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2024-07-07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共11篇)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1

学习习惯的尝试

靖边二中 张贵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著名教育家曼思:“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陈鹤琴先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主旋律。其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的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摸准情况,因势利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雷峰同志讲得好:“行动来源于思想”。要想让学生行动起来,必须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为此,我在给每一届新生上思想品德课前,都要利用一段时间对班上的每个学生做一些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她)本人的打算以及对学习的看法等。在每次的调查后,基本上有这样一些情况,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上大学。因此,时常告诫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有出息不一定要表现在上多好的大学,而是会赚钱就行。所以,很少在学习的问题上督促孩子。还有的家长的意见是孩子自己发展,任凭自然。作为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兴趣和今后的打算来讲,大部分都说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打算,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学习。争对这些情况,我一方面给大家讲述着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挤出时间作个别谈心、交流分析原因使之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前一段的工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是激发起来了,个个蠢蠢欲动,可多数学生很茫然,苦于无从着手,这时我趁热打铁试图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听课、作业、阅读等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

在上每堂课时拿10分钟给学生。首先,把这节课要上的内容先通读一遍。其次,我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在黑板上出示给学生。第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又在重看一遍刚才读过的内容,看否能解决或者理解这些问题,并标上记号。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自己的重难点,听课就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1)仔细地看。老师讲课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眼睛看老师,不低头纳闷,不左顾右盼;老师写时,眼睛看黑板,对知识要点、图形符号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读题、读课文时,眼睛看课本,看清题干,看清文意。只有看清楚,看准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认真地听。首先是认真听老师讲,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分析、解答什么,也就是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生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课的开头点列出了怎样的教学主题,在课的结尾小结出了哪些知识要点。其次,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答问、讲演,听师生对答问者的评析,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3)好好地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后解答,坚决克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听课弊病,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做出答案之前,自己先做判断、下结论,然后再看与老师分析是否一致,仔细思考对错的原因,听老师解疑的步骤与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中,其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方能交织在一起,这时教师略加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意开辞达,迸发出心灵智慧的火花。(4)及时地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准确记写课堂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包含着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难点的突破、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体会等重要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让学生写在各自专用的学科笔记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外复习,又利于他们完善知识系统

做作业解题目的方法

格式要美,观书写工整干净,简答题、说理题要分点述说这样条理清晰世界教科文

组织给“文盲”下了一个全新的意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不要采用“告诉”的方式,要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当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寻找猜想的证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或修正。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要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指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可见,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2

1.坚持每节做duty report。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前, 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故事。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 是“一种民间艺术, 不能随意操纵或大量生产, 其魅力是独特的”。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有一天上课之前, 同学们都已经坐好, 这时两名男同学 (确切地说是两个很调皮的英语后进生) 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桌前, 给大家演义了一遍朱时茂、陈佩斯的小品“Eating W onton atthe Sam e Table”。在获得大家鼓励的掌声后, 他们对英语有了及其浓烈的兴趣。于是, 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2.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给学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语”的任务。刚开始由教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五个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 要求学生熟读, 一直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都炫耀炫耀他们的漂亮英语, 地道的英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 开始逐渐地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一任务的经常性, 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财富”。有时, 他们甚至会因为报纸杂志上的某个精彩句子而兴奋不已;有时, 他们甚至会一天找十几句漂亮英语, 弄得我经常求他们允许我“盗版”。

3.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 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 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或定期“出版”精华手抄报, 供大家欣赏。

4.每周一歌。歌曲的运用,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路, 最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的作用教学中, 我曾选用Paul Sim on的歌曲“El C ondor Pasa”。首先将歌词改成填空的形式打印出来, 让学生在聆听时填出所听到的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 学生不仅练习了听力, 而且对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型“I'd ratherbe…than…”“Yes, Iw ould.If Icould, I (surely) w ould.”有了准确的把握。

5.月读一本英文故事书。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本英语故事书。很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都成了学生的心爱之书, 如A Tale of Tw o C ities;O ne M illion-pound N ote;A dventures of R obinson C rusoe;R obin H ood;Stories by W illiam Shakespeare;Treasure Island;Tom Saw yer;Jane Eyre;O liver Tw ist等。

在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吃透教材的同时, 还必须吃透学生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每一阶段方法方式;结合每天五句漂亮英语、名人名言、名人名篇的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成就感”机会;经常提问, 让学生自学、讨论, 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死记硬背, 而注重理解, 独立思考, 多提供机会, 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 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深, 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都形成了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 一种休息。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3

一、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互相交流,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能通过英语学习达到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说英语,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呢?

1.重视情感输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想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自由表达,教师必须注重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走进学生中去,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害怕开口,教师对他们表达中存在的不足绝不能报以耻笑,即使是指出他们的不足,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诚。唯有在这样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突破自身心理的束缚,畅所欲言,无所畏惧,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学生鲜活的个性。

2.利用现代媒体,丰富学生运用英语的渠道

现代教学媒体,恰如陈旧的英语课堂迎来清新的空气,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英语表达的渠道,吸引学生自然的表达。例如,在教学高一“未解之谜”单元时,通过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不明飞行物、巨石阵、野人等未解之谜的英语片段,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所了解的未解之谜,很多学生兴趣浓厚,他们不仅运用了很多平时学习的词汇,而且还主动向我询问了一些他们想表达但课本上没有的词汇。

3.创设交际情境,让英语课堂鲜活生动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特别注意给学生创设英语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说英语。如进行课文复述,在学生学完课文后,鼓励他们用自已的语言来复述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在教学Student’s Book3 时,当学完Lost civilizations一课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行程日期来复述所发生的事情,给学生降低了口头表达的难度,增强了他们口语表达的信心。再如,在教学Studeng’s Book1 Unit2中Home alone之后,我让学生扮演Dad,Mom,Eric,and Daniel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上台表演,既熟悉了教材内容,更训练了口语。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英语学科的教学,是老师“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指导学生把话说好”,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说自己想说的的话。课本、教师的知识不是唯一的标准。把意思表达出来,方法可有很多种。不拘泥于老师、课本所认可的唯一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组织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如对于“I prefer banana to apple.”的表达,既可说“I like apple,but I like banana even better.”也还可以说“I like banana more than apple.”甚至还可以说“I like banana best.”我曾经给学生说一篇看图说话,里面要表达“麦克先生是一个外国人,他来中国旅游。”这个意思,学生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1)Mr Mike is a foreigner. He comes to visit China.(2)Mr Mike comes from abroad. He calls at China.(3)A foreigner called Mr Mike pays a visit to China. (4)Mr Mike, a foreigner,pays a visit to China.(5)Mr Mike ,who is a foreigner, comes to China for a visit.鼓励学生更多地说英语,就要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2.善于从模仿到创新。每个学生都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学生模仿课本、模仿老师,再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自已的知识,并加以应用,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总之,优秀的教师犹如一名乐队的指挥,他能根据所学内容,教给学生进行大量形式多样的训练,时而提问、时而重复、时而朗读,或一人独奏、或两人合奏、抑或全体齐奏,创设紧张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口语的生动鲜活、魅力无穷,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中学)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4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作为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中,开辟了探究性学习,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推出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下面结合人教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是入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如“大气压强”一课的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两边各用8匹马,共16匹马拉一个半径只有20cm的两个铜半球组成的中间抽出了空气的小球,学生非常震惊,那么多匹马才能把这么小的一个球拉开,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再演示纸片托水杯的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厚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松手后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惊讶不已,继而发出疑问:“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是不是纸片粘住了杯口?”接着再做一个实验:把一个煮熟去壳比瓶口略大的鸡蛋放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试着把鸡蛋往瓶里压,结果鸡蛋进不了瓶。然后教师将鸡蛋拿下,把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瓶中,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就很顺利地掉进了瓶中。这时就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困惑,急需想弄个明白。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有些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如上“浮力”一节时,我让三个学生一组分工合作,一个学生准备小塑料盆和一个空饮料罐,另一个准备一盒橡皮泥,再一个学生准备一些花生米或者大米。上课时,让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每人拿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放到水盆里,再在小船内放粮食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再注意装“货物”多的船有什么特点?学生做得很认真,也非常高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而不感觉到有压力。接着再做另一个实验:用手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注意饮料罐按入水中的深浅不同时,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并观察水面的变化。再问此实验现象可以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并思考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测量浮力?接着引入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三、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有目的的综合知觉活动,是探究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探究能力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学生观察事物缺乏条理顺序,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表到里、由粗到细有顺序地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让学生观察杯底和杯子的壁,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有小气泡附着在器壁上。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会发现气泡在慢慢变大,再接着会观察到有的气泡可以离开器壁上升了,再问上升的气泡大小如何变化?气泡最终又怎样了?继续观察,看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再观察气泡比先前又有怎样的变化?当水沸腾时,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还变不变?气泡多不多?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又如何变化?上升的气泡跑到哪里去

了?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地进行观察,通过反复提问、观察,使学生增强了观察能力,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问和思考。

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原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转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比如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是一个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新内容,书本上也没有给出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得结论。先让学生把这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课本中已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写在课本上,接着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展开讨论。从各种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的真伪。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计算总功?怎样计算有用功?让学生设计出表格。再把准备好的器材拿到教室,三个同学一组,分发给他们。开始实验后,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学生做得积极而认真,做好后根据测出的数据计算。发现各组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甚至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的得出了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有的得出了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也不知哪一个结论是正确的。于是大家讨论交流,气氛热烈,这时应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评估,寻找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数据有没有读错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间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1)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小组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的综合等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构建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各单个小组难以完成的任务。在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及时通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他们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澄清不清晰的思维,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如何避免等。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篇5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各省市普遍地启动和实践一段时间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本次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带来新的理念正在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扎根、深化。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努力学习、积极反思,尝试着用高中历史课程新理念来指导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尽力做到“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活动主导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其参与程度决定了这场改革在历史教改方面的成败。而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成长,关注学生的情商教育。这一理念被很多历史教师所忽视。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是一种情绪体验的能力,主要包括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和谐相处等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社会认知、人际管理方面的内容。在评价学生情商高低时常常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目标性、乐观、诚实、交际与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败最关键的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的组成。

透视目前历史课堂,不难发现随着多元文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新与旧碰撞的转型期,混乱在所难免;不难发现这些思想的变化必然影响学校这个小社会。目前大多数历史课堂中有太多的功利主义和社会潮流的盲从,缺失了真正的科学的情商教育。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准确把握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有情感、鲜活的个体,必须是一个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个体。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情感的种种表现,如关注、表扬、鼓励、期待、深情的微笑、爱抚等,会悄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到历史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汲取了积极的情感信息。他们在老师的平等、信任、期待、被尊重的情感感染下,对教师也有发自内心的好感、信赖和钦佩。这种积极情绪,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历史热情和积极性,便能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这种积极情绪,也能激发学生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和谐相处等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社会认知、人际管理方面情感体验。而学习就是体验,就是成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着积极情感,也就体验着自己的快乐成长过程,从而厚积薄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之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师生情感现象。师生能够做到情感相通、心心相印,教师全身心地教,学生则会快乐主动地学;反之,师生情感不融洽则会使课堂活动的主体感到压抑、挫折,不能形成正常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利用历史素材培养学生的情商

众所周知,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是客观存在,而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本身是由许多有情感的鲜活的个体组成的,可见历史中富含人的情感因素。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中能够有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这是历史学科的特征赋予历史课堂的成长财富,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养成和价值观实现的有效途径。

历史上,有“智商一般但情商很高”的人在事业上大获成功,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历届美国总统了。最负盛名的华盛顿和罗斯福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的代表人物,肯尼迪和里根智商只属中流,但却因为善于交朋结友而被许多美国人誉为“最优秀、最可亲的领袖”。这些历史人物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的很好材料。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节内容时,教师将罗斯福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则在学习罗斯福这一伟人的生平中自觉地感受到他优秀品质,如敢于直面人生、直面社会、自信、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的经历中汲取自己人生的精神力量,从而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从中体验历史伟人为了给人类谋福利等远大理想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进而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意识。

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素材以激发完善学生的情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现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多样化,也很便捷。这不是说教师就要把学生知道的都掌握了准备好,而是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完善历史专业知识和素养,尽可能从多角度去准备课堂教学素材。如在选择历史素材时,要结合高中学生阶段特征,结合高中生自我意识强的特征,选取既不让学生产生厌恶、逆反情绪,又能准确反应目标要求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搜集材料。

三、教师要用自身人格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商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与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有密切的关系。情商教育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心灵生活世界问题,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认识到“我是人”的问题和“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人的尊严、人的价值问题,即人的人格问题。高中历史教师要具有独立完善的人格,首先要有爱。因为爱是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都需要的,是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过程。学生需要教师父母般的关爱,需要超凡脱俗的师爱。爱学生就是要真正了解学生,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对学生负责任。记得有一次课堂测试中有几个学生试图作弊,我没有马上吓止学生,而是用眼睛告诉他们我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举动。等到测试完成后我在黑板上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学生看后都若有所思,那几个学生脸上闪过了一阵红霞,我知道这是用尊重、包容和爱感化学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成长,在错误中成长。其次,宽容即是允许学生犯错。但是允许犯错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而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犯了怎么样的错,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从而杜绝后患。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6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不能照搬照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自己的学中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因而,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启动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启动发现欲望”,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造欲望。

当新旧的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不一致时,学生便会产生感受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问题。对问题的认知需求,就形成了创造的欲望,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维持平衡,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探求的情景里,如果教师再给以期待性的语言,会立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发现的活动,因为学生在自尊心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奋发。

如《麻雀》一课,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伤害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了启动学生产生强烈发现欲望,深刻体会“母爱”的力量的强大,在教学中,我从课外引进出示危险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危险”的词义,体会到往往是在某种情况、某种原因下有对自己生命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才构成“危险”。那么,《麻雀》一文中,小麻雀就面临着这种生命危险。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把这危险的情况读出来,读给同学听。”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读懂“危险”的情况,情况越是危险,小麻雀生命岌岌可危,那么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孩子的母爱精神就越能打动学生,学生越学下去,思维就越活跃。

二、凭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无论识字、阅读、听说、写作,都离不开创造,因为要表 达,就离不开阅历、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创造。语文的学习以大量的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只有旧的相类似的信息的重新组合,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小学课本中有部分词句不那么浅白易懂,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揭示其中的内涵,使学生领悟这些词句的语中之义,言外之音。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那个青年跟游鱼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我让学生想像当时青年画鱼的情境,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学生竟说到:“我觉得青年画鱼跟游鱼融为一体,就像《全神贯注》中罗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跟女塑像融为一体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他忘记了,心中只有鱼„„”由于学生理解了“融为一体”,再加上想象和联想,于是创造性地领悟了句子的内涵。理解文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查字典,查资料,揣测图意、文意,联想、想象等方法。在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发展想象力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因此“飞”与“夺”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题。当然,学生的题目不如课题精确、恰当。反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便提出了不少问题。例;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感到这个课题很好,能引人入胜。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 2 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那些人,那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则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 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读写成了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山羊说完就走开了,此时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中有想象狼因为平时干尽坏事,恶有恶报,最后饿死在陷阱里;有想象狼被猎人发现后,活捉了送到动物园里去了;有想象老山羊离开后,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陷阱前,一起教训狼等。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如教《泸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泸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泸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有的同学说:“泸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泸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有趣地进行着创造的尝试。

想象的对象是生活中存在的,但尚未感知的形象,是有待创新的个体。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7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功, 就在于让他的学生喜欢学数学。”因此, 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 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有效地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平时应经常深入学生之中, 多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定期收集同学们对数学课的意见、看法;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 密切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妙趣横生地教, 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二、恰如其分的情境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认识的倾向, 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要使学生觉得“有用”或“有趣”, 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学习材料就必须是充满联系的———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与其他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 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如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 开始接触“代数”, 学生首先对小学时的“数学”改为“代数”想探究明白, 加之新教材由以往的首先讲授“负数”变为“字母代表数”。在教学时, 可先做一个游戏, 由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 (老师看不见) , 然后按以下程序算:年龄加50乘以10减去40, 再将得数告诉老师, 老师马上就能告诉学生黑板上所写的年龄, 学生都很惊讶。此时老师就可自然导入新课, 引入代数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

三、利用数学本身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 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 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产生兴趣, 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 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 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 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 观察能否组成平角, 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 教师要善于发掘。

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

(1) 进行情感交流, 促进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 那么, 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 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 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所以, 老师在教学中, 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 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 增进与学生的关系, 亲近他们, 爱护他们, 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 多一点“亲切”, 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 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 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 费一番苦心, 探求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 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引发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 猜数学谜语;或针对初中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 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 完全运用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 要通过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图表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提供充足的感性知识, 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真正喜欢上数学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情境材料, 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死学为活学, 变难学为易学。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虽然不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唯一条件, 但必定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要从不同的途径去培养, 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8

首先我们来谈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正式学习知识的第一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很小,很多习惯都没有養成,尤其是学习习惯。在这一阶段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可以更加顺利,效率更高,也能更好的学好其它科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也能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出现,让家长操心,学生也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对今后的语文和其它科目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

了解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好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要从小学低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一年级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拼音和一些基本的汉字。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语文这门学科。所以,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拼音,在教学时,不要一下子全部灌输给学生,要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制定教学计划。一节课教学生几个拼音,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举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这几个,能够将这些内容夯实。养成每天制定学习目标并且完成这些目标的习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每天学习和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2、要从细微处人手。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时,要注意从细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学生的坐姿、写字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举手发言等等问题。这些习惯不能一下子养成,必须要慢慢培养。虽然这都是小问题,但是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要引起起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因为是一些小问题,而忽略了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微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3、“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自己的行为也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写板书时要书写工整,不能字迹潦草,这样学生在写字时才能够保持工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能在学生的作业本上随意批改,这样在学生写作业时才能够更认真。老师要为学生做榜样。如果教师自身都没有做好这些,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很可能就会模仿老师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要保证自己的形象,在授课时注意自己的声音洪亮、板书整洁。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习惯。

4、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按照正确的方式学习,才能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校外学习惯的培养。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其余就是在家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教师要和学生的家长沟通好,学生在家学习时,家长要时刻提醒学生按照正确的习惯学习,督促学生学习。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就要及时进行家访,和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学习。

比如,在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可以使用多种形式,以图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四季不同的景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课文中所所以描述的内容,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进行监督。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地监督,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且学习习惯是一个持续性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养成,而小学生一般恒心很差,所以,教师和家长都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虽然每个学生不都是天才,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立在当下,利在学生的一生。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9

高邮市菱塘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朱素斌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敏捷、灵活等诸多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 培养 语文教学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敏捷、灵活等诸多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何为创新思维?那就是为不同于习惯性思维,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一个人思维发展的水平标志着他智力的高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也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参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理解创新点本身。创新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创新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创新思维,就得把握问题的实质,理解问题的含义,这样,创新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鸿门宴》,或从批评刘邦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项羽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鸿门宴》都是其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鸿门宴》,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第三,设计创新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根据创新思维的特征,可以设计多向思维的系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多向思维是学生对某一作文素材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多侧面思考,以便从这种作文素材中提炼出新意,得出新颖而别具一格的写作观点的探索性思维形式。例如,大家熟知的“南郭处士”的故事,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拟出如下题目:《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的诡计》、《弄虚作假不能要》。如果我们能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创新性思维,即多向思维,就会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首先,从这则笑话蕴含的寓意进行纵向创新性思维,从它体现的讽刺性方面,联系生活实际立意,其作文命题可以是:《不能养成混饭吃的习惯》、《老实做人,勤恳做事》。其次,我们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展开横向创新性思维,其所

命题目可以是:《罢官僚主义》、《打碎铁饭碗,拒吃大锅饭》、《必须改革用人制度》。再次,我们展开逆向创新性思维,从为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则可拟如下题目:《人贵有自知之明》等。

第四,强化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就是在完成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它不仅要有师生的双向交流,还要有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趋向共识。例如,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开放性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这样启发学生:假如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里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复原的,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要买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其理由来自于课文作者的看法,“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有的同学则要购买双臂复原的维纳斯,其主要理由是只有完整才美,尤其是人体美。更有同学提出了创造具有活动手臂的维纳斯,以满足同一人不同时间的审美需要。对于上述各种意见,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五,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总结的方法很多:如概括、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学生掌握了总结的基本方法,就能有效地根据众多的、零散的信息,得出一个最佳的答案。比如,教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编写提纲、列图表等等,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学会概括。学生掌握了概括的方法后,就能更快、更准确地去把握文章的段落含义、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比如,让学生在学习了小说《项链》后续写这篇小说。贫穷的路瓦载夫人从佛来思节夫人那儿收回了项链的巨款后,首先总结出他的性格以及心里变化,在设想她将怎样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途。要求每人必须作三个以上的推想。然后,选出一个最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推想,写成作文。

第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具体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多读各种不同的文章,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般地说,文章是作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文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上,体现在文章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上。不同体裁的文章,自然各有特点,就是同一体裁中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也风格各异。在阅读优秀文章时,善于发现它们的不同,善于吸取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多读各种不同的文章,既可以获得知识,又可以取得思维和写作的借鉴,可以从比较中学习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时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以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具有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学生,在学习中,能进行周密地思考,善于进行分析与综合,既考虑整体,又考虑部分。因此,思维的广阔性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只有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思考问题,从而避免片面性和狭隘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大纲规定学习的内容,还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学术报告或看介绍科技新成就的电影。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辩证的思想,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学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多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展拓思路,思想活跃起来,也有利于广阔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10

南安市眉山中学

李慎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此,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轰轰烈烈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铺开,这是时代的需要,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课改三年来,我遵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构建全新课堂,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是最重要的教育阵地,课堂应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 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我们要努力营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被人误解为是理论的说教课,是老师讲政治理论、学生学政治理论、考试考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师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统领一切,是权威的象征。

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是师生要民主平等地处在课堂教学的情景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积极互动中实现沟通与相互理解,在师生的互教互学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互教互学的创造过程。在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师生间敞开心扉,真诚地展现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流淌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格、道德、情感、精神。一是在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 实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在互动过程中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与学生开展对话。师生的对话不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师生就某个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共同探讨和交换。在对话情景中师生双方都被教育活动所吸引,共同参与合作并投入创造活动。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能得以培养,真正的教学效果得以显现。

其次,要抛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开展自学、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全新课堂。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科学上,“设想”的主要职责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有趣而且有用。一旦人们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其所激发的学习和探索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使爱因斯坦忘记家门,可以使陈景润沉醉于数学符号之中,废寝忘食,身染重病也忘记治疗。同样,兴趣对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把从本科到博士的在读时间由十年缩短为六年,记者问他在学习时是否感到苦恼,他回答:“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一个面孔,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就课本而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德国教护颈枕 http:// 护颈枕推荐

条码打印机 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 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了大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活动,我们通过活动这一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社会调查”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体现亲和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主题活动”、“故事会”、“小论坛“”创造格言”等活动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满足创作冲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插入了大量的视觉

美观、符合七年级学生审美品位的卡通式漫画和生活照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即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让他们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及时充分肯定。对大胆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奖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音、影、视等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

还有,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三、改变评价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的做法,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发展性评价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应融入每一堂课,贯穿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即时即地评价。课堂教学中的激励式的口头评价是最具魅力的语言,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跨进中学,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更需要给予激励式的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形式,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结果,更应保护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成长记录,记录成长。七年级思想政治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一主题,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设置了大量贴近生活、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的评价,为每位学生设置了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材料、小论文、小制作、收集的图片和照片、获奖证书复印件、自评和他评材料等收集起来。这样既汇集了学习作品也展示了学习上的进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提升。

再次,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同学、家长、老师同时参与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某一学习、活动过程,半学期、一学期、一学年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互评,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通过家访,座谈会,问卷,信函 等形式对家长进行调查,形成评价。老师结合各方面材料进行科学、合理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不但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更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长,及时肯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评价应重在真实、鼓励。对此,我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进行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护颈枕 http:// 护颈枕推荐

条码打印机 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 实际操作、说话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既重视评价学生知识素质也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孩子的头脑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炬,只有被点燃,才有能量。让我们共同来点燃这些充满智慧的“圣火”,让它永放光芒吧!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初中 英语课堂 培养 素质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但是现在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却不令人满意,还是抓住应试教育不放,拼命进行应试教育,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后学生只能不情愿的死记硬背单词、短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毫无兴趣可言,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最重要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全无,学生也许能够考出一般或者较好的书面成绩,但是听说读写能力几乎得不到发展和提高。也就推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失去了英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面对这种严重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我们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改变现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用的人才。

一、改变传统观念

改变传统观念,要求英语教师从思想上根本改变观念。首先是清楚现代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不能只注重优等生的培养,而忽视中下等生的培养;其次要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课堂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适合的方法,让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质量,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1 Friends》学习一些描述身体体型、身材、脸型、眼睛、头发等的形容词,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一些身体部位的图片,也可以让几名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Build: slim, thin, fat, strong;

Height: short, tall;

Hair: long, short, straight, shoulder-length, brown, black;

Face: fat, thin, square, round;

Eyes: big, small, black, brown, blue.

二、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拓展视野、训练思维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英语课堂教学更是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是获取英语知识、训练英语技能、增强英语能力的阵地。因为学生缺少英语环境和氛围,生活中没有人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只有在英语课堂的短暂时间,才能够与英语教师和其他同学运用英语交流和沟通,表达情感,更加凸显出英语课堂提供英语情境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用英语对话,敢于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1 Friends》时,描述一位学生: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a student of mine. He comes from Jiangsu… He is a tall, handsome boy. He is good at English and Math. He is very clever. He has a round face, a big nose, big eyes and short black hair. Who is he?让学生先猜猜这位同学是谁,如果猜不出来,再让这位学生自己站起来,如果站出来许多学生,再让学生进行判断,如果还不能区别,那就把这位同学的照片展示出来,这样同学们会感到非常有趣,纷纷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接着让一位学生对照班级学生的照片再进行游戏,自己描述一位朋友,是本班的学生,让其他学生重猜,每描述一句,学生会接近答案一步,最终总会猜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活动中训练了口语,在游戏中获得了知识,训练了语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久而久之,英语素质会提高。

三、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其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学习态度、能力高低、思维方式、学习兴趣、个性差异、意志品质等方面,不断探寻适合学生的好的教学方法,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英语,让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培养英语能力,发展智力,开拓思维;让他们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教师要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刺激学生更多感官,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兴趣,将图片实物和英文对照记忆,将动画与单词对照记忆,让学生进行对话记忆,中英文对照记忆,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加深理解记忆。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强记忆,运用形式改变进行记忆,运用语音强化记忆,探寻记忆规律,适时有效记忆。

如教学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Online travel》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假设:Suppose you are the computer seller. You want to sell your computer to a family. Please introduce the name and function of each part of your computer to your customers.并且指着一台电脑,让一名学生扮演电脑销售员,与其余三个人(假设为一家三口)进行对话,在学生进行对话过程中,可以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加深印象,帮助识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英语情境中练习对话,提高能力,其他学生也能够参与教学过程,在英语情境中体会过程,识记单词和词组,掌握对话的表达方式,了解语句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知识,训练和提高技能,提升各方面素质。

四、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就成为可能,所以,应该加强英语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政治学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爱岗尽责、关爱学生、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赛课、基本功大赛、说课、微视频、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教科研活动,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如进行论文比赛、完成中考英语试卷、与学生同场考试,进行课件创新赛、进行课题科学研究等,训练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步提升英语教师的英语素养,使适应型、经验型英语教师转向理论型英语教师,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知识、思想、科研等水平。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作为英语教师要多动脑筋,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及学生的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科室工休座谈会专题下一篇:新学期畅想800字初中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