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中家庭观的嬗变

2024-09-10

冰心作品中家庭观的嬗变(精选13篇)

冰心作品中家庭观的嬗变 篇1

女性意识也就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①女性意识包含人的意识和性别意识,即女性对人的角色、观念与价值问题的理解。女性在解剖世界同时也在解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②所以所谓的女性意识,是指建立在女性性别之上的、有别于男性的情感和意识,它涵盖着女性对历史、自身命运的反思以及价值自审、内在体验等内容。冰心是一位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尤其看重和钟爱女性的性别特征,认为妇女应该将“为人”与“为女”统一起来。探析冰心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她的独特的女性意识。

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关注女性的命运

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克莉丝蒂娃甚至认为,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不应该界定“女人”,认为“一个是女人”和“一个是男人”几乎同样荒谬,并且具有同样的蒙昧主义色彩,因此克莉丝蒂娃对“女人”的理解是“女人” 无法逾越、无法言传,存在于命名与意识形态之外,在更深的程度上,女人不是能成为某种东西的物,要界定女人实际上把女人当物看待,就是贬低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但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在二元对立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她的一切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能力和应有的权利都被压抑或剥夺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独立的生存意识,没有把握自己命运争取自己权利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自主性。冰心正是关注到了女性的这种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正如冰心的那句名言 “一个人要先想到自己是一个人然后想到自己是个女人或男人。”所以在冰心的作品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的生存境遇,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现实的书写。《秋风秋雨愁煞人》写女中学生英云被父亲包办嫁给了司令的儿子,原本天真活泼的少女一下子变为寡言少语的少妇,勉强读到中学毕业便陷入旧时大家庭,成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庭的牺牲品。《是谁断送了你》里的少女怡萱,好不容易才在叔叔的支持之下争得了上学的机会,谁知一个浪荡子自作多情的信,落到了怡萱那守旧的父亲的手时,惹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她非但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也因此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最后的安息》中翠儿是一名童养媳,翠儿受到婆婆的苛责,虐待,不能吃饱饭,在寒冷的冬天挑水,在冰冷的河水中洗衣,这般的任劳任怨,还是逃不脱被损害的命运。作者在从生存角度关注妇女命运的同时,竭力从一个女性的内心体验出发,写了翠儿在面对这些苦难的同时对于温情和爱的向往。在“我”提出要为翠儿洗衣时说出的满含着慈怜温蔼的言语,忽然使翠儿心中受了大大的感动。从翠儿的内心体验出发,体验到了人间友好光明的一面。但翠儿却无力争取这份光明,年轻的生命过早的陨落。冰心在从生命存在角度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时候指出妇女要获得解放,指出妇女必须争取受教育与婚姻自由的权力,而把没有受教育看作是女性悲惨命运的唯一因素,这一点难免有些偏颇。

冰心在从生命存在角度关心女性命运时,也塑造了一些有着清醒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自立自强的意识也有着改造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参与改造社会,体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庄鸿的姊姊》便是这样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女子的形象。“我姊姊也自负不凡,私下里对我说,我们两个将来必要做点事业,替社会谋幸福,替祖国争光荣。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作者借庄鸿之口表达了这样一位女子的愿望,希望脱离家庭的束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她的《女兵自传》更是以激昂的姿态“打破恋爱梦”,“把脸上的胭脂粉洗得干干净净”,“走向充满了血腥味气味,横陈着无数骼骸的社会战场”。《从军日记》“不知经过多少侮辱和痛苦,经过多少挣扎和奋斗,才投入革命的洪炉,和男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献身革命”。她们都在传达对自己是女人的清醒,以投身于社会解放来谋求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

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

著名的女性批评家西蒙・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对蒙泰朗等五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做了精辟的剖析。波伏娃认为,在蒙泰朗的作品中,男人是超人,女人只是作为低下的参照物来证明男人的高尚,这是一种因果的.颠倒;劳伦斯的作品男性是引导者,女性只能充当被引导者,这是变相的男性的骄傲;在克劳代笔下,女人更接近上帝,但她只是用来拯救男人的工具;布勒东虽然对女性竭力赞美,但仍将女人看作男性之外的另一性;司汤达的作品能用更加人性的眼光来看待妇女,但最终女性仍需依附于男性。而现代文学创作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多也表现在以上几种。在冰心笔下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不是依附拯救,引导,而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一种男性和女性和谐的关系,这种男性女性关系的构造体现了冰心的女性意识即肯定了男女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互相关心帮助,彼此心灵相通,这种女性意识的体现在与冰心在作品中构建的独特的女性和男性的关系。

1、姐姐和弟弟的关系。

冰心作品中家庭观的嬗变 篇2

一、恋母情结与“男性”意识

有人曾说, 一个人, 特别是一个作家, 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影响会特别的大, 他的作品常常会受到他曾经过往经历的影响, 甚至是再现。所以在讨论冰心的创作中为什么缺少爱情作品这一原因时, 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冰心童年的生活。

冰心出生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环境中, 童年的她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她曾回忆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开朗的, 首先是健康的, 该得的爱, 我全部得到了。该爱的人, 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 父亲, 祖父, 舅舅, 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感情往正常, 健康里成长。”[2]在这样一种健康、民主的家庭氛围中, 可以看出冰心的父母对她的疼爱远远超过了对她的管教和苛责。这也在无形中, 形成了冰心健康、善良的、一颗纯洁的心。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 这样一种温馨的童年生活和父母之爱也造成了冰心在成长过程中, 也无形间弱化了其在成长中作为女性应有的情爱之情。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 冰心仿佛是一个从来没有长大的女孩。

1. 恋母情结压制了正常的女性情欲———母爱战胜了情爱。

在冰心幼年时期, 由于体弱多病, 得到了母亲细心的照顾, 也造成了冰心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依赖, 乃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恋母情结。在她四五岁时, 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 成为作家后, 她每写完一篇文章, 总是先要捧到母亲面前。母亲一直都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所以她在母亲去世后, 写下了大量纪念慈母的文章。如《往事 (一) 》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而同时期女作家张爱玲对人生却持一种并不乐观的态度, 她八岁起开始读《红楼梦》, 以后每隔几年读一次, 其中的悲剧不免给她深深的影响。她自小父母离异, 从母亲身上看到女性的不幸, 与胡兰成的恋情更让她寒心透骨。当种种因素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时, 《多少恨》和《十八春》的问世便不难理解。

相比较来说, 张爱玲的家庭和其对母亲的态度都跟冰心呈现出很不同的情况。在冰心的作品中将母爱视为给予和牺牲、仁爱和温柔, 母爱既给了我们深沉的浓情厚意又给予了我们贴心的抚慰与解救灵魂和世界的强大感召力。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 强大的母爱力量战胜了男女情爱的力量, 充当了作者思维中的保护者, 给予了作者无穷的力量和创作灵感。冰心说:“在我的一生中, 母亲是最用精神来慰励我的一个人……”, 母亲在她的眼中是个保护者的形象, 母爱是崇高伟大恒久不变的, 母爱的光辉笼罩了也超越了人间其他一切情感, 包括爱情。

所以, 冰心在创作时就会在无意间“遗忘了”爱情这一题材, 有时又会刻意地避免尽量少的碰触到关于爱情的题材, 就算涉及也多表现为在爱情和母爱选择的问题上出现困顿和疑惑不解的心态。甚至更有时以不去碰触来保持自己对文学对母爱的一片“洁净”。

2. 从父亲的身上看见一个“男性”的自我, 淡化了女性的情欲。

父亲作为冰心童年时的另一个重要家庭成员, 对于冰心的创作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冰心的回忆性文字中这样说道:“环境把童年的我, 造成一个‘野孩子’, 丝毫没有少女的气息。[4]我们的家, 总是住进海军兵营, 或海军学校。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女伴, 我没有玩过‘娃娃’, 没有学过针线, 没有搽过脂粉, 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 没有戴过花。”“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中的冷清, 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 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 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5]为一切方便起见, 我总是穿男装, 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 弟弟们称呼我‘哥哥’, 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虽然在冰心十岁以后回到家乡, “从父亲身边走到母亲的怀里”, 开始了她的少女时期, 使得她的男性气质得以一定的纠正, 甚至因为对于女性形象的极度迫切认同, 而更加显得女性化, 但这段经历, 无疑使之在第二次性意识的觉醒前, 就展现出一定的男性倾向和男性意识。如冰心在21岁时写的一篇散文《梦》。在这篇散文中, 冰心抒发了一种不能身为男儿过戎马生活的遗憾和慨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她写了父亲在自己儿时着军装被人误解为男孩时说的一句话:“他是我的儿子, 但也是我的女儿。”[6]另外, 在冰心23岁写的散文集《往事 (其二) ·八》中, 记录了冰心同父亲谈论关于做守灯塔人的话, 父亲听到女儿的志向后赞赏道:“你若是个男儿, 是我的好儿子!”[7]冰心对于父亲这样看待自己是骄傲的。

在心理学上, 人们常常用“性别认同”来解释。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正确的性别认同, 决定了个人对自我性别角色的正确定位。性别角色决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来的社会角色, 它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 也包括对他人及环境的认识。所以在这里虽然不能说冰心有性别认同障碍, 但男性意识和男性思维无疑在其幼年时期, 也就是人的第一次性意识觉醒时期, 对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就如冰心的这两篇散文中, 几乎都渗透着梦想不能实现的遗憾和感伤情绪。在她的潜意识中, 她其实想做一个能够得到父亲认同的儿子。在男性意识的影响下, 她更多地接受了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在她走上文坛之后, 跟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气质, 也造成了她创作中爱情作品的缺乏。

二、平淡的婚恋与“诤友”

婚恋对于女性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期的女作家如萧红, 她的爱情作品也很少, 只有《小城三月》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无疑是萧红的宿命, 只是萧红把它表达的更为含蓄和更为隐秘。萧红的感情生活一路坎坷, 《小城三月》实际上表达了萧红的爱情理想, 在生活的实际中不能满足的东西, 往往会幻化成一种理想, 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但是纵观冰心的婚恋, 其一帆风顺和相对平淡的婚恋生活导致了其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挫折和坎坷, 更缺乏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也是其创作中爱情作品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平淡的婚恋生活, 缺少对爱情的深刻体验。

冰心和吴文藻的结合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顺理成章的。她们属于情趣相投、性格特点互为补充的夫妻。两人从相识, 相恋, 到父母首肯结婚, 整个过程相当顺利, 几乎难以找到一般寻常恋人间的百转千折, 缠绵悱恻, 风花雪月, 甚至是肝肠寸断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在他们眼里, 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理性而谦和有度的。冰心做为一个温婉的贤妻良母, 完全沉浸在事业与家庭同步发展的快乐之中, 就注定了没有莎菲女士灵与肉的挣扎, 没有张爱玲式的尖锐批判。所以, 我由此认为一个婚姻家庭幸福美满, 但婚恋过程又相对平淡顺利的女人, 没有经历过灵与肉的挣扎, 不写或者不常写甚至不擅写爱情题材, 是可以理解的。

2.“诤友”和“畏友”的身份, 淡化了双方的夫妻角色。

在冰心的婚恋过程中, 她和吴文藻之间一直以“诤友”和“畏友”的身份出现。吴文藻初次给冰心的感觉是“诤友”和“畏友”。两人的书信往来, 也是吴文藻指导她看哪些书;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良师益友或兄妹。虽不能随意定义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性质, 但在很大程度上, 冰心更像是一个朋友式或母亲式的妻子, 而不是给人以具有热烈情绪和激情的一个恋人或情人。当然在这里无意去评论这种关系是否好或是不好,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种“诤友”和“畏友”的身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多或少的弱化了两人彼此间“夫妻”的这一社会角色,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冰心作为女性作家心中的情欲成分, 从而造成了她爱情作品的稀少。

三、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秘密化的爱情观

1. 从小受基督教影响, 拥有广博的胸怀, 情系社会疾苦的入世思想和博爱思想。

王统照在评论冰心的创作时说:“冰心的全体做篇, 处处都看出她的‘爱的实现主义来’这种‘爱的实现’就是指冰心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上的, 这种爱也就是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之爱。”[9]

冰心从小受基督教熏染甚深, 从小在教会学校所接受的基督教义, 教会学校的教育对冰心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发展以及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大作用。可以说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是深入其精神对其影响巨大。在冰心创作中始终融入了“永远的爱心”她所反复陈述的“爱的哲学”, 也常常带有宗教蕴含的“自然”、“母亲”和“永恒的博爱”。在这样一种博爱的思想的感召下, 使冰心入世救世, 努力的追寻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在冰心的作品中也反复进行着“爱”与“憎”的争论。她坚信“爱”是人生在世的根本, 世间行为都要遵行“爱”的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无原则的, 不分阶级对象的, 具有宽恕精神, 要把男女之爱扩大为人类之爱, 要“博爱———即爱一切的人”。用对民族, 国家的大爱去替代男女私情, 情欲的“小爱”, 这或许也是其爱情题材极少述诸笔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相对保守, 在爱情上持私密化的爱情观和不安。

作为从五四时期开始觉醒的一个女性作家, 冰心从大家庭中走来, 所以中国传统的思想, 她毕竟逃脱不了。但是, 她思想的保守并不和她致力于在作品中表现出若干改良主义的色彩有所冲突。也不同于“五四”时期的其他女作家, 如庐隐的倾诉哀怨, 陈横哲的炽热浓烈, 苏雪林的缠绵悱恻。她作品中对异性情感的描绘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 一种儿童的纯洁”[10]。在作品中, 寻求一个道德的基本, 一个和平的欲求。诚如郁达夫说冰心的文章, “言在意外, 文必己出, 哀而不伤, 动中发度。”[11]所以虽然说其文学创造受到一定封建礼教的影响而相对保守, 但却也自创出一种文学体验和美学的旨趣, 并不因此而有损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因此造成了冰心在文学创作中爱情题材的缺失, 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 或许也因为受到这种相对保守思想的影响, 或是其本身天生易感、内敛性格的作用。冰心一般很少正面谈到她的爱情观。在《关于女人·后记》里, 有一段评论:“我不敢说怜悯女人, 但女人的确很可怜。四十年来, 我冷眼旁观, 发现了一条真理, 其实也就是古人所早已说过的话, 就是:‘男人活着是为事业, 女人活着是为爱情’……靠爱情来维持生活, 真是一件可怜而且危险不过的事情”。在冰心看来, 女人一旦投入了爱情, 就难免无法自拔而失去自我, 她还认为, 在爱情中, 男女所处的位置是不平等的, 女人往往是被动而从属的, 且“男子在共营生活上, 天生是更自私, 更偷懒, 更不负责的”[12]。虽然这本书是以男人的立场描述“十四个女人的事”, 但文中也说“连带着也呈露了我的一生”, 所以这些话也多少透露了冰心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恐惧感和不安的态度。同样, 在冰心的一些小说中, 也从侧面表现了对男女爱情无法把握和缺乏安全感的情绪。尽管如此, 现实生活中的冰心同丈夫吴文藻从恋爱到婚姻却是顺利、幸福的, 拥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 但客观现实生活却同她主观上对爱情婚姻所持有的恐惧感存在着矛盾, 更与她对爱情观秉持的私密化所相左, 从而导致了冰心无法在自己的创作中调和这种矛盾, 所以也不排除索性将爱情排除在其创作的题材之外。

郁达夫说:“对父母之爱, 对小弟小兄小朋友之爱, 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 使冰心的笔底有了温泉水似的柔情。但她笔下写异性爱的文字却不很多, 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的地方尤其独少。[13]

综上所述, 冰心缺少爱情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她身处于我国社会一个极度动荡变革的年代, 其自身就是这个社会矛盾的展现, 受到了来自家庭、婚恋、宗教、意识形态的各方面影响。既受到父爱的影响, 在其幼年时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男性意识”又极具恋母情结;既有着幸福美满顺利的婚姻生活, 但夫妻间“诤友”和“畏友”的身份又弱化了彼此间的夫妻社会角色的认同, 更无法感受爱情本身所具有的灵与肉的挣扎或尖锐批判, 减弱了女性自身所拥有的情欲成分。既深受西方宗教影响, 充满博爱思想, 又受到一定的封建思想的影响, 对爱情观持相对保守和私密化的态度。所以本文认为冰心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以“爱的哲学”而闻名于世的女性作家正因为受到了这三组矛盾的影响, 从而造成了其创作中爱情作品的缺失, 从这一角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关于这一问题或许还应有其他更为合理的原因或是解释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和探讨。

摘要:冰心, 著名现代女作家。“爱的哲学”和“冰心体”散文以及清丽娟秀的文风让她的文学创作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在创作中, 冰心却很少有提及爱情题材的作品。本文旨在从家庭生活, 婚恋生活, 和思想宗教三个方面来探究冰心创作中爱情题材的缺失的原因。

“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篇3

关键词:爱的哲学;冰心;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一、冰心介绍及“爱的哲学”

1.冰心及其作品介绍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是20世纪文坛祖母,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熟读名著,大学弃医学文,在五四运动走上了写作道路。冰心,不仅是读者心爱的作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等。这位“世纪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受到正面开明的教育。其代表作有《超人》《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小桔灯》,这些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2.“爱的哲学”的定义

“爱的哲学”主要阐述了爱的定义,解释爱的类别用,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阐述爱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冰心的作品,就是用简明、流畅、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对母亲、对儿童、对大自然的爱。冰心,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冰心奶奶用自己的对人生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

二、“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的体现

(一)从体裁上看

1.散文中的“爱”

许多读者都认为冰心的散文很美,是因为她散文充满爱。通信散文《寄小读者》向读者宣扬了爱的伟大,教育小读者学会爱自然、爱母亲。在文章的四版自序中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可知,冰心在散文中歌颂母爱的成分非常大。再看散文名篇《南归》,这作品是冰心在母亲离开人世一年后所创作的,冰心运用了“痛定思痛”的创作写法,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的前面内容,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为母亲生病担忧和焦虑。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完了,过去这一生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一段落”,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推向了另外一个层次。在《山中杂记》中,冰心用温柔的文字,歌颂了对儿童的爱。

2.诗歌中的“爱”

冰心的诗歌充满了爱,主要是受到文学泰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其中作品《繁星》中写到“母亲啊,天上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风雨来了,我只能多带你怀里。”这首诗歌,用清新的语言弘扬了母亲之爱、自然之爱的伟大,能够拯救人们的灵魂,给人们的心灵最大的安慰。再如《春水》中里提到“春何曾说话呢,单他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表达了对“春”的自然之爱,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神圣的爱。冰心的著名诗歌《纸船》,更表达了作者思念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这部充满爱与思念的经典诗歌,感召了许多异地的年轻人。

3.小说中的“爱”

五四运动的影响,作家冰心开始关注家庭、社会、妇女等问题。在五四运动后期,冰心的小说侧重的是对“爱的哲学”的宣扬。作者的母爱三部曲《超人》《悟》《烦闷》,对母爱最热情的歌颂,用真挚的笔调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冰心又是一名爱国作家,在她生活的“五四”时期,感受到了民族的衰落以及国家的落后,于是她坚定目标为祖国的昌盛做斗争。这个时候,冰心将“爱”从母亲、儿童、自然,再进一步扩散到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例如小说《斯人独憔悴》中,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两位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们都非常挚爱祖国,可是由于让家人禁锢在家中,没法为祖国做贡献,作者表达了同情之心,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后来的作品《去国》《一篇小说的结局》等作品,更让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从“爱”的对象看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生活在一个民主充满的家庭,母亲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传统女性,在冰心的成长过程中至美至善的爱,生活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支持女儿读书写字。这种温馨伟大的母爱,在作家童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冰心在作品中写到“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用宛如的笔调给读者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母女感情。诗歌的笔调和语言虽然平凡简单,却有力的称赞了母爱的伟大。

2.对儿童的爱

作为儿童文学家,早在《寄小读者》就表达了对儿童的关爱,“童心美”是冰心作品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其对儿童关爱的弘扬和宣传。《寄小读者》,冰心就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向小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对儿童心灵美的赞扬,用天真的话,将纯洁的情感奉献给孩子们,整篇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童心的崇拜,颂扬了儿童的真善美。她曾经说过“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中”“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作者已经将儿童当成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对儿童的爱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

3.对自然的爱

在冰心的作品中,将对大自然的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冰心眼中,“母爱”和“童真”都是建立在“爱大自然”的基础上的,在作家笔调下,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都是在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中生存和长大,所以应该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关心,应该去用一颗的心关爱大自然。冰心曾经说过“花儿的价值,要因果儿而定了”。冰心赞颂大自然最经典的是《春水一六八》“朦胧的月下——长廓静院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结束语:

冰心作品中的好词好句 篇4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了。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

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

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

冰心作品的读书笔记 篇5

7月2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女子书,书名叫《冰心》。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感觉怪怪的,冰心不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吗?怎么变成一个书名了!之后,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这本名叫《冰心》的书是一本散文集,是用它的作家名字命名的。 这本《冰心》是很有名的,我只看了一页,那香味太诱人,直接把我这个“小书虫”吸引了过去。我读了第一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篇文章让我不禁想起古人的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唉!可怜的青年,良心被私欲支配的青年。第二篇文章叫《“破坏与建设时代”的女学生》,刚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想,女学生,那我也是个女学生呀!一定要好好读、仔细读、认真读。这篇文章讲得是两个时期的女学生。“那我是第几时期的呢?”,我想第一时期的女学生是很受崇拜的,可到第二时期的女学生的时候,名声全部败落。最后,我知道我是第三时期的女学生,我们要让女学生的名誉东山再起。

我读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很多关于国家名誉的事,懂得了很多很深奥的知识。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后,感受可能比我更深奥。那时要跟我说说哦!

冰心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篇6

冰心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在外旅游期间,不忘把有趣的事情及时告诉读者,为孩子们写下了著名的《寄小读者》。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美有的学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当代幼儿家庭家规教育内容的嬗变 篇7

到底什么是家规呢?通过文献的搜索, 有如下定义: (一) 古代称家约, 亦称家法。指在社会习俗的影响下制约下形成的, 由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法规、条例, 用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 维护家长的权威和家族的统一, 协调族内的人际关系。家法是家长和长辈惩戒、制裁家族成员的依据和准绳, 在封建制度下, 它具有较大的权威。 (二) 家规有两种情况:1.是家训, 只是名称不同;2.与家法相似, 是家族或家长制定的规矩、规范, 有较强的约束性。 (三) 家规就是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其中, “家”是指家庭, “规”是指规矩或规范。

那么家规的内容是什么呢?清朝名臣曾国藩将教子家规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柳传志曾言, 父亲对他的家规是:“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 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母亲, 在谈到自己和三个儿子的关系时, 说到这样一句话:“我从不严厉对待他们, 但约法三章:他们必须工作、运动、对我从不撒谎。”也许每个家庭家规的制定形式不同, 但是他们的内容是相似的。

综上所述, 本部分对家规的定义, 现代家规制定与古代家规制定的区别之处, 家规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和梳理。

二、中国传统家规教育的内容

1. 论述治家之道。

在家庭关系中, 最首要的则是夫妻关系。传统家规家训认为“夫妇之道, 天地之大义, 风气之本原也。”提倡夫妇之间要和顺, 为夫要守义, 为妻要节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和睦而美满。其次就是兄弟关系。“兄弟者, 分形连足之人也。”

2. 阐述教子之术。

要求子孙后辈努力践行传统的孝友之义。如东汉郑玄在《诫子益思书》中就要求其子“其昴求君子之道, 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 德行立于已志”以成为德行高尚之人。人须先立志, 一旦志立, 就须“口与心誓”, 不得轻言放弃。当然, 也强调子孙后辈要自强自立。如颜之推就告诫子孙后代“父兄不可常依, 乡国不可常深;一旦流离, 无人庇荫, 当自求诸穿耳。”历代家训家规作品大多强调子孙后辈需勉学成才。认为“大志非才不可就, 大才非学不成。”后世子孙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增长自己的才干。自然, 这些都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的。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幼儿家规教育观

中国的家规家教秉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家庭教育给予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如强调德育为先, 重视“孟母三迁”式的环境教育。新时代的家规家教如何与时俱进, 才能让孩子平衡发展?那么, 所谓的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就是指幼儿家长应有的现代社会家规教育的观念、理念, 对幼儿进行家规教育时既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家规的有益之处, 又鉴于时代的变化对家规的制定、内容、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本部分主要从家规教育的观念、目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

1. 树立与时俱进的幼儿家规教育观念

虽然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些传统的影响因素使我国当前的家规教育观念, 依然保留若干传统家规教育观念的某些特征, 同时又具有现代家规教育观念的新气息, 使之处于传统家规教育观念与现代家规教育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之中。因此, 幼儿家长现代化的家规教育观念应着重体现儿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 理解、尊重、信任儿童, 让幼儿做自己想做的事, 促进儿童的综合性发展。这是现代家规教育新观念的核心之所在。

2. 幼儿家规教育目的应与时俱进

家规教育目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是一定社会文化, 特别是一定社会生产水平及其趋势在家规教育上的客观反映。如何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目的观, 就必须先了解中国传统的家规教育目的观。中国传统家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与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具有鲜明的以家庭为本的价值追求。总之, 中国古代家规教育是在统一的血缘宗法制的文化秩序下, 以群体本位的伦理精神为其内核, 服务于独特的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 利益多元化带来文化领域内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对个体价值越来越持承认与尊重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 家规教育也逐渐表现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倾向, 广大家一长在立足于家庭发展的基础上, 尊重子女的选择, 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注重子女的个性全面发展。但由于受社会文化环境、子女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少家长在进行家规教育时, 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

四、当代幼儿家庭家规教育内容的探讨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进行, 人们观念不断改变, 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合理追求个人利益与价值, 使家庭不仅扮演着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也担负着促进个人发展及家庭幸福的重任。家规教育在目的上也开始兼顾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家规教育在内容上也日益关注个体发展的需要。家规教育内容一般包括:1.健康方面, 如培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锻炼身体。2.智育方面, 进行感官训练, 认识周围事物, 丰富科学知识, 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 注意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 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个性和求知欲, 为入学作好准备等。这一关于家庭教育内容的观点, 体现了要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出发来安排家庭教育内容。从改革开放以来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 他们都认为要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发安排家规教育内容, 但对于具体安排那些内容, 是有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

摘要:家规在我国的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国人对家规都很重视, 家规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 它对家庭成员起到了管教、约束、控制的作用。由此可见家规的规范性教育作用之大。本文首先对家规进行概述;第一, 对中国传统的家规教育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第二, 现代幼儿家庭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最后, 针对现代社会幼儿家规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家庭,家规,内容,嬗变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外民俗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472.

[2]陈延斌.教育立范, 修身做人[J].少年儿童研究, 2013 (03) :2.

冰心作品中家庭观的嬗变 篇8

赏析冰心作品 品味冰心意境

——读书汇报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汇报课前阅读冰心文章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活动。

2、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三、回顾学习方法“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

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附: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一 只 小 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

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 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 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 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 —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 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 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 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8月28日。)宇 宙 的 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 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 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 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 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 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 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 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 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 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山。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6月23日。)

《繁星》节选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五 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它?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一六

青年人呵!

为了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二零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二六

高峻的山颠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三零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四八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四九

零星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五一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好象一群瞎子,在云外推测着月明。五三

我的心呵!觉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

五四

我的朋友!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六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七七

小磐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灵的舟

在你的软光中浮泛。九零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将无边的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一零三 时间!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一零七

我的朋友!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一零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一零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起来罢!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一一四 “家”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一三一 大海呵,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一四五 心弦呵!

弹起来来罢—— 让记忆的女神

合着你调儿跳舞。

小桔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 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我的太空梦想 篇9

我们国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浩瀚太空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用桃树叶和黄杨树叶设计了我的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是由居住舱、试验舱、节点舱和太阳能电池帆板构成,空间站下面最大的那个舱段就是宇航员的居住舱,在居住舱的两侧长着两支超大“翅膀”,那是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可别小看它,整个空间站都需要它来提供能量。空间站的上面是试验舱,用于各种太空试验。连接居住舱和试验舱的是三个节点舱,它即是各舱段的通道,也是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口。一幅小小的叶子画承载着我太多的航天梦想。

我有一个愿望,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去太空旅游。有一天,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我驾驶着宇宙飞船,飞呀飞,穿过大气层来到了空间站。太空真大啊!太空的景象真是美仑美奂!我的脚下是无边无际的太空,我们的家园地球就像一颗水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太空中。我在太空中飘呀飘呀„„。突然,一阵铃声把我惊醒,打断了我的太空之旅,哦,原来我做了一个飞天梦。

读冰心作品有感 篇1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个别词句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并表达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受人生启发。冰心,原名为谢婉莹,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等等。

一打开书本的第一页,“秋雨秋风秋煞人”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句话引用了革命烈士秋瑾的话语,给人一种很凄凉的感觉。应该来说这句话着实写出了冰心当时孤独的心情,表达了她对淑平的死的悲痛,以及对英云屈服于封建礼教,被迫出阁的那种痛惜。“秋风不住的飒飒的吹着,秋雨不住滴沥滴沥的下着,窗外的梧桐和芭蕉叶子一声声的响着,做出十分的秋意”,句中用了梧桐芭蕉这两个景物,并以此写出了无限的愁思,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①”有异曲同工之妙。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文章第一句描绘了屋外凄凉的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基调,为下文的开展做了铺垫。

“②我手里拿着的是一本《绝妙好词笺》,是今天收拾书橱,无意中捡了出来的,我同它已经阔别一年多了。今天晚上拿起来阅看,竟如同旧友重逢一般的喜悦。看到一同《木兰花慢》:“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到这里一页完了,便翻到那篇去。忽然有一个信封,从书页里,落在桌上。翻过信面一看,上面写着“冰心亲启”四个字。我不觉呆了莫非是眼花了吗?这却分明是许久不知信息的同学英云的笔迹啊!是什么时候夹在这本书里呢?满腹狐疑地拆开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了以后,神经忽然错乱起来。一年前一个悲剧的印象,又涌现到眼前来了”。这一段作者用了倒叙的写法。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处理得非常好,例如在最后作者用简单的几句“③如今又过了一年多了,我自己的功课很忙,似乎也渐渐的把英云淡忘了,但是我还总不敢多忆起她的事情。因为一想起来,便要伤感。想不到今天晚上,又发现了这封信。这时我慢慢地拾起掉在地上的信,又念了一遍。以下便是她信内的话。”就使读者从她的的回忆中转到现实上,使人感到顺理成章,不会有任何疑问,这样一来就使文章脉络清楚了,头绪明了,内容的表达流畅了。

④“英云慢慢地住了琴,抬起头来说:“你以为肉体死了,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却不知希望死了,更是悲惨的事情呵!”我点一点头,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英云又说道:“率性死了,一切苦痛,自己都不知道不觉得了。只可怜那肉体依旧是活着,希望却如同是关闭在坟墓里。那个才叫做„„”这时她又低下头去,眼泪便滴在琴上。”这里作者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清高活泼的英① 李清照《声声慢》

② 王文艳《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第1页《秋风秋雨秋煞人》第二段

③ 王文艳《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第6页《秋风秋雨秋煞人》倒数第四段 ④ 王文艳《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第2页《秋风秋雨秋煞人》第九段

云会说那种悲观的话呢,这个悬念扣人心弦,让读者有一种看下去去找答案的冲动。看完下文,才能了解到英云他表哥家在淑平死的那一天下了聘,她知道以后,所有的希望都绝了。这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时封建思想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人们,英云就是当时那种不觉悟,不会反抗的女性代表。

冰心作品读书笔记 篇11

我还小时,就曾感受过她的爱的滋润。小学时学过的《再寄小读者》虽很久没有温习了,但记忆还很深刻。可见,她的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怎能不感谢她呢?

在《少男少女》上曾见过葛翠琳写的《玫瑰的风骨》一文,就是讲冰心的。冰心爱玫瑰,葛翠琳就把她比喻为玫瑰。这是很恰当的。冰心说,贵在纯真。她本身不就是这么纯真的吗?那简直说的是她自己啊。

冰心,这是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写过,听过,议论过,赞叹过。她是我们的母亲,或者说是奶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如果她不爱我们,我们能有如果的充实么?如果我们不爱她,能随意赞颂她么?只因为,她是冰心,她的心如冰一般洁白无暇。

尽管我渐渐地长大了,已不再是少年儿童,但我还是忘不了她,她给了我那么多,那么多……

我喜爱文学,我一定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我也要创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粮,献给普天下的读者,让他们从中得到教益,而努力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前进推一把力。

冰心作品赏析:好梦 篇12

自从太平洋舟中,银花世界之夜以后,再不曾见有团圆的月。

中秋之夕,停舟在慰冰湖上,自黄昏直至夜深,只见黑云屯积了来,湖面显得黯沉沉的。

又是三十天了,秋雨连绵,十四十五两夜,都从雨声中度过,我已拚将明月忘了!

今夜晚餐后,她竟来看我,竟然谈到慰冰风景,竟然推窗--窗外树林和草地,如同罩上一层严霜一般。月儿出来了!我们喜出意外的,匆匆披上外衣,到湖旁去。

曲曲折折的离开了径道,从露湿的秋草上踏过,轻软无声。斜坡上再下去,湖水已近接足下。她的外衣铺着,我的外衣盖着,我们无言的坐了下去,微微的觉得秋凉。

月儿并不十分清明。四围朦胧之中,山更青了,水更白了。湖波淡淡的如同叠锦。对岸远处一两星灯人闪烁着。湖心隐隐的听见笑语。一只小舟,载着两个人儿,自淡雾中,徐徐泛入林影深处。

回头看她,她也正看着我,月光之下,点漆的双睛,乌云般的头发,脸上堆着东方人柔静的笑。如何的可怜呵!我们只能用着西方人的言语,彼此谈着。

她说着十年前,怎样的每天在朝露还零的时候,抱着一大堆花儿从野地上回家里去。--又怎样的赤着脚儿,一大群孩子拉着手,在草地上,和着最柔媚的琴声跳舞。到了酣畅处,自己觉得是个羽衣仙子。--又怎样的喜欢作活计。夏日晚风之中,在廊下拈着针儿,心里想着刚看过的书中的言语……这些满含着诗意的话,沁入心脾,只有微笑。

渐渐的深谈了:谈到西方女孩子的活泼,和东方女孩子的温柔;谈到哲学,谈到朋友,引起了很长的讨论,淡交如水,是我们不约而同的收束。结果圆满,兴味愈深,更爽畅的谈到将来的世界,渐渐侵入现在的国际问题。我看着她,忽然没有了勇气。她也不住的弄着衣缘,言语很吞吐。--然而我们竟将许多伤心旧事,半明半晦的说过。最缺憾的是一时的国际问题的私意!理想的和爱的天国,离我们竟还遥远,然而建立这天国的责任,正在我们……她低头说着,我轻轻地接了下去,正在我们最能相互了解的女孩儿身上。

自此便无声响。刚才的思想太沉重了,这云淡风轻的景物,似乎不能负载。我们都想挣脱出来,却一时再不知说什么好。数十年相关的历史,几万万人相对的感情,今夜竟都推在我们两个身上--惆怅到不可言说!

百步外一片灯光里,欢乐的歌声悠然而起,穿林渡水而来--我们都如梦醒,是西方人欢愉活泼的精神呵!她含笑的说着,我长吁了一口气!

思想又扩大了,经过了第二度的沉默--只听得湖水微微激荡,风过处橡叶坠地的声音。我不能再说什么话,也不肯再说什么话--她忽然温柔的抚着我的臂说:最乐的时间,就是和最知心的朋友,同在最美的环境之中,却是彼此静默着没有一句话说!

月儿愈高,风儿愈凉。衣裳已受了露湿,我们都觉得支持不住。--很疲缓的站起,转过湖岸,上了层阶,迎面灿然的立着一座灯火楼台。她邀我到她楼上层里去,捧过纪念本子来,要我留字。题过姓名,在快乐思想的标目之下,我略一沉吟,便提起笔写下去,是:月光的底下,湖的旁边,和你一同坐着!

冰心作品读后感 篇13

这本书主要讲了乡村孩子、城市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小部分的童话和孩子们喜欢的诗歌。

在第一篇小说中作着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把乡村孩子写得活灵活现,并且表现出了乡村孩子的可怜与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同时也写出了周警官对村中孩子的关心与帮助。从作者和周警官的行动上,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关心我们周边的一些困难学生,不应该去嘲笑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怀吧!

上一篇:书法作品展示墙布置下一篇:2009年上半年菜篮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