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26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8篇)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室配备着各种各样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播放视频、可以展示各种教学案例、可以辅助学生在线资源的学习等等。但是,尽管这样,一堂课教学的质量高低、精彩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英语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课后所做的补充决定着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课前准备

1.物质材料的提供者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语系,二者在语音系统、语言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及文化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给英语学习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语音系统方面,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并且每一个调都对应着不同的字,不同的字传达着不同的意思;而英语则不然,每一个单词本身没有声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调来读,从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中的单词必须借助外界力量来传达不同的意思。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授课之前材料的搜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以避免汉语的干扰。课前教师应把所授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2.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主角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课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想方设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动机强

烈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这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同时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毅力。

二、课中作用

课前的精心准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教师在课中发挥作用。1.组织者

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难扮演的角色。由于现在很多教学流派都提倡“人物型教学”和“交际教学”,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这一要求对高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讲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学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自主性和自觉性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从事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定创新意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首先,从组织课堂教学开始,要使课堂活动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口语活动,除了大家熟知的role-play和pair work外,我们还可以开展short speech,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开口说英语。其次,我们知道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智力和语言天赋)和情感因素(动机和态度)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但其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内向型性格的,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带动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向外向型转变,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

2.控制者

教师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开展short speech时,教师应该控制每个学生做这一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赢得锻炼的机会。教学是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效果也要看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定。因此,不

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

扮演好这一角色既能使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锻炼。但教师的控制应视活动的不同而变化。从控制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练习(half-controlled practice)到自由练习(free practice),教师对学生语言的使用和准确性的控制应越来越少。

3.启发者

英语教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应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以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策略和针对性,注意问题和学生的层次。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当答案不够全面、过于简洁时,教师可以鼓励其做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子、篇章,教师应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激起学习者对英语的喜好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推动英语教学的开展。

4.参与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项活动开始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比如,在role-play中,有时需要多个角色才能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扮演某个角色,配合学生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参与可以扭转

课堂气氛,使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课后补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检测者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可以从测验、考试可以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平时作业也是获取这一信息的有效方法。与测验和考试相比,教师从平时作业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是最及时的也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比较典型的错误集中起来予以讲解,使学生吸取教训,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在讲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语气要温和、委婉,而不是训斥或责怪的口气,哪怕是最不该出现的错误。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2

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满堂灌”, 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罗列与灌输, 而是起着启发、引导、纠错、点拨、指点迷津、开启智慧的作用,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让学生想学、乐学、好学, 学生主动地动脑、动手, 在思考中不断开启思维, 提出疑问和猜想, 对知识始终充满渴求和好奇。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组织课堂的作用, 让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 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下面我就在物理常规教学中怎样贯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现

象, 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物理来源于实际生活,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科学规律, 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思考并发现问题,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途径, 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例如, 在学习“液体的蒸发”一节课时, 学生观察到洒在地面上的水, 过一会儿变干了, 对“蒸发”这种物理现象有了比较直观的感知, 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自己身边常见的蒸发现象, 加深学生印象, 同时让学生思考, 如: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晾衣服时要把衣服展开, 晒粮食时要把粮食摊开, 并且都要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 刮风的时候衣服更容易干等, 学生对这些现象认真思考后,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出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在提出、发表自己的观点时, 若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或物理语言不够规范的现象, 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完善, 同时强调物理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在课堂上, 教师时时贯串“只要学生自己能发现, 自己能找出规律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的原则,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

题并提出猜想, 想办法验证猜想,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纠正偏颇和错误, 归纳总结学生论点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后,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在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并比较交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可适当指正和引导, 使学生选择合适的器材和正确的实验方法,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 在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例如,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仪器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的安全性等, 使学生注意实验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尽量少犯不必要的错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可巡回指导, 处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实验现象加以整理,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 发现规律, 总结出初步的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和各小组发言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这样, 教师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动脑、动手、亲身体会结合起来, 避免了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学习有的放矢,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教师教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方

法, 教学生从问题中理出头绪和思路, 发现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 用物理知识和规律将问题化繁为简,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始化, 学生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 想透了,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种正确方法的指引下,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例如, 杠杆部分的内容, 是学生感到比较难的地方, 教师在讲题时可向学生提出解题的步骤, 首先根据杠杆的定义判断出其是否杠杆, 然后找出它的支点、动力、阻力, 判断出力的方向, 根据力臂的定义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计算或分析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利用物理概念来分析问题, 是学习物理的一种方法和习惯, 这种习惯的培养, 来自于教师长期的引导和点拨。在这种学习思路的指引下, 学生认识到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 把概念和规律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 养成了科学的思考习惯。因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重在引导和点拨, 为学生开辟解题的思路。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

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物理知识的基础上, 大胆地猜想和质疑,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 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后, 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敢于思考, 善于发现新问题, 即便是这个问题现在无法用现有知识解决, 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促使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 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

者,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能直接演示给学生看的一定要演示, 能让学生动手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 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去思考, 去探究, 去讨论和交流, 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要不偏不倚, 不过分侧重一方, 使二者都能发挥出各自最大能动性, 便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摘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重要的,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更显重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2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实践表明,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情感和榜样等方面,下面将对这些作用进行细致的讲解。

一、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政治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很多教师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成课堂教学的中心,一旦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了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事实上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尽可能的去维护和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上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指导。首先教师应该做好新课导入的指导工作。政治学科繁索而又抽象的知识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采用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入新课方法。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获得先知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如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教师就可以从时下人们最关注的社会现象入手。当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中学生在网络上上当受骗的案例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便可以借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列举出其它的中学生网络上当受骗的案例吗?”、“中学生屡屡遭受网络诈骗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中学生应该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呢?”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逐渐走进了本堂课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指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学习时间归还给学生,教师只要在旁边做好相应的指导即可。比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教师先把学生分成人数合适的讨论小组,然后让小组成员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珍爱生命”等角度分别对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完“珍爱生命”这堂课。

二、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中学教学要“以人为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来说,更多的教师倾向于严厉教学法。教师单方面的认为初中生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过多的放纵学生,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懈怠。只有严格的要求学生,操纵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能确保政治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把学习交给学生,并以正面鼓励的情感来督促学生。比如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来学习“为坚持喝彩”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来阐明“为坚强喝彩”但是有的小组就选择了众人熟知的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讲完海伦凯勒如何坚强的面对磨难、尊重生命的故事之后得到“为坚强喝彩”的结论。此时教师明知学生的答案偏离了自己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责备学生,教师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温和的表情和语气来肯定学生的回答,既而在此基础之上巧妙的提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如“前面这个小组回答的语言通顺,切中要点,可以看出这个小组的答案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过你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去搜集一些更为新颖的论证呢?我相信只要你们再接再厉,一定可以得出更加完美的答案。”教师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让学生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既而在学生松弛的情绪下指出学生的问题,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为情,相反,会促使学生去更好的完成教师交待的任务。

三、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傍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直接面对的对象,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综合要求很强的政治学科来说,教师的傍样作用更显突出。但是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很多政治教师都无法高效的发挥自身的傍样效应。他们在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和多媒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在课前准备完备,一旦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如多媒体出现故障或学生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教师就会表现的束手无策,由此造成了学生对教师信任感和敬重感的缺乏。所以为了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就要从自我出发,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竖立起良好的傍样。第一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学识。这里的学识不仅包含了政治学识,也涉及到了很多其它领域的知识。如在学习“珍爱生命”时,教师在分析中学生为何屡屡受骗的过程中说道:“学生受骗除了缺乏自我防范意识之外,还存在很多其它的原因。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学生受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人的投机性和贪婪性。他们总认为幸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而那些上当受骗的人永远都只是别人,其实往往下一个人就是自己。”教师通过心理学对学生上当受骗的解剖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到底该如何珍爱生命,更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第二教师要培养讲课的幽默感。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更喜欢教学幽默的教师。比如教师在讲到“做知法守法的人”时顺势编一个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这个顺口溜简洁而又形象的描述了现如今官场中腐败的现象。学生在哄堂大笑的氛围中轻松地接受了教师所讲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政治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的突出,它不仅囊括了引导和情感等方面,也包含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由内而外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质,以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红光;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3年08期

[2] 郑世伟;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3期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4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轻松、愉快,和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喜欢课堂,神情愉悦的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其中教师的表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做教师的一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是身体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表情就是心灵的镜子,它能表达丰富而复杂微妙的情感,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知道,学生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根据教师的表情猜测教师对自己的感觉。表情更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因此,教师的课堂表情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有以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的作用。教师的音容表情,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心情。教师心态自然,和颜悦色,用一个肯定的目光,一次赞美的微笑,一个精炼的手势,都能够描述复杂的事物,表达深层的情感,使师生交流在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兴奋地、愉悦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挖掘潜能,创新学习,表达个性化见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鼓舞勉励的作用。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有别,对于困惑者,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关注的神色,期待的表情,给予鼓舞勉励,都会为学生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们的一生奠基,既能起到对学生安慰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一次学生的作业中我看到:“老师,上次作业是由于我的一时的粗心、疏忽而造成的失误,您在发作业时没有着意的批评我,而是用一种深邃的目光看着我,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关注,充满着对我的信任和一种鼓舞的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你这种传神达意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课堂表情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成就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三、警示倾听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自我表现过激的现象,对此,教师及时的用手势动作、表情、目光加以示意,引起学生的警觉,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过失,矫正言行,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既不伤害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进师生友谊。

四、性情熏陶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恳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为人表率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情感等,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无不关注着老师的言行举动,神态表情,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转化与情感的丰富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触及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创设课堂情境,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分析问题的绘声绘色,评价学生的脸部表情、手势、目光,有效的把握好这些课堂资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会通过学习、模仿、体验,入情入境,受到人文性熏陶教育,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浅析教师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听力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本文指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听力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可理解的听力材料、树立文化意识和注重介绍背景知识讲解、增加听力课堂的师生互动、运用英语听力的教学原则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有所成.

作 者:刘凤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系,1570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17)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教师   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 康磊

1、关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1版 课标中,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原版课标中,只是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十分严重,灌输式的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僵化了。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甚至随着教改的深入,近年来“洋思模式”之类教学模式流行开来,似乎过分地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步,甚至达到了规定教师讲解不能超过几分钟的地步。

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教学模式,它的产业一定有它的地理和时间原因,一定有它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学的高效,体现一定的教学科学。

但是,如果不分时间、地点,不管学科特点,将某一种教学模式不加选择地在任何学科硬性推行,一定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大地凸显出它的弊端来。

2003年底,一家晚报披露,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在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相当低,被某中学语文教科书排除在外。中学和不满的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这一消息引起了据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的义愤。教科书的编者连忙出来“辟谣”,说该新闻失实,《背影》已经决定列入下一册语文课本中。

一篇流行几十年的名作,就因为学生的不满就被排除在教科书之外,我们尊重学生的权力的确很充分了吧。孙绍振教授就在《背影》背后的美学 与方法问题一文中指出:

我们以审美价值论质疑了《背影》中的父亲“不够潇洒”的问题,虽然审美价值论并不是唯一的学理基础,但是有这学理基础总经没有一点学理基础更有深度。把当前流行的相对主义倾向绝对化,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事实上是,一千个学生说了都算,就没有人说了能算,这就完全 放弃了教师的职责。

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有一种现象:因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不能讲解,不敢讲解,不管学生的理解多么奇谈怪论,我们都要加以肯定,完全抹杀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地位,这是我们这次2011版新课标中,需要纠正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该讲就得讲,学生对文本理解不足,认识不到位,不深刻的就得及时点拨提升。

2、教师要钻研教材,处理教材

结合以上观点,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引领、指导和点拨学生学会阅读,自己首先要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要明白,一篇课文摆在自己面前,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充分理解教材,钻研教材。

语文教学与别的科目不同的地方在于,数理化的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不懂就是不懂,必须教师来领路才会解决疑惑。而语文教学则需要从学生觉得一望而知的东西中,发现他一无所知,关键则是从已知里发现未知,也就是从已知中提出未知的问题,一个教师的起码水平,就是从学生的已知里发现未知。

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都会几十个点上,从知识角度来说,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书;从能力角度上说,有朗读、默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阅读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等多种能力;还可从方法角度、习惯角度、情感角度、内容理解角度列出一大堆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因为每篇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特征,我们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一节课多则七八项教学内容、少则选四五项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结果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效果少慢差。一个比喻从小学教到高中,可能学生还是分不清本体喻体。

我们说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老国王,他召集大臣们布臵一项任务,要他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留给他们的子孙。

大臣们接受了任务,离开了宫殿就开始工作了。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起早摸黑争分夺秒,最后完成了洋洋洒洒12卷的巨著。国王看了以后说:“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然而,它太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把它浓缩一下吧!”看着国王有点遗憾的表情无奈的大臣又开始工作了,几经删减后,变成了一本书。可是,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这些大臣几经周折,绞尽脑汁,夜以继日,披星戴月,费寝忘食结果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段,最后变成一句话。国王看到这句话后,面带笑容,他高兴地说:“这句话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了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繁中求简,是多么重要!洋洋洒洒的巨著能提炼成一句话,我们每一篇课文,能不能只求一两点进行教学呢?我想应该能!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

他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备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学什么是对的,学什么更有价值;其次要考虑怎么让学生学,怎么才能学得更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么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教学流程。

在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他把我们一直以来使用的传统文选式的教材中的选文,分成了这样四类:

一、定篇。即经典的文本,比如鲁迅的文章,诸子百家的散文等。这样的文章在于积累规范语言、理解学术界公认的的阐释。

二、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多数情况下,例文阅读时只取其中的某一侧面或某一个知识点。比如用《背影》讲动作描写,用《春》讲多种感官去观察自然等。

三、样本。就是把一篇文章当作文章的标本一样,让学生来看,让学生自己来学习,让学生来生成要学的内容。学习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

四、用件。这类选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即了解事物本身的知识。相当于话题作文给出的材料。

明白了以上四种课文的类型,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去面对不同的课文作出不同的处理。

这样的话,首先我们教师要清楚,一篇课文,我们准备把它处理成四类中的哪一类性质的文章来教,然后再考虑,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学什么,教师实际教了什么,如果这三个内容是统一的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就是合宜的。

这时,我们就不能在课堂上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一定要抓住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就是与课文核心思想、感情密切相当的问题。对学生在语言方面、思维方面或情感方面得到启发的问题。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目的。

一节课学习目标就不能太多,最多三个,问题设臵或教学环节也不能太多。有人就说,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十个八个要点,或问题,我们可以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讲什么问题。你见过一节数学课上,一下子讲五六个、七八个定理公式的吗?

少而精的问题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上应该思考的问题。

薛法根老师有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三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能弄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句,某个内容放到别的课文教也许更好的,不教。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重点的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一定会在学习过一篇文章之后有所收获。

甚至连三维目标,在一篇课文中,都不一定全部达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谈到2011版语文课标时说: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不见得好,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感觉。

3、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施新课标以来,课堂上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重视小组学习的方式,就是所谓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们似乎是,只重视了合作学习,却忘记了,它是和自主、探究放在一起来讲的。

在2011版课标中。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我们要完整理解课标的理念,不能断章取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原来只注重师生双方的对话、问答,现在提倡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不是提倡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吗?不是提倡小组交流吗?那我一上课就搞小组交流,学生还没有自己深入的阅读课文,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想法,就面对面的交流,小组中,多数是大胆的自己在说,程度好的自己在说,多数学生在听,哪有交流?还没交流五分钟,就急于展示,相互辩论,课堂上一会儿他站起来讲解,一会你站起来评价,一会三人一组朗读诗歌,一会八人一组表演课文场景,一派热闹激烈的场面。看似在探究,其实热闹一番之后,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记住。小组合作更是流于形式。有的竟不顾学科特点,班级特点,一味地搞小组,把学生的课桌搞成圆桌会议式,光组织学生纪律就是一个大问题,使学生交流更是表面化,形式化。

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教学,包括全部的语文教学,其他学科教学,都要有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

我建议,阅读教学采用版块式的教学设计,一节课采用三到五个版块,若干版块连接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链。每个版块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形成学习情境,展开学习过程,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篇7

1. 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制定计划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这对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来说,尤其需要活动前进行精心计划。

(1)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2)确定好活动的主题。根据学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好社会调查,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主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主题,针对遇到的和发现的问题,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3)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该关注活动过程,同时兼顾活动结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科学合理,把学校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场所,这包括:教师要设计一些活动,并在活动之前用这些活动对学生所具有知识水平和种种能力作评估,教师要设计出一些适当的方法,来监测学生在活动中在知识理解和能力上的进步,诱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拓展学生活动的视野,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2. 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大量的教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区环境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精心和组织教学材料。一是所选教学材料源于生活,紧紧围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二是教学材料要能引起不同年龄或能力悬殊的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材料间能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形式不同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借此运用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3. 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协作性的活动,课堂上个人和小组之间进行互相启发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人人都要参与活动。分小组时,小组的规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条件来确定,让学生从封闭式课堂走向开放式课堂,如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吧查资料,走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参观、考查,自己动手进行设计与制作,投身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交流,从静态的交流看,如墙报展示、手抄报展示、实物展示等;从动态的交流看,如小品、答辩、讨论、演讲等,使学生既有实物的呈现,又有方法的交流,还能在交流中有情感、体验的分享。

4. 正确指导教学过程

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教师要科学地、不停地作出各种决断。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确定主题,小组合作探究时,什么时候允许学生探究他们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决好既引导学习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努力,又允许学生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为之而奋斗这个难题;还要解决既需要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兴趣的题目更深一层地探讨,又需要及时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的难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在学习教材上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决在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么怎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呢?

1.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欢迎学生各抒己见

语文课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学完《我最好的朋友》这一课之后,我让同学们说一说对文中阮恒的评价。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阮恒为了友情宁肯牺牲自己,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这时,有一个男生提出:阮恒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生命毕竟只有一次。针对这两种看法,我让同学们展开争论,各自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模糊的认识逐渐明了。阮恒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从他输血时一连串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也热爱生命,只是在友情和生命面前,他选择了友情,更加看出他是一个多么珍惜友情的孩子。经过讨论学生不但认识明了了,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改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寓言等故事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结局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学完《乌鸦喝水》这课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下一次乌鸦会到什么地方喝水呢?乌鸦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接着编故事。经过一番积极的准备,同学们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说:“乌鸦这次口渴了,来到一口井旁边,乌鸦觉得自己上次的办法非常高明,就又往井里放石子。可是,却怎么也喝不到水。”有的说:“乌鸦这次又飞到一个瓶子旁边,觉得上次的方法很巧妙,准备继续用,可是周围没有石子,只找到了一些土块,乌鸦就把土块放进瓶子,结果,也没有喝到水。”还有的说:“乌鸦这次来到瓶子旁边,结果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请小白兔帮忙,把瓶子倾斜起来,乌鸦又喝到了水。”听着学生们编出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看出,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我家的猫》这一课时,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老舍先生家的猫那么能捉老鼠,而我家的猫却不抓老鼠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带过。而是让这位同学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猫就一定会抓老鼠。”有的说:“不对,我家的猫不但不抓老鼠,还看见老鼠就跑。”有一个同学说:“我在网上看见一只猫给老鼠做妈妈呢!”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我看到一时争不出结果。就对大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不过课下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们一起给这项研究取个名字好吗?”同学们又投入到专题起名字的活动中。有的说叫:“猫到底捉老鼠吗?”马上有同学否定:“题目不吸引人”,各种名字提出来,又被否定。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猫与老鼠关系探秘”这个题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养成。

二、在阅读上做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语文教学还要求我们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来阅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读童话,有的喜欢读历史故事,有的则喜欢读战争题材的故事,有的喜欢读科普文章。不管哪类书籍,只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我们都要鼓励学生阅读。其次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写读书笔记,加圈点批注等。最后,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最适合自己的书,怎样看书对自己收获最大。学生这几点都做到了,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幸福遨游,获取最大的收益。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读书的生活中学生满分作文下一篇:描写初中生期末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