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午节的作文

2024-06-30

端午端午节的作文(通用12篇)

端午端午节的作文 篇1

小的时候,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从吃粽子和黏米饭开始的。

说起粽子和黏米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大约我3岁的时候,那一年的端午节,幼儿园的小朋友“鹏鹏”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我会包粽子了,我和妈妈一起包的。我说;那有啥呀!下学后我也和妈妈包粽子。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想包粽子想法说给了妈妈,妈妈真就买了江米、小枣、苇叶、马莲等等包粽子的东西。恰巧姥姥去太姥姥家了.我们倍感无助。

多亏妈妈还算懂行,先把米用水泡好,把苇叶.马莲.小枣煮了。我们就开始包了,心想这有啥呀,不就是把米和小枣往里包吗,由于妈妈也没包过粽子,就出了洋相,妈妈不是把苇叶弄坏了就是捆不住米和小枣。我就更别提了用挺大的苇叶就捆了一小点米,连小枣都没放进去。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包了半天都没弄成,妈妈说咱们这样吧!把苇叶平铺在笼屉上,把泡好的粘米和小枣放在上面蒸。

当然粽子是没包成但是蒸了黏米饭,味道也不错。粽子吗还是姥姥从太姥姥家回来后,她老人家给包的,那天我在姥姥手把手的指导下,终于包成了像样的粽子。

小小的粽子,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有大的学问,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是要认真地对待的。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 (二)

因为我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同为教师的父母就给我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端午。

于是,从我记事起,我每年都要在端午节这一天过生日。每年端午节这一天,我都感觉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端午节到了,我的生日也就到了。

我13岁的那年,妈妈教初三,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我一整天都看不到妈妈。偶有时间,妈妈就会问起我的学习情况。我总是抱怨地说:“妈妈,你不要自己的儿子了吗?”妈妈也总是带着歉意的目光看着我说:“妈妈怎么能不要自己的儿子呢?可我在学校里还有四十几个孩子要管啊!”

这年的端午节马上要到了,我不知道多少次翻看日历,盼望着自己生日的到来。可是,就在端午节到来的前一个星期,妈妈却告诉我一个让我愤怒的消息:她不能陪我过生日了!

为什么?我大声呼喊。你真的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要了吗?妈妈看着我,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一会儿,她才哽咽着说:“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带领学生们去参加中考。妈妈不能扔下学生们不管啊!”

“我不管!你必须留在家里给我过生日。你必须在家过端午节!”我坚定地说。

可妈妈还是带着她的学生们在端午节前去市里参加中考了。我很失望,我很无奈,我很无助。妈妈呢!她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端午节到了!爸爸一大早就把我喊起来:“祝你生日快乐!”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放学回到家,我期望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生日蛋糕。可是,我看到的是书桌上的一封信:

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妈妈知道,你长大了,你一定会理解妈妈。你一定能比较出来,是你一个人的生日重要还是四十多个孩子的前途重要。我是你的妈妈,我还是四十几个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我是他们的主心骨啊!你一定希望妈妈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中学!

妈妈知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等妈妈回家再给你补一个生日吧!

看着妈妈的信,我忽然感到自己太自私了!我后悔自己和妈妈怄气!我拿起了电话……

记忆中,那个端午的味道是孤独的。但我知道:我长大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三)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 (四)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 (五)

时光,总是不留情面的带走些什么,与此同时,她又带来些什么。看!又是一年端午节即将来临!尽管如此,但这个端午始终比不上那年我在家乡过的端午节!

前些日,几场雨滋润着大地,纷飞起舞的云彩还是那样的捉不住影儿!心情更是烦躁不安,因为我不喜欢雨一直连绵不断的下。清晨,被阳光惊醒后觉得轻松了了许多。往年五月的天是闷热得让人焦躁不安的。睁开朦胧的睡眼,并不十分愿意马上起床。醒后懒懒地在床上闭着眼睛躺个二十来分钟,想些与现实不怎么接近的事物几乎成了我多年的习惯。仿佛这成了我生活地一种乐趣。不觉中神思已回到我久别了的家乡地端午节!

又是一年的端午,好多年都没有在老家里过个自己怀念的端午节了!温州的端午节在我看来和平时的日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并不是这里的节日没有家乡的热闹,而是自己没有了在家里过端午节的那种特别的情愫罢了!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心里泛起无数小时候端午节的画面。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否在家乡过个像小时候一样的端午节,所以只要到这个时候我便会不自觉地想到那些年珍贵的回忆!也许在我,睹物思情的日子会时常有之,但没有哪个时候有今天这般来得真真切切!

前些日子,家乡的外公打电话来,问我端午能不能回去。妈妈想了想老家离温州还是有些远的就算了吧。外公听到这个声音好像有点哽咽,我连忙安慰他我暑假会回去的。外公告诉我,外婆很想我。听到这话,该轮到我的声音哽咽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婆是被我忽略次数最多的人,但到现在我才知道她是很喜欢我的,至少她很想我......

端午端午节的作文 篇2

纪念屈原

传说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 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于五月五日,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 发展成棕子。因此, 每年的五月初五,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迎接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 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 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投奔吴国, 带吴伐楚, 五战五胜, 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 其孙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 百战百胜,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 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 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 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 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 赐子胥宝剑, 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 视死如归, 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 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 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 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 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纪念孝女

此传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是为纪念东汉 (公元23--220年)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令度尚为之立碑,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恶日禁忌

童年的端午节 篇3

生我的那个小镇是洪湖岸边的一颗珍珠,楚国的心脏地带,端午之风尤盛,其隆重与热烈仅次子过大年。端午节在时令上也尽如人意,因为此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麦子、油菜已经收割完毕,水稻、玉米等大秋作物也已播种结束,这对于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来说,是一个相对的小农闲。从过了年到现在,已经又有4个多月没有好好玩一玩了,加上麦子、菜籽刚卖了,手上又有了活钱,在这个时候,轻轻松松、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过个端午节真是天顺人愿,再好不过了。

一进农历五月,家家户户就像忙年一样准备过端午节了。淘小麦、磨面粉准备做包子;剪粽叶、泡糯米准备包粽子;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端午节家宴;咸鸭蛋早已腌好,雄黄酒、艾蒿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就少了端午节的氛围。

被大人称作“小把戏”的我们更是特别喜欢过节,而且端午节也像过年一样,过得特别长,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午,吃粽子、吃咸蛋,吃包子、打鼓泅(游泳),看龙船,快活极了。当然,大人们也吩咐我们做一些事情,剪粽叶啦,洗咸蛋啦、割艾蒿啦,上姑母家去接客啦,这些都是我们最乐意干的事情。

粽叶,各地有各地的,就地取材,在我们洪湖是用一种长在湖边的芦苇叶做的,叫寮叶。寮者,茅也。嫩叶可包粽子,老叶用来打斗笠,杆子用来打芦席或做柴烧。端午节前两天,我们就相约去到几里外的芦苇荡去剪寮叶,一会儿就剪一竹篮,自家用不完就拿到街上去卖。初夏的芦苇,一眼望不尽的青纱帐,齐刷刷、青幽幽,和风过处,苇浪千叠,一浪未平,一浪又起,起伏一致,整齐划一,像天安门前的万人团体操表演一样美丽壮观。芦苇荡里还藏着许多麂子,野鸡、野鸭,运气好,还可以捡几个野鸡蛋或野鸭蛋呢。寮叶剪回来后,用开水煮一下,一是消毒,二是使寮叶变软。大叶子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子两片包一个粽子,要的就是寮叶的那个清香味。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一要包得紧,二要包得快,三要包得好看,包成一个漂亮的三角形。我母亲一分钟可以包一个,五个一连,每次包几百个。粽子包好后,全部煮熟,放到一个大木盆里用冷水浸着,可以几天不变馊。冷粽子特别甜,清香味更浓。粽子的花样也很多,有纯糯米的、掺红枣的、掺红豆的、掺香肠的等等,根据人的口味而定。包子也是家家户户都要蒸的,有肉馅的、有菜馅的、有豆沙的。艾蒿到处有,拿把镰刀,一会儿就割一捆。几根一扎,插在大门上避邪驱蚊,端午节过后,艾篙干枯了,用来泡水洗澡可以止痒疗疹。洗咸鸭蛋也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活。咸鸭蛋早在两个月前就腌好了,母亲平日舍不得拿出来吃,非要等到过端午才拿出来吃不可。洪湖的鸭子放场大,食水充足,多以小鱼小虾为食,产的蛋个大、壳坚,80%是绿壳,20%是双黄,腌蛋时先将蛋壳洗净,有破损的不要。再把洗干净的蛋放到黄泥浆里打个滚,两头蘸点盐,再用稻草灰裹一遍放在陶坛中保管。这样腌出来的蛋,咸味适中,蛋清如玉,蛋黄红润油亮,吃时蛋香扑鼻,个分可口,洗蛋时必须小心翼翼,用一个小毛刷慢慢刷,直到刷洗得晶莹透亮。咸鸭蛋煮熟后,用凉水浸泡冷却,这样好剥壳。母亲给我们每人两个绿莹莹的大鸭蛋,我们舍不得吃。就用花线打一千蛋袋装着玩,几天后才舍得吃。

接姑妈回来过节,也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一是好玩,二是可以得些打发(钱或物)。每年一进五月,不等大人吩咐我就主动请缨,去接姑妈。先到姑妈家玩一天,再和她们一起到我家过端午。我家与姑妈家相距十来里,一条大河相连。姑父是个渔民, 自己有船,每次来我家过年都是驾着自己的小船而来,鱼网随船带着,看到哪个河段好下网,姑父就撒上几网,网网不空,等船行至我家时已是半舱活蹦乱跳的鲜鱼了。

端年节的家宴十分丰富。洪湖兴吃蒸菜,蒸鱼、蒸肉、蒸蔬菜,谓之“三蒸”。用一个大杉木甑子蒸饭菜,底层是饭,上面是豇豆、洋芋(马铃薯)、苋菜等各种时鲜蔬菜,再上面是猪肉,最上一层是鱼。一熟俱熟,省柴省时,十分便当。用大海碗堆成山尖端上桌,此外还少不了黄母鸡红枣粉丝汤……雄黄酒是人人都要喝酌,这是端午节的象征之一。雄黄酒是用生雄黄做的,不能多喝,大人喝一两口,小孩用筷子头蘸一下,应应景而已,取驱毒避邪之意。剩下的留作外敷药,如蚊虫叮咬,就用雄黄酒涂一下。

酒足饭饱之后去看龙舟竞渡。河上千几条龙船鼓浪而进,岸上人头攒动,呐喊助威。花伞、草帽连成两条人龙,热闹非凡。胜者,每条龙船赏粽子、肉包子各一筐,龙头系红绸以资鼓励。

我父亲在当时是小镇上小有名气的小知识分子。每年过端午节。他都要对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和许多传说故事,记得他还写过这样四句诗:“年年过端年,纪念屈大夫,遥祭汩罗江,忠魂知道无?”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使我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神秘的红豆杉

翁鹏宇

十多年前,笔者参加世界专家委员会考察小组前往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脉,考察生物多样性,在云南省恕江洲府六库市的一间饭店用晚餐的时候,当地政府陪同人员提议我们喝他们当地最出名的药酒——红豆杉酒,并告诉我们此酒制作的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同时也介绍了此酒的好处和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在往后考察中我们考察和见识了野生红豆杉,也经常在边民家中喝到被他们称为“神酒”的红豆杉酒。此酒功效确为显著,我们喝后都感到不易疲劳,精神较好,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常服用这种酒,不容易感冒,从此令我对红豆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探索。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第三冰川纪的植物.继第四冰川纪后,是地球上仅存的56种珍稀植物中最为珍贵的药用树种。红豆杉在世界上有5属23种,除一种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中国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主要有:西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西藏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种,此种只有20多年历史,系杂交品种,但含紫杉醇量较其它品种高)。

在西藏,红豆杉被称为“神树”,受到藏族人顶礼膜拜;在福建、广东等地人们也当为“风水树”。有一群日本人去云南西部旅游,在回程时,发现队员中有一人失踪,通过各方支援和到处寻找,晕后在云南北部原始森林的一户少数民族家中发现了失踪者。这一户人家中,四代同堂,老者一百多岁,儿子都已80多岁,而且个个精神抖擞,仍然可以下地劳动,他发现这户人家所使用的餐具为一种紫红色的木制品,后来这位日本人将其家中的碗筷带回日本化验,结果发现该木制品为红豆杉,该木质中含有多种珍贵的药用成份。在广东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红云镇张家村,这里的村民经常在8月中秋季节采摘周围的红豆杉果吃,张家村的村医生告诉广州日报记者,张家村几百年来从未发现患癌症的病人.

更有趣的是曾有一队科研小组到喜马拉雅山考察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当时,小组饲养的一只猴子患上了无法医治的恶性肿瘤,估计活不了多久,科研人员将其放生,希望它能自由地生活,度过余下的日子。后来,科研人员偶然又碰见这只猴子,出乎意料的是,曾被诊断患有不治之症的猴子居然恢复了健康,这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这只猴子在放归喜马拉雅山后也和当地猴子一样,以红豆杉的果实和枝叶为食。

经过多次的实验,科研人员证实在红豆杉植物中存在着一种具有神奇抗癌功效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紫杉醇。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曾公布,紫杉醇的发现是人类医药史的最重大贡献之一,紫杉醇也被称为人类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药物上市,该药从申报到批准只用了5个月时间,创美国新药审批时间最短纪录,仅美国“紫杉醇”针剂,年销售额就达60亿美元。

在中国医学名典《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红豆杉可治疗霍乱、伤寒、排毒。在现代《中药辞典》、《东北药植志》《吉林草药》、《本草推新》等医学药书中有进一步记载:红豆杉又名为紫杉、赤柏松。1、可入肾经: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症;2、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同时对高血压、高血糖、血粘度高、减少尿蛋白流失、胃炎、肠炎、上呼吸道、痔疮、附件炎、子宫肌腺症、类风湿等都有显著疗效。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天然红豆杉所排放的生物碱能净化空气、杀菌消毒。

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篇4

端午节那天,妈妈和奶奶在包粽子,我在一旁看。

首先,我觉得挺好玩的,就把妈妈和奶奶包粽子看成一次比赛。妈妈先把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再把糯米放进去,又把一些猪肉、花生、绿豆等食物放进去,最后又用糯米把粽子填满。而奶奶在一边偷偷地瞄着妈妈,有时还向她发问呢!

说时迟,那时快,妈妈已做好八只粽子,奶奶只做了两只粽子。我便宣布:“这次比赛妈妈赢了,奶奶输了,奶奶,要加油啊!”奶奶说:“嗯,知道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奶奶问。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在战国时期,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楚王重用他,可奸臣嫉妒他的才能,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怀王死后,屈原被放逐到长江以南,他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败,就抱石跳进泪罗江自尽,以死相谏,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奶奶说。我终于知道端午节的由来。

这天,我收获很大,不但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还体验到了包粽子的乐趣。

这个端午节在我和大姨的坚持下,我们全家决定:自己动手包粽子。姥姥提前把材料准备好了。

周五,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包粽子啦!姥姥准备的材料是:两盆江米、两包豆沙酱、一小盆枣和300片粽子叶。首先,我和大姨把粽子叶洗好、蒸好,再把两包豆沙酱挤到碗里,再把枣泡好,又把江米拿到桌子上,准备好了。

包粽子正式开始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包粽子,有人包枣的,有人包白米的,还有人包豆沙的,一共包了两大盆。

端午节的早晨,我们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姥姥还煮了五香茶叶蛋。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有趣。

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为了迎接这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组织我们自己动手学习包粽子。

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篇5

端午节前夕,奶奶泡下糯米,并泡下棕叶,紧接着0施展各大厨艺,蒸煎炸炒烘,又切又揉地做好馅料,准备好第二天包粽子。

过端午节,最开心的事莫不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当天下午,看着奶奶和其他亲戚把各种材料往桌子摆。整个人儿从头发丝儿到脚趾尖儿都是乐呵呵的,嘴角像被什么东西钩住似的,止不住的往上扬。白白的糯米,泛着油光的五花肉和梅菜,牛血色的红糖豆沙球……它们都在向我招手:“快来吃我吧!我很好吃的呦!”作为吃货的我当然不忍拒绝啦,信手拈来,一口一个。妈妈提醒道:“等包好了再吃个够吧。”我咬着嘴唇,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站在一旁,一边看着,一边喜滋滋的笑着。

再看看奶奶,只见她把两片棕叶叠放在一起,再灵巧地挽成一个斗笠状,然后用糯米和馅料填满,再将棕叶包好,最后用绳子系紧,一个粽子就在奶奶手中诞生了!

看着奶奶包出的一个又一个的绿油油的似金字塔的粽子,我的心痒痒了,我的手也痒痒了。洗干净手,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地,挽了起来。“嘿!不是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举着“粽叶斗笠”得瑟了起来。没想到,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低头一看,呀!下面还有一个洞,我又羞又气,把棕叶塞进奶奶的手里,跑到一边去了,心里又有些好奇和期待,又伸长脖子张望着。

“妈妈,妈妈!待会儿吃晚饭时候,我可以吃两个粽子吗?”

“好呀!”

“那我可不可以再吃一个小小的粽子?”

“不行,你最多只能吃两个。”

“可是我已经长大了呀......”

晚饭桌上,将棕叶剥开,放在碗里,用筷子将粽子剪开。这是一个梅菜五花肉蛋黄馅的粽子。蛋黄香五花肉香和棕叶“成熟稳重又不失年轻活力”清香完美融合,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大快朵颐。

关于端午节作文:家乡的端午节 篇6

关于端午节作文:家乡的端午节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

朝鲜族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篇7

端午季节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强的一天, 之所以成为农耕社会祈盼丰收的日子。据“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书记载, 古代马韩时期朝鲜族先人“常以四月初八和五月端午祭鬼神, 歌舞饮酒, 尽夜无休, 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 昂首顿足, 相应节奏……”, 主要是拜天地和山川之神, 祈祝当年庄稼获丰收。

“端午”意为“初五”, 当天日出之前, 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 编辫阴干, 日后作药或熏蚊驱虫之用。制作传统食品打糕是节日的重要内容, 与平时制作打糕不同的是, 端午节的打糕还添加象征健康、幸福的艾蒿, 所以吃起来格外香。

节日的民间歌舞、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有说唱盘索里、跳假面舞、踏青歌舞、荡秋千、踏跳板和摔跤等。下面就分别予以介绍。

一、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踩露水、挂桃树枝、艾蒿:朝鲜族传统民俗认为五月是瘟疫开始的季节, 端午早上的露水有驱瘟辟邪的功效, 所以要早起在户外踩踩露水。当天日出之前, 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 编辫阴干, 日后作药或熏蚊驱虫用。用桃树枝、艾蒿、蒲草扎成小捆, 悬挂于门楣、中堂。也是避瘟疫, 驱邪气, 顺顺利利之意。

采艾蒿、益母草等药材:端午节清晨, 妇女们相约到野外采艾蒿和益母草, 也是一种端午节的习俗。因为益母草和艾蒿都是中药材, 在端午时节采集的药效最佳。端午节采集后阴干的药蒿, 主要治疗肝炎、高血压、中风、腹痛、湿疹、骨外伤、扁桃体炎、腰痛病、痔疮等疾病, 还有净血作用和杀菌、镇痛、驱虫等多重功效。

制作端午符籍:端午节的时候为了当年能够消灾避邪, 民间有写端午符、制作天中符籍、蚩尤符籍的习俗。

姑娘用菖蒲汤洗发:端午节姑娘用菖蒲水洗发, 用菖蒲根茎做成的菖蒲头簪别在头上, 意在避邪。端午节清晨, 朝鲜族妇女起早采生菜叶或菖蒲叶上的露水当化妆水, 目的是为了美白和脸上不长癣, 再用煮菖蒲水洗脸、洗头, 还有喝煮菖蒲汤的习俗, 据说用煮菖蒲汤水洗头, 就有防脱发并壮发润发的功效, 喝下煮菖蒲汤水还有利于健康。另外还有端午粧的习俗, 那就是取菖蒲根茎做头簪, 头簪上还要写上“福”字或“寿”字, 目的就是驱邪、祈福禳灾。男人们把菖蒲根系在腰带上, 为的是驱邪禳灾。

嫁果树习俗:端午节到来的时候, 许多农户和果农有奇特的习俗, 那就是果树的树杈间夹上石头, 此举叫做“嫁果树习俗”, 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果树开花结果之后, 防止树杈太密, 树上的果实不充实, 目的是让果树长得更壮实, 果实长得又大又好, 祈求果树丰收的美好心愿。

互送端午扇习俗:每年到端午节时分, 炎热的暑期已经开始, 朝鲜族民间就有亲属和朋友之间互送祛暑端午扇的习俗, 这一习俗来源于古代朝鲜王宫里端午节臣下给国王赠端午扇的习俗, 意思是让亲朋好友平安度过炎热酷暑的夏季, 平安健康地度过难熬的酷暑。

二、端午节的主要饮食

吃打糕和米糕:打糕, 是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如今, 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 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蒸糕:是米糕的一种, 用大米、糯米和小豆等制成的一种食品。蒸糕分为白雪糕、小豆蒸糕、枣蒸糕等多种。

吃车轮糕、药糕:据《东国岁时记》记载, “五月初五清晨采来新鲜的艾蒿洗净蒸熟之后, 加上白米粉搅拌均匀, 活好的面团儿略带青绿色, 再放入锅里蒸熟捏成车轮形状的米糕。”这个习俗就是吃车轮糕习俗, 车轮糕也叫水濑糕。

酿造青梅酒、喝青梅酒:五月端午节时节正是采青梅的时候, 采来的青梅去掉果蒂, 放进坛子之后再放入一半的冰糖, 然后注入白酒, 加至八九份满即可, 盖上瓶盖, 放置阴凉处, 半年后可以饮用。青梅酒味道酸甜, 饮用后能刺激唾液腺分泌较多的腮腺素, 腮腺素可促进新陈代谢, 延缓衰老, 让女性面色红润, 肌肤光泽, 因其具有明显的“回春”作用, 因此, 常被称为“返老还童素”。

醍醐汤:备好乌梅肉、草果、白檀香、砂仁等细末配适量蜂蜜和水文火熬10-12小时, 熬成膏状, 装在瓷罐中存放。端午节时候, 气温逐渐炎热把适量药膏放入杯, 再兑入适量水和冰饮用, 是夏季里具有解渴、健胃、止痢、消夏解暑功效的传统健康饮料, 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饮食之一。

三、端午节的传统游戏、体育竞技

荡秋千游戏: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历史悠久。从文献上看, 朝鲜人荡秋千最晚也起源于十三世纪。每逢端午节等节日聚会, 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 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 或高耸的秋千架旁。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 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 她们一会腾空而起, 一会俯冲而下, 尽情地欢乐, 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 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踏跳板游戏:跳板运动是一种健康的传统体育运动, 历来深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 参加跳板活动不但需要胆量, 而且需要智慧和技能。观看跳板活动则会令人赏心悦目, 拍案叫绝。跳板的跳法也多种多样, 多姿多彩。

摔跤等竞技类比赛:摔跤是朝鲜族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民俗运动之一, 是朝鲜族男子的传统运动项目。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时, 妇女进行秋千比赛, 而男人们则要进行较量力量摔跤比赛。

四、端午节的民间歌舞活动

说唱盘索里:盘索里是朝鲜族的说唱音乐, 产生于18世纪。因盘索里是在广庭大众面前演唱的歌曲, 再加富有叙事性和丰富的表演特色, 自古以来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歌舞表演类活动。

踏青歌舞活动:农历五月初是漫山遍野万物复苏, 树木吐绿, 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盎然春意。自古以来朝鲜族先人们在五月端午节欢聚在一起, 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欢声笑语尽情踏青歌舞。

跳农乐舞:农乐舞以“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 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的男子。在他的带领下, 参加表演的《小鼓舞》《扁鼓舞》《长鼓舞》《扇舞》《鹤舞》《象帽舞》《面具舞》演员参加表演。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 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艺术。

朝鲜族端午节习俗属于保留比较完整的传统的民间节日习俗,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一个民族的民间习俗, 最能反映整个民族的民族信仰、民族心理, 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综合。可是随着现代大众媒体活络和人民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朝鲜族端午节节日习俗这种民间文化活动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缩小, 尤其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更是可有可无, 这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渐渐失它特有的“市场”, 大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

端午节的思念 篇8

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线在纸壳上缠出美丽的小粽子;然后,姥姥还用漂亮的绸缎做出好看的荷包,那些荷包大小各异,精致美丽;接着,姥姥还要做些小巧的条帚,说条帚是扫百病的。最后她把荷包、丝线缠的粽子还有小条帚系在一起,给我们这些晚辈挂在胸前。

端午节那天,我们吃着姥姥亲手包的江米粽子和鸡蛋,一起听她讲着屈原的故事。这一天,街上会有许多卖荷包的,可是我觉得还是姥姥做的荷包是最好看的。直到我长到十多岁,每年端午节,姥姥仍然会给我们这些晚辈做出新鲜的荷包和丝线缠出的粽子。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每年的端午节,我仍然会想起我的姥姥,她给我的荷包和丝线缠粽子我现在还留着,常常勾起我对姥姥的怀念。

再说说我的奶奶。奶奶的生日正是端午节这一天,奶奶说,这是她的妈妈怕自己死后没有人会给自己的女儿过生日,所以,将自己的女儿生在端午节这一天,这样,每年大伙儿纪念屈原的时候,女儿就过生日,就有粽子和鸡蛋吃了。

奶奶结婚前忍受后妈的打骂,结婚后又忍受爷爷的打骂,她的一生所受的苦难太多了。现在,我的奶奶是一个幸福的人,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她,晚年的奶奶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虽然远离故乡,但我总是怀念我的姥姥和奶奶,祝愿她们天天过得快乐。

家乡的端午-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9

青梅烂熟之后,端午节的步伐款步而成。“她从花明柳暗绵绵细雨如丝的江南地区走来,从绿阴如盖垂柳含烟的梦里走来,从我深深凝目中走来了。”它是当今词作家丰桦对端午的赞扬。阴历五月初五,是故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尽管端午节是中华人民中一个十分风靡的庄重节日,不管在我国南方地区或是北方地区,都是有过端午的风俗习惯。但我感觉,南方地区的端午要比北方地区的更有趣,氛围更浓厚,更能主要表现端午特色。

端午节是个十分繁华的节日,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它是端午必然的风俗习惯,各种各样的粽子都是有样子多多的,在农村,大家还会继续包个背包样子的赠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到院校边走边吃。味儿多多的,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乃至连苦的都是有。但是仿佛由于地区不一样,包出去的粽子各味不同样,每一个地区的人大部分只习惯自己包的,针对别的.地区包出去的味儿一丝人也不太习惯性的。例如我不习惯性,由于包馅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己包的粽子。

在端午还有一个不能缺的主题活动——划龙舟。在开阔的江水上,学会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全力滑动船浆,一人坐龙首打锣,一人坐舟中敲鼓,许多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仗可与汹涌澎湃相提并论。岸上看热闹的人民群众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还仍然没忘记给自己钟爱的龙舟摇旗呐喊。再观向江中,几个龙舟宛如猛斧破江早就赛得鱼死网破。国外来的朋友陆续拿出照相机迅速地拍下来这一幅幅壮阔的场景,害怕之后从此见不上这般的伟观。

故乡还要泡端午节酒。再下完春季的第一场下完雨后,每家每户就早已将端午节酒放进地底掩埋发醇。里边放6样物品,那便是:北枣,荔技,枸杞子,橄榄,干桂圆和甜杏仁。端午节酒入嘴芳香,可以说“泉香而酒洌。”端午节酒还能够令人永生不死呢!

端午端午节的作文 篇10

关于端午节作文:想念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要到了,从我到了北京以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在哈尔滨,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松花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老马会给我买一个好看的荷包和扫帚挂在身上,而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关于端午节的典故 篇11

端午节的起源

很多人知道,端午节因屈原而起——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纪念屈原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据史料记载,还有以下几种:

1. 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大戴礼记》记载,早在三代时,人们就在夏季到来的那天,洗澡时将兰草放在水中,以祛除瘟疫。

2. 勾践操练水军。《事物纪原》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3. 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抛于江中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到伍子胥显灵。

端午节习俗

喝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此外,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头额、耳鼻、手足心,洒在墙角、床下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清香四溢,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外面则包以丝布,用五色丝线缠绕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挂艾叶、菖蒲:把艾叶悬于堂中,菖蒲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还可以将艾叶或苍术、白芷等中药放在室内燃熏,赶走蛇虫百脚,也是古时一种空气消毒方法。

“游百病”“洗百病”:端午节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游戏。晚上回家将花草放入水中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

虎头鞋、五毒背心:端午节,给孩子穿上绣有老虎形象的虎头鞋和绣有蝎子、蜈蚣、蛇虺、蜂、蜮的五毒背心,以示驱邪避灾。

赛龙舟:荆楚等地的龙舟竞渡以劲力竞技为主,苏杭等地则以画舫弋游为主,但都有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提倡强身健体之意。

端午端午节的作文 篇12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也称端阳、重午、端五、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有“恶日”说、“龙图腾祭”说、为纪念某历史人物说等等, 究其根源端午节俗的初始之意, 当是驱瘟、除邪、止恶气, 直止汉代还是如此, 但到了汉魏之时, 便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涵。据宋代高承《事物纪源》记载, 端午源于春秋时期, 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 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有“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的说法, 此乃恶日说。类似的传说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比较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楚国大夫屈原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五月五端午节。

二、关于端午节的各项活动

(一) 祀神。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 这些神有屈原、曹蛾、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等, 其中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五日祭祀的神灵之一,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曹娥寻父不得, 于五月五日投江,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救了许仙, 也救了百姓, 所以当地在端午节也祭祀白娘子。端午节的另一辟邪之神是钟馗, 传说钟馗因为相貌丑陋而武举落第, 遂撞墙自尽, 立誓要消除天下妖邪, 因此端午节这天各家各户纷纷悬挂钟馗图, 以求驱鬼除祟。

(二) 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所谓龙舟, 就是龙形的船, 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 划龙舟的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 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县市在端午这天都有划龙舟竞赛, 通常比赛前, 先请龙、祭龙、然后竞渡。划龙舟又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 其中竞渡最为热烈, 招魂最为感人。

(三) 吃粽子、喝雄黄酒、采药。端午节吃粽子传说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说在端午这天, 向江中投放粽子给蛟龙吃, 蛟龙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而在笔者的家乡江苏南部一带更是因为高考、中考等大考都在端午节后, 家长都会亲自给孩子包粽子, 取“包粽”与“包中”的谐音, 保佑孩子考试顺利。雄黄酒是给酒内加入药物雄黄而制成, 民间认为喝雄黄酒或者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节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须多多采集, 所以端午节在当地又被称为送药节。

(四) 游戏。除了划龙舟外, 端午这天还有射柳、击球、斗草、端午景等游戏。射柳是契丹民族一种比较典型的马上竞技活动, 而击球也是金代风俗, 斗草则是孩童的游戏, 端午景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游戏, 《清嘉录》“五月端五”条云:苏州“五日, 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 号为‘端五景’”。随着时代的发展, 端午节的游戏除划龙舟在各地还比较盛行外, 其他的游戏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三、端午节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民俗信仰

(一) “灵魂”观和“鬼神”观。“万物有灵”是世界范围内古代民族的共同信仰。万物有灵观的理论分解为两个主要的信条, 它们构成一个完整学说的各部分, 其中的第一条, 包括各个生物的灵魂, 这灵魂在体内死亡或消灭之后能够继续存在, 另一条包括精灵本身, 上升到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古人认为生前为善者, 死后亦成善鬼, 有保护世人的作用, 是人们的保护神, 要对他们隆重祭祀, 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曹蛾等。而那些死于生前作恶多端、死于非命、中道而夭的人死后则会变成恶鬼或散祟, 加害于人, 为了使厉鬼不害人, 古人想出了种种办法, 或敬而远之, 或退而避之, 或驱而赶之。如端午节各家各户悬挂钟馗图, 就是为了驱鬼作祟。

(二) “巫觋”信仰、“图腾”信仰及迷信思想。《说文》:“觋, 能斋肃事神明也, 在男曰觋, 在女曰巫。”, 巫觋亦人亦鬼, 双重身份。巫觋最大的特点被认为能通鬼神, 最主要的职能是用来主持祭祀活动, 包括祭天, 祭祖, 祭神等, 还有驱疫求吉, 医病等职能。古时端午节的大型祀神活动以及赛龙舟前的请龙、祭龙等活动都离不开巫觋的主持。 在上古时代, 图腾是每一个氏族的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公元前4000年融合后的华夏族将各部落的图腾优化组合, 形成了“龙”图腾, “龙”成为人们信仰、崇拜的对象。端午节人们投放粽子入江是为了赶走蛟龙, 让他们不吃屈原的尸体, 划龙船则是有大家一起驱舟出发, 赶往救屈原的说法, 这些无不和“龙”有关, 反映了人们对龙图腾的信仰。 端午节的祀神、佩带辟邪植物、香囊以及给小孩穿上五毒背心或肚兜等活动无不充满了迷信色彩, 这些行为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 但对人的心理有暗示作用, 有利于于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因此未尝不是不可取的。

(三) 求平安保健康的思想。祈求平安健康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在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远古时代, 人们通常对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现象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因此只能祈求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愿望。

四、端午节的生存及发展条件

(一) 原始信仰和历史因素的加入。如上所述, 一些原始信仰, 如“灵魂”观、“鬼神”观、“巫觋”信仰、“图腾”信仰及迷信思想等是端午节产生的土壤和温床, 那么, 一些历史因素包括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则是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融入到节日之中, 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溯源性解释, 并且左右着端午节活动及节俗观念的流变。端午节的来源由于纪念屈原一说使其更具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 从而更具有存在的价值。

(二) 有利于凝聚人心、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之一的端午节活动是民俗活动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的交替中, 端午节的节日活动不断的被后代所复制, 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生活的连续性。在今天, 世界各地的华侨或是有华人的地方, 虽然身处异地, 但到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都会过端午节, 从中真切的体会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有助于人心的凝聚。赛龙舟时的齐声呐喊、一鼓作气更是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馈赠粽子等礼物来传递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节身在异地的人们都未免会想起家乡的亲人, 尽量抽空回家团聚,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安定。

(三) 有利于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先说生理方面, 端午节的各项游戏活动, 特别是现在已成为各地端午节竞技活动的赛龙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在为节日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而喝雄黄酒或者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有祛毒健身的功效。再说心理方面, 比如人们祭祀神仙, 张贴钟馗像以及佩带辟邪植物和香囊或给小孩穿五毒背心和肚兜等都能给人们以一些心理暗示和精神补偿, 使人们精神愉悦。

(四) 有利于社会生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古代端午节的祀神、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说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宗教仪式活动, 而在科学昌明、人定胜天的现代社会这些活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赛龙舟活动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 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 成为了国际性的竞赛项目, 发展了体育事业。祭祀神仙则发展了各地的香火业, 吃粽子和喝雄黄酒发展了一些地区的食品业, 端午节的采药、酿酒活动也有利于中医药学的进步。端午节佩带的一些辟邪之物, 比如香囊等, 还有小孩穿的五毒背心、肚兜等更是促进了民间工艺的发展, 有的甚至成为了手工艺品而获得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 现在的端午节经过长期演变发展, 已经集信仰的、经济的、社交的、娱乐的、文化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 端午节的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 但另一些活动则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发展的基石。笔者相信也但愿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 “端午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必将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 并且其从内容到形式一定更加深刻多样。

摘要:本文从端午节的起源入手, 详细的阐述了端午节的各项活动;重点分析了端午节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民俗信仰;最后论述了端午节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由表到里, 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社会民俗

参考文献

[1].宋兆麟, 李露露.中国传统节日[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2006

上一篇:执行力的小故事下一篇:征集广告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