我多想去看看大海。”有的说:“我多想去看看森林。”还有的说:“我多想去看看雪山。”……孩子们情趣高昂。我把孩子们激情澎湃的话语整理重复了一遍,并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想看的事物——大山、大海、森林、雪山、草原。

老师小结,这只是你们在电脑上看到的事物,有机会我们到现实中去看看,那才叫壮观呢!现在听老师读一遍课题,孩子们认真听,再跟着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多”与“想”的语调长一点。先听老师读,再跟读。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读课文。谁来读一读,抽读。老师再教大家读两边,学生齐读,同桌互读,达到熟练。

二、指导词义,简介内容

同学们读得通顺了,也有感情了。课文中的“告诉”是什么意思?老师综合学生的意思归纳:把自己知道的事讲给别人听。比如:孩子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这就是“告诉”。看课件填词:我把今天学的知识(告诉)妈妈。你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很远很远。下面的句子你能填上吗?太阳离地球很(遥远)。孩子们,你知道“北京城”“天安门”“升旗仪式”是怎么回事吗?老师带着崇高的语气讲北京城、天安门、升旗仪式,并播放课件。

三、感情朗读,激情延伸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篇3

1、认识“想、告”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1、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节课,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效果不够理想。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篇4

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出了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到了反复手法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并体会到文中“我”的感受,读出了真情实感。

不足之处:

一、 课堂教学趣味不够。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差,面对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备课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突出趣味性教学,比如说,在识记生字时,就应该采取游戏等形式互动,在读文及重点句子时,运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

二、拓展说话目标没有达到。

教学时,我还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训练,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说话训练:“・ 告诉我,沿着 ,就会走出郑州。 , .我对 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降低了说话难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知识面较窄,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其实可以设计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课件出示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或你去过哪些城市旅游过,给同学介绍一下当地的风光。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弥补学生知识面窄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完成说话训练,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篇5

在讲这篇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从复习字词开始,通过“多想”质疑,引入课文内容的教学。然后,通过多看图片,读句子,理解“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比较句子,理解书中的孩子多想去看看的迫切与渴望。最后让学生欣赏书中的每一幅图,在边欣赏边讲解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本文的重点是识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反思朗读课文,理解“弯弯、北京、天安门、多想”等词语。较难的词,如“遥远”,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我还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图片,让他们领悟“壮观”的意思。

在朗读时,第一、二句语速舒缓,体现“我”沉浸在遐想之中,留下想象空间。“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个句子较长,要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朗读时语气要强烈,突出“多想”,表达出“我”向往北京的强烈愿望。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激发出孩子们和他们心愿一样想去看看北京。无声胜有声,我想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了。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 教学分析 技术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78-02

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了六年的学习经验和小班化教学学生已有的能力,抓住《我多想看看》的主要音乐特点(1. 蒙古族特有的起伏不大,带有宣叙性的特点;2. 蒙古族少年儿童对北京发自内心的向往之情。)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本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人文学科,音乐教育肩负着引领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民族音乐表现能力的使命。

(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应该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对作品音乐风格的分析

歌曲《我多想看看》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具体体现:

五声调式展现的中国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中的C羽调式创作的旋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特殊节奏表现民族特色风格

歌曲中大量使用附点、切分、弱起表现向往北京,体现了浓浓的草原风格。

2. 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

《我多想看看》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孩子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和思念。歌曲旋律悠扬婉转,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

歌曲分为五个乐句

第一乐句,歌曲以la音作为主音作为一个动机出现,强烈的体现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C羽调式中的主音,表现了富有蒙古族气息的曲调,起伏不大,就像是在宣叙着故事。

第二乐句,后十六,切分节奏的进入,音区的上升,使得歌曲给人感觉神秘的诉说,而且表现出草原人豪放而细腻的感情。

第三乐句,歌曲的主人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两个切分节奏表现出向往的感情,让人思绪起伏,激动不已。

第四乐句,后十六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律动与动感,小主人公迫切希望见到北京,见到祖国心脏,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幻想,感情酝酿的到了高潮。

第五乐句,此小节为弱起小节,此乐句为弱起乐句,情感和思想到达了顶峰,感情一下子就宣泄了出来,弱起的运用起到了强调与呐喊的声音,把主人公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对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分析

①创作背景

《我多想看看》这首儿童歌曲通过和妈妈、爸爸的对话,讲一位草原中的小朋友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伟大祖国的首都,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歌词中的我是一个草原的孩子。一望无垠的草原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草原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歌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心、流动着作者的情。

②作曲家

呼格吉夫,(汪景仁),蒙古族,喀喇沁旗王爷府人。

1939年12月生,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为乌兰牧骑演员;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赤峰市民族歌舞团专业作曲、副团长;赤峰市艺校校长;赤峰市文联副主席、调研员。国家一级作曲职称,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文化部曾授予“全国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社会团体职务:曾任内蒙音协副主席;赤峰市音协主席。现为中国音协会员、内蒙音协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香港华人青少年合唱协进会名誉顾问、赤峰市文联呼格吉夫儿童合唱团团长、指挥。呼格吉夫多年致力于创作蒙族风格音乐作品,在蒙古族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契丹音乐作品创作,蒙古戏音乐创作方面,都有佳作问世。出版有个人作品儿童歌曲专辑CD《草原孩子的歌》。作曲的《我是草原小骑手》、《我多想看看》、《草原女孩》等儿童歌曲广为传唱。

4.音乐与相关文化

①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一种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人们,包括草原民族本身,都赋予这个文化无尽的浪漫色彩,对其充满向往欣赏之情,甚至为之陶醉。北朝斛律金的一首《敕勒歌》,曾引起古今人们多少无尽的遐想;当代一首牧歌,打开多少回望草原的心扉。以至“草原”一词不管在草原民族语言中还是在其他民族词汇中,都蕴涵“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草原”一词,除了指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外,更主要的内涵是指在辽阔天空下白云、羊群与悠远牧歌结合中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景象与意境。而在蒙古语中,“草原”一词一般都是与家乡一词连用的,称为“塔拉努图克”,一方面表示蒙古人的现实生活家园,而更多指的却是草原人的精神家园。正如一首草原歌曲唱的那样:“草原在哪里?草原在我的心里,草原在我的梦里。”

②首都文化: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除了有皇家建筑,四合院和胡同,庙宇,中轴线,城池,京剧,还有的就是蒙古族少年向往观看的首都北京人文景观——天安门升旗仪式。

nlc202309011333

5.对本课知识点教学的分析:

①五声调式

民族五声调式的作品在本套教材中较多,歌曲和乐曲都有,但是像在本课中出现,尤为突出,本课中,选取了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还有北京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中侧重于表现本民族的音乐特点,运用了民族调式。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内容,在本年级的学习中,教师适当的加入这些元素,以前也接触过,但是没有单独训练。本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渗透,感受并且表现在感受,由感性通过手段,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与思考。

②复习与创作

本套教材中,本套已经是11册了,学生在六年的学习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音乐语言与知识技巧,所以,本课也是对前面的学习一种检验。检验学生的视唱能力,进行二度创作表现作品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外地务工子女,流动性很大,学生整体比较活跃,个别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谈话互动、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表现创作。

教学手段:采用谈话导入形式引出教学,通过观察演唱感受C羽调式,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通过聆听、视唱、探究、二度创作表现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进行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听觉思维能力,记忆歌词的能力。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指导学生聆听、思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四)技术准备

PPT演示文稿、TT作曲家(1.2s标准版)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活动,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婉转悠扬的风格,以及蒙古族人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结合旋律特点,运用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草原歌曲嘹亮悠远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民族羽调式和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了解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能以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风格意境。

(二)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表现草原歌曲悠扬婉转的音乐特性,以及草原人民对北京的思念向往之情。

以上是我对《我多想看看》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以及课前准备,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能够更加投入的做好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诗歌,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述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读好、读懂长句子。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为重点,要坚持以读代讲,并且通过情境、想象、对话、表演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文本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2.认识偏旁“心”。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首都的向往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首都北京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侯老师给大家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配乐解说:这是北京的天安门、美丽的颐和园、故宫、明清的皇宫„„

2.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生:北京真美呀

我真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为唤起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学生的愿望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必然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有一个小朋友学习非常认真,他想跟你们比一比。他说: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3.汇报交流,说话训练。我多想去

看看

4.那个小朋友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他有点不服气: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5.学习生字词语

(1)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一些生字采到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练读带后鼻音的生字)多种形式读。(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生字宝宝们找到好朋友了,你还会读吗?(词语认读)

[设计意图]

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化形式,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句,注意读好轻声词。

(1)找出轻声词,读准音调,把句子读通读顺。(2)理解“弯弯的小路”与“大山”。

说一说:弯弯的 的。2.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好长句子。(1)理解遥远,读好句子的前半部分。(2)画节奏,练读句子后半部分。(3)看视频,入情境,再读句子。3.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感情。(1)对比读,感悟“多想”。(2)个别读,读出情感。

4.小结课文,角色互换,朗读全诗。5.练读课后“我会读”的四个句子。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读中释词析句,在读中感悟积累,顺学而导,学生很自然地熟悉语言,积累语言。

四、积累词语,指导书写 1.课间律动(坐姿操)。2.指导书写,强调“双姿”。3.展示点评。4.再次展评。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指导要扎实到位,点评要讲究实效,通过两次点评、对比,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习得规范的写字方法。

五、课外拓展,延续热情

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

看看

[设计意图]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8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部首“心、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名胜的图片。

教师搜集网上有关北京的资料。

制作课件,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认识北京。

1、出示课件,观察图一:

谈话激趣:这是个住在大山里的孩子,和他的妈妈坐在院子里谈话。

你知道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天安门的图片)

2、放大天安门的图片。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读出图片上的字。

简介北京

鼓励学生说说看到图片后的想法。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借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在文中标出生字,读给同桌听。

3、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4、谁能给这些生字组词?

三、识记字型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识记字型的方法?(猜字谜、熟字加偏旁(部件)、熟字换偏旁(部件)、熟字去偏旁(部件)、分析结构)

2、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3、检查自学情况: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重点指导: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想:拆成“木、目、心”来记忆,认识心字底。

比较形近字:北——比走——足升——开

四、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谁想将课文读给同学听?分节指名读课文。

2、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3、看图一,思考: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范读,并刻意将“遥远”一词重读。

请学生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观看升旗的场面。

谈谈你看了升旗的场面有什么想法?理解“壮观”。

范读,渲染壮观的气氛。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4、听了妈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

一齐读读课文第二部分。谁最想去北京看看?最谁能读出期盼的语气?

5、我们一齐把全文读一读吧。

五、小结: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设计 篇9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他们纯洁善良,好奇不强,求知欲也不强。另外,由于特殊原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再加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 “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1月20日)教学目标:

1、学习13个生字,新词,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1)和(2)。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北京的风光图片,让学生一一说出,并说出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边读边划出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妈妈告诉了“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学生评议,教师加强指导。

4.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比比谁读得好。

5.朗读竞赛。(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三)认读生字词

1.自由拼读。

2.指名上台领读,扩词读。

3.(看课件上的生字)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4.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编字谜、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例如: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比较形近字:北、比、升、开。(此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适时学习“方字旁、心字底”等偏旁。

5.同桌之间比赛认读 13 个生字,互相纠正发音。

6.游戏:摘苹果。

(四)学习词语。

1.读词语。(注:指名读、同桌互读。竞赛读等)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游戏:摘苹果和摘星星。

(五)学习句子。(课件)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六)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比赛读课文。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七)、小结:

交流收获。

(八)、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一、二两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一起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

A、理解“遥远”

教师利用地图,让学生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的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说“遥远的北京城”。

B、理解“壮观”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

生答,如:庄严、肃穆。

播放录象: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呀!看到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听到嘹亮的国歌声,你还想到了什么?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壮观”。

(每天早晨,当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工人、农民、学生都注视着红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解放军是那么威武,这场面是多么壮观呀!)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C、指导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教师范读、指名读,提醒学生朗读时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D、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句话。

学生想象画面,背诵。

3、学习第三句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和这位山里的孩子一样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上那壮观的升旗仪式啊!

(1)指名多生说,你想去看看吗?

(2)我们小朋友都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出示课题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我们小朋友真到了北京,除了去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你还想去看什么?

(4)北京值得去看的地方确实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北京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配以教师的讲解: 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香山公园、北海公园、中央电视台

(5)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先和同桌相互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更能把心里的渴望读出来。然后全班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并背诵

(四)小结:在本课的学习当中,我们通过读课文、看图片、看录像了解了祖国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小朋友们都热爱北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八、课堂练习

朗读练习:1指名读

2小组读

3比赛读

九、作业安排

1、背诵课文,读一读课文后面的句子。

2、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十、附录

1、有关北京的资料

2、制作课件

3、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十一、自我问答

问:如何让学生领悟课文表达的的感情?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an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 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熟读成涌,积累语言。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品读感悟三句话时,学生的模仿读、体会读、比较读,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4、文中出现的四个生字,根据字形特点,“广、升”一起指导、书写。“走、足”一起指导、书写。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实际教学要为达成这一目标做长期的努力。

5、当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时,去北京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就成了许多孩子的心愿,此时,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从而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实录】

1、引入:

师:创设情境,去北京看升旗仪式。演示(山村、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

生:齐读课题,认识“想”字。

2、感知:

师:范读,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指读。

师:整体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自主发现要注意字音,交流。

师:出示句子。

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来到美丽的北京城。

⑵ 我多想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呀!

生:自由读。

师:引导再读,要求流利。

生:组内互读评议。

3、感悟:

师:启发读第一句话。教师范读。

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师: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去干什么呢?现在,小组合作,练读第二句话,一个小朋友读时,另一个小朋友要注意听,然后相互评议。

生:小组练读,指名读。

师:放升旗录像。启发:假设此时你就站在升旗的人群中,那么该怎么去读第二句话呢?

生:练读。

师:示范。

生再读,师生点评。

师:看到这壮观的场面,山山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读第三句,交流感受。

出示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比较练读、师扮演角色读。

生:试读互评。

师:启发背诵。

生自由读试背,同桌互检。

4、书写

师: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

生:我觉得“升”字不好写。

师:看“升”字的每一笔都在田字格什么位置?

生:观察后回答。

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后临写。

师:点评。

5、拓展

师:启发学生课后了解北京。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歌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读得很投入。

2、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在模仿中、在观看录像的体会中、在比较中朗读感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

3、学生的朗读因感悟而有声有色,感悟后的.朗读声情并茂。

体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适时的示范和引导是绝不可少的。

不足:教师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设 计: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王志丽

【点评】

新课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本节课在以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教师坚持组织、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中引导学生模仿、体会、比较;课尾,鼓励学生搜集图片,合作办报,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空间。教真正是为了学服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本课的4个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识偏旁“心”、“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引导学生读好诗中的长句子。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二、查阅资料,了解北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课件,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2.看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你有什么感受呢?(生:真想去看看)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分句读课文。

2.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

3.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4.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那一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出示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5.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6.学习一、二两句话

学生各抒己见:

⑴ 第1句:孩子的家在大山里,他是一位山里的孩子。

① 齐读句子

② 正因为他是一位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到过北京,所以他才会说“我多想去看看”谁能有感情地读读山里孩子的话。

⑵ 第2句:北京城里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理解“遥远”:老师有一个问题,这儿的“遥远”是什么意思?我不懂,谁来帮帮我?

理解“壮观”

①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遥远的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

②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很壮观,很有气势,场面很大)

③ 当五星红旗跟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过路的工人、农民、学生都停了下来,向我们的国旗致敬,这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呀!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吧!(自由读、指名读)

④ 齐读这一句话。

⑤ 创设情境:小朋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做?来,我们一起做做看。

⑥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表演。(奏国歌、升国旗)

⑦ 这位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他从来也没有去过北京城,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又是如此地壮观,怪不得这位山里的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升旗仪式呀,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读好第3句话)

⑶ 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说明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

⑷ 那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请你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评议;齐读。

(小结:这位小朋友读得真精彩,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他想去看看的迫切之情。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三、朗读诗歌

小朋友,让我们选择你喜欢的姿势读读这首诗歌。(配乐《我爱北京天安门》)

四、拓展延伸、延情

1、小朋友,我们的首都北京除了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之外,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这是美丽的颐和园、故宫、明清的皇宫。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1.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2.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3.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生、足、走”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读13个生字,会写“广、升”。

(二)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二)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三)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诗歌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读)

(二)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三)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四)朗读比赛。(同桌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同桌读,评议、奖励;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识字

(一)认读词语

1.这首诗歌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读得最快,记得最牢。

2.在课件中结合景物出现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3.自由练读词语。

4.比一比。小组开小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同学来挑战,谁最棒;教师随机抽读词语;全班齐读。

(二)认读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2.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3.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4.教师抽查卡片。(四人小组读一读,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5.听音找卡片。6.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7.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头下一个女”(安)8.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讨论交流)相机学习方字旁、心字底。(范写、书空)

四、说话训练

(一)出示课件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二)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三)说话练习: 1.我国的首都是()。2.我国的国旗是()。

五、读诗歌

(一)小组读一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二)全班与老师分角色朗读。

六、写字“广、升”

(一)观察两个字“广、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 1.第一笔所在的位置;

2.撇笔的运行方向及长短,平撇与竖撇的区别。

(二)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会写“足、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词语。

1.读词语:告诉、弯弯、走路、北京城、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多想、升学、开门比一比、足球。

2.找找它们的家:出示zou su sheng bei,给这些拼音找出相对应的字。

(三)转盘游戏:这些生字又交上了新朋友,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

二、出示转盘,开火车

三、朗读、背诵诗歌

(一)观看升旗录象。

(二)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四)诗歌背诵(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分角色背诵──全班齐背)

四、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我多想()。

五、写字

(一)观察两个字“足、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中线上的笔画及最后两笔撇、捺的位置。

(二)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三)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11、我多想去看看天安门 一座 遥远的 北京城 升旗仪式 壮观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如何用简历吸引HR的眼球下一篇:重点工作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