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西部散文诗

2024-07-06

眺望西部散文诗(精选14篇)

眺望西部散文诗 篇1

我,站在鸟儿的沉重翅膀之上,

——深情地眺望西部。

眺望西部,经典了这个时代的浩歌。

眺望西部,把一个个的思绪变成画像。

在一种遥远和朦胧的记忆中,举杯或者挥旗,

风流了那一部生命所谱写成的诗章。

在一种古老和现代的结合部上,颔首着春秋,

惊心动魄了每一个人和事,

虔诚了阳光和风雨所留下的美好风景。

在一种恢弘与博大的感应中,打开了我们的心扉,

记住风沙和石头,还有那些花草所留下的那一道道伤痕痕旅。

在一种梦想与梦想的景象里希翼,打开了心灵的门窗,

打开了太阳和月亮的窗门,拥抱着无私与奉献,心甘情愿。

在一种大漠与驮铃的呓语声中,驿道千里了那一面面酒旗的斑痕,

揪心了那一位诗人与我的那一次次疲惫的想象力。

西部,走来了千年的`丝绸之路。

西部,走来了千年的敦煌风情。

西部,走来了千年期盼的宣言。

西部,走来了千年佛教的祈祷。

西部,走来了千年古城的命题。

西部,和着我和你的美好心愿。

西部,永远着你和我的真善美。

我,眺望西部,永远把心目中的爱恋与寄托,一次次地大写在那一张旗帜上。

是啊,以一种渴望和追寻,

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 篇2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一篇散文《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两只鸟”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拒绝啃老,学会自立自强;人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学会跟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春天里,我们观察两只鸟;在四季里,我们继续仰望天空,不只是观察两只鸟,还要观察两只鸟栖息的那棵树。

二、授课流程

师:尚建荣的《一棵树》如此简短并且看似简单,它凭什么获取西部散文“新锐奖”?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它的手法丰富,运用了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

生:它的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生:它的立意高尚,批判深刻。

师:显而易见,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本文属于哪一种类型?

生:借物抒情。

师:借物抒情的文章的基本手法是托物言志。那么本文“托何物?何以托”?

师:“树”是如何向四季表白的?作者又是如何概述“人”的?

生:本文是托“树”喻“人”,描摹了“树”用花朵、叶子、果实、根部等形式对四季的“沉默”的表白方式,鞭笞了“人”的撒谎、自私、势利、浅薄等劣根性。

师:这篇散文“言何志”?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本文的文眼是“人是该学一学树了”。

师:人应该学习树的哪些品质呢?

生:低调,深沉,谦恭,奉献,坦诚,包容,团结。

师:本文的作者就是借“树”抒情,赞美了“一棵差一点儿就完美”的树(一片森林),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攻击、伤害、捉弄等不健康现象。

师:张志公先生说过,文本阅读就是在文本里走几个来回。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棵树》,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师:那么,这篇散文又是“如何言”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研读课文第1、2、3、6、13—20等段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1段。

师:第1段的语言倒不见得如何美,有两个词语倒是值得咀嚼一下。“永远”?“的确”?

生:说明毫无例外,千真万确。

师:树用沉默的方式告诉人类什么做人的道理?

生:沉默是金。

师:老师还想到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字眼。

师:现在老师来范读一下第2段,请同学们准备鉴赏相关的字、词、句。

师:“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中“甜美而馨香”指的是什么?

生:梦幻一般的花朵。

师:人能不能“使季节陶醉或让鸟儿唱个不休”?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齐诵第3段,继续赏鉴相关的文字。

生:“对于一棵大树,你看,我们往往只注视它顶天立地的英姿,而忽略它一片叶一根枝慢慢长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人类往往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轻视事情发展的过程。

师:是啊,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人们都想坐享其成,名利双收。

生:“有一天,当你背过身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而感受到身心疲惫时,在你随意间的回头一望中,你终于看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追名逐利,随波逐流,要及时“回头”。

师:是的。辛弃疾有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的一生中,要追逐的东西很多。其实,有许多东西并不在人堆里,而是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人类要学会树的静默和冷凝的精神,不要一味地逐大流。

师:作者喜欢用“在晚霞中”“在晚风中”等修饰性词语,想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生:凄凉,凄美,以此表达作者失落和失望的心态。

生:人不仅要学树的静默,还要学会思考。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假如只是静默而不作思考,也于事无补。

师:同学们看老师站在这里像一棵树吗?(笑)我自己看着不像,倒像“一棵草”。但是老师虽然没有树的挺拔,却有着树的精神。(笑)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诵读第6段,大家一起个性解读这段文字中的精彩语言以及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生:“透过一片树叶的脉络,你可以看到江湖河海”,夸张手法,告诉人们“以小见大”的道理。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见微知著”。

生:“我们就能让黑夜之梦在天亮前找到回家的路。”“黑夜之梦”指人在生活中的忧郁和沧桑;“天亮前”写出了黑夜之梦的特性;“找到回家的路”是指人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精神家园。

生:“一棵树,一片森林,它的静默足以让一个人听见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喧嚣和轰鸣。”“喧嚣和轰鸣”是指人的种种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和行动。

师:老师范读13—20段,请同学们体悟第14、15、16段三个“一字短语”,讨论“似乎可能又似乎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鼓掌?(笑)(学生鼓掌)

生:可能,这要看不同人的心态。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情形。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人。

师:可能;不可能;既可能也不可能。分析都对,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害死人的。(笑)

师:这组短句,“我”扪心自问,“你”追逼责问,“他”疑虑重重。我们的人类太可悲了,让我们自己心生太多的悲凉。

师:至此,我们完成了本文“如何言”的问题。老师再追问一下本文是“如何言”的?

生:生动的语言;对比、拟人等手法;托物寓理的深度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为何言”的问题了。通俗地讲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现实社会令人失望。

生:呼唤人类像树一样接纳,团结。

师:我们中学生朋友写作文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师: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本文凭什么获西部散文“新锐奖”?

生: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的哲理;生动流畅的语言。

在秋的渡口眺望抒情散文 篇3

每每季节的深处,总会情不自禁的地伫立于秋的渡口,一点一滴,品味着些许事物的苍老与蜕变。

蜕变是有诱因的,比如为了图新,比如为了了结,比如为了绵延。我知道,这季节,尤其是季节的深处,蜕变总会迭起的。时空正在蜕变,昼夜时差渐大,夜,长了许多。或许因为夜的绵长,很少午夜不眠了。

润色好那一篇为人撰写的序,午夜的钟声已响过。风儿骤起,穿越厅子,有些不胜寒,便关严了北窗的缝隙。乌云密布,低空有霾,瞬间雷鸣闪电。霜降过后将要莅临的浅冬时节,这样雷鸣闪电的天气确为鲜见。雷声惊醒了梦中的人,便隐隐约约听到窃窃私语,也许也在为这天象而惊奇。

风儿更劲了,小区的洋槐,梧桐,老榆的叶子急促的飘落,剩下的只是光秃秃的树干。与树干相伴了一程的叶子就这样坚守到季节的端口,果敢的离去了。最后的声音,是呼唤?是叹息?下夜班归来的老李头一声感慨:大雁就要南去了。

此刻,想望望凄清的夜色,望望凄清夜色里落叶的身影,可室内外温差过大,一层水蒸气把窗子贴的严严实实。我信手在蒙上水蒸气的玻璃上写下一个字:秋。那样的清晰,从字画的空隙里隐约看到了秋风的凛冽,树的摇曳。瞬间,油然了一抹惆怅。

岁月有情,孕育了缤纷的`世界。风雨无情,凋零了一季的丰硕。时光老去,悲喜沉淀,关于七情六欲,纵有千言万语,终弄不清是非曲直。阡陌里游走的人们阅尽沧桑萧条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绽开笑颜?还能远离惆怅,淡看秋月暮色?还能秉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情怀么?

伫立在秋的渡口,不妨极目远眺,在秋的寥廓中汲取积淀已久的能量,去憧憬前程的旖旎。“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寥数语,彰显了一位伟人的一腔豪情壮志。人之一生,生死难料,世事无常,明天的事或许会让我们手足无措,但必须为自己绘就一条承载人生自信,期许自信,信念自信的路,继而勇往直前。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坚持,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成功。就像穿越这秋的渡口,就会置身于冬的漫漫长夜。然而,由于秉持了坚持,坚韧,在一个黎明,终迎来了丽日春花。

在这渡口,人们遥望着即将远去的秋,面对千般不解,万般幽怨,谁都不肯放弃那一抹期许,可谁也没弄明白,为了身外之物,燃烧了生命究竟值不值得。那些功成名就、万事如意、财源广进,才财两旺的欲念,如愿以偿者毕竟寥寥无几,甚至一切的一切,会在执着的跋涉中,成为南柯一梦。还是沿着岁月的路径,寻着物变的规律前行吧。人,终归是无奈的使者。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一句豪言壮语而已。

抒情散文:畅想西部 篇4

千古的家园,血脉和灵魂的根基。

坦诚着我和你的梦想,栩栩着风雨。

极具魅力的声音,和着阳光在那一片片山野田园上丰盈与无私,永远了我的追寻。

在那一片峋嶙的平川之间,啊,——以处女一般的激动拥抱着春秋。

在马的蹄声里,惊梦了所有的希翼。

在牛的梦想中,打开了生命的门窗。

在那一片片的土地、山野和田园里,日新月异,拥抱着最初的那一次次收成。

和着我那首刚刚学来的流行曲,丰盈了那一片片青稞和稻田,真真切切地摇曳着阳光和风雨所留下的那一份美好的梦寐。

是啊,重新注解那一首古诗,锄禾溢金流彩,汗滴飘香晶莹,把一个个的什么叫做“四季八节”,什么叫做“春花秋月,”什么叫做多彩生活仔细地耕种与收获……

充满灵性的童话,清唱了燕子的歌喉。

我的父老乡亲,正采集着美好的日子。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心情,地久天长。

乡村的.日子,五光十色了一徐徐崭新的命题,在我和你的心目中永远着新奇……

所有的人都问道:“石头有心吗?”

于是,我就想:是有的。对啦。

因为,在我所读到的那些诗句里,或刻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和图形里,就感到了一种灵性在我的心目中真切与生动。

因为,我在大小的石头上就抚摸到了一道道生命的伤痕,风和雨的洗礼与感叹,就真实地悲壮了这个大千世界的真和假。

因为,我在阳光中听到了石头的心语,每一句话语里都包罗了许多生活的传奇,凝重成了他和她执着追求和满怀的心愿。

回想那场烈火,涅盘成了一只只飞鸟。

涛声依旧的情感,传情了那首纤歌。

是啊,石头之心,栩栩如生——狰狞着春秋……

用肩膀拉来了一辈子的苦难。

用大足踩响了大河流水的欢歌。

是啊,拉纤的人,牵动了,——峋嶙大地的那一片片情思与厚望。

把足迹留在自己的身后,任凭风雨的淋漓与抚摸,任凭太阳的慰籍与感叹,湿漉漉和火辣辣了春秋,在大河岸边的每一寸土地与足印上,真实地定格了。

那一个个古老而惊奇的大问号。

那一个个躬身伏石而行的影子。

是啊,记住了水鸟的歌唱,把一朵朵浪花复印在石壁之上,掩埋了梦中的惆怅。

没有怨言,大写的感叹号失落在河岸边,一句句的传说,变成了飘然而去的水。

山影水色,漂泊了你的从容。

一切的一切,沿着弯曲绷紧了——那一根纤绳。

西部,接受了许多种不同的挑战。

畅想,在日益隆起的大地上把盏。

畅想,西出阳关绝唱了万家灯火。

畅想,典祭着轰然的号角与钟声。

仰望那一条条金光大道,打开了所有的门窗,点唱着新时代的歌曲,在富有节奏的足声踏响了“大开发”的乐章和进行曲,有声有色和日新月异了每一片处女地的城镇与乡村,在一声声的口号之中,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和着那时代的气息,点唱着一首首生命之歌,还有生活中的那些是非与荣辱。

一个个的因为和所以,成为了现实。

为那一面面旗帜的飘扬,大写春秋。

西部怀想散文随笔 篇5

在我的记忆深处,除了大海的宽阔,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西部大漠的旷远。

随着火车一步步地向西部推进,我心中的惊奇便一点点的增加,这就是想象中的一切吗?绵延曲折的古丝绸之路,充满神奇传说的古楼兰、高昌故国、交河古城,依旧气势非凡的古长城,生命的死海罗布泊,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的火焰山,奔腾不息的地下泉水坎儿井,敦煌莫高窟珍贵壁画大漠飞天,人间仙境喀纳斯风景区,坚强不屈誓死与风沙抗争的胡杨,绵延数千里终年覆盖着积雪的天山,甘甜爽口的哈密瓜葡萄,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独特的维吾尔民族风情......

站在这广袤的戈壁滩,空旷,苍茫,使我顿时想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句子,在这里,你尽可放声高歌一曲,你所释放的音符霎时奔赴到了天边,传便四野,你的音质也因此而空灵。面对着这高远的天空,俯视着这绵延的大漠,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就这麽静静的,静静的倾听,倾听风与沙的对话,倾听流水与河床的交流,倾听胡杨与红柳的细语,感受阳光赋予它们每一位的炙热缠绵......就在这八千里外的塞外古道,就在这偏远僻静的大漠,油然心生几许侠骨柔情,竟是如此地动情动容,不能自已......

走在这广袤的.戈壁滩,灰慌醮犹焐窖┥奖剂鞫下的泉水,甘洌清纯沁人心脾。在这浩瀚的大漠,只要有水的地方,便会有胡杨的影子,胡杨,最令我感动的是胡杨,他用自己三千年的身躯,执着痴情地守望,那怕与肆虐的风沙为舞,那怕与焦灼的烈日共存,他用自己独特的信仰,完美地诠释了一段有关生命的传奇。他那虬劲向上的枝干,昭示着自已曾经历着怎样的苦难!为了适应恶劣的干旱天气,他曾做出让人类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改变,竟然一颗树上长出两种不同的叶子!不细心地人会以为两颗树纠缠在了一起,为了还大漠一片生机,也为了给路人一片绿阴,他就这麽深情地痴爱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以绝美树中伟丈夫的形象守候守望,伴着身边的红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抱怨这既定的命运的苦难....

如有可能,我愿再次走进大漠,去感受千年的古文化,去感受岁月沧桑的变迁,去感受生命于逆境中的传奇.....

《零度的眺望》序 篇6

这回是应兴化市两位省语文特级教师的联名邀请而偕老伴同去的。一位是老一辈的,原兴化中学校长、曾以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而饮誉省内外的柳印生先生。另一位是现任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教务主任,屡获“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而被《中学语文》列为“封二人物”作专门介绍的时代新宠张正耀先生。印生是我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于扬州师院函授部工作时的学生,实际上是亦师亦友的同行知己。正耀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从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兴化市大邹高级中学的,用他的话说,是我的“嫡传弟子”。

早几年就听说,兴化市因为有了柳印生这样的老一辈语文教学专家率先垂范和举旗领路,又有张正耀这样的新一代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热心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例如,“培养语言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切实探求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之路”的教研课题,得到了华东师大课程论专家巢宗祺等著名教授的肯定和赞赏。这一课题的提出,让我仿佛听到30年前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三位前辈语文教育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以期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急切呼吁,又一次从历史深处清晰而有力地传来;如今循声而去探求改革之路的新一代追随者已经奋然前行。套用章熊先生当年的说法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但愿语文教育灿烂的桃花源就在不远的前面。

正耀就是这“奋然前行”的队伍中一名积极的探求者。这次在兴化,他兴冲冲地捧出两个大信封,一个信封里装的是纸质已发黄的一本“毕业纪念册”,上面有我的亲笔题辞:“为祖国培养四化建设的人才,是幸福的、光荣的事业。希望你珍视自己的事业,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这就足以证明他确确实实是我的“嫡传弟子”,而且一直把它珍藏了23年!另一个信封里装的是整整齐齐的一大摞文稿,这是他近年来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写成的一部“教育随笔”集,书名《零度的眺望》。他是想用这部即将付梓的书稿来证明他没有辜负我当年对他的临别嘱托。他要我这个23年前的他的老师成为他这部新著的第一个读者,并作个“权威”鉴定。

从兴化回来后,我就仔细地翻读了这个23年前的我的学生递交给我的这份沉甸甸的作业。

我是用“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著名语文刊物《中学语文》封二人物这样的标准来作鉴定的(顺便说一句,《中学语文》一直致力于推介和培养优秀语文教师,诚属难能可贵,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鉴定的结果是四个字:人才难得。

对教育问题的理论思考是必须有一定的精深度和新颖度的,但其呈现方式却可以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可以是讲究逻辑推理以科学论证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通过对话、书简、寓言、诗歌、随笔等多少带点感情色彩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呈现,这在中外教育史上屡见不鲜。正耀写过不少上规上矩的文章,这回却采用“随笔”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问题的种种见解,大概是因为严谨的逻辑推理可以传达出他的理性认识,却难以倾泻出他内心真实的激荡情感吧。

首先是对教育工作的神圣职责理解得比较清楚、深刻。他要求自己,当然也希望所有“为人师者”,都要“守住自己的神圣领地”。要时刻提醒自己、拷问自己:“担当教师工作,是神圣还是卑贱,是崇高还是附庸?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不懈努力,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之需而寻找一个衣食无虞的饭碗?”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只有让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沉淀在心中,坚守住自己的一方领地,才能在潮起潮落中永远守住前进的航标灯,而不致随波逐流或晕头转向。”(见《守住自己的神圣领地》)我想,是不是每一位从教者都能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呢?恐怕未必,尤其是时值社会转型期的今天,“让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永远“沉淀在心中”,是多么的不易。正耀说出了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正直的教师的普遍心声。

正是为了做好“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和“思想园圃的播种者”,我们必须切切实实地弄清楚,自己所教的一切功课,是不是“真的对学生的智慧、灵魂、人格尊严的形成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是“知识”而非“认识”,只是“内容”而非“方法”,只是现成“答案”而非真正的“思考”,只是“课本”而非成长发展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只是“如何读课本”而非“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历史文化、“阅读”人生的方法与路径,只是“如何做试卷”而非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道德情感……那么,当代教育中存在着的这种重“知”而轻“行”的弊端是不是值得我们国人深长思之呢?(见《“没文化”的学生》)

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学会敬畏”是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正耀写的《走向敬畏》,恐怕不只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而且更是他为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一种崇高目标的追求吧。在铺叙中他倾诉了自己各类神圣的“敬畏”心理:“我敬畏童稚”、“我敬畏前辈”、“我敬畏朋友和亲人”、“我敬畏身边的每一个人”……忽然笔锋一转,从人生的辩证法着眼写出了种种“别样”的“敬畏”:

敬畏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敬畏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敬畏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敬畏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敬畏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凡事敬畏,学会敬畏,敬畏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我自认为对历久而弥新的先秦儒家的“仁恕”之道有所体悟,但读了正耀这篇极富文采的文字,依然深受教益,忍不住要多引述几句,因为它仿佛是在形象地向读者、向学生、也向我这样的老人诉说出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哲理。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正耀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就是:教师必须先受感动而后才能感动学生。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感情。费尔巴哈的名言是“感情只对感情说话”,它道出了文学艺术包括教学艺术的真谛。这在《别说话,我的眼里有泪》这篇听课后的感怀之作中有生动的阐述。

读完这部书稿,得到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作者之所以能在语文教坛上屡有建树,大概基于这几个原因:

一是勤于读书。叶圣陶先生早年曾说,要当一名称职的教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本钱”,二是“肯负责”。二者不可缺一。这里说的“有本钱”,主要就是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业务功底。具体到行动上,就是肯读书、多读书。在《只有惭愧》一文中,正耀写了自己面对众多“大师”级的文化巨人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读书经历,常感到汗颜无比。他说当年选择当语文教师,是因为“语文教师是离书最近的行当”,所以在高师中文系读书的时候,除了听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如饥似渴地“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狂读”了两千多种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从教以后呢?当然更是要读书。从《零度的眺望》中,可以看出他阅读面之广泛,看来他在极度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也能做到手不释卷。

二是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的名言。正耀是敏于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他读过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教学逻辑》。别人读了也便接受了这个观点,并告诫自己别违背教学逻辑,可正耀除了认可这个观点外,还展开逆向思维: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什么不遵循教学逻辑?这种种“不遵循”现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原因?发现常人未必都想到、想到了也未必都弄明白的问题,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优良思维品质。在《零度的眺望》中,差不多都是这类精深而独到的思维成果。

三是精于表述。《零度的眺望》,单看书名,就诗意盎然,能让读者透过书名把握到作者心脉的跳动: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历程,视为一种追求,一种永不满足、永不停息的追求。“一切从‘零度开始”,“时刻不忘向每个新的目标‘眺望”。这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啊!

精于表达的“精”,在几十篇散文小品中,具体表现在精妙的运思、精巧的结构和精粹的文笔上。“表达”分为书面的和口头的两种。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书面上精于表达固然重要,口头上精于表达同样重要。当今教师的专业培训,恐怕要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从书面的思维成果《零度的眺望》一书,可以想见,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目中将会显示出何等巨大的艺术魅力!

我说正耀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省语文特级教师中也是置于前列而毫不逊色的。

是为序。

初三作文眺望 篇7

没想到一场模型制作比赛的结果。一些笨手笨脚的学生做的模型远远超过了我,但他们做的模型不得不让我吃惊。这次比赛,老师曾经让几个同学一起做,但我固执地认为我的手很好,不想和别人合作。我自己用彩纸做了一个小花篮。当然一个人的速度还不如一大群人。我只是匆匆忙忙地完成了这个花篮,一点也不精致,只是“仿佛是”。看看牙签做的小房子,和我的花篮很不一样。那些“笨手笨脚”的学生就是这么做的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得不用谎言安慰自己,“他们不是自己做的”,但事实打破了这些谎言。是的,他们为什么不能?我记忆的大门突然打开,他们努力的一幕幕浮现在我脑海。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很努力。大家做的事情很简单:糊胶水,一个人放几根牙签,然后拉直,打好基础。这么多东西,也不过十分钟,被整齐有序的做成一个精致的小木屋。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努力,然后把这个一等奖送给大家。“荡,唰,唰,”在名单的最后一页,我终于在最后一排找到了自己卑微的名字。有那么一瞬间,我抬不起头来,热泪盈眶,仿佛在失败的深谷里徘徊了许久。

在家里,我眺望着森林,努里的每一棵树都在生长,一起汲取着明媚的阳光。没有人鹤立鸡群,无忧无虑的从上面拿走阳光,嘲笑自己辛苦的同伴,不屑一顾,自以为是,实际上在退步。这样的树最终会倒向最深的峡谷,很难再爬起来。只有当他们一起前进时,他们也会在同龄人的帮助下一起朝着太阳成长。

眺望森林,想到失礼的地方,我真的会失败,再也爬不起来吗?没有!也许我会继续“孤注一掷”地“靠自己”,摔得更惨。但是,如果正在向上爬的同学把我拉出来,一定会走出失败的深渊。

眺望优秀作文 篇8

小时候我经常看到身强力壮的父亲站在田埂上,肩上扛着锄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远方。我那时很不了解父亲,一直不能明白他在看什么,但我可以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一股力量。一阵凉风吹起,拂过大地,吹起一片落叶,有几片掠过父亲的双眼,但奇怪的是父亲远眺的目光似乎是挡不住的。

我看见一束光仍然照射着远方,我不解的来到父亲身边,问:“爸爸你这是在看什么呀?”“我在看麦子啊!”“麦子?”我不禁奇怪,那有什么好看的。

渐渐地,我似乎明白了,父亲所眺望的远方,就是那即将成熟的麦子,但我想父亲真正看到的,是喜悦,对丰收的喜悦。他的眼神诉说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长大,父亲依旧喜欢眺望远方。那时父亲喜欢抽着烟,坐在家后的小山坡上,眺望远方。我远远地望着他,他的眼神灼灼的看向远方,他头顶形成的烟圈,一圈又一圈,悠悠的飘向天空,正如他悠悠地坐在那儿,望着远方。我想,这是父亲的眼神中一定蕴藏着希望,对未来的希望。而相比之前,也许要平添了些沧桑和无奈,我默默地在他的身边坐下,望着他望着的未来,也是我的未来。我想要和他说点什么,但想来也不该打扰他,便和他一起坐着,眺望着同一个远方。

岁月匆匆流逝父亲已是中年,也许我很久都未见父亲,未见他遥远的目光。也许我父亲已没了这种习惯了吧!可是这次回家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夕阳贴近地面,将最后的一抹余晖洒向大地。我向远方眺望,看见父亲倚着篱笆,着急地向远方望着,父亲一见我,便跑向我,取走我手中的东西,领我回家去。我看着他走路的背影,心中泛起一阵感伤,我转过头,看着远方,看见一只白蝴蝶在原野上翻飞,孤独而寂寞。

“眺望”讲评 篇9

请你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意清楚,指向明确。这样的作文题也比较贴近考生实际,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因为“眺望”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按字面解释,“眺望”就是“站在高处向前方远望”。当然,我们在写作时仅从它的字面意思来写,肯定是不可以的。我们要把它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深化,要写出其中的比喻义或象征意义来。不但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分析,要能写出深味来,写出哲理来就更好,能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启迪。

“眺望”是一种等待,“眺望”是一种渴盼;“眺望”给人以想念,“眺望”给人以希望;“眺望”让人静默深思,“眺望”让人浮想联翩;“眺望”可以沟通未来,“眺望”可以触摸历史;“眺望”可以望穿山水,“眺望”可以洞察人世;“眺望”可与智者对话;“眺望”是对亲人的关切,“眺望”是对理想的追逐;“眺望”是一种仰慕……“眺望”就是我们心源的不竭动力,它的意义非常宽广,值得我们去拓展,值得我们去思考。当然,在写作时是不必面面俱到的,只需扣住一个方面就行。

要写好这篇作文,除了要理解好“眺望”的一些深刻内涵外,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角度人手:①可以写有关自己“眺望”的故事,“眺望”远方的亲人或某位伟人,“眺望”自己的未来或自己心有所望的某个理想,“眺望”已经逝去的历史或过去的某个事情,等等;②可以写有关别人的“眺望”的故事;③可以写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的“眺望”故事;④可以写抽象事物之间的“眺望”,如“历史”眺望“未来”;⑤可以专对“眺望”进行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写成散文或议论文。比如阐述“眺望”的内涵、益处、作用、价值、意义等等。可以编述故事、叙述经历、发表议论,各种文体都可运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打开思路,展开想象,认真写作,就可以写出好文章。

下面精选几篇考场上的优秀文章以飨各位,并供大家参考。

【考场佳作】

眺望陈嘉莹

一枝红梅傲立霜雪,用一缕淡香眺望春季;一条涓涓细流奔向远方,用不舍的毅力眺望海洋;一只老鹰搏击长空,用坚定的目光眺望更加高远的地方。

我们于这人生的答卷中书写未来,于人生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难免会遭遇思维的困境,而眺望便是黑暗中的火把,给予我们指引和希望。

眺望,是一种人生态度。杜甫于泰山顶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李白那壮志凌云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目标,无不体现了他们对未来实现人生伟大抱负的眺望。眺望如冬日的阳光,那温暖渗入人心,给予前行者继续坚持的力量。

眺望,是一种人生智慧。诸葛孔明于《诫子书》中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苏轼在被贬之后更道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道是,世事变幻无常。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一瞬。抛弃了繁华而终不可得的过眼烟云,眺望的是更加超然洒脱的人生智慧与方向。眺望如一泓清水,缓缓流入心中不着痕迹,却已使人的胸怀更加宽阔。

眺望,是一种人生境界。范仲淹登楼远眺,而其心也随之到达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的是他对国家及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映照的是他更加高远厚重的人生境界。眺望如一壶烈酒,酒入豪肠,壮的不只是志气,更是常人不可得的人生境界。

萧伯纳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把地狱变成天堂,把人变成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中点燃一盏万年灯普照世界。”若要完成人生的意义。首要的便是用眺望的姿态完成人生一次华丽的转身,从而继续于高山中行走。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若只看眼前,只能发出韶华易逝之感叹,独自感伤“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惨淡人生。但若用眺望的角度,我们所见到的便是愈发壮阔之景。对于那零落的花瓣,我们却能想象来年“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盛。

眺望,是人生态度,是人生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用眺望去点燃前行路上的已熄灭的火把,用眺望来给予我们更加不竭的精神力量,更加乐观远大的志向。

学会眺望,拥抱远大美丽的未来!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紧密,能很好地对“眺望”进行多方面的诠释。作者精心打造了一组排比,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将话题引出,增添了气势与感染力,并由此推及至人生中的“眺望”,切合主题。接着采用三个相同句式分别领出分论点。诗句的运用使文章更添几分意蕴,而且在每段结尾恰当地运用比喻进行总结,形象生动。作者引用萧伯纳的名言对“眺望”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最后用号召劝诫式的结尾承接上文,干脆利落、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眺望叶繁

漫漫黄沙,潇潇疏雨,氤氲缭绕在五千年的历史,隆隆的车马,碾过这段风尘,留下清晰的辙迹。我站在岿巍雄峻的城关,眺望它们一路延伸。

依旧可以望见礼乐文明的周朝,后母戊方鼎盛载着它的厚重,圭玉显示它的毓秀钟灵,《诗经》更是散发出淡雅新清的韵味。

我从高处俯视,模糊之中,孔子带着他门下七十二贤周游列国,治学修身齐家平天下。我的耳边,时刻回响他“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温矣”的千古名训,他脸上的笑容沧桑而不失温暖,恰如舞雩春风稚子银铃,宽衣博带,朗朗傲立于天地。在那个诸子纷起、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怎样的动人心魄啊!只为实现自己胸中抱负,终身不悔,我凝视周朝年代里“秀窈然而博出”的俊杰而慨然赞叹。

岁月如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沉沙折戟中朝代迭更,建安风骨让人神往,嵇康之忠贞,阮籍之猖狂,令人想入非非。远远眺望,曹子建信步登台,为铜雀而赋:“江流之广兮,缤纷而不视”;又见其于洛水之旁,携洛神起舞;“飘飘然如凌波仙子,罗袜生尘。”关得令人神往。

侧目视之,阮籍醉酒驱车前往许昌,途中迷路,遂恸哭而返,至情至性;嵇康于月明夜坐于青瓦飞檐之上,抚琴演奏《广陵散》道尽文人墨客衷肠。不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怡似共人,冥冥之中,他们衣襟相连,吟诗诵赋,羽化而登仙,魏晋风华,才若最佳。

nlc202309032154

随着铁蹄踏破贺兰山阙,戈矛兴起,一个气度恢宏的伟大时刻在中华的大地散出了黎明的曙光,雄鸡唱晓,扶桑东升,唐朝宽广的文明引人注目。

我眺望这个带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朝代,深深被它折服。“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使陆海为之倾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子美忧国忧民之心炽热如火,文人的气节,兵士的勇猛,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有太多太多的朝代与人物,满眼尽收,眺望远方,与它们同醉同欢。“与尔同销万古愁”,与李白把盏;“一片冰心在玉壶”,与王昌龄共叙;“何当共剪西窗烛”,与李商隐促膝。一朝共夕,融情于水。

站在古城关上,叹一支《满江红》让人豪情激愤;吟一首《武陵春》让人愁断肝肠,歌一曲《水调歌头》让人婵娟相照。

淡淡的月光在城楼上升起,依稀可辨蔷薇花攀爬的痕迹,我眺望前方的路朦胧又充满希望,从古至今,文明始终未断,泱泱大国,大潮滂沱,千古未绝者,非我无有。与天地同齐,与日月同光。

历史长河绵延奔复回荡,不经意问回首,就已过了千年!

我将永远眺望,望断天涯路!

【点评】

本文让人读后顿觉心血澎湃,文章有如战鼓齐鸣、锣声震天,作者笔下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带给读者无法想象的震撼力。文章主要通过几个非常有影响力或有独特性的王朝或某一时代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及社会风貌来渲染铺陈。文中诗词名句迭出、优美词句不断,运用了象征、比喻、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使文章变化中显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整体上文章给人一种古朴、雄壮之美,思维上给人一种收放自如、思接千载的感觉。

眺望肖武斌

我的房间,向着东方的这一向开着一扇窗。这窗虽不大,但穿过它的阳光仍足以洒满我这不大的“小天堂”。透过它,我还可以眺望远处的山岭——重重叠叠,因为那雾气还带着点“忧伤的朦胧”。

我时常翘首眺望那远处的山岭,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可能那山还真有灵气,望着望着,它那“忧伤的朦胧”便也成了我“朦胧的忧伤”。因为那山挡住了归人的路。

我生在农村,长在山沟,为了维持全家的生计和我的学业,本已辛劳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谋求稍微多点的收入。从父母开始外出打工时,我便成为了万千留守儿童中的一员。那时的我虽年幼无知,不懂世事,但与生俱来的对母爱的依赖,也让我时常流泪。因为奶奶有一次透着那窗对我说:“孩子,你爸妈,就在山的那头,不久他们就回来了。”年幼无知的我便喜欢上了朝着东边的绵绵山岭眺望。每天放学回家一扔下书包便扶在那窗架上,放眼去望那山,心里美滋滋地想着:真好,爸妈应该就在回家的路上了吧!那山岭脚下的两个黑影应该就是他们吧……每当夜幕降临,我也失望地还在默默等待那两个黑影的到来。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在那窗前溜走,我也一天天地长大了,而那“眺望山岭”、“寻找黑影”的动作也成为习惯。那颗思念的心更是“纠结”。

如今,渐渐成熟懂事的我知道了在山的那边——父母的确是在,但“在山的那边”应该是“在山的那边的那边吧?”我想。幼时的翘首眺望,总也少不了些许幻想。是那么的天真却又欢喜。“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对父母的思念或许也只有让那无缺的明月代我相告,日日眺望山岭,寻找着黑影,望着望着,找着找着,儿时的泪水在今天依颊而下。

那山,那雾,请你们让开好吗?不要再让我这欢乐少年也学着你“朦胧忧伤”。我希望明天回家倚窗眺望时,能够看见父母久违的和蔼的微笑。

【点评】

本文语言朴实、充满真情,通过“眺望”真实地表达出一个留守学生对父母的深切思念。“眺望”成了文中“我”思念父母的代名词,感情真挚动人。在构思上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好,能够抓住当前时代“农民工”外出打工而把小孩留于家中的典型特征人手,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文中一句“你‘忧伤的朦胧’也便成了我‘朦胧的忧伤’”更生动、诗意地表现出了留守学生留守的无奈,希望得到父母在身边的呵护与关怀的心理。

眺望彭思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奶奶家。奶奶家的房子不大,自然也不高。年纪不大的我,总是能够一骨碌就爬上那扇小窗,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眺望着窗外。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园里忙碌,有时为了给菜浇水,有时为了锄草。总之,每天奶奶都会来园子里转转。那时候,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第一件事便是爬上那扇窗,盼劳作的奶奶回来。爬到窗上去看,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看得远一些,能够早些看到奶奶那张慈爱的脸。奶奶每次回来,总会给我带回我喜欢的零食。有时是几颗糖,有时是几颗枣子。而那无疑是我趴在窗上巴巴地眺望的最大动力。

长大了些,我离开了奶奶,跟爸爸妈妈住进了新家。我的新房间开一扇很大的窗。童年时喜欢趴在窗上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每天一放学,我还是喜欢趴在那扇窗上,时而看看楼下过往的各式各样的人们,时而看看那一辆辆穿梭不止的车辆,更多的时候,我趴在窗下,回味着奶奶给的糖和枣,回味着祖母对孙儿浓郁的疼爱。

现在,我是一名高中生了,我还是喜欢从窗子里眺望的感觉。可是,紧张的学习让我忘却了鸟瞰穿梭的人群车辆,我眺望的是明天,是我的未来。于是,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浮很美好的画面:我穿着休闲的家居服,蹬着脚踏车和几位好朋友一起去踏青,去品味春天。这幅画很美。而我知道,我的未来也会像这一样,很美好。无数次难过的时候,我都站在这扇窗前,眺望着远方,告诉自己:“别难过,继续努力,未来便是如此这般的美好……”

我就是这么一个喜欢眺望的孩子,小时候趴在奶奶家窗台上,眺望着奶奶手中的糖果;大了些,我还在眺望;现在,我依然眺望着,眺望着晴空万里的未来。

【点评】

文章以“窗”为行文线索,诉述了一个孩子在窗前不断眺望的故事。篇幅不长,也没有过多的华美辞藻,给读者一种清新朴实的感觉。文中情感真挚、叙事清楚,时间线索明了。以“窗”为眼,文中的“我”由一个在窗前眺望祖母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得眺望未来的青年,由此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思想内涵也更有深度。

眺望优秀作文 篇10

车子被交警阻拦在外十几米的道路旁,我满脑子都是,往里面走了几米,突然意识到妈妈呢?一回头,撞人眼底的却是一大片花花绿绿的伞,那张熟悉的面孔去哪儿了?我一下慌了神,就连那唯一的一根精神支柱也倒塌了,眼眶里早已蓄满了泪水,只消片刻就可决堤而出。突然,我的肩膀被人轻轻拍了一下,是妈妈!她半高兴半无奈地看着我,我惊喜地想要抱着她,可顾着面子,还是埋怨地说道:“你刚才跑哪去了?”“家长是不能进去的,我就站在那个拐角处看着你,好好考。”我慢吞吞地走进去,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雨依旧下得很大,衣袖、裤脚都被淋得深一块浅一块。走到校门口,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她还在。厚厚的雨帘模糊了那拐角处的身影,也模糊了我的视线。妈妈一动不动地站着,定定地朝我的方向眺望。应该是看见我的回头,她将滑落到肩弯处的包重新拉到肩上,吃力地朝我挥了挥手。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但还是用力地朝她挥了挥手,进去了,我想她现在一定在笑。

坐在考场内,我一下子不紧张了,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我又想起了妈妈,她是否还站在那个拐角,朝着我的方向眺望?心头又是一暖,我想她那场考场外的眺望并非无用,而是能给考场内的我以温暖与力量。

在阁楼上眺望巴黎 篇11

面对通往楼下的有一半被烧毁的楼梯,设计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设计和实现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空间。于是,原有的巨型木制棚架结构被定义为屋顶,室内四面散布的大大小小的窗孔为屋主提供观赏巴黎的全方位视角的同时,阳光亦透过窗孔渗入室内,使室内空间更为通透明亮。

为了给在这栋阁楼里度过的10年时光画上完满句号,客户要求打造一个全新的室内空间。在对施工质量、设计布局以及装修细节进行精心考虑后,设计师决定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真正充实的空间。室内的每一寸空间都得到了有效利用,设计师旨在保障充足的储物空间以及舒适的人流交通的前提下构想出一个开放且具吸引力的空间。经过改造后的空间扮演着两种角色:白天宁静而休闲,夜晚神秘而欢沁。在经过18个月的艰苦劳动后,该项目终于在2010年的尾声迎来了弃旧迎新的一刻。

屋顶处木制的棚架结构由亦正亦斜,纵横交错的梁柱构成,拼凑出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叠层交错的屋顶线条使室内的设计细节更为突出。这座阁楼是一个包容了设计师诸多情感的空间,集繁复、简洁、明亮与优雅于一体。

这是一个旧房子的改建项目。主人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从入口处开始,有一条中心走廊直达房屋南端的起居室和餐厅,走廊两边分别为盥洗室、浴室、厕所和厨房。起居室外是私人花园,它位于整栋建筑的东南角,可享受到充足的阳光,整个空间显得宽敞而又明亮。

设计师对房子玄关两侧的空间进行了挑高处理,这样该处就有了双倍的空间。上部移除了顶部原有的石灰板,露出内层的水泥板;阁楼的下层空间,可以供进入房间的人换鞋,放置鞋子和储存户外用品(例如婴儿车)。阁楼楼板位于窗子的中部高度,保证了上层和下层都拥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上层空间可以用做睡眠区,边缘有围栏,保证了私密性。阁楼分为两部分,分别供家长和儿童使用。儿童区的台阶坡度稍缓,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楼梯踏步下部空置,作为书架使用。家长区则为简易的爬梯,在窗前设有桌子和长凳。当小孩长大后,两问阁楼可以互换,可用做孩子的学习区。

厨房为开放式,操作台面朝走廊,从操作台的左右两侧均可步入。为了排水管道的安装,阁楼和厨房区段的走廊被抬高,在客厅处下降。为了节约翻新成本,浴室和厕所处在原位没有改动,它们的外墙则被有磁性的黑板覆盖,可以在上面书写口信、做日历,用吸铁石固定便条等等。客厅处原有的阳台被拆除,空间显得更为通透,在视觉上也变得更为敞亮。

眺望远方高中作文 篇12

比如生命。

生命是什么?是川流不息的江河努力地奔向远方,是茂密的植被沉淀为稳重的苍翠。你怀着敬畏的心情眺望,它们蕴含的坚实力量扑面而来。

可是一只飞蛾呢?一根细小的藤蔓呢?

飞蛾一直向往光明,它的使命便是向着更明亮的地方飞去。当它沉浸在温暖的光源中,你肯定会皱着眉头想要将它拍落,让它杂乱无章的飞行轨迹在你面前结束。你轻而易举地捉住它,捏着它引以为傲的双翅。这一刻,你有没有感到它正在奋力鼓动双翅想要挣脱?有没有抚摸到它双翅上曾经盛满的风?有没有听到双翅下的血液极速奔腾的嘶吼?它就这样禁锢在你指间,你只要轻轻用力它便会死去。但它还是奋不顾身地挣扎,你俯视着它,它身上的生命之光如此刺眼,迫使你仰视着这样一种壮烈。

藤蔓的种子掉入地缝实属不幸,本来它有更光明的未来,它的生活本应是将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把鸟语花香尽藏心中。可偏偏自己被一只不靠谱的鸟儿送进了黑暗,坚硬的外壳阻断了所有的光明,它只有在漆黑中想象着呼啸而过的清风和明亮的阳光。但是,本能驱使它向上生长,冲破束缚。它弱小的`身体准备奋上向上爬,细小的枝节开始蔓延,柔弱的双脚开始扎进更深的土地。最终,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灰头土脸又干渴的它终于重见天日,或许那只是黑白灰中一抹微小清浅的绿,但你无法知道它为了来到你面前经历了多少伤痛。或许它还很矮小,很脆弱,但是弱小身躯下包裹的强韧令人再无法生出优越。

眺望的近义词 篇13

用眺望造句

1、我站在楼顶四处眺望,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

2、中秋佳节,很多人凭栏眺望,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3、我站在远处的大山上,向下眺望,哇!真美呀!

4、我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眼前浮现出美好的景象,眺望远方我信心十足。

5、一节课上完了,我眺望远处,让眼睛休息一会。

6、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

7、我在黄鹤楼上凭栏眺望着美丽的山山水水。

8、我眯起双眸向东眺望,几座古老的城墙和白塔隐隐约约现着模糊的轮廓。

9、每当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早早的在门口眺望远方,盼望我早日到家

10、海风如利剑,剑剑刺我心!爸爸已离我数年!我眺望着远方,多么希望他在归来的船上!

11、我的奶奶每天都会站在村口前,领着弟弟,向远处眺望着我回没回来。

12、我站在高山上,眺望远方

眺望太平洋彼岸 篇14

从长春机场起飞,我把无数的憧憬与期待带到了千米高空,遐想着那一个个未知的面孔……夜幕下,我们拎着行李向云大宾馆走去。他们穿着整齐的绿色衣服,好像已经坐在宾馆大堂等待了好久。看到我们来了,仿佛有些不知所措。呵呵,其实我也一样,当时心里还冒出个有趣的念头——“喔,这就是活生生的美国人呀!”

通过美国老师,我找到了我的Partner(将要与我同行、同寝的美国小伙伴)。她叫Kei Lin ,中文名叫张琪琳,在来之前,我俩就有用E-mail 联系过,但那并不足以让我了解她。见了面我才知道,她的父母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台湾人,所以她长得比较像亚洲人,一副很害羞的样子。她带我来到我们的房间,我偷笑,心里想着:“和美国人同吃同住的生活终于开始了!”于是,我用我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她交谈了一阵。她的语速好快,说话的时候总爱歪着头,偶尔也会突然停下来,不自觉地把目光移到天花板上,接着冒出几句汉语来,但说得很慢,说不成句的时候还会不好意思地笑,然后继续用流利的英文和我侃起来。那一夜我很兴奋,以至于迟迟不能入睡,我想她也是吧……

陌生的小伙伴

他们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los Verdes半岛的高中生,但平均年龄却要比我们小两岁,因为在美国学生上学都比较早。一开始我还奇怪他们为什么总是光脚在宾馆里随便走,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们住在海边,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是上街的时候都会光脚走路,这样比较自在、舒服,也就形成习惯了。

令我惊讶的是,这21个孩子各个都是运动员出身,Kei Lin是练体操的,有几个女生是练排球的,Nate(韩国人) 与Michelle 和我一样是练跆拳道的,SARA是练长跑的(美国人所谓的长跑是向海拔高的地方前进,像登山一样,不是一般人玩的游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身高1.98米的Tanner(我和他肩膀一样高),不用说了,人家肯定是玩篮球的,衣服上还印着LAKERS呢,扣篮的动作非常帅气。但Tanner来了之后貌似就有些水土不服,一直闹肚子,早上我们都在吃着馒头喝着豆浆,唯独他弄了一盒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食品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很奢侈的,他一天吃一盒,一盒人民币98.8元……

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个名叫WILL的小男孩,这个外表和我们一样的快乐男孩精通10国语言,在家里他讲汉语和法语,在学校他讲英语,与外婆讲意大利语,和以前的同学用日语和韩语交流。他用汉语可以和我们正常的沟通,但我们一旦肆无忌惮地讲起东北话,他就会皱着眉头看着我们。我偷笑:“嘻嘻,小子,没听过吧,这是更深奥的汉语噢!”他喜欢和我们走在一起,和每个中国学生都很亲热,还教我们打牌,打美国式的“抽王八”(他们叫“抽金鱼”) ,结果他次次都输,只好无奈地趴在地上乖乖地做俯卧撑,让我成就感十足,哈哈!有一天晚上,美国同学请客吃火锅,我才发现WILL原来是个“食肉狂”,他一看见肉眼睛就放亮光,那样子特别可爱。看他长得挺骨感的,怎么那么能吃肉呢?他解释说,在美国吃火锅,里面都是肉,没有青菜。瞧,他还在给自己找借口呢。

呵呵,这群陌生的Friends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精彩与惊喜!

他们也是“好学生”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美国的中学生像泡在蜜罐里,无忧无虑的,还可以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我曾经把他们当成“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了。经过十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美国,没有“一考定终身”之说,他们每个人是要修学分的,然后根据几次的SAT成绩(取最好的一次)来申请大学。而这次活动,也会影响他们的学分,他们需要每天完成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他们的中文日记,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将来会上哪所大学,所以他们都出奇地认真、勤奋。在美国学生的大旅行箱里,有一半的空间放的都是书,而且几乎人手一台LAP TOP,供他们随时查阅各种资料。一到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中国学生就出去逛得不亦乐乎,享受各种地道的风味小吃,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而他们多数都会呆在云大图书馆,拿着书、作业和电脑,“大干一番事业”。等到我们拎着大包小裹回来的时候,仍不见他们的踪影。

我们和美国学生还有个共同的功课——翻译。老师经常给他们留许多问题,然后需要我们帮他们翻译并作答。这是个挺困难的过程,我首先需要和Kei Lin用英文沟通,这时候,两种不同文化的想法碰撞得很厉害的,我也不得不把我们两个人的想法求同存异,然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构思这些想法如何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最后把每个字用英文字母读出拼音来告诉她,好让她在电脑上打出中文。这项“工程”很耗费时间和脑细胞,我俩经常翻译到凌晨一两点钟。我看到很多美国学生,也包括Kei Lin ,用笔写中文时就只写拼音,然后发言的时候就照着磕磕巴巴地念,语音、语调怪异得很。

不比较不知道,汉语果真是最难学的语言,一个平平仄仄就够美国人受的了, 因为英语里只有平声,他们要是想说好汉语,就得学习如何卷舌头说话。我们同行有个叫Megan的女孩,她和我说她很怕说汉语,但她却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她说她已经学习了五六年的汉语了,可仍然说得不好。我笑了笑,很理解她,对她说:“Chinese is really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han English,but, it doesn't matter,you should believe yourself and keep learning.Someday you will be beyond yourself.”其实,我们学习英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国小伙伴的平均年龄比我们小两岁,这一点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我问过一个美国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学生看起来都比我们成熟,她给我的回答是“可能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不过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心智的确非常成熟。对待一些问题,他们的看法十分独特,课堂上,老师也从不唱“独角戏”,学生们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老师是不会批评他们“胡说八道”的,在那么热闹的课堂上,我终于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如此享受学校的学习生活。虽然语言确实是个障碍,但美国孩子们的活力无法阻挡,无形中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享受着青春,享受着快乐。

这些美国的学生对待他们的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他们会不辞辛苦地走上很远的路,只为了给一位中文老师买生日蛋糕,午夜时分还在用歪歪扭扭的汉字一笔一划地写满了整张生日卡片,又起个大早在宾馆里临时排练舞蹈和歌曲,甚至还在老师房间门口,用人搭一个金字塔给老师一个Surprise!他们用心去爱那位老师,我也用心在感受……

记得老师曾经和我们介绍说,他们这群孩子生活上都十分自立。我当时还想,他们的屋子会多么干净呢,看了之后才知道,他们也是衣服和书堆在一起的人。哈哈,我终于心理平衡了。这就是平凡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跳、喜欢笑、生活一片乱糟糟的孩子们!

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

13天的夏令营生活,我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了不少中国的文化。在云南农业大学里了解茶的历史,我们还亲手采摘当地最著名的普洱茶的茶叶,再美美地品上几杯用“我们的茶叶”泡的普洱茶。这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新鲜,他们充满好奇地采摘那些嫩绿色的茶叶,有模有样地学习品茶,还买了许多普洱茶饼准备带回他们的家乡。我们学习的另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医,我们参观的地点是云南中医医院。我来时就已经料到了,那里的气味他们一定不会喜欢。果然,一进中医院的大门,Kei Lin 就一直捂着鼻子看我。有些美国女孩不敢看进行针灸治疗的人,用手捂着眼睛,却又留了条缝儿,不时好奇地偷瞄几眼。更令他们惊讶的是我们在澡堂里常见的拔火罐,呵呵,他们是不是觉得中国人挺残忍的?

其他的文化课程还有包饺子、民族舞蹈、太极拳、书法和民族音乐。尽管他们都是浅尝辄止,饺子包得像坦克,书法写得七扭八歪,唱民族音乐时只会拍桌子,跳民族舞蹈像跳HIP POP,但他们都热情地参与,快乐地学习。悠久的中国文化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

分别的泪洒在昆明大地上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7点,昆明,微凉。拎着行李,有些疲惫,不禁想起昨晚我们和他们趴在地上互相在彼此衣服上写下永远的纪念。

他们还会在中国呆一段时间,去丽江,去上海,再去北京。他们和我们起得一样早,在往常集合的宾馆大厅里,一切都没有变,我们互相拍照,嬉笑。

他们送我们上了巴士,在下面站了一排,冲我们招手,脸上不再是我们刚来时的不知所措,像是在送老战友。车快开的时候,他们突然冲上了车,大喊:“I LOVE YOU!"又和我们每个人拥抱。我抱着Kei Lin ,对她说:“You will be in my heart forever!"我能感觉到她的泪落在我的肩膀上,而我,早已泪流满面。

去机场的路上,车上格外安静,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看着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地方。哼唱起《再见》那首歌,“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今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会珍惜Kei Lin 送给我的水晶地球,上面有他们的家和我的家。我会记得每个人的笑,那都是我永恒的回忆。我会珍藏我们的经历,因为它并不平凡。

别了,昆明。别了,PV Students。如果有缘的话,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再次相遇。

上一篇:如何制定孩子的寒假玩学计划下一篇:有趣的贴春联作文700字